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就琢磨着搞点不一样的东西穿穿。老看那些纪录片,讲什么少数民族,部落文化,觉得他们的衣服挺有意思的,特别是一些外搭、罩衫之类的,看着就暖和,还特别有范儿。
捣鼓前的想法
主要是看一些图片和资料,说什么蒙古族,还有非洲那边的一些部落,他们的衣服不光是为好看,更多是为适应环境,防风保暖啥的。我就想,咱能不能也弄一件类似感觉的外衣?不是说要一模一样复刻,就是抓住那种粗犷、自然、有点原始的味道。感觉那样的衣服,不光是件衣服,更像是一种态度的表达,挺酷的。
准备家伙事儿
说干就干。我先是翻箱倒柜,找出一件旧的、料子比较厚实的深色外套。这外套款式挺简单的,正好适合拿来改造。然后,又找些零碎东西:
- 几块颜色和材质有点对比的布头,比如粗麻布、带点绒的布。
- 一些比较粗的线,颜色也选跟布头或者外套本身能搭上的。
- 大号的针,因为布料厚,线也粗。
- 剪刀,画粉(虽然基本没咋用,凭感觉来)。
没准备太复杂的东西,就想着用最简单的办法做出点效果来。
动手开整
先把旧外套铺平。盯着看半天,琢磨着在哪儿下手。决定主要在袖口、领子边缘还有衣服下摆这些地方加点东西。
我先拿起一块颜色最跳的麻布,剪几个不规则的块块,大小不一。然后放到外套的肩膀和背部比划一下位置。感觉还行,就用粗线开始缝。
这针脚嘛故意没弄得太整齐。就想追求那种手工感,一针一线的,看着有点笨拙,但挺有力量感。缝的时候没拉得特别紧,让布块有点自然的褶皱。
接着处理袖口。找另一种颜色的布条,稍微窄一点,直接包在袖口边缘,然后用另一种颜色的粗线,交叉着或者平行着缝几道。这样一来,袖口立马就不一样,厚实不少,看着也精神。
领子也照着袖口的方法处理一下,但是用的布条更宽一点点,缝线的方式也稍微变变,搞点小小的区别。
是下摆。这块地方我犹豫下,决定不加布块,就用最粗的那种线,沿着下摆锁一圈边,针脚拉得比较大,有点像装饰线那样。
整个过程就是剪剪、比划比划、缝缝补补。中间有几次觉得不好看,还拆几针,换个位置或者换种缝法再来。没啥特别的技巧,就是耐心点,跟着感觉走。
完事儿看看
全部弄完之后,抖抖衣服,把线头什么的清理一下。穿上身对着镜子照照。
你别说,还真有点那味儿!虽然做工肯定谈不上精致,甚至有点歪歪扭扭,但整体感觉出来。颜色深沉的外套,配上那些粗麻布块和粗犷的缝线,确实有种原始部落或者游牧民族那种朴拙、实用的风格。尤其是袖口和领子的处理,挺点睛的。
感觉这件“部落外衣”穿出去,肯定跟别人的不一样。不追求什么牌子,也不追求什么潮流,就是自己动手做出来的,带着自己想法和体温的一件衣服。这种感觉,挺实在,也挺满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