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问题,巴以冲的突参考文献有哪些?
《耶路撒冷三千年》专注于追溯巴以问题的历史和宗教根源。作者试图告诉我们,一座城市何以能将当今众多世界事务链接。全书按年代顺序,以三大宗教围绕“圣城”的角逐,以几大家族的兴衰更迭为主线,生动讲述了耶路撒冷的前世今生,让许多被遗忘的历史重获新生。
《圣经与利剑》是著名史家芭芭拉·塔奇曼的大作。塔奇曼的历史写作,素以文学性与事实性并重著称,擅长在宏大视野中嵌套具体人物之悲欢,以生动细节切入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圣经与利剑》的主旨是追寻犹太复国主义的国际政治根源。塔奇曼在掌握大量珍贵史料的前提下,指出犹太复国主义者能够成功建国,英国的支持起到关键作用。而英国之所以如此,则是出于两个原因,一是对犹太民族的亏欠心理,二是自身在该地区的战略目标所需,书名中的“圣经”与“利剑”立意即在于此。
《敌人与邻居》是了解巴以冲突的必读书,反复出现在各种中东问题相关的书单和学术文章中。在此书之前,多数研究者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截然分为两阙,要么站在巴勒斯坦人的立场上分析其诉求之合理,要么支持以色列的立场,论证犹太人重回祖居地、重申历史权利的合法性。《敌人与邻居》则独辟蹊径,没有轻易选择一方立场,而是从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双方的视角出发来书写巴勒斯坦历史。即作者所说“从双方的视角讲述双方的故事,以及他们彼此之间命运的纠葛”。全书的基本线索是巴勒斯坦和犹太两个民族很大程度上截然对立的叙事。
这三本书之外,其他选入的作品,重在各自独具特色,可自不同角度呈现该问题的复杂面相。
首先是《从贝鲁特到从贝鲁特到耶路撒冷》。此书不具多少学术性,却有其独特价值,且同为名家之名作。《世界是平的》之作者弗里德曼,早年间曾在中东采访,广泛接触当地人士,对中东问题、阿以冲突做过多年报道和研究。本书出版于1980年,迄今仍被视为该领域的必读书之一。弗里德曼在此书中没有宏大叙事,也没有片面专注于政治纷争,而是将焦点下移到身处其间的人们的心态,深入挖掘民族、宗教、文化、社会的深层内涵,折射出中东社会矛盾的复杂景观。
《牢墙内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总理私人史》算是那种没有多少可读性,却又很重要的书,或许更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两书所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以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的回忆,呈现巴勒斯坦人所受不公,并呼吁:以色列如想达成持久和平,必须让巴勒斯坦人享有公平待遇和尊严。此书曾为卡特惹来不少麻烦。后者则完全从以色列立场出发,以局内人视角描述以色列建国历史中的各种斗争、挑战,以及取得的成就。两本书非常适合放在一起对照参看。
本期书单另选入一组书,即以色列著名历史学家施罗默·桑德所著之影响巨大、争议重重的“虚构三部曲”。三本书完全采用批判研究,对犹太复国主义、以色列建国历史等问题,进行了解构和批评,在以色列乃至世界范围内引发巨大轰动和争议。美国已故著名公共知识分子托尼·朱特曾称,施罗默的作品是所有想了解当代中东的人都应阅读的书。
1. 《耶路撒冷三千年》,(英)西蒙·蒙蒂菲奥里著,张倩红等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年11月。
2. 《圣经与利剑:英国和巴勒斯坦——从青铜时代到贝尔福宣言》,(美)芭芭拉·塔奇曼著,何卫宁译,上海三联书店,2019年3月。
3. 《敌人与邻居: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1917-2017》,(英)伊恩·布莱克著,王利莘译,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9月。
4. 《从贝鲁特到耶路撒冷:美国记者中东见闻录》,(美)托马斯·弗里德曼著,傅曾仁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2月。
5. 《我的应许之地》,(以色列)阿里·沙维特著,简扬译,中信出版社,2016年4月。
6. 《牢墙内的巴勒斯坦》,(美)吉米·卡特著,郭仲德译,西北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
7. 《以色列总理私人史》,(以色列)耶胡达·阿夫纳著,马娟娟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6月。
8.“虚构三部曲”,(以色列)施罗默·桑德著。
9. 《最后的天空之后》,(美)爱德华·W.萨义德等著,金玥珏译,中信出版集团,2015年9月。
《耶路撒冷三千年》,(英)西蒙·蒙蒂菲奥里著,张倩红等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年11月。
巴以冲突对贸易有影响吗?
巴以冲突对贸易有着重要的影响。巴勒斯坦地区位于以色列的中心地带,这使得该地区的贸易与以色列的贸易密切相关。由于巴以冲突的不断升级,贸易和商业活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双方的紧张关系和冲突导致了边境的关闭和交通的中断,这导致了减少货物和服务的交流。
此外,巴以冲突还导致了企业的关闭和减少投资,这进一步削弱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巴以冲突对贸易和经济的影响是显著的。
如果完全按以色列的思路?
巴以矛盾再度升级,巴勒斯坦发射大量火箭弹,而以色列则进行了2014年以来的最大空袭。自从美国搬迁大使馆引发大规模冲突以来,巴以冲突从来没有平息。紧张的局势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狠受伤。那么如果完全按照以色列的思路,巴以冲突能够彻底解决吗?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清楚双方矛盾的核心。其实巴以冲突的核心就是耶路撒冷问题、土地问题、难民问题、定居点问题等,归结到一起就是利益问题。按照以色列的思路就是建设一个包括现在巴勒斯坦在内的大犹太人国家。犹太人漂泊异乡两千年多年,现在终于有了自己的国家,其最大的愿望就是想把自己的国家面积变得大点、更大点。
当初美国坚决要求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领土上建国,其实看重的就是这个地方周边国家实力就比较弱,并且各种矛盾很深不会形成团结一致针对以色列的局面。当初联合国同意以色列用巴勒斯坦的土地建国,可是如今巴勒斯坦的土地只有当初联合国划定的25%,其余的都被以色列占领了。按照以色列的主张,那就是依据其实际占领的土地为基础,而不是以联合国先前划定的为基础。很显然,完全按照以色列的主张,巴勒斯坦是难以接受的。巴以问题解决的核心其实在美国,如果美国真心想问题解决,完全可以采取和平的方式解决,但是美国并不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中东。
巴以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巴以问题的实质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不同民族不同宗教间的矛盾深重。
特朗普为什么非要把大使馆迁到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邮报》在巴以在5月14日最新一轮冲突过后,发表了以色列情报部门的估算,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丧生的数字和以方估算的非常接近,以色列知道丧生者中有50名哈马斯成员,也知道他们的名字,以及他们会把“攻击性工具”运到什么地方。
说这个细节的意思,是以色列和获得情报分享权的美国,通过摩萨德、辛贝特等情治系统,提前准确测算到了这个冲突可能有什么样的规模。
换句话说,特朗普清楚把大使馆搬迁到耶路撒冷后的冲击力。
当然,以色列国防军在两天内射杀61人的数字,仍然是相当惊人的。因为过去一个半月,巴以冲突丧生49人。使馆搬迁两天就有61人死亡,可以想象抗争的规模和烈度。
特朗普是一条道走到黑?无原则力挺以色列?
这么考虑的话,那就没有什么交易了,就是用强力彻底压服巴勒斯坦,逼他们接受城下之盟:耶路撒冷归以色列。
而阿拉伯人也绝对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条件,你死我活的抗争必然继续升级、扩大。
长期以来,耶路撒冷一直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以色列将其看成是自己的“永恒的、不可分割的”首都,而巴勒斯坦人将耶路撒冷的东部看成是自己的未来首都。
对特朗普来说,他希望能以新的方式获得“和平”。
特朗普通过视频,对大使馆搬迁表达祝贺,他表示,以色列在1948年独立,之后又指定耶路撒冷为其首都。犹太人在古老时代就在这里建立了首都。
特朗普路强调,承认耶路撒冷的首都地位只是对现实的承认。今天,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政府所在地,是以色列最高法院、国会大厦等重要建筑所在地。“以色列和其它主权国家一样,有权利决定自己的首都。很多年以来,我们都未能承认这个明显的事实,那就是,以色列的首都是耶路撒冷”。
特朗普在讲话中强调了和平。他说:“我们最大的希望是和平。美国仍然会全力致力于促成(以巴)持久和平”。
特朗普女婿库什纳出席了开馆仪式,他说,相信美以两国将会“更加强大,我们的人民将会更加繁荣,我们的未来会充满对(实现)和平更大的承诺”。
其实,特朗普并不是唯一一位在竞选总统时承诺要将美国大使馆迁移到耶路撒冷的总统。之前的克林顿和小布什都曾在竞选期间做出承诺,但在上任后又放弃了这个承诺。
美国国会在1995年以绝大多数通过一项《耶路撒冷大使馆法案》(Jerusalem Embassy Act),要求把美国大使馆搬到耶路撒冷,并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
去年,特朗普在宣布对耶路撒冷的决定时,表示终于兑现了美国22年前的承诺。
新闻背后,人们看到更多的是大使馆开张的喧嚣和巴勒斯坦人英勇地为耶路撒冷牺牲。而没有看到美国、以色列、沙特、巴勒斯坦,这几个区内当事方的背后交易。
按照之前的计划,巴以之间的和平计划会在2018年上半年出台。
巴以矛盾不仅仅是耶路撒冷归属一个问题,还有积累了70年的数百万难民问题。有的难民一辈子生老病死都在难民营里,从来没有走出过难民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
寄一点希望在特朗普身上吧,他相比其他总统,在解决问题上更大胆、更务实、更不受传统势力的束缚。
尽管他的做法表面上看不得人心,但只要真正想解决巴以问题,还是会想办法准备两边可以交易的筹码,否则,他的《交易的艺术》就白写,商人总统也就浪得虚名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