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face,从1912年到1927年北洋政府历经15任国家元首?
感谢邀请,老二来答。北洋政府是指中华民国前期,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军阀,他们在政治格局中占有主导地位的中央政府,时间段是在1912年-1928年,北洋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和平方式完整继承前朝疆域的政权,共有15届总统,同时设有总理。从1912年3月袁世凯担任总统开始,一直到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国家实现形式上的统一止,北洋政府经历的15任国家元首中黎元洪担任两任。这段时期可以说是清朝灭亡后最为混乱的一个时期,大总统之位之所以如此频繁易手,与其背后的势力争夺密不可分,而作为元首的大总统,大部分时期只是傀儡罢了。我们以时间为序,一起回顾一下那段混乱的岁月。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袁世凯被清政府重新启用,他一面从军事上对革命党控制区施压,另一方面却派人与南京临时政府展开接触。而当时南京临时政府内部也是派系林立,孙中山虽然当选临时大总统,但由于没有根基和兵权,因而并无实权。
在清廷、袁世凯、南京临时政府的相互妥协之下,三方最终达成和解,溥仪宣布退位,南京临时政府则出台《清室优待条件》保障其基本利益,而袁世凯则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从而成为北洋政府的第一任国家元首,中华大地开始进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第一任:袁世凯任期为1912年3月10日至1916年6月6日
袁世凯上台后,立即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进行改组。南京临时政府内派系最大的,其实是当时满清时期的立宪派,而这支力量也成为了袁世凯手中除军队之外的最大筹码,因此在1912年至1913年上半年,民国政府内形成了以中国同盟会为主体改组的中国国民党和以前清立宪派旧官僚为支柱的进步党两大政治势力的对峙。直到1914年5月1日,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布《中华民国约法》,实行总统制,才开始大权独揽。 袁世凯 从1915年开始,袁世凯便开始筹备恢复帝制,并于同年12月12日实施,并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建立“中华帝国”,废除民国纪元。但此举却遭到了全国上下的一直反对,各地纷纷掀起倒袁运动,护国战争爆发。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2个多月后,袁世凯病逝。
第二任:黎元洪任期为1916年6月7日至1917年7月1日
袁世凯死后,中华大地开始进入军阀割据时期,而北洋内部也分裂为了直系和皖系两大派系,而东北的奉系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崛起。 民国五年(1916年)6月7日,黎元洪在袁世凯死后的第二天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不过他虽然有大总统之职,却没有大总统之权。北洋政府的大权,实际上掌握在皖系军阀段祺瑞手中。 黎元洪就任大总统后,各方便要求其恢复曾经的选举法、宪法等,重新组建国会,但段祺瑞却为了独揽大权,却坚持不肯恢复旧约法和旧国会。此后,黎元洪与段祺瑞达成和解,黎元洪任命段祺瑞为国务总理,负责组建内阁,但段祺瑞却根本不将黎元洪放在眼里,继续推行自己的军阀作风。而随着双方在对德参战等问题上的矛盾,最终引发了府院之争。 黎元洪一气之下免去了段祺瑞的职务,段祺瑞则愤然离开北京,开始策划武装倒黎。而一直在策划复辟的张勋,则趁机北上,并于民国六年(1917年)7月1日进入北京,重新拥立溥仪恢复帝制,黎元洪被迫逃入日本公使馆躲避。7月3日,段祺瑞以讨逆军总司令的名义率军讨伐张勋,张勋复辟逐宣告失败,段祺瑞则趁机返回北京,而黎元洪则被迫下野,并于8月28日到达天津。
第三任:冯国璋任期为1917年7月12日至1918年10月10日
冯国璋在黎元洪任大总统之时,于民国五年(1916年)10月被选为副总统,并于次月在南京宣布就职,此后一直在南方活动。直到民国六年(1917年)2月才前往北京,调解黎元洪和段祺瑞的“府院之争”,但因段祺瑞目中无人,调解失败后又再度返回南京。 在张勋复辟失败之后,黎元洪坚决辞职,此后冯国璋和段祺瑞在进行一系列的交锋和妥协之后,冯国璋于是赴京就任代大总统。然而,冯国璋和段祺瑞之间的矛盾却越来越深,不久之后便爆发了新的府院之争,且比黎元洪和段祺瑞之争还要剧烈。 而在对待南方护法军的问题上,段祺瑞主张坚决对抗,冯国璋则主张“和平混一”。这期间,双方不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斗争都极为激烈,然而随着段祺瑞武力统一的失败,冯国璋看上去成为了最后的赢家。 但是段祺瑞却并不甘心失败,他指使亲信王揖唐为首的“安福俱乐部”收买政客,操纵国会选举,把冯赶下台去。安福系乘冯国璋继黎元洪总统任期已满,按照事前段祺瑞的部署选举徐世昌为新总统,冯国璋只得把总统的“宝座”让了出来。不久,冯国璋离京回到故里河间。
第四任:徐世昌任期为1918年10月10日至1922年6月2日
民国七年(1918年)8月,经过选举,徐世昌得以成为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上台的第一件大事,便是谋求南北和解,结束内战。 然而,由于南北之争的形势极为复杂,牵扯到各方面的利益和矛盾,仅凭一个毫无实力、只有大总统职衔的徐世昌,又如何能够调节的了,只不过拖延了时间而已。 虽然徐世昌上台后冯国璋和段祺瑞先后下野,但直系和皖系之间的矛盾却一点也没有缓和,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1920年7月,在双方的矛盾激化到顶点后,直皖战争爆发,直系与奉系结盟,不到半个月时间,皖系便败下阵来,段祺瑞皖系军阀统治至此结束,直系曹锟、吴佩孚成了北京政府的新主人(冯国璋于1919年12月已经去世)。 直系虽然是打着反对武力统一的旗号上台,但他们上台之后却又坚决的实行武力统一政策,这立即遭到了其他非直系的反对,他们纷纷以各种名义与之对抗。而直系曾经的盟友奉系,因直皖战争后胜利果实分配不均,在组阁等问题上又出现争议,于是此时也站在了直系的对立面。 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结果奉系战败,直系开始独占中央政权。战争结束后,徐世昌在曹锟的一再逼宫之下,不得不离开总统府,迁居英租界,结束了自己的总统生涯,也从此结束了他从政40余年的历程。
第五任:周自齐任期1922年6月2日至1922年6月11日
在1922年4月时,周自齐被还是大总统的徐世昌任命为代理内阁总理兼教育总长。而在6月3日徐世昌次子之后,周自齐代理了10天大总统职务,但也仅仅是过渡而已。
第六任:黎元洪任期为1922年6月11日至1923年6月13日
直系军阀在赶走徐世昌之后,在顾忌到西南军阀、奉系和国民党的反对,也不好直接登上总统宝座。而原国会众议院议长吴景镰则向吴佩孚献上了“法统重光”之计,以黎元洪曾是被迫下台为由,拥戴黎元洪复职大总统,并恢复被张勋解散的国会,待其原本的任期满了之后,再重新选举大总统。 于是,在徐世昌辞职党日,曹锟和吴佩孚便联合直系军阀,表示拥戴黎元洪重新出山继任大总统之位。此后,川、湘、汉、东三省等地军阀和章太炎等名流亦电请黎元洪重新出山。 黎元洪重新出山后,意图着手解决内阁、国会和统一三大问题,但由于北京政府内部的政治斗争仍然暗流涌动,因直系内部保、洛两派的斗争导致的国会与内阁之争也是此起彼伏,空有大总统之位的黎元洪再度陷入政治漩涡而不能自拔。 一年来的奔走呼号,令黎元洪身心疲惫,再加上曹锟派人不断对黎元洪进行恐吓,黎元洪被迫逃往天津,而王承斌又奉曹锟指令在天津杨村将黎元洪扣住,直到其交出大总统印并签署辞职书后才放行。黎元洪这次下台后,最终无奈之下东渡日本。
第七任:高凌霨任期为1923年6月14日至1923年10月6日
黎元洪下台之后,高凌霨以内务总长兼代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职。 在此期间,直系内部的津、保、洛三派则在明争暗斗,高凌霨、曹锐、边守靖是津派的中坚人物,曹锟是保派首脑,吴佩孚则是洛派首脑。吴佩孚主张缓进,与津派形成对立,争执甚力,结果由保派居间调处,洛派迁就了津派。 内部问题暂时解决后,直系开始酿造贿选之事,最终成功使得曹锟当选为大总统。
第八任:曹锟任期为 1923年10月6日至1024年11月2日
1923年10月6日,通过贿选,曹锟成功当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但却被讥为“猪仔总统、“贿选总统”。而由国会起草通过,并于10月10日实施的《中华民国宪法》,则被称为“曹锟宪法”。曹锟就任大总统后,直系的实权转由吴佩孚操控。 由于吴佩孚对冯玉祥的仇视和排挤,冯玉祥对曹锟和吴佩孚十分不满,再加上曹锟贿选丑剧遭到全国一直反对,冯玉祥便谋划着反曹、吴之事。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这终于给了冯玉祥机会。 1924年10月23日傍晚,冯玉祥宣布倒戈,率军撤出前线,返回北京,随即发动北京政变,将曹锟软禁于中南海延庆楼,北京政府的主导权逐由直系改归奉系。
第九任:黄郛任期为1924年11月2日至1924年11月23日
北京政变发生后,黄郛因参与之功,得以代理内阁总理,并摄行总统职权。 不过,黄郛也仅仅是个过渡而已,段祺瑞上台之后,权力便随之解除。
第十任:段祺瑞任期为1924年11月24日至1926年4月20日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先是邀请孙中山北上,但之后又迫于形势,不得不向反直系的军阀张作霖、段祺瑞妥协,组成了以段祺瑞为临时执政的北洋政府,段祺瑞则出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临时执政,从而成为国家元首。 民国十四年(1925年)4月24日,段祺瑞正式下令取消法统令,废除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由临时参政院替代之。 民国十五年(1926年)3月18日,在李大钊的主持下,北京五千余名群众在天安门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通牒。而段祺瑞的执政府竟然对人群开枪,当场打死四十七人,伤二百余人,史称“三一八惨案”。次日,各地舆论开始纷纷谴责这次惨案。3月20日,段祺瑞下令对死者进行抚恤,并治疗伤者。迫于外界压力,段祺瑞通过了屠杀首犯“应听候国民处分”的决议。 民国十五年(1926年)年4月9日,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发动政变,驱逐段祺瑞。4月20日,段祺瑞被迫宣布下野,退居天津日租界,潜心佛学,自号“正道居士”。
第十一任:胡惟德任期为1926年4月20日至1926年5月13日
在冯玉祥发动政变、北京政府混乱之际,外交总长胡惟德、财政总长贺德霖、教育总长胡仁源三人只得担负起暂时维持政府运转的职责,这段时期被欧美人士称之为“三H政府”。 4月20日,段祺瑞宣布下野,任命胡惟德兼署国务总理并摄行临时执政职权,胡惟德由于年事已高,只同意以代理身份维持局面。 5月13日,颜惠庆在吴佩孚的支持下再度组阁,胡惟德逐辞去了一切职务。
第十二任:颜惠庆任期为1926年5月13日至1926年6月20日
颜惠庆虽然在吴佩孚的支持下开始组阁,但由于奉系军阀张作霖从中作梗,竟然导致了无阁员入阁的窘境,落下了“光杆内阁”的笑话。 6月20日,颜惠庆便被迫下台,前往天津专心投资实业。
第十三任:杜钖圭任期为1926年6月20日至1926年10月1日
颜惠庆内阁倒台之后,杜钖圭以海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成立杜钖圭临时内阁,同时摄行大总统职权。不过,好无根基的杜钖圭也只是个傀儡而已,实际掌权的乃是奉系张作霖。 民国十五年(1926年)6月,张作霖就任海陆军大元帅,北京政府将海军部、陆军部合并为军事部,担任海军总长的杜锡珪因此去职,成为北京政府最后一任海军总长。 民国十五年(1926年)7月,广东革命政府发动北伐,一路势如破竹,杜钖圭感到北洋军阀大势已去,因而积极促使海军加入国民革命军。 同年10月,杜钖圭辞去国务总理职务。
第十四任:顾维钧任期为1926年10月1日至1927年6月16日
杜钖圭辞职之后,顾维钧代理国务总理兼外交总长,成为临时的国家元首。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署理国务总理兼外交总长。 民国十六年(1927年)6月,张作霖组织军政府,顾维钧内阁集体辞职。
第十五任:张作霖任期为1927年6月18日至1928年6月3日
民国十六年(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并组建了北洋军阀时期的最后一节内阁,成为了北洋军政权的最后一个统治者。 其在位期间虽然多次抵制日本人的诱惑,拒绝签订不平等条约。但却也下令绞杀了李大钊等多名革命志士。 民国十七年(1928年),北伐军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对奉系发动进攻,奉系全面崩溃。同年6月2日,张作霖声言退出北京。 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4日,从北京返回东北的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一个星期后,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 张学良 至此,全国上下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彻底宣告结束。
虽然这段时期内先后诞生了十五任国家元首,但从实际控制北洋政府的角度来讲,其实只有四个时期,分别是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皖系统治时期(1916-1920)、直系统治时期(1920~1924)和奉系统治时期(1924~1928),除了军阀担任大总统之外,其余国家元首则大多只是傀儡。
steam上有什么好玩的免费射击游戏推荐?
枫叔回答下吧,说过很多次了可能问题不好找,依然有朋友问哦。推荐秉承的原则,就是好玩、免费、硬核。(但是说实话免费的不多,所以顺便推荐一些折扣比较大的游戏)
第一款就是《英雄与将军》,steam上的免费游戏,刚刚开放了支持中文没多久,上手可以更容易。这是一款节奏很慢的游戏,玩家可以通过战斗积累自己的等级,解锁武器配件,甚至最终开坦克,开飞机,整个游戏的战局是开放式的,陆空协同作战,步兵和战争机器相配合,操作十分硬核,很多人刚进来不知道敌人在哪,谁在打自己,该往哪里走……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枫叔头条号查看这款游戏的详细测评。标题为:“枫评游戏之《英雄与将军》:一款逼格很高但性子过于慢的二战游戏”
第二款《红色管弦乐2》
这款游戏我也推荐过很多次了,二战题材,画质虽然比较差,玩家少,但是有中国玩家自己建的服务器,300多日活跃玩家,实际已经足够激情了,和老外尤其是俄国兄弟一起战斗,打美国鬼子和日本鬼子可以说不亦乐乎。详细测评可以在头条搜索枫叔的测评,标题为:“枫评游戏之《红管2》:这款画质比较渣的二战游戏现在值得入手啦”
第三款《国耻日》(Day of Infamy)
这款游戏是叛乱开发商在原有二战MOD基础上开发的独立游戏,叛乱的硬核众人皆知,这款游戏同样如此,它有丰富的解锁兵线,以及团队配合的小队指挥节奏,可以说玩法和《红管2》差不多,但没有红管2那么规模大。游戏缺点人少,但支持很好的人机互动。想了解游戏同样可以在头条搜索枫叔的测评,标题为“枫评游戏之《耻辱之日》:这么变态的游戏有一个就足够了!”(游戏打折可以最低5元)
第四款是《叛乱》(INSURGENCY)
这个貌似最低也5元有过,内容就不多说了,制作人敢和COD叫板说那不算FPS游戏,可想这款产品时多硬。当然和武装突袭3相比,叛乱打折的时候更便宜,更适合大家入手,详细的特色和玩法,可以参考枫叔测评,在头条搜索标题“枫评游戏之《INSURGENCY》:万圣节用5元虐自己一把还是值得的!”
第五款《SQUAD》
怎么说呢,看这款游戏的键位,你就知道他是硬核的……而且操作也确实如此,如果是新手,没有指挥官带领,不听指挥或许你都不知道该怎么进行下去。这款游戏一个人是找不到目标的,但玩懂了后又会很有趣。枫叔最后推荐时因为它的折扣相对比较低,要几十元,在我推荐的从免费到逐渐变贵的产品里,属于最贵的一个了。当然即便如此,它也比《武装突袭3》要便宜……
关于这款游戏的详细测评,大家同样可以在头条搜索枫叔的测评,标题为“枫评游戏之《Squad》:从误杀队友开始,一步一步成为战术精英!”
乌俄战争发生逆转?
这两天大家应该看到了一个关于俄乌冲突的大消息了。乌克兰的顿巴斯、卢甘斯克以及南部的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地区要进行公投了,从而让这四个地区变成俄罗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就是俄罗斯的大招、绝招了。很多人都对俄罗斯的这个大招、绝招表示出了赞扬甚至是大力支持的态度。我觉得这有点可笑甚至是愤怒了:我们自己面临同样的问题,难道还支持别国公然搞公投、搞分裂吗?我们的态度应该是非常明确的:这四个地区的公投是无效的、非法的。即使要是搞的话也要乌克兰整个国家的人一起决定这四个地区的前途和命运。
眼下俄军在俄、乌冲突中面临着两个无语的问题:
一是,前线兵员不够了、武器装备不行了、后勤补给压力空前增加;
二是,不管俄军号称自己出兵的理由是多么的高大上,可是在世界上依然是站不住脚。其实也不用管别人的看法,关键是:前线的俄军自己都有点迷茫了——为啥而战、为谁而战的问题。
在这样一种现状之下,如果俄军还是按照原来的打法、原来的兵力、原来的套路继续打下去的话。我个人估计:俄军会把开战以来取得的战果全部拱手送人了。
于是乎,老普就开始放大招了,其实这个大招也很简单:
第一步先把俄军开战以来得到的四个地区:顿巴斯、卢甘斯克以及南部的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地区,通过公投的方式并入俄罗斯领土。
第二步,既然这些地区已经是俄的领土了,那么乌军要是继续进攻的话,无疑就是攻打俄本土了。
这样一来,老普就可以回家搞全面动员了,甚至可以对乌克兰、对西方、对美国说出一句名言了:谁要是进攻我的“本土”,我就用核武器“自卫”了——核讹诈走起了。
那么老普现在放的这个大招、绝招能不能让其赢得俄乌冲突的最后胜利呢?我看有点玄乎,我来说说我的理由:
1、下一步必然就会在俄国内进行全面动员、甚至进入全面战争状态了。大家千万别认为:公投一搞,乌军就会彻底认怂,这种可能性几乎就没有。
只要老普在其国内进行各种动员、进入战争状态的话,必然会引起内部的激烈反弹的——大家也不傻,谁愿意去吃“海马斯”呢?
往后就是博弈了,看谁更加厉害、看谁的忍耐力更强。对于乌克兰来说已经无路可退了;不过这场冲突毕竟不是俄的卫国战争,所以即使全面动员变数依然很大。
2、即使俄号称要为保卫自己新的“领土”动用一切武器、动用一切手段等等。可是这是典型的雷声大、雨点小的搞法,要是他们敢这么做早就做了,没必要天天说。
我无数次地强调过:核武器这玩意只能用来威慑,不是用来实战的。如果俄罗斯真的在对外战争中使用核武器的话,无异于自杀。
最后总结一下,老普的下一个绝招就是:乌东公投并入俄罗斯本土,然后准备用一切手段保护自己新得到的“领土”,例如:全面动员、核武器等等。不过最后还是一场搬石头砸脚的游戏罢了。持续追踪|乌克兰或将得到更多西方坦克?
从目前情况看,即便西方给乌克兰再多的坦克,乌克兰也无法扭转其在俄乌战争中的劣势。具体原因有三个:
1,目前,乌克兰的东线主力部队已消耗殆尽。刚刚被乌克兰填充到前线的新兵,无法熟练地掌控坦克作战的技巧。因此,即便西方援助乌克兰再多的坦克,乌军也无法扭转战局。
2,现在俄乌战争前线,基本处于堑壕战状况!坦克在堑壕战中的作用,不是特别大。因此,西方向乌克兰提供坦克,虽然对乌军有帮助,但是却不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3,近几个月,俄军通过轰炸作战行动,基本摧毁了乌军的后勤补给能力。
这也就意味着,即便西方向乌克兰提供大量的坦克,乌军也难以将这些坦克送往前线。即便乌军最终克服了困难,将西方援助的坦克全部送往前线,最终也会因为缺少油料和弹药补给,导致这些坦克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目前西方向乌克兰提供大量的坦克,对俄乌战局没有什么影响。
乌克兰之所以迫切希望西方援助坦克,其主要目的,不是要将坦克送往前沿阵地,而是希望在东线前沿阵地的后方,建立一支强大的装甲部队。乌克兰希望在俄罗斯攻破乌克兰东部防线之时,乌军能利用装甲部队的反扑,夺回被俄罗斯攻占的乌军阵地!
如何评价游戏刺客信条?
简单说,这是一部很成熟的游戏预告,在短短几分钟的片子里,育碧轻车熟路地用解说词和镜头语言之间的矛盾展现了游戏剧情的核心冲突(也可能只是其中一个核心冲突),交代了大致的游戏背景,并在之后用酷炫的战斗展现游戏的核心玩法之一(名正言顺的狂战士信条),最后用正式游戏中可能出现的肢解系统和一定会出现的刺客袖剑(就不要吐槽佩戴问题了)抓住了玩家的眼球并引燃了老玩家们的情怀,相当符合育碧近年诸多大作的气质——虽不惊艳,但各方面看起来都还不错。
真就承认是狂战士了……
不过作为圈内文明的“历史游乐园园长”,育碧在这部预告片里添加了不少考究的细节,向玩家们展现了《刺客信条英灵殿》具体的背景和不少其他有趣的信息,不由让人浮想联翩。
现存于丹麦的拉格纳·洛德布罗克浮雕
首先,从预告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男主已经不列颠地区创建了一个颇具规模的“殖民地”,这就把游戏的时间推到了公元865年之后。在那一年之前,维京人在不列颠只是无组织地劫掠并焚毁村庄和修道院,直到传奇海盗拉格纳·洛德布罗克(Ragnarr Loðbrók)因海难被诺森布里亚国王艾勒(Ælla of Northumbria)俘获并处死,这才引来了他的四个儿子率领规模庞大的维京勇士前来彻底征服不列颠岛。没错,这同样意味着玩家在游戏中可能与“无骨者”伊瓦尔(Hyngwar),“白衣”哈夫丹(Halfdan Ragnarsson),“勇士”比约恩(Bjorn Ironside)和“蛇眼”西格德(Sigund Snake in the Eye)这样在萨迦中赫赫有名的传奇勇士照面,与其并肩战斗,说不定还能切磋一番。
《十字军之王2》对这段历史的模拟,我们可以看到担任这支庞大维京部队总指挥的正是“无骨者”伊瓦尔
其次,从游戏中国王的签名(Ælfrēd)和预告片后韦塞克斯十字中我们不难看出,游戏中消瘦的“反派”应该就是西方大名鼎鼎的阿尔弗雷德大帝,于是我们又可以把《刺客信条:英灵殿》的游戏背景推到公元871了。那一年,由于兄长埃塞尔雷德在战斗中受伤后不治身亡,阿尔弗雷德不得不继承韦塞克斯王国的王位,与南方的盟友一起和来犯的维京大军死磕。
游戏中阿尔弗雷德大帝的形象(上)和现存于牛津大学的阿尔弗雷德大帝的画像(下)
此时拉格纳的儿子们其实已经大仇得报,用最残忍的“血鹰(简单说就是在人的后背开刀,从伤口把他的双肺掏出,在后背形成血红色的翅膀)”把艾勒国王献祭给了奥丁,并将诺森布里亚王国收为了傀儡,之后是东盎格里亚,默西亚两大盎格鲁撒克逊古国,以及无数见风使舵的独立领主,于是和前作《刺客信条:奥德赛》展现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类似,《刺客信条英灵殿》的大地图上也很可能被泾渭分明地分成了维京和撒克逊两大阵营,彼此争战不休。如此而来,若主角可以可以自由选择,那么说不定也可以向前作那样,通过削弱国力,刺杀国王(或者傀儡国王)来决定这些小王国在战争中的立场。
这身儿行头确实很罗马,但西撒克逊贵族也的确会刻意模仿罗马的着甲风格
值得一提的是,早年阿尔弗雷德大帝对维京人的战绩并不理想,多次战败并主动赔款求和,直到878年春天韦塞克斯在爱丁顿战役(Battle of Edington)大获全胜后战局才有所好转。因此在流传于中世纪的一则轶事里,兵败出逃的阿尔弗雷德大帝不得不借宿民居,还因为过份专注反攻大业不小心烤糊了面包而被村妇无情呵斥。虽然这故事可信度不高,但我觉得育碧应该不会放弃这个嘲讽英国这个多年冤家的好机会,在游戏中加入类似的故事或者彩蛋。
最后,从男主不标准的袖剑佩戴方式上看,主角绝非传统意义上的刺客(后来育碧官方亦发文称主角并非刺客,只是和刺客组织有一面之缘并被赠予袖剑,主角只是觉着这玩意挺酷的,就带着当备用武器),因此在很长时间里混沌与秩序的战争可能都与他无关,这让我有些好奇在现实背景维京人和的战争中他将扮演怎样的角色——毕竟执意让玩家扮演维京海盗,并用生存等理由为他们实质上“烧杀抢掠”的行为洗白势必会伤害到不少历史爱好者的感情。
考虑到这一点,以及预告片中两军对战时似曾相识“清兵之后挑战小boss”的战争模式,还有前文提及的恰到好处的历史背景和育碧一贯修修补补的作风,我觉得我们有理由相信前作成熟有趣的动态战争前线系统会延续到这部《刺客信条:英灵殿》中,主角虽然是维京人,可能也会因为种种原因可以作为中立佣兵的身份参与这场战争,并在玩家的一系列选择中逐渐领悟并认同混沌(维京人),秩序(撒克逊人)或平衡之道,成长为货真价实的刺客,骑士或者类似前代主角那样的平衡者——这倒也符合育碧最近发出的“这是一部前所未有的刺客信条”的自信言论,毕竟历代刺客信条都并没有在这种“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给过玩家太多选择的空间。
当然,以上内容多半仍只是基于游戏预告片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对《刺客信条英灵殿》游戏内容的大胆猜测,多少会带着些对育碧作品的刻板印象,我个人非常希望这部《刺客信条:英灵殿》会向我们展示一个同样精彩且创意十足的刺客信条,为这个新系列奏响完美的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