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商人,特朗普欲出巨资购买世界最大岛是深思熟虑还是信口开河?
特朗普提出“购买格陵兰岛”放在当今国际关系情境中或许显得“不专业”甚至“荒唐”,不过其背后是有很重大的历史关联性的。回溯历史,置于更广的时空中,可以说格陵兰未曾离开美国的视野,丹麦与美国关系也难以避开格陵兰因素。
格陵兰岛的历史地理情况格陵兰岛是世界第一大岛,面积 216. 6 万平方千米,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格陵兰于 18 世纪末成为丹麦的殖民地,1953 年成为丹麦的一个省,1979 年起正式实行内部自治,2009 年自治权进一步扩大,同时其外交、防务等仍由丹麦掌管。格陵兰高度自治,但仍属于丹麦王国的一部分。丹麦对格陵兰统治的合法性主要源于中世纪历史及 1814 年《基尔和约》,20 世纪 20 年代前,丹麦对格陵兰实际管辖权限于殖民区域。
1867 年,主导美国政府买下阿拉斯加 的时任国务卿 威廉·苏厄德曾发起“购买格陵兰和冰岛”的调查。不过位于加勒比海的丹属 西印度群岛作为潜在海军基地之选,引起美国更大的兴趣。即便购买该群岛的过程一波三折,美国仍将 之列为对丹麦关系中的优先事项,认为其重要性高于格陵兰的主权归属问题。
1916 年,作为出售丹属 西印度群岛的交换条件,丹麦要求美国发表声明,接受丹“将政治、经济利益扩展至整个格陵兰”,美国 正式承认丹麦对格陵兰拥有主权。
1940 年丹麦被德国占领,导致格陵兰面临物资供应中断的风险。格陵兰与丹麦的运输通道被切断,北美洲国家美国和加拿大成为其物资来源地的首选。时值二战前期,加拿大已经参战,而美国尚未参战,相对超脱。格陵兰方面不愿卷入战争,因此,即便加拿大距离更近,格陵兰与美国的联系较之加拿大更为紧密。这也为此后美国在格陵兰发展势力提供了便利。对于实际代管格陵兰的美国而言,战争初期奉行不干涉格陵兰事务的政策,随着战事发展,格陵兰的军事战略地位更加凸显,美国意识到在格陵兰建立军事基地的必要性。
1941 年 4 月 9 日,考夫曼同美方达成协议,授权美国在格陵兰建立军事基地并拥有管辖权,同时确认丹麦对包括基地在内的格陵兰领土仍然享有主权。随后美军在格陵兰兴建了大大小小十余个基地和气象站。当时格陵兰对于美国的重要性至少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防止德国等敌对势力经格陵兰侵犯北美; 二是为战争期间从美国向欧洲大规模调遣军队、战机等提供保障; 三是格陵兰冰晶石系美国生产金属铝进而建造飞机的重要原料; 四是提供气象信息,尤其是格陵兰的冷空气前锋对大西洋和西北欧的天气状况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战争期间,格陵兰越发依赖美国物资供应,作为交换条件,美国借机扩大、巩固在格陵兰的军事存在,将格陵兰纳入美国外围防务圈。
1945 年德国战败后,丹麦恢复对格陵兰行使主权。美国曾于 1946 年向丹麦提出以 1 亿美元购买格陵兰,但丹麦未接受。冷战时期,格陵兰的地缘政治价值突出,其扼守苏联北部港口通往大西洋部分航线的要冲,也是跨北极地区洲际弹道导弹的最佳监测地,美国在格陵兰具有地缘战略利益。1941 年关于美国在格陵兰建军事基地的协议是战争期间特殊产物,参与谈判和协议签署的丹方代表考夫曼并未得到丹麦政府的授权。不过,该协议的第十条指出,当确认对美洲和平安全的现有威胁消失后,美国可与丹麦政府共同协商是否修改或终止协议。二战结束后,丹麦没有立即要求收回美军在格陵兰的基地,直到 1947 年才向美方表达了根据该协议第十条展开商讨的意愿。美国亦未立即接受丹方提议,直到丹麦加入了美国主导的北约,考虑到格陵兰可在应对苏联战略威胁上发挥重要作用,美国决定与丹麦政府以强化格陵兰防务名义重新谈判并签订协议。
1951 年,双 方 正 式 签 署《格 陵 兰 防 务 协 定》 。该协议被纳入北约战略框架,核心内容是确认美国可在格陵兰建设军事基地、进行军事部署。格陵兰由此作为北约冷战威慑战略的组成部分,再次被纳入美军势力范围。美国在 1951 年至 1953 年间在格陵兰大规模扩建图勒空军基地。20 世纪 50 年代,图勒基地主要定位为美国空军中程战略轰炸机跨北极的中途补给地,并用于调度战略侦察机和加油机。美国还在格陵兰东北部修建了名为“北站” 的军事站,作为往返图勒基地、执行跨洋任务军机的紧急降落地。
随着 60 年代 B-52 轰炸机引入,格陵兰在美战略攻势中担负使命的必要性减小,转而开始在美战略防御体系中扮演关键角色。1961 年,弹道导弹早期预警雷达在图勒基地建成并投入运行,与位于英格兰、阿拉斯加的雷达组成强大预警系统,能够为拦截苏联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提供 15 分钟的预警时间。因此,图勒基地雷达成为美国威慑可靠性不可或缺的一环,为实现“相互保证毁灭”式的“恐怖平衡”提供了重要支撑。对于格陵兰在美军战略中的转型,丹麦政府乐见其成。相较在可能的对苏联攻击行动中背负发起国的责任,丹方认为让格陵兰在防御体系中发挥作用更为适宜。这样既能降低丹麦国家安全风险,又能向美国和其他盟友证明,格陵兰在保证两极世界战略稳定上具有重要作用。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一直保留在格陵兰图勒的空军基地。
通过梳理有关历史脉络,可以看出,特朗普提出“购买格陵兰岛”想法绝非偶然,也不是单纯的个人一时兴起,而是美国对格陵兰觊觎已久的一种特殊表达,包含了一定的历史逻辑性。同时,这也打破了丹美同盟关系长久以来总体保持的平静。
文学泰斗是谁?
泰斗,仰之如泰山、北斗。
1、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出生于俄罗斯拉省克拉皮文县的雅斯纳雅·波良纳庄园,家族是名门家族,先祖在彼得一世时获得封爵。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学习三年后,退学回故乡。
朴素的语言中,把握心灵的辩证发展,在故事推进中细致地描写心理嬗变过程;驾驭多线索结构,用奔放的笔触揉和着细腻的描写,描绘出波澜壮阔的史诗故事。在巨幅的群像中显现出个人的面貌,变化万千,蔚为奇观。
1910年10月和妻子吵架后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阿斯塔波沃车站。
“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2、阿拉伯文学泰斗:塔哈·侯赛因(1889年11月14日-1973年10月28日):被誉为“阿拉伯文学之柱”,出生于埃及米尼亚县尼罗河左岸小城马加加基鲁村,幼年时被庸医所误,双目失明。毕业于爱资哈尔大学和巴黎大学。
重新评价阿拉伯文学遗产,其长篇自传性小说《日子》,用温柔、纯洁、生动、细腻的语言平铺直叙,就像“一架精密的地震仪,记载着周围大大小小的震动,然后他忠实地把这些记录摆在你的面前”。
代表作有《日子》《希腊剧诗选》《雅典人的制度》
3、日本文学泰斗:川端康成(1899年6月14日~1972年4月16日):被誉为东方美学大师,出生于日本大阪市,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国文学科。
用常带悲哀的笔端,在作品中保持一贯的抒情、孤独与寂寞的格调,来表现自然界的生命和人的宿命。在他醇美的笔触里,真怕每个词儿每句话捧在手里摔了,含在嘴里化了。
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采取口含煤气管的自杀方式离开了人世。
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千只鹤》
4、法国文学泰斗:巴尔扎克(1799年5月20日—1850年8月18日):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出生于法国图都尔市个中产者家庭,毕业于巴黎大学法律系,在父母反对下开始文学之路。
“凝练的自然”艺术作品集中最大量的思想,剖析人的人性的本质特征并放大化、夸张化,让这种强烈的艺术效果,给人突出的情感体验。
1850年8月18日,早期的债务加上写作的艰辛终因劳累过度去世,终年51岁。
代表作有《朱安党人》、《驴皮记》、《高老头》、《人间喜剧》
5、德国文学泰斗:歌德(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镇的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毕业于莱比锡大学。
从生活中获得的“感性的、生动的、可喜爱的、丰富多彩的”的生活体验,在作品中流露出自然感情。“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但德国人自带的严谨和严肃,使得其作品往往透着艰涩。
1832年3月22日,歌德逝世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
代表作有《葛兹·冯·伯利欣根》、《少年维特的烦恼》、《浮士德》
6、英语文学泰斗:莎士比亚(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被誉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出生于英国沃里克郡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镇,其家族是沃里克郡的一个古老家族,他父亲时任市长,毕业于斯特拉福文法学校。
一颗通天之心,洞悉着人性弱点,以独特的艺术魅力震撼人心。如宙斯俯瞰文学路上的前行者,登峰造极之人。
1616年4月23日,在故乡斯特拉福去世。
代表之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
7、拉丁美洲文学的泰斗: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阿拉卡塔卡镇的一个医生家庭,肄业于波哥大大学。
刻画了人类心灵中最深刻、最本质的“孤独”,拉丁美洲就像是从细微的追忆碎片中建立起来的“马孔多”,神秘而又魔幻。
2014年4月17日,马尔克斯因肺炎在墨西哥城逝世。
代表作有《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迷宫中的将军》。

全国哪里有知了猴?
知了猴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
前几天,我写了一个头条,介绍我老家山东昌乐县北部一个小山村的四种蝉的叫法,引起了共鸣,各地的网友纷纷留言,有一千多条留言。留言除了海南省、西藏自治区、宝岛台湾之外,其它的省都有知了。有知了自然而然就有知了猴。
而各地对知了的叫法迥异,十分有趣,值得有人加以研究总结。
这是浙江、山东、安徽三地的留言。浙江有的地方叫知了为马姐劳子。山东一个地方的网友叫知了为一流娃。这不知道是山东哪个地方的友友,但肯定不是潍坊的。
辽宁的友友叫知了为爬叉,北京的友友叫知了为寂鸟儿。
广东的友友叫知了为牛粪头。
黑龙江的友友叫知了为节溜,而山东青岛的友友叫知了为马节溜。
贵州的友友叫知了为节六。
福建的友友叫知了为刺溜。
而浙江的这位友友叫知了为麻吉垃之。
吉林的友友叫知了为知了,天津的友友叫知了为马嘎。
重庆的友友叫知了为麻吉猴。
山西的友友叫知了为知了。
各地对知了的叫法是五花八门,十分有趣。
山东人对知了的叫法就很多,一个市就有多种叫法。总起来说,潍坊的叫法差不多。而烟台的叫法差别很大,而且叫法也很多。
如果有人把各地知了的叫法汇集一下,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莎士比亚写了什么?
莎士比亚的作品有:《亨利六世》、《理查三世》、《驯悍记》、《错误的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约翰王》、《无事生非》、《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哈姆雷特》等等。
莎士比亚,即威廉·莎士比亚,被誉为是英国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莎士比亚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有着十分突出成就的伟大作家,他在全世界都享有非常高的文学地位。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全世界都有着十分广泛的流传。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和四大喜剧分别是哪些?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
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
四大喜剧代表了莎士比亚喜剧艺术的最高成就。其基本主题是歌颂爱情和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