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配资世界,18年股市会跌破2650吗?
大家好,我是:时空老人的K线图
巴菲特在最近的年报中说,短期涨跌他也是无法预测的。这句话,我想是有其的深意。
股市股指会涨会跌,总是能够牵绊心结,随之波澜。但是细细想来,涨有涨的操作模式,跌有跌的办法策略。
讲讲我自己对于股市的看法:
1、18年依然与17年一样,结构性突出。
17年虽然股指上扬,但是股票绝大部分都是下跌的,然而很多专家就给17年定型为:结构性牛市。
我想也是的,基本面好的,持续能够盈利的,分红能力好的等等这些上市公司基本都翻了倍的涨,而一些基本面不好的,基本都是腰斩。
18年,这一点还是会突出,但是要更换一下策略,17年股价有所下跌的,而在18年积极改善的企业会得到有效的发展。
为什么?
上证50中的成分股的股价略高,而比较一些17年未得到发展的企业而在18年得到有效改善的企业,价格上没有了优势,也就是潜力上没有了优势。
2、经济政策的影响。
最为热门的,应该就是加息预期了。不管是美国,还是我国,甚至整个世界,都存在着加息预期的热度。
加息预期,也是股市变动的一因素。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看股市下跌,是没有什么错误的。
至于,能够跌多少,这个就要看市场投资者的反应了。
所以,至于你说的跌不跌破2650点,这一点可以撇开一边,因为现如今,股指并不能完全反应出真实的股市情况,存在差异性,寻找到优质股票才是应该要做的。
我是:时空老人的K线图,欢迎关注!
靠谱的P2P平台有哪些?
P2P平台,靠不靠谱主要看公司的实力背景,股权结构,银行托管,资金保障模式。
给大家展示下问题名单,提醒大家。 这还只是一小部分。
给大家说说我推荐的平台。 1宜人贷宜人贷,在美国纽交所上市,资金由广发银行托管。2015年12月获得百度公司投资6905.70万元,平台跑路的可能性很小。投资人资金保障模式有风险准备金保障,它的意思就是贷款人无力偿还,由风险准备金偿还。有风险准备金,投资人的心就可以放在肚子里。 宜人贷的风险准备金高达1944144786.73元。
2积木盒子积木盒子,2015年04月获得Investec英国天达集团 熙金资本Zhong Capital 曼图资本Mandra Capi投资5792.64万元。20 14年09月获得小米科技投资25646.22万元。资金由民生银行托管。资金保障模式是融资性担保公司和风险准备金。 风险准备金高达120434241.94元。
3点融网点融网,2015年08月获得渣打银行,北极光创投投资20700.00万元.20 17年08月获得 GIC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 中民租赁 Simone投资147899.40万元资金,资金由上海银行托管。跑路的可能性不大。资金保障由担保公司或者抵押物抵押。
提醒大家,尽量找一些正规有实力,股权透明得平台。别被一些高额的利益所诱惑。
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私信我。 关注我,了解更多的理财知识。当前A股短期亢奋程度可以排入历史前5?
中信证券近期可是火了一把,自从发布了卖空报告之后,引发了前期强势股的集中回落,两百多家上市公司应声跌停,甚至激起了不少投资者的口诛笔伐。这次再以委婉的口吻指出了市场存在的问题,浮云君觉得中信证券此次的行为是难能可贵的。
券商、投行的研究员每年都会发布成千上万篇的研究报告,但是由于特使的市场环境导致大部分研报都是“看多”为主,一年或许也没有几个卖空报告,这样诡异的现象在国际资本市场也是极为罕见的。也从侧面印证了我们 A 股发展的不成熟,不同意见的声音不能很好地表达。
A 股真的像绝大部分“看多”研报那样具备持续上涨、获利的基础吗?或许和美股对比一下 K 线走势就能很明显地看出差异。十年来我们的 A 股一路磕磕绊绊走过来,除了 2015 年的“疯牛”,2017年的“慢牛”,似乎再没有其他像样的行情,而且这些所谓的“牛市”无一例外持续的时间较为短暂,和美股动辄 10 年的牛市相比真的是小巫见大巫。
(从下图上证指数的年线走势图)
浮云君觉得我们的研报是时候改一改以前清一色的“画风”了。很多投资者正是因为听信了研报的观点而损失惨重。在一次次的“误判”之下大众对于研报的真实性、准确性,相关机构的权威和信任度早就大打折扣。
研报本来应该是作为投资者的“指路明灯”,为尚不具备专业分析能力的散户提供更为健全的投资辅导,从而促进市场资源配置、优胜劣汰的作用。正是因为“看多”研报的泛滥,让很多不具备投资价值的“垃圾股”也受到市场资金的追捧,最终引发了资源的错配,导致股市定价功能的丧失。
当前的股市的确存在较大的风险。股市大幅度下挫往往是带有“惯性”的,股民的心态也很容易在突如其来的下跌中形成踩踏。所以本周的行情基调还是会以震荡回踩为主。市场并不具备持续上涨的基础这是很多投资者的共识,背离基本面的大涨是有违市场客观规律的,终究会被打回原形的。就好比业绩大幅度亏损的上市公司,股价还在接连创出新高,这样的行情还靠谱吗?
浮云微语中信证券适时出面遏制住了市场过度的投机热情是正确的做法。要是再次经历一次 2015 年的疯牛或许大概率会在恐慌性下挫中引发系统性风险,到时候就得不偿失了。
央行应择机适度对证金注入流动性?
可以理解,媒体,尤其是官媒的主要作用,就是在口头上打气。
无论是证券日报的注入流动性的建议,还是所谓的权威人士建立万亿平准基金的建议,都不是实实在在的利好。只能是安慰剂,抚慰我们受伤的心灵。
A股创4年新低,意味着四年来,长期投资者也依然被套,这个跟高层培养长期投资的理念,恐怕是相冲突的吧。
之前我提到过,美股跌那么一点,特朗普就着急上火的一周内三次炮轰美联储,称美联储疯了,要为股市下跌负责。为什么特朗普这么上心?因为美国大部分人的财富都跟股市有关,退休基金主要投资市场就是股市,股市关系到亿万人的生活。
当然,美国人参与股市大部分是通过机构基金的方式,比如退休基金,养老计划等。相反,中国大部分是直接参与股市,散户比例虽然降低不少,但仍然超过7成。
而更多的农村以及西部地区和五六线群体的人,参与股市的人并不多。
目前中国的社保基金参与股市的比例也不高。
所以这大概是美国总统反应如此激烈,而中国高层对股市下跌反应并不强烈的原因吧。
经历过2015年的救市,我想再出台类似救市措施的几率很低了。
为何股市频频上涨却引来重要股东纷纷减持?
最近,A股市场出台了二组截然相反的数据:一则是,机构投资者纷纷叫嚷“大牛市行情来了”,甚至称A股为“改变命运的第八次机会”,鼓励股民跑步入场炒股。3月份仅深市新增开户数就达299万,环比增长109%,今年来沪指涨幅已达30.18%,A股短期逼空式上涨行情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另一则是,当散户们都在上车时,却有不少股东高管趁机套现离场。截至4月4日,上市公司已发布2210份股东减持公告。有797家上市公司出现重要股东减持行为,减持总额达526.35亿元,净减持市值366亿。其中电子、医药生物 、计算机等行业减持市值均超过50亿元。
资料还显示,在上述797家出现股东减持的公司中,有59家公司有股东清仓减持,其中涉及高管的仅华正新材财务总监俞高在今年2月清仓了6万股公司股份,减持金额142.56万元。此外,在这797家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中,净减持市值超过10亿元的有中兴通讯、信维通信、同方股份等4家;超过5亿元的有19家,超过1亿元的有125家。
面对股民们开户数大量增长,而上市公司却有二千多份股东减持通报。多数专家表示不必为虑。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主要是企业需要资金。现在企业急需资金,股东减持后运用资金可为企业输血,这种减持是良性的,起码为企业解困。同时,还有一些上市公司高管减持套现,主要是想趁着股市走牛,早点将手中筹码变现,改善生活之用。
而我们认为,散户大举开户建仓,而另外还有数千份上市公司高管的减持通报,这意味着,A股市场的未来实在令人堪忧,投资者千万要谨慎小心,少赚点钱没关系,别在目前位置把本金都给折损在里面。
首先,有如此众多的上市公司股东要减持,主要是因为,连上市公司的高管都觉得自己股票已经涨得“超值”了。因为。作为上市公司的高管,他们知道自己公司的股票值几个钱,而现在股价已经远远“超值”了,已经到了让他们觉得是该落袋为安的时候了。
再者,如果本轮股市上涨是大牛市来了,也不会出现高达2000多家上市公司高管要扎堆套现跑路,有的在二级市场抛售,有的在大宗交易平台上折价抛售。在很多上市公司高管看来,指望股市后市再走出大牛市行情,那是异想天开。A股市场整体估值过高,科创板又要马上推出,未来股市根本没有上涨空间,所以他们才会在本轮反弹即将结束之前,尽可能的减持手中股票。
最后,上市公司高管喜欢在逼空行情中减持。这既是让手中股票能卖个好价钱,也能不让市场看出其慌不择路的意图。因为在疯牛行情中,任何利空都当作是利好,大家忙着通过股市赚大钱,所以,股市一听说大股东减持手中股票,都还要一路追进。大股东现在抛售自己手中持有的股票,是想尽量减少由于大规模减持,给自己的上市企业带来不良的影响。
面对如火如荼的行情,我们真的为广大散户捏上一把汗。从历史经验来看,散户大量入市,上市公司高管纷纷减持手中股票,都是股市不祥之兆。其实,上市公司高管最明白自己的股票值几个价钱,目前上市公司的短期涨幅,远远偏离了其真正的估值,而且在不看好未来股市行情的情况下,有2210份股东减持公告被披露也不足为奇。散户投资者现在切莫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