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战争,伊朗外长警告不要轻举妄动?
美国和沙特磨刀霍霍这都是故意做给伊朗看的,目的就是为了吓唬伊朗,尤其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极限施压和武力威慑更是他的拿手好戏,这次针对沙特石油设施遭遇袭击的事件自然也是不例外。特朗普威胁称美国有可能打击伊朗,然而这只是“有可能”,特朗普并没有真的要打伊朗。(沙特军队)
美国和沙特都是军费开支位居世界前几位的国家,美国的军费开支高居世界第一,同时它的军队实力也是遥遥领先于世界其它国家,所以美国人的钱也算是没有白花,一般如果美国在那磨刀霍霍,这肯定会让一些国家在一边颤抖。美国的小兄弟沙特的军费开支也不少,每年高达六七百亿美元,这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国和中国,不过沙特军队光是买了一堆先进的武器装备却没有获得与之相匹配的战斗力,它甚至连伊朗支持的胡赛武装都打不赢,因此无论沙特多么认真地在一边磨刀霍霍,这都吓不到伊朗。(扎里夫)
伊朗真正害怕的还是美国,伊朗外长扎里夫近日在接受美国媒体CNN采访时就表示,如果美国和沙特对伊朗动武,伊朗将因此发动一场全面战争,其后果非常严重。扎里夫的意图其实就是想告诉美国要保持克制,没必要因为沙特的一些石油设施遭遇袭击就对伊朗大打出手。从地理位置的角度来看,沙特和伊朗之间不过是隔了一道波斯湾,如果伊朗发动一场全面战争,到时候它所有的无人机和导弹同时飞向沙特,这必然会给沙特造成巨大的打击。沙特那支菜鸟军队,它连胡赛武装的十几架无人机都防不住,它又怎么能够抵御伊朗铺天盖地的导弹袭击呢?(伊朗导弹)
无论伊朗是不是真的参与了这次沙特石油设施遭袭的事件,既然伊朗执意撇清自己跟袭击事件之间的关系,这就表明伊朗政府终究还是不希望和美国以及沙特发生战争。实际上伊朗最近也是很憋屈,因为它自己的石油出口遭遇了美国的封锁,但是对手沙特的石油却卖得风生水起,这样的局面难免会让伊朗政府看着心里不舒服,所以伊朗倒是有理由袭击沙特的石油设施。或许伊朗确实是偷偷摸摸做了一些事情,但是他又不想让自己和美国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于是伊朗就让胡赛武装来给自己背锅。(胡赛武装发布照片证明是自己发动了袭击)
不过其实伊朗也没必要太担心自己会遭遇美国和沙特的军事打击。首先,沙特并没有能力单独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它也不敢轻易这样做,到底要不要打关键还是取决于美国。按照特朗普的想法,打不是不可以,但是沙特得承担全部的费用,当然这种论调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伊朗的威胁。现实的情况其实还是特朗普不想打伊朗,对伊朗实施制裁并切断伊朗政府的资金来源,这就是特朗普主要的手段,美国政府近期已经宣布加强对伊朗的制裁,在这种情况下战争肯定是打不起来的。总之沙特和美国磨刀霍霍,这大概率只是为了吓唬一下伊朗,而伊朗外长扎里夫的警告主要也就是为了表明伊朗并不希望与美国发生战争。
正在成形美军针对伊朗发动登陆作战会有哪些战术?
第一,美国不会动手。理由费效比太差。美国可选方案很多,极限施压等待伊朗内部发生变化,鼓动中东土豪与伊朗发生冲突,假手以色列打击伊朗等等。
第二个,如果美国动手,也不会选择登陆作战。可以选择海陆空全面封锁,动用海空军对伊朗军事目标和石油设施进行打击。除非伊朗军事能力被完全解除,美国不会选择在伊朗动用地面部队
我们必须避免与伊朗的战争?
多谢邀请,佩洛西这句话,一方面体现了美国国内党争,另一方面,也是表明了国会民主党对美伊关系的态度。但并不意味着美国无法对伊朗动武。
美国第116届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我们必须避免与伊朗的战争!”(来源:Wikipedia,下同)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发动对外战争的宣战权是在国会。因此美国如果想要对外进行真正的战争,那必须要经过国会的宣战。也就是说美国真正要进行对外战争,必须是由国会宣战才可以。而且由于国会控制着军事财政权,因此总统如果想要进行长时间的大规模战争,如果没有取得国会的赞同或者默许是不可能的。但事实上,从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成立以来,美国政府海外用兵近两百次,但是其中真正由国会宣战的只有五次,即1812年英美战争、1846年美墨战争、1898年美西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就是说,其他的所有海外用兵,都不是经过国会宣战的——这包括了二战后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因此严格说来,都不是真正的“战争”,只能说是武装冲突,虽然其中有些“武装冲突”的烈度和伤亡人数已经超过上述五个中的某些个经过宣战而进行的“真正战争”。正是由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这一限制,所以在当前佩洛西明确表示“我们必须避免与伊朗的战争!”的情况下,特朗普是无法对伊朗发动长时间的大规模战争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特朗普无法对伊朗动武。如果特朗普真想动武,他是有的是办法绕过国会的。
林登·约翰逊(Lyndon Baines Johnson)总统:想要对外动武?看看我的操作就知道了事实上,特朗普之前的美国历任总统,早就为特朗普准备好了各种各样的理由。事实上,特朗普可以以例如维护美国公民的生命、财产,履行美国签订的条约和行政协议的责任,维护国际法,维护美国的荣誉,维护美国的利益等等各种理由来对外动武。而且从美国历史来看,即使总统对外用兵,事先国会并不知情,但是战争一旦爆发,国会也会给予支持的——毕竟已经势成骑虎,如果不支持,那么倒霉的是美国自己。所以,特朗普完全可以玩先斩后奏,不管国会同意与否,先造成对伊朗用兵的既成事实,到那时,即使国会再不情愿,也得拨款支持。毕竟,按照美国1787年宪法的规定,特朗普作为美国总统,是具有外交权的,而对某个国家动武,虽然有所争议,但却是被认为属于总统的外交权的一部分的。
尼克松总统:为什么在我执政的时候国会通过《战争权力法》,以后怎么对外用兵撒当然,国会在对外动武这个问题上,对总统的“任意妄为”不是没有怨言的,也不是没有做过限制的。国会对总统的战争权力的限制是1973年通过的《战争权力法》。由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给美国带来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引发美国政府内部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批评。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国会从1969年开始通过了一系列限制总统战争权的决议,而1973年的《战争权力法》就是国会在推翻了尼克松总统的否决后生效的。根据《战争权力法》,总统只能根据国会宣战,或者有明确的法律授权,或者美国或其武装部队受到攻击导致国家出现危急的情况下,才能够派遣军队采取军事行动。而且,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总统在调动美国军队之前必须尽可能的与国会进行协商。这就对总统的战争权力作了限制。
美国国会大厦:没有国会的同意,总统很难发动长期的大规模对外战争当然,如果发生美国及其武装部队受到攻击导致国家出现危急的情况,可以不实现与国会协商,但必须在调动军队后48小时内向国会报告。而根据当前中东局势,特朗普想要在中东大打出手,对付伊朗,就只能依据第三个理由,即认为伊朗的行为是对美国及其武装部队的攻击,从而使得美国处于危急状态。而一旦特朗普以这一理由对伊朗动武,那么他必须在动武的48小时之内向国会报告。而如果国会批准了总统的这一军事行动,那就没啥说的了,可以一直打下去。但问题是,以现在美国这种分裂国会的情况,对伊朗动武很难在国会获得通过。一旦这种情况发生(而且如果是真的动武,那么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极高),那么美国对伊朗的打击就必须在60天内结束,如果特朗普能够证明这一武力打击伊朗的行动是对维护美国安全必不可免的,那么他可以再得到30天的行动时间。也就是说,特朗普对伊朗动武,如果得不到国会的同意的话,那么他最多能够维持90天的时间。当然,如果他在这90天内,能搞定伊朗,那么一切OK,但如果不能,那么他将陷入到及其尴尬的境地。
特朗普:伊朗,我要在90天搞定你,搞不定你我就不打你,同意不?总而言之,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以及1973年《战争权力法》,再考虑到当前美国分裂国会的状况以及佩洛西的表态,特朗普根本不可能发动对伊朗的长时间的大规模战争——除非伊朗做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来,导致美国国会两党一直同意对伊朗宣战,或者支持对伊朗的打击——这是美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特朗普不可能打破这种规定。但是特朗普还是有权对伊朗进行相对短暂的、“低烈度”的打击的,这同样也是《战争权力法》所规定的。根据这一法案,特朗普作为美国总统,可以以美国或美国武装力量遭到伊朗攻击导致美国处于危急状态下这一理由,对伊朗动武,而不必要实现获得国会的同意。但是特朗普必须在动武的48小时内与国会沟通,如果不能获得国会的支持,他就只有最多90天的时间来搞定伊朗了。所以,个人以为,如果没有完全把握能够在90天内搞定伊朗,特朗普不会真的对伊朗动武的。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特朗普你放马过来伊朗也曾封锁过霍尔木兹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通向印度洋的咽喉,被认为是世界石油供应的“生死攸关的颈静脉”,“霍尔木兹”源出波斯语,意思为“光明之神”。
阿拉伯有一句谚语:如果世界是一个指环,霍尔木兹就是镶在指环上面的宝石。
美国把波斯湾看作是它和它的盟国的“石油宝库”,同时把霍尔木兹海峡,看作是流出油库的“总阀门”,西方国家把绕过好望角的这条航线称为“海上生命线”。
曾几何时,它每年供应西欧进口石油的70%,日本进口石油的90%,美国进口石油的30%以上。
到了80年代,每年有2.4万船次的油轮通过霍尔木兹海峡。
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人口只有伊朗的一半,兵源不如伊朗充足,于是萨达姆动用现代化的武器来消耗伊朗的有生力量。
伊朗则拼命扩充军队,人数发展到近百万,用士兵的人数,来弥补武器的不足。萨达姆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开始袭击伊朗的油轮。
伊朗针锋相对,一面袭击油轮,一面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到1985年2月,已有一百零八艘船只成为波斯湾上的冤魂。
可见,两伊战争期间,伊朗确实曾经封锁过霍尔木兹海峡。那么当时的情况到底如何呢?咱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当时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情况。
其一、伊朗占领的霍尔木兹海峡附近的阿布穆萨、大通布和小通布三岛,象三只看门虎一样扼守着海湾的咽喉,伊拉克对此一直愤恨不已1971年,伊朗出兵占领了霍尔木兹海峡附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阿布穆萨、大通布和小通布三岛,引起阿拉伯各国的强烈反对。
事实上,霍梅尼在伊朗执政后,由于政治继续动荡,军队数次清洗伤了元气,石油生产急剧下降严重影响经济,国力有所减弱。
面对这种情况,后来伊拉克要求伊朗将其在1971年英国实行撤出苏伊士以东政策时,被伊朗占领的霍尔木兹海峡附近的阿布穆萨、大通布和小通布三岛归还给阿拉伯国家。
当英国撤走在海湾的驻军后,伊朗于1971年11月27日出动海军,驻扎在海湾入口处的三个小岛,即大通布岛、小通布岛和阿布穆萨岛。
这三个岛地处霍尔木兹海峡,象三只看门虎一样扼守着海湾的咽喉。伊拉克对此一直愤恨不已。
著名的霍尔木兹海峡呈“人”字形,是连接波斯湾和印度洋的海峡,亦是唯一一条进入波斯湾的水道。
海峡的北岸是伊朗,南岸是阿曼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作为通往海湾地区的一条要道,霍尔木兹海峡是全球水域中最为重要的一条航道。
据说,每天数以百万桶计的石油都要通过这条航道运往世界各地。霍尔木兹海峡承担着全球近40%石油的出口供应。
1980年,伊拉克和伊朗之间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两伊战争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其直接导火线是边界和领土争端,包括阿拉伯河主权归属问题和霍尔木兹海峡中的阿布穆萨岛等三个小岛的问题。
阿拉伯河下游是两国界河,河两岸地区是两伊的重要经济中心。两国在历史上就因阿拉伯河的主权问题发生争端。
伊朗主张以河流主航道中心线为边界,两国共管,而伊拉克则要求整个阿拉伯河归伊拉克管辖。
一般认为,两伊战争的起因很复杂,还包括民族纠葛,主要是指历史上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之间因连续不断的征服与反征服、统治与被统治而结下的世代恩怨,以及教派矛盾,主要是指伊斯兰教的逊尼和十叶两大教派因争夺政治权力,而引起的长期冲突和对抗。
当然,伊朗输出“伊斯兰革命”,公开支持伊拉克的什叶派教派推翻伊拉克逊尼派政权,建立“伊斯兰共和国”,促使两国关系更加恶化。
海湾地区的利益冲突,也是两伊之间的重要争端。两伊都希望扩大自己在这一地区的影响,有争夺中东地区霸权的意思。
其二、两伊战争逐步升级,萨达姆宣称要用5架装备有飞鱼导弹的战机袭击伊朗油轮。霍梅尼则宣称,一旦伊朗的油轮或海上石油设施遭到袭击,他们将立即封锁霍尔木兹海峡1983年10月,萨达姆宣称要用5架装备有飞鱼导弹的战机,来袭击伊朗的油轮。
霍梅尼对此毫不示弱地宣称,一旦伊朗的油轮或海上石油设施遭到袭击,他们将立即封锁霍尔木兹海峡。
一旦霍尔木兹海峡被封锁,石油运不出去,西方国家可能将陷入瘫痪,而海湾国家的财路也就断了。
这样一来,一向纵容和偏袒伊拉克的海湾六国和整个西方,都不敢再旁观而坐收渔翁之利了,海湾合作委员会马上开始劝说萨达姆总统,不要破坏伊朗的石油设施。
1985年8月15日和9月19日,伊拉克军队通过两次突然袭击,成功地避开了伊朗的雷达跟踪,彻底摧毁了哈尔克岛的两个输油码头,哈尔克岛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而伊朗则在霍尔木兹海峡布设水雷,阻碍伊拉克的石油输出。
这一招收到了部分效果,却得罪了整个国际社会,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布雷进行了同声谴责,并采取各种措施扫雷,一时间,海湾集结了大大小小200余只扫雷船。
事实上,伊朗不会寻求于完全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即使是20世纪80年代两伊战争异常困难时,伊朗都没有彻底封锁过霍尔木兹海峡。
其三、美国借口保护石油航道畅通和海湾盟国安全,乘机密切与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军事合作并加强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存在,苏联也不甘寂寞,积极介入中东地区美国集结大批美国军舰于海湾地区和霍尔木兹海峡。苏联则重点支持伊拉克,同时拉拢伊朗,离间美国与海湾国家的关系。
为了抗衡美国,苏联在伊朗北部边境交界处部署了20个师的兵力,大批军舰驶进红海集结,与美国军舰对峙。
作为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大国的美国,曾不择手段甚至不惜发动战争,维护其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和利益。
伊朗进出口商品都经过霍尔木兹海峡,伊朗石油部一位官员说石油收入是我们唯一的收入,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无异于经济自杀,伊朗海军司令也表示,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不是伊朗的意图,伊朗的目标是为地区带来和平与稳定。
但是,伊拉克为摆脱被动局面,利用占优势的海空军力量,一面加强油船战,一面加紧对伊朗最大的石油中转站哈尔克岛的封锁。
伊朗表示,如果伊拉克利用购买的法国超级军旗式飞机袭击哈尔克岛,伊朗就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同时,双方相互袭击油船,严重威胁各国石油运输。
那么最后,伊朗为什么接触了对霍尔木兹海峡的封锁呢?
其实还是这么三个方面的缘由。
其一、美国为维护本国的石油供应,增派了战舰,在海湾地区执行巡逻和护航任务,并向沙特阿拉伯提供了“毒刺”式防空导弹,为保护波斯湾国际水域的安全和霍尔木兹海峡的自由通航,美国将可能使用军事力量。霍尔木兹海峡被封锁,石油运不出去,西方将陷入瘫痪的状态,而海湾国家的财路也就断了。
海湾合作委员会一面劝说萨达姆总统不要用”超级军旗”式飞机破坏伊朗的石油设施,一面又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建立快速干预部队以保护海峡的畅通。
美国为维护本国的石油供应,增派了战舰,在海湾地区执行巡逻和护航任务,并向沙特阿拉伯提供了”毒刺”式防空导弹。
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集团对两伊的上进做法作出强硬反应美国白宫发言人多次声称:美国政府对伊朗、伊拉克袭击波斯湾国际水域商船的事件不断增加表示严重关切,为保护波斯湾国际水域的安全和霍尔木兹海峡的自由通航,美国将可能使用军事力量。
1987年8月,美国国防部宣布成立“中东联合特遣部队司令部”,派出40艘作战舰只在波斯湾护航。
英、法、比、荷、意、苏等国也先后派出舰只往波斯湾,总数达80艘以上。美国和西方的威胁起到了威慑作用。
另外,波斯湾国家,还怕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影响它们的石油出口,两伊战争还使整个中东出现了新的变化。
其二、中东的阿拉伯国家之间,出现了新的力量组合,很多国家反对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海湾六国:沙特、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巴林、阿曼以及约旦、北也门、埃及、苏丹、摩洛哥等大多数温和派国家,都倾向于支持伊拉克。
倘若伊拉克用“超级军旗式”飞机,向伊朗的石油设施发射“飞鱼”导弹,那就不是“小打小闹了。
德黑兰迅速作出反应,声言如果伊拉克大规模轰炸伊朗的石油设施,它就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届时谁也甭想从那里输出一滴油。
如果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世界油价将上涨3—10倍,所以西方一向把霍尔木兹海峡称为它的生命线,伊朗扬言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意在促使海湾阿拉伯国家和西方世界向伊拉克施加压力,要其不要破坏伊朗的石油出口。
伊拉克考虑到国际影响,暂时没有对伊朗的石油中转站哈尔克岛下手。
1984年2月,伊拉克曾经袭击哈尔克岛附近水域的油轮,但仅限于前去装油的船只。
这年6月,两国还达成了不袭击民用设施的协议。伊拉克想以此来软化伊朗的强硬主张,使之能坐下来谈判。
其三、海峡果真关闭,第一个以及最大的受害者还是它自己。伊拉克可以不从海湾出口石油,而伊朗则舍此别无他途,八年战争后,伊朗已经精疲力尽!最后不得不解除对霍尔木兹海峡的限制和封锁。哈尔克岛遭摧毁性打击,使伊朗痛心疾首。
但若以为德黑兰,从此就会走向谈判桌旁,那就过于天真了。
伊朗一面抢修被毁坏的设施,争取尽快尽多地出油;一面苦思焦虑如何报复。伊朗曾一再扬言,如它的石油出口受阻,它就封锁霍尔木兹海峡。
但海峡果真关闭,且不论伊朗有无可能办到,第一个以及最大的受害者还是它自己。
伊拉克在它的唯一出海口法奥港于战初遭破坏后,就不再从海湾出口石油,而伊朗则舍此别无他途,而且还使它处于同西方大国和海湾阿拉伯国家直接对抗的地位。
总而言之,从1980年9月开始,伊朗和伊拉克进行了8年旷日持久的战争,简称“两伊战争”。
在这场战争期间,伊朗凭借地理位置的优势,于1987年宣布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并对伊拉克及支持伊拉克的科威特油轮,进行袭击。
应科威特的邀请,美国军舰开始为科威特油轮护航,并警告伊朗不得阻碍海峡的自由航行和危及两伊外第三国的油船和商船。
伊朗又把轰炸目标转移到他国油船上,使波斯湾,尤其是海湾出口霍尔木兹海峡一度出现了空前紧张的局势。
两伊战争已经打了八年之久,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经济损失最为惨重和最残忍的一场战争。战争给两伊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和生活痛苦。据外国报刊估计,两伊战争中双方伤亡人数已达160多万。
霍尔木兹海峡,是中东国家出口油气海上运输通道的“咽喉”,西方大国之间和西方大国与中东主要产油围之间,为争夺或控制中东地区,曾经进行过多次战争。
伊朗是否封锁霍尔本兹海峡?举世瞩目,国际社会,特别是大国力阻爆发战争,以保障中东油气供应和价格稳定。
美国也考虑一旦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对西方石油安全造成的严重后果。
事实上,伊朗已经精疲力尽!最后不得不解除对霍尔木兹海峡的限制和封锁。
两伊战争期间伊朗发射蚕式导弹差点击中美军巡洋舰是怎么回事?
所谓的蚕式导弹其实是西方国家对中国出口给中东国家的C-601空对舰导弹的称呼,后来又将这个称呼扩展到了出口的HY-2/HY-4系列岸舰导弹上面了,甚至将苏联原版的SS-N-2“冥河”反舰导弹也称为蚕式导弹。
叫这个名字的原因主要是这一系列导弹长得圆圆滚滚,就像一个蚕宝宝。
至于说两伊战争期间,蚕式导弹差点击中美国巡洋舰之类的说法,属于是地摊文学的范畴。对于美国当时部署在波斯湾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来说,蚕式导弹飞行太慢,抗干扰能力太差,基本上不可能击中这些带有相控阵雷达和垂直发射系统,带有中程舰空导弹的巡洋舰的。
其实,使用蚕式导弹对美国军舰进行袭击的,却是在后来的海湾战争期间。当时伊拉克发射了两枚蚕式反舰导弹,目标是体型庞大,电子作战能力较差的衣阿华级战列舰。
当时美国战列舰在海岸边进行对岸轰击,正好处在岸舰导弹的射程范围内。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在美国战列舰的周围有英国的42型防空驱逐舰,也就是在马岛被击沉的谢菲尔德级导弹驱逐舰。
在海湾战争中,这种军舰却发挥了不错的性能。首先使用电子干扰将一枚导弹诱导偏离目标,随后发射了一枚“海标枪”防空导弹将第二枚蚕式导弹击落。保护了战列舰的安全。
这也不是说蚕式导弹一无是处,其实无论是伊朗还是伊拉克,购买这种导弹都并不是为了打军舰的,其主要目的是用来打击体型庞大的油轮,这是两伊战争期间独特的油轮战。在这些作战中,战斗部巨大的蚕式导弹当然更加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