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英雄声望表,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岳父独孤信是一个怎样的人?
独孤信“第一岳父”之称很形象,他有三个女儿做了皇后,而且分布在三个朝代。比较遗憾的是,独孤信没有看到这个盛况,甚至一个都没看到。
独孤信家有“七仙女”,长女嫁给北周第二位皇帝周明帝宇文毓,史称明敬皇后;四女儿嫁给陇西郡公李昞,生了一个儿子叫李渊,李渊登基后追封李昞为元皇帝,母亲为元贞皇后;七女儿独孤伽罗,嫁给隋文帝杨坚,史称文献皇后。
三个女儿,分别为北周(长女)、隋(七女)和唐(四女)三朝皇后。唯一可以与独孤信PK一下的是四百年后的符彦卿,他也有三个女儿先后做了两朝皇后。长女与次女先后被后周世宗柴荣立为皇后,还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宋太宗赵光义。
幸运的是,符彦卿看到了前两个女儿做皇后。小女儿早逝,被赵光义追封为皇后,不光符彦卿没看到,他女儿自己都没等到那一天。
独孤信虽然没看到女儿们戴凤冠的那一天,但是三女在三朝为后,如此高的“中奖率”,绝非偶然,其中必有蹊跷。那么独孤信究竟有何神通呢?
独孤信“美容仪”的遗传基因独孤信是鲜卑人,他的祖先是鲜卑一个部落的首领,与拓跋部一起兴起。独孤信所处的年代是魏晋南北朝,北朝的鲜卑贵族们,深受南朝汉文化影响,流行所谓的“魏晋风度”。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他们非常注重仪容外表,打扮得风度翩翩。史书如此描述独孤信:
“信美容仪,善骑射......信既少年,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独孤信长得漂亮,注重仪表,还好标新立异,经常配搭一些与众不同的装饰品,引领时尚界的潮流,被粉丝们称为“独孤郎”。郎,可以翻译成“帅哥”。
我们看那个时期的典籍,形容男人的词汇,偏于女性化,到处都是男人比帅比美的故事。南朝潘安,还有被人围观“看死”的美男子卫玠,都是那个时期的名人。
如果你觉得有点夸张,再说一个故事,或许更有助于了解当时的风俗背景。有一天,独孤信出去打猎,回来得比较晚。暮色中,独孤信一身疲惫,帽子带歪了都没有觉察到。第二天一早,出现了不可思议的事:满大街的人,都故意把帽子歪戴!
这个情景,像不像今天,某位明星在裤子上挖个洞,不久满大街穿得像乞丐?看来追星装酷,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流行了。
独孤信虽然没有潘安那样,出门一次,被扔满车水果,也没有像卫玠那样,被人活活“看死”,但是一夜之间,把全城人的帽子都带歪了,留下“侧帽风流”的千古佳话,这种杀伤力也非常了得。
有独孤信的遗传基因在,想必“七仙女”都差不了,登门求亲的人家,挤破门楣实属正常。独孤信有资格挑挑拣拣,“中奖率”自然不是一般人家可比的。
忠义与才华让独孤家族成为翘楚“七仙女”之所以能成仙女,首先是因为她们的爹独孤信够牛,把独孤家族打造成了“西魏八柱国”之一。
独孤信不光长得帅,还英勇善战,早年他追随葛荣和尔朱荣,因战功被封侯。后来常年镇抚荆州,受到贺拔胜的赏识,得以入朝,又受到魏武帝的赏识和擢拔。独孤信的第一次飞跃,来自于魏武帝西迁:
“及孝武西迁,事起仓卒,信单骑及之于瀍涧。孝武叹曰:‘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远来从我。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即赐信御马一匹,进爵浮阳郡公,邑一千户。”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魏后,魏武帝为了和东魏争夺荆州,任命独孤信为卫大将军、都督三荆州诸军事,兼任尚书右仆射、东南道行台、大都督、荆州刺史。在荆州,独孤信创下了一系列的奇迹,他以不到千人的兵力,先后打败田八能、张齐民,并击溃辛纂的增援,平定了三荆之地。
不久,独孤信遭遇了大麻烦,东魏又增派高敖曹和侯景突袭独孤信,独孤信兵力不济,只好逃往南梁避难。
不过,独孤信并没有投降后梁,梁武帝对独孤信表现出了博大的胸怀,他很赞赏独孤信的忠义,三年后,礼送独孤信回到西魏。
独孤信回到西魏,皇帝已经变成了西魏文帝元宝炬,独孤信向元宝炬上疏请罪。大臣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独孤信兵败逃往敌国有罪,但是考虑到他以不足千人的兵力,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就,已经是奇迹,最后兵败责任不在他,而且到南梁后并未效忠敌国,所以可以赦免。
独孤信再次被授予骠骑大将军,加侍中、开府衔,其使持节、仪同三司、浮阳郡公。
此后六年间,独孤信出任陇右大都督,一边武力平定地方军阀,一边开展文治,把陇右治理成一个太平盛世:
“及信在州,事无壅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民愿附者数万家。太祖以其信著遐迩,故赐名为信。”大统十四年,46岁的独孤信迎来人生最重要的时刻,他被任命为柱国大将军,步入西魏八大门阀豪族行列,这八柱国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
八年后,西魏末帝拓跋廓,被迫禅位给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北周代替西魏。独孤信被任命为太保、大宗伯,晋封卫国公。
关陇集团的政治联姻独孤信靠个人的能力,把独孤家族从鲜卑贵族,打造成西魏最重要的门阀势力。八柱国就是隋唐关陇集团的基础,独孤家族的婚姻,就是围绕关陇集团架构的。
独孤信的大女婿宇文毓,就是八柱国之首,西魏政权的实际掌控人宇文泰的长子;四女婿李昞就是唐国公李虎的儿子;七女婿杨坚是十二大将军之一杨忠的儿子。杨忠常年追随独孤信,后来升任柱国大将军。
其实不光独孤家族与关陇集团联姻,关陇集团内部,都是以婚姻关系结成了牢固的政治联盟。比如独孤信的五女儿嫁给了宇文述,李世民的母亲窦氏,是宇文泰的外孙女,等等。
也就是说,表面上是独孤信买彩票中奖,其实是关陇集团组成了政治联盟,他们是发行彩票的“庄家”,谁做皇帝由他们来决定。从北周代替西魏,到隋代替北周,到唐代替隋,其背后都是这双看不见的大手在作用。
更是白一点说,只要是关陇集团内部成员,他们肯定都与皇族有血缘关系,或远或近罢了,独孤信只是运气稍好一点而已。
政治牺牲品独孤信这么好的运气独孤信没看到,因为他成了好运的“背景墙”:就在北周改元年的当年,独孤信卷入与宇文护的政治斗争,被迫自杀。
宇文泰去世后,他的侄子宇文护成了西魏的权臣,在他的导演下,北周代西魏,宇文觉登基称帝。由于宇文护的独霸朝政,引起了其它门阀势力的不满,八柱国之一赵贵,与独孤信密谋,准备发动政变,结果失败了:
“初,贵与独孤信等皆与太祖等夷。及孝闵帝即位,晋公护摄政,贵自以元勋佐命,每怀怏怏,有不平之色,乃与信谋杀护。及期,贵欲发,信止之。寻为开府宇文盛所告,被诛。”独孤信的影响力太大,宇文护也不敢公然杀害他,最后逼独孤信在家中自杀:
赵贵诛后,信以同谋坐免。居无几,晋公护又欲杀之,以其名望素重,不欲显其罪,逼令自尽于家。就在独孤信自杀的当年,宇文护逼宇文觉逊位,独孤信的女婿宇文毓,被立为北周第二任皇帝。可惜国仗大人独孤信,已经不能看到女儿头戴凤冠的场面了!
乾县名字的由来20字?
乾县的名字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在秦孝公时期(前350年),该地设立了好畤县。后经过多次行政划分和更名,例如在西晋元康年间,好畤县复设并迁移到现今好畤村东南约2里的地方,属于扶风国。在唐武德二年(619年),再次设立好畤县,这次它属于雍州。然后在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好畤县的治所迁移到了现今永寿县西南的好畤河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文明元年(684年),好畤县的部分地区与醴泉等县一起被划分出来,设立了奉天县,隶属于京兆府。这个名称的变更与唐高宗李治有关,因为他葬在县北的梁山,称为“乾陵”,为了奉祀乾陵,奉天县因此得名。乾宁二年(895年),在奉天城设置了乾州。之后,经过多次行政调整,如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废乾州,政和七年(1117年)又以奉天县置醴州,金天德三年(1151年)复为乾州。至元元年(1264年),奉天县被撤销,其辖地由乾州直辖。
因此,乾县的名字来源于唐高宗李治的乾陵,寓意着乾坤之地。乾县历史悠久,是秦、汉、隋唐的京畿之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可以说这三所是我国财经类特色院校的第一梯队。 但是也因为这三所高校在财经类专业上都具有相当的实力,所以也经常让很多考生无从下手,不知道他们哪一个更好。那么今天就由我来向大家介绍下这三所大学吧。
首先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也简称为“对外经贸或贸大”,是由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主打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金融、工管和商英的财经外语类全国重点大学,是进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的高校。从上面的官方解释上就可以看出对外经贸在对学生培养方向更偏向于国际,也就是外企就业。在学科建设上,对外经贸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和统计学这5门一级学科博士点,另外加上5个一级硕士点和12个专硕授权点。都是集中于“经管法”这三类学科里面。特别是它的国际贸易学和国际法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其他一级学科大多也是经济类和法学类。
紧接着就是: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简称“央财或中央财大”,也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致力于经济、管理和法学三大学科的研究型重点大学,同时位列国家级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建设高校。那么对于央财,业内人士经常将它评为“中国财经专家的摇篮和财经类人才的黄埔军校”,也是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所具有一级国重的财经类院校,二级国重也高达11个学科。其中主要擅长的领域集中在金融、税务、会计、保险和财政等,特别是在金融、会计学院中,有很多都是清北的落榜生,生源质量是很优质的。最著名的还是央财的三大院:“中经管、中金发和中公财”,都是进入到985优势学科平台中的,里面的老师绝大部分都是有海外留学博士,专业课也都是实行全英文教学的模式。
最后就是;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简称:“上财或上海财大”,同样也是隶属于教育部的一所以经管类学科为主的研究型重点大学,是进入到国家级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平台和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高校。上财依赖于大上海这个全国金融交流中心,在金融界和商业圈赢得一个比较有力的口碑和声望,它的经济学、会计和统计学也是排到全国前排。在经济学领域发表的国际顶级期刊数量能排到全国第一,亚洲第二。学科研究实力非常强悍.
所以这三所高校的地位上都是相差无几的,都是教育直属高校,也都是国家211工程院校,除了对外经贸,央财和上财都是985优势学科建设。在学科优势上,只有央财具有一个国家一重—“应用经济学”,上财和对外经贸不具有。同样在国家二重上也是央财最多(有11个),上财有3个,对外经贸有2个,但是上财在金融学上有一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在教育部发表的第四轮评估的A类学科中,央财有一个A+(应用经济学)和一个A+(工商管理),上财有两个A(工商管理和应用经济学)和一个A-(统计学),对外经贸有2个A(应用经济和工商管理)和2个A-(法学和外国语言文学)。在三者共同的优势学科方面,至少从学科评估上区别还是不大的.
重点聊聊对外经贸和央财这两所大学,因为都是在首都北京,所以拿来对比的次数应该更多些,下面就说说它们各自的特色吧。在地位上,两者都是211工程,教育部直属。但是央财是首批进入985创新学科建设平台,还是全国首批具有研究生试点培养的49所高校之一。但是对外经贸不是。
在声望和名气上,因为依赖于上世纪80-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浪潮,让集中培养国家贸易型人才的贸大一时间声名远扬,但是在近些年来,外贸的热度相比减少的许多,所以让贸大这种行业型高校的热度有所下降。然而与此同时的央财确实是在进步的幅度上要大于贸大,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属于那种后进先上的类型。所以在北京大多金融和经济圈人士还是将央财和贸大归类为一个档次.
再就是就业上,两者的差距并不是特别悬殊,根据麦肯锡的第三方调查问卷中显示,央财在国内高校排名第六位,对外经贸则是排在第十位。两者主要的区别是集中于对外经贸偏爱于外资企业,而央财则是更集中在国有单位。也因就业单位不同,所以对外经贸毕业的薪资起点普遍要更高些,也大多是集中在国内一线城市。
在出国留学机会上,因为对外经贸优势在于“外”上,所以对外经贸的发展方向还是和央财不一样的。主要就体现在出国留学上,对外经贸每年有30%的毕业生出国留学深造,而且都是属于公费资助的,其他自费的还不算。在出国留学率上甚至要比“千生一院士”的中科大要更厉害些。因为对外经贸的自身定位—“外”,所以在出国深造的机会和选择上,对外经贸要更优秀些。
总的来说就专业方向来说,要学国贸、法商学和外语还是贸大更好,喜欢金融、保险、财会和税务的话,央财和上财都有交集,但是还是建议首选央财,虽然上财也不错,实力近几年也发展迅猛,但是主要依赖于上海经济,学科实力的话,还是央财更强些。校友资源,央财集中在国有银行和财政部委等国有单位,上财集中在一些私募基金和信托,对外经贸则是集中在外企和商务外交部等。 所以关于两财一贸目前还有都是一个档次的院校,不存在谁比谁好,各具特色,各有千秋,还是要看自己选择。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你.
李白一辈子没怎么工作过?
李白最多的收入来自于两个老婆,软饭硬吃。其他啃老、下岗赔偿金、粉丝打赏、朋友救济多渠道赚钱让他活得自由自在。
李白的最大金主就是他的两个白富美老婆吃软饭听上去不大光彩,可是诗仙并不在乎俗世眼光,吃软饭怕什么?
李白虽然才华横溢,但是出身不好,没法参加科举。简历投了许多次,也没有求职成功。27岁的时候还没有谈过恋爱,无业大龄青年,真是愁人。
这时候,他的朋友孟浩然动了做媒的心思。仔细盘算了一番,将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宛介绍给了李白。
许圉师做宰相的时候,自己家里人打猎的时候失误,射死了人,而他没有秉公执法,反而想替家人隐瞒下来。没想到事发后受了处分,从宰相降为地方官,在当地颇有权势。
据说许宛才貌双全,追求者颇多。李白能够傍上这么一个白富美,半夜睡觉也会笑醒了吧?所以他赶紧抱上了许宛的大腿,倒插门入赘许家。
小两口并不只是利益联姻,感情也非常不错。不久后,李白有了一儿一女。他也确实从岳父家获得不少资源,可是,他并不满足于这种天伦之乐,常常感慨:“好男儿志在四方!”
于是他和一帮朋友“呼儿将出换美酒”,日日烂醉如泥。每次醉酒醒来,妻子总在旁边照顾他。他内心也是极为内疚的,他曾经写过一首诗,表达了这种心情。
《赠内诗》: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可是内疚归内疚,人家就是不戒酒。不仅不戒酒,还开启了云游四方之路。一年半载才回家一次。这个软饭吃得潇洒自在,让人羡慕。
可惜两人没能白头到老,结婚10几年后,许宛因病去世。
后来,李白遇到了一位妇人刘氏,同居了。刘氏看李白出手阔绰,以为他是个有钱人,没想到他却是个月光族。于是相看两生厌,一拍两散。
李白50岁的时候,和杜甫到宋州的梁园饮酒。李白一高兴,将一首诗《梁园吟》写在了庙墙上。
小和尚一看这些人将雪白的墙壁搞得乱糟糟,非常生气。这时候一个女子进来,对这首诗大为心仪,出了一千两银子将墙壁买了下来。
这位女子就是宗氏,他的爷爷也是宰相,在宫廷斗争中站错队被杀,不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家里依旧有钱有人脉。
李白听说“千金买壁”这件事后,就去拜访了宗氏。一聊之下竟然情投意合。这下子又傍了一个有钱人,照旧游山玩水,喝酒吃肉。
李白曾经写过一首诗《自代内赠》,讲述了与妻子聚少离多,妻子思念丈夫的缠绵悱恻的情思。可是无论李白写得多么深情,他也放弃不了浪迹天涯的生活,不肯跟妻子每天厮守在一起。
宗氏从粉丝转为妻子,对李白那是真心的好。李白在政治上站错队入狱后,宗氏想尽了办法营救他。李白被流放夜郎国后,宗氏还让自己的弟弟陪着李白一起去,直到李白回归故里。
这个软饭,吃得有情有义,按照王朔的话说:这是软饭硬吃,谁有钱谁出钱。
安史之乱后,宗氏家族也受到波及。不久后,宗氏就去世了。
李白的其他生财之道,啃老,粉丝打赏虽然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过,李白家里有多么有钱。不过从李白青少年时期的行动轨迹来看,李白是个确凿无疑的富二代。
李白的先祖隋末大乱时迁居西域,出生在碎叶城(如今的吉尔吉斯斯坦)。那时候,碎叶城是中国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李白的祖先应该是个做进出口贸易的商人。
李白十二岁时,全家搬迁到蜀地(如今的四川江油),可见财力雄厚。入蜀后,李白被老爹培养成了四处游玩、不务正业、天天喝酒、挥霍任性、广交朋友的人,没家底的人家不可能这样培养孩子。
郭沫若还推测过李白的兄长和弟弟,认为他们在巴蜀和吴楚两地经商,不差钱。这也是李白四处挥霍的坚强后盾。
李白喜爱交友,无论穷富,无论平民还是权贵,都有他的好友。
比如他的好友汪伦,就是个超级土豪。历史上曾经记载过,汪伦赠送给李白名马锦缎,出手阔绰。
《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李大笑。款留数日,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绝句》一首。当然也因为李白的诗,汪伦名垂千古了。这个投资值!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宗氏作为李白的粉丝,可以豪掷千金买一面写有李白诗词的墙,可见是一个出手豪阔的铁粉。
这样的朋友和粉丝,李白可认识不少。随便打赏一下,就能够过很长时间的逍遥日子了。
李白的工作,让他得到一笔裁员赔偿金李白有吟诗作对的文学才华,却没有治国安民的政治才能。唐玄宗欣赏他的诗词,却并不认可他的政治能力。于是就给了他一个翰林的身份,让他担任了御用诗人。
李白自以为是个做宰相的材料,当个翰林可不是他的志向。可是屡次不能升职,李白便开始了不作不死的生活。他在喝醉了以后,给唐玄宗起草诏书,甚至让唐玄宗身边的太监高力士给他脱鞋子。
一个天天醉酒,恃才傲物的下属,是不可能得到上司的欣赏的。唐玄宗让人捧了一堆银子给李白:给你一笔裁员赔偿金,麻溜地走吧!
为帝王效力了两年,工资+奖金+裁员赔偿金也不是一笔小数目了。
虽然没了工作,不过陪伴过帝王,身价自然不同。从此他的朋友圈非富即贵,粉丝打赏的银子也水涨船高。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不工作的李白,也可以如此潇洒,诗仙李白非常人思维,因此才能有那些飘逸隽永的文字流传于世。
你羡慕李白的生活么?
从中国历史中选出十个最让你敬佩的英雄?
若是要选十个令人敬佩的英雄,个人想选择十个战斗英雄,即胡修道、曹玉海、曹庆功、于喜田、郭恩志、郭忠田、吕俊生、柴云振、孙生禄、崔建国。理由如下。
一、胡修道
胡修道出生于四川省金堂县,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是第12军31师91团5连战士。在1952年的上甘岭一战中,胡修道顽强作战,不怕牺牲,创造了一个令人动容的奇迹。
在上甘岭战役中,胡修道和班长,以及滕土生战士坚守在597.9高地上,面对着蜂拥而至的敌人,胡修道三人沉着应战。他们先是以手雷来有效的炸伤或炸死敌人,迫使敌人进攻停滞。但没多久,班长被调去支援9号阵地,而滕土生也负伤被调走执行其他命令。
在阵地上,就只剩下胡修道一人。随后,在敌人坦克和火炮的轰炸下,胡修道在3号和10号阵地上来回打,竟打退了敌人的10次进攻。带着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决心,胡修道最终一人坚守了阵地,并且创造了一人一天打280余人的记录,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的称号。
二、曹玉海
曹玉海出生于山东省莒南县,1943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曹玉海先后参加了黑山狙击战、辽西会战等重大战役。
在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曹玉海随军前往。
他曾言“帝国主义把侵略的战争烧到我家门口了,威胁到了祖国的安全,我要到前方亲自消灭侵略。”
在1951年的2月12日,美骑一师一个团向一营主阵地发动进攻;而在敌人的第七次进攻时,曹玉海带头冲向敌人。激战中,敌人的两发子弹打中了曹玉海的头部和胸部,曹玉海壮烈牺牲,年仅28岁。
三、曹庆功
曹庆功出生于云南省武定县,1948年10月参加革命,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第119师第356团第1连副班长。
在1951年朝鲜第四次战役运动防御战斗中,曹庆功带领一个战斗小组在286高地上狙击敌人。战斗到最后,只剩下了曹庆功一人。当时,曹庆功右臂被炸断,身负重伤。当敌人冲上来时,曹庆功拉响了最后的三颗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时年26岁。
四、于喜田
于喜田是山东省栖霞县人,1945年参加革命,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七军第八十一师第二四二团第八连连长。
在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于喜田奉命率领突击班攻占795.4高地。在他的指挥之下,突击班全歼守敌,并俘获20余人。在第二阶段,于喜田奉命攻占鸡鸣山,打垮了敌人1个营,拿下了11个山头。
二在运动防御作战后,于喜田在负伤和胃病发作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作战,带着部队攻占了780.1高地。
五、郭恩志
郭恩志出生于河北省任丘县,1945年参加八路军,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63军188师563团8连连长。
在1951年6月的第五次战役铁原狙击战中,郭恩志带领全连奋战四昼夜,打垮了优势敌人十五次攻击,以伤亡十六人的代价,毙伤美军八百余人。
六、郭忠田
郭忠田出生于吉林公主岭,1945年参加东北人民自治军,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先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排、连长。
在第二次战役中,郭忠田率部十四小时急行军145华里,抢占龙源里谷岘山,切断美军退路,阻击援敌。在敌南北夹击的情况下,打退敌人三次进攻,歼敌二百余人,守住阵地。
七、吕俊生
吕俊生出生于邢台县前青峪,1937年参军,历任战士、队长、连长、副营长等职。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曾荣获8次一等功。在1938年7月的山东夏津战中,吕俊生曾杀了27名日军,身受三次重伤。
八、柴云振
柴云振出生于四川省岳池县,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在1952年的反击战中,担任八连六班班长,作为先锋突击队,柴云振勇往直前,不怕牺牲。
期间,柴云振右手食指被敌人咬断,头部和腰部都多处负伤,但是柴云振依然顽强作战,击敌数人。
九、孙生禄
孙生禄出生于河北定兴县,194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空军第3师9团飞行员、飞行中队长。
在作战期间,孙生禄曾数十次参加空战,击落敌机6架,击伤敌机1架。在1952年12月2日,为掩护长机组,孙生禄果断地架机冲向敌机群,将敌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方向,击落了两架敌机。次日,他又升空作战,并击落1架敌机。返航时被从后方突袭的4架敌机击中,光荣牺牲。
十、崔建国
崔建国出生于山西省高平县,1946年参加革命,任志愿军第十五军第四十四师第一三0团第九连排长。
在第五次战役向大水洞穿插作战中,他们排是尖刀排。他带领战士们十分钟内连克4个地堡,全歼守敌1个排,为主力部队打开通路。在继续插进中遭到敌人反扑,连长牺牲,他代理连长指挥。当子弹打光时,他跳出工事,带领战士与敌展开白刃格斗。他一连刺死6个敌人,吓得7个敌人举手投降。
排名不分先后。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以及对越自卫反击战等重大战役中,中国军队涌现了很多英雄人物,他们的英雄事迹是这一小小篇幅说不完的。所以,在这里只选择了十位战斗英雄来简单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