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证券大智慧,为何最后还得了善终?
老溥不仅三次为帝,第三次更是成了一个为外人所利用的傀儡,可是最后却仍然获得了善终。
他之所以能够获得善终,实际上是吃了时代的红利。
倘若老溥第一次逊位的时间往前推50年,让他身处19世纪60年代那样的环境,他的命运势必截然不同。
落到洪、杨彼辈手中,老溥还想善终?那是绝无可能的事。
老溥第一次逊位是在1912年,当时他只有6岁,亲爹辞官回家去了,唯一能够做主的人是隆裕。
而让隆裕做出让老溥逊位这一决定的人,又是老袁。
我也多次说过,1911年底至1912年初这一时期的局势如何发展,实际上已经系于老袁一人之身了。
老袁向着谁,那谁就能成为那个胜利者。
“孙黄”给的承诺是让老袁当老板,从而让老袁倒向了他们的阵营,站到了老溥和隆裕的对立面。
老袁所思所想,当然是不费一兵一卒就让老溥主动逊位。
这样做既不会让他背上一个背主的名声,也能够最大程度地保住他自己的实力。
只有保住了实力,他才能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而让老溥主动逊位,其实只要说服隆裕一人即可。
老袁当时说服隆裕,用的是胡萝卜加大棒这一招。
他一边吓唬隆裕说“孙黄”之势已成,几乎已经横扫大江南北,他也挡不住了。
隆裕一个深宫妇人,才柄权不久,又不像姑姑慈禧那样精于权谋,自然就被老袁给吓住了。
等到吓住了隆裕之后,他又给胡萝卜了。
老袁向隆裕作出承诺,只要让老溥主动逊位,那就保留老溥的尊号,每年还给400万,还可以暂居皇宫。
你要是答应,我老袁就保证给你们这好处。
你要是不答应,那么不好意思,等到“孙黄”打过来了,我老袁也保不了你们,你们啥好处也捞不到还可能丢了性命。
隆裕听完当场就哭了起来,可是哭着也得答应老袁的条件!
总之,老溥第一次逊位之后之所以能够安然无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多亏了老袁这个“老臣”。
当然,这也是当时的局势所致,老溥毕竟仍然拥有极高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让老溥活着待在皇宫当一个没有自由的“吉祥物”,好处远大于直接让他去见慈禧和光绪。
老溥第二次逊位是在1917年,他这一次登基再逊位,说到底也只是张勋的一个闹剧而已。
1912年之后仍然对清拥有深厚感情并且掌握实权的人,张勋可以说是独一份。
不过,张勋之所以整出那个一个复辟的闹剧,其实也不全是为了老溥,更多是为了他自己。
张勋当时身为皖督,但是却只能以长江巡阅使的身份待在徐州,何也?
因为当时安徽已经有了倪嗣冲,倪嗣冲自1912年以来就任皖督一职,直至1916年才被改任省长。
可是实权说到底还是控制在倪嗣冲手中,张勋虽被任命为皖督,可也不敢去抢倪嗣冲的饭碗。
而山东又有一个张怀芝,张勋待在徐州,张怀芝心里难道不膈应?
张勋虽有“督军团”盟主的身份,可继续待在徐州也只会成为别人的眼中钉和肉中刺。
所以,张勋这才在1917年“拼死一搏”,直接入京扶持老溥再次登位,成了那就是从龙之功。
只可惜闹剧终究是闹剧,闹了没几天就被段祺瑞给镇了,张勋也躲起来了。
老溥这一次下来还是没事,这也多亏段祺瑞还在用老袁生前的决策。
后来吴佩孚掌舵之时,也还是做出了和段祺瑞一样的选择,继续用老袁的招数。
一直到了1924年,老袁的这个局才被冯玉祥给打破了,为了一己私利而放出了老溥。
老溥获得了自由之后,这才有了1931年成为傀儡的一幕。
老溥第三次登基是在1934年3月,而第三次下来则是在11年后的1945年8月。
他这一次能够无恙,有些运气的成分。
因为他成了鹅毛的俘虏,而非我方或者蒋方的俘虏。
说得难听一些,倘或他成了蒋方俘虏,结局或许就没那么好了。
而他成了鹅毛俘虏之后能够无恙,是因为国际还需要他作为证人出庭。
老溥自从1945年成了鹅毛俘虏之后,一直到了1950年才被遣送回来。
1950年之后的老溥之所以能够获得善终,那就真是吃了时代的红利了。
我方一直有优待俘虏的传统,尤其是1949年之后为了吸引一些逃走之人回来,更得做得面面俱到。
老溥如此特殊的身份,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张“好牌”,具有天然的广告效应。
倘或他晚十几年被送回来的话,等待他就将是噩梦了。
这也就是说他之所以能够获得善终的重要原因。
不过,老溥也足够谨慎,一直小心翼翼地活着,几乎不让自己犯一点错,这才得以安然了却残生。
互联网券商有哪些?
互联网券商概念股有:财达证券、东莞证券、东吴证券、国海证券、国联证券、恒泰证券、华安证券、华龙证券、华融证券、民生证券、山西证券、世纪证券、天风证券、西藏同信证券、湘财证券、银泰证券、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中国中投证券、中山证券、中邮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