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龙之眼,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神秘事件?
我是杂谈胡侃,不绕圈子,直接说答案,北宋帽妖案就属于一桩十分神秘的历史悬案,当时在东京和西京两地的百姓纷纷传言有一种如帽状的神秘物体,专在夜里袭击百姓,胆大的青年锣鼓齐鸣,拿着农具锄头就去追,结果每次都无功而返;地方官也纷纷到庙里祭拜,以求天下太平,此事反而越闹越大,最后惊动了皇帝宋真宗,为了稳定民心,派出钦差到民间查探,虽然下了大力气却是一无所获,最终不了了之,此案给后世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天禧二年五月,宋真宗接到民间三城节度使张旻的加急奏章,大概意思就是最近民间有股谣言流传甚广,而且还啥人证物证都有,搞得人心惶惶,据目击者所言,那个奇怪的东西专门在晚上出没,大多数时候形状像帽子,有时候还会变形,这可奇了怪了。虽然我大宋虽然兵马不强,但民间还是有点敢于硬刚的年轻人,只要见到那东西,抄起锄头就去追了,奈何一直追不上。
反正这件事情传得越来越玄乎,甚至有些官员都到庙里去祭拜,这可成何体统,所以现在要请皇上定夺啊,要是事态进一步扩大,那可是让天下人抓住了皇上您的小辫子啊(古代民间传说,天降大灾即视为皇帝行事荒诞,昏庸无道之预兆)。
对于这种说法,宋真宗一直是嗤之以鼻的,什么皇帝无能,什么昏庸无道,老天不下雨,岂是皇帝能左右得了的?
事有蹊跷,如果不加控制,恐怕会危及社会稳定,看来还是得派人去查探一番,
于是就任命侍御史吕言为“妖帽事件”调查组组长,奔赴西京洛阳查案。
调查组一到,直接傻眼了,西京留守王嗣宗放任谣言在市井流传,大兄弟喂,作为镇守一方的长官,你好歹也成立个调查小组去调查一下啊,任由民众恐慌,不闻不问,就不怕哪天跳出些别有用心的人来做文章。你虽然是打架状元出身,胆色超群,可百姓哪里懂这个谣言不攻自破的道理,这天下偏偏就有些放着好日子不过人,编造些谣言来引发混乱,可你倒好,还真相信谣言止于智者。这世间又有多少智者来帮你辟谣,作为官方,谣言出现,最应该做的是去破解,而不是听之任之。按照你这种立场做官,非常危险啊。
但王嗣宗却以曾经的经验做证,谣言是可以破解的,当年他还在邠州做知州,就时常听当地的官员说有个啥狐仙庙,十分灵验,他偏不信这个邪,老子是靠一身正气做上官的,还会信这些骗人的玩意?一来是为了杀杀当地官员的威风,二来是为了把骗子绳之以法。马上带人团团围住那个狐仙庙,道士一律五花大绑,用浓烟将庙后的狐狸全都熏出来,全部处死,摆成一排,以示民众自己捣毁骗子老巢的决心,当时还有些百姓相信王状元此番是得罪了狐仙,没成想几年过去了,王状元一天比一天活得还健康,民众方才醒悟,自己被骗子骗惨了。
正是基于此前的经验,王嗣宗才没有在帽妖事件中大动干戈。
帽妖事件调查结果时间都快过去一个月了,调查工作陷入停滞状态,没想到在京城开封又出现类似的谣言。这次更夸张了,居然有人说,这玩意会吃人,还有人受了严重的伤,基本一到晚上,人们都是聚在一起,生怕出啥事,宋真宗咂摸,这事情不对劲,明明是冲着我来的,如果不把谣言斩断,估计还会传到军队中,甚至传到朝堂之上,到那个时候,我的统治可就危险了。
针对此事,宋真宗制定了两个方案,一方面是大举进行祭祀活动;另一方面是强力抓捕四处造谣的人,果然,天网之下,焉有漏网之鱼,很快就抓到了三个可疑人物,两个鬼鬼祟祟的道士和一个和尚,道士一人叫张刚,一人叫耿概,那个和尚叫天赏。
四处散播谣言,该当何罪?真宗马上让吕夷简来主持此案的审理,无论用何种方式,都要让他们开口。一审吓一跳,这三个贼眉鼠眼的家伙,果然是在到处造谣,唯恐天下不乱。让人气不打一处来,让老百姓担惊受怕的几个月,原来是你们在捣鬼啊,你知道让朕损失了多少GDP吗?让朕挨了多少花式国骂吗?
皇帝之怒,唯有命可消,这三人直接被斩首,估计行刑那天,许多百姓都来围观,啥臭鸡蛋、烂白菜都朝他们扔过去了。但是,只杀三人根本不解恨,凡是跟这三人有关的官员一律流放。真宗又颁下法令,如果再有人传播谣言,视为同罪,结果之后就再也没发生此类的事情,帽妖之谜从此杳无音讯。当时对于造谣的处罚有多严重呢?(编造毫无根据之事蛊惑他人,传播三人以上就被视为造谣罪,最轻的是打六十大板,重的直接处以绞刑,反正六十大板打下去,足够让人大半年下不了床)
以我们今天的视角来看,这个当时被传得神乎其神的帽妖不就是不明飞行物吗?
在通讯并不发达的古代,一个谣言要被广为传播,这需要耗费多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啊,可能多说的谣言一个村子都没传出去就已经被人们淡忘了,可这次帽妖却非常怪异,不仅在北宋非常重要的一个大城市流传,甚至还传到首都,这就非常奇怪了,这得需要多门强大的传播口径,这种影响力,足以威胁到宋真宗的皇权统治。
帽妖事件背后的蹊跷宋真宗非常迷恋道教,曾经到泰山封禅,大臣们向他进贡奇珍异宝之时非常高兴,但民间古怪之事一般传不到皇帝耳朵里就没有热度了,可是这件事居然神奇地蝉联了三个月的大宋资讯热搜榜。并且让皇帝都知道了。是不是有点蹊跷呢?
或许有人在背后故意操纵,甚至整件事情都进行过周密的策划,他们懂得在消息排名下降时,又找几个水军把事件顶上热搜。普天之下,能运作此事的人非王公贵族莫属,毕竟财力在那摆着呢。
结果,一番查阅资料后,还真发现了一位可疑之人——赵祯,宋真宗唯一活着的儿子,当然了,不是他主导的,但最终受益人是他啊。
在京城出现谣言的第六天,大宋天文科研机构就给真宗呈上一份报告——彗星出现。彗星在我们现代人看来,不过是一道美丽的景观而已,不过在古人的认知中,可就非同小可了,它代表着灾难(瘟疫、洪水、饥荒等等,反正就是天下大乱的征兆)
在古人认知中,一旦出现天灾就是掌印者治国无方,昏庸无道的体现,这是老天给他们的警告,如果还不立即深刻反省,还会有更大的灾难。严重的亡国灭种都有可能。
宋真宗对此事非常重视,开了道场,祭天祈福,可是并没有什么卵用,彗星不为所动,仍然在天上停留了将近40天才消失。这时候有大臣来上奏,之所以我大宋出现如此奇怪之时,是没有立太子的缘故,如果太子上位,一切魑魅魍魉都不敢再次造次。
那个时候,宋真宗已经是50岁高龄,虽然曾有过6个儿子,可现在在世的只剩那个时年8岁的赵祯。只有一个儿子,却不立他为太子,这就奇怪了。原来,这跟一个女人有关,宋真宗的刘皇后,要才能有才能,要颜值有颜值,算是皇帝的左膀右臂,真宗十分喜爱,可大臣们就不这么想了,在历史上又不是没有出现过女人当政的情况,在他们眼中,让一个女人当权,是何等耻辱。要是说这大臣们有啥刘皇后企图掌权的证据,人家还真能拿出来。
赵祯是唯一的皇子,他母亲却不是刘皇后,只是因为真宗一时兴起,让一个宫女怀了龙种,那个宫女被封为宸妃,事情就巧在,真宗从此对宸妃再无兴趣,而把所有的青春热血撒在了刘皇后身上,但刘皇后一直无后,真宗就把宸妃的儿子赵祯过继给刘皇后当儿子。武则天当年可以把自己亲生儿子的皇权都揽在手中,这刘皇后就更有可能了,更何况赵祯跟她还没有血缘关系,来个牝鸡司旦完全有可能。
大臣们第一次建议被驳回,就更能说明问题了,只有一个皇子却不立他为太子,是准备把皇权送出去吗?大臣们不甘心国家大权被一个女人掌控,又接连上书,真宗不得不妥协,封赵祯为太子。而这次之后,大宋就再也没有发生过流传广泛的奇怪事件。是不是很蹊跷呢?
历史的车轮之下,小人物的反抗,往往都是徒劳的,宋真宗驾崩后,刘皇后一直独揽大权数十年,大臣们敢怒不敢言,而他们那个被推到风口浪尖的太子在刘氏死后才得以接触国家权利。是幸运还是不幸呢?龙的传人国语版原唱?
龙的传人原唱:李建复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
它的名字就叫长江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
它的名字就叫黄河
虽不曾看见长江美
梦里常神游长江水
虽不曾听见黄河壮
澎湃汹涌在梦里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
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
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巨龙脚底下我成长
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
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
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百年前宁静的一个夜
巨变前夕的深夜里
枪炮声敲碎了宁静夜
四面楚歌是姑息的剑
多少年炮声仍隆隆
多少年又是多少年
巨龙巨龙你擦亮眼
永永远远地擦亮眼
巨龙巨龙你擦亮眼
永永远远地擦亮眼
巨龙巨龙你擦亮眼
永永远远地擦亮眼
巨龙巨龙你擦亮眼
永永远远地擦亮眼
巨龙巨龙你擦亮眼
永永远远地擦亮眼
巨龙巨龙你擦亮眼
永永远远地擦亮眼
rlcraft巨龙之眼怎么找矿?
在游戏《RLCraft》中,巨龙之眼是一种用于探测矿物和宝藏的道具,可以帮助玩家快速找到矿物和宝藏的位置。使用巨龙之眼找矿的步骤如下:
1. 制作巨龙之眼:需要在工作台中使用钻石和末影珍珠等材料制作巨龙之眼。
2. 拿起巨龙之眼:将巨龙之眼放入手中,右键使用。
3. 探测矿物:使用巨龙之眼可以在周围的区块中探测到矿物和宝藏的位置,探测距离取决于巨龙之眼的耐久度。
4. 挖掘矿物:根据巨龙之眼探测到的位置,前往该区域挖掘矿物或宝藏。
需要注意的是,巨龙之眼的探测范围有限,而且在探测过程中会消耗耐久度,因此建议在使用巨龙之眼时注意保存耐久度。同时,巨龙之眼只能探测到地下的矿物和宝藏,无法探测到地表上的矿物。
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未解之谜?
历史上的未解之谜很多,宋太祖的死因,到现在也是个未解之谜。
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宋太祖赵匡胤
一、正史说法赵匡胤和赵光义
1、金匮之盟宋太宗赵光义登基的第6年,即太平兴国六年九月,宰相赵普从一个金匮(通“柜”)拿出一份遗昭说,太祖和太宗的母亲杜太后病重的时候,把太祖叫到跟前,杜太后对太祖说:“ 你之所以能夺得天下,是因为后周的小皇帝年纪太小,不能服众,所以你才会有机会,你可不能再重蹈前朝的覆辙啊!现在你的孩子很小,跟前朝的情况很像啊,为了不让赵家的江山才不会旁落,还是让你的亲弟弟光义来继承皇位吧!”
宋太祖太宗之母 杜太后
太祖至孝,并觉得母亲说得有道理,就遵从母亲遗愿,让赵普将遗嘱记录下来,放于金匮之内保存。
2、疑点
杜太后去世时,赵匡胤才34岁,他最大的儿子赵德昭已经14岁了,杜太后怎么可能对自己正值壮年的儿子,这么没有信心,会觉得赵匡胤会活不了多久?这显然说不过去!
再说,即使杜太后真说过这话,赵匡胤能同意么?
他这么辛苦得来的江山,会心甘情愿送给三弟,这也太不合乎情理了。
上为赵德昭,下为赵德芳
除非像有的人写的那样,说这个赵德昭从小就是个大笨蛋。
可老二大笨蛋,还有个比这个老二小8岁的四子赵德芳,就是评书里说的那个八贤王赵德芳,这也是大笨蛋?
赵匡胤公元976年去世时,赵德昭25周岁了,赵德芳也已经17周岁了。
有两个已经成年的儿子,还传位给弟弟,这除非说,赵老大认为,他这两个儿子,是一对窝囊废,可他怎么可能在他妈去世的时候,就能看出14岁的老二和6岁的老二全是窝囊废,那么早就定下来,让他弟来继承皇位,这怎么想都说不通。
二、野史的说法1、著名的“烛光斧影”说这个传得最邪乎的说法,主要来自于北宋僧人文莹撰写的一部笔记体野史 ——《湘山野录》。
书中言,开宝九年(976年)的一个雪夜,太祖邀三弟晋王赵光义到寝宫里,两个人一起对饮,喝罢酒已经是深夜了,太祖用玉斧在雪地上刺,同时说:“好做好做!”
当夜,赵光义留宿寝宫,第二天,天刚亮,太祖就莫名其妙地死了,太宗受遗昭,于太祖灵柩前继位。
还有一种说法,更离谱,来自于宋末元初人徐大焯所著的《烬馀录》,说晋王垂涎太祖宠妃花蕊夫人的美貌,太祖此时有病,昏昏沉沉之间,见赵光义正在调戏花蕊夫人,就想用玉斧去砍晋王,没想玉斧反被晋王赵光义夺过来,把太祖给劈死了。
2、疑点首先要说,晋王赵光义夜宿皇宫,在重视儒生,重用言官,封建等级森严的宋朝就不可能出现。
那位要说了,不是吧,三国的时候刘备不经常和关羽、张飞、赵云同榻而眠么,皇帝不是可以和臣子一起睡么。
大哥,如果真有这事,那也刘备在当皇帝之前的事了,当皇帝后,《三国志》或《三国演义》有过这样的记载么?
既然,夜宿皇宫这事不存在,那后面的事也更不存在了。
还有,靠“黄袍加身”这种非正常手段登基的太祖可能这么不小心么?
如果真有这种夜宿皇宫的事情发生,除非此时的太祖已经病得糊涂了,太宗又提前买通了宫里的太监、宫女等所有人,真如此,那就是一场天衣无缝的谋杀案了。
最关键是的这本书的作者文莹和尚,虽然也是北宋的,但他活动的时间是公元1060年的仁宗年间,也就是太祖死后80多年以后了,他是怎么能将80多年发生在皇宫的事,了解得这么清楚呢,难道是当时的太监、宫女有活上百岁的,还是有人将这事传给了后人,他又听来的,总之野史就是野史,很难说从哪里搜来的,也许就是自己杜撰的。
还有那个《烬馀录》的“见色起意”的说法,就更没边儿了,这位三百多年以后的作者,更是从哪来得到的这个素材呢?
但无论怎么讲“兄终弟及”这种在古代皇家传位制度里很少见的情况确实发生了,且又让觉得那么不合理,所以才又那么多令人生疑的揣测。
三、登基后的不正常手段1、皇帝当年更换年号这个很不正常,一般情况下,即使新皇登基,出于对先皇的尊敬,新皇都是在先皇死后的第二年正式改年号的,只有极少数的皇帝是当年就改年号的,这位宋太宗就是当年改年号。
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他是因得位不正心虚,提前改年号,为自己正名。
2、猝亡的四弟赵廷美说好的“兄终弟及”,可就是没有魏王赵廷美什么事,还搭上了性命
太祖共兄弟五个,太祖是老二,大哥和五弟早亡,只有三弟赵光义和四弟魏王赵廷美在世。
赵光义登基后不久,魏王就被贬为涪陵县公,不久就“抑郁而亡”了。
好了,能“兄终弟及”的,世上就只有我赵光义了,别人就别想了。
3、太祖两个儿子接连离奇死亡死后未得到正常对待的宋皇后
有一次,在征讨北汉之后,被封为武功郡王的太祖在世的时年28岁的长子赵德昭向皇帝请命,为出征有功将士讨封赏,太宗赵光义却说:“等你当了皇帝,再赏也不迟吗!”
赵德昭回去之后,明白皇帝这是对他不放心,故意让他自我了断,于是自刎而死了。
《包青天》里的八贤王赵德芳
赵德昭是公元979年去世的,两年以后,年仅22周岁的赵德芳也暴病而亡,可能是觉得他死得太怨了吧,评书里的八贤王活了好久,杨家将、包青天、三侠五义等故事里全有他,他手持金锏,上打昏君,下打谗臣,是一位正义凛然的英雄形象。
北宋太宗至道元年(乙未, 995年)四月,太祖的正妻宋皇后去世,年仅四十三岁,有司为其上谥号为“孝章皇后”。然而,太宗却不为皇嫂成服,亦不令群臣临丧,完全不合宋氏身为前朝皇后应享的礼仪。翰林学士王禹偁对宾客说:“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结果被讪谤遭贬,降为滁州知府。
北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正月,宋皇后的遗体在普济佛舍停放近三年才归葬于太祖永昌陵之北,后一直到太宗的玄孙神宗继位之时,方升位衬太庙。
四、总结宋高宗和宋孝宗
无论是否真有“烛光斧影”这件事,从赵光义登基后杀弟弟,杀太祖的两个儿子,不给嫂子正常下葬,这一系列异常的举动来看,赵光义这个皇位得位不正是必然的,只是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这一直是个难解的历史之谜。
无论怎样,在宋太宗赵光义逝后190年后,他这一脉的后世子孙,终生无子的南宋高宗赵构,出于怕父亲徽宗和兄长钦宗一脉夺去他好不容易得来的也是得位不正的皇位的考量,将皇位重新传给了太祖四子赵德芳一枝的后世子孙赵眘,史称宋孝宗,是宋朝历史上的第12位皇帝,两宋共有18位皇帝,太祖一脉有8位,太宗一脉有10位。
你听过哪些惊恐的故事?
我表兄张东河传:让人不寒而栗的人性之恶
张东河,是我的表哥,是我大姑家的大儿子。
我大姑夫长得黑面黑嘴唇,长长的马脸,但五官很立体,倒也不失为一副阳刚的男人相。
我大姑白净面皮,眉清目秀,只是牙齿有点龅牙。
张东河呢,继承了老爹的黑面黑嘴,大长脸,继承了老娘的那副龅牙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说他长得青面獠牙都不为过。
张东河在家中是为老大,下面有一弟三妹,依次为张东洋,张东丽,张东春,张东美,除了张东河,一弟三妹在长相上都属中上。
在教育孩子方面,大姑夫崇尚的是充分竟争,适者生存的法则,家里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从不平均发放,就放在那里让他们去争着吃抢着吃,如果让梨的那个孔融生在他们家,估计早晚得饿死。大的欺负小的,不是大的问题,是小的太不堪。
若有人质疑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大姑夫会振振有辞地反驳道,这是从小培养他们的竟争力,以后走向社会也不会吃亏。
小时候,大姑经常带那几个表哥表姐来我家玩,通过充分接触,我与哥哥姐姐堂哥堂姐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大姑夫的家庭教育相当成功,已经成功地把他的儿子女儿培养成一个个自私自利的人了。
张东河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娶老婆会很难,所以在刚满十八岁时,就吵吵着父母给娶媳妇,父母就动员村里的媒婆开始给他张罗物色,开出的条件就是:是个女人就行。
即使如此,在一年之内,女人介绍了有七八个,却没有说成一家,大部分是女孩看不上他,少部分是他看不上人家。
后来村里有个老光棍花钱买了个外地媳妇,又俊俏又能干,一下子启发了张东河的脑洞,自此以后,他就开始闹着让父母也给他去买一个媳妇。
当时他们家刚开始搞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家里光景很差,根本拿不出钱,但张东河不依,天天吵闹罢工搞破坏。
后来不知大姑夫如何安抚他的,有两年都没有怎么再闹。
直到后来弟弟张东洋开始说媒相亲,他才又开始故伎重演,吵闹不停,而且蓄意破坏弟弟相亲,并撂下话来,他张东河没结婚,张东洋就相不了亲。
最后没办法,大姑夫只得东拼西凑借了五千块钱(那是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到外地给他买了一个媳妇,一个叫小勤的姑娘,小麦色的皮肤,笑起来很甜美,说起话来叽里咕噜听不懂,我们也不知道她是哪里人。
小勤跟着张东河过了三年多,跑了,不知所踪,也没为张东河育下一子半女。
又过了两年,大姑夫的蔬菜大棚生意已搞得有声有色,就又花钱为张东河买了个媳妇,过了有一年多,又跑了,也没有生育,据说张东河自己生育能力不行。
连跑了两个媳妇,张东河自己也感觉很没面子,消停了六七年,说是要单身一辈子。
到了三十五岁的时候,张东河忽然时来运转了,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个有三个孩子的寡妇,并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个寡妇娶了回来。
这个时候的张东河,通过与寡妇的交往,竟慢慢学会了爱人与互助,懂得了亲情的意义,转了性子,对寡妇的三个孩子很好,那三个孩子也对他很亲。
他们家这个时候日子已过得颇为红火,张东河负责在家种菜,弟弟张东洋负责在外销售,三个妹妹都出门打工挣钱去了,各安其事,看起来整个大家庭一片和睦。
又过了十几年,到了2018年,张东河五十岁的时候,生了一种病,肚子大得像孕妇,心脏也出了问题,慢慢干不了啥活了,而且经常要吃药打针,但家里的蔬菜大棚生意仍在做,并且做得更大了,生意分成上,大姑夫,张东河,张东洋,三家平分。
这一两年对他们家来说,属多事之秋,2017年年底时,大女儿张东丽在广西贩卖毒品被捕入狱,过了年三月份,小儿子张东洋自己开的卤味鸭脖店因被发现使用罂粟壳被封店罚款,而且公安部门顺藤摸瓜,查到大姑夫在家里的蔬菜大棚里大量种植罂粟,大姑夫又被捕入狱。
清明节前两日,张东河突然在早晨起床时心脏病发,因救治不及时,暴卒。
张东河沉疴已久,突然病故也不算意外,所以亲人朋友悲痛之余,将张东河入土为安了,从此,张东河这个人从世间彻底消失了。
张东河入土为安了,但是事情并没有算完,因为张东河的养子偶然看到家里一个监控器的录像,整个事情突然起了波澜。
大姑夫家里都是蔬菜大棚,而且还种植了违法作物罂粟,所以就在家里的几个角落都装了监控器,既能防盗又能反侦查。
张东河的养子在监控器上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了张东河病发的那天早上,自己妈妈慌慌张张地从房子里跑出来喊人救命,然后张东洋慌慌张张地跑向张东河的房子,几秒钟之后,又慌慌张张地跑了出来,跑向自己停在院子里的轿车,在跑的过程中,右手隐秘地一甩,一个黑乎乎的小物件飞向了一边的花丛中。
然后,张东洋站在轿车面前焦急地用双手摸遍自己身上的所有口袋,好像在寻找什么东西。
张东河养子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自己妈妈,自己妈妈看了监控录像,瞬间明白了一切。
经过仔细辨认,张东洋在监控上扔的小物件是一把汽车钥匙,而那天早上,当他们急着要把张东河送往医院的时候,张东洋焦急地告诉他们,轿车的钥匙不知丢哪里了,找不到了,说的时候,张东洋急得声音都呜咽了。
张东河的老婆性情刚烈,当即去找张东洋质问,张东洋矢口否认,看到监控后,又改口说自己都不知道钥匙是什么时候从自己手上甩出去的。
死无对证的事情,再吵再闹也是没用,而且就算证明了张东洋故意扔了钥匙,也很难定他的罪责。再说张东河已入土为安了,再闹无益,于是张东河悲愤的老婆带着三个即将成人的孩子一起离开了张家。
从此,张家的所有财产生意都归了张东洋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