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咱们来唠唠陈与义写的《登岳阳楼》。这首诗呢,是南宋时期的作品,说起背景,那可不简单!这陈与义是南宋初期的人,那时候国土被金国打了个稀巴烂,他也逃难到了南方,四处飘零,心里一股子的愁绪就像那洞庭湖的水,一望无际。
岳阳楼上的悲情
这首《登岳阳楼》呢,陈与义写了两首。其中第一首开头就说,“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一听这句嘞,就知道他站在岳阳楼上,看着那洞庭湖,水面平静得很,晚霞也慢慢地落下来。这种情景嘞,特别适合生出愁绪,陈与义心里的那种漂泊感,沧桑感,都在这静谧中慢慢浮现。
然后他又说,“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他站在楼上,看着那湖水山川,眼前的景色虽然开阔,可他心里还是压抑,毕竟是漂泊他乡的人,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再往后,他写到“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这三年,是指他一路逃亡中吃过的苦头,他站在这高楼上,放眼看得远,可眼前的这太平景色,和他心里的苦涩真是两个样。
老木沧波,无限悲凉
陈与义又写到“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意思就是他白了头发,还在这风霜中伤感,看着那些古老的树木在这湖水边经历了无数风雨,像他一样,老了,看尽世间沧桑。那岳阳楼嘞,一代代人都来过,李白、杜甫这些诗人,也在这里留下过诗篇,陈与义此时也是伤感得很,像是一个见多识广的老人,在世事浮沉中自怜。
第二首的孤独和悲情
咱接着说第二首诗,陈与义又在写这秋天的洞庭湖,他说,“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这个场景多美嘞,天和湖水融成一片,湖上没有风,安静得不得了。傍晚的帆船跟大雁一样,漂浮在空中。这种静谧的景象,一点儿不符合他心里的情绪。他是孤身一人嘞!然后他又写,“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这句意思就是说,他站在楼上,作为一个流浪的客人,看着秋天的景色,又孤单又无奈,夕阳落下,映着远方的君山,他心里更是生出悲凉。
再往下写,“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这两句就是他对家乡的思念。往北边看看,那是他老家嘞,可他知道回不去了,岁月催人老,等再见到家乡时恐怕已是白发苍苍。南边呢,虽然可以看到美景丹枫,可这些红叶子再美,也冲淡不了他心里的愁绪。
诗中感慨,今人共鸣
这陈与义写的《登岳阳楼》,读着就像咱们站在高山上,看着脚下的河流山川,想到自个儿一生的起起落落。特别是年纪大了,更有这种体会嘞,觉得世事无常,苦多乐少。那时的陈与义,心里感慨着家国不复,自己也老了,背井离乡的日子真是苦嘞。他的诗看似平静,但背后藏着无数愁绪。
这岳阳楼嘞,真是个让人百感交集的地方,谁站上去都容易生出一番感慨来。咱们今天说的这陈与义的诗,就是他在南方流浪时留下的痕迹,读来还真是让人心酸。
Tags:[登岳阳楼, 陈与义, 南宋诗人, 岳阳楼, 洞庭湖, 家国情怀, 离愁别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