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加勒万河谷里印度17名受伤军人相继死亡?
加勒万河谷河口处大致位于印度与我国的交界线上,这里海拔5000多米,周围山顶上常年积雪,人烟罕至,恐怕还没有一个气象站点。
6月15晚,印度突然越过边境线,挑起争端,双方发生了严重的肢体冲突,直接导致3名印军死亡,之后又有17名印军暴露在高海拔低温下死亡,那么当天夜里天气怎么样?有没有遭遇特殊的天气,导致这些身强力壮的军人死亡呢?我们用卫星数据还原一下6月15日晚上的天气。
气象数据采集:加勒万河谷,海拔4160米,风力风向,体感温度,数据来源:气象卫星。
这里海拔这么高,气象要素变化快,根据人的身体真实感受,笔者采用体感温度数据来反映这个区域的寒冷程度。体感温度与风力、湿度有很大关系,我们常常有这个体会,南方冬天温度也不低,但是特殊的冷,透骨地冷,这就是说天气预报的气温并没有真实反映寒冷程度,而我们身体感受的温度更低。那么当天加勒万河谷里的体感温度、风力是怎样呢?看下面数据:
数据为6月15日本地时间:每隔3小时采集一下数据:
2020年6月16日
从15日晚~16日白天,天气很正常,没有暴风雪,也没有大风的天气,如果从风速角度来看,属于静稳天气,最低温度出现在当地时间8点左右,也就是日出前后,是一天之中最冷的时刻,达到零下9°C。白天温度午后2点左右,是一天中最高温度时刻,并不明显,体感温度还是在零下5.0°C,反映了这么高的海拔,气温受太阳辐射影响不是很大。
15日晚上至第二天白天,气温一直在零下5°C上下,风向也以发生变化,白天西风,夜晚偏北风,相对来说,夜晚北风带来的冷空气南下,还会加剧了寒冷程度。
加勒万河谷周围都是6000米左右的雪山,高差接近2000多米,夜晚雪山上冷空气下滑,堆积在谷地,局部一些地带可以更加寒冷,两国军人在这里发生肢体对抗,靠冷兵器打杀,这要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高海拔、缺氧的困难条件,如果没有好的救助条件,受伤后在存活就很难了,正常人的高山反应,在夜间低温条件下,还难以坚持,况且在受伤情况下呢。
要想在这么高海拔下还有保持作战能力,必需要常抓不懈,坚持练兵,积极适应这种高原环境,同时还要有保证后勤供给,高原山地作战,后勤是关键,而我们国境线不远处就有一条219国道,这对于保证这里的各种物资支持,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相对于印度后方基础设施建设与我国相比还相差甚远,还很薄弱,这对于保证军人受伤后及时得到救助还是反应不够快,约什克河谷还是救不了他们的命,请印度政府尊重每一条生命,生命无价。
中印加勒万河谷地理特征?
加勒万河谷位于中印边界西段新疆阿克赛钦西部,这是一条发源于我国阿克塞钦地区由东向西加勒万河冲击成的河谷,在喀喇昆仑山和冈底斯山山区,山高坡陡,交通不便,高寒缺氧,荒无人烟,此地海拔很高,地质条件非常严酷,所以通常道路都是以天然河谷为走向铺设。河谷两侧山峦耸峙,是高耸入云的加勒万冈日山脉。加勒万河谷位于中印边界西段新疆阿克赛钦西部,在喀喇昆仑山和冈底斯山山区,山高坡陡,交通不便,高寒缺氧,荒无人烟。
河谷两侧山峦耸峙,是高耸入云的加勒万冈日山脉。
这是一条发源于我国阿克塞钦地区由东向西加勒万河冲击成的河谷,东西的加勒万河下游与由北向南什约克河交汇成丁字形的河道,所以加勒万河谷与什约克河谷就是像一个丁字路口一样,形成了一个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此地海拔很高,地质条件非常严酷,所以通常道路都是以天然河谷为走向铺设的,加勒万河谷也是进入我国新疆地区为数不多的通道,同时掌握了加勒万河谷就可以控制和切断什约克河谷上下游通道,是阿三驻扎在什约克河谷上的游营地得到补给的唯一通道。
加勒万河谷地形地貌变化?
加勒万河发源于阿克赛钦河尾滩,呈东西走向,流入北南走向的什约克河上游段。而什约克河上游段位于喀喇昆仑山以东,从锡亚琴冰川和昆仑冰山起源,流经德普桑平地,沿喀喇昆仑山东麓一路向南,长约200公里。万河谷全长约83公里,穿行在青藏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的高山之间,平均海拔高达5100米左右,而河谷与山顶之间的相对高度差达到500多米,高低落差大,水流湍急,因而常年受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典型的高寒峡谷地貌。加勒万河谷不能飞直升机吗?
加勒万河谷是可以飞直升机的。加勒万河谷位于帕米尔高原,在中国与印度的边界,平均海拔在三千米左右,空气比较稀薄,以前的旧型号直升机是飞不到这里的,但是我们国家从美国引进了黑鹰直升机,它的动力十分强大,可以在加勒万河谷起飞。
加勒万河谷划分?
加勒万河谷地区就位于阿克赛钦的西部(属于新疆和田县管辖),处在喀喇昆仑山和冈底斯山山区。而加勒万河发源于南部的萨木崇岭的加勒万冈日峰,接纳许多冰川汇聚成河,大致上由东南向西北流出我国过境,最终注入印控的什约克河(河谷有通往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公路),全长约8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