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卷轴5熊皮,古代都有那些匪夷所思的故事?
眼看蒙面人就要走脱,慈心闪身而出,轻轻一点,那人跌落在地。待捕快揭下面巾,却是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不是别人,正是艺成下山的翠香。她满脸泪水:既有今日,何必当初?慈心一言不发,转身而去。
此事发生在清朝乾隆年间,王公豪门吓得心惊胆战,寻常百姓却拍手称快。无他,这些人都是些纨绔子弟,不知道坏了多少良家女子的清白。
死者是清一色的青年男子,从二十五六岁到三十五六岁都有。而且,他们样子十分怪异:被人折磨后,再碎了,然后,被随意丢弃在大街上。
然而,等贼人落网时,供词却令人潸然泪下。
话说北京城有一户寻常人家姓韩,家里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了,剩下小女儿翠香。夫妇俩想着招个女婿,如此百年之后,也有人送终。
韩家一直做豆腐,虽不富裕,好歹吃喝不愁。这一日,翠香跟着爹爹上街卖豆腐,不料闪避不及,撞上了一位贵公子的马车。公子大怒,拿起鞭子就把韩老头抽了一顿。
翠香连忙上前阻拦,却被公子一脚踢了个跟头。随后,公子叫家丁绑了翠香,带回府中。韩老头着急,赶忙找大女婿想办法。
韩家大女婿给人当帮闲,人称梁师爷,颇有些手段。一打听,坏了,这位贵公子不是别人,乃正白旗旗主的小舅子达海。他不但喜欢抢夺民女,还喜欢事后灭口。
梁师爷使了银子,达海府中的下人说,这些女子都是半夜拖出去,直接丢在乱葬岗喂了野狗。梁师爷赶紧直奔乱葬岗寻找,却见野狗正在扒拉一个浅坑。
大家七手八脚扒开,里面一共有5个女子,样子无法直视。而翠香的心窝却插着一把利刃,一直没到刀柄。
因为是横死,梁师爷将翠香的棺材停在慈怀寺,请法师们超度后再下葬。谁知当天夜里,翠香却睁开了眼睛。
寺中的慈心和尚懂医术,熬了汤药给翠香灌下,慢慢将养,她居然活了下来。原来,翠香的心脏与寻常人不同,略微偏了些,方才逃过一劫。
翠香哀求梁师爷,不要告诉家人自己还活着,只愿在寺庙了此一生。但慈怀寺都是和尚,如何收留女子?主持慧空大和尚一封信,将翠香送上了九华山。
庵堂上下才十来个人,翠香便安顿了下来。头两年,每到夜里,翠香便伤心哭泣。有一天半夜,翠香睡不着,便悄悄走到后院,却发现守护院门的静轩师太在练剑。
翠香当场就推开门,直接跪在静轩跟前,要跟她学武艺,一连跪了三天三夜,静轩被缠得没有办法,只好收她为徒。
原以为翠香不过是一时意气,谁想到她却非常有恒心,马步一扎就是大半天,一个招式一练就是三天。
十年后,翠香居然脱胎换骨,得了静轩师太的一身真传。有天夜里,翠香不辞而别悄悄下山了。
不久,正白旗旗主的小舅子达海被人结果了,死之前,经脉寸断。据仵作说,只怕达海全身的血都被抽干了。随后,达海被碎了,沿着他家门前的大街,碎块整整丢了三里路。
满京城的百姓拍手称快,正白旗旗主却闹上了九门提督的衙门。尽管巡捕营倾巢而出,却连贼人的半片衣角都没有捞着。
过了一个月,镶蓝旗大户,大理寺少卿阿克墩大人的独子不见了。下场跟达海一样:满身伤痕,然后,放干血,随后碎了,丢到大街上。因为有野狗争抢,寻回来的时候,基本残缺不全。
又过了一个月,三品大员督察院御史的弟弟阿布凯也命丧黄泉,结果也跟前面两个一样。如此,一连12个月,京城没了12个青年男子。
闹到后来,乾隆老爷子都知道了,说“这九门提督是干什么吃的?” 无奈,提督大人去了一趟慈怀寺,请出了隐世高僧慈心和尚。就是他,当年亲手救下了翠香姑娘。
慈心细细查看了这些碎块,又看了仵作的检验记录,随后便把突破点放在了达海身上,因为他是头一个。慈心和尚还发现,这些死者的家中,都丢失了大量金银,而那些死了女儿的人家,却曾经莫名其妙收到大包金银。
慈心便演了一出戏,请人假扮贵公子,当街抢人,随后,带着抢来的女子回到了一处庭院。那贼人当晚就到了,但,实在武艺超群,几十个捕快根本不是对手。
眼看此人就要走脱,慈心闪身而出,贼人一惊,还在愣神之间,慈心轻轻一点,此人跌落在地。待捕快揭下面巾,却是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不是别人,正是艺成下山的翠香。
得知来龙去脉后,九门提督也不敢擅断,便报给了乾隆帝。皇上龙颜震怒,批示:五马分尸。然,行刑前,翠香却心脉已断,气息全无。原来,慈心和尚那一指,只能留翠香三日。
时常有人说天有不测风云。其实,哪里有什么“不测风云”?不过都是些前尘往事带来的后果罢了。
有些事情忘记了,但不代表没有发生过。而后果,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显现。因果报 应,可能会迟到,却断不会没有。时辰到了,该来的,一分一毫都不少。
哪怕是豪门公子,做下这等事,也逃不了天网恢恢,只是可惜了翠香姑娘。
关注@王小喵读书,你的支持很重要。
暗月马戏团声望如何冲?
1、交道具刷声望(类似捐布)
这里是建议玩家们直接通过购买大量的材料之后,找到暗月马戏团之中对应的NPC来进行兑换,例如以下几个NPC。
克洛诺斯坐标是艾尔文森林(41,68),莫高雷(37,37),克洛诺斯任务分别要玩家上交、3个雕花皮靴、3个韧化皮甲、3个野人背心、1个龟壳护腿、毛皮护甲片。
瑞林坐标是艾尔文森林(41,70),莫高雷(37,37),瑞林任务分别要玩家上交5个铜质调节器、7个高速青铜齿轮、36个绿色焰火、6个机械修理包、6个瑟银零件。
克莉•希克斯坐标是艾尔文森林(40,69),莫高雷(37,38),克莉•希克斯任务分别要玩家上交10个粗制平衡石、7个重砂轮、3个绿铁护腕、1个巨型黑色锤、8个致密砂轮。
亚布•尼比盖尔坐标是艾尔文森林(40,69),莫高雷(37,36),亚布•尼比盖尔任务分别要玩家上交5个毛茸茸的小爪子、5个破损的熊皮、5个柔软的狼尾、5个鲜艳的羽毛、10个邪恶的蝙蝠眼、10个发光的蝎血。
2、做任务刷声望,暗月马戏团之中会有许多任务玩家们可以完成,不过该方法对比第一种实在是太慢了,建议玩家们还是使用第一种方法
荒野大镖客2怎么找皮尔逊做大包?
在荒野大镖客2中,要找到皮尔逊做大包,需要完成以下步骤:
1. 前往皮尔逊的商店,该商店位于卡拉迪加镇(Valentine)的中心广场。
2. 进入商店后,与皮尔逊对话。他会询问你是否需要制作大包。
3. 如果你已经收集到了足够的材料,可以选择让他制作大包。如果没有,他会告诉你需要哪些材料。
4. 收集所需材料。大包需要一些比较罕见的材料,如熊皮、鹿皮、野猪皮等。你可以在游戏中的森林和草原地区寻找这些动物并打猎。
5. 收集到足够的材料后,回到皮尔逊的商店,与他对话并选择让他制作大包。
6. 制作完成后,你就可以在背包中使用大包来增加物品携带量了。
注意:制作大包需要一定的时间和金钱,而且需要收集比较罕见的材料。因此,在开始制作前要确保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
我国古代渤海国在哪里?
渤海国是唐代和辽代初期存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的少数民族边疆政权,其主体民族为靺鞨族,同时也包含了部分高句丽,扶余,沃沮,濊貊等民族。渤海国的疆域范围包括我国东北大部分地区,俄罗斯沿日本海地区以及朝鲜半岛北部,被称为“海东盛国”。渤海国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近些年被韩国大肆渲染,并称其是自己的祖先建立的国家。其实历史上的渤海国从文化政治和民族构成方面来说都跟现在的韩国没有半毛钱关系,完全是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政权。
一,大祚荣建国。靺鞨族是我国古代活跃于东北地区的一支游牧民族,先秦时代称为肃慎,汉代称挹娄,南北朝时叫勿吉,到隋朝的时候才改称靺鞨。唐代初年分裂为十个部落,其中以黑水部落最为强大。分布在今天的黑龙江中下游和松花江流域及其以东的广大地区。
靺鞨各部一直都臣服于中原王朝。到隋末唐初天下大乱。靺鞨十部有的就臣服于突厥,有的则依附于高句丽。粟末靺鞨原本居住于粟末水流域(今松花江上游)。公元七世纪中期,唐朝消灭了高句丽,粟末靺鞨的首领大祚荣投降唐朝,与部族被迁徙到今辽宁朝阳地区的营州。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契丹首领李尽忠反叛唐朝,攻陷营州城。大祚荣与靺鞨族首领乞四比羽率领部族东迁,在奥娄河(今牡丹江)筑城自守。武则天招降乞四比羽,但遭到拒绝。于是派军征讨,乞四比羽战败被杀。大祚荣则率军打退了唐军,成为当地各部的首领。
他不断攻打和吞并邻近部落,终于扩地二千里。所管辖的人口超过了十万户,并且建立了一支数万人的靺鞨军队,于是自称为震国王,向北方强大的突厥称臣。
公元705年,唐中宗继位,派官员前往东北招降。大祚荣表示愿意臣服大唐,并派儿子大门艺到长安做人质。大祚荣建立的政权正式成为大唐王朝的藩属。
开元元年,唐玄宗派遣大臣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并将大祚荣统治的地区作为大唐的忽汗州,加授大祚荣为忽汗州都督。自此大祚荣去靺鞨称号而改称渤海,因此,呼汗州都督府又被称为渤海都督府。
二,渤海国的来源与发展。渤海每年向唐朝进贡特产,唐朝则回赠大量的各种生活用品等。大祚荣死后,其子大武艺经唐玄宗册封成为渤海继承人。之后的每一代继承人都必须得到唐王朝的认可和册封才能继位。安史之乱时期,大唐国力衰弱,但渤海仍然不断向唐朝进贡。这样的忠心和恭顺获得了唐朝皇帝的极大好感。因此,唐肃宗于宝应元年加封当时的渤海都督大钦茂为“渤海国国王”。渤海国之称从此为始。对以后的继承者们,唐朝也都封为“渤海国国王”“忽汗州都督”的头衔。
有唐一代,渤海不断派遣王子到长安做人质,派遣官员向唐朝进贡前后达到130多次。渤海从唐朝学习了许多汉族人的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使自己迅速改变了原本随水草而居的落后游牧民族生活方式,形成了城市和乡村。出现了手工业和商业。并且渤海国通用汉文,在唐文华的熏陶下,文学也蓬勃发展起来。
公元八世纪中叶,大钦茂迁都上京。(黑龙江宁安西南),渤海逐渐强大起来。到大仁秀统治时期,兼并了东北的虞娄,铁利,弗涅封靺鞨诸部。疆域北抵黑水靺鞨,东至大海,南抵尼江(今朝鲜龙兴江)与新罗为界。黑水靺鞨各部也纷纷臣服于渤海,契丹,室韦等少数民族也十分恐惧渤海
当时渤海国由于国力强大,文化上深受唐朝影响,遂有“海东盛国”之美称。
三,渤海疆域。渤海国的行政地方行政制度与行政区划完全仿照唐朝。为了统治这个辽阔的地区,大仁秀分全国为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
以肃慎故地为上京及龙泉府,管辖龙州、湖州,勃州。府治龙洲城。(今黑龙江省临安西南的渤海镇)
中京及显德府管辖铁州,汤州,卢州,显州,荣州,兴州。府治显州城。(今吉林省敦化敖东城)
以濊貊故地为东京及龙原府。管辖庆州,盐州,穆州,贺州,府治庆州城。(今吉林省珲春西南)
以沃沮故地为南京及南海府。管辖沃州,晴州,椒州。府治沃州城(今朝鲜咸镜北道之镜城。)
以高句丽故地为西京及鸭绿府。管辖神州,桓州,丰州,正州。府治神州城。(今朝鲜慈江道鸭绿江东南岸)
长岭府统辖瑕州,河州。府治瑕州。(今吉林省海龙西南山城镇)
以扶余故地为扶余府,管辖扶州,仙州。府治扶州城。(今吉林省四平)
鄚郆(mao ji)府管辖鄚州,高州。府治鄚州城。(今黑龙江省阿城)
以虞娄故地为定理府,管辖定州,潘州。府治定州城。(今俄罗斯滨海地区苏城)
安边府管辖安州,琼州,府治安州。(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奥尔加)
以率宾故地为率宾府,管辖华州,益州,建州,府治华州。(今黑龙江省东宁市)
以拂涅故地为东平府,管辖伊州,蒙州,沱州,黑州,比州,府治伊州城。(今黑龙江省密山市兴凯湖西北岸)
以铁利故地为铁利府。管辖广州,汾州,蒲州,海州,义州,府治广州城。(今黑龙江省依兰西南)
以越喜故地为怀远府。管辖达州,越州,怀州,纪州,富州,美州,福州,邪州,芝州。府治达州晨城。(今黑龙江省同江市)
安远府管辖宁州,郿州,慕州,常州。府治宁州城。(今俄罗斯依曼河下游)
郢州,铜州,涑州为独奏州,属于中央直辖。
所有府州县的各级地方官吏均以王室成员和大姓贵族担任。国王之下的官员仿照唐朝设置的三省六部制,军事编制则使用唐朝的府兵制,建立了八卫,每卫设置大将军和将军一人负责统帅军队。
四,渤海国文化。渤海国建立之后大力向内地汉族学习。经济、文化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渤海王多次派遣学生到长安太学学习。渤海地区通用汉字,使用的历法则是唐朝制定的《长庆宣明历》,音乐也是参照中原音乐加以改进的。
渤海的官员和贵族子弟子弟用汉文做诗,其中,杨泰师和王孝廉的诗作深受李白、杜甫的影响,是当时著名的渤海诗人。
公元834年秋,瀛洲司马张建章奉命前往渤海,受到渤海国王的热烈接待。由于一再挽留第二年才返回长安。他在上京期间同渤海上层人士互相唱和的诗稿和来往的书信,竟装满了他的行囊。可见,渤海通汉文化的人是很多的。
唐诗人温庭钧在《送渤海王子归国》诗中写道:
疆理虽重海,诗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这不仅是一首对渤海王子文化素养的赞美诗,而且也是表明渤海与内地文化一致和亲密关系的生动写照。
五,渤海国的灭亡。唐朝衰亡之际,渤海国也走向末路。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大唐王朝灭亡。唐朝的藩将领们纷纷割据称帝。而此时统治渤海国的第十五代国王大諲(yin)撰。正如大唐王朝一样,此时的渤海国也步入衰亡阶段。契丹族日益强大,其首领耶律阿保机时刻都在谋划吞并渤海。大諲撰继位后渤海与契丹战争持续了二十年之久。大諲撰则一直保持着对中原的藩属态度,先后向后梁和后唐朝贡。
公元926年一月三日,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以“惟勃海世雠未雪,岂宜安驻"为号召,率大军亲征渤海。契丹军队势如破竹,渤海军惨败。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契丹军围困渤海都城忽汗城。
二月二十八日,渤海王諲撰出城投降。阿保机优礼相待,并将他放回都城。
三月五日,渤海士兵杀死入城索要兵器的契丹使者,大諲撰传令全城抵抗契丹。阿保机大怒,攻破忽汗城,并骑马进入城中。大諲撰见大势已去,只得跪在耶律阿保机马前请罪。
四月四日,耶律阿保机改渤海国为东丹国,忽汗城为天福城,让自己的儿子耶律倍统治东丹国。渤海末代国王大諲撰则被阿保机改名为“乌鲁古”,这是阿保机坐下战马的名字。阿保机用马名赐给大諲撰,羞辱了这位渤海国国王。之后把他的家族迁到了辽皇都临潢(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波罗城)附近。
渤海国从大祚荣建立政权起,到926年被契丹灭亡,共存在了二百二十九年,传了十五代国王。
总结:渤海国作为我国一个存在了二百多年的少数民族边疆政权,其中发生的精彩故事是很多的。遗憾的是我国的史学界在很长一段时期并没有重视这个古国的历史,我国的历史剧中没有一部是反映渤海国的。这让韩国人找到了机会,他们拍摄了许多以渤海国为背景的影视剧,并极大的歪曲了历史。将渤海国和高句丽这些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说成是自己祖先建立的。并且大量的丑化中原政权,硬生生的把大唐的藩属渤海国的故事拍成了抗击唐朝入侵的韩国意淫神剧。正如网络吐槽的那样:“全宇宙都是韩国的,更何况一个渤海国呢?”希望我们国家也能拍摄出符合历史事实的渤海国影视剧,别让韩国棒子的神剧误导观众了。
有哪些已经失传了的古代舞蹈?
抱歉,我不知道中国古典舞还有什么分类,似乎是没有谁明确过的,不过听过一种说法,分为汉族古典舞和少数民族古典舞,或许还有别的分法,按照年代,或者按照门类,什么汉唐舞、敦煌舞什么的,宫廷舞、民间舞什么的,不过没有定论,以上只是我的猜测。
其实自宋至明清,中国古典舞大多已失传,一部分流入民间,成为民间舞;一部分进入戏曲,成为戏曲舞。现今的古典舞都是后人参照记载、创制的。所以要说清失传的古典舞根本不可能,只能列关键的了。
1、周代雅乐舞蹈——六大舞:也称“六代舞”,代表六个朝代。分别是黄帝的《云门》(又称《云门大卷》、《咸池》和《承云》),尧帝的《大章》(又名《大咸》),舜帝的《大韶》,夏禹的《大夏》(又称《夏龠》),商汤《桑林》,反映武王伐纣功绩的《大武》。
《云门》的内容据说是歌颂黄帝创制万物,团聚万民,盛德就象天上的祥云一般。由于黄帝功德普照天下,天之所生,地之所载,世间万物没有不受到他的恩泽的,所以这个乐舞也叫《咸池》,“咸池”也就是“咸施”。
《大章》相传是歌颂尧帝领导天下时仁德如天,智慧若神,百姓依附他就象依附太阳,敬仰祥云一样。“大章”,意思就是说尧帝之德足以彰明天下。可见它原来也是氏族社会中的原始舞蹈。
《大韶》,简称《韶》,是六乐中最著名的一部,孔子在春秋末年还曾见过。传说这个乐舞的创制者是一只脚的怪兽“夔”,内容是歌颂舜帝能继承并发扬光大尧的功德,而它的表现形式则是“击石拊石”,是“凤凰来仪,百兽率舞”,可见它原来也是氏族社会中的原始舞蹈。
《大武》是武王伐纣胜利后由周公创编的,内容就是表现武王克商的丰功伟业。据春秋时孔子所见,这个乐舞开始先有一段长长的鼓声作引子,舞者(战士)持兵器屹立待命。接着是六段舞蹈:第一段舞队由北边上场,这是描写出兵的情形,第二段表现灭了商朝,第三段继续向南进军,第四段表现平定南部边疆,第五段舞队分列,表示周公、召公的分疆治理,第六段舞队重新集合,列队向武王致敬。舞蹈虽然是用的象征性手法,并不象舞剧那样描绘人物和矛盾过程,但无疑这是一部表现当时重大事件的叙事性舞蹈作品。
周公将这六部乐舞加以集中、整理、规范成一个整体,作为国家的礼制,用于祭祀、庆典等活动。并对它们的演出仪制、祭祀对象、服饰道具、乐歌宫调和舞者身份、演出场合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六大舞又分为“文”、“武”两类,前四舞属文舞,《大武》等属武舞。文舞持龠(似笛的管乐器)翟(鸟羽)而舞,故又称龠翟舞:武舞持干(盾牌)戚(斧钺)而舞,又称干戚舞。两类乐舞的划分,与舞蹈的内容形式有一定联系,但据后世儒家考证,主要是受祭的帝王得天下的手段差异,所谓“以文德得天下的作文舞,以武功得天下的作武舞”,这一定例一直贯穿到以后历朝历代的封建帝制。周代雅乐除上述六大舞外,还有《羽舞》等“六小舞”,这些舞蹈和六大舞一样,也是用作教育贵族子弟的教材,成为乐教的重要内容。
2、汉代——巴渝舞 巴渝舞是古巴人在同猛兽、部族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一种集体武舞。汉高祖时,喜爱“巴师勇锐,歌舞以凌”的古巴人的战斗力,引为作战前锋,并将宗人的战争武舞取名为“巴渝舞”,引进宫廷,历经魏、晋、南北朝,至唐代,虽曾数易其名,仍盛演不衰。唐以后,“巴渝舞”在宫庭中销声匿迹,名不见经传了。但在民间仍在世代承传,历经演变,原始的武舞演变成祭祀性舞蹈和庆典性舞蹈。汉代的"巴渝舞"共4篇舞曲:一曰矛渝,二曰安弩,三曰安台,四曰行辞。巴渝舞的基本形式是“执仗而舞”。“仗”,兵器,“执仗”即执干戈;伴奏则是击鼓。
3、七盘舞是在汉代舞蹈中最为流行、最有代表性的舞蹈。表演时先在地上排列数盘和鼓,舞者衣着长袖,在盘、鼓之上,或盘、鼓之间,跳跃徘徊。《七盘舞》在汉魏时代非常盛行,常常出现在汉晋文人墨客的诗辞歌赋中。张衡《七盘舞赋》:“ 历七盘而屣(又作‘纵’)蹑。”
4、踏歌(是失传的舞种)一种古老的舞蹈形式,源自民间,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已兴起,到了唐代更是风靡盛行。所谓“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它的母题是民间的“达欢”意识,而古典舞《踏歌》虽准确无误地承袭了“民间”的风情,但其偏守仍为“古典”之气韵。
5、北齐——兰陵王入阵曲也叫大面、代面,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歌舞戏。起源于北齐,胜于唐代。是为歌颂兰陵王的战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独舞。舞者表现兰陵王“指麾击刺”的英姿。曾东传日本,今属日本雅乐。
6、唐代——秦王破阵舞又名《秦王破阵乐》或《七德舞》,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最初乃唐初的军歌,李世民把这首乐曲编成了舞蹈,再经过宫廷艺术家的加工、整理,成了一个庞大的、富丽堂皇的大型乐舞。在原有的曲调中揉进了龟兹的音调,婉转而动听,高昂而且极富号召力。同时有大型的宫廷乐队伴奏,大鼓震天响,传声上百里,气势雄浑,感天动地。后失传。
7、惊鸿舞是唐玄宗时期宠妃梅妃江采苹创作的舞蹈,已失传。可能有描绘鸿雁飞翔的动作和姿态,这种模拟飞禽的舞蹈,在当时广为流传。而梅妃的《惊鸿舞》着重于用写意手法,通过舞蹈动作表现鸿雁在空中翱翔的优美形象,极富优美韵味的舞蹈,舞姿轻盈、飘逸、柔美、自如。
8、霓裳羽衣舞是唐代大曲中的法曲精品,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相传唐玄宗作曲,杨玉环舞蹈。安史之乱后失传。描写唐玄宗向往神仙而去月宫见到仙女的神话,其舞、其乐、其服饰都著力描绘虚无缥缈的仙境和舞姿婆娑的仙女形象。
9、宋代时“队舞”、“舞队”等舞种盛行,每个物种里有若干舞蹈,不一一列举了。
10、元明清应该都是些戏曲方面的舞蹈吧,差不多也失传,不是很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