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温彻斯特,潜水表哪个品牌最好?
入门价位能不能玩潜水表?我觉得可以!如果不是极致追求品牌的话,很多不到3万元的潜水变已经很有意思。今天给大家推荐几款价格在3万以内的适中价位潜水表,仅供参考。
▼瑞士军表SWISS MILITARY-NAVY海军系列 1728 美国“海狼级”潜艇纪念款腕表万表价:¥5,680.00
瑞士军表的潜水性能一向令人满意,加上其丰富的配色,绝对是夏日的亮眼神器。柠檬黄的盘面非常骚气,三眼计时盘以黑色做底,红色计时秒针十分醒目。刻度圈打造双重计时,最外圈潜水计时圈用橡胶做成,圆滑不割手。
作为纪念美国USS SEAWOLF class美国“海狼级”潜艇的最后一款腕表,也相当具有纪念意义。石英机芯简单省心,免去了频繁上链的步骤。事实上,我还经常看到有不少表友去夜蒲的时候也戴这个表,理由很简单,夜光亮得不行!够骚气!简直就是潜水表里的“大黄蜂”!
▼迪沃斯DAVOSA-Diving潜水系列 TT特勒斯 16155945 机械男表万表价:¥5,930.00
迪沃斯的特勒斯忠实地继承了潜水表的一贯特点,如果你需要一款入门级的潜水表,实在不知道选什么,那选迪沃斯是不会错的,中规中矩但也足以彰显品牌属性。黑色的氧化锆陶瓷表圈特地在倒计时点到15的刻度以明亮的蓝色表示,强调了潜水结束前15分钟的重要性。
性能方面迪沃斯提供了充足的保障,500米的防水级别不要说游泳了,就算你扔到长白山顶上的天池都没关系,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陶瓷表圈本来就很耐刮。但是千万别磕着了,陶瓷有多脆你懂得。
▼汉米尔顿Hamilton 卡其-海军系列 H77705345 机械男表万表价:¥6,112.00
老美是不会放过潜水表这块大蛋糕的。汉米尔顿的海军系列表现不俗,这款海军拥有300米的潜水实力,整体呈现浮动的海洋蓝色,巨大的立体夜光时标与老美五大三粗的体型非常相配,当然也很符合现在流行的大表盘潮流。
这个表整体就想表现自己的强壮有力,老美特地做了一个专利设计的表冠锁死装置,看到LOCK没?当LOCK扣紧的时候就将表冠锁死,不能转动。这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腕表不进水, 因为表冠是手表唯一与外界联系的地方,也是最容易造成进水的地方。
▼摩纹Marvin 莫尔顿深潜者系列 M126.14.46.94 机械男表万表价:¥8,712.00
没想到吧,摩纹也会做潜水表!这款莫尔顿深潜除了黄色之外还有红、绿、蓝、白四种主题颜色,黄色款的设计灵感源自于中国的黄海海域。宽大的枕型表壳在潜水表里不多见,而且摩纹同样配备了保护型的表冠护桥。内置的可旋转表圈的调校方式很特别,用的是10点位置表壳外部的大型红色转轮。
为了呼应手表的主题,夜光分针框和秒针使用更为亮色的荧光黄,表盘的8点处是摩纹的惯用手段,红色的圆形标记。泥黄色的尼龙表带平日戴起来更为休闲,如果真的需要去玩水的时候,再换上橡胶表带就好,反正买这个表也会多送一条橡胶带,不用白不用啊对吧!
▼泰格豪雅TAG HEUER 竞潜AQUARACER系列 WAY218B.FC6364 机械男表万表价:¥15,841.00
性感!是我看到豪雅这款竟潜腕表的第一感觉。这款手表通体黝黑,黑色尼龙带,黑色表盘,黑色表圈,就连表圈上数字都是勉为其难的做了个稍微亮一点的灰色,但是2级钛金属表壳经过了喷砂黑色碳化钛涂层的处理,瞬间质感就提升了!就好像沙滩上性感的黑人女孩的肌肤一样细腻光滑。因此这个手表也有个好听的名字“黑色幻影”。
立体的黑金时标被刻意放大,配上气泡窗日历,所以事实上读时毫无压力。而且真正上手的效果可以用惊艳来形容!手表没有做透底设计,但在表底蚀刻了潜水钟的图案,这个小秘密只有佩戴者才知道。
▼格拉苏蒂•莫勒Muehle•Glashuette 航海系列 M1-41-03-KB 定制级专业航海表万表价:¥14,000.00
莫勒的潜水表性能那不用说,当然是杠杠的!而且这款就是莫勒专门为德国S•A•R特殊救援服务机构所打造的专业功能性腕表,4毫米厚的蓝宝石表镜让它即使没有排氦阀门也能达到1000米防水的恐怖深度。
一体式的表耳设计让手表的线条看起来非常流畅顺滑,手表外圈与表带一样采用同材质的橡胶打造,使得手表给人的感觉高度一致,干净利落。
▼百年灵Breitling-超级海洋系列 A1739102-BA77-162A 机械男表万表价:¥22,578.00
百年灵是运动表中绝对的大户!说潜水表当然也少不了他。超级海洋系列是百年灵专门做潜水表的系列。今天说的这款是超级海洋的一代,比起二代来说设计更为简洁。超大的数字刻度和粗壮有力的指针彰显了这款拥有2000米超强防水深度的百年灵王者姿态。
手表配备是百年灵17型机芯,虽然不是自产的但是基于ETA2824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打磨和改造,并且调校到了天文台的准度,走时的精准性毋庸置疑,稳定值得信赖!单向棘轮表圈数字用略带倾斜,跟专利设计的钢带一样特别。钢带的中间一节明显与其他手表的钢带不同,百年灵的倾斜角度很明显,有强迫症的患者要慎重!
▼帝舵Tudor-Pelagos领潜型系列 25600TB 机械男表万表价:¥32,636.00
帝舵的领潜型手表出得不多,但热度丝毫不减,因为Pelagos手表身上浓缩着帝舵潜水表深厚的历史。比如大家再熟悉不过的雪花针,往细的说还有减小了铅笔分针尖端的角度,方形刻度等等,都是忠实地延续1969年帝舵推出的7016型Submarine潜水腕表的设计。不过这款领潜做了三项重大改进。
一是配备了现代化的设计自动排氦阀门,让手表的防水级别提升到500米。二是手表配备了专利设计的自动调节表扣,由一个钢摺扣和内置弹簧组成。这样设计的好处是潜水衣在水下受压而锁紧或者在岸上受热的膨胀时,不需要潜水员手动去调整表带。三是手表搭载了帝舵引以为傲的MT5612自产机芯,机芯拥有70小时动储,而且通过了天文台认证。无论是品牌知名度,还是颜值,或者实力来说,这款帝舵领潜型手表都无可挑剔。
哪些品种的月季有强烈的香味?
今天推荐几款藤本月季,是公认香味比较足的品种,喜欢香型月季的花友,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之前也推荐过一篇是关于灌木品种的,可以看看我之前的回答。
今天介绍8款超级香的月季,香味也经过了绝大花友的认可:
罗衣株型:大型藤本,无刺月季
花香:浓香,柠檬果香味,挺好闻。
花型:波浪边最喜欢了,花大且香,就是花瓣不耐雨淋,长枝开花,春天花量还行,不在特别大哪一挂,但也不少,其他季节零星或者少量开花。复花快,风花性一般,比较满意无刺,北方很少下雨地方推荐。
缺点:容易黑斑,波浪边夏天温度高了消失,也可以理解,单花期一般,不长,小苗容易盲芽。
软香红株型:中大型藤本,少刺品种
香味:玫瑰浓香、有的花友说叶子都香。
花型:玫红色垂头、花瓣少、抗病好、花不耐晒,多季开花,春夏秋能开到月月开花。
特点:小苗花量差一些,苗大花量足,枝条软,月月红其中一种,在夏天开花也不错,从春天开到初冬,比大多欧月勤花,就是不耐开,爱白粉,要春天打药提前预防,花香百米没有问题。
娜荷玛株型:中小型藤本,可藤可灌
优点
花香:荔枝浓香,据说有种香水从其提取。
花型:一般能开7-10㎝,花瓣薄,这个品种植株的耐晒耐阴都不错,花量也大,勤花,颜色粉粉嫩嫩的,是为数不多适合两广地带的藤本月季之一了。
抗病:南方会有黑斑,北方还行,长势快,苗大了勤花。
缺点:花不耐晒,单花期短,散的快,娜荷玛叶子卷,有些丑,盆栽花量就一般了,更适合地栽。
无名的裘德株型:可藤可灌,中小型藤本
优点
香味:浓香、是很好闻的老玫瑰果味香型,昼开暮合,少刺品种。
花型:花大、能开11-13㎝,多太头开花,会小一些。花瓣数目却不太多,大包子月季,生长速度也算很快,颜色很柔和,花型和黄金庆典像,比黄金仙气一些。
缺点:小苗八爪鱼、南方花友说梅雨季会黑斑,单花期不长。
其他:缺光低温会打不开,北方一般不遇到三个月下雨,一般不会黑斑,但是染上了,就比较麻烦,很多月季都会这样。花量春天还不错,勤花不错,南方花量根据当地花友晒图来看,是要差一些。
黄金庆典株型:中小型藤本
优点:
香型:香味特别浓、传播强、秋季花香我的特别明显,离老远都能闻见它的香味、四季开花、春花花量大。
花型:普遍能开10㎝,还可以更大,花瓣不多不少那种,从初开到第一波花结束,能开三星期多,大包子品种。
缺点:
1、雨多了特爱黑斑,得打药,预防的、还有春花前后黑斑就会表现出来,一旦有黑斑病,就得拿敌稳和其他杀菌药换着打。
2、不耐晒、花瓣薄、不太耐雨、温度超过30℃就焦边,如果开花以后能遮阴就完美了。夏花小而少,秋花量看技术。
3、笋枝长得多、但是会特别壮,花开垂头、单花期不长。
其他:生长速度一般。
自由精神株型:大型藤本,枝条软好横拉
花香:浓香,柠檬果香为主,开到后期有没药味,味道不重,一般人能接受,特讨厌没药味的人多考虑下,我能接受。
花型:花是个杯型大包子,能开10㎝左右,花瓣数目很多,数过的花友验证过超过200个花瓣,关键还能打开,很喜欢这类型的。
缺点:刺挺多的,看的慎得慌,不耐晒,气温高了,外层花瓣焦。除了春天,其他季节花量零零散散那种。
欢迎株型:大型藤本
花型:花不耐雨,丰花性一般,花量虽和粉龙、大游行没法比,但是花量也不少。
花香:荔枝浓香
花型:10㎝往上,大花月季,花型略不精致,就是很大很香,主花大的时候就会略微垂头,枝条比较强壮,大苗花量也不错。
缺点:南方梅雨季节黑斑,雨淋多了烂花苞。
特点:不耐晒,花不耐热,但可以在两广地带开花,表现也不错,在北方抗病性挺好的。
慷慨的园丁株型:中小藤本,可藤可灌品种。
花香:荔枝浓香
花型:8-10㎝中大花月季,花瓣薄,花瓣精致,花比较仙气,花散了以后挺像荷花的,花瓣少,多头开花。
缺点:夏天高温高湿,会黑斑,不耐晒,花不耐热,夏花能开成小白花,一日散。
特点:生长速度快,春花花量大,其他季节花少。
穿越火线挑战模式?
首先都是7天的,水晶箱(好枪):FNF2000双枪沙鹰黄金M249黄金箱(好枪):黄金RPK温彻斯特-S白银箱就是弹夹啊,护目镜啊什么的青铜箱最好的就是MP5-B剩下都是名片喷漆这些箱子都有体力药水然后是BOSS箱:巨兽箱:FNF2000双枪沙鹰高爆手雷元兽皮壶混沌头带铁链锤翼龙箱:FNF2000双枪沙鹰气锤FR-F2M16
阿古柏拥兵百万又有英俄支持?
这个提问比较有趣。阿古柏拥兵100万?阿古柏表示我有这么多兵,我怎么不知道?事实上根据民国初年的《湘军记》、《新疆志略》等书记载,新疆建省后,光绪十三年也不过只有123万人口。民国建立后,人口也只有400万,何能让阿古柏供养百万大军,要是这个中亚小军阀真有百万大军只恐怕他都敢打北京。所以阿古柏拥有百万大军完全是虚言,就连给阿古柏捧臭脚的《伊米德史》都不敢这么吹,这个数据看看就好。
至于阿古柏真实兵力到底是多少?其实是有相对可靠的数字的。在阿古柏为首的境外分裂势力占据新疆的时候,沙皇俄国的军官库罗帕特金曾经奉命来新疆与阿古柏政权联络,回国后写了一本叫《喀什噶尔》的书来全面的阐述阿古柏政权情况,里面对阿古柏的军事实力有过全面的介绍,阿古柏的武装力量,有所谓的正规军3.5万人,加上团练1万人,共计4.5万人。这个数字与曾经在阿古柏建立的“哲德沙尔国”任职过的毛拉木萨所写的《伊米德史》上的兵力数据基本符合。所以可以推知阿古柏麾下的武装力量总数不过是5万人左右。
这阿古柏分裂势力武装力量就这么多,哪来的百万大军。事实上这帮人的质量也很水,首先从装备上来看,真可谓是新旧掺杂,部分枪支还有非常老爷的火绳枪,火炮加起来总共只有60门,而且部分还有损坏。至于军队的供应体系和战斗水平也非常堪忧。
首先是军饷随缘式发放,有时候甚至我都不发放了,这个分裂势力完全没把给它卖命的鹰犬当人看啊!
阿古柏麾下的士兵由于过于困窘连好不容易得到的靴子和皮大衣都舍不得穿,宁可卖掉换点钱,自己仍然穿着之前的旧鞋,库罗帕特金还说到,阿古柏的仪仗队士兵“头几天总是夸耀自己的处境,讲述阿古柏伯克如何慷慨,夸大他们所得到的薪金和给养。但和我们较为熟识以后,他们就变的坦率了,通常总是痛苦地抱怨自己的命运,对他们长官的舞弊行为诉苦不止”。
所以总结一下,阿古柏所谓的这支武装更像是“流寇式的军阀”,组织性、纪律性、装备水平非常松散,其战斗力还不如白彦虎从陕、甘流亡到新疆的回民武装。而清军的战斗力虽然比不上列强,但是比上不足,比下还是有余的。此次奉命西征的清军都是装备西式军火的老湘军、淮军、蜀军还有吉林和黑龙江马队等,尤其是西征主力湘军,当年建军时期的部分骨干成员还在,还留有相当程度的战斗力。不管怎么说吧!清军再不济,有组织的封建军队比流寇式的武装可强悍多了。
而左宗棠公统率的西征军总共有6万人,而考虑到要保持后方稳固、接济后勤等原因,真正发动进攻的有刘锦棠、张曜等36营,共计2万多人。之所以左宗棠只带着6万人攻打阿古柏侵略势力,完全是出于后勤考虑。纵观历史你就会发现再强盛的王朝,进行西北远征,出动的军队也就是数万人的规模,也是由于受限于后勤,所谓“军事莫重于转饷,而转饷莫难于塞外”,清朝于乾隆时期,达于全盛,出征准噶尔也不过是5万人马,西征军这个数量完全是正常操作,没有什么可以质疑的。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左宗棠在西征之前不仅已经做了大量的军队整编工作,还成批量采购了西式的步枪和火炮,据后来主政新疆的巡抚饶应祺在一份奏折中提及,“前督臣左宗棠、抚臣刘锦棠出关,携运后膛来福马步枪,哈乞开斯、马蹄泥、标针快、利名登、七响、八响、十三响枪共二万余杆”。注意,这还只是刘锦棠部装备的枪支数量,这还没把金顺、张曜部的算上。
西征军的“现代化武器”装备程度是远远高于阿古柏匪帮的,在实战中,清军的枪炮之密集,打的那伙匪帮打的毫无还手之力,有赖于强大的火力,清军的攻城战术倒也很简单,“先枪炮轰打,后步骑狂冲”,为什么左宗棠制定了“缓进急攻”的战略?其中一大原因就是这种打法很吃后勤军需,要消耗大量的弹药。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战略。事实上,清军除了在玛纳斯城遭遇到困难,打了一个多月以外,其他战役基本是在几天或者十几天之内结束的,反而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行军、休整和准备给养上。
就比如说攻打北疆门户古牧地之战,清军先“移开花大炮斜轰城之正东,……。复以开花小炮及劈山炮环攻不歇”。后攻势移至南城,面对城内守军的负隅顽抗,清军“标针快响枪、七响枪、劈山炮连发,子如注雨,贼多死者”,在强大的火力加持下,清军攻破古牧地城垒,杀死敌军高达5000到6000人,俘虏215人,而清军伤亡600多名。守城方的伤亡居然比进攻方还要多10倍,很显然守城方被清军的火力强度压的死死的,才会导致这么大的伤亡,清军六月二十六日进攻,二十八日攻破古牧地,仅仅使用了3天时间。
攻打南疆门户阿古柏重兵屯驻的达坂城时,三门火炮不停施放,炸中了叛军的弹药库,导致大爆炸,阿古柏匪帮见势不妙,落荒而逃。此战杀死叛军2000多人,俘获1200多人,清军军阵亡受伤200多人,4天解决战斗。
如果说阿古柏匪帮守城还能坚持几天的话,野战就是被暴打的份,就如古牧地之战,阿古柏派其心腹阿托爱来援,结果被清军将领金顺所部杀败,落荒而逃,连自己的乘马都被清军俘获。
阿古柏匪军火力比清军差,守城又守不住,野战又打不赢,自己的实力自己最清楚,在清军攻克他重兵防守的达坂城之后,又迅速攻下吐鲁番和托克逊,阿古柏知道大势已去,在绝望之下自杀。至此,清军收复南疆真的只是时间问题,他死之后4个月,“哲德沙尔”伪政权被清军攻灭,全疆除伊犁外全部平定。
当然,清军之所以能在两年内收复新疆也与阿古柏不得人心的统治是息息相关的。一开始新疆动乱和清廷的吏治腐败是分不开的,清廷驻扎于南疆的官员与当地的伯克鱼肉百姓,可谓是声名狼藉,是故新疆动乱,被阿古柏钻了空子。
在阿古柏占据南疆后,倒行逆施,竭泽而渔,可谓是人神共愤,对这一点不管是外国史料和本国史料是非常一致的。在库罗帕特金的著作《喀什噶尔》中,就描绘出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且民不聊生的事实。
而库罗帕特金所写的这些得到了毛拉木萨所写的《伊米德史》的证实,这位曾经在“哲德沙尔”伪政府任职,连捧过阿古柏臭脚的他也对阿古柏的行径看不下去了,忍不住吐槽。
首先是个人生活奢靡,这货居然有600位妻妾,清朝皇帝和太平天国的洪天王都没他会玩。
制定极端的伊斯兰教规,不准百姓有娱乐活动,清朝统治者再怎么腐败横行,也没禁止新疆人民载歌载舞啊!
至于对民生的压榨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清朝官员搞腐败,好歹是割韭菜,阿古柏伪政权直接是拔韭菜,连根都不剩的那种。工商业者和普通百姓直接破产,民不聊生。
而从负责西征行动的前敌总指挥刘锦棠的奏折上看阿古柏匪帮完全是把南疆变成了一个地狱,在阿古柏的主导下,“土豪视杀人为儿戏,而抢劫之风因之日甚”,阿古柏更纵容自己的核心附属安集延人对当地维族百姓百般欺凌,强奸、勒索无所不至,当地百姓备受其荼毒。
在阿古柏的暴政下,当地人怀念起了清廷的统治,这并不意味着清朝在当地的统治有多得人心,实在是阿古柏这货在比烂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如果说原来清朝的统治为困难模式,阿古柏的统治就是地狱模式了。所以,当清军进军新疆消灭侵略者的时候,受到了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当清军推进到阿克苏时,“城内缠回十余万则皆守待官军者”。这个态度在毛拉木萨的《伊米德史》里表现的最为明显,前面还在说阿古柏各种武力强盛、英明过人,当写到左宗棠的大军进军新疆的桥段后,上来就称呼清军为“伟大可汗的军队”,这个弯真是拐的就有点让我猝不及防啊![捂脸]
综上所述,阿古柏没有所谓的百万大军,清军出动6万人灭了这个伪政权完全没有问题,当然阿古柏在南疆的残暴统治也加速了他的灭亡。总而言之,左帅宗棠和刘帅锦棠领大军灭了阿逆古柏为首的侵略势力对中华民族来说完全是旷世大功,当永载史册!
引用文献:《新疆图志》、《勘定新疆记》、《新疆志略》、《湘军记》、《刘锦棠奏稿》、《伊米德史》、《喀什噶尔》、《宫中档光绪朝奏折》、《新疆设行省议》
冲锋枪和步枪有什么区别?
标准是发射的弹种不同。自动步枪发射步枪弹,冲锋枪发射手枪弹。下面是根据弹种来进一步划分枪的种类。可能会跑题。如果有纰漏请务必指出!
——————————————————————————————————————————一、自动步枪:顾名思义,指可以连续发射的步枪,发射步枪弹。1、全威力自动步枪早期的步枪弹由于追求大威力、远射程、高精度,所以装药量很大。现在称为全威力步枪弹。而发射全威力步枪弹的自动步枪就是全威力自动步枪咯。呃,题目是“冲锋枪和自动步枪有什么区别”,几乎所有答案都把全威力自动步枪给忘了啊……
比利时FN FAL发射7.62x51mm NATO步枪弹,是二战后由美国改良的一种全威力步枪弹。FAL可以说是冷战时期综合性能最好的全威力军用自动步枪了,但由于全威力步枪弹装药量大导致射击时后坐力大,因此即便是FAL在连发时也难以控制。
BAR很有争议,不少人认为它应该是轻机枪。但是最初的型号——M1918 BAR是没有两脚架、作为自动步枪使用的,而且它最初的用途就是“行进间射击”(Walking Fire,如图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总体上突击步枪开始全面取代全威力自动步枪,但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高原山地环境的阿根廷至今仍在大量装备FAL,而土耳其最新的军用自动步枪MPT-76也是结合国情选择了7.62mm NATO口径。
2、突击步枪2.1、中口径突击步枪俄国枪械设计师费德洛夫(V.G.Fedorov)认为当时俄国的7.62x54mmR全威力步枪弹用在自动步枪上会导致后坐力过大,于是在1916年研制出一款发射威力较弱的日本6.5x50.5mmSR有坂步枪弹的自动步枪,并给这种威力较弱的自动步枪取名为“自动枪”(Avtomat)。“自动枪”的内涵就是,发射装药量和威力比常见的全威力步枪弹更小的弹药的自动步枪;AK发射的7.62mm M43弹和5.45mm M74弹就是标准的中间威力步枪弹,而AK名字里的的A其实就是Avtomat即“自动枪”的意思。
6.5mm有坂步枪弹虽然威力较弱,但仍然属于全威力步枪弹,也因此费德洛夫M1916自动步枪依然是一款全威力自动步枪。但是,它开创了一个概念,就是为自动步枪使用威力较弱的步枪弹。这里就要引出一个概念——中间威力步枪弹,即威力大于手枪弹、小于全威力步枪弹的步枪弹。费德洛夫提出他的概念后,各国开始研制装药量较少的步枪弹,以及发射中间威力步枪弹的自动步枪,即后世所称的突击步枪。目前网络上最流行的观点是:“德国STG-44是最早的突击步枪!德国7.92mm短弹是最早的中间威力步枪弹!”其实不然,中间威力步枪弹有着很悠久的历史;至于STG-44,它连德国第一支突击步枪都算不上呢。图片来自枪械同好网友妹子 小野小町。
而发射中间威力步枪弹的自动步枪,就是突击步枪咯。这张图中,.30卡宾弹也是“突击步枪”弹药,我个人认为不合适。突击步枪通常用于射击300米至400米距离上的目标,而卡宾弹以及其他大号手枪弹在这个距离上的效果普遍不好,也因此M2卡宾枪不属于突击步枪。我个人采用了最简单粗暴的“弹种说”来给突击步枪下定义。除此之外,还有“用途说”、“外观说”、“名称说”等其他定义方式,但都不如“弹种说”严谨(虽然“弹种说”本身也有明显的缺陷)。因为“突击步枪”这个名字在出现时就没有被明确定义啊!都怪希特勒!
二战德国MKB-42(H),发射7.92x33mm Kurz弹,当时被德军定义为“机关卡宾枪”,即可以连发的短步枪。
MKB-42(H)进一步发展而来的MP-43,因为希特勒禁止研发新型枪械而以“冲锋枪”命名。而7.92x33mm Kurz弹也被定义为“手枪弹”以防元首河蟹。
没想到这种“机关卡宾枪”效果还很好!希特勒一高兴就给这种发射中间威力步枪弹的武器取名叫Sturmgewehr,直译“暴风一样的步兵武器”;美国则将这个文艺气息满满的德语词翻译成Assault Rifle即“突击步枪”,并指出这货实质上就是Machine Carbine即“机关卡宾枪”……而中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在早些时候则将中口径突击步枪称为“冲锋枪”;瑞士和奥地利则将所有自动步枪都称为Sturmgewehr,不论全威力还是中间威力……可以看出,我在这里靠“弹种说”来定义“突击步枪”也是不无道理的——玩文字游戏是没有尽头的!
2.2、小口径突击步枪小口径突击步枪是指发射小口径高速步枪弹(SCHV)的自动步枪。SCHV本质上也是一种中间威力步枪弹,“小口径”指口径小于6mm、“高速”指枪口初速大多超过900m/s。与许多人所想的不同,SCHV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早在1935年温彻斯特公司就推出了.220 Swift弹。可是当时受到战争形态和战术思想的限制,中间威力步枪弹被全盘压制,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口径中间威力步枪弹才在战况的压力下投入实战。
1963年到1964年在婆罗洲镇压反殖民运动的英国SAS,使用了AR-15步枪,比美军更早。
———————————————————————————————————————————二、冲锋枪依然采用“弹种说”。如果根据尺寸或者用途来定义,那么发射中间威力步枪弹的AKS-74U、M4 CQBR、QBZ-95B什么的就让人头疼了。冲锋枪是发射手枪弹的自动枪械。1、大家都懂的冲锋枪冲锋枪最初由意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明,最初是作为一种双管超轻型机枪来使用,可以紧跟着步兵冲锋并及时为其提供支援火力。
我觉得大家都想吐槽这机枪也太迷你了……这就是维勒-帕洛沙 1915,发射9x19mm Glisenti手枪弹,是世界上第一款冲锋枪,或者说是世界上第一款发射手枪弹的自动武器更加合适些。
1916年的OVP冲锋枪,以维勒-帕洛沙 1915为基础。终于有点我们熟悉的冲锋枪的样子了……其实“发射手枪弹的火力支援武器”这种想法还是有点市场的,即便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汤普森M1923,曾与BAR竞争。然而美国人最终还是决定让冲锋枪去干身为“冲锋枪”该干的活儿…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高度的机动化打破了上一次大战的堑壕对射模式,冲锋枪因为尺寸紧凑、火力凶猛备受青睐,进入黄金时期。1944年,流亡英国的波兰枪械设计师研制了一款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冲锋枪——
MCEM-2冲锋枪,发射9mm派拉贝鲁姆手枪弹。弹匣插在握把里,采用包络式枪机,枪托可拆卸下来作为枪套使用。奠定了后世Sa.23、Uzi、Mac.10等微型冲锋枪的基础。在全威力步枪的年代,冲锋枪能够很好地补充步兵火力;但在突击步枪流行后,冲锋枪的地位快速下降,仅在少数领域继续活跃。近年来,发射小口径高速弹的短突击步枪和发射中口径亚音速弹的微声突击步枪也开始动摇冲锋枪所剩不多的市场份额了。
2、单兵自卫武器(PDW)?PDW最初是在1986年美国战备协会举办的年会上提出的。PDW的装备对象是那些很少有时间来提高个人射击技术的二线人员,手枪和冲锋枪虽然容易操控但是毁伤效果较差,步枪虽然威力较大但是偏大偏重且在连发时难以操控。因此,对PDW的要求要重量轻,易于携带,容易瞄准和操作,能有效对付防弹衣。1989年4月16日,北约AC225文件中明确表示需要在北约各国军队中装备PDW。1986年,FN公司就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开发PDW。新枪被命名为P90,到1992年正式投产。许多资料称P90是世界上第一款单兵自卫武器,这是不对的。二战美军M1卡宾枪的设计初衷就是作为二线人员的单兵自卫武器,所以P90只是第一款叫“单兵自卫武器”的单兵自卫武器。为了提高穿透防弹衣的能力并且保证后坐力不太大,FN P90以及后来的HK MP7等均采用了初速较高的小口径尖头手枪弹。虽然初速较高,但也就700+m/s,和SCHV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FN公司希望P90能被北约各国的二线部队大量装备,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客户绝大多数都是拿它当普通的微型冲锋枪来用……我个人也认为目前市面上打着PDW旗号的武器基本都可以归类为微型冲锋枪,只不过可以对付防护等级较低的防弹衣而已,面对早已在各国军队中普及的高防护等级的防弹衣并没有什么卵用。而北约的军老爷们看了看预算表,想想还是算了……HK MP7也是一样,而且MP7的4.6mm弹效果恐怕还不如P90的5.7mm弹……至于德军的自动榴弹发射器射手和狙击手把MP7A1作为自卫武器来使用……好吧,HK的公关部,你们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