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热的血,有谁记得儿时在农村帮大人打场的故事吗?
说起“打场“现在十七八岁的孩子都不知道打场是什么,但是对于70后的我来说,我对打场还是那么熟悉和亲切。那是我青少年时难忘的记忆。
所谓打场就是每当麦子成熟的季节,农民们将麦子从田里割下来,拉到场里进行摊场、晒场、翻场、碾场、起场、扬场等程序将麦子收获为麦粒的过程。
在上世纪80年代,农村解散了生产队劳作的模式,实行了田地承包到户的政策,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鼓舞。田地里到处长的是庄稼。那时候的农民比谁家光景过得好,谁家富有都是比赛看谁家粮食产的多,那时候只要谁家粮食产的多那走路都志高气扬,和人说话声音都提高了三度。
每当麦子成熟收割的季节,学生放统一假帮家里收割麦子,在外有工作的家里有地的人也必须回到家里,帮助家人收割麦子。全村各家各户每个人都要行动起来,进行收割麦子,也就是抢收,那时候我奶奶经常说的一句话,“谷黄麦黄,秀女下床“。说的就是每当麦子成熟的季节,连平时不出门的大家闺秀也要加入到抢收麦子的行列。麦子熟了,若不赶快收麦粒就会落到田地里,减少了收成,所以那时候每当麦子成熟的季节,全民动员抢收麦子谁都不想让一枚麦子掉到地里浪费。
麦子成熟前,农民先要做好收麦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整场 就是先将麦场堆积的杂物杂草等清除干净,用耙子将麦场的土爬起三四寸厚,让土蓬松起来,然后在上面撒些水,洒水要适度不能少也不能太多,然后套上牛拉上石磙(也叫碌碡)对卖场进行碾压,使麦场潮湿平整不起尘土,还有割麦的镰刀提前磨锋利,捆麦子的绳索提前准备好,拉麦子的架子车提前收拾好,割麦子期间人们所需的面粉磨好。这样割麦前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那时候这些准备工作都是父亲具体实施,我给父亲打个下手。
割麦子,家人早早起来吃饱饭就开始行动。哪块地麦子先黄行先割哪一块,那时候没有收割机割麦子,都是人工用镰刀一点一点的割。一亩地三四个人得割上一上午才能割完。但那时候农村人互相帮助的精神都很好,麦子的成熟是有先后的。麦子没成熟的家庭也会帮助麦子成熟的家庭进行割麦子。大家都是互相帮助,人多了在一起干活,又说又笑。不知不觉中一块地就割完了。
拉麦子,麦子割完后要将麦子全部拉到麦场上,那时候我的任务是在架子车上码麦子。父亲母亲姐姐们给我将麦子往架子车上递,我在架子车上将递给我的麦子上码好在车上,装好一车然后用绳将车上的麦子捆好,套上牛,父亲拉着牛,我扶着架子车的两个辕往麦场里拉。将麦子集中拉到麦场里,如果天气不好就要堆积起来,形成简单的麦垛子,并用塑料薄膜等东西盖上,以防下雨淋坏,等天气好的时候就要进行摊场。
摊场,摊场是有太阳高照的好天气的时候,将集中在麦场里的麦子进行打散。用麦叉将麦子挑成一小坨挨一小坨蓬松的像棉花一样铺满麦场,尽可能的让麦子的麦秆受到太阳的暴晒。
翻场,翻场是将摊好的带麦秸秆的麦子,晒一段时间再翻弄一遍让麦子均匀地接受太阳的暴晒,让带麦杆的麦子尽快晒干,为后续的碾场打好基础。
碾场,是将摊在场上带秸秆的麦子晒干以后。套上牛拉着石磙进行碾压。那时候拖拉机拖粒机很少,农民大部分是用牛、马、骡子、驴等碾场。碾场时人站在场中间手牵着牲口一圈一圈的碾压着。就像钟表的指针一样,一圈一圈的转着,好慢好慢哟。
抖场,翻场是在碾场碾到一半的时候,将麦秸秆用麦叉抖一遍翻腾一下,是一种让麦粒从麦秸秆上脱离下来。碾压均匀的一种好措施。
起场,是在牲口带着石磙将麦子碾压到将麦粒从麦秆上脱离以后进行的下一个程序,这时候人手一个麦叉,将麦秸秆抖起来放在一边。麦场上就剩下从麦杆上脱离下来的麦粒和麦壳了。
堆场,堆场是将麦场上从麦杆脱离下来的麦子和麦壳堆积起来的一个程序。人们用木锨、刮板、扫帚等农具。将场上留下来的麦粒和麦壳的混合物堆积在麦场中间。
扬场,扬场是将麦粒和麦壳等其他杂物分离的一个过程。扬场是非常有技术的,一般由非常有劳动经验的老农民才拥有这样的技术,我家的扬场工作非我父亲莫属。当来风的时候,父亲用木锨铲起满满一木锨的麦粒、麦壳、碎桔杆等混在一起的杂物,抛向空中,在风的作用下麦壳和碎桔杆飘向了远方,较近的地方留下了麦粒,这样麦粒和其他杂物就分开了,母亲还要用扫帚掠去麦粒上剩余的杂物,尽量让麦粒保持干净,没有风的时候,父亲就放下木锨,点着烟抽一下休息一会儿,这时母亲也可以休息一会儿,每当风来的时候,父亲赶快起来,又用木锨扬起了场,直至将麦粒和杂物分离完毕。
装麦,麦子扬完后,将麦子用口袋装起来,转到其他地方进行晾晒,腾出麦场进行下一场的收麦工作,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是撑口袋口的那个人,我撑着口袋姐姐他们用搓机往口袋里装,一股一股的尘土气息直往我的鼻孔里钻,我扭过头,逃避麦粒类灰尘对我的侵袭,双手还是尽量让口袋口张的大大的,以免影响装麦子受到姐姐们的训斥。
每年收麦子的时候我家都要点四五场麦子。重复着同样的程序。等打下的麦粒全部晾晒干了,装进了家里的瓷、囤等器物,收麦的工作才算结束了。
最后还有一个积麦垛的工作,将打完麦子的麦秸秆,再晾晒一遍,再用牛拉着石磙碾压一遍,然后将晾晒碾压好的麦草积成麦垛,用于冬天喂牲口和烧炕引火用。
那时候的收麦工作真是惊心动魄。有时候正在晾晒麦子,暴雨来了,全家行动起来,慌慌张张的收麦子,左邻右舍有空也过来帮忙。那时候大家只要有空都会互相帮忙的,帮别人就是帮自己。那时候只有大家互相帮忙中才能完成这种辛苦紧张的麦收工作。想起那时候的情景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啊。那样的时候再也不会有了。
[我是农人潘哥,一名热爱三农的退伍军人,喜欢我的观点或文章记得点赞加关注哈!]
可以看一下你们拍的夕阳照片吗?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在黄昏的时光,静静的思考,沧桑而又无奈。。。
夕阳的晚霞,火红火红的,同样很美,火热而妖娆!!!
你喜欢夕阳,喜欢晚霞吗,是的,我喜欢,她很美,在夏天时,五彩缤纷,火红通透,看起来秀丽无比,让人涟漪纷纷。。。
夜色不黑,因为有晚霞,路人纷纷扰扰赶回家,而且还很热,或许这就是夏天的酷热与凉爽吧。
这是38度时的炎热夏天拍下来的,这算是晚霞吗?天空烤的通红,好像到了火焰山似的,这又算是黄昏吗?七点多钟还像白天的样子,灯火在它面前都显得很暗淡,那时多么想盼望着下一场大雨,或许这就是天气与人类的反常所造就的吧。
夕阳之下,晚霞是美的,美的连月亮都在微笑,这个微笑的月亮是被我无意间拍下来的,我没有想到斜着拍下弯弯的月亮竟然微笑的这么好看,治愈的我都忍不住想要笑一笑,衬托在夜空上,好美!这是月亮的微笑,也代表我的心。。。
都有哪些难忘的农活回忆?
农闲变农忙的意思,就是本来秋收秋种结束后,农村就进入了农闲期。可为了彰显农业学大寨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全村人汇集在一起,进行土地平整或深翻土地大会战。中午饭在工地上吃,馍馍是自己带,由生产小队为单位,专人大锅炖菜。一人一碗。菜是萝卜,白菜,冬瓜,茄子等,大家都吃得特别香!
劳动间隙,有时候民兵排长领着大家读报学习,更多的时候是大家自由活动。打扑克,走四棋,甚至还玩剪子,包袱,锤子。当然了?肯定也少不了五喷六拉“骂大会”,骂大会是指异姓(比如姬姓和王姓,刘姓)之间颇有些粗俗的笑话。那场景,好热闹,好开心!“大战三九,吃罢饺子就下手”的意思是说,不仅三九隆冬里不歇,就是大年初一也不休息!可见当年的农村,农业学大寨的热情是多么的高涨!五十年农业生涯,经历了公社改乡,大队改村的体制改革。经历了与下乡知青并肩务农,农业学大寨修梯田,打大井,包产到户,农业的水利水土保持万民上山挖竹节壕,渔林坑,植树造林,育种基地管理,丰产田试验。每一项生产,都记录了中国农村艰难前进的步伐,都有权载入史册。但留在脑海里最深的还是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的状丽凯歌!农业学大寨最流行的是修水平梯田与打抗旱大口井。而最感人而至今不能遗忘的是修水平梯田的场景!由于身处山区,地块面积小,坡地较陡,水土流失严重,致使粮食产量低下。所以农业学大寨修水平梯田就成了我们这里主要内容和作业。由于地势偏,要修成水平,不跑水,所以最宽田面只有3到5米,需筑起多道梯田埂。这是一个很大的作业,筑埂需用土加高,个别地块需石头砌筑后平整田面。这个作业不是分散进行,而是公社统一规划好地块集中连片修建,这就是按劳力按村下达任务面积,同一天开工。当然在这之前公社要召开生产队长以上干部进行动员大会。会后到指定地点分段领任务。人若上万,无边无沿。大干开始,全乡万名劳力有步行,有坐生产队马车沿路都是人。工地现场满满红旗,有公社的旗,有每个生产大队的旗。公社把广播站也搬到工地现场,放音乐,表扬劳动积极的农民,进度,质量好的大队,批评进度质量落后的大队,小队。那场面真是人如海,歌如潮,遍地红旗迎风飘!每天中午,社员都是自带午饭,秋末冬初很凉,公社干部也都带午饭在工地吃。很多社员手磨起了血泡,当初天气那么凉,不少人还是脱掉厚衣服,满身大汗!时光过去几十年了,有些梯田还在用。而那人山人海,热火朝天的劳动埸景却深印脑海,终生铭刻!不能守在家里吃闲饭的,那也只好听从生产队长的安排,去下地干活了。当时生产队大部分土地种的都是甜菜。甜菜是用来榨糖的,全国人民都很难吃到糖果。当时食用糖属于凭票供应商品,很难买到。
甜菜适宜微碱性的土渣种植,夏秋季节,甜菜生长迅速,为获得较高的块根产量,就需要不断剔除根部的叶片。甜菜叶子还可以拿回家去切碎喂猪吃。一举两得,因为谁剔的叶子归谁,社员们貌似干劲十足,但究竟是为公还是为私,时间长了,我看得非常明白。甜菜成熟收获后,要把块根的头部削切干净,统一装车,全部就近运往了石河子市的国营糖厂,变为压制成型的“八一”牌四方方块糖,或者水果糖。在给甜菜块根净身这一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现象,白天大家干活磨磨蹭蹭,好像在故意拖延时间。在天黑快收工的时候,社员群众就加快了干活的速度。仔细观察又发现,甜菜块根被削得越来越小,甚至将半个甜菜根给切掉,明显的浪费啊?问了身边的大婶,这是为什么?大婶斜了我一眼,望着地下一片片削下的块根,悄悄告诉我说,你傻吧,拿回家熬糖呀。于是每天收工回家,把带回来的甜菜切成丝条状,母亲开始下锅熬制,几个小时后,糊状的糖渣就熬成了。趁热再加上炒熟的面粉,冷却后用刀切成块状,自制的糖果,味道好到不行。不久,我收到了一所中专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就去学校报道了。后来听家里人说,半年时间,生产队给我按半个劳动力计酬,我挣了七百多个工分。当年每10个工分,生产队合算值5毛钱,共给家里挣了三十五元钱。唉,大锅饭年代,人们想着法子占生产队的便宜,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集体被掏空了,哪里有好的收益。一晃四十年了,常常想起那个时期的生产队,那段干活劳动的经历和母亲给我们熬制的那份甜蜜……。你有过哪些尴尬的事可以说说吗?
美丽矜持的小美,酒后上演了一场精彩小闹剧,成为同事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
这件事让小美尴尬了好长时间。
小美长的很有古典美:柳叶细眉,身材凸凹有致,婀娜多姿,五官清秀。是单位的小美女。
小美父亲是市里的一名领导,权高位重,她是家里最小的千金,可谓万般宠爱于一身。
小美平时在单位很是低调,不善言辞,很随和,甚至还有点小孤立。
因为大家都知道她家有权有势,可能怕多接触会被认为曲意逢迎,有巴结讨好的嫌疑。
所以反而有意和她划清界限,保持距离。
加上小美本身属于安安静静的美女,平常和同事没有更多的接触。
同事对小美敬而远之,始终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
有一年,小美和同事20多人一起到所辖县公司开展基层调研,所到之处,少不了兄弟单位的盛情款待。
那天晚上在酒席上,小美一反平常少言寡语的淑女形象,出人意料的豪爽了一回。
小美和同事挨个划拳猜枚,称兄道弟,很有侠女的风范。酒过一巡,直接把自己喝醉。
同事只好把她送到酒店休息。
谁料小美睡到半夜,不知哪根神经搭错,忽然梦游起床,直接去敲隔壁男同事的房。
男同事睡意朦胧地看着小美,不知所措。
小美把手轻搭在他的肩膀上,说还没喝够,要和他单独小酌几杯,不醉不归。
男同事听得一愣一愣的,赶紧叫醒小美同屋的女同事,连拉带哄,把小美拉回了自己的房间。
半醒半睡的小美却很亢奋,一晚上没睡,对着同屋的女同事,一会喊亲爱的,一会喊心肝宝贝,硬是和平常不太熟的女同事述说了一晚上的心事。
说自己心里其实很苦闷,因为感觉自己很孤立,意难平。
自己堂堂的大小姐,既不耍大牌,也不发脾气。
温柔待人,礼数周全,把姿态放的很低。
为什么同事一个个都刻意和她保持距离?是不是被同事看不起?还是视她为另类?
关键还分享了她家的一些小秘密。
不料这个女同事嘴有点碎,第二天就把她的糗事当成独家娱乐,逢人就说,可劲八卦了一回。
那几天,单位同事几乎都知道了小美酒后的小风波。
在此善意提醒:美女喝酒不要太肆意。
酒后吐真言,一不小心说出了自己藏在内心、不为人知小秘密,酒醒之后是不是要后悔一阵子?
2019年有什么不容错过的电影?
作为一名做家用智能投影的科技公司员工,日常生活除了工作就是用自家投影仪追剧了(此处强行引起老板注意)。2019年零零散散也看了很多电影/电视剧/综艺,在这里也推荐给大家,没看过的可以正好趁着圣诞/元旦刷起来呀。
电影篇《哪吒之魔童降世》
2019年7月26日一早,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刚上映1小时29分,票房就已经破亿,创下国产动画电影最快破亿的记录。电影改编自中国神话故事,讲述了一段别样的哪吒成长经历,上映后的首个周末豆瓣评分就高达8.7。
最近还有媒体报道,《哪吒之魔童降世》进入奥斯卡最佳动画的初选名单,无论最终能否获奖,对于每一个熟悉“哪吒”经典神话故事的观众来说,这是一个里程碑一样的意义。毕竟国漫正在崛起,想想都值得开心呢。
另外,今年另一部国漫代表作也一起推荐给大家——《白蛇:缘起》。
《少年的你》
《少年的你》已经上映许久了,你还记得陈念和小北吗?
票房和口碑双丰收,豆瓣、猫眼、淘票票的观众评分也令人惊喜,豆瓣开分高达8.7分,猫眼和淘票票的观众开分更是高达9.7分和9.6分,首周票房破6亿,高口碑和高票房让《少年的你》成为本年度下半年最热门的影片之一。
电影《少年的你》折射出的的内容很多,值得每个人花时间好好消化。你我都曾是少年,而在少年时,谁又没想过要成为不一样的大人呢,而你,又在少年的路上走了多久呢?
《我和我的祖国》
看完这部片子,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这才是主旋律电影正确的打开方式啊,没有一味强调家国情怀,几乎都是以普通人,小人物视角去切入,共鸣感和好看程度一下就上来了。
正如豆瓣网友所说:“旗杆上升起的不是一块红布,报纸上登载的不是一个名字,电视外错过了情窦,鸟巢里交换了运气。秒针精确了百年的等待,流星划破了回乡的急迫。女排夺冠终结了我最短的暗恋,核弹爆破公开了你最长的沉默。奥运开幕兑换了我最大的运气,香港回归校准了你最久的思念。每个历史瞬间,都有回忆我们自己记得。”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离,奥利给!
《海上钢琴师》
4K修复版《海上钢琴师》今年在国内的重映,也算赶上有生之年系列,终于能在大银幕重见这部影史经典。
众人叫他天才,众人为之疯狂。主人公1900,从拥有这个不平凡的名字起,就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人。目光、掌声和荣耀,平凡人可能终其一生都得不到的东西,对于天才的1900就像空气-样稀松平常。但目光、掌声和荣耀并不能令人幸福,也不长久。
人们可以围绕在1900身边为音乐起舞,但一旦有人看见了那个彼岸的雕塑——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的人呼啦啦作鸟兽散,只剩下1900孤寂的身影。
一个人到底需要多大的世界?我们不知道,但1900知道。
“我希望你能拥有的是那些生命中不那么‘广博’的,但却是值得你为之奋斗的。”
《82年生的金智英》
《82年生的金智英》这本韩国小说出版于2017年,同名电影也于上个月在香港上映。
《82年生的金智英》所讲的并不仅仅是“82年出生”的“金智英”,还是无数正在家庭和职场中奋力挣扎的女性。
相比我们的上一代,如今的社会,女性的地位已经得到了不小的提高。而女性在当今社会如何能够活出漂亮的姿态不仅仅来自于女性自身的思考和努力,也需要她们的家庭和整个社会对“金智英”们传递出更多的善意和帮助。
时代是在进步着的,有些权益也都是一点一点点争取来的。就像影片的最后,金智英终于不再像以前一样,在听到别人的指指点点时转身离去,虽然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但,至少改变在发生,这样很好,以后会更好。
电视剧篇《庆余年》
《庆余年》凭着超高讨论度被誉为年底最火IP也算名副其实吧。这部剧改编自猫腻的同名小说《庆余年》,讲述了一个有着神秘身世的少年,自海边小城初出茅庐,历经家族、江湖、庙堂的种种考验、锤炼的故事。
《庆余年》不仅集合了张若昀、李沁、肖战等年轻偶像明星,还兼具了陈道明、李小冉、吴刚等实力派明星保驾护航,人人都自带话题流量。
除此之外,最令我触动的是这部剧外表走着通俗且商业的路子,内里却满是情怀理想;本是操持着低准入门槛,却附赠超值且深度的情感体验,可以说范闲是无数青年的代名词,他的思考和觉悟代表现代青年改造社会的勇气。
例如那句:“后厨的老刘喜欢钓鱼,守门的小马喜欢看姑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有时候我觉得,你就是为我一个人而活,这对你不公平。”
《长安十二时辰》
《长安十二时辰》自播出以来,凭借精致的服道化连连获得好评,豆瓣早早就给出了8.7分的高评价。其实不仅仅是高度还原大唐盛景的服道化,剧情也很值得人推敲,每一个捉摸不透的小角色背后,都有着他自己的故事。
该剧改编自马伯庸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唐朝上元节前夕,长安城陷入危局,长安死囚张小敬临危受命,与李必携手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的故事。
十二时辰是什么意思?按照古代的记时方法,一个时辰等于两个小时。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讲长安一天,二十四小时以内发生的故事。敢用一天为篇幅,书写尽整个盛唐,该剧节奏之快,故事内容之紧张可见一斑,一日看尽长安花,说的就是这部剧了。
《我们与恶的距离》
《我们与恶的距离》从一起无差别杀人事件开始,呈现了这起事件中的施害者、施害者的家人、受害者家人、律师、媒体、网民以及精神病院等相关群体不同姿态和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其实整部剧都在探讨两个问题:
①作为施害者的家属,是否应该为亲人的恶行负责?
②探究施害者的犯罪动机是否与将施害者处于死刑同等重要?
虽然剧情有些沉重,编剧最终还是给了我们一个暖心的结局。无论何种境地,我们首先要学会,放过他人,更要放过自己。学会自己与自己和解。你就会发现,希望就在云后面。
综艺篇《忘不了餐厅》
这是一档关注阿尔茨海默病老人的综艺节目,由老人和黄渤、宋祖儿、张元坤合作,黄渤作为店长管理,5名老人作为服务员,共同开办一家“忘不了餐厅”。这5名老人有着不同的职业和年龄,却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阿尔茨海默病。
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一档赚足了观众眼泪的综艺。它在试着呼吁人们关注“认知障碍”的老人这个群体的同时,也传达了生活的美好意义。
我们对生活抱怨着、挣扎着、失望着,而《忘不了餐厅》所传达出来的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正是我们这代人所缺的。
《这就是街舞》第二季
生于重压,却拔地而起,似乎是《这就是街舞》系列的命运。这部综艺不仅突出重围,扛起了街舞传播的大旗,在垂直领域拔得头筹,更成为了出圈爆款,整个暑假都在被身边的小姐姐安利。
节目实现全民热议的基础是对于街舞文化的尊重和把握,以及用创新的节目形式呈现街舞的“硬实力”和“真性情”,过于上头。
另外一个超喜欢的舞蹈综艺《舞蹈风暴》也同样推荐给喜欢看这类综艺的朋友们!
另外一个超喜欢的舞蹈综艺《舞蹈风暴》也同样推荐给喜欢看这类综艺的朋友们!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
本来以为是爸妈才会看的综艺,没想到看了之后就是“真香”警告。内容精彩,金句频出,干脆不拖拉。不管是参赛选手们还是主持人评委的表现真的找不到吐槽的地方,更有网友惊呼说:“这是一档研究生都不敢吐槽的节目”。
考核的题目说起来是主持人的基本功,但我们这样的普通人看起来,简直就是可怕的大脑+嘴皮子风暴,妥妥的神仙打架现场。
还有我们芳心纵火犯撒贝宁的加持控场,整个节目显得既有文化底蕴又轻松幽默。
关于2019年有什么不容错过的电影/电视剧/综艺的盘点就到此结束啦,当然篇幅有限,有一些同样也很好的作品就不一一列举啦,大家可以评论区交流起来!
最后再偷摸说一句:用极米投影大屏怎么样更爽噢!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