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送配,年报高送转第一股正元智慧股东披露减持计划?
A股的高送转就是一个畸形的存在,10转10,算一下有什么改变,只不过把你兜里的100元给你换成了两张50元的而已,这还不算完,还要额外交手续费,实在想不通,对散户来说,赔钱赚吆喝的事,想通这种事不应该多难。但在A股中偏偏成了宝,年年被疯狂炒作,而且每年还都有高送转行情出现。只能说奇葩市场中孕育出的奇葩现象,这种高送转对谁有利,除了借机减持的大股东,好像谁也没有利润可言。
A股中的高送转和减持就像是一对双胞胎一样,这边高送转,那边就减持,为什么,因为平时他们卖不出去,只有借个利好才能把手中的股票卖出去。而大多数股民都本能的认为,股价越低越安全,既然这只股票能涨到送转前的高度,后面还会再涨上去。高送转后的股票价格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且还有个明确的希望在,因此,很多散户看到高送转就会抢着买。上市公司刚好利用很多散户的这一心理,去收割韭菜。
高送转不会让1个180斤的老婆变成2个90斤的,这虽然是个笑话,但也是事实。不过监管层在今天终于出手纠正这种现象,要是往年,现在的高送转行情早就开始了。今年就正元智慧和正正业科技开了个头,就被高送转新规给按了下去。新规规定,高送转以后要跟业绩挂钩,送转的数量要和过去两年的赢利挂钩,这两条就把一大半想做高送转炒作的股票拦在的门外。另外,还规定不准备大股东在高送转前后三个月内有减持计划,彻底让高送转和坚持给分开了。
比如正元智慧这还是好的。最少还公布了高送转,也拉了四个板,不过新规一出就打回了原型。新规出来后,满足送转要求的不一定送,不满足的送转要求更别想了。因此,今年的高送转行情是很难再现昔日辉煌了。
总的来看,高送转总沦为股东减持的工具已经成为了过去。以前,监管制度有漏洞,A股的投机氛围太重,股民的专业知识太少,造就了这种畸形的送转现象存在了二十多年。不过,以后很难再出现了,有了专门的制度在,大股东想错高送转减持也不可能了。
大家对此有何看法,欢迎留言互动交流,点个赞加关注,后面的内容会更精彩。
上市公司高送股条件?
1、最近两年同期净利润应当持续增长,且每股送转比例不得高于上市公司最近两年同期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
2、上市公司在报告期内实施再融资、并购重组导致净资产有较大变化的,每股送转比例可以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但不得高于上市公司报告期末净资产较之于期初净资产的增长率。
3、上市公司最近两年净利润持续增长且最近3年每股收益均不低于1元,上市公司认为确有必要提出高送转方案的,每股送转比例可以不受前两款规定的限制,但应当充分披露高送转方案的主要考虑及其合理性,向投资者揭示风险,且其送转后每股收益不得低于0.5元。
送股好啊?
二者都是上市公司做的财务游戏.
送股也就是派送红股,是上市公司给股东分红的一种方式(另一种是派息,派发股息),每一红股面值一元,根据相关法律派送的红股是要纳税的,20%.送股可以使上市公司股本扩大,但是送股后股价要进行除权.比如华泰股份06年利润分配方案为10送3股,股权登记日收盘价10元,那除权除息日的参考开盘价就是10/(1+0.3)=7.69元
转股是指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可以把他理解成公司对原有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产(资本公积金)的其中一部分进行股票化.转股也是上市公司股本扩大的一种方法,转股不用纳税,转股后也要对股价除权.
往往因为送股和转股后股价与之前比降低了不少,在牛市行情中又能快速填权,股价能很快回到当初的价格,所以高送配的股票很受投资者追捧.
借壳上市的6个标准是什么?
理论上而言,任何上市公司都可以成为壳公司,若我有足够大的资产重组且对方也愿意接受被借壳,就有可能成为壳公司。
什么样的壳公司比较理想呢,这个问题是需要借壳的上市公司和投行需要思考和面临的问题。事代办下面给大家介绍借壳上市的6个标准:
1、市值大小
壳公司的市值大小是评价壳好坏的首选标准。对于借壳而言,目前主要的操作方式都是采用增量即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对于借壳方而言,最大的成本在于借壳后权益被原有上市公司的分享与摊薄。与IPO的有对价摊薄不同,借壳重组的股比摊薄是无偿的,即为了获取上市地位对上市公司原有股东的利益让渡。
借壳方重组后的股权比例取决于自身估值大小和上市公司市值。通常而言,借壳方资产体量即交易评估值客观的,市场借壳的评估基本都是在8-12倍PE左右,天下人皆知。壳公司市值越小,重组后借壳方股东占比越高,后续上市后分享市值财富越多,股本融资空间也就越大。
简单举例子,某借壳企业利润为2亿元,借壳估值为20亿元。若壳市值为10亿元采用增发方式借壳操作后,借壳企业全体股东占比就是66.6%。若壳公司市值为30亿元,则重组完成后股比仅为40%。若借壳资产后续资本市场能支撑30倍估值则重组后上市公司总市值为60亿元,借壳后股比大小直接决定了借壳方重组后的市值财富是40亿元还是24亿元。
借壳上市后的股比是借壳方最为关心,除非有两种情况。要么借壳方是国有企业,完成上市是政治目标对股比不太财富;或者重组方后续有很大体量的资产可以二次注入增加股比,即有后手。
2、股本大小
在壳公司市值确定的前提下,股本越小股价越高越好。比如同为10亿元的公司,1亿股本10元股价要好于10亿股本1元股价。尽管从重组后股比及估值角度并无实质影响。小股本意味着重组后每股收益高,容易得到股东及监管的认可。想想啊重组后每股收益1元钱多靓丽啊,股价飞涨二级市场都喜笑颜开。要是重组后每股收益5分钱,股东通常也不会买账,基本上差不多都是上坟的心情。股东大会前要是股价再没啥好表现,网络表决给你把方案否了也非常有可能。
另外股本大小也决定后续资本运作的空间。小股本每股收益高对于后续经营的压力就会小。而且后续发股融资空间也大,尤其中国市场喜欢搞点啥高送配,玩法也多多。刚才不是说了么,壳公司好比是新娘子,小媳妇总是靓丽的,大家都喜欢,那些五大三粗有着铁一般的腰脚的,就要逊色多了。
3、壳是否干净?
壳是否干净有两个层面的含义,首先是有没有或有负债或者风险,其次是能否顺利实现剥离。
通常而言,壳公司准备放弃控制权接受被重组,多是源于自身经营困难。需要借壳方来拯救危机局面。壳公司的或有负债风险也是必须要关注的,摆在桌面的问题可以在决策前思量代价和解决方案,就怕交易之前不知道的,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就是这个意思。好比娶媳妇,这姑娘个子矮或者皮肤黑甚至有狐臭都能看见,决定是否接受考虑好。最怕就是证领了洞房入了后,发现有啥毛病那就搓火大了。
总体而言,近年来的上市公司或有风险问题不那么严重了。主要是目前监管也严格,像利用股东地位掏空上市公司的情况越来越少了,壳公司总体还算干净。
最干净是央企重组下属上市公司腾出来的壳,国企没有为非作歹的内在驱动,同时也有强大的母公司作后盾,或有负债的保证和净壳剥离都没啥大问题。其次是经过破产重组的壳,通过司法手段保证了或有负债的隔离与消灭。另外就是次新壳,我们通常说的新上市的类似中小板上市公司,还没学会和来得及干啥坏事就不行了。
干净的壳另外也指可以实现净壳剥离的壳。多数借壳方希望能够拿到所谓无资产负债、无业务和无人员的“净壳”。净壳不是个客观的静止状态,是需要在交易中实现的。净壳的难度主要在于债权人尤其金融债权人,因为负债的转移需要债权人同意。通常而言负债在公众公司比较安全,另外负债转移在银行属于债务重组,后来人不愿给前任擦屁股,必须负债不会因为变动受损才可以。对于多数上市公司而言,强大有实力的母公司是净壳剥离的前提条件,在实践操作中能顺利剥离成净壳都不轻松,如何搞定债权人要看承债实力。
4、能否迁址?
能否迁址也是借壳交易中借壳方非常关注的,尽管从投行角度而言,公司的注册地址没那么重要。目前上市公司注册地、办公司和核心资产所在地不在相同地域的非常多。但是对于企业或者所在地政府而言,这是个脸面问题。很多借壳企业受到当地政府的各种支持,市长非常希望能够给当地增加一家上市公司作为政绩。借壳方有的也会立下军令状,承诺借壳上市后迁址至当地。
迁址这事可大可小但是比较烦人。首先公司注册地其实是公司章程规定的,经过公司章程修改是可以迁址的。但是操作实践通常都需要上市公司所在地政府同意,尤其越小政府越难缠。比如上市公司在北上广,迁址分分钟就可以搞定,上市公司多你不多少你不少,随便你折腾。但是若上市公司在老少边穷那就困难了,通常政府需要考虑很多问题,诸如税收、就业和领导政绩。本来上市公司就少再通过卖壳重组给干没了,领导脸上不好看,迁址也相对难些。
迁址这事比较烦是因为这事通常都要拿到交易中来谈,要求原有上市公司股东承诺,其实事后能否迁址谁也无法绝对拍胸脯。有经验的投行都会搁置这个问题,根据客观情况来判断后续迁址的可能,当然能提前跟当地政府有沟通那是最好的。不过,政府也可能出尔反尔,关门打狗的事也是经常有的,要多个心眼才好。
5、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的因素之外,评价壳好坏的还有交易层面因素,即上市公司或者原有股东的交易诉求。诸如原有股东是否有退出意愿、是否需要支付壳费、是否愿意承接上市公司资产业务等。当然也有非常个性化的评判标准,比如有的重组方对交易所、上市公司地域甚至是股票代码都有喜好,比如喜欢带个8的代号或者某公司代码恰巧是自己女儿的生日等等。
6、客观认识壳好坏
借壳交易能够识别壳好坏非常重要,但是还是要考虑自身条件。章子怡和林志玲漂亮谁都清楚,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娶到的。最好的交易并非是找到最好的壳,而是最为适合自己的交易。
比如有些公司体量小想借壳,我说你没戏因为你实在太小了,估值难以支撑重组后的上市公司控制权。对方说没关系的,我可以接受10亿元下的壳。我说你能接受对方,对方看不上你。10亿市值的袖珍小壳都是皇帝女儿不愁嫁,且挑呢,都希望能找个盈利能力超强还估值不高的,等着坐轿子。当然也有要求太高成为袖珍剩女,最后退市掉沟里的。
被借壳的公司要符合哪些条件?
一、被借壳上市公司的条件
(一)市值大小
壳公司的市值大小是评价壳好坏的首选标准。对于借壳而言,目前主要的操作方式都是采用增量即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对于借壳方而言,最大的成本在于借壳后权益被原有上市公司的分享与摊薄。与IPO的有对价摊薄不同,借壳重组的股比摊薄是无偿的,即为了获取上市地位对上市公司原有股东的利益让渡。
借壳方重组后的股权比例取决于自身估值大小和上市公司市值。通常而言,借壳方资产体量即交易评估值客观的,市场借壳的评估基本都是在8-12倍PE左右,天下人皆知。壳公司市值越小,重组后借壳方股东占比越高,后续上市后分享市值财富越多,股本融资空间也就越大。
简单举例子,某借壳企业利润为2亿元,借壳估值为20亿元。若壳市值为10亿元采用增发方式借壳操作后,借壳企业全体股东占比就是66.6%。若壳公司市值为30亿元,则重组完成后股比仅为40%。若借壳资产后续资本市场能支撑30倍估值则重组后上市公司总市值为60亿元,借壳后股比大小直接决定了借壳方重组后的市值财富是40亿元还是24亿元。
借壳上市后的股比是借壳方最为关心,除非有两种情况。要么借壳方是国有企业,完成上市是政治目标对股比不太财富;或者重组方后续有很大体量的资产可以二次注入增加股比,即有后手。
(二)股本大小
在壳公司市值确定的前提下,股本越小股价越高越好。比如同为10亿元的公司,1亿股本10元股价要好于10亿股本1元股价。尽管从重组后股比及估值角度并无实质影响。小股本意味着重组后每股收益高,容易得到股东及监管的认可。想想啊重组后每股收益1元钱多靓丽啊,股价飞涨二级市场都喜笑颜开。要是重组后每股收益5分钱,股东通常也不会买账,基本上差不多都是上坟的心情。股东大会前要是股价再没啥好表现,网络表决给你把方案否了也非常有可能。
另外股本大小也决定后续资本运作的空间。小股本每股收益高对于后续经营的压力就会小。而且后续发股融资空间也大,尤其中国市场喜欢搞点啥高送配,玩法也多多。刚才不是说了么,壳公司好比是新娘子,小媳妇总是靓丽的,大家都喜欢,那些五大三粗有着铁一般的腰脚的,就要逊色多了。
(三)壳是否干净
壳是否干净有两个层面的含义,首先是有没有或有负债或者风险,其次是能否顺利实现剥离。
通常而言,壳公司准备放弃控制权接受被重组,多是源于自身经营困难。需要借壳方来拯救危机局面。壳公司的或有负债风险也是必须要关注的,摆在桌面的问题可以在决策前思量代价和解决方案,就怕交易之前不知道的,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就是这个意思。好比娶媳妇,这姑娘个子矮或者皮肤黑甚至有狐臭都能看见,决定是否接受考虑好。最怕就是证领了洞房入了后,发现有啥毛病那就搓火大了。
总体而言,近年来的上市公司或有风险问题不那么严重了。主要是目前监管也严格,像利用股东地位掏空上市公司的情况越来越少了,壳公司总体还算干净。
最干净是央企重组下属上市公司腾出来的壳,国企没有为非作歹的内在驱动,同时也有强大的母公司作后盾,或有负债的保证和净壳剥离都没啥大问题。其次是经过破产重组的壳,通过司法手段保证了或有负债的隔离与消灭。另外就是次新壳,我们通常说的新上市的类似中小板上市公司,还没学会和来得及干啥坏事就不行了。
干净的壳另外也指可以实现净壳剥离的壳。多数借壳方希望能够拿到所谓无资产负债、无业务和无人员的“净壳”。净壳不是个客观的静止状态,是需要在交易中实现的。净壳的难度主要在于债权人尤其金融债权人,因为负债的转移需要债权人同意。通常而言负债在公众公司比较安全,另外负债转移在银行属于债务重组,后来人不愿给前任擦屁股,必须负债不会因为变动受损才可以。对于多数上市公司而言,强大有实力的母公司是净壳剥离的前提条件,在实践操作中能顺利剥离成净壳都不轻松,如何搞定债权人要看承债实力。
(四)能否迁址
能否迁址也是借壳交易中借壳方非常关注的,尽管从投行角度而言,公司的注册地址没那么重要。目前上市公司注册地、办公司和核心资产所在地不在相同地域的非常多。但是对于企业或者所在地政府而言,这是个脸面问题。很多借壳企业受到当地政府的各种支持,市长非常希望能够给当地增加一家上市公司作为政绩。借壳方有的也会立下军令状,承诺借壳上市后迁址至当地。
迁址这事可大可小但是比较烦人。首先公司注册地其实是公司章程规定的,经过公司章程修改是可以迁址的。但是操作实践通常都需要上市公司所在地政府同意,尤其越小政府越难缠。比如上市公司在北上广,迁址分分钟就可以搞定,上市公司多你不多少你不少,随便你折腾。但是若上市公司在老少边穷那就困难了,通常政府需要考虑很多问题,诸如税收、就业和领导政绩。本来上市公司就少再通过卖壳重组给干没了,领导脸上不好看,迁址也相对难些。
迁址这事比较烦是因为这事通常都要拿到交易中来谈,要求原有上市公司股东承诺,其实事后能否迁址谁也无法绝对拍胸脯。有经验的投行都会搁置这个问题,根据客观情况来判断后续迁址的可能,当然能提前跟当地政府有沟通那是最好的。不过,政府也可能出尔反尔,关门打狗的事也是经常有的,要多个心眼才好。
(五)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的因素之外,评价壳好坏的还有交易层面因素,即上市公司或者原有股东的交易诉求。诸如原有股东是否有退出意愿、是否需要支付壳费、是否愿意承接上市公司资产业务等。当然也有非常个性化的评判标准,比如有的重组方对交易所、上市公司地域甚至是股票代码都有喜好,比如喜欢带个8的代号或者某公司代码恰巧是自己女儿的生日等等。
(六)客观认识壳好坏
借壳交易能够识别壳好坏非常重要,但是还是要考虑自身条件。章子怡和林志玲漂亮谁都清楚,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娶到的。最好的交易并非是找到最好的壳,而是最为适合自己的交易。
二、公司借壳上市条件
借壳上市的标准是:除符合《重组办法》第十条、第四十二条规定的要求外,上市公司购买的资产对应的经营实体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3年以上,最近两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2000万元。上市公司购买的资产属于金融、创业投资等特定行业的,由中国证监会另行规定。
借壳上市完成后,上市公司应当符合中国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治理与规范运作的相关规定,在业务、资产、财务、人员、机构等方面独立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间不存在同业竞争或者显失公平的关联交易。
三、借壳上市
借壳上市或借壳重组是指《重组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即:自控制权发生变更之日起,上市公司向收购人购买的资产总额,占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的前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会计报告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达到100%以上的重大资产重组。
前述收购人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本次重组后将成为上市公司新的实际控制人的收购人,二是上市公司首次上市至本次重组前,已通过收购、无偿划拨等方式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收购人。上市公司在控制权发生变更后进行借壳上市,经证监会核准并已实施后,再次向收购人购买资产,无需按借壳上市处理。上市公司向收购人购买的资产包括向收购人及其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关联方购买的资产。
以上就是我详细介绍的关于被借壳上市公司的条件的相关内容,综上所述我提醒您,所以在金融市场中的话如果是企业上市在选择借壳公司的时候,也是需要去进行鉴定的,最好是请专人人士去进行评估。回复仅供交流参考,投资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