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与砍杀灭国,骑马与砍杀二战之中国战场怎样灭国?
对内发展经济,增加人口,扩充军力,对外加强情报侦查,做到一鼓作气,灭掉敌国
为何不学司马炎厚待曹奂?
历史上,东晋之前的王朝更迭中,末代帝王往往还能得以善终。南朝刘宋的宋武帝刘裕,弑杀东晋末代皇帝晋恭帝司马德文,开创了后世禅让之君不得善终的先河。

提起司马氏,我们首先想到的除了太史公司马迁外,就是三国时期的司马懿,他凭借着出色的政治才能,辅佐了曹魏政权的三代君主。单从政绩上来看,司马懿绝对是一个忠于曹魏的能臣。但是具有 “鹰视狼顾”之相的司马懿,天生并非池中之物,不会甘作人臣。他之所以长期以来谨慎隐忍,就是在等待时机,对曹魏政权取而代之。曹魏政权的帝王似乎都短命,魏文帝曹丕四十岁去世,他的继任者魏明帝曹叡三十六岁去世,之后八岁的曹芳继位。魏明帝留下遗诏,命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辅政。曹爽等人依仗着自己出身宗室的优势,把持朝政,权倾朝野。对于另一位辅政大臣司马懿,则是排挤打压,将其贬为一个并无实权的太傅。随着司马懿被再次架空,伴随三代帝王,经历过大起大落的司马懿早已深谙官场的险恶,他还是选择了谨慎隐忍,索性以生病为由辞职回家,避开曹爽的跋扈。即便如此,曹爽等人还是没放过他,经常派人以探视为名,监督司马懿。老奸巨猾的司马懿自然知道曹氏的真实目的,于是装出一副病重卧床、不久于人世的样子。高超的演技竟然骗过了曹爽,使得曹爽对他逐渐放松了警惕,监管也变的松懈起来。隐忍多年的司马懿最终等来了机会,公元249年,曹爽跟随曹芳离开洛阳,前往高平陵扫墓。司马懿趁机与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以及太尉蒋济等人发动政变,控制了京都洛阳。自此,曹魏的军政大权落入司马氏手中。随后,司马懿将曹爽等人处死,凡曹氏门生故旧,亲信党羽,男女老幼无一幸免,被杀者近七千人,史称高平陵事件。司马懿死后,其长子司马师把持朝政。后来,中书令李丰和光禄大夫张缉等人图谋废掉司马师,改立夏侯玄为大将军。事情败露后,参与者几乎被司马师灭族。由于曹芳也参与了李丰等人的图谋,司马懿将曹芳废为齐王,拥立高贵乡公曹髦继位。曹髦并非无能之辈,文才武略,崇拜少康,他对司马氏的专权秉政非常不满,于是亲自率领亲兵讨伐司马昭,但被司马昭的部下公开在大街上弑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便源于此。司马昭此举,开创了我国历史上“公开弑君”的先河。曹髦死后,司马昭立曹奂为帝。名义上曹奂为皇帝,实际却是司马氏的傀儡。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嗣位,成为曹魏政权新一代权臣。司马炎不愿隐居幕后,而是觊觎帝位。于是,司马炎效仿“曹丕代汉”的前车之鉴,逼迫曹奂禅位于自己。曹奂也算识时务,知道大势已去,于是干脆利落地退位让贤。至此,曹魏政权灭亡。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曹奂被司马炎封为陈留王,并准许他享有许多特权,比如可以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等等。曹奂可以说是得以善终,在他去世后,晋朝还为其上谥号“元皇帝”。可以说,曹奂禅位之后所获得的地位、待遇以及最终的结局,是历代亡国之君中最好的。正是因为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父子精明过人,才有了司马炎的代魏称帝。然而,他们的后代却总是出弱智。晋惠帝司马衷的愚钝,导致了 “八王之乱”,让西晋遭受了灭顶之灾。东晋的晋安帝司马德宗是个彻头彻尾的 “愚皇帝”,使得东晋最终走向了灭亡。“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导致了“五胡乱华”的发生。长年的战争,百姓生灵涂炭。司马家族在传承三代四帝、统治天下52年之后,西晋走向灭亡。仓促之间,司马睿在江东的建康称帝,国号仍沿用“晋”,史称东晋。司马睿即为晋元帝,东晋之所以能偏安一隅,南方和北方的世家大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东晋初期,就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由于这些南北世家大族之间时常发生冲突,导致内乱频生,东晋的政权并不稳定。东晋政权自身的实力并不强大,所以不得不依靠这些世家大族来镇守一方。虽然这些世家大族可以为东晋守疆卫土,但也很容易割据一方,自立成王,这为东晋政权的灭亡,埋下了祸根。东晋政权传承到第十位皇帝晋安帝司马德宗时,当时的世家大族桓氏就曾威逼晋安帝禅位于自己。然而乱世出英雄,刘裕的出现,不仅终结了桓氏的短暂政权,也最终消灭了东晋的司马家族。刘裕的祖籍在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今江苏徐州),自称是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第二十二世孙。可谓是名门之后。刘裕的家族属于江左的低级士族,早年随晋室南渡,定居在晋陵郡丹徒县的京口里(今江苏镇江)。刘裕的父亲刘翘时,刘氏家族已成为普通的百姓。刘裕出生的时候,家境贫苦,母亲在生下刘裕之后便病逝,父亲因无力为刘裕请乳母,准备将其抛弃。刘裕的姨母知道后,为自己亲生的儿子刘怀敬断奶,给刘裕哺乳,这才救了刘裕一命。自此,刘裕取了一个小名叫寄奴。成年之后的刘裕,长的是身材高大,风骨奇伟,行事作风不拘小节,并且对自己的继母萧文寿特别孝顺。因家境贫寒,刘裕靠砍柴、种地、打渔和卖草鞋为生。卖草鞋的人生经历倒是和三国的刘备颇为相似,同为汉室后裔,之后都沦落为织席贩履之辈。刘裕读书少,仅识得一些文字。刘裕嗜赌,曾因赌债而被人吊起来毒打,把本就不富裕的家底最终输了个精光,乡邻也因他的嗜赌成性而鄙视他。但是出身琅琊王氏的王谧却对刘裕颇为赏识,认为他一定会成为一代英雄。晋惠帝司马衷智力还算正常,只是不谙世事。但是东晋的晋安帝司马德宗则完全就是智障,他不但四季不分,而且连话都说不好,甚至做事还需要人帮助。因此司马德宗即位之后,东晋的皇权旁落。驻外的将军中,大多数实际上已经自立,不受君命,朝中大权也落在了权臣手中。乱世之下,刘裕选择从军,投奔了北府军,成为北府军将领、冠军将军孙无终的司马。此时恰逢孙恩、卢循起兵反晋,东晋时期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农民起义爆发,这给了刘裕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当时北府军的卫将军谢琰、前将军刘牢之奉命镇压起义,在孙无终的举荐下,刘裕转入刘牢之的麾下,担任参军。刘牢之对刘裕有知遇之恩,没有他的大力提拔,也不会有刘裕的官场青云。当初为了对抗前秦,谢安、谢玄叔侄组建了北府军,刘牢之是北府军的将领之一。后来,在淝水之战中,北府军表现英勇,最终取得了胜利,从此,北府军开始成为东晋最为精锐的军事力量。然而,谢安为人小心谨慎,在权力巅峰时,和侄子谢玄选择急流勇退,交出北府军兵权,由东晋宗室司马恬和士族王恭先后执掌。但是无论谁执掌北府军兵权,刘牢之都是北府军中的绝对二把手。王恭出身于太原王氏,是世家大族,从内心瞧不起寒门出身的刘牢之,但又让刘牢之执掌北府军中大权。王恭对刘牢之的轻蔑,使得刘牢之怀恨在心。王恭和东晋宗室、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发生矛盾,之后悍然起兵反叛。司马元显采取离间计,对刘牢之许以好处进行拉拢,最终刘牢之反叛王恭,导致王恭兵败被杀。从此,北府军成了刘牢之的私产。刘裕加入北府军的时候,已经过了北府军建功的狂热期。原本刘裕没有什么出头的机会,但是道士孙恩掀起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而东晋朝廷无力镇压,只能再次依靠北府军。有了战事,刘裕的机会随之而来。刘牢之派刘裕带领数十人前去侦查敌情,不巧遇到了数千起义军,刘裕率众迎战。在随从战死大半的情况下,刘裕面无惧色,仍手舞长刀,酣战不止。刘裕如此的英雄气概,焉有不成大事之理。后来,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及骑兵主力相继赶来,起义军见援军到来,纷纷撤退。刘裕和刘敬宣乘胜追击,一举收复了山阴(今浙江绍兴),并将孙恩赶入了海岛。刘裕,一战成名。在镇压起义军的几年中,刘裕经常充当先锋,每战都重创起义军,他的军事才能得以初显。刘裕不但作战勇猛,披坚执锐,冲锋陷阵,而且指挥有方,富有智谋。在战场上,善于以少胜多。当时的北府军将领对于士兵的暴掠采取纵容的态度,百姓深受其害。唯独刘裕的队伍军纪严明,从不祸害百姓。在刘裕的追击下,孙恩最终在临海(今浙江临海)投海而死。孙恩起义,严重消耗了东晋的兵力,导致京城防务的空虚,这给了盘踞在荆州的桓玄以可乘之机。东晋中期,国家的局面基本全靠桓温之兵来维持,虽然谢玄已经开始起势,但是北府军没组建之前,比起桓氏的军事力量还是稍逊一些。桓温死后,桓氏家族的势力遍布长江中上游。当时司马元显把持朝政,地方士族对百姓的残酷剥削,使得民怨四起,导致了孙恩起义的爆发,这就给了桓氏篡位的机会。当时,桓玄和司马元显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之后司马元显派兵征讨桓玄,而桓玄也发兵攻击司马元显。司马元显以骠骑大将军的身份,命令刘牢之带领北府兵协同征讨桓玄。同时,桓玄也派人劝说刘牢之不要轻举妄动,并许诺事后对刘牢之加官进爵。刘裕请求发兵进攻桓玄,但遭到了刘牢之的拒绝。北府军作为东晋最精锐的军队,如果刘牢之和司马元显一起平叛,之后再起兵要挟司马元显,那么他就会成为东晋的权臣。但是关键时刻,刘牢之却犹豫不决,而且打算派儿子刘敬宣到桓玄营中讲和。刘牢之的想法遭到了刘裕与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的坚决谏阻,但刘牢之不听。最终,在一片混乱之中,桓玄率领荆楚大军冲入建康城,杀死了司马元显。司马元显死后,桓玄不但没有兑现对刘牢之的诺言,而且还把刘牢之骗进建康城,收夺了他的兵权,并让堂兄桓修取而代之。刘牢之在桓玄的逼迫之下,自缢而亡。刘裕审时度势,选择暂时投靠桓玄以韬光养晦。由于刘裕屡建奇功,在北府军旧部中颇有声望,因此桓玄也不敢轻视他,并任命他为北府军中兵参军。可以说,如果没有桓玄的反叛,刘牢之很可能成为一个安乐的军阀。刘裕作为刘牢之的部将,只能处于刘牢之的压制之下。桓玄诱杀刘牢之,等于去掉了刘裕头上的紧箍咒,这才有机会开创帝业。桓玄掌控朝政之后,获封楚王,最后篡位称帝。他对晋安帝还算过得去,称得上是礼遇有加,待遇相当不错。桓玄的妻子刘氏颇具识人术,她多次劝说桓玄除掉刘裕,但桓玄却以要依仗刘裕荡平中原为由拒绝。桓玄称帝后,为了消除隐患,开始瓦解北府军。北府军的旧将被大力剿杀,北府军几乎遭到了灭顶之灾。桓玄、桓修等人继续倒行逆施,激起了孙恩妹夫卢循的反叛,刘裕再次被推到了东晋的前台。刘裕召集北府军旧部,起兵讨伐桓玄和桓修。众人公推刘裕为盟主,传檄四方,各地纷起响应。后来,刘裕在京口一举灭掉了桓玄,在江陵迎接晋安帝司马德宗复位,进而掌握了东晋的大权。东晋自偏安以来,时时面临着北方的威胁。虽然多次北伐,但都无功而返。为了增强自身的实力,刘裕决定北伐。刘裕北伐首先攻打南燕,屡战屡胜,之后南燕皇帝慕容超被俘,南燕灭亡,山东等地尽归东晋。与此同时,广州刺史卢循乘刘裕北伐之机反叛,并率军进攻建康城。刘裕随即班师南下解决了建康城的危机。后来,卢循被交州刺史杜慧度所杀。从此,刘裕在朝中独掌大权,对内,开始毫不留情地诛杀异己;对外,则不断用兵,收复大量失地。刘裕先是发动灭谯蜀之战,蜀王谯纵被迫自缢而亡。紧接着,刘裕再次北伐,攻入长安,后秦皇帝姚泓投降后也被斩首于建康。关中及黄河以南大片晋朝故土的收复,军功巨大,使得刘裕在朝堂上的地位显赫无比,获封相国,建立宋国,受封为宋公,并加九锡。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功高盖主的刘裕,也学起了当年的司马昭,派王韶之将晋安帝司马德宗勒死于东堂,然后立晋安帝的弟弟琅琊王司马德文为傀儡皇帝,即为晋恭帝。晋恭帝即位后,封刘裕为宋王。数月之后,刘裕开始使用皇帝的冠冕仪仗,为篡位做好了准备。第二年,刘裕正式逼迫晋恭帝禅位。晋恭帝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晋朝的气数已尽,刘裕早晚会篡位,对他来说,已经无力阻止。为了能保住性命,晋恭帝很配合刘裕的篡位工作,凡事都听其安排,没有任何抵触心理。如此配合的晋恭帝,在禅位之后虽然被封为零陵王,但却被刘裕囚禁了起来,刘裕的目的是要斩草除根。此时的刘裕已经57岁,而他的长子刘义符年纪尚小。仅14岁。虽然晋安帝司马德宗是个白痴皇帝,但是晋恭帝司马德文可不傻。刘裕担心自己去世之后,如果司马德文复辟,他的儿子刘义符无法镇压。在刘裕看来,必须处死司马德文,为儿子将来坐稳江山扫清障碍。魏晋时期,特别看重门阀出身,寒门庶族备受世家大族的歧视。刘裕出身寒门,他在世时凭借着自己的威势,尚可压制那些门阀世家,一旦自己去世,这些世家大族根本不会把自己儿子刘义符放在眼中,势必会拥立司马德文复辟。因此,司马德文必须死。更何况,当时天下分裂战乱,如果司马德文被北方敌国所利用,势必会对刘宋政权造成危害。所以,司马德文不能留。刘裕最终派人给司马德文送去鸩酒,但是司马德文不肯喝,刘裕让士兵将其用棉被闷死。刘裕并没有对司马家族进行灭族,但是树倒猢狲散,司马氏家族也不敢再公开称自己的姓氏,或改为司姓,或改为冯姓,开始了隐姓埋名的生活。曾经有多辉煌,如今就有多寂寞。刘裕弑杀晋恭帝司马德文,开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先例。因果循环,刘宋的末代皇帝宋顺帝刘准,在被迫禅位于萧道成之后,他的命运和晋恭帝一样,很快被萧道成所杀,年仅十三岁。在南朝所有的末代皇帝中,除了陈后主陈叔宝被隋文帝杨坚所善待外,其他皆是死于非命。
为什么会用禽兽这个词来称呼它?
若论禽兽,非南北朝时期的北齐不可。这个朝廷简直就是禽兽中的禽兽,有些事情甚至连禽兽都不如,更奇葩的是这种病症似乎得到了传承,皇帝一个比一个禽兽。简直把嗜酒、好色、残忍、荒诞等阴暗面演义到了极致,简单来介绍一下,大家看看这几位皇帝到底有多奇葩。
文宣帝高洋:嗜酒、好色、残忍、疯癫的代名词
高洋是北齐的开国皇帝,虽说有其父亲高欢和高澄的作用,但毕竟也算是开国之君了。高洋前期还算是个合格皇帝,颇有一番作为,但在边关安定、四海升平之后,这位仁兄就彻底开始放纵了。
1、嗜酒如命,酒后发疯:高洋在位后半段极为嗜酒,关键是他喝完酒之后简直疯的不要不要的。薛嫔曾是他极为宠爱的一位后妃,然而一次贺咀后,却突然怀疑薛嫔和昭武王高岳不干净,于是就把薛嫔给杀了,然后带着她的尸首又去喝酒,酒过三巡之后突然把尸体拿了出来,然后肢解掉,还用其髀骨做了一个琵琶当众弹唱。而薛嫔的姐姐也和高洋有一腿,结果就因为求官,被高洋酒后直接用锯给锯死了。
其母亲娄太后曾想教训他一顿,结果高洋满嘴酒气的骂道,“你个老太婆还想管我,看我不把你嫁给胡人去当老婆”,结果把娄太后气了个半死。
高洋的之女安乐公主嫁给了尚书右仆射崔暹的儿子,一次公主回宫之后被高洋问起婚后生活,公主便说其实还好,只是婆婆不太喜欢我,于是高洋就跑到了崔暹家中,问崔暹的妻子李氏是否想念已经去世的丈夫,在得到李氏肯定的答复后,高洋直接抽出佩刀杀了他,还说“既然想念,就去陪他吧。”
2、荒淫无度,好色成性:高洋不仅招纳一大批妇女进宫,供自己和亲信日夜放纵,甚至连皇后的姐姐也不放过。李皇后的姐姐是魏亲王元昂的妻子,高洋对其垂涎三尺,在跑到其家中调戏失败后,干脆把元昂召进宫用乱箭射死,然后在元昂的灵前就把李姐给办了。
元仲华是高洋哥哥高澄的妻子,结果高洋不仅将其财产全部没收,还借口高澄生前曾非礼自己的妻妾,把自己的大嫂元仲华给奸污了。甚至将高家妇女无论元近亲属全部聚集在眼前,让身边的仆人任意侮辱,逼迫元仲华的姑姑安德公主骑在用葛麻做成绳子上,让仆从推引安德公主,又命胡人当众轮辱安德公主。
3、杀人成性,残忍无度:高洋为了将北齐宗室杀光,前后杀害721人,甚至连婴儿也不放过,命令士兵用长矛将婴儿挑起,扔向空中作乐。而据记载,高洋在金銮殿上设置了一口锅和一把锯,每逢喝醉酒,必须杀人获取快感。
4、状若疯癫,行事怪异:高洋不仅曾在街道上开展集体“裸奔”,还常常涂脂抹粉,穿着妇女衣服在大街上招摇过市。
高洋这么胡作非为,早早就把自己的身体给整垮了,结果在位仅十年就去世,年仅34岁。
成帝高湛:比其兄更甚
高欢死后,其子高殷继位,老爸虽然是个混球,可儿子还不错,可惜年纪太小,结果继位没几年,其叔父高演就发动政变夺去了他的皇位。结果高演在位仅两年就去世了,有了高殷的前车之鉴,他没有传位于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他的弟弟、高欢的第九个儿子高湛。而这位仁兄,甚至比他的兄长高洋还要混球,这位仁兄的座右铭就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至于国家大事,交给大臣们就好。
1、虐杀侄子。高湛先后杀掉了自己三位侄子。高孝瑜是高湛长兄高澄的儿子,本来就因多次劝谏而被高湛所不喜,结果还和侍奉太后的宫女尔朱摩女私通,后来在太子高玮结婚当夜,高孝瑜因偷偷和她说话被高湛知道,大怒之下命人灌了他三十七杯酒,派人送他出宫后又在车上给他灌了毒药,最终被毒死。高孝琬是高孝瑜的三弟,因为兄长被杀,高孝琬极为恼恨高湛,于是便有跑去在高湛面前说他的坏话,高湛大怒之下将其抓进宫,派卫士赫连辅玄用鞭子击打高孝琬,后来又亲手杀死了高孝琬。高百年是高演的儿子,曾经的太子,就因为高百年写了一个“敕”字,高湛便认为其贼心不死、惦记皇位,于是派人将高百年乱打一顿,还命人拉着高百年绕着宫殿边走边打,无论高百年怎么求饶也没用,最终高百年还是被高湛给斩首。
2、逼奸皇嫂。高湛继位之后,曾逼迫高洋的皇后李祖娥与其通奸,李祖娥不从,他便恐吓其说,“如果你敢不从,我就杀了你儿子”,李祖娥被迫同意。后来李祖娥怀孕,她的儿子太原王高绍德想要见母亲,李祖娥哪有脸面见,只能避而不见。结果高绍德认为母亲宠爱肚中的孩子,而不再宠爱自己,这令李祖娥羞愧不已。于是,李祖娥在生下女儿后又亲手杀死,高湛知道女儿被害,大怒之下将高绍德抓进宫后将其杀死。李祖娥得知儿子被杀,伤心痛哭不止,高湛又是大怒,将其脱光衣服乱打一通后,命人将其装进袋子扔到水沟中,在其苏醒后将其送到妙胜寺出家为尼。
3、后宫糜乱。高湛玩够了女人,就又跑去玩男人,当时和他关系极近的是黄门侍郎和士开。而和士开又和胡皇后有一腿,在和士开死后,胡皇后又跑去和一群和尚混在了一起,直到北齐灭亡之后,胡皇后仍然不改自己奔放的行事作风。
高湛胡作非为之下自然也不长寿,在位仅八年,早早就因酒色过度而死,年仅32岁。
高湛死后,他的儿子高玮继位,结果这位仁兄一点也不输自己的父亲和叔叔,在禽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还一不小心发明了“玉体横陈”这个成语。
除了北齐之外,南北朝时期的刘宋也极度禽兽,尤其是前废帝刘子业,在禽兽这一方面,他简直一点也不输北齐这几位,不过刘宋显然不如北齐这般将禽兽当成传承。
战团怎么灭国?
先占领对方全部城堡,再击败对方所有领主,看谁带兵多就打谁,一般丢了城堡的领主打一两次就没兵可招的了,等几天后就会提示某国灭亡。
有时候领主会跑到其他国家的城堡里去,因为没钱招兵所以会一直龟缩不出来,不想等的话就直接攻城吧,把领主打败就行了。
骑马与砍杀风云三国24被流放的领主去哪了?
左下角会提示你,要不就是哪个国家被灭国之后就从地图上消失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