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歌要塞,怎么去北风苔原?
看你在哪个部落,就从哪里出发。
玩家是联盟就从联盟到北风苔原:从暴风城港口最右边的码头坐船。到达无畏要塞。
玩家是部落就从部落到北风苔原:从奥格瑞玛坐飞艇到达战歌要塞。
魔兽世界(World of Warcraft、简称WoW或魔兽)是著名的游戏公司暴雪娱乐(Blizzard Entertainment)所制作的一款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
wlk急救技能哪里学?
去诺森德学习;联盟在北风苔原的无畏要塞,部落在战歌要塞。玩家在技能点数375之后需要去诺森德大陆去学习宗师级急救,可以去北风苔原的两个阵营的营地,同样玩家可以在达拉然找到急救训练师,同样可以提高急救点数。
部落和联盟都可以去中立的城市达拉然找NPC善良的欧莉萨拉学习。
怎么去龙骨荒野?
龙骨荒野部落和联盟去的方法是不同的,部落需要来到奥格瑞玛的二层飞艇,找到去北风苔原战歌要塞的飞艇。之后到达战歌要塞后向东进入龙骨荒野。
联盟需要来到暴风城的港口,在最北部的港口坐船去北风苔原的战歌要塞。然后也是向东来到龙骨荒野。
魔兽世界tbc达拉然怎么走?
1.需要接取任务——魔法王国达拉然,跟着任务线来就可以传送到达拉然,传到达拉然的第一时间记得把炉石绑定在达拉然的旅馆中。
2.魔法王国达拉然 (任务在74级时可在诺森德很多地方领取,后续会让大家前往达拉然) 将肯瑞托徽记之戒交给达拉然紫罗兰之门的大法师塞琳德拉。
扩展:
部落任务领取点
领取地点1:大法師埃萨·夺日者的影像(龙骨荒野)
领取地点2:博学者泰尔嘉那(龙骨荒野)
领取地点3:博学者凯兰纳(北风苔原 战歌堡)
领取地点4:博学者瓦伦萨斯(嚎风峡湾 复仇营地)
领取地点5:博学者费利丝塔 (灰白之丘 征服堡)
联盟任务领取点:
领取地点1:乌瑞克·冯·斯托姆哈斯男爵(嚎风峡湾 瓦尔加德)
领取地点2:大法师茉德拉的影像(龙骨荒野 群星之墓) 备注:联盟法师71级传送门训练师也在这里领取
领取地点3:不稳定的瓦斯(龙骨荒野 暮冬要塞)
领取地点4:魔导师达斯米尔(北风苔原 无畏要塞)
领取地点5:魔导师哈尔蕾奈(灰熊丘陵 琥珀松木营地) 备战WLK:诺森德任务指引—如何前往主城达拉然
在达拉然有去各大主城的传送门,跟沙塔斯是一样的,很是方便,所以在达拉然绑炉石就是很好的选择。
有上十万大军的赵括为什么突围不了?
公元前260年,秦军和赵军在长平(今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西北)一带开战。当时战争的起因是两国为争夺上党。其实争夺上党不过是战争的借口。他们两国之间真正的矛盾在于,一个是要统一天下,一个是要保家卫国。所以矛盾不能解决,战争也就不可避免。
长平之战因为是决定两国命运的战略决战,所以两国都投入了大量兵力,秦国投入兵力60万,赵国投入兵力45万,堪称战国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赵括突围时被射杀,45万降卒被白起坑杀,战争以秦国胜利而宣告结束。
历史上一直有人说长平之战赵国的失败,是因为赵括“纸上谈兵”造成的。
然,赵括能被身经百战,百战百胜的战神白起评价为“纸上谈兵”,说明赵括起码也是满腹兵书的军事天才了。
问题来了,秦军虽然多于赵军,但赵军是在本土作战,以逸待劳当优势于秦军,为什么会45万大军全军覆没,输得那么惨?
就算是白起用计将赵军包围,依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赵奢的儿子,又从小饱读兵书。就算是败,也当冲出包围圈而不至于败到全军覆没吧。
今天我们就重读历史,看看赵括为什么会突围失败。
赵括“纸上谈兵”?《史记》里记载,长平之战因赵括轻敌,陷入了秦军的包围圈,被秦军全歼,秦胜赵败,留下典故“纸上谈兵”。
两千多年来,我们也一直将白起视为战神,把赵括说成纸上谈兵。那么赵惠文王为什么要把名将廉颇换成赵括?赵括的纸上谈兵有多少故事呢?
赵奢整治军纪严书肃,但用兵比较循规蹈矩,按兵书上说的规矩行事。如此也能小胜多,大败少。赵括在平时与父亲的交谈中,经常指出他父亲赵奢虽治军有方,但计谋不足。
赵奢当时很不服气,认为儿子赵括缺乏战场上的血杀洗礼,不懂战争的残酷性,纯属口出狂言。
公元前280年,乐毅破齐后,赵王便命赵奢一个月内将齐麦丘(今山东商河西北)拿下。此前,赵军曾数次攻击麦丘,皆因麦丘粮草充足,又有墨家弟子相助。墨家弟子在防御上是很有办法的。所以赵国数次攻击都没能拿下麦丘。
此次赵奢出征,决定带上赵括,意图让赵括在战场上磨砺磨砺,日后便不会再口出狂言了。到了麦丘,赵奢便下令攻城。赵括就觉得这样盲目的决定攻城不妥。
他建议赵奢说:麦丘被我们攻打了三年了,估计城中粮草已经不多了,我们还是先了解情况再做决定吧。
但赵奢怕一个月内完不成任务,仍然坚持快速攻城。结果,赵军麦丘没有拿下,还伤亡了不少人。于是,赵奢只好听从儿子赵括的建议,优待俘虏,俘虏中有人被感动就偷偷地告诉赵奢说,城中百姓已经断粮开始吃人了。
赵奢得到这个消息,立刻将粮食发送给俘虏,放他们回家。俘虏们回家后,告诉城中的百姓说赵军如何如何好,如何有粮食吃。麦丘百姓听说赵军可以给他们供粮,便将齐军守城将领杀死,打开城门投降。
赵惠文王见赵奢用很小的伤亡,不到一个月就拿下了麦丘,非常高兴。当他得知这是赵括出的主意,对赵括更是欣赏有加。
这样的故事有很多,虽然不能证明赵括的军事能力,但也说明赵括并非是真的一无是处,被赵惠文王糊里糊涂地派上长平之战的战场上。
名将之后又饱读兵书,有勇有谋的赵括,为什么冲不出白起的包围圈?一、时代背景
战国末期,秦国国相范睢针对“合纵联盟”,提出“运交近攻”。即蚕食一地得一地,蚕食一城算一城,如此方可图统一天下大业。
这个策略一经提议,便被秦王采纳。从而秦国举国大力发展农业,积极备战。
秦国经“垂沙之战”大败楚军;“伊阙之战”大败韩魏两国;“鄢郢之战”获取了楚国大片土地;“华阳之战”大败赵魏联军。
至此,秦军可谓所向披靡,无往不胜。
赵国经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的改革后,也曾是战国时期七雄之首。赵武灵王还曾一度梦想着消灭秦国。
可惜赵武灵王死后,赵国就停止了改革。
二、从秦、赵两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看长平之战
每件事情的成功或失败,其背后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虽然说有些事件看似偶然的运气,但偶然的背后一定有无形因素的影响,没有哪件事一定是偶然的。
一、政治
秦国:官僚机制高效,社会简朴富有朝气,百姓单纯,敬畏官法。长平之战开战:
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15以上悉诣长平。
《史记》
也就是说,长平之战一开战,秦王亲自奔赴前线部署作战,并且将全国凡15岁以上的男丁征招到长平参加战斗。
赵国:贵族政治遗风严重,经济文化发达而奢靡,所以备战不足。
本来临战换将是战争大忌,但是,赵国当时面对的是国内粮仓已经无粮,向齐国借粮,齐国又不肯借。
如果长平之战不尽快结束,赵国将面临人吃人的崩溃状态。如此,赵国不出击将被拖垮,出击或有一线生机。
这样赵王才决定临战换将,派赵括挂帅,率兵出击。
二、军事
长平之战前赵军就连打了几次败仗,折损“一将六尉”。廉颇不得不退守长平,深挖壕沟、高筑营垒。想用持久战拖垮秦国。
然,持久战是把双刃剑,在拖垮秦国的同时,也拖垮了赵国。这个时候两国拼的就是国家经济实力。在经济实力的比拼中,秦国因奖励农耕,做足了战争准备,所以秦国赢了。
而赵国则因为重商轻农,又无战争准备。所以赵国的粮草已经支撑不住持久战,不打攻击战就只有等死,与其不战等死,不如主动出击。
长平之战赵括到了北前线后,就夺回了战场北部的壁垒。秦军见势不妙,立即将白起调入前线换下王龁。
秦军从长治盆药山奔赴到晋城盆地,集结在丹水河谷中。当时赵军主力集结在高平市,赵括率30万部队一路追赶秦军至丹水,并攻击秦军营垒。秦军奋力拼杀,试图冲破赵军防线。
两军对峙。这时赵括带支小部队,深入奇袭秦军后方,并对秦军形成了包围之势。可是问题来了,原来廉颇实行的是坚守不出的战略,为了防御秦军进攻,廉颇深挖壕沟。而这些壕沟在防御战中可抵千军万马。但是,在进攻战中,它成了阻挡进军的绊脚石。
就在赵括准备攻击秦军营垒时,辎重部队没跟上,没有攻营武器,没有粮草供给,赵括出的奇兵被秦军反包围了,后方补给部队被壕沟阻拦。因此,赵括军反被白起切香肠式的分段包围,他只好命令士兵们就地修筑营垒等待后援。
赵壁,今名赵东垒,亦名赵东长垒,在泽州高平县北五里,即赵括筑壁自败处。
《史记正义》
赵军被反包围后断粮草46天。46天秦军建起了反包围垒墙,防范赵括军突围。秦军还用5000骑兵在赵括营垒和主力防线之间机动巡逻,以防两支军队互通信息。
最终孤军食尽,几次突围未果,赵括在最后一次突围时死于箭雨中,他出的奇袭军全军覆没。防线上45万赵军主力没被攻击,也末出击就全部投降,后被白起坑杀。
有野史说,防线上45万赵军没出击,是因为当地地形狭窄,大军难以施展战斗力,只能眼睁睁地观战。
也有野史说,赵军中高层将领叛变出卖了赵括。
还有史评家说:赵括“运气”不好,如果赵括是秦将而不是赵将。如果赵括的第一仗不是对阵白起,而是对阵王龁,会怎样呢?当然,历史没有如果这些都是猜想、如果,不可当真。但防线上的赵军确实没有参加战斗。
赵括的失败,并非败在他的战略战术上,而是败在了缺少对人心和权谋的了解。他得罪了廉颇的旧部将领,又贸然出征,两个因素加起来,导致长平之战失败。
长平之战已经成为历史了,今天我们读历史重要的是思考和总结经验。
总结长平之战的硝烟已经随着2000多年的风雨,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而我今天回答这个问题,讲述了赵括的故事,只为在我们读历史,回顾历史的时候,能在崇敬战神白起的同时,也增加几分崇敬赵括的心。
长平之战,以秦胜赵败而宣告结束。这对我们来说是件好事,它消灭了战争,便得华夏统一,人民安居乐业。不过我还是希望在今后阅读“纸上谈兵”时,只把它当成典故读读就好了。
细想想赵括,他是在他母国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临危受命。他不顾生死,不为名利。因为长平之战是赵国的胜算太少的战争,是在乐毅等名将都不肯出征的战役,而他是在最危险的时刻站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