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守玩具城,现在农村你觉得还是小时的样子吗?
现在的农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我小时候比,真的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村子里那条交通要道。一到春天,那条土路就开始翻浆,人走上去像踩在了海绵上;下雨天就更别提了 ,一场雨过后,要想出村,你就得提起裤脚,淌着泥水过去。都说“要想富,先修路”!这话一点儿都没错,农村现在的路都是村村通的水泥路,即使是农田路,也是四通八达的平坦的沙石路。
农村的厕所也是变化最大的。以前的厕所都是露天的,稍微讲究一点的人家,用土胚垒个半人来高的墙,用泥巴把里外一抹,中间挖个坑,这就算是厕所了;有的人家就是用葵花杆围成一个厕所的形状;还有的人家干脆就在猪圈和羊圈里方便;更有甚者,直接到村子附近的地里,瞅没人的时候就把内急解决了。[偷笑]这两年国家进行了“厕所革命”,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了属于自家的厕所,风吹不着,雨淋不着。
以前种地全部都是靠人力和牛马,现在种地不论是从耕地到播种,还是从施肥到锄草,都是机械化,收割就更别说了。现在好多地方土地都进行了规划整改,以前的土地不但分散,而且高低不平,不好经营和管理,整改后的土地都是一整档一整档的,而且都改成了滴灌,浇水只需要拧一下开关就行,方便极了!改成滴灌后的土地不仅节水,而且增产。新时代的农民也懂得科学种田了。
农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起来,每个村都有文化活动室和休闲广场。农闲的时候,大家都会到活动室去下下棋,或组织起来去跳跳广场舞,扭扭秧歌……
新农村新气象,新时代农民的日子比蜜甜!
红警为什么会没落?
红警的没落跟RTS游戏的没落是分不开的,何况红警本身并不是RTS游戏最优秀的那个,前面还有《星际争霸》《魔兽争霸》和《帝国时代》。
RTS游戏没落最主要的原因是门槛过高,门槛过高会导致游戏新玩家减少。当年的这些游戏可都是买断制的,而RTS游戏偏偏只适合PC平台,而在steam出现之前PC端是盗版泛滥区。
于是高门槛,低正版率导致整个仅限于pc端的RTS游戏没落。
暴雪的魔兽争霸迟迟不出4不是没原因的。
现在的玩家没有太多人愿意花很久的时间去研究一个门槛极高的游戏,毕竟长时间无法从这个游戏获得乐趣,我为什么不玩一些稍微轻松一点的游戏呢?
很多核心玩家都说,就是要被虐被骂才能成长啊,当年我们也这么过来的啊。
抱歉啊,我玩游戏不是来成长的,再见吧您。
于是现在整个RTS游戏玩家呈现出一种核心玩家死守,其他玩家进不来这个圈子的状态。
不没落才出了鬼的。(心疼sky,生不逢时)
这种事也没办法,游戏市场在逐年扩大,成本也在增加,销量最高的游戏除了任天堂就是射击游戏(GTA5也算),那你说做那种出来就大卖的FPS还是做小众到一定程度的RTS?是我我也乐意做FPS。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
于是那些RTS游戏演变成了DOTA,变成了LOL,变成了风暴英雄(没火),变成了王者荣耀。
你写过意识流的文章或者小说吗?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现代派文学在中国盛行的年代,老作家王蒙与时俱进,也写意识流小说,其小说《春之声》是中国当代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
从《布礼》开始,王蒙大胆吸收“意识流”的表现形式,用人物的心理活动来结构作品,表现主人公心灵变化的历程。《夜的眼》《春之声》进一步表现了特定的历史转折时期,人们的典型情绪和感受。这些小说所表达的主题、思想诸如历史的阵痛,灵魂的扭曲,生命力的压抑,理想的失落与寻找、两代人的精神隔阂与沟通等,都牢固地立足于民族性、现实性,打上了鲜明的民族和时代烙印。
现在是后现代文学盛行,曾经以现代派作品获奖的莫言的文风也与时俱进,断然转变,从魔幻现实主义回归写实,且价值解构。从其新作题目就可以窥见这种转变:《诗人金希普》、《表弟宁赛叶》。只有普希金、叶赛宁,哪来金希普、宁赛叶?可见有意恶搞。普、叶皆俄罗斯大家,两个“作家”那样取名,自诩“俄国有个普希金,中国有个金希普”,自认来头不小。可又有名无实,文学写作毫无成绩,却善于钻营,作假炒作,捞取名利。文学已经千变万化,还在死守传统大家,可见落后固执;从对文学的热爱转为不择手段赤裸裸争名夺利,可见文学写作界的世风日下。
与浅薄的“作家”以传统名家标榜自己相反,真正优秀的作家,都是目光如炬,与时俱进,先锋前卫反传统的,所以他们的作品,往往暂时不被理解接受。
一九八八年,我读鲁迅文学院(函授高级班)时,有一篇作业,叫《玩具》,是超现实兼意识流小说,受到我的辅导老师极大肯定。老师甚至在复信中说,“也许写小说我还要向你学习”,我当时真是受宠若惊。
一个和我一道读鲁院函授的,一而再再而三要去看,我怕他给我搞丢或者故意毁坏,给了他几次后就锁在箱子里不给他,他居然拿了凿子来要刁开箱子,可见他内心深处对我那篇作业的高度重视。
那篇《玩具》,是我平生最得意的作品之一,是现代派作品,此外还有后现代跨文体小说《河街》、后现代电影剧本《西游时光篇》。
《玩具》是意识流叙事,超现实内容,在当年是非常先锋的作品。
内容全部出于想象,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存在。
最为先锋的是,在当时物质尚远远不及现在丰富,科技远远不及现在发达,享乐主义并未露头的年代,我那篇小说已经预见并形象地描写出人类欲望泛滥的享乐主义行为及其后果。前文提到的那个和我一道读鲁院函授的,至今对《玩具》耿耿于怀,见到我一定转弯抹角想方设法提起。
我最怕他故意毁坏或搞丢,所以总是避开那个话题,无论如何不再给他。
我曾经说过,嫉妒的能量是巨大的。
最后,请原谅我的自吹自擂。
但,《玩具》确实优秀。那玩具的名字“光漩”,就不是一般作者能够取出来的。
并且能够对学习基础课本知识看书感兴趣?
看了你的问题,这样回答你吧。
要解决你前面的问题,“让孩子远离手机游戏”,这很简单,只要你下决心就行。但要让你的孩子“对学习基础课本知识、看书感兴趣”,这就不是某个专家和你说一两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了,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变量特别大,但在这后面,我也会给你几个建议。01、怎么让孩子远离手机游戏?先说明,要让孩子远离手机,首要的是家长的决心,家长如果没有这个决心,后面的,都可以当我没有说。当你有决心了,你可以尝试如下做法:
1、没收孩子的手机。
孩子之所以会玩手机,根据我们的观察,很多时候,是家长带起了的。家长自个儿在那玩儿,孩子看见了,凑过来,家长也不避讳,甚至有时候还要让孩子来几局。一来二去,孩子对手机、对手机游戏就感兴趣了。之后,家长又怪孩子怎么沉迷手机。
所以,这个问题,首先可能是家长的问题。家长这时如果已经发现问题了,那么,也从自己入手,把孩子的手机没收了。没有手机了,他们自然也就没有机会玩手机游戏了。
但这里,要看孩子沉迷手机的程度,轻度沉迷的,则直接没收。如果是重度沉迷的,你没收了手机他会有很大情绪,甚至有过激行为的,那么,你也要考虑循序渐进地没收。
比如,和孩子规定,在假期里,什么时间段可以玩,什么时间段不能玩。干了哪些事情可以玩,不干完这些事情不能玩。因为不是一棍子打死,让他在不能玩这件事上又能看到一点儿希望,那么,戒起手机游戏来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反抗情绪了。2、给孩子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
要让孩子远离手机游戏,重要的是给孩子的精神生活安排更丰富的内容。因为无聊,也是孩子沉溺于游戏的重要原因。如下活动,你可以尝试一下和孩子一起开展:
A、如果孩子年龄小,就和孩子一起读读故事。故事对于小孩子来讲,天然就会有吸引力;
B、经常安排孩子参加一些公益性的活动,比如志愿者活动啊、义卖活动啊,等等。参与这些有意义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另一方面,也是增加了你们亲子间接触的机会;
C、把亲子游活动安排到你们的家庭日程当中去。每周,或者没半个月,就陪孩子去郊外走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聊一聊身边发生的事情。这些都能够把孩子从手机游戏中解放出来。
其实,相类似的活动还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家长要学会把孩子的注意力从手机游戏中转移出来,这样,就可以避免孩子沉溺于手机游戏了。
02、如何让孩子对学习基础课本知识看书感兴趣。这个话题挺大的,我从我的经验出发,告诉你一下几个步骤:
1、让孩子明确学习的目的;
在学校里,我们了解到,很多中下生之所以成绩不理想,主要还是与学习目的不明确有关系。因为他不知道为了什么而读书,那么,他就很难爱上读书。比如,我们最多听到的,“因为别人在读书,所以我才读书”,“因为我妈妈想要我好好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都是孩子不能对课本知识感兴趣的罪魁祸首。
所以,家长首要是想办法,让孩子明确学习的目的。比如,最低层次的,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为了将来自己能够更好地在这个社会生活下去。深层次一点的,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更有用的人。
有了这样的学习目的,然后等他在学习中有收获之后,就会激发起他终身学习的信心。
2、多给孩子信心;
学习是很苦的一件事情,会有很多诱惑阻止着孩子去好好学习。这时,家长要给孩子信心。要不断鼓励孩子学习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及时加以正确的评价、肯定与鼓励,让他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和成就感,那么,以后,他就会对学习感兴趣了。
3、帮孩子营造学习的氛围;
要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家长会营造学习的氛围也很重要。这时,家长要检查一下,你有给孩子准备一间专门的房间么?有给孩子买一个合适他的书桌么?有给孩子买一套完整的学习用具么?在他的房间里,有帮助他排除影响他学习的东西,比如手机、电脑、平板、零食这些么。总之,一个清静的学习环境,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讲,至关重要。
在其他地方,孩子可以好动、好玩,但是一定要有这样一个环境,孩子只要进入了这个环境,就能够沉下心好好学习。
从我们的家访中就发现,但凡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家里面肯定就会给他营造这么一个环境。
我们也可以下一个不是很准确的结论,学习环境很大程度上,确实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成绩。4、给孩子一定的个人空间。
学习是很枯燥乏味的事情。在学习这件事上,我们不能只顾着给孩子填鸭式灌输知识,也要懂得让孩子劳逸结合。这一点是很多家长都会犯的大忌。在孩子愿意学的时候,就不过多少,拼命给孩子加量。学校的内容还没有学完,又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兴趣班。以为这样是为了孩子好。其实是在消耗孩子对学习的那么一点好感。等这个好感消耗光了,以后孩子也就真的不要学了。
所以,我的建议是,在孩子愿意学的时候,我们也要提醒孩子适度进行放松,体现出我们宽仁的一面。让孩子学有余力,孜孜以学的态度一直能够保持下去。比如,在年级段还小的时候,我们在孩子完成可能学业之后,就尽量不要再给他们增加内容了,我们要鼓励孩子们去探索更多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自由自在的成长。这样,可以保证孩子以后至少不会厌恶学习。
03、结束语:让孩子远离手机游戏,不难,难在家长的决心。所以,家长在这件事上,只要下下决心,就是能够解决的。
但让孩子爱上学习,这真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我们一两句话就能够讲明白的。不过这也不是无规律可寻,目标、信心、给孩子适度的空间,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努力的方向。
最后,希望君山以上的回答能够给你提供一定的帮助!
韩国是怎样的一个国家?
家中拆迁后我的表舅带着拆迁款一百多万去了韩国,娶了个韩国老婆。去年离婚回到家,并说这一辈子都不想再回到韩国了
首先从历史层面大环境来说一下
韩国位于东北亚地区的正中心,主体民族以韩民族为主。
由于缺乏移民传统,社会较为封闭,外来者其实在韩国来说并不受欢迎,外国人去韩国的话很难融入圈子内。在经历了战后数十年开始了其堪称疯狂的发展历程,韩国到2005年已经跻身到了发达国家行列,也是迄今为止经济发展速度最快记录国家的保持者。作为唯一一个从落后国家发展为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韩国也被东南亚的许多国家争相效仿。
但其高速发展背后造成的社会裂痕也是极大
其中国民素质韩国人的整体素质确实比较高,虽说每个国家都有好人坏人,但是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不能以个体来比较,而应该看普通大众的平均文化水平和社会公德心。表舅说在韩国,如果一个小偷在韩国的地铁上行窃,他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会被旁边的民众发现,大声制止,并且被周围大叔大妈制伏,送到警察局。
其次是民族自尊心韩国人的民族自尊心是有一点扭曲的,单一民族的国家多半都有这个毛病。不过不同年龄段的人,态度也都有所不同,60后的老人家比较自负,他们看着看着韩国从一个破败穷苦的国家在自己一辈人的手中一点点崛起,但是美国大兵还驻扎在首尔,韩国不过是一个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国,这点他们也心知肚明,有时感觉他们过分强调自己民族的优秀,也是自卑心理在作祟。年轻人感觉都差不多,崇拜西方文化。表舅说他的周围有70%~80%的韩国孩子都向往去美国,他们的父母也铆足了劲想把他们送到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当然随着我们国家的崛起,有一小部分父母也想让孩子往中国发展
最后是对中国的态度韩国人对移民都不是非常友善,特别是中国人,表舅在韩国这些年,基本没有得到过很多韩国人的帮助,包括邻居、同事、打工地方的领导,华人在韩国天花板很低,基本上不可能从事重要的工作,在公司不太可能升到中层,在学校只能当讲师,评不了教授。而且他们不喜欢来打黑工的人、也不太喜欢朝鲜族,觉得这些人增加了他们国家的犯罪率。总之,偏见还是存在的,不过我觉得这样做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出于民族保护主义。但表舅说很奇怪的是,他们又特别欢迎其他国家的女孩子嫁到他们国家,不论是中国的、日本的、越南的、印度的、俄罗斯的,统统一视同仁,欢迎得不得了,政府还成立各种组织,免费提供培训,帮助他们适应韩国生活。
韩国本身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发展水平高、人均教育年限高、国民预期寿命高、科技研发力度高。和其他发达国家不同,韩国目前依然保持有规模庞大的制造业,占国民经济总量的27.2%(英国8.8%)。工业占社会产出的比例为世界第6名,可以说韩国是名副其实的完全工业化国家。以工业产值而言,韩国是世界第5名,远远高于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老牌欧洲强国。并且是世界前列的出口大国,即便是格陵兰、乌拉圭这种世界最偏远的地方也能看到韩国的产品。
作为极高城市化率(94%)的国家,韩国却没有像日本一样被畸形地产绑架。在日本,年轻人只有向东京涌入才能找到机会,最优秀的人才在拥挤的东京无意义的互相倾轧,消耗时间和生命。而在韩国,得益于卫星城和交通体系的发达,人们并不一定非要挤在首尔。周边的城市有自己的公共设施、学校、医院,一样能找到大企业的工作岗位。首都圈之外,还有釜山、蔚山、大邱、广州等区域中心城市,地方经济较为活跃。
但是除了首都圈之外,繁华并不是韩国最基本的形象
韩剧在中国一直是非常的火的,而很多中国的青年人群因为被韩剧迷惑,错误地认识了韩国人的生活,并且对这种生活非常的向往
表舅说在韩国的一些老城区街道上,会有很多摆地摊的人,这种地摊上的东西非常的脏,还要很多当场做食物的,本来街道就狭小,被这样商贩一挤,感觉整条街都乌烟瘴气的!
而且韩国并没有很多的高楼大厦,很多地方就像中国的小县城一样,并没有什么稀奇的!
假如在韩国旅游碰到了韩国人(如果你会韩语),她听出了很多外国口音,首先会问你是不是日本人,他们对日本人还是抱有非常情切的态度的,而且很多韩国人认为日本发达、日本人有素质
而如果知道你是中国人,就会问你,你们中国有KFC么?你们中国有牙刷么?之类让人无语的问题。
接着是物价普通生活超市,一千韩元=6元人民币,1万韩元=60人民币,感觉不贵吧(以下换算成人民币)
大瓶的海飞丝 43元人民币,百事可乐一打 22元,三只大螃蟹 110人民币,雀巢咖啡 20-25元,一把大葱 人民币8元,一大瓶牛奶 21元,一升牛奶17元,2升牛奶24元,各种色拉油 11-15元,一大盒鸡蛋 35元,2大瓶可乐 人民币20元,一大盒柿子 29元,一大袋蔬菜 8-15元
然后是工作而对于韩国年轻人来说,他们最喜欢做二件事情:一是希望报考国家公务员。在韩国,要谋得一份好职业很难,所以大家都喜欢报考公务员,一般公职人员年收入达35万元人民币,部长级是年收入77万人民币。国务总理相当于105万人民币。就这样一级级往上爬,收入也在不断提高之中。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除了考取公务员外,还有进入三星、LG、乐天等大公司才能获得稳定的高品质的生活。不过,能进入这些大企业是有难度的。前提是必须考进韩国排名前三的大学才有希望。就连韩国人自己都说,一生中有几件大事,生老病死和三星。
韩国普通中产的退休生活,可能连实习生都不如。如今,退休老人已经成了劳动市场上的生力军。
提起韩国退休生活,人们会想起韩剧里的奶奶角色。
她们闲居在儿子家,拥有一家之长的权威,时不时使唤一下儿媳,听听孙子的八卦,一度成为了中国大妈羡慕的对象。
表舅说韩国大城市里,到处都是从事体力劳动的老年人,人们才发现,真实世界可没这么美好。
在韩国,有 420 万老人不是在工作,就是在找工作的路上,数量甚至比 20 多岁的打工青年还多。
对比韩国老人和中国老人的退休生活会发现,中国老人退休时,韩国老人在工作,中国老人跳广场舞时,韩国老人在工作,中国老人带孙子时,韩国老人还是在工作
每五个出租车司机中就有一个是 65 岁以上的老人,住宅保安也几乎都是 60 岁以上的大爷。在垃圾分类回收厂,由于工作条件不好,老板最愁的就是招不到工人。就在年轻人纷纷退避之时,也是 60岁的老人,不畏难闻的气味,和被玻璃扎手的危险,毅然走上了流水线。由于 65 岁以上的人可以免费坐地铁,坐地铁送快递也成了不少人的选择。
在中国,是年轻力壮的快递小哥在街头奔波,而在韩国,是白发苍苍的快递大爷在地铁穿梭。
其实说起这一代韩国老人,其实是最有资格休息的一代。因为韩国经济起飞的奇迹,是他们一手打拼的成果。
但是现实情况下能不能休息并不取决于贡献,这不重要,反之而取决于有没有钱才重要。贫穷成了继续工作的最大诱因。
据统计,韩国 65 岁以上老人的贫困率高达 49.6%,是发达国家中比例最高的。
虽然政府在 1988 年开始实行养老金制度,但养老金不是想领就能领。不仅需要持续缴纳 10 年以上,还需要证明没有子女照顾。
有子女的老人自古都是由家人照料的。结果是,只有三分之一的老人能拿到养老金。即便有资格领养老金,也不意味着可以安心享福,因为养老金在飞涨的物价面前实在是微不足道。据统计,韩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平均每月领取的养老金约为 2000 元人民币,还不到最低生活标准的三分之一。
有子女的老人想,可以指望孩子。毕竟根据东亚地区传承已久的儒家传统,养儿防老才是正道。即使不像韩剧里那样拥有一家之长的威严,也可以在孩子家做讨人喜欢的爷爷奶奶。谁料这世界变化快。韩国富起来了,但是经济增速却大不如前。这意味着更高的物价,和更少的就业机会。在疯狂的竞争下,年轻人能照顾好自己就已经实属不易。于是养儿防老成了最先被牺牲的传统。过去 15 年龄内,认为应该赡养父母的孩子比例从 90% 暴跌到 37%。
快速发展的社会让韩国老年人们终于意识到,等待他们的哪里是退休,分明是下岗。
表舅经过对比还是觉得我们国家从各个方面都比较完善比较好,于是清算了家产回国了,而我那韩国舅妈因为不想背井离乡,二人也就和平分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