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之塔通关奖章怎么获得,施特默尔曼算不算一个合格的军人?
施特默尔曼,为让所部从苏军铁桶般的包围中突围,选择了留下来掩护其他军人撤退,最终,倒在了苏军进攻部队的枪口下。
阵亡时,施特默尔曼在军中的职务,是东线德军第11军军长,军衔为炮兵上将;此役战场的最高指挥官,却宁愿选择与官兵共存亡,在二战军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体现了这位日耳曼军人-德国国防军高级将领的铁血。
1944年1月28日,以苏军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为先导的精锐主力作战单位,总共有两个方面军数十万大军,完成了对乌克兰科尔松地域卡涅夫突出部德军的合围,二战史上著名的“切尔卡瑟钢铁合围战”,即将拉开帷幕。
为解救被围的德军第11军所部6万余人马,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曼施坦因元帅集中了第3装甲军、第47装甲军共10万大军,进行了艰苦的解围作战,却遭到苏军4个坦克军的顽强阻击,加上恶劣天气、泥泞道路的阻拦,胡贝装甲兵上将所指挥的2个装甲军,被迫止步于距离第11军10公里左右的地方。
面对严峻的战场态势,曼施坦因元帅不得不命令被围的施特默尔曼炮兵上将率第11军突围,其他所部只能在外围支援接应。
为了第11军6万大军的安危,特默尔曼炮兵上将决定率领包括2000余名重伤员在内的官兵留下来,掩护其他大部官兵打开缺口突出重围。
为此,施特默尔曼精心部署了突围方案,第1梯队由最精锐的党卫军“维京”坦克师担任尖刀,第72步兵师辅助突围,在苏军的防线上迅速打开一个缺口;由第57步兵师、第88步兵师和第389步兵师组成的第2梯队,在缺口打开后随即迅速跟进突围。
施特默尔曼则亲自挑选了党卫军最强悍的“维京”坦克师的一个后卫营来担任断后掩护主力突围,此时,施特默尔曼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拒绝了大本营派遣军机将其撤出包围圈,那架军用运输机是搭载重伤员起飞的。
许多将校级军官,强烈反对施特默尔曼将军亲自断后,纷纷表示自己愿意留下掩护大军突围,施特默尔曼坚定地说自己是将近60岁的垂暮老人,可你们还年轻,突围命令必须执行,违者就地枪决。
科尔松突围战,行动很快就苏军察觉,苏军轰炸机的轰炸,远程炮火的打击,以及前沿步兵猛烈的轻重机枪火力,仍然挡不住德军为了求生,拼命潮水般地涌向苏军阵地。
第11军成功突破了苏军连续不断8道封锁线,6万余人中有1万余名官兵突出重围,为突围做出最大贡献的“维京”坦克师,在这场坦克大决战中,全军覆没只有5人幸存下来。
施特默尔曼遗体,是被打扫战场的苏军所发现,以战斗姿态手中仍然紧握一把毛瑟-98K步枪,将军制服上血迹斑斑,身旁躺满了断后的“维京”坦克师后卫营的德军士兵,与施特默尔曼将军一块以悉数战死的代价,让许多第11军官兵突出重围。
苏联大将科涅夫说,一位上将以长枪为士兵断后,我此生第一次遇见。亲自鸣枪为德军施特默尔曼上将下葬,命令用黑色大理石做了一尊十字架,上面刻着:愿枪声在这里变成化石!
德国骷髅师是如何被处决的?
纳粹德国骷髅师的正式番号是党卫军第3装甲掷弹师。因为这个师的师徽是一个骷髅,因此得名骷髅师。这个师在战争结束时,向美军投降。但是美军将他们送交了苏联。苏军对他们进行了清算。
苏军为什么对这个师还有如此的深仇大恨呢?这要从这个师的历史说起。这个师是德军党卫军里的精锐部队,以嗜血残暴闻名。在战场上,他们建立了别人无法建立的战功。但是,由于它的传统,在犯下了无数的战争罪行。
我们曾经听说过一句话,武装到牙齿的敌人。这句话最初指的就是这个部队。这个部队的一部分人为了肉搏,曾经准备了一种牙套。戴上这种牙套,在战斗中他们和敌人肉搏时,在一定的时候就撕咬对手,能够把对方咬死。这种疯狂的战斗作风让人望而生畏。
这种战斗作风的养成,和它的最初组成人员的来源和第一任师长西奥多尔・艾克有关。西奥多尔・艾克出生于1892年10月,1909年入伍服役。作为一名军需员,他曾在两个不同的巴伐利亚步兵团中待过,荣获过二级铁十字勋章。1928年时参加了纳粹党。他加入了冲锋队,到了1930年8月20日,他又转到了党卫军。
在发现了艾克出色的组织能力后,希姆莱于1933年任命他为达豪集中营指挥官。1934年7月4日,党卫军全国领袖任命他为“全国集中营督察员兼骷髅队领袖”,这一职务使他能够指挥所有的集中营警卫组织。在这一职位上,艾克把他手下那些集中营看守组织起来,制订了严厉而又残酷的管理条例,这些人被称为党卫军“骷髅队”( Totenkopfverbande)。骷髅队看押着集中营里的囚犯,艾克对他们进行了“培训”,这种培训混合了政治灌输、心理调节以及准军事化训练。
当时德国的四个最主要的集中营,每一个都派驻了党卫军警卫团,或者就是党卫军骷旗队。到1938年9月,已经出现了四支党卫军骷髅旗队,分别是派驻达豪的“上巴伐利亚旗队”、派驻萨克森豪森的“勃兰登堡旗队”、驻扎布痕瓦尔德的“图林根旗队”以及驻扎林茨的党卫军第4骷髅旗队。除此之外,至少还有50000名骷髅队或其他各种组织的后备人员。
1939年10月,三个“骷髅”旗队构成了“骷髅”师的核心,该师实现了全摩托化,由西奥多尔・艾克指挥。在参加法国战役后,得到了实战经验的骷髅师于1941年6月进入了苏联。在这场战争中,骷髅师在杰米扬斯克战役中一战成名。
从1942年1月至1942年10月,被困在苏军包围圈中,艾克和他的部队在对周边阵地进行成功防御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到部队撤出包围圈的时候,“骷髅师”的兵力已经从20000人降至6500人,这里还包括战役期间补充的数千新兵。艾克也由于脚伤严重以及下肢神经受损退出了战斗。
撤下的“骷髅师”在法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换装整补。大批的新兵被补充进“骷髅师”。尽管艾克对希姆莱和希特勒抱怨说,这些新兵大多是二流素质而且缺乏训练。“骷髅师”还是很快焕然一新,改编为装甲掷弹师。
随后,由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惨败,“骷髅师”被紧急调往苏联前线。它正好赶上了曼施坦因发动的哈尔科夫反击战。在这场战役里,“骷髅师”作为参战的主力之一,给了苏军以重创,使得德军获得了战役的胜利,创造了“顿涅茨河上的奇迹”。艾克也在这场战役中阵亡。
在接下来的战争中,“骷髅师”又参加了包括库尔斯克战役在内的一系列战役。“骷髅师”以不畏惧死亡而闻名。所有和它交手的军队都对它畏惧三分。除了作战之外,这支军队还犯下了许多的令人发指的战争罪行。
由于他们出身集中营看守,他们受纳粹影响极深。他们不但对自己的生命不当回事,更不顾敌人的死活。滥杀俘虏,虐待平民,屠杀犹太人更是不在话下。在它的整个战争历程中,犯下的战争罪行比比皆是。
到了战争结束的时候,这个师为了逃脱苏联的惩罚,特意向美军投降。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美军将他们送交给了苏联方面。这里就有一个疑问,那就是,许多党卫军部队,包括赫赫有名的“帝国”师、“元首”师都向美军投降了,为什么单单就是“骷髅”师被美军移送给了苏联。
这是因为“骷髅”师的愚蠢造成的。当时“骷髅”师为了向美军投降,决定造成与美军战斗的事实,逼迫美军受降。于是,“骷髅”师便攻击了美军第11装甲师。由于“骷髅”师惯有的战斗作风,这次攻击给了美军极大的伤亡。因此,气急败坏的美军虽然接受了“骷髅”师的投降,为了报复,依然把他们移交给了苏联。
“骷髅”师剩下的3000名士兵移交给苏联方面后,该师该师的高级军官随即被苏军NKVD人员处决,士兵中也有数百人被杀,剩下的都运到了西伯利亚,这些战俘能活着返回德国的非常少。
至此,臭名昭著的“骷髅”师在历史上找到了它的坟墓,结束了它罪恶的一生。这支部队以它的嗜血疯狂、残酷无情、不顾生死在战争史上留下了浓重暗黑的一笔。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能否推荐几部韩国的感人电影?
《七号房的礼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七号房的礼物》是一部韩国悲剧电影,影片主角是只有6岁儿童智商的智障男子李龙久,李龙久和可爱的女儿艺胜相依为命,生活虽然简单清贫,却充满幸福。某天,执着于为女儿买美少女战士书包的龙久,意外卷入一起幼童诱拐奸杀案,而死者竟是警察局长的女儿。李龙久懵懂无知,搞不清状况便成了嫌疑犯,被各种教唆和打骂下,认罪画押,法庭一审被判了死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情节发展到监狱中,傻傻的善良的李龙久在一次监狱混乱打斗中替黑帮老大舍友挨了一刀,老大许诺实现他的一个愿望。李龙久只想见到她女儿,而黑社会老大也说到做到,通过运货箱偷偷地将小女孩艺胜运进牢房中,7号牢房中的狱友们便开始了守护李龙久和小女孩艺胜的生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牢房中,李龙久孩子般纯洁的心渐渐感动了几个“大坏蛋”舍友。后来在一次监狱里突发的人为火灾中,安保科长为救人被困于大火之中,只有李龙久舍身拼命救回安保科长。醒过来的安保科长不禁迷惑李龙久是否真的有诱奸杀人。后来在看到小女孩艺胜来探监时与李龙久聊天的感人场景,又经过查证案件文件,安保科长更加确信李龙久是被冤枉的。
于是想为他提出申诉,无奈丧女心痛到精神异常的警察局局长坚决要李龙久承认罪行,便让李龙久的辩护律师威胁他,只有他死,女儿艺胜才能活。而在二次审判上庭前,警察局长在关押李龙久的屋子里痛打了他一顿,并再次威胁他。
在法庭上,李龙久最终承认了他犯下的罪行,于是,死刑确审,等待李龙久的只有执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虽然判刑后的日子依旧快乐,但时间很快就来到了执刑日期。执刑那天,李龙久仍很有礼貌地向狱友们告别。在走向执行屋里,李龙久一步一回头,隔着铁栏的女儿艺胜目光也努力跟随,艺胜默数着一二三,但爸爸李龙久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回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被恐惧萦绕着的艺胜拼命地喊叫着爸爸,被执刑屋的黑暗吓到瘫倒在地的李龙久,听到呼喊后才急忙站起来,不顾执刑员的阻扰,转身跑回去隔着铁栅栏一把抱住艺胜。父女俩在失声痛哭起来,爸爸李龙久在不停地道歉中后悔求助,令闻者动容,就这样的感人画面让人哽咽不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素媛》《素媛》这部电影由导演李俊益执导,薛景求、严智媛、金海淑、李甄等人担任主演。
电影主要讲述一个未成年少女在遭遇性侵后如何走出心灵的阴影和家人如何面对生活的故事,根据韩国真实案件改编而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电影最感人的地方,莫过于素媛的父亲对她的爱。他靠自己的劳动养活一家人,在女儿遭遇变故后,一直默默的帮助女儿,尽自己所能给妻子和女儿最大的呵护,最后终于帮助素媛走出阴影。
《熔炉》《熔炉》是根据孔枝泳同名小说改编的剧情电影,影片由黄东赫执导,孔刘、郑有美、金贤秀、金志映等主演。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该影片以2000年至2004年间发生于光州一所聋哑障碍人学校中性暴力事件为蓝本,描述该时间所引发的悲剧以及学校的教师和人权运动者一起力图揭开背后黑幕的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影片给人的第一观影感受是悲凉和绝望,里面的每一个细节都让人触目惊心,而比这场儿童性侵害事件更令人发指的是——原本该行使着正义、公平的人背后却偏袒权贵,进行着肮脏腐败的交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让人感动的地方,就是由孔刘饰演的美术老师,这个看起来温顺甚至懦弱的男人,与同伴一起,与邪恶角力,指引孩子心灵重遇光明。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
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那么他们自己不抽吗?其实英国在两次鸦片战争的时代也存在许多人鸦片成瘾的问题,但因为社会管理水平以及地理阻隔等因素,所以相对来说英国人吸食鸦片上瘾的问题没有当时的中国那么严重。英国的鸦片问题
在那里有出售遗忘的鸦片馆,在这恐怖的鸦片馆人们可以销毁以往的罪恶,但工具却是更加疯狂的新罪恶……
这是当时处于英国统治下的爱尔兰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笔下所描绘的英国鸦片馆的场景。从这里的描写也可以看出,当时的英国也确实存在着鸦片馆,也有形容猥琐,吸大烟上瘾的鸦片鬼。
(19世纪英国文学作品里描绘的伦敦鸦片馆,当然在他们的描写里,吸食鸦片的主要是华人)
但具体说来,英国的鸦片馆确实数量极少,因为吸鸦片这种方式其实并不是英国人消耗鸦片的主流方式,英国存在的鸦片馆也主要局限在当时为数不多的华人社区周边。
但英国人进鸦片馆的少可并不意味着英国人不消耗鸦片。其实在19世纪的英国,使用鸦片也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全民疯狂的集体行为,只是方式和中国有所不同。在英国,当时主流的鸦片使用方式是喝鸦片酊,也就是鸦片含量为10%的“药酒”。鸦片酊曾被称为“19世纪的阿斯匹林”,而且当时的鸦片酊是一种非常便宜的“药物”,一个便士(“一英分”)就可以买20滴到25滴,所以在当时的英国下层平民里,用服药的名义滥用鸦片酊,甚至服用上瘾的现象也是非常普遍的。
(19世纪英国生产的药用鸦片酊)
甚至在当时,许多含有鸦片的药物还被称为“妇女之友”或者“儿童之友”,许多含有鸦片的药物被用于治疗女性痛经,甚至在其分娩时被用于止痛。而当时一款名为“戈德弗雷止咳露”的糖浆甚至被称为母亲之友,因为它在当时被视为儿童止咳“神药”。
而英国的中上层尽管对下层滥用鸦片酊非常鄙视,但他们之中却也有许多人大量使用其它制作更精细的鸦片制品,有些人的这种嗜好甚至曾一度被视为“雅好”。例如在19世纪后半叶,也就是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包括查尔斯·狄更斯、伊丽莎白·布朗宁、柯勒律治、乔治·埃略特在内的大量英国著名作家与诗人都曾经服用鸦片制剂上瘾。不过在鸦片风靡了几十年之后,在英国的上流社会很快被更“高级”的可卡因所取代,比如在咱们中国朋友也非常熟悉的侦探小说福尔摩斯里,主角福尔摩斯就是可卡因瘾君子,而这也是当时英国上流社会风貌的一种反映。
英国的“禁烟”举措不过英国人在19世纪下半叶虽然也存在滥用鸦片的情况,但与当时的中国相比,英国的鸦片却始终是在一种相对受控的情况下进行使用的。首先英国对鸦片的进口管制比较有效,虽然鸦片进口始终存在,却主要是集中在伦敦码头区和其它的一些港口区。而通常情况下,进口来的鸦片一卸货就马上被药剂师之类的专业人士取走加工成药物,直接流入鸦片贩子手里的鸦片数量很少。
而少量存在的鸦片烟馆从来没有进入过主流社会,而且就像本文开头王尔德的描写那样,在英国始终没有逃脱“与魔鬼交易”这种形象,所以对英国社会并没有产生实质性影响。
(福尔摩斯的人设其实也是个可卡因瘾君子,和吸鸦片上瘾差别不大)
早期从药店买鸦片酊之类的药品并不需要药剂师处方,但毕竟是以医用名义出手的,而且是鸦片含量只有10%的制剂,其成瘾性和危害性跟直接吸食鸦片还是没法比的。所以从这个角度,其实英国是从很早就禁止鸦片了的,只是为了向外国倾销鸦片时让自己在道德方面吃相没那么难看,禁止的力度没那么大而已。但在英国为了扩大对华鸦片出口进行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仅仅八年之后,英国议会就通过了进一步限制鸦片制剂销售和使用的《制药法案》,其中规定只有注册药剂师才有资格出售鸦片制剂,而且购买者必需向药剂师提供自己的姓名和地址等个人详细信息。
(鸦片酊用于儿童催眠药的广告)
虽然这个法案出台之后的效果并不太好,英国仍然广泛存在鸦片滥用现象,但这个性质和当时中国被迫不能禁止鸦片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这个法案出台之后,其实英国在法律上已经禁止了非医疗用途的鸦片使用,后来仍然存在鸦片滥用其实是执法不严或者说一些难以界定的灰色地带,和不禁止鸦片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了。所以英国没有明文严禁鸦片,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成为了向其它国家继续“合法”出口鸦片而在法理方面行方便。
而在19世纪末阿斯匹林发明之后,鸦片作为镇痛剂使用的医疗用途在很大程度上被副作用较小的阿斯匹林替代,英国也迅速出现了大量反对使用鸦片的社会舆论,使用鸦片在英国社会里负面形象进一步加深。1910年,在中国政府的一再要求之下,英国最终在官方层面不再从事从印度向中国出口鸦片的贸易,同时在其国内也进一步收紧了鸦片的使用。1914年,英国通过《哈里森麻醉剂法案》,再次大幅收紧鸦片使用限制,要求使用鸦片制剂的医生或药剂师必需注册,而且要缴纳重税,此后英国的鸦片滥用情况基本得到控制。吴邦宪简介?
吴邦宪 性别 女 出生 1946.12.21 学历 重庆师范学院中文本科毕业 中学高级教师退休 原重庆造纸厂子弟中学,教高、初中语文、史地课并任班主任多年。
曾随重庆市委第五批农村工作团到长寿,参加社教工作。现退休单位是江北鸿恩实验学校 。 曾任民建会支部主任多年。
长期为《重庆民建》、《江北民建》写稿,现在常有诗文在民建中央网站和民建重庆市网站发表。
是重庆女性人才研究会首批会员,曾任理事和中学组组长;长期为《女性人才》杂志写稿。
又曾任重庆妇女联谊会常务理事和理事长。
诗文也曾被《重庆晨报》、《商报》采用。
2021年11月,开始参加重庆格律体新诗学习和写作,已有多篇诗歌,被北上广文学社,《广州诗刊》、《广州诗歌》、《上海文苑》、《上海诗歌》、《北京诗词》,《贡郡文苑》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