姆拉迪奇,前南联盟领导人米洛舍维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从1999年3月24日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就开始持续轰炸南联盟。在空中力量和高技术武器方面占据绝对优势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的轰炸造成了1800人死亡、6000人受伤、12条铁路被毁、50架桥梁被炸、20所医院被毁、40%的游客和30%的广播电台受到破坏(经济损失总计达2000亿美元)。在北约对南斯拉夫的轰炸过程中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造成正在使馆中工作的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朱颖不幸牺牲以及数十人受伤,使馆馆舍也遭到严重损毁。
这场战争究竟是怎么爆发的呢?当时的南联盟领导人米洛舍维奇是怎样一个人呢?他是怎样成为南联盟国家领导人的?当南联盟面对北约的轰炸时他又做了些什么呢?米洛舍维奇全名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1941年8月20日米洛舍维奇出生于波扎雷瓦茨。米洛舍维奇的父亲是一名东正教牧师、母亲是一名教师。米洛舍维奇出生后不久父母就离异了。米洛舍维奇自幼家境贫寒,但聪明好学的米洛舍维奇学习成绩一直相当优秀。米洛舍维奇入读贝尔格莱德大学法律系时结识了两位改变自己命运的“贵人”。
大学期间睡在米洛舍维奇下铺的伊万·斯坦鲍利奇是当时南斯拉夫二把手的侄子。米洛舍维奇正是在这位同寝室好友的影响下加入了南斯拉夫共产党。另一位贵人其实是米洛舍维奇早在中学时代就认识的——这个人就是他后来的妻子米里亚娜·马尔科维奇。两个人中学毕业后一同考入了贝尔格莱德大学。大学期间米洛舍维奇和米里亚娜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米里亚娜的父亲作为南共领导人铁托的战友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米里亚娜的母亲曾担任贝尔格莱德党的负责人。
米里亚娜自幼和小姨达沃兰卡生活在一起,而达沃兰卡曾是铁托最为信赖的私人秘书。米里亚娜的亲叔叔也作为铁托的战友一直身处南共高层。按说米里亚娜是正儿八经的红二代,而米洛舍维奇则是出自父母离异家庭的穷小子。可就是这对身世渊源有着天壤之别的年轻人在大学校园里却成功走到了一起。1964年米洛舍维奇从贝尔格莱德大学法律系毕业后被安排从事经济工作。1965年米洛舍维奇和米里亚娜正式结婚。夫妻俩在婚后生育有一对儿女。
实事求是地讲妻子和好友出自党政高官家庭对这一时期米洛舍维奇的前途还是影响比较大的。1973年米洛舍维奇接替好友斯坦鲍利奇当上了天然气技术公司的一把手。之后斯坦鲍利奇每次升迁都让米洛舍维奇接替自己原来的位置。米里亚娜在生育一对儿女之后返回母校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后。米里亚娜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走上了女教授的学术之路。1984年时任贝尔格莱德市委书记的斯坦鲍利奇在高升塞尔维亚书记之际又让米洛舍维奇接任这一空出的职位。
米洛舍维奇的妻子米里亚娜尽管在选择学术之路后远离了政坛,可她的家庭中毕竟有很多亲人在党政系统身居高职。米里亚娜本着“内举不避亲”的原则为丈夫四处活动。1986年3月15日斯坦鲍利奇成为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则以微弱优势当选塞共新一代负责人。20世纪80年代后期南斯拉夫正处于命运的十字路口:南斯拉夫内部各民族之间一直存在着较大差异——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由于信奉天主教,而波黑地区生活着大量穆斯林。这些民族都和塞尔维亚的东正教信徒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南共以统一的红色意识形态维系各民族之间的团结,然而这种意识形态的维系几乎完全系于铁托这一政治强人的存在。1980年5月4日铁托的逝世使维系南斯拉夫统一的最后纽带被切断了。此后南共领导人进入轮流坐庄的时代,对加盟共和国的管控力度也越来越弱。这一时期南斯拉夫的经济发展也出现了波动,因此本就存在的民族矛盾在经济问题的刺激下进一步升级。铁托去世之后的南斯拉夫该往哪里走?在决定国运的关键路线问题上斯坦鲍利奇和米洛舍维奇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米洛舍维奇认为南斯拉夫以前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族裔过于宽容放纵,因此他打出了“大塞尔维亚主义”这一旗帜。米洛舍维奇试图通过强化塞尔维亚作为主体民族的地位加强联邦中央集权。斯坦鲍利奇坚持奉行铁托路线——他只希望在体制内进行小范围调整,而不希望对铁托的既定路线进行根本性改造。出自克罗地亚族的铁托一向主张通过保护少数族裔利益的方式尽可能团结各加盟共和国以南斯拉夫的统一。奉行铁托路线的斯坦鲍利奇警告米洛舍维奇说:你走的正是铁托最为痛恨的道路。
斯坦鲍利奇认为“大塞尔维亚主义”将使南斯拉夫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在这件事上我们作为旁观者很难说清谁对谁错。只能说两人各自都有自己认为正确的政治主张,因此两人在政治立场上就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事实上米洛舍维奇早年也是奉行铁托路线的,那么为何在这时突然转向“大塞尔维亚主义”呢?外界普遍认为这有可能是受他的妻子、深谙南斯拉夫政坛格局和民众情绪的米里亚娜影响。米洛舍维奇几乎没有一个顾问,所以给他出谋划策的一直是米里亚娜。
1988年米洛舍维奇在电台发表演讲号召塞尔维亚人站起来抗议“出卖利益给阿尔巴尼亚人”的官僚们。米洛舍维奇以此掀起的“群众运动”迫使斯坦鲍利奇的亲信、贝尔格莱德市委书记德拉吉沙·帕夫洛维奇下台。几天后斯坦鲍利奇本人也被迫辞职,米洛舍维奇正式接任塞尔维亚总统。这时南斯拉夫分裂的趋势已越来越严重。提倡大塞尔维亚主义的米洛舍维奇开始取消民族地区自治、加强总统和中央政府的权力,然而这些做法反而使得分离倾向变得更加严重。
1991年3月16日米洛舍维奇在电视上宣布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结束,塞尔维亚和黑山将另外组成南斯拉夫联盟作为南联邦的后继存在。5月19日克罗地亚就独立问题进行了全民公决。6月25日克罗地亚议会宣布克罗地亚共和国脱离南斯拉夫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克罗地亚的独立对南斯拉夫其他加盟共和国造成了示范效应:就在克罗地亚宣布独立的当天斯洛文尼亚也宣布独立;1991年9月25日马其顿宣布独立;1992年3月3日波黑宣布独立。
阿尔巴尼亚族聚居的科索沃地区在这种背景下也与中央政府产生了离心倾向。1992年5月4日阿族人在科索沃举行全民公决宣布成立“科索沃共和国”。以米洛舍维奇为首的南联盟政府先是在1990年7月通过法令解散了科索沃议会,接着又派出军警进入科索沃镇压当地阿族人的反抗。科索沃的阿族政党和民族主义者则请求北约、欧盟、联合国出面干预。从90年代中期开始科索沃的阿族游击队就以塞族军政人物及设施为目标不断展开游击战。
1997年以后科索沃地区不断发生武装冲突事件:伤亡人员日趋增多,约30万人沦为难民。1998年3月南联盟军队开始协助当地警察对阿族游击队采取军事行动。1998年底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介入科索沃危机。1999年3月23日北约与南联盟围绕科索沃问题的谈判失败。随后北约方面决定用武力解决问题。北约的战略目标是:从轰炸南联盟外围要点再到轰炸纵深腹地,从消耗硬件设施到消耗有生力量。北约意在借助逐步升级的军事打击来持续不断地向南联盟领导人施压。
北约对以米洛舍维奇为首的南联盟领导层的抵抗意志还是有所估计的。米洛舍维奇从20世纪80年代南斯拉夫解体前就已开始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尽管进入90年代包括南斯拉夫在内的所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全都经历了政治剧变,然而作风强硬的米洛舍维奇却并没在南斯拉夫解体的政治风波中下台。西方舆论因此给这位敢做敢为的南联盟领导人起了一个“不死鸟”的绰号。这位被西方媒体誉为“不死鸟”的南联盟领导人面对北约的轰炸领导南联盟军民进行顽强的抵抗。
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和1991年的海湾战争一样可以说是双方军事科技实力对比最悬殊的战争之一:南联盟的军事装备还停留在铁托在世时的七十年代末水平。战争中南联盟空军用苏联提供的阉割版米格-21和米格-29战机对北约的战术机群进行了猛烈的反击,然而每一架南联盟战机一起飞就已被在空中的美军预警机实时监控并被北约优势力量所击落。在北约强大的电子干扰下南联盟的防空部队落后的捕获雷达几乎全部失灵,因此只能依靠传统的光学仪器乃至是目测来发现空袭的敌机。
这种装备上的严重不对等使得南联盟防空系统对于北约战机来说形同虚设。然而南联盟却并没完全重蹈当年伊拉克在海湾战争中的覆辙:南联盟军民在科索沃战争中展现了与侵略者殊死搏斗的光荣传统。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军民用了很多奇思妙想给北约军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南联盟的地形环境山峦起伏、森林密布,同时境内存在大量地下工事和民防设施。这就使南联盟军队能将有生力量和重型装备分散隐蔽到安全地点让北约飞机找不见踪迹。
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方面制造了大量假目标在各地搬来搬去,还把真的与假的混放在一起搞得真假难辨。他们为了糊弄北约卫星和飞机的侦察就把坦克藏在绿树林里,然后在坦克附近点上一盏灯或放上一台燃油机,从而使卫星和飞机上的热成像仪和红外相机失去作用。再就是在地面上点燃废旧轮胎产生大量烟幕。如此种种让北约飞机投下的激光制导炸弹失去目标而自行坠毁。南联盟在科索沃战争中最辉煌的战果就是击落了一架美国的F-117隐身战斗机。
不得不说当时南联盟的反击是非常悲壮的,因为北约联军的武器装备拥有非常明显的性能优势。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几乎完全掌握了制空权,而南联盟则完全是被碾压的一方。即使在如此不利的战局下南联盟还是展现了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悲壮场面:成千上万的群众手挽手地守卫在可能成为空袭目标的桥梁、工厂等设施前用血肉之躯构成“人体盾牌”。当空袭警报响起时不少人竟相约着上街去散步以示对北约炸弹的不屑一顾。
每到晚上贝尔格莱德数万市民都要聚集到共和国广场在空袭威胁下举办主题为“歌声鼓舞我们”的露天音乐会以表现他们对祖国的爱与对北约轰炸的恨。音乐会的主办人宣布:只要北约的轰炸不停止,那么这一反战音乐会就将一直办下去。尽管南联盟军民进行了顽强而悲壮的抵抗,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最终仍不得不妥协。米洛舍维奇政府最终决定接受美国提出的朗布依埃森林协议:同意从科索沃撤军,由联合国接管科索沃,允许多国部队进驻科索沃。
请注意南联盟的情况和阿富汗、伊拉克是有所不同的: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当初对南联盟的轰炸尽管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但北约的军队并没踏上过南联盟的领土。米洛舍维奇政府并不是被北约以武力所推翻的。按说米洛舍维奇政府在接受朗布依埃森林协议后战争就结束了。停战以后美国中情局、英国军情六处等情报机构进入南斯拉夫。这些情报机构进入南斯拉夫的目标就是颠覆米洛舍维奇政权。战后美、英等国开始为南斯拉夫国内的反对派提供资金、情报等各方面的支持。
没被北约以武力推翻的米洛舍维奇政府最后居然被以这种和平演变的形式颠覆了。2001年3月30日一群塞尔维亚特警包围了米洛舍维奇居住的乌日策大街11号别墅后以腐败和滥用权力的罪名对他实施逮捕。米洛舍维奇的几百名支持者闻讯赶来与警方形成对峙。对峙过程中米洛舍维奇的女儿玛利雅开火打伤了多名特警。米洛舍维奇声称:如果塞尔维亚把他交给海牙法庭,那么他宁可选择自尽。经过长达26小时的谈判在得到只在国内受审的承诺后米洛舍维奇走出了别墅。
然而两个多月后南联盟政府绕过议会以政府行政命令的方式将前总统米洛舍维奇移交给了海牙法庭。米洛舍维奇的妻子米里亚娜、儿子马尔科以及哥哥鲍里斯拉夫等人流亡俄罗斯。米洛舍维奇的女儿玛利雅入狱8个月之后也流亡国外。2002年2月12日前南国际刑庭正式开庭审理米洛舍维奇一案。米洛舍维奇被控犯有包括战争罪、反人类罪和种族屠杀罪在内的60多项罪行。米洛舍维奇本人一直否认对他的所有指控并宣称前南国际刑庭是非法机构。
2006年2月24日米洛舍维奇申请保外就医遭到法庭拒绝。2006年3月11日米洛舍维奇在海牙牢房的床上猝死。此时米洛舍维奇已经历了466天的庭审、300多个证人出庭作证。整个庭审工作根据程序还有10天即可结束。在被关押的近5年时间里除了律师之外无人探视过米洛舍维奇。2006年3月18日米洛舍维奇的遗体被运回故乡波扎雷瓦茨安葬。米洛舍维奇在塞尔维亚上亿美元的别墅、土地等不动产被没收。2019年流亡近20年的米里亚娜在莫斯科去世后与米洛舍维奇合葬在了一起。
联合国国际法庭是如何惩罚南斯拉夫的米洛舍维奇?
不讲其他,就讲米氏,他是民族英雄,他为了塞族人民谋利益,为了国家不分裂。他是不屈不挠反侵略铁男人!但他的国家新政府,为了得到美欧经济援助,屈服美欧压力,出卖了米氏,将他送去了海牙法庭审判,最后的结论是,无证据证明有罪。无罪。可米氏己被害在海牙监狱中。
普京或于4月27日出访北约成员国?
感谢邀请,首先确定一下,这个消息是由北约成员国之一的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发布出来的消息,虽然在俄乌冲突开始之后,俄国总统已经不止一次的进行出国访问,但是关于打算出访北约成员国的消息还是第一次公布出来,但是最终事件的真实性我们还是期待由俄方亲自公布出来才会更加有可信度和说服性。
个人觉得有70%的概率普京会出访,这样既是对海牙法庭的反击嘲讽,同时挽回了自己的颜面,还打了北约的脸。这样还可以让那些不耻与美为首的北约同流合污的北约国家大胆的迈出第一步,与俄国联系合作起来,彻底的瓦解那些北约表面假和平的局面。
同时按照俄国总统以往的行为习惯,也是一定会去的,不服就碰碰,现在即使没有了总统、领导人,现在的局面依旧不会改变,只会加剧这种局面的威胁,同时土耳其也是担当不起这个责任的,势必会加大保护安防工作的,而且俄国总统自带的安保集团也是十分强大的,主要需要注意的是到达土耳其之后的行程安排的一个保密性,提前做好防护就好了。
那么即使有30%的概率不去出访,也会采取视频电话的形式采取沟通交流相关关于核电设备等合作问题,同时也会大肆的宣传这次会谈,让更多的人和国家知道,和俄国合作可以带来的好处,彻底搞垮那些假意投靠老美的狗腿子们的心态。
俄国和乌克兰打仗是否会大面积减少斯拉夫血统人的人口总数?
斯拉夫人分为南斯拉夫,东斯拉夫和西斯拉夫人!
其中南斯拉夫在米洛舍维奇的英明领导下土崩瓦解,一分为七,其中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波黑,黑山顺利加入欧盟,北约,走上了有民主,有自由,有面包的生活!而伟大领袖米洛舍维奇被自己的塞尔维亚抛弃,与前南战犯卡拉季奇,姆拉迪奇一样,送交国际海牙法庭!塞尔维亚则成了南斯拉夫的孤儿,又是欧洲最穷的孤家寡人!
而西斯拉夫人就是原来的东欧,保加利亚,捷克斯拉伐克,波兰,东欧原来是前苏聯地盘,受尽了前苏聯的欺压,东欧剧变以后,这批人赶紧加入欧盟,北约,逃脱前苏聯的魔爪!(现在俄羅斯)
而东斯拉夫就是乌克兰,俄羅斯,白俄羅斯了!前苏聯分家,俄羅斯承认乌克兰主权国家,承认对克里米亚的主权(原来土耳其的,后来被沙俄占领,然后赫鲁晓夫把克里米亚送乌克兰),乌克兰由于经济困难,无力维护核力量,而国际上英法美俄也害怕核武扩散,英法美俄在布达佩斯协议,为乌克兰承诺保护,(俄羅斯违约了),放弃核武器!(今天后悔了,若是有导弹,核武,就没有今天挨打了)
到现在内止,俄乌战场还是在可控范围,虽然战场残酷,有军人和平民死亡,但是还没有大规模战争情况,一旦局势失控,规模扩大到使用战术核武器程度,(或者扎波罗恶的核电站爆炸),那美国就不得不加大支持力度(F15F16,A10,M1A2),甚至直接参战,那东斯拉夫人的灾难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