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范疆张达,张飞个人简介?
张飞(公元168年-221年),字益德(《三国演义》中字翼德),涿郡人(今河北涿州)。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将领。是演义中桃园结义的老三。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刘备长坂坡败退,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据水断桥,曹军没人敢逼近;与诸葛亮、赵云扫荡西川时,于江州义释严颜;汉中之战时又于宕渠击败张飞,对蜀汉贡献极大,官至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封西乡侯,后被范强、张达刺杀。后主时代追谥为"桓侯”。张飞为人勇猛,曾率二十骑兵于长坂吓退曹军。而且书法不错,擅画美人,现今仍有其墨宝、画像留下。张飞对有学问的人很礼遇,如刘巴初降,张飞立即到其家拜访,但刘巴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张飞虽然气愤,但没有抱怨说一句。张飞也惜英雄重英雄,如捉到严颜时,严颜宁死不屈,张飞敬重其为人,将严颜收为将领。可是张飞脾气暴躁,对士兵非常严厉。刘备时常劝张飞:“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但张飞不听。果然张飞就是死在其部下之手。
关兴到底杀死了多少武将?
在三国群英中,关兴、张苞可以说是第二代英雄里面的一流人物。
不过,与张苞的人物形象不同,《三国演义》中的关兴并不是作为小号的关羽而存在的。他登场放光的时候,关羽依然在世,这就注定了作者在塑造关兴之时,要选择一种与张苞不同的手法。
也恰恰是因为这样的塑造,让关兴比张苞而饱满,更有吸引力。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张苞没有“字”可关兴却有“字”。
分析关兴初次登场的时间是关羽水淹七军之后。这是关兴第一次登场,只不过前去“省亲”的他这次出现的时间很短:
关公自擒魏将于禁等,威震天下,无不惊骇。忽次子关兴来寨内省亲。公就令兴赍诸官立功文书去成都见汉中王,各求升迁。兴拜辞父亲,径投成都去讫。
如果从整部书的结构脉络看,关兴的省亲不一定有必要,因为没有也并不影响故事的继续。可作者却偏偏让关兴在这里出现。其目的就是给关兴一个“发光”的表现。
“战前省亲”是传统小说中所钟爱的一个情节,其目的是为了烘托“省亲者”不为战危而“敬父”之孝。关兴此举是作者给他安排的孝行。
同时,作者也给了关兴另一个“光”——登场即立功。表面看关兴没有战场杀敌,但作者却把“报功”之事交给了关兴,这在古代来说是一件大功。
一经出场,就有了“孝”和“功”,这就让读者对关兴未来的出场充满了期待。
“爱”的延伸在民间,人们喜欢称关兴、张苞为“小关张”。与其说这是人们偏爱这两位小将军,倒不如说这是人们把对关羽、张飞的爱进行了延伸。
小编曾经在一篇文章写过一个观点,就是“英雄不死”。在传统文学作品或是文艺作品中,“英雄不死”就是一条铁打的定律。
解释起来就是备受瞩目的英雄在身死之后而魂却不死。他们往往通过不同的方式再次彰显着他们的忠义,或是脱身于“神灵”,或是出现一个“传承者”。
前者如《三国演义》中《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一回,关公脱身于神灵再次出现,后者就如关兴、张苞,他们成为了老一代英雄的传承者。
“传承者”作为传统艺术惯用的手法并不罕见,但与其他传承者与众不同的是,关兴的这个人物形象是一个有特点的形象。
一般我们所见的传承者都是“小号”的老英雄,如张苞:
苞大怒,飞身上马,手挺父所使丈八点钢矛,大叫曰:“你敢与我比试武艺否?”
张苞的形象除了是“白袍小将”外,其余的“黑脸、暴躁、大吼、丈八蛇矛”等都活脱脱是一个小号的张飞。
但关兴不同,关兴除了从武艺传承上继承了关家的刀法外,其余的地方他与关羽有很大不同。譬如说“红脸”,譬如说关羽的“骄傲”等,关兴都是独立于关羽的。
换言之,张苞这个人物形象只是因为作者不希望张飞离开而塑造的。可关兴这个人物形象,却是作者要把关羽“完美化”。
如果从整部书的角度来看,关兴的人物形象却是不及关羽完整,没有关羽有灵魂。
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关兴登场的回目中,他基本上做到了“取长补短”。继承关羽之“忠义孝勇”,克服关羽的“傲慢自大”。其实,这也是作者把对关羽之“爱”进行了延伸。
如果从《三国演义》中找到三个作者最偏爱的角色,那无非就是诸葛亮、关羽、赵云。
相比诸葛亮、赵云的历史中就偏近完美的史实,关羽始终都有着不可改变的悲剧命运,而他悲剧的命运就来自于他的骄傲。作者通过把关兴“完美化”,而再一次表现出了对关羽的爱。
孝行斩潘璋其实,只是通过张苞、关兴二人的复仇环节,我们就可以看出作者对关兴的偏爱。
张苞的复仇只是“形式化”的祭旗式复仇,这种模式是最普遍的模式。但关兴不同,关兴是“奇遇”式复仇。
如果关兴没有为了追杀仇人潘璋而脱离队伍,那关兴就不会遇到乡村老者祭拜关羽。如果关兴没有遇到老者祭拜关羽,那他就没有机会斩杀潘璋。
所有的一系列巧合,凑成了关兴的“奇遇”。与此同时也再一次让作者和读者过了一把“英雄不死”的瘾。因为在关兴复仇时,关羽又重新“活”了过来:
璋回身便出。忽门外一人,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飘三缕美髯,绿袍金铠,按剑而入。璋见是关公显圣,大叫一声,神魂惊散;欲待转身,早被关兴手起剑落,斩于地上,取心沥血,就关公神像前祭祀。兴得了父亲的青龙偃月刀,却将潘璋首级,擐于马项之下,辞了老人,就骑了潘璋的马,望本营而来。老人自将潘璋之尸拖出烧化。
虽然旁观者都知道此时的关羽是关兴假扮而成,但潘璋却觉得是“关羽显圣”。在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一句,一个山村老者只是想通过关羽祈福,而所用的也不过是关羽的画像。
怎么却能够帮助关兴化妆成“活关羽”呢?如果说这里没有“神仙”相助,我实在是想不出合理的解释。
作者继续让关羽显圣,说白了还是舍不得关羽死。所以在这里增加了一个关兴“奇遇”。此一奇遇关兴所得有二——仇人之头,先父之宝。得到了青龙偃月刀的关兴更加的神勇了。
关兴的战绩关兴与张苞二人自出场之后参与了蜀汉的三大战,即夷陵之战、北伐之战。他们两个人在每一战中都有不俗斩获,而且是对称是战绩(细节上略有出入,后面会简单提及)。
关兴的第一战就是斩杀李异,是个没啥名气的人,关兴斩杀得很轻松:
李异急向前轮起大斧,望张苞脑袋便砍。忽一道红光闪处,李异头早落地,原来关兴见张苞马回,正待接应,忽见张苞马倒,李异赶来,兴大喝一声,劈李异于马下,救了张苞。
在这之后,关兴有生擒谭雄,替张苞报了一箭之仇:
苞问曰:“此是何人?”兴笑答曰:“吾在乱军中,正遇仇人,故生擒来。”苞视之,乃昨日放冷箭的谭雄也。苞大喜,同回本营,斩首沥血,祭了死马。
之后,关兴更是斩杀周平,吓跑周泰,这一战让孙权都不禁感叹:
周平大惊,措手不及,被关兴一刀斩了。二小将便取韩当、周泰。韩、周二人,慌退入阵。先主视之,叹曰:“虎父无犬子也!”
这三战是夷陵之战中关兴的战绩。此后的平南之战关兴、张苞被诸葛亮留在后方护卫刘禅没有参加,再到登上战场就是北伐之战了。
关兴的北伐首战就是与张苞联手救了常胜将军赵子龙:
云视之,乃关兴也。兴曰:“奉丞相之命,恐老将军有失,特引五千兵前来接应。却才阵上逢着魏将董禧,被吾一刀斩之,枭首在此。
此后,他又斩杀杨陵,在功劳簿上又加了一笔:
关兴跟崔谅先行,张苞在后。杨陵下城,在门边迎接。兴手起刀落,斩杨陵于马下。
此后,他在与羌人作战之时斩杀了越吉元帅,这更是大功一件:
越吉元帅望后面山谷中而逃,正逢关兴;交马只一合,被兴举刀大喝一声,砍死于马下。
从战绩上来看,关兴的战绩其实要强于张苞。而且最关键的是,从战绩上我们能看出来作者偏爱关兴更多一些。
虽然关、张二人经常是对称式战绩,两个人也都救过对方。但如果细品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张苞救关兴,是“势危而命不危”,可关兴救张苞的时候,张苞却是“命悬一线”。
结语作为首代英雄的“传承者”,关兴的这个人物形象很明显要比其他“传承者”更饱满。
这个传承者的经历与人物形象并非是简单地为了传承,还有要把首代英雄“完美化”的目的。
关兴在继承了关羽的“忠勇”之余,还一改关羽骄傲的缺点。而作者也通过关兴的这个人物形象,让关羽变得更加有“人情味”了。
三国张飞被谁杀死的?
三国张飞是被手下两名部将范疆张达所杀害的,因为张飞要他们两个三日之内造齐所有白衣白甲准备杀奔东吴报仇,可是他们两个没有完成任务,张飞因为醉酒把他们两个打的遍体鳞伤,所以范江和张达怀恨在心半夜潜入张飞的营寨把张飞杀死了,然后拿着张飞的人头投奔东吴主孙权去了。
张飞是被哪两人杀了?
张飞是被自己的部下杀死的,张飞脾气暴燥。在阆中镇守,闻知关公被害,旦夕号泣,血泪衣襟。诸位将领以酒劝解,张飞酒醉后,怒气更大。帐上帐下,只要有过失士兵就鞭打他们,以至于多有被鞭打至死的。刘备知道后,就劝他,你鞭打士兵,还让这些士兵随你左右,早晚都要被祸的。对待士兵,平常应该宽容。有一天,张飞下令军中,限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次日,帐下两员末将范疆、张达,入帐告诉张飞:“白旗白甲,一时无可措置,须宽限才可以。”张飞大怒,喝道:“我急着想报仇,恨不得明日便到逆贼之境,你们怎么敢违抗我作为将帅的命令!”就让武士把二人绑在树上,每人在背上鞭打五十下。打完之后,用手指着二人说:“明天一定要全部完备!如果违了期限,就杀你们两个人示众!”打得二人满口出血。二人回到营中商议。范疆说:“今日受了刑责,让我们怎么能够筹办?这个人性暴如火,如果明天置办不齐,你我都会被杀啊!”张达说:“比如他杀我,不如我杀他!”范疆说:“只是没有办法走近他。”张达说:“我两个如果不应当死,那么他就醉在床上,如果应当死,那么他就不醉好了。”二人商议停当。张飞这天夜里又喝得大醉,卧在帐中。范、张二人探知消息,初更时分,各怀利刀密入帐中,就把张飞给杀了。当夜,拿着张飞的首级,逃到东吴去了。
张飞的墓?
张飞墓,位于四川省阆中古城西街汉桓侯祠内。据《三国志》载,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以张飞为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关羽被害之后,张飞在阆中准备挂孝伐吴,他命部将范疆、张达在三日内赶制白盔白甲。
范、张二人心怀不满,密谋杀害了张飞。张飞遗体葬于阆中,墓坐北向南,全用黄沙土垒成,隆然高起,宛若一座椭圆形的山丘,墓周全用长方形石条垒成花墙。墓地绿树成荫,碧草铺地,是阆中保护最完整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