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夫人,历史上有哪些知名的元帅和将军?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1955年,我军举办了建军史上的首次授衔典礼,总计1000多位战将被授予了少将以上的军衔。其中大将10人,陈赓排名第4位,首席为粟裕将军。陈赓将军一生征战无数,相比他的功劳和战绩,陈赓将军的幽默风趣更加令人津津乐道。
在黄埔军校就读的时候,陈赓就展现出了幽默天分,加入了学校的话剧社,男扮女装表演话剧,逗的台下黄埔师生哈哈大笑。陈赓与同学也是如此。有一天,陈赓想和关麟徽开个玩笑,就朝着他做了个鬼脸。关麟徽向来自视清高,也被陈赓逗笑了。
毕业以后,陈赓曾在上海参加过特科工作,对敌斗争形势险峻,陈赓也被敌人捕获过。昔日的校长前来看望陈赓,问他:“数日不见,怎么瘦了这么多呢?”陈赓回答到:“校长,你也瘦了不少。”校长机智的回复:“我是为了国家操心,吃不下饭才瘦的。”陈赓再次回到:“那么请问校长都如此瘦了,国家发展为何还不见好转?”吃了闭门羹以后,校长念及旧情和他人求情,就将陈赓放了。
抗战时期,陈赓时任386旅旅长,有次彭老总经过他的防区。陈赓叫炊事班做几个才,准备请彭老总吃顿饭。旅部参谋人员疑惑地说:“彭老总向来反对吃喝,发欺骗怎么办?”陈赓示意众人不要担心,他自有办法。
很快,彭老总和警卫人员来到了386旅旅部,陈赓说“我叫战士们在河边捞了几条鱼,今天我们吃鱼。”八路军生活艰苦,肉类很难吃的到,但是鱼肉偶尔还是可以吃上一顿。彭老总听后,认为没有花费什么钱,就点头同意了。
第一道菜的确是鱼肉,第二道菜却变成了肉丸子。彭老总急忙问:“不是说吃鱼吗?怎么这是肉丸子。”陈赓不急不忙的回到:“这个肉丸子,不是猪肉做的,而是鱼肉做成的”。彭老总这才动起筷子往自己的碗里夹了几个鱼肉丸子,小口小口的吃了起来。
第三道菜是一只鸡熬成的一锅鸡汤,彭老总看到以后,顿时火了,有点生气地说:“陈赓,这鸡肉总不可能也是鱼肉变出来的吧!”陈赓笑着说:“这只鸡是我叫战士在河边买的,河边的鸡是吃鱼长大的,可不就是鱼肉嘛。”彭老总看着眼前这个机灵且幽默的部下,笑着和众人把一锅鸡汤给分了。
作为我军著名的幽默将军,陈赓在哪里,哪里就是欢声笑语一片。以至于,彭老总前往北方邻国考察访问,点名要陈赓陪同。因为有陈赓在身边,考察访问之行,彭老总就不会感到闷。
中国历史上的福将都有哪些人?
古代有名的福将有:
一、宋朝的牛皋,牛皋是南宋抗金名将,是岳飞的拜把兄弟,牛皋使用双锏,虽然招数不多,但最能唬人,并且每次战斗都能逢凶化吉。
据说牛皋是赵公明坐下黑虎转世,他追随岳飞南征北战,在征洞庭湖时误入碧云山,拜鲍方老祖为师,法名“悟性”,得穿云箭、破浪履两件宝物,活捉了杨幺。
岳飞死后,辅佐岳飞的儿子岳雷北征金兀术,牛皋屡次助大军逢凶化吉,最后大破乌龙阵,骑在金兀术背上,将金兀术活活气死,自己也大笑而亡,回归天界。著名的评书艺术家刘兰芳讲的《岳飞传》说,牛皋这是“虎骑龙背,气死兀术,笑杀牛皋”。
二、唐朝的程咬金,程咬金最初是编耙子卖耙子养家糊口,后来山东绿林好汉尤俊达找他劫皇杠,他头一次做买卖就成功了。成功劫了皇帝老儿的钱财。程咬金的三斧子半相当有名气,『劈脑袋,鬼剔牙,掏耳朵和捎带脚』,就这三招半,唬住了许多英雄好汉。
后来在瓦岗山上,因缘巧合做了混世魔王。老程不喜欢做皇帝,于是就把皇帝让给了李密。自己照样骑马征战,继续用三招半唬人。
三、三国时期的赵云,据说赵云是常胜将军,一生没受过一点伤,在长坂坡时,他在曹营七进七出所向无敌,常言道: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士难免阵前亡。要不是赵云有福气,能一生不受伤害吗?
当然,历史有名的福将有许多,只不过以上三人是福将中的佼佼者。
我是秉烛读春秋,加关注共同说说历史,感谢点赞和留言评论
关于年的名人故事?
毛泽东捐出年夜饭
1935年2月3日是大年三十,中央红军前进至东南与贵州赤水、生机两地毗邻,西与云南水潦紧接,被称“鸡鸣三省”之地的石厢子村。红军在相对比较富庶的土城筹集了不少食物,到石厢子后又没收了当地民愤极大的彭姓、周姓两家土豪的粮食、财物和年货,这些东西先由穷苦乡亲分享,之后没收委员会再根据需求分配。
专门负责军委首长伙食的军委三科炊事班做出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油亮亮的腊肉、肥瘦相间的红烧肉、水卤的大肠……做好后分送到各位领导人住处。
住在肖有思家的毛主席分到一碗红烧肉、一碗米酒和几个辣椒。但毛泽东舍不得吃,大年初一,他与其他领导一起去看望伤病员,捐出了发给自己的年夜饭。
红军胜利到达延安后的每个春节,毛泽东都要在枣园小礼堂请村里老乡吃饭,老乡也都会携软糕、油馍、黄酒、麻糖等物来给主席拜年。吃饭时摆上十几桌,每桌都有一位领导作陪,桌上无非是些家常菜。毛泽东给大家敬酒时总说:“大家都是我的邻居,不要客气,过几天我还要到你们家做客!”于是家家都把家里打扫干净,等着毛主席光临。但每次毛泽东去各家拜年总是来去匆匆,不吃饭更不喝酒。
周恩来带来酒和花生米
1960年,周恩来提出要和北京人艺演职员一起过除夕。那晚,周恩来偕邓颖超同李先念、陈毅、王震等领导同志一道来到首都剧场。
那天,周恩来特意从家里带来酒和花生米摆在桌上,这些东西在当时很珍贵,大家谁也不敢动。周恩来就大声说:“来,来,大家都来吃嘛!”大家还是有些拘谨,一位姑娘伸手抓了一小把花生米,被一位老演员瞪了一眼,姑娘顿时红了脸,又送回桌上。
周恩来见状笑着说道:“哎,年轻人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要多吃一些嘛,这些就是拿来给大家吃的嘛!”一句话让气氛当时就缓解了下来,大家纷纷放下拘束,高高兴兴地吃了起来。
彭德怀“有什么吃什么”
1938年2月,彭德怀所率领的八路军总部机关在浮山郭店一带的山村暂住下来,春节到来,他和指战员们照样过着简朴的生活,吃的只是小米、山药蛋、干南瓜条。春节过后的一天,在这里驻防的国民党军队的一些高级将领来总部同彭德怀谈论军事合作,不知不觉谈到了开饭的时间,彭德怀便邀请他们一起吃饭。
当时在总部任指导员的吴羽林,听说国民党的将领们要在这里吃饭,就向彭德怀报告说,春节刚过,连蔬菜都搞不到,现在只有小米、山药蛋、干南瓜条,用这些怕招待不好。彭德怀听后回答说:“别担心,有什么条件做什么饭。让他们和大家一起吃。”
炊事班按照彭德怀的要求,做了和平时一样的饭菜端上。几位国民党将领看到端来的是小米饭、山药蛋和干南瓜条,不知如何是好。彭德怀见状,热情地招呼他们就座用餐,国民党将领们只好勉强坐下来。
彭德怀一面大口大口吃着,一面对国民党将领说:“诸位,现在日寇侵略中国,老百姓四处逃难挨饿,我们有小米、土豆和南瓜干吃就不错了。我们国共两党合作,要坚持抗战,还得准备吃草根树皮呢。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日本鬼子是赶不走的。”彭德怀的一番话,让在座的国民党将领们敬佩不已。
过了几天,来访的国民党将领给彭德怀送来了几袋白面,彭德怀高兴地收下,并命令把白面全部分给总部各直属单位,让大家改善一顿伙食。
陈赓“爱吃”黑面饺子
饺子是中华民族过春节时的传统美食,无论达官显贵或是一般百姓,都十分喜爱。1947年春节的前一天,解放军某部在伏牛山地区打胜仗后,奉命转到舞阳县休整。春节当天的早晨,解放军部队的指战员被谢家村的老百姓分散拉到家里过年。但指战员们严格执行部队规定,绝不在老百姓家搞特殊,老百姓给什么就吃什么,饭后一定要交饭钱。
当天,部队首长陈赓也被一位大娘邀请去做客。据回忆,当时大娘包了两种面的饺子,一种是白面,一种是黑面,准备用白面饺子招待陈赓。但陈赓见状,端起黑面饺子就吃。见大娘硬要他吃白面饺子,陈赓幽默地说自己就是爱吃黑面饺子,一见到黑面饺子,会“急得我喉咙里像伸出一只手”。见大娘阻拦,陈赓迅速将饺子送入口中,然后对大娘说:“还有没有了?我还没有吃饱呢!”
李济深借春联抒怀
民国时期,不少人往往通过春联来抒发个人的家国情怀。1924年腊月,著名爱国将领李济深从广东回故乡过春节。当时,李济深深受孙中山的赏识,在粤军中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并受孙中山嘱托,帮助筹划建立黄埔军校,正是事业的上升期。加之李济深国学底蕴深厚,对于满门忠孝、诗礼传家等道德伦理观念非常崇尚。到家后,家人请他题写春联,李济深当仁不让,在家人为他准备的大红纸上奋笔疾书,写下一副春联:
一门孝悌传家业,万里江山入梦魂。
1944年抗战期间,李济深从桂林返回故乡大坡山,领导敌后抗日。这年李济深已年近花甲,但壮志不已。他四处奔走,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分裂政策,主张国共合作抗日救国。在共产党和进步文化人士的影响下,他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内心充满了忠心报国和对抗战胜利到来的乐观精神。当年腊月,他在家乡过年,在除夕再次挥毫疾书,写下了以下一副春联:
心如老骥常千里,春入梅花又一年。
蒋介石在印度过春节
1942年1月1日,由中、美、英、苏四国领衔的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共同宣言》,中国成为反法西斯同盟的“四强”之一。3日,蒋介石被正式推举为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
当时亚洲的另一个大国印度还是英国殖民地。日本乘机提出“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把英美赶出亚洲”的言论,企图把印度民众拉到自己一边反对英国。蒋介石向美英提出,应注重“确保印度与大战期中如何使印度及南洋各殖民地民族,贡献其人力、物力,而不为敌国所煽惑”。蒋说:“世界上苟能四亿五千万民族与三亿五千万民族联合一致,岂非大佳事。”
2月5日至21日,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在春节期间第一次走出国门,在印度境内展开一系列参访,足迹遍布加尔各答、新德里、白沙瓦等地,先后会晤了尼赫鲁、甘地等政治要人。15日,正值中国旧历除夕,印度总督邀请蒋介石宴会,授予英国政府为蒋介石颁发十字勋章,随后双方对新加坡失陷后日军可能的军事动向及其反击措施深入的交换了意见。
卧底归来阿莺是谁?
杨雨婷,1978年9月出生于河南,汉族,内地女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班。1998年,出演首部电视剧作品《家事风云》。2000年,出演历史剧《大明宫词》。2004年,拍摄了由陈赓真实人物改编的作品《陈赓大将》。2008年,搭档丈夫房子斌出演以环保题材为主题的《家园》。2012年,参演都市轻喜剧《劝和小组》。2013年,主演年代动作偶像剧《纵横四海》。2015年,参演古装电视剧《琅琊榜》。2016年,参演以二胎为题材的院线电影《二胎》和卧底题材热血大剧《卧底归来》。
近代史上的少数民族名将有哪些?
作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广阔、人口众多的55个少数民族,当然也在民国的历史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民国期间,无数少数民族出身的名将曾叱咤风云,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进程。我们就选几个人作为例子。
战神粟裕中国开国十大将之首,被称为无冕元帅的战神粟裕,就是出身侗族的解放军高级将领。粟裕大将的赫赫战功,相信每一个人都并不陌生。粟裕,1907年生于湖南怀化会同一个侗族家庭。1926年加入共青团,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粟裕还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并随起义军上了井冈山。
粟裕大将在红军队伍,初露峥嵘,显示出超凡军事才华的粟裕屡立战功。先后担任红四军参谋长、红11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红十军团参谋长等职。红军主力长征后,粟裕留在南方坚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期间,粟裕先后担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第一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等职。在抗日战争进一步成长的粟裕,率部给日寇以极大打击,领导下的根据地和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
粟裕大将而粟裕大将真正的军事巅峰,还是在解放战争期间。解放战争期间,面对装备先进,人数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大军,粟裕指挥华中解放军,先后取得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开封战役、济南战役等多场战役的胜利。
尤其是在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包围之中,虎口拔牙,歼灭国民党五大王牌主力之首的整编74师的孟良崮战役,充分的展现了粟裕大将无与伦比的军事才华。
战场上的粟裕大将而随后粟裕指挥的淮海战役,更是歼灭了国民党60余万大军。在解放战争期间爆发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大决战中,粟裕指挥的淮海战役,是歼敌人数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也最为复杂的一场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历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军事委员会常委、人大副委员长等职。1984年在北京逝世。
粟裕云南王龙云、卢汉兄弟民国期间,位于西南边陲的彩云之南,一共诞生了四任云南王,而其中两任,是出身彝族的龙云、卢汉兄弟。龙云和卢汉自1927年发动政变,先后成为云南统治者以来,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两人一共统治云南长达22年之久。
龙云龙云和卢汉都是云南昭通人,卢汉是龙云的表弟。两人都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并一直在滇军中任职。除了成为雄霸一方的大军阀,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在抗日战争期间,龙云和卢汉麾下的滇军,在两人的领导下,一直在抗日前线与日寇浴血奋战,为抗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卢汉国民党败退台湾之际,龙云和卢汉先后宣布起义,并加入新中国。
白崇禧国民党新桂系三巨头之一,桂军最具军事天赋的“小诸葛”白崇禧,也是一名少数民族出身的名将,他是回族出身。民国期间白崇禧,在将星如云的国民党军队中,其军事才华依然出类拔萃,甚至被称为“国民党将领中最具才干的一个”。
白崇禧白崇禧是广西桂林人,自幼成绩优异的白崇禧曾就读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后回到广西陆荣廷的桂军中任职。在陆荣廷被孙中山击败后,广西陷入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看到机会的白崇禧联合黄绍竑和李宗仁,成立定桂讨贼联军,白崇禧担任参谋长。
白崇禧这支定桂讨贼联军从5000人起家,在白崇禧等人的指挥之下,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先后击败盘踞广西的各路诸侯,并击败前来干涉的6万余滇军,一统广西,刚刚三十出头的三人成为了广西的统治者。
随后,白崇禧率桂军参加了北伐战争、蒋桂战争、中原大战、两广事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多场战争,屡有胜果,因其显赫的战功,也被誉为“小诸葛”。
白崇禧1949年,国民党兵败如山倒之际,白崇禧随蒋介石到台湾,却不料成为笼中鸟,不但没有丝毫权力,连生活都一直处于特务的监控之中,在台湾极为不得志。1966年,白崇禧在台北逝世,死因至今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