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之风神石,为什么夏天的人都愿意出去撸串喝啤酒?
“没有什么是一顿烤串解决不了的”。
在炎炎夏日,只要嗅到烧烤的气味,足以让我停下脚步,猛的吸两口,脚不自觉的循着香气挪动。与三五好友坐下来,点上一把羊肉串(这是烧烤必点),烤茄子,再一人一个烤生蚝扇贝,重口味的点上烤大蒜,烤猪脑。
只有和兄弟、挚友、闺蜜、夫妻才会约着一起撸串,一对刚认识不久的小情侣很少一起去撸串,关系一般的朋友也很少去街边撸串,所以说,如果我和你一起撸了串,那就证明我们是自己人啦!撸串一般不会在什么高大上的场所,多是路边小脏摊或是露天大排档(现在好多网红烧烤,虽然环境十分高雅,却失了烧烤本身的意义,吃起来也不香),恰恰在这种接地气的环境了里,我们更容易放松自己,可以和伙伴们肆无忌惮的夸夸其谈,聊明星、聊八卦、吹牛逼、骂工作……在这样的场景里,我们不需要再去伪装迎合,自由的做自己,因为身边都是最了解你的人。
尤其是夏天,人们的生存环境会变得更加恶劣。不仅要抗下工作的压力,还要顶着毒辣的烈日过活。对于吃货们来讲,一顿撸串就可以恢复元气。也许渴望做真实的自己是我们热爱撸串的原因之一。
撸串,我会更愿意选择人多的店,大家嗓门都很大,虽然嘈杂,却能让自己真正的放松,跟朋友抱怨工作的 压力,生活的不易,尤其喜欢摆在外面的烧烤,听着车流的声音,看着夏天在外散步乘凉的人们。啊!这就是生活,人间值得!
你认为当代年轻人需要认真学习国学古汉语吗?
不需要。理由如下:
首先,我们要明确为什么要学习?
人从0—6岁处于幼年期,7—20岁是少年期,这期间,他们是依赖父母的,其实人出生后和其它动物并没有明显区别。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学习文化模式。而低级动物是靠本能而不是文化指导生活。
其次,我们要学什么?
简而言之就是学习文化。现代文化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部分。从狭隘的角度看中国文化,它属于社会科学,因为传统中国文化中,可以说没有自然科学,那时“文化人”的目的就是为了考取功名而改变自己的命运,进入士大夫阶层;而对从事机械,建筑等自然科学方面的人才则称为“匠人”,属于劳动人民阶层,是被“文化人”轻视的,因为那时“文化人”的价值观是“学而优则仕”,况且,那时的机械,建筑等技术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这就是中国落后西方发展的原因所在。
三,学习的功能。
即学习能给我们带来什么?通俗讲就是为工作,因为有了工作就有收入,有了收入才能更好的生存。现代科学的发展主要是体现在自然科学领域。该领域科学专业性强,如学医能当医生,学建筑能当建造师等,跨学科是不可能的。而社会科学领域相对性宽泛,如很多公务员岗位是没有学科限制(当然技术性岗位除外)。
国家要想强盛,复兴,必须首先在自然科学领域发展,因为,这是实用性的,看得见的,决定性的因素;而社会科学领域则偏向于思辨性,辅助性的因素。国学文化即是如此,在于哲理,品德和修行。品德和修行需要到什么程度?我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借用孔子的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贞妇爱色,纳之以礼。”即可。
综上所述,学习是为了生存,而学习阶段主要是在少年期。学习的主要功能就是为了工作。所以,从这些角度来讲,当代年轻人是不需要学习国学(古汉语)的。因为,我们不能太累,而生存的时代意义是享受生活,退一步,同样海阔天空。纵使你能取得多高的职位,挣得更多的薪金……,终会发现,你改变不了世界,也拥有不了世界。
最后,借用英国最古老的威斯敏斯特教堂旁的墓志铭作结束语吧: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
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们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
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
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营地名字简单有气质?
营地简单有气质的名字有这些:正建、系旺、迈好、蓝飞、启相、全建、思赛、速旺、帝拓、倍网、苏讯、百优、华驰、星熠、华科、利拓、广秣、高欧、豪具、华开、迈腾、拓同、润派、浩承、览湖、欣晖、广威、鑫龙、倍隆、祥天、翔永、百茂、威思、元邦、祥建、春迈、顿爱、益鸿、巨鸿、丰盛、久茂、聚龙、博派、泰福。
你认为毛泽东诗词?
我认为毛主席《沁园春.长沙》这首诗词意境高。
诗词原文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竟自由。
怅寥廊,
问苍芒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诗词大意与意境
深秋,毛主席独自站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向北流去;遥望远处的群山红遍了,岳麓山的枫叶红了!;碧绿的湘江面上好多大船争相前行;雄鹰在空中拍击着翅膀;鱼儿在清沏见底的水里游着。看这大千世界,自然万物,宇宙亁坤,又谁来主沉泘、掌握命运?
毛主席在湖南一师读书时(一九一三年一一一九一八年)常和同学(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等)一起到桔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谈国事。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才华横溢的时候。大胆地评论国事,心忧天下,发表揭露黑暗,颂扬真理的文章。曾经到大江中心去游泳,激起的巨浪把飞快开过来的船都挡住了!
毛主席在二十二、三岁时利用两个暑假,走了九百多里,翻过五个县(湖南安化和涟源县留下了他的足迹)进行大规模的农村调查。于一九一五年九月袁世凱准备做皇帝时,毛主席印发反对袁世凱称帝的小册子,人心大为振奋。
毛主席学生时代就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有其非凡的举动。真正”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这时候写的诗就气势磅礴,意境深远。
形容空灵的诗词?
01.
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秦少游· 《南歌子》
02.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秦观· 《踏莎行》
“雾、月、楼台、津渡”。
八个字,四个意象,构成了一副凄迷朦胧的景象。
03.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
——秦观· 《临江仙》
所描绘之江景,虽只有一句,却给人清丽辽阔的感受,心也为之澄澈明朗。
“挼”字用得新奇高妙,一语双关:既形容江水之碧蓝;又形容江水在清风的吹拂下,如同人手揉搓,从而碧波荡漾。
少游此句,何遽不若白乐天“春来江水绿如蓝”乎?以意境之美,更远甚之。
04.
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秦观· 《临江仙》
景虽清丽,意境却幽冷,皆因心境如此也。
05.
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
——秦观· 《满庭芳》
通过这些诗词,我想大家也注意到了,秦少游是真的很喜欢描写星、月。
“一天星”、“一潭星”、“一钩残月、带三星”,又飞“星”传恨等。
而月的话,则如“夜月一帘幽梦”、“月迷津渡”、“月如眉”、“月如钩”等等。
这是少游词之特色。
08.
短蓬南浦雨,疏柳断桥烟。
——赵长卿· 《临江仙·暮春》
十个字,六个意象,却能营造出如此凄清、迷濛、萧瑟的意境。
色彩虽单调却统一,宛若一副萧疏冲淡的写意画。
09.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吴文英· 《唐多令》
这是一个巧妙的字谜游戏,古代其实很常见。比如以“丝”喻“思”,以“棋”喻“期”......
但梦窗此句比之那些字谜游戏,自出新意,高妙太多了。
“秋心”合成“愁”,是离合体,同时又紧扣秋思离愁的主题。
10.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张孝祥·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
写得是多么悠然自在,意趣盎然啊。
跟苏子瞻“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异曲同工之妙。
10.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
——张孝祥· 《西江月》
张于湖大概是宋词中的遗珠吧,写长令短令都游刃有余,每有新词新意。
既有激越悲壮之慨,也有含蓄不尽之情;既有清新自然之景,也有空明澄澈之境。
11.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姜夔·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一言以蔽之: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12.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姜夔· 《疏影》
很多人认为“小窗横幅”指的是入画,其实不然。
说的是梅花已落,月光之下,它的疏枝斜影映在窗上,成为了一种天然图画。
梅尧臣有诗云:“昨夜宿广文,窗影竹照月”,即是此种原理。
13.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白居易· 《秋雨夜眠》
该诗胜在富于生活气息,给人太多的遐想。
因为“秋雨夜眠”是很多人都曾体会过的生活经历,我们当初都不以为美,或者意识到了,却没说出来,白乐天一语道破,让人心魂俱醉。
14.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 《寄刘十九》
白乐天是个善于捕捉生活之美的诗人。
夜雨蕉窗、睡美雨声,乃至“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都赋予了生活的诗意。
15.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钱起· 《省试湘灵鼓瑟》
17.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 《苏幕遮》
炼字造境之技巧,雕琢之功力,初有斧凿痕迹,及入大道,自然圆润。
可见周美成得此大道,已臻化境。
此词神韵天成,其妙处只可意会。何尝是写景之真?亦有无尽细理蕴含其中。
18.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 《山园小梅》
林逋以梅花的姿态形神塑造了一个永恒的经典意境画面,这种画面是抽象的,很难具化。他把梅花的气质风神写到尽矣绝矣,清逸绝伦、幽独高洁、端庄秀雅,唯美到让人窒息。
苏轼曾在《书林逋诗后》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这首诗,映射的大概正是作者的心境和人格。
19.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白居易· 《花非花》
“春梦、朝云”,这两个意象都具有朦胧的特质,显示出既美丽又虚幻的缥缈感。
白乐天的诗一直给我们的感觉是语言浅近直白,其诗中之意大多显露。
而这首诗,却具有一种说不透道不明的朦胧美。
也许说的是感情的本质,也许是生命短暂的本质,亦或是人生中所有美好事物的本质。
亦如梦幻泡影,如霞云聚散,既美丽绚烂,又转瞬即逝。
20.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 《浣溪沙》
22.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树上萧萧雨。
——晏殊· 《踏莎行》
寓情于景,伤而不悲,只留给人一种淡淡的哀伤。
23.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 《寓意》
晏同叔曾曰:“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
他认为真正的“富贵气”不在外在的装饰,而在于内质风神。这句词就展现出了温润、和雅、雍容的气象和风度。
24.
地角天涯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晏殊· 《玉楼春》
25.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晏殊· 《浣溪沙》
晏同叔继承了冯正中“堂庑特大”的传统,此句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样,都具有相当开阔的气象。
26.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欧阳修· 《浪淘沙》
27.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欧阳修· 《蝶恋花》
开头三“深”叠韵,景深、意深、情深也。
28.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 《玉楼春》
29.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晏几道· 《鹧鸪天》
晏小山压卷之作,语言华美婉丽,空灵雅致,乃宋词名篇!
30.
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范成大· 《霜天晓角》
清丽含蓄,余味不尽。
31.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李冠· 《蝶恋花》
沈谦曾说过“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俱不及此句。
风收残雨,以“约”字状之,妙不可言。
32.
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毛滂· 《临江仙·都城元夕》
表面看诗意,这是何等潇洒,但掩饰不了内在的凄清愁苦。
所谓以丽语道苦怀,倍增凄恻。
33.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 《青玉案》
梁启超评曰:“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可见含蓄之深。
34.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 郑谷· 《淮上与友人别》
35.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 《锦瑟》
36.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唐温如· 《题龙阳县青草湖》
星河共影,天水一梦。
37.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舒亶· 《虞美人·寄公度》
作者以雪满长安对应江南春色,“一枝梅”是以有限空间,寄无限情意。
38.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虞集· 《风入松·寄柯敬仲》
一句“杏花烟雨江南”,把江南的诗意概括到极致,美矣,尽矣。比之“春来江水绿如蓝”有过之无不及。
39.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 《青玉案》
末句连用三个比喻,置愁绪于无穷无尽。贺方回这样的词句还有很多,把警句、名句、点睛之句放在结尾,这是他的特色,炼句已入化境。
40.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
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
——贺铸·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41.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2.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 《临江仙》
43.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 《天仙子》
“云破月来花弄影”与“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合称“三影”,同为名句,系描神之笔。
44.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 《临江仙》
以平易的语言表达出对漂泊、短暂人生的感悟,既动人心弦又引人深思。
45.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轼· 《望江南》
多少次,给人热爱生活的信念和勇气。
46.
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 《定风波》
47.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
风格清冷奇峻,俨然如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所语。
48.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 《定风波》
坦荡胸怀,任天而动。
陶渊明有诗云:“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这是陶潜的态度。
“一蓑烟雨任平生”则是苏轼的态度,两者心态是相类的。
49.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长吉与王子安同为短命天才,其才华不逊于同时代的任何诗人。
而“天若有情天亦老”在古代早已驰名,多少文人雅士以此为对,求解下联。
唯宋人石曼卿一句“月如无恨月长圆”,珠联璧合。
50.
似此良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黄景仁· 《绮怀》
51.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王国维·蝶恋花》
52.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温庭筠· 《南歌子》
53.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李益· 《写情》
54.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西洲曲》
(未完·待续)
欢迎·关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