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格兰之森山麓,dnf已结婚的夫妻普通刷图有什么奖励没?
dnf已结婚的夫妻普通刷图没有奖励,只有在“爱之摩伽陀地下城”才有奖励。爱之摩伽陀地下城:
1、爱之摩伽陀地下城位于赫顿玛尔格兰之森山麓,是只有情侣才能挑战的专属地下城。
2、入场券为爱之摩伽陀邀请函,两个角色都消耗入场券后可以进入。
3、奖励:种子、洒水壶、情侣喇叭、爱人召唤券(情侣传送)、心意点数。
美确诊人数来到95万?
看到此题的数据,我就知道这是昨天的问题,因为今天美国累计确诊人数已经突破98万了,明天早上(美国晚上)美国突破百万感染者已经是妥妥的板上钉钉了。
全球疫情全面爆发已经超过一个月了,可目前我们仍然看不到疫情被控制的趋势。
在疫情爆发这几个月来,美国可谓是将自己的无耻嘴脸暴露无遗。
中国疫情爆发时,美国嘲讽、指责(封城侵犯自由)、袖手旁观,就差搬个小板凳沏壶茶哼小曲了。
后来中国逐渐控制住了疫情,欧洲又开始爆发了,美国仍然袖手旁观,大开空头支票,甚至从欧洲“偷”走了大批防疫物资。
当时美国不是没有,而是不检测。美国政府奉行“我闭上眼睛就是天黑”的政策,不看不想不干,天下太平。
再后来,美国实在隐瞒不了了,开始了大规模检测。不检测不知道,一检测吓一跳。从3月27日(到今天正好一个月)开始,美国每天的新增感染者就没有低过两万,累计确诊人数几乎以直线速度上升。
开始几天,美国政府还通报一下,后来可能感觉面子挂不住,或者为了欺骗国内民众,干脆不发布数据了,我们目前看到的数据都是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根据美国各州和地方数据进行汇总得出的,虽然各国媒体都在引用该数据,但准确性和真实性谁也不能保证,毕竟只是一所大学根据公开数据汇总而来的,那些没有公开的数据呢?
美国疫情如此严重的情况下,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美国是如何应对的呢?从公开的报道来看,面对疫情,美国各州各自为战,美国联邦政府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特朗普的联邦政府更多的注意力在于甩锅上面。
美国政府真的不愧为蓝星最不要脸的政府,简直是甩锅界的扛把子,为了污名化最先大规模爆发疫情的中国,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利用自己的强势话语权和在中国国内培养了数十年的狗,美国政府想着一箭双雕,既转移疫情矛盾,又想着从中国薅羊毛。
可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了,今天的世界人民也都能上网了,已经不是几十年前报纸说啥就是啥的年代了。
这不,根本不用中国出手,美国自己和她的盟友就帮咱们洗白了。
当地时间4月16日,以色列媒体《以色列时代》发布了一条信息: 当地TV12频道报导,美国情报界在去年11月份就知道将要爆发一场史无前例的疫情,并就此向特朗普政府和北约盟友以及以色列进行了通报,提醒提前做好准备。
当时特朗普政府对此毫无兴趣,选择了无视,北约国家和以色列也当成了耳旁风。
去年11月份,注意这个时间点。
我国目前能够确切追踪到的第一个新冠确诊患者是12月8日确认感染的陈某,12月16日出现症状;第一个出现症状的是12月11日的华南市场的魏某;到了12月底我国官方才公布新冠的相对详细信息。
按道理来说,世界其他国家最早了解新冠应该也是12月份,那么11月份的信息怎么来的?
无独有偶,此前以色列一名专栏作者发表文章称美国派出的军运会选手另有身份,他们只是以此为掩护。据悉这批“选手”在军运会上表现极差,在打靶环节甚至被评0分,足以看出他们并不是训练有素的士兵。
最可疑的是,军运会结束前,美军五名士兵患上了疟疾,而疟疾和新冠感染的症状是相似的。
之后不清楚这五名士兵的疟疾痊没痊愈,反正被美国专机接走了。
时至今日,这批美国士兵生死未卜,美国并未对外公开太多信息。
而在此之前,美国本土还爆发了一轮大规模流感,当时外界对这场流感不以为意,认为只是一场普通的季节性流感,直到新冠疫情爆发,疾控中心承认部分流感死者也感染了新冠肺炎。
本月25日,《旧金山记事报》25日公布了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验尸官的一份报告,显示当地一名女子是美国最早记录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其死因是新冠肺炎引起的严重心脏病。
尸检报告显示,这名57岁女子于2月6日去世,其心脏、气管、肺部和肠道都存在新冠病毒感染。这份尸检报告早在2月7日完成,但直到4月23日才签字。
你品,你细品。再结合2月初日本两老年夫妻在美国夏威夷旅游感染新冠的事(当时美国报道没有疫情,但此夫妻没有接触过这中国人,没有接触过感染者),你品,你细品。
唐朝唐德宗修建的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历史上多次闭眼流泪是真的吗?鄙人也想知道耶!鄙人四川人没有听说过,今天有幸听说啦!。大自然总是那么的神奇。鬼斧神工的巧匠总是别出心裁。
乐山大佛什么流泪?什么闭眼?已鄙人说,都是没有对文物古迹进行有力度的保护,造成的结果。是后人对先祖对我国历史古迹的一种践踏行为。马虽有失蹄,人有旦夕祸福,万事需要尽心尽力,维护与保护。祖先留下来的历史遗迹文明,更需要我们每一个国人,携手并肩的去保护它爱护它,只有这样,像乐山大佛一样的历史古迹,才能长存于世,留于后世。共享赞仰祖先们在历史长河中的辉煌发展与文明及文化进程。
乐山大佛
即凌云寺、唐佛寺、大佛寺。位于今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山栖鸾峰上。创建于初唐。寺旁有唐刻弥勒大佛坐像,即乐山大佛,故又名大佛寺。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赤脚上可围坐百余人。开凿于唐朝开元元年公元七百一十三年,唐朝贞元十九年公元八百零三年竣工。耗时长达九十余年。技艺高超,工程浩大,防洪排水系统完善,为我国历史中现存最大的完整摩崖造像。周围山道,遍布石龛造像,多属盛唐作品。寺右侧有灵宝峰,唐建密檐砖塔一座,十三层,高36米,仿长安小雁塔造型。寺左江中一孤峰,名乌尤山,唐建正觉寺,宋改名乌尤寺。今大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凌云寺
乐山市东凌云山栖鸾峰侧,与大佛相邻。《资治通鉴》:唐咸通十年(公元869年),南诏骠信酋龙入寇,“陷犍为,纵兵焚掠陵、荣二州之境。后数日,蛮军大集中凌云寺,与嘉州对岸”,即此。创建于唐代,后废。今寺为明清所建,有天王殿、大雄殿、藏经楼、东坡亭、竞秀亭等。建筑雄伟,布局严谨,风景秀丽。有“天下山水之胜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嘉之山水在凌云”之誉。是古今游览胜地。苏轼诗云:“生不愿封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但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岩壁刻有“苏东坡载酒时游处”题字,清晰可见。其上有建国后修复的苏东坡(苏轼)载酒亭。凌云寺右侧有灵宝塔,与嘉州城隔河
大清1898年的乐山大佛↓来源:1902年伦敦出版的《The land of the blue gown》。图源来自禅的行素 - 微博
中华民国1914年时期的乐山大佛↓
中华民国1925年时期的乐山大佛↓
中华人民共和国1962年时期的乐山大佛↓
中华人民共和国1980年时期的乐山大佛↓
维护后的乐山大佛
“2001年12月6日,乐山大佛头部、面部、肩部和双手双脚等大规模修缮,并对大佛体表进行全面维护。来源四川日报微信客户端”↓
戈兰高地对以色列和叙利亚到底有多重要?
戈兰高地(英文:Golan Heights,阿拉伯文:هضبة الجولان;Hadhbat al-Jaulan,希伯来文:רמת הגולן;Ramat HaGolan)南北长71公里,中部最宽处约43公里,面积1800平方公里(其中以色列控制1200平方公里,占三分之二)。位于叙利亚西南部,约旦河谷地东侧。东到鲁卡德河、南到亚尔木克河、北到赫尔蒙山东坡,其西南临约旦河上游的太巴列湖,具有丰富的水资源。最高处海拔黑门山2814米。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被以色列占领至今,联合国在边界设置缓冲区。戈兰高地南部为农耕区,北部的谢赫山麓为林木和灌丛所覆盖的牧场。居民约15000人,大多是德鲁兹派穆斯林,大部分人拒绝加入以色列国籍而保留叙利亚国籍。
戈兰高地西与以色列接壤,居高临下,是叙利亚西南边陲的战略要地,从戈兰高地可以俯瞰以色列加利利谷地。高地上公路交通网密布,库奈特拉为此地重镇,有公路直通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只有60公里路程,就从这一点来看,叙利严的首都在以色列的炮火直接威胁下,战略地位可想而之。
戈兰高地被称为中东地区的“水塔”,每年年降水量约500-800毫米,以色列国内使用的40%的水源都来自这里。在1967年的“六·五”战争(也即六日战争)中,以色列曾担心叙利亚和约旦会改变约旦河上游的流向,切断以色列水源,于是用武力控制了戈兰高地和约旦河整个河道,同时占领了这些河流发源地的大部分地方。因此以色列是否归还戈兰高地是以色列和叙利亚谈判的中心议题之一。戈兰高地南部为农耕区,北部的谢赫山麓为林木和灌丛所覆盖的牧场。居民38,900(2005),大多是德鲁兹派穆斯林,并且大部分人拒绝加入以色列国籍而保留叙利亚国籍。
戈兰高地有人居住以来,就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根据考古纪录,现时最早在当地居住的是亚摩利人(Amorites),从公元前3千年到前2千年就已在当地居住。之后,阿兰人(Arameans)占领了当地,并改名为巴珊地。巴珊地的南部曾是以色列王国的一部分,属于拿弗他利支族。公元前8世纪时,被阿兰王便哈达夺去。北国以色列的第四王朝君主亚哈后来打败了便哈达,并从阿兰人手上夺取戈兰高地南部(参看《圣经‧列王纪上20章》)。公元前7世纪,戈兰高地落入亚述人手上,但很快又被巴比伦人及波斯人占领。公元前5世纪,被掳走的以色列人被释放后,有部分在这里定居。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占领了戈兰高地。当地从此一直受到希腊文化熏陶,直到罗马帝国扩张至此为止。公元前2世纪中叶,当地受到塞琉西王朝袭击。这时的戈兰高地已不再属于犹太人,但当时的犹太人祭师长玛喀比仍然协助当地的犹太人去对抗塞琉西人。戈兰这个名称是从罗马帝国才开始使用,而这个名称源自之前占领该地的希腊人。他们一直称呼该地为“高卢人的地方”。公元1880年代,一些早期犹太复国主义者建立了一个名为Ranataniya的犹太社区,并试图摆脱鄂图曼帝国(即奥斯曼帝国),但不到一年就失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戈兰高地隶属于法国委任统治地叙利亚。1941年独立后的叙利亚拥有戈兰高地主权。1948年以色列国成立,之后,与埃及、约旦、黎巴嫩和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发生战事,叙利亚开始在戈兰高地修筑军用工事。1967年六·五战争期间,以色列侵占戈兰高地(是在占领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之后),1967年6月5日11时30分,以军地面部队发起攻击,当时以库奈特拉为中心都市的附近还有约400个村落,大部分人都是以逊尼派为主的阿拉伯人。担任主攻任务的是以军曼德勒坦克旅。以军坦克首先越过边界线,布置在隐蔽阵地内的叙军火炮、反坦克炮向以军开火,炮弹像雨滴般倾泻在以军坦克上。当叙军的注意力集中在以军坦克时,以军步兵旅迂回到叙军阵地翼侧,发起突然攻击,占领了叙军第一线的纳姆什阵地。由于曼德勒坦克旅的先头部队搞错了方向,以军的一个坦克营进入了叙军设置的一个布满地雷和反坦克炮的陷阱。以军坦克损失惨重,不是被反坦克炮弹击穿车体,就是被地雷炸毁履带,或者掉入反坦克陷阱,动弹不了。以军坦克营营长、副营长全部被打死。当这支先头部队冲出叙军火力网时,只剩下2辆坦克。担任主攻的另一支部队是以军戈兰尼旅,它要攻击的是被称为“中东的眼睛”的戈兰高地最高峰特拉法赫尔山。戈兰尼旅的坦克、自行火炮一一被叙军炮火所击毁。以军突击队只能靠步兵冲锋,与叙军进行白刃战。到日落时分,以军付出重大伤亡代价终于攻占了特拉法赫尔山,打瞎了“中东的眼睛”。担任副攻任务的以军部队进展顺利,很快突破叙军前沿海阵地,6月10日18时30分,在以军攻下了戈兰高地后,宣布停火,六天战争宣告结束。但是,得胜的以色列只是增加了它所控制的土地,未能增加安宁,“六日战争”演出了一场悲剧。1973年中东十月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叙利亚军队攻占谢赫山及以色列的一些阵地,进攻库奈特拉城并占领了周围的一些村庄。1974年5月31日双方达成协议,以色列军队撤离戈兰高地东部的一狭长地带,让出库奈特拉城。设了1.2至3.6英里的缓冲地带,由联合国派部队进驻。之后,以色列在占领区内修建了数十个犹太人定居点。1992年9月随着中东和谈的取得进展俄罗斯提出一项以色列从戈兰高地部分撤军的方案。根据此项计划,戈兰高地将被划分为三区,分别由叙利亚、以色列和联合国管辖。并规定三方在辖区内的只能保留轻武器。依此计划戈兰高地的60%的土地将归还叙利亚,20%由以色列“租借”90年,余部作为缓冲地带由多国维和部队控制。卡茨林古城遗址1992年9月24日,在第6轮阿以双边会谈结束后,叙利亚宣称拒绝讨论以色列从在戈兰高地部分撤军或任何有关戈兰高地的临时性计划。声明“只要有一寸阿拉伯领土置于以色列的占领下,就不可能在阿以之间实现真正的和平”。1995年5月,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态度发生转变,以色列总理拉宾声明,以色列可能准备交出戈兰高地,以换取中东和平。5月28日,以色列外长佩雷斯向《新消息报》的记者说,“戈兰高地是叙利亚领土,我们是在叙利亚领土上定居的,我们不想继续保持对叙利亚领土的控制。”1999年1月26日以色列议会以54赞成票对30反对票通过了由以色列联合政府中的第三道路党议员提出的关于以色列从戈兰高地撤军的“戈兰高地议案”。
1999年12月15日,叙利亚和以色列在华盛顿正式恢复和谈,双方在谈判中讨论了边界、水资源分配、安全安排和关系正常化等问题,但由于双方在以色列从戈兰高地撤军和边界划分等问题上存有分歧,和谈于2000年1月再次中断。
2006年以来,叙以两国首脑多次表示希望双方在2000年中断的和谈基础上重开和谈。叙利亚强调和谈必须根据1991年马德里中东和会确定的“土地换和平”的原则以及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进行,从而在中东地区实现全面和公正的和平。以方则表示希望和谈“从零开始”。
2008年5月,两国在土耳其斡旋下开始间接谈判,双方先后进行4轮谈判,同年12月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叙利亚宣布中止叙以间接谈判。
2009年5月20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说,以色列愿意在没有任何前提条件的情况下,立即恢复与叙利亚的和平谈判。12月9日,以色列议会通过关于以政府在执行从东耶路撒冷和戈兰高地撤军协议前需要举行全民公决的议案,叙利亚认为以色列关于戈兰高地议案“不具有法律价值”,因为它违背国际法和联合国有关决议。
2012年11月3日,叙利亚政府军与反对派武装发生激战,以色列指责3辆叙利亚坦克当天驶进戈兰高地非军事区,以方已向联合国方面提出申诉。
2013年5月7日,派驻戈兰高地的4名联合国维和人员突然遭到武装人员扣押,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此予以强烈谴责。联合国方面积极营救,争取他们早日获释。潘基文提醒叙利亚有关各方,联合国脱离接触观察员部队的任务是监督以色列与叙利亚执行《脱离接触协定》,他呼吁有关各方尊重联合国维和人员的行动自由和安全。
2014年9月,据报道,大部分戈兰高地叙利亚控制区已被叙利亚反政府武装控制。这一组织说,效忠“基地”组织的叙利亚反政府武装“救国阵线”等上个月向叙政府军发起大规模袭击,夺取戈兰高地军事隔离区的库奈特拉省。“面对逼近的反政府武装,政府军撤退……他们丧失对库奈特拉省大约80%村镇的控制。”
2015年,一家石油勘探公司称在戈兰高地发现“储量丰富”的大片油田。美国Genie能源有限公司子公司Afek石油和天然气公司首席地理学家尤瓦尔•巴托夫对第二频道表示:“我们发现的油田储层达350米厚。”戈兰高地的三处勘探油井发现该地区可能蕴藏着数十亿桶石油,足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满足以色列每天消耗27万桶石油的市场需求。勘探钻井作业从 2014年12月开始,在近几个星期,Afek公司提出了再增10口钻井的请求。该公司表示油田的发现已得到证实,但油田质量需等到开始开采,对开采石油总量和成本效益进行更加精准的测量之后才能知晓。
2016年4月17日,以色列政府首次在戈兰高地举行内阁例会,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在例会上表示,以色列将永远不会放弃戈兰高地。分析人士认为,以色列做出这一举动原因有三:首先,阿拉伯世界近几年来动荡的政治和安全局势让以色列看到了永远占据戈兰高地的可乘之机。其次,以色列政府选择在此时发表上述言论,是出于一种担心,即如果未来有关叙利亚问题的和平协议能够达成,以色列将面临归还戈兰高地的国际压力。再次,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希望通过此举提高其在国内的支持率。内塔尼亚胡上述声明发出后,遭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
2017年6月,叙利亚政府军司令部称,以色列空军再次攻击了叙军在戈兰高地的阵地。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由于叙政府军和叛军经常在边境地带交火,常有来自叙利亚的流弹落入以色列境内,以色列也多次对叙境内军事目标实施打击。此前,以色列于24日在与叙利亚交界的边境地带戈兰高地对叙军方发动空袭。报道援引以色列军方消息说,该行动是为报复叙此前向以方向发射炮弹。
戈兰高地的行政中心,也是当地的最大的以色列城镇,名为卡茨林(Katzrin),建于1970s,此外这时还有19个莫沙夫社区和10个基布兹社区。除了这些,还有4个德鲁兹派村庄,位于北部,包括Majdal Shams和黎以边界处的阿拉维派(Alawites)村庄Ghajar。卡被认为是以色列戈兰高地的行政中心,人口6400(2004年),镇区面积12.214km2。卡茨林有许多历史古迹。古塔木德时期的卡茨林村已经被完全发掘,游人可以一间间的参观遗址里的房间,这里还有许多犹太教(synagogue)的遗址。由于这里丰富的历史遗留,所以这里成为与塔木德相关的电影的极好取景地。戈兰文物博物馆(Museum of Golan Antiquities)里面藏有许多在当地发现的文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迦姆拉古城,犹太教堂,拜占庭教堂遗址的发现。
怎么看待伊朗对戈兰高地的突然导弹袭击?
正处在风暴中心的伊朗内部再次产生了裂缝——革命卫队驻叙利亚的圣城军突然发射20多枚火箭弹,袭击以色列控制的戈兰高地,将把困境中的伊朗推向双重困境:一个是给以色列制造大规模袭击驻叙利亚伊朗军队,甚至对伊朗宣战的借口;另一个是伊朗国内的强硬保守派(鹰派)将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责任全部推到以鲁哈尼总统为首的温和改革派(鸽派)头上,并发起强有力的挑战,试图推翻鸽派政府,取而代之,伊朗国内将再次陷入动荡之中。
一、伊朗并为做好和以色列开战的准备
以色列跟伊朗敌对了几十年,虽然双方一直在打嘴仗,但紧张态势并没有剧烈,属于可控状态。但最近几年,伊朗派兵支援叙利亚巴沙尔政府跟反对派武装、恐怖组织作战,驻扎在叙利亚的军队的规模越来越大,根据以色列的说法,至少有十万大军,不仅有什叶派民兵,更有伊朗军队的精锐革命卫队的部队。
伊朗跟以色列的国土并没有接壤,原先的状态属于非接触威胁,但依然在叙利亚驻扎了十万大军,就在以色列的家门口活动,以色列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对伊朗的恐惧、敌意、戒备陡升,以色列多次通过战机恐袭伊朗在叙利亚的军事目标,给伊朗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每一次伊朗都是默默地包扎伤口,既没有口头谴责以色列,更没有军事还击以色列,屈服地强忍了。
为什么?因为伊朗当前的首要任务是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以及保住伊核协议。伊核协议昨天被特朗普废除了,这个天大的任务保卫失败,伊朗马上面临另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国内局势的稳定,因为伊朗的强硬保守派(鹰派)一定会将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责任怪罪到以鲁哈尼总统为首的温和改革派(鸽派),并发起强力挑战,试图推翻鲁哈尼政府,伊朗鹰鸽两派的剧烈斗争势必破坏国内局势的稳定,极有可能陷入动荡之中。
因此,伊朗根本没做好跟以色列开战的任何准备,可能连和以色列爆发大规模战争的想法、计划都没有。
二、伊朗鹰派借机向鸽派发起强力挑战
昨天(美国东部时间5月8日),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并表态将对伊朗实施最高级别的经济与金融制裁。几个小时后,以色列空袭了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以南的一处军事据点——真主党与伊朗的武器仓库,叙利亚空中防御系统击落了其中的2枚以色列导弹,其他导弹击中了目标,据说炸死了包括伊朗军事顾问在内的9人。
再过几个小时,伊朗精锐部队革命卫队下属的圣城军,在靠近以色列北部的地区,突然向以色列控制的戈兰高地的以军阵地发射了20多枚火箭弹,以军发言人表示,9日午夜左右,记录到伊朗圣城军部队向戈兰高地前沿阵地发射近20枚火箭弹,部分火箭弹被"铁穹"防空连拦截。据报道,以色列方面没有人员伤亡,受到的损害非常小。
几年来,以色列对伊朗在叙利亚的军事目标空袭了很多次,每一次伊朗都忍了,这一次为什么不忍了?这个是很值得探究的。伊朗军队的本次军事还击发生在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之后,不排除向美国表达不满,测试以色列“铁穹”防空系统能力的意思,但更重要的目的是伊朗的强硬保守派(鹰派)借机向鲁哈尼总统为首的温和改革派(鸽派)发难,发起强有力的挑战,试图推翻鲁哈尼政府。因为美国的退出,伊核协议名存实亡,引爆了伊朗国内的反美、反以情绪,伊朗的朝野对鲁哈尼政府的不满将达到沸点,现在正是强硬保守派挑战温和改革派的最好时机,岂能不接机滋生事端?
三、以伊战争的引爆器掌握在以色列
伊朗革命卫队圣城军向以色列控制的戈兰高地的前沿阵地发射了20多枚火箭炮,是驻叙利亚伊朗军队首相直接攻击以色列境内目标,在让以色列差异的同时,更是愤怒不已。以色列军方发言人康里克斯表示,以色列严肃对待此次袭击,并已经进行了回击。
伊朗根本没有做好跟以色列打仗的准备,或许目前根本没有这样的想法。因此,以色列与伊朗战争的引爆器掌握在军力更强大,外部环境更优良的以色列手里。
现在的问题是以色列如何看待这次伊朗圣城军的袭击,是继续以小规模的军事冲突作为报复与施压,还是趁此升级为对在叙伊军的大规模空袭,甚至是以军挥军突入叙利亚境内,对在叙伊军大打出手,引爆以伊战争?
据以色列“国土报”5月10日报道,伊朗军队首次发动对以色列境内的袭击后,以色列军队实施了最高戒备状态,以军最精锐的第七装甲旅等多支王牌部队已迅速集结在戈兰高地,随时准备进入叙利亚境内,消灭在叙利亚的伊朗军队。
以伊战争的引爆器掌握在以色列手里,悬念是犹太人是要趁机把事情搞大,还是发发脾气,对在叙伊军有限打击?
四、伊朗大危机:伊朗鹰派对战美以鹰派
当前,伊朗最大的危险不是因美国的退出伊核协议名存实亡,并将遭受美国最高级别的制裁,而是国内的强硬保守派对温和改革派的发难与挑战。如果势力强大的强硬保守派借机推翻了鲁哈尼领导温和改革派政府,鹰派掌权,就必然形成这样的危险局面:伊朗的鹰派对战美国、以色列的鹰派!
假如出现这样的局面,以色列、美国将会有非常多的借口对伊朗实施包括经济、金融、军事等等的全方位打击;伊朗将会失去欧洲的道义方面的支持(至少是口头上的支持);丧失国际社会的同情;在国际舆论战中败北,被迫坐实“是地区的重大威胁,并破坏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的指控……这些对于内外交困的伊朗,是不可承受之重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