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手机,看到个挺逗的问题,“唐朝有西红柿吗”?我一想,这问题有意思,平时还真没注意过。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得好好扒一扒。
第一步,当然是问度娘。
我直接搜“唐朝有西红柿吗”,结果出来一堆答案,说什么的都有,看得我眼花缭乱。不过大部分都说唐朝没有西红柿,这玩意儿是后来才传进来的。
第二步,找找靠谱的说法。
我这人比较较真,喜欢刨根问底。网上那些文章,看看就得,不能全信。于是我又翻翻以前看过的书,还真找到点儿线索。
- 有本书上说,西红柿原产地在南美洲,大概在16世纪,也就是明朝的时候,才传到中国。
- 我还找到一个明朝人写的《植品》,里面提到,西红柿是万历年间,西洋传教士带进来的。
这么一看,就比较清楚。西红柿这东西,唐朝那会儿确实没有。想想也是,杨贵妃那么爱美,要是唐朝有西红柿,她能不天天吃?
再发散一下
我又想想,唐朝不仅没有西红柿,土豆、玉米、辣椒、茄子,这些现在常见的蔬菜,唐朝统统都没有!那时候的人,吃的跟咱们现在可太不一样。
不过唐朝有柿子,这个我倒是知道。因为我老家就种柿子树,小时候经常听老人们讲,咱们国家种柿子的历史可长,很早很早以前就有,比西红柿早多。
唐朝那会儿,西瓜应该已经有,不过可能只在新疆那一带有,中原地区的人想吃到,估计还得等些年头。我在一本叫《新五代史》的书里,就看到过“西瓜”这俩字,那书里写的事情,离唐朝也不算太远。
这么一圈折腾下来,总算弄明白。以后再有人问我“唐朝有西红柿吗”,我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他:没有!绝对没有!
这回的实践分享就到这儿,是不是还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