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38,美国和苏联打过仗吗?
苏美之间唯一的一次正面交手,就发生在二战时期,反倒是冷战期间,双方更多的只是躲在幕后培养代理人。
1944年秋,苏军乌克兰第3方面军已经开进到南斯拉夫边界,准备同保加利亚的军队一起围剿驻扎在南斯拉夫境内的德军F集团军群。战斗进行的很顺利,到11月初,战役已接近尾声。此时,第3方面军中的第6步兵军奉命向南斯拉夫西北部地区转移。
在行军过程中,一股庞大的机群突然出现在队伍上空,并向毫无准备的正在行进途中的第6步兵军猛烈开火。道路顿时变成一片火海,苏军官兵们被炸得血肉横飞。该军损失惨重,包括军长在内的34名红军将校被当场打死。接到空袭警报后,苏联空军飞行大队长亚历山大·科尔杜诺夫大尉与战友一起,驾驶2架雅克-9型战斗机紧急升空。
当他们飞抵现场时惊讶地发现,对方战机竟是涂着美军标识的P-38战斗机。大家还在疑惑,战斗马上结束了,德军早被打跑了,哪来的飞机,原来是友军干的好事。
由于是盟军战机,苏军战机一边设法靠近美机,一边左右摇摆,发出“我是友军飞机”的信号,试图用这种方式让美军注意到自己是苏联军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美军的P-38战斗机不但无视了苏联空军的举动,还调转机头开始攻击苏军战机。 接到相关报告后,苏联空军航空师师长当即下令:苏军飞行员不要进行空战,只能保持防御!接到命令后,与P-38战斗机搅在一起的苏军战机都尽可能地躲避美军攻击,只在万不得已时才动用机载武器进行自卫。
然而,美机并没有停止攻击,仍继续向地面部队和苏军飞机开火。在情况万分危急时,科尔杜诺夫大尉冒着被击落的风险,驾机突入美军机群,拼命指明自己飞机上的识别标志之后,美军这才弄清情况,停止攻击。然后飞走了。
在整个冲突过程中,尽管苏军保持了最大程度的克制,但依旧与美军进行了空战,而且双方的损失都不小。
苏军共击落美军P-38战斗机3架,击伤数架。造成2人死亡。而苏军方面也损失了3架飞机和两名飞行员,地面就更惨了。
事后,根据生还美军飞行员说,这起交火事件完全是“一场误会” 当苏军第六近卫步枪军要求对撤退的德军进行空中扫射时,美军第15航空队去做这个任务,后来苏军要求他们再清扫一次,但是,美军航空兵不知道战斗进行的这么快,苏军已在一天之内前进了100英里。这使得他们对苏军攻击的时候,误判其为德军,所以导致了误炸。
后来为防止在发生类似的误炸,苏联坦克乖乖在车顶上画上白色十字图案作为识别,后期在柏林战役中还有很多图片中可以看到这种涂装的红军坦克。
美国派专人去解释道歉这场误炸。最终,苏方接受了美方的解释,同意这是一场“误会”。
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谁也无法说清楚。不过幸运的是,这段小插曲没有导致两个大国之间的进一步冲突,还是在并肩作战打纳粹。
在天津汉沽中心渔港有个航母?
天津泰达航母基地,放置航母是“基辅”号。“基辅”号(俄文:Киев)航空母舰是前苏联基辅级(1143型)航母的首舰,是前苏联第二代航空母舰,也是第一级搭载固定翼舰载机的航空母舰,建于1970年,1975年服役,1994年退役,于2000年出售给中国并打造成“天津滨海航母主题公园”;
小编去年去玩过,除航母参考之外。还有海盗表演、舞台剧表演、飞车表演及下午场的花车表演,适合国防教育,有喜欢军事的朋友可以去参观。
海盗表演
演员合影
飞车表演
胡桃夹子
下午场花车表演,都是俄罗斯帅哥美女.传不了图,大家先看上面的。
辽宁舰24小时可以提供多少架次的打击能力?
一艘航母每天可以出动多少架次的飞机,这和航母同目标之间的作战距离有很大关系,也和航母搭载多少飞机、有多少飞行员有关系。因此,辽宁舰每天的出动架次可以分为两个数据:极限数据和实际数据。极限状态下,辽宁舰每天的日出动架次为90多架次的舰载机突击架次或150次左右的总出击架次;实际情况下恐怕连这个数字的一半都很难达到。
图为歼15舰载机从辽宁舰上滑跃起飞,滑跃起飞不需要考虑弹射器的复位和补汽时间,因此可以做到密集的排队起飞,出击耗时更短。
航母出动率的影响因素极限数据也就是在最为理想的状态下,假设作战目标距离很近,而飞机和飞行员又都处于可出动状态;实际数据则要考虑的因素就很多了,包括目标距离、飞机状态、飞行员状态等。现在很多媒体和军迷都非常重视一艘航母的每日最大出动率是多少,这个数据确实很重要,但是这个数据在实战中的意义却并不是很大。别急,这个结论可是由航母作战经验最丰富的美国国防部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得出的,这一思想已经影响到美国下一代航母的设计和发展。
上图为美国海军尼米兹级航母,下图为美国海军福特级航母,福特级的每天最理想出动架次为220架次,尼米兹为190架次,但是他们标定的战术出击架次都是每天120架次,甚至福特级只有3个升降机,比尼米兹级少一台升降机,因此甲板调度效率还低一些。
航母的出动率和作战距离是一对矛盾。对于航母而言,他出现的最大的价值就是延伸了海军的打击范围和距离,而不是打击的火力密度,因此对于航母而言,多出动一些飞机远没有把飞机飞得更远要有价值。在二战中,航母的出现把海军的作战距离从视距内延伸到了视距外,诞生了航母机动舰队,中途岛海战美日双方在舰队都处于视距之外的状态下就结束了海战,从那个时候开始,航母的出动率要求就已经让位于作战距离的要求。
图为美国海军尼米兹级航母,他可以搭载48架F/A18E/F超级大黄蜂舰载机。
一艘航母如果要达到极限的出动率,必须要压缩舰载机的行动时间,必须要尽可能的缩短和目标的距离,最简单的道理:在不同的作战距离下,一架飞机出击时间为4个小时,与一架飞机出击时间为1个小时这是两个概念,如果一次任务时间是4小时,那么航母的出动率显然没有一次任务1小时的时候要高。举个例子,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在最为理想的情况下,最大每日出击架次为190架次,但是实际情况下连100架次都难以达到,于是美国给尼米兹标定的出动率为每天120架次。
航母出动率降低的关键原因根据美国的统计,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海军一共出动了5艘航母,这5艘航母在为期30天的空中密集打击阶段中出动了8900多架次的突击飞行,平均下来,每艘航母每天为60架次的出击,为什么实际出动率会比理想状态低这么多呢?首先,理想状态不考虑飞行员的承受能力,也就是每一架飞机都可以反复的起飞作战,但是在实际作战中,一架飞机的平均出击时间往往在3小时以上,如果是巡逻任务则是4个小时以上,一个飞行员每天平均出击1.5次就已经非常疲劳,我们普通人每天连续工作8个小时也会累,何况是生死攸关、高度紧张的空中作战了,一个飞行员一天绝对不能出击超过2次,否则自己都会虚脱掉。
图为海湾战争中的美国海军4航母编队巡航在阿拉伯海上,当时出击架次最多的竟然是最小、最老的中途岛号航母,这就是因为他距离目标更近。
其次,航母的出动率没有想象的那么高,也因为作战的目标往往很远。在理想状态下,航母总是假设目标距离很近,飞机可以连续不断的执行短促的往返进攻,但是在实际作战中,航母为了确保自身的安全,往往需要和目标保持较远的距离,比如美国航母有时候甚至在距离目标800公里左右的距离活动,距离远会让飞机出击的任务时间变长,而一个架次的任务时间变长就会降低航母总的出击架次,也会降低飞行员的出击次数,毕竟出击一次就已经很累了。
图为印度海军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他的前身是苏联海军巴库号载机巡洋舰,他在使用雅克38舰载机或者雅克141舰载机的情况下每天出击架次更高,但是为了延伸航母的打击距离,选择了改造航母,换上米格29K舰载机,这就体现了出击架次和作战距离孰轻孰重。
根据美国总统府办公室的统计,在伊拉克自由军事行动期间,美国海军老旧的CV41中途岛号航母完成了日均88.8架次的突击架次,而全新的CV67肯尼迪号航母平均每天只有83架次的突击架次。中途岛号航母肯定比肯尼迪号航母老旧的多,但是出击架次却更多,这就是因为中途岛号航母距离伊拉克更近,肯尼迪号离得远,因此距离近的中途岛号出击架次更多,发挥的作用也更大一些。
上图为美国海军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下图为较为老旧的小鹰级航母,在实际作战中,小鹰级和尼米兹级的出击效率差不多,因为他们总的舰载战斗机搭载量都是48架。
另外,一艘航母的舰载机完备率也会影响航母的出击架次,这一个典型就是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他在叙利亚战争期间前往地中海海域执行军事任务,空袭极端武装,但是因为飞机的完备率不高,因此13架苏33战斗机和4架米格29K舰载机一共17架飞机在航母上多天的出动总架次都不到100架次,最后俄罗斯只能把舰载机放在陆地上作战,增加飞机的出击效率。
辽宁舰出击架次的计算上面说了那么多,铺垫已经足够长,也让大家初步对航母的出动架次影响因素、导致出动率下降的主因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现在我们开始分析辽宁舰每天最大的出击架次。首先我们先计算一下辽宁舰每天可以最多出击多少架次,这是理想状态的数据。辽宁舰总载机量为54架,其中歼15飞鲨战斗机载机量为24架,在最为理想的情况下,也就是每一架飞机出击一次大约1小时任务时间情况下,辽宁舰上的每架飞机可以出击3-4次,这是飞行员和飞机承受能力的极限,也就是每天执行3-4次起降,一次执行任务1小时。
图为辽宁号航母战斗群,辽宁舰可以搭载24架歼15,他的突击架次就是以此为基础计算。
因此,在最理想的情况下,辽宁舰24架歼15每天可以进行90-100架次的最大出击,比尼米兹级的理想情况下日出动架次要低90架次左右,刚好是美国航母的一半。辽宁舰搭载24架歼15,尼米兹级搭载48架F/A18E/F战机,总载机量辽宁舰恰好也是尼米兹级的一半,这和辽宁舰每天出动率是尼米兹级的一半是吻合的。如果算上其他的直升机,那么辽宁舰54舰载机每天极限的出动架次就是150多架了。
图为歼15战斗机处于待飞位置的辽宁舰。
如果是实际情况下,歼15战斗机作为重型战斗机首先应该发挥的就是作战半径大的优势,巡逻情况下需要在距离航母400公里处巡逻超过2个小时,因此假设歼15在实战条件下,一次任务时间3-4个小时,那么一架歼15和一名飞行员每天就最多只能出击2次,总的飞行员每天平均出动次数肯定不到2次,毕竟有些飞行员经历了高烈度空战后需要进行休息恢复。
图为排队起飞中的歼15战斗机。
同样的,辽宁舰的24架歼15也不可能同时都处于完备可以使用的情况,正如美国航母也不能保证所有的48架超级大黄蜂战斗机都是随时可用,这个航母舰载机的完备率一般在80%左右,比地面战机要高的多,地面战机完备率一般只有60%。因此,辽宁舰每天可以动用的歼15舰载飞机总数应该在18-20架之间,这个数字已经算是非常不错。假设每架飞机每天出击2次,一次任务4个小时,那么辽宁舰的歼15战斗机每天总突击架次不会超过50架次,甚至不会超过40架次,从这个角度来看,辽宁舰的出动架次比美国航母在伊拉克自由军事行动期间,实战中的日平均出击架次要低一半,只有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的50%,这个数字也和中美航母总的载机量差距吻合。
上图为停靠在辽宁舰前部甲板的歼15舰载机,下图为巡航中的辽宁号航母战斗群,歼15最大的优势就是作战半径够大。
所以说,辽宁舰的舰载机出击架次有很多的考虑因素,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计算方式,但是总归一点:歼15的作战半径比美国航母的F/A18E/F战斗机要更大,这意味着辽宁舰在攻击时能够取得一定的作战距离优势,这一点是和出动架次同样重要的,我们也不能单纯为了提高出击架次,就降低航母的作战距离和舰载机的任务时间。
前苏联和同期美国的航母设计理念有何异同?
美国海军就是苏联海军的目标,苏联设计的航母自卫能力普遍较强。
但是两国的航母差距本来应该是性能之争。
因为政治成了美苏对抗的又一个体现点之争。
苏联海军目标明确,我们要美国的那种。
美国平的,平的,我就要平胸,钢板万岁!
要注意苏联航母设计的起步并不算晚,甚至于在沙俄时期就有了航母计划,只不过沙俄死的早所以沙俄的航母计划无疾而终。
1939年库兹涅佐夫当上了海军人民委员(海军总司令。然后开始斯大林的大建计划被库兹涅佐夫砍了两条,加了两个71型航母计划,结果慈父表示,没有人能动我的战列舰给打回去了。
然后么没多久以后苏德战争爆发,别说航母了,战列舰都不造了。苏联失去了一个契机。
二战胜利了,库兹涅佐夫表示,我要造航母,实在不行改改齐柏林也算啊(苏联攻占德国别的不说,先捞齐柏林去了),或者引进两条美国的护航航母也行(库兹涅佐夫授意的,但是被下面的人以这有损苏联国威上报斯大林了),海军里出了奸细,又没成功。因为在航母和斯大林格勒级战巡里斯大林选择了管子大的。
斯大林同志喜欢的是大舰巨炮,至于这群一马平川斯大林表示有多远滚多远
在1953年热衷于大舰巨炮的斯大林同志死了,这几年苏联打算来一个85型航母,(54-56年计划)海军表示我们终于有机会大建了......结果吗
航母就是个铁棺材!的忠实信徒赫鲁晓夫上来了,来把斯大林格勒级拉去打靶!航母什么的那是浮动着的棺材,那是帝国主义的工具!我们不需要!
赫鲁晓夫很愤怒,你竟然喜欢这群棺材,所以嘛库兹涅佐夫就被踹了(1956年库兹涅佐夫被退役)。
然后赫鲁晓夫表示戈尔什科夫你来吧。
戈尔什科夫比库兹涅佐夫机智多了造了一群新词比如说1126型战斗机母舰,不过这种暗度陈仓的做法还是被赫鲁晓夫发现了,被勒令终止。
直到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苏联航母计划都是一潭死水。
不过这个时候么因为弹道导弹潜艇时刻可能从海里钻出来,然后爆了莫斯科,所以苏联海军迫切需要提高近海反潜能力然后赫鲁晓夫松口了不得不批准了反潜航母的计划,没错就是1123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那个还不如出云的东西.....只要敢让苏联海军造出云级标准的,苏联海军就敢直接造带拦阻索的那种。
莫斯科号1965年下水。二号舰1967年开始建造1969年宣布服役这个速度....为了有个能起飞东西的战舰苏联海军已经尽力了。
古巴导弹危机苏联的潜艇被美国航母各种调戏,然后戈尔什科夫寻思着这不是个事啊,然后就有了以大型导弹巡洋舰为核心的攻击型舰队的想法,基辅级航母以对舰攻击,反潜打击于一体。
顺便在认识到了雄猫加远程拦截网又有了基辅级航母能够起到压缩敌军防空网的要求
基本要求定下来了以后,涅瓦开始画图,在得到乌斯季诺夫的批准后。
1970年7月21日基辅级航母基辅号开始建造,但是这东西还是叫载机巡洋舰吧,叫航母实在是亏心。
趁着这功夫海军开始琢磨狸猫换太子,出来了下面这俩东西。不过指望yak38的桅杆保卫者来压缩敌方舰载机活动范围,撑起防空圈什么的未免有些扯淡,所以在这个时候苏联开始设计这两种航母
依旧保留有较强的反舰攻击能力,但是能够起飞常规固定翼飞机,能够有力的压缩敌方拦截网。
这俩方案怎么样?看起来还行吧😃再怎么说也是个正儿八经的航母了啊。
只可惜啊,依旧没通过,所以继续造基辅级,但是就这样海军都不放弃任何机会,毕竟路是人走出来的。
所以苏联海军表示基辅级就基辅级,我把基辅级航母砍成平的行么?
大佬依旧不让,反舰导弹都不要了,我看你们想去克格勃喝茶了!苏联海军愁眉苦脸的继续造1143去,海军表示我也很绝望我能咋办?
估计那会俄罗斯海军已经琢磨这改装基辅级航母了,
什么的拦不住我们造真正的航母by苏联海军,要不得库兹涅佐夫的计划通过了,四条基辅级航母都得这么改了。毕竟苏联有了基洛夫和光荣以后反舰能力已经很吊了少几个也还能接受。
不过么既然下面这个过来就捏着鼻子继续用吧。
苏联人到这里终于能够用舰载机压缩敌方防空圈了!虽然苏联海军心里可怜的不行,但是有总比没有好啊!
苏联的航母计划从来没有怂过
甚至于双体航母都想要。
然后么一代代苏联领导人表示航母你就不要指望虽然说一再松口但是么好不容易宋的差不多了.....
苏联亡了........
大洋彼岸的美国
我们要航母。饺子级改造。
我们要大航母。中途岛级也改造但是接下来么,
国会,自己和空军抢军费去,抢下来就是你们的。海军雄心勃勃的推了下面这个计划
空军我觉得还是b36更好,所以开工没几天的合众国级没了。
当时美国海军也被核弹万能论整的很绝望,但是出了弹道导弹核潜艇以后美国海军得到了喘息。
过了几年啊,大佬换人了海军有机会了开始大建
福来斯特级超级航母提一句当时是五十年代....
过了没几年也就是1961年
这个时候苏联海军依旧在和上级申请造航母的时候,美军的航母都换代了好几次了.......
然后什么企业尼米兹福特级那是一个接一个的
苏联海军mmp我们也想要航母啊。甲板下面怼几个反舰导弹占不了多大空间,少一个两个舰载机的没什么😂
这是一直让苏联海军不断流口水的航母。航母实质上哪有什么差异啊,无非就是这个移动机场的自卫火力咋样,然后就没别的了,结果让斯大林的大舰巨炮论,赫鲁晓夫的核弹万能论,后人也是萧规曹随的航母什么的不存在的,把苏联航母弄成了残废
但是就这样从涅瓦设计局的垃圾堆里翻一翻都能找出来这个暴风级航母....所以嘛苏联航母导弹多,因为上面不要导弹少的。
苏联航母没弹射,上面不让研发弹射器。
苏联航母滑跃多,我们也很绝望啊,科技树都不让点只能这么走了。
美军在经费不足的时候也想造小航母来着但是忍一忍下一任总统上台就大建,这样美苏的差距越来越大,领导人的态度才是美苏航母差距的根源!
设计理念的差距真的只有苏联航母比较注重航母本身的战斗力但是绝对不是基辅级这种!这种事迂回,只可惜迂回的出不来了
戈尔什科夫号航母,倒是也让戈尔什科夫留在了俄罗斯人民的心中,就是不知道戈尔什科夫终于如愿的有了一条纯粹的航母却发现一群人在自己身上去完厕所用手擦的感觉如何。
(美国航母都没有维克拉玛蒂亚号纯粹!毕竟这东西导弹没有,好像连近防炮也没上去)
苏联航母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啊!
至于为什么苏联航母的反舰导弹一个比一个大么....四个舰队都是出门就是敌军!反舰导弹差了容易还没出家门就给挂了...
苏联最早的舰载垂直起降战机?
苏联最早的舰载垂直起降战机是雅克-38,北约组织代号“铁匠”。该机是专门为在“基辅”级航空母舰上使用而设计,主要用于对地面和海面目标实施低空攻击,并具有一定的舰队防空能力。
1962年,苏联第一架具备垂直起降功能战机雅克-36完成了研制工作。当时,苏联正在建造代号“1143载机巡洋舰”的基辅级航母,作为当时海军司令戈尔什科夫元帅看到雅克-36后,觉得这款战机非常适合基辅级航母。于是决定将雅克-36发展为基辅级的航母舰载机。在苏联国防部支持下,雅克列夫设计局在雅克-36的基础上升级改进,最终定型雅克-38。雅克-38就是在垂直起落技术的探索研究的基础上,1963年1月19日的最初飞行仅在离地面1~2米的高度向前飞行了40米,整个飞行过程不过几十秒。后来不断摸索和适应,飞行时间不断加长。终于在1963年9月16日成功地完成了从垂直起飞到水平巡航的首次转换飞行。
1966年秋,布莱第姆夫驾驶着雅克-38在政府要员面前进行了表演飞行,1967年7月9日,布莱第姆夫再次在莫斯科附近的特莫代托堡机场的航空展览会上进行了公开飞行。飞机在垂直起飞后,于40米高度处悬停,并转换到水平前进飞行,然后围绕机场盘旋,在空中停止进行了机体180度回转,垂直着陆。展示结束后,北约为这架神奇的,灵活自如的新飞机取名为“自由画”。
1976年,基辅号航母首次进入地中海,这也是雅克-38第一次出现在世人的眼中。在地中海时期,雅克-38开始在舰上进行垂直起降的训练任务,由于靠近气候炎热的关系,雅克-38垂直起飞的时间变长,以至于喷出的气浪将飞行甲板熔穿。这批雅克舰载机又回到陆上进行改进,一直到1977年底才重新装备航母。雅克-38的作战半径只有100公里,配备火箭弹和空空导弹,但机载设备较简陋,无法与同北约装备的喷气式战机相提并论,只能攻击一些水面舰艇和低速直升机。
雅克-38战机的主动力装置是一台R-21涡喷发动机,最大推力为80KN,喷管装在机翼下的机身两侧,两台升力发动机安装在座舱后面,用来调节机身陪平。这与后来的F-35B战机垂直起降的原理大致相同。值得一提的是,从1975年正式装备部队,到1991年停产。长达16年的服役时间中,一共有36架飞机坠毁,但因为配备了先进自动弹射座椅,没有造成一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