最近手头没啥事,就想着自己捣鼓点东西练练手。脑子里晃悠半天,不知道咋回事就想到“艺妓楼”这个词儿。也不是说对这个有多解,就是觉得这名字,还有相关的那些印象,比如京都,祇园,有点特别的韵味,挺适合拿来做个创作练习的。
说干就干,我先是去网上扒拉一堆图片。主要是想找找感觉,看看那些老建筑的风格、街道的样子、灯笼的样式什么的。不用太细致,就是有个大概印象,知道那个氛围是啥样的。看到不少资料提到什么花见小路,还有以前德川家康那时候就开始有,感觉历史挺久远,不过我这回重点不是考据,就是想抓住那种视觉上的感觉。
接着就是打开我常用的那个建模软件。这玩意儿我也用段时间,不算精通,但够用。一开始没想搞得太复杂,就想搭个简单的场景出来。先拉几个方块,大概定下建筑的形状和位置,弄出个基本的街景布局。想着弄个小小的角落就行,不用太大场面。
然后开始加细节。我试着做些格子窗、木门,还有那种挂在屋檐下的长灯笼。这些小元素的样式挺多的,我找图的时候就看花眼。就挑几个看起来比较有代表性,而且做起来相对简单的样式给安上去。主要就是体现那个意思。
比较花时间的是弄材质和贴图。我想要那种有点旧旧的木头质感,墙壁也得有点斑驳,不能太新。还有灯笼,得做出那种纸糊的、透着暖光的感觉。我在材质库里翻半天,也自己动手调几个参数,反复试好几次,才勉强找到点接近的感觉。这一步挺磨人的,效果好不全看材质到不到位。
就是打光。这步是灵魂。我想营造一个傍晚或者晚上的气氛,暖黄色的灯光从窗户和灯笼里透出来,街道上有点幽暗,对比要强一点。我加几盏主光源,又补些辅助光,然后就是不停地调整角度、强度和颜色。光影效果调起来最麻烦,稍微动一点,整个感觉就变。搞得有小半天,才觉得光影效果差不多能看。
整个过程下来,就是不断的尝试和修改。从最初的一个模糊想法,到找参考,到动手搭建,再到抠细节、调材质、打灯光,一步步把它具象化出来。中间也遇到不少小问题,比如模型比例不对劲得重调,贴图接缝没弄好得重做,灯光效果不满意得反复渲染看效果。
弄完之后,看着屏幕上的那个小场景,谈不上多完美,但自己想要的那种感觉算是出来点。也算是一次挺有意思的实践记录,把脑子里一个模糊的印象,通过自己的手,一点点给捣鼓出来。过程虽然有点费劲,但捣鼓完还挺有成就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