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机械师刷图加点,无痕钉的痕迹怎么消除?
1. 无痕钉的痕迹可以消除。2. 这是因为无痕钉的痕迹主要是由于背面的胶水或胶带残留导致的,只要正确处理,可以完全消除痕迹。可以使用以下方法:首先,用温水和肥皂轻轻清洁墙面,以去除表面的污垢。然后,使用橡皮擦或橡皮刀轻轻擦拭痕迹,直到痕迹消失。最后,用清水擦拭墙面,确保没有残留物。3. 此外,如果痕迹较为顽固,可以尝试使用专门的墙面清洁剂或去污膏来处理。记得在使用任何清洁剂之前,先在不显眼的地方进行测试,以确保不会对墙面造成损坏。同时,定期清洁墙面可以减少痕迹的产生,保持墙面的整洁。
会手工缝纫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会手工缝纫可以使自己的小家不用花费太多,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装饰,让家人感到温馨。就说我们家的窗帘,搬进新居时发现买窗帘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另外买来的昂贵窗帘,一年四季都那样挂着,再好的窗帘也会失去新鲜感。除了几个必须的,其余都是我自己缝制的。
这是客厅窗帘的夏季版,蓝色是我家的夏季色调。
春天的樱花窗帘。
秋天的南瓜图样窗帘。
冬天的苹果花样 窗帘。
这是为了保暖缝的拼布窗帘。两面有一层铺绵,冬季遮挡冷风,夏季热气进不来。
厨房的窗帘,墙壁瓷砖是这种蓝色,所以厨房的小窗也使用了同样的色调。
还绣了一个相同色调的十字绣挂在厨房。
孩子们读书写作业的西面大窗,根据风水的颜色用了橙色。会缝纫,自己的家庭可以根据心情时刻更换装饰,这只是我家窗帘的一部分,还有随着季节变化的各种壁挂,地毯,小摆设。每换季都会换装饰,心情也会焕然一新。
施工员在工地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的?
施工员在工地角色怎么说呢,书本上的和现场实际情况相差很远,我就叙述下我在某项目经历后你就知道施工员实际在干吗:
1.五一过后在网上投了份简历应聘施工员工作,三天后公司给我打电话具体待遇谈了,包吃住一个月3千,负责创业园的施工测量放线和班组的劳务管理,就这样答应了下来。
2.经过半个月项目前期老板和公司的密谋后我们一行被带到了亳州某宾馆安顿了下来,现场老板从后备箱拿出了一大套图纸让我们看看,明天图纸会审让我们整理出来随后甩了500元大洋扬尘而去,看着五栋楼图纸也是第一次接触这项工作第一次组织这些问题,诚惶诚恐看到了夜里1点,吭哧出四五个问题吧。
3.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五点半就起来了去附近找卖早点的,找了一家随便吃了点,九点开始在私人老板会所的大厅里组织了图纸会审,简单的走下程序结束了,然后酒店里喝了起来。
4.在宾馆住了三五天后现场临时活动房也盖好了,顺利住进去,一行我们四人一个房间,面积不足30平方米,就这样第一天来了钢筋,老板安排的那些后勤人员不在让其中一人去收钢筋,点数目
5.一片麦田地我们扛着经纬复核轴线尺寸,由于给的是房屋四个点,居然平行的两边差了10cm,没有办法只有按照长边舍弃了其中一个点,校正后不断扛经纬仪。打木桩,中午忙下来后已经将近一点,肚子饿的咕咕叫无人理会,现场食堂未开又在荒无人烟的地方,饿着肚子给老板打电话老板拎了已经凉了的快餐,轴线还没有完成挖机已经进场,除了我们四个所谓的施工员其他人员都不在,这时感觉上当了
6.就这样白天忙着撒灰线抄水平晚上算图纸工程量,半个月后食堂开开了,自己打的地下井也开始了,再也不用用纯净水洗脸、洗脚,大热天的洗澡想想算了 ,食堂开了后才发现赓苦,老板是个回族人,不让吃肉,早晨稀饭加咸菜,中午萝卜干、大白菜、紫菜汤,晚上下的青菜面条;白天烈日下放线,中古吃不饱晚上洗澡水内还带沙,静置半天水一不留神还被别人端走了。午觉室内比室外还热根本无法入睡,夜里蚊虫叮咬根本没有办法很快入睡,是在困极了早晨发现身上都是包包。
7.进入主体后开始分任务,来了几个当地大专院校应届实习生,然后一人带了个徒弟看了2栋楼,美其名曰这就是栋号长,工资依然如初,白天除了抄水平、放线外就是报请监理验收,晚上看着浇筑混凝土、估方收料,忙完后基本都是在夜里2点前后,回去洗脚睡个囫囵觉早早起来放线,不然班组钢筋和模板都吊上去后无法放线了。
8.就这样坚持了两个半月没有买一次日常用品没有买一双鞋,花费掉的不足200元都是在工地买冰红茶的结果
越写越伤感,暂时就写这么多吧,以上就是我在某项目亲身经历的部分片段,看了这些后就知道中国施工员在工地到底在干啥。
当时苏联是如何处理日本俘虏及女兵的?
二战之后,日本投降,当时苏联是如何处理日本俘虏及女兵的?
一、二战期间,苏联与日本发生的战役1、张鼓峰事件战役:
张鼓峰,在中国吉林省珲春市、靠近图们江入海口的地方,是一座海拔仅有155米的小山包,当地人称其为张鼓峰。1938年7月,日本和苏联发生了一起军事冲突,史称“张鼓峰事件”。战后,获胜的苏联将张鼓峰据为己有。让中国丢失了图们江的出海权。
2、诺门罕战役:
1939年5月发生的诺门罕战役,起因于侵华日军和外蒙军为诺门罕以西,直至哈拉哈河这块呈三角形地区的归属问题,最后引起战役。战役结果以日本关东军的惨败而告终。此役之后,得到教训的日本对有着朱可夫将军的苏联军队畏之如虎,将战略目标改为南下,以珍珠港事件为导火索最终爆发了太平洋战争。
3、满洲战役(远东战役)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收尾战,苏联在1945年8月9日的零点时分派出了150万军队,突然从东北西三个方向越过中苏和中蒙的边境,向日本的关东军突然发动袭击。面对着苏联机械化部队,关东军很快投降。
二、二战之后,远东战役后日本俘虏的下落此役关东军被击毙8.3万人,被俘虏59.4万人,俘虏10万人参加了解放军,但是剩下的50万关东军却没有在中国的东北接受改造,更没有被遣返到日本,而是被苏联军队像战利品一样送到西伯利亚从事强制劳动。
苏联在二战结束之后,出现了极度匮乏劳动力的现象。于是苏联把这些日本俘虏送到远东、东西伯利亚等地区劳动,为苏联的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
根据苏联远东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在1945年9月1日的总结报告记载,“俘获日军官兵573 984人,将军110人。”
1945年8月16日,苏联远东军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接到斯大林的一项命令,上面有贝利亚等人的签 字,其中规定:“日本关东军战俘将不运往苏联,以示完全符合波茨坦公告的精神。在日军缴械投降后,尽可能在当地建立战俘营。同时,负责组建战俘营的前线指挥员还要抽调必要的军队来监管和押解战俘。战俘的伙食定额按照日军在满洲的标准执行,从地方储备中拨给。战俘营的组织和管理问题,由内务人民委员部战俘事务管理总局局长克里文科中将及其下属军官负责。”
1945年8月23日,以斯大林为首的国防人民委员部,再次给苏联远东军下达了《关于接收并安置日军战俘参加劳动的第9 898号决议》的密令,规定:“接收50万日本战俘参加苏联境内的强制劳动,将他们安置到国家的各个生产部门当中,采取适当措施安排他们的生产和生活。” 文件指出,从日本战俘中挑选体力上能适应到远东、西伯利亚工作的人,每1 000人编为一个营,营、连级军官从战俘中的中下级军官选拔。文件要求为战俘提供生产劳动所必需的物质条件:汽车及畜力运输工具等,保证冬夏制服、被褥、衬衣等军用物品的发放。
接收如此大规模的战俘人员,地方当局根本没有任何准备,缺少住房、棉服,食品和药品也极度匮乏。营养不良、对气候的不适应、疾病流行等原因导致日本战俘营在1945~1946年冬季出现了战俘大量死亡现象。有数据显示,“1945年12月死亡3 385人,1946年1月死亡5 168人。其中营养不良死因死亡率占48.2%,肺炎占11.9%,斑疹伤寒占8.4%。”
按照之后苏联和日本的长期交涉,苏联分批次遣返日本战俘,1950年3月17日,苏联公布向日本共计遣返了510417名战俘,这个数字不包括在军事行动地区当场释放的70880名战俘。然而,日本方面统计的数字却与苏方的数字相差37.6929万人。战后实际回到日本本土的战俘不到14万人。
至于日本女兵,实际上,日本军队女性没有军衔,只是文职人员,她们被俘后,下场凄惨,除了和男性俘虏一样饥寒交迫以外,还要承受种种非人的折磨。
有关保障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在这里并没有能够保障到俘虏的命运。
日本关东军俘虏的遭遇可以说是日本人恶行的自食其果,江城共工在这里提醒国人,只有强大的国家,才能保护人民不受欺凌,让我们共同建设家园,强国之路永不停歇!
生活中有哪些相见恨晚的小工具?
生活中有哪些相见恨晚的小工具?我生活中的小工具有以下几样:
1.硅胶案板。 以前家里没有硅胶案板,手擀面条,擀饺子皮,都用超级大木头案板,体积大,重量沉,不好清洗。时间长了还生霉菌。现在有了硅胶案板,用完清洗像洗衣服一样,洗完晾晒后叠一下放橱柜里即可。
2. 破壁料理机。它是一机多用。集合了榨汁机,豆浆机,研磨机,料理机一体。可以做果汁,做果泥,打肉泥,打坚果碎,磨粉,还可以做西式慕斯,打豆浆。自制花生酱,芝麻粉,辣椒面都可以。
3.打蛋器。现在人们都喜欢自己在家做蛋糕,没有打蛋器根本打不好蛋清,用筷子打蛋清几个小时,手腕都累了也打不成想要的样子。
4.开罐器。我说的是罐头专用开罐器。家中必备。我家以前没有,都拿刀在罐头上中间砍成十字形,再拿起子扳子打开。太不方便,有了开罐器,按使用方法安装,旋转按钮就沿着外围打开,一点不费力。
5.84消毒液。洗衣服的神器。既能给衣服消毒,又可以漂白。家里白衣服穿旧了发暗,洗完衣服用84液稀释泡个半小时,衣服亮白如新。
6.婴儿腰凳背带。再孩子小的时候,天天出门推婴儿车不方便,毕竟不是所有的楼房都有电梯。利用腰凳背带带孩子下楼最方便,解放双手,还能去买菜拎菜。
7.纫针器。小小一片,解决大难题。在家难免缝缝补补,穿针引线是个技术活,有了这个神器,节约了很多时间,让新手小白也能快速完成家庭缝补任务。
以上是我自认为好用的小工具。有其它好用的,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