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穿越火线,cf中一个月最起码充多少钱可以炫装备人物我买了?
初中高中花的钱加起来应该不到五百块。 主要都是大学四年花的钱。 大学四年一共玩了五个花钱的游戏。
1 穿越火线。大约从15年九月玩到16年下半年(其实我09年小学毕业就开始玩了,只不过中学时期几乎不充钱。) 买了把888的黑骑士,买了把488的烈龙,198的征服者。再加上每个月的防化服 钩子 僵尸角色 不退包 弹夹 啥的每个月100左右吧(只打生化模式)。 打了半年,后来发现这破装备总被虐,所以去了租号的坑。基本上天天租,一次十块左右。租了半年之后弃坑玩守望了。 在CF上花了大约4000。
2 守望先锋。从16年下半年开始玩到17年下半年,不过现在偶尔也玩。 守望先锋的账很好记了,就是198买的游戏,再加上16年的圣诞节和春节各买了个238的50包。一共是674。
3 炉石传说。从17年三月入坑到18年五月退坑。 按版本来分,迎新包30,安戈洛328+388,冰封王座388*2,狗头人328+388,女巫森林388,还有探险家和NAXX的冒险模式128*2。再加上从17年七月到18年四月,每天买两块钱的友谊赛,半年花了600。 炉石一共花了3482。
4 英雄联盟。从17年下半年至今。 LOL的账有点杂,主要是抽奖+买紫色传送门大约800。然后再看看我有哪些皮肤是买的:老司机霸天零式99,石头人霸天巨兽69,艾希源计划99,莫甘娜鬼魂新娘129。但是基本上都是半价买的,花了200。一共花了1000。
5 某个垃圾手游,类似于“贪玩蓝月”那种东西。当时不知道为啥脑子抽了,就充了600块钱。 这五个游戏是主要花钱的,剩下零零碎碎还有一些,比如说斗地主欢乐豆之类的就不记了。五个游戏一共花了9700,平均每年2425,每个月202。 最关键的是,这只是直接充给游戏里的钱,还有一个花钱的地方就是上网费。平均下来一个月得200。所以说大学四年,为了打游戏花了将近两万块。一个月生活费刚好够吃喝,因为大学在本地上的,所以除了吃喝以外基本上不花钱。所以说,我大学四年从各种渠道弄到的外快大约也是两万。 现在回过头来想想真的是后悔啊,大学四年真的变成了高考时最讨厌的样子。前四年的放纵带来的是我现在找工作的被动,奉劝各位学弟,一定要提前想好人生规划。想出国请学好英语再加刷绩点,想保送请让你的年级排名靠前,想考研请学好专业课和英语数学,想考公请天天看新闻联播,想找工作把证考出来,想创业的请积累行业经验,回家继承家产的请继续翘课上网睡觉。其实就算继承家产也得学习你们家的行业信息,最起码得把酒量练出来吧。 玩游戏无可厚非,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游戏充钱也没什么,但是千万别因为打游戏耽误事。
为什么我家玩CF我一打字聊天就卡屏?
你说的一卡一卡,我们习惯称之为“卡屏”,表现为玩游戏时突然屏幕不动,持续几秒再恢复。 首先你要保证自己的网速没问题,如果网速很慢会卡屏,甚至掉线。 网速没问题就和显卡有关了,一般显卡的显存(运行内存)太低的话就会有这种情况,但是我看你的显卡相当不错,不应该有这种问题。 你可以试试检查一下你的电脑主机里显卡是否装的到位,不要发生错位或者装倒等情况。 如果没有问题就看看电脑用的是哪个显卡,因为电脑的主板上都会有个自带的集成显卡,它可以保证电脑在没有外置显卡的状态下屏幕正常显示,不过它配置很低,运行大型游戏会卡屏。 方法:右键“我的电脑”-“属性”-“硬件”-“设备管理器”-“显示卡”,看看电脑用的哪个,如果不是你的“七彩虹”,就启用它。
为什么cf进去中途玩游戏时就弹出一错误代码?
首先需要检查网络服务器是否断开链接了。另外,目前新版本中安全检测系统一旦检测到电脑中含有木马、恶意程序,那么就会阻止游戏运行。需要请删除或扫描下电脑所带有的非法软件(恶意程序、木马)后重新启动计算机,再进行尝试。如果问题依然存在,需要重新更换路径安装一下游戏客户端。玩游戏卡或死机等故障的解决方法:
1、建议你在玩游戏的时候,关闭一切程序软件的运行。
2、关闭杀毒软件的监控功能,并且只用一款杀毒软件。
3、加大虚拟内存,并经常优化系统,及时清理系统垃圾文件,使系统保持活力。
4、有时显卡驱动不支持这款游戏软件,请升级显卡驱动。如果是显卡不支持这款游戏软件,更换显卡。
5、如果是上网玩游戏,网速慢也是发生卡的原因之一(或网卡过热)。
6、电脑的总体配置稍低,玩大型游戏或某些特殊的游戏有些吃力。
7、玩游戏时CPU占用率高,CPU风扇散热不好也可导致卡或死机故障的发生。
怎样做好互联网行业?
阿里成为美国史上最大规模IPO,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互联网行业好公司的思考。什么样的互联网公司才是好公司?在这个有用户就有了一切的时代,一个好公司所要做到的,就是将具备特定需求的用户,聚集到特定平台。
一、什么样的互联网公司是好公司?
1. 公司大幅领先,所在领域具有马太效应,“老二非死不可”
形成马太效应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最终的结果就是胜出的公司获得垄断红利。例如即时通讯领域的QQ,微博里的新浪微博等。究其原因,社交用户的核心需求就是交流,因此互相影响巨大,最终某一群体的用户,只会聚集到某个特定平台。即使是挂掉的MSN,以前也可以认为在外企白领里具有马太效应。
在游戏领域,竞技类游戏也会有马太效应,如英雄联盟,穿越火线等,基本都是垄断了所在的细分市场。但其他端游和页游的马太效应就不太明显,如天龙八部,征途,传奇等可以同时存在多年。具体原因,大致是因为RPG游戏玩家的需求多样化,需要不同类型的游戏满足。而细分市场的竞技类游戏,用户需求明确,精确,而且玩家间的互相影响也更大(如打枪游戏,所有小伙伴们都玩CF)。
在电商领域,淘宝的C2C也呈现马太效应,平台规模越大,商家和用户越多,反过来又促进平台变大。但在京东,苏宁易购,易迅等参与的百货类B2C领域,马太效应较弱。原因是这几大B2C目前差异较小,多数是标准化商品,用户基本是哪里便宜去哪里,因此几大B2C都在努力的发展商户开放平台来突围。
需要关注的是,在折扣特卖的细分领域,唯品会是不是拥有马太光环?这个还需要进一步观察。视频行业的马太效应则比较弱,仍处在厮杀阶段:拼外部内容的话,要么是看谁独家买断烧钱多,要么就没有差异化,去谁家看都一样。拼自制内容的话,马太效应更没有了,用户口味的多样性,决定了每家都能抓住一部分用户,有人喜欢去乐视看美剧,但有人更喜欢去优酷看RunningMan。
马太效应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形成能够自发增强的闭环。社交领域是特定用户间的闭环,朋友都用QQ,所以我也用QQ,同事都在用微信,所以我用微信。淘宝网则是用户和商家的闭环,用户多则商家多,商家多则商品多&商品便宜,进而吸引更多用户。
2. 用户粘性强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最典型的就是微信。在功能上,易信,来往和微信都能满足需求,但我不会离开微信去用易信,因为我的朋友都在这里,社交关系链在这里,这个就是用户粘性。类似的社交粘性公司还有:新浪微博,YY,豆瓣,知乎等各种社区化产品。
游戏开发中,通过社交机制加强用户粘性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因为玩家长期留在游戏里并付费,更多的是因为他在游戏里遇到的人,以及与这些人之间的爱恨情仇。
没有社交关系的公司怎么办?用户体验和用户习惯也可以建立粘性。比如搜索用百度,一是长久养成的习惯,二是搜索结果还算满意。购物上淘宝,是因为它东西多,价格便宜,还有支付宝保障,他是C2C网站里体验最好的。如果没有特别大的差异化优势,用户习惯一旦确定就很难改变。比如各个视频网站,都培养了自己的习惯用户,即使看《中国好声音》不得不去搜狐,但看完之后,还是继续用优酷,因为习惯。
由习惯带来的粘性,虽然在同质竞争里问题不大,但容易被新的模式和差异化竞争取代。例如多年前的新闻门户,新浪和搜狐都有一批忠实用户,后来QQ开始弹窗… 再后来,出现了微博,微信,自媒体.....
3. 用户使用频率高,使用时间长
这里的杰出代表还是微信,大家可以统计下自己每天打开微信的次数,使用微信看各种资讯的时间。一个产品,用户用的多,用的时间长,赚钱的事情自然可以慢慢挖掘。
另外一个例子是PC上的360,安全产品其实是一个使用频率很低的产品,收入空间也非常有限。奇虎在完成安全产品布局后,借势推广了360浏览器,导航站,游戏,搜索等高频率的产品,营收才开始爆发。
使用频率低的产品能不能成功?可以,在单次使用期间,蕴含了比较大的商业价值。比如搜房网,汽车之家,易车网,每一个来的用户,都有潜在的购房和购车意愿,所以在收入上也能找到大空间。另外以年度周期来看,搜房和易车的用户访问频率不高,但在用户买车和买房的时间区间里,访问频率也是比较高的。
4. 具有用户平台,业务稳定性强
2007年以前,游戏行业的领头羊还是盛大,网易,九城等公司。到了2013年,腾讯在游戏领域已经是一骑绝尘,360也是后来居上,而昔日几家公司的业务则大多处于停滞和衰落状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腾讯和360具有平台优势,只要用户在,就可以源源不断的推送新产品。而单纯的游戏研发和代理公司,稳定性就会差很多,一款产品不成功,用户就会流失到其他公司。
类似的案例还有国外的Zynga,作为盛极一时的facebook游戏开发商,在连续几款游戏失败之后,衰落的速度令人震惊。
用户平台是怎样形成的?这个问题很大,可以从马太效应,用户粘性,使用频率,业务协同性等多个角度来分析,以后有机会再单独讨论。
目前可见的几个平台:QQ,微信,360系列,京东、淘宝和天猫,唯品会,YY,新浪微博(勉强算半个),人人网(衰落中)。
5. 好的生意模式
互联网公司大致有两种商业模式:一是赚用户的钱,让用户为更好的体验付费,比如腾讯的游戏和各种钻,YY里的鲜花和汽车。二是赚企业的钱,比如百度和阿里。
两种方式的基础,都是以大量用户为基础的,这也是互联网的伟大之处,一切以用户为核心。
不同业务的公司,有不同的命。游戏公司的利润率轻松达到40%以上,而B2C电商和视频网站还在为盈利苦苦挣扎.....
所以,什么是好生意?
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
用户的获取和维护成本:互联网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获得用户是赚钱的基础。易车的营收略高于汽车之家,但净利润只有其50%左右,主要原因是其需要从百度导入用户,营销支出较大。B2C电商们的一大支出也是流量费用,而腾讯和YY这些用户平台,获取和维护新用户的成本就会低很多。
潜在的付费用户数量:百度和QQ都是典型的长尾付费,付费用户数量巨大。
对用户和企业的付费吸引力:QQ用户愿意为黄钻付费,但新浪微博用户很少为会员掏钱。
付费深度:房产和汽车企业明显比淘宝小二有付费深度。
付费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例如大环境不好的时候,向企业收费的公司受影响会比较大。
收入增长和成本的关系:好公司的一个特征是,增长和成本的线性关系很弱,用户和业务爆发式增长,但成本增长很慢,由此带来利润率的提升。这一点也是互联网公司和传统制造业比较大的区别。
6. 好的公司文化和管理层
这个是投资所有公司都需要考虑的。正面典型,腾讯可以算一个,创始团队稳定互补,管理层专心业务,公司文化受到员工认同,管理规范等等。负面的…可以看下桥哥的盛大,朱哥的九城,和曹会计的新浪。
二、互联网公司如何估值?
很多投资者觉得互联网公司估值很高,一直犹豫投还是不投,错过了很多好的投资机会。但有很大一部分投资者其实不是用正确的方法去估值,互联网公司和传统行业的估值有很大的区别。
互联网公司不看PB、PE,轻资产没法看PB,现金流是未来的,更没法看PE,定性分析方面互联网公司也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那怎么估值呢?化繁为简,就看五条:
第一,看用户流量
烧钱是为了赚钱。互联网公司初期没有利润,只能看未来利润的源头,即用户流量(UV),特别是活跃用户数(Active Uers)的变化。奇虎360为什么估值高,高就高在他的用户数量太庞大了!用户数量才是互联网公司的真实资产,这个模式其实很好理解,非常像中国平安的寿险业务,保单表面上看是费用,实际上是未来的利润,中国平安卖出的保单越多,账面亏损越大,但内涵价值越高,就是这个道理。其实传统行业和互联网行业能融会贯通的。总之,互联网公司的用户流相当于传统行业的现金流;传统行业看净利润的增长率,互联网公司看用户数量的增长率;传统行业看PE、PB,互联网公司看市值和用户流量之比(P/U)。这个估值模型分析腾讯、奇虎、YY,是目前市场通行的方法。
第二,看货币化能力
免费的才是最贵的,有了用户流才有现金流,有了U才能分析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能让用户甘心情愿从口袋掏钱,互联网最赚钱的业务就是 3G:Game、Gamble、Girl。因此,把用户转到这些能赚钱且有黏性的业务才是出路,腾讯的Game、500彩票的Gamble、YY的 Girl,看好的逻辑就在于此。当然,用户流能否未来转化为现金流,是互联网公司的风险一跃,不成功则成仁,要么上天堂,要么下地狱。腾讯帝国的崛起,就是通过免费的QQ、微信吸引到海量用户,再通过网游、增值服务、渠道分成、广告把用户流源源不断的转化为现金流。反面的例子就是新浪,新浪微博也拥有海量用户数,但始终没有办法把用户流量货币化,在微博最火的时候投资新浪,注定了腰斩的悲剧。
第三,看用户体验
互联网行业用户就是上帝,能吸引用户、留住用户,唯一能靠的就是伟大的产品。腾讯、奇虎、淘宝的兴起,不是依赖政府保护和推广,而是依赖产品极致的用户体验,方能杀出一条血路。同理,央企也搞过人民搜索,结果一塌糊涂,互联网行业千万不要投国企或者有官方背景的企业,互联网是屌丝的天下,官僚永远搞不好互联网,因为根本没有为屌丝服务的互联网基因。
第四,看企业家精神
互联网行业没有任何门槛,VC的钱比好主意多,几个大学生在地下室就能创业,只要注意好就不愁融到资,因此互联网的竞争极为残酷,全行业野蛮成长,能侥幸胜出,全靠领导人和团队的狼性!狼性!狼性!不玩命,就灭亡!
第五,看行业龙头
“老二非死不可”嘛!任何互联网的细分市场,要投就投No.1,老二便宜的话可以投,老三老四基本就是垃圾,不投苏宁云商就是这个道理(不是苏宁不好,而是它做不到No1No2),所以,真想投互联网公司就去美股中概股吧,创业板别说是老二,老三老四都排不上,还被市场炒得群魔乱舞。
投资互联网公司难在哪儿呢?第一条和第五条有客观的数据可供分析,但这两条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而最重要的中间三条(用户体验、企业家精神、货币化能力)是纯粹主观的,这也许就是投资互联网公司的难度所在吧!
cf登录到界面后选择频道就一直卡在那儿?
1:建议打开机箱,清理干净内存、显卡等部件及插槽的灰尘;
2、拔出内存条,用橡皮仔细擦拭金手指,再插上,并插紧。
3:若没解决问题,可换个插槽试试。
4:系统受损,建议重启,按f8选择“最后一次正确配置”试试。
5:以安全模式试试。
6:插入系统安装盘修复.或恢复原备份的系统,或重装系统。如果是我,我会选择恢复原备份的系统或重装系统,这样解决问题还省事些,既可节省很多时间,速度还会比重装系统前的快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