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温彻斯特,哪些国家比较值?
最近在网上看到了一则关于英国各个城市的介绍,感觉一下就说到我心坎里面去了,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这则介绍:
“伦敦是体面又狡猾的商人;
温彻斯特是慈祥温和的老奶奶;
伯明翰是巨大的锈迹斑斑的老工厂;
布莱顿花枝妖艳看不清男女;
曼彻斯特有踢着足球的两兄弟;
贝尔法斯特散发着陈旧腐烂的气息;
爱丁堡穿着斗篷挥舞着魔法棒;
牛津剑桥带着眼镜拿着书;
约克还在古老的中世纪;
布里斯托是文艺的中年;
卡迪夫是阳光的少年。"
如今英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了最受中国留学生喜爱的国家,但你真的对英国的城市和大学了解嘛?下面我跟大家聊聊我的看法:
英国的城市在我个人眼里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超一线城市:伦敦
一线城市:伯明翰、曼彻斯特
次一线城市:格拉斯哥、利兹、利物浦、纽卡斯尔、谢菲尔德
其他城市: 这里就不做列举了。
伦敦
如果你打算去英国留学,那么首推肯定是伦敦。
伦敦的地位堪比国内的北京+上海,一切顶尖资源都汇聚在这里,毫不夸张得说如果你能在伦敦生存下去,你就能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生存下去。
全世界的文化都向这个城市涌来,各种不同的人,他们不仅是学霸、艺术家,他们更多是寻找生活可能性的普通人;博物馆、艺术画廊、国际展会,你想要的所有,伦敦都能满足你。在伦敦的大学就读的学生经常有机会第一时间接触各大公司的招聘信息。
但在伦敦生活成本高也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随随便便一顿饭就是十几镑,所以在伦敦生活,不是富二代的同学裤腰带可能要束紧了(如果家庭囊中羞涩,伦敦慎重选择)。
伦敦的大学推荐: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艺术学院、伦敦商学院等。
伯明翰
伯明翰是英国除伦敦外最大的城市,对中国留学生而言,这里的大学、科目大多数都是名气不错的。而且学费生活费较伦敦都便宜不少,性价比颇高。
作为一所传统的工业城市,伯明翰自然以工科见长,而因为其较多的工厂,就业前景极度被看好。在这座城市,有高节奏的生活和强大的生活压力,但是在紧张的日常生活之余,伯明翰也不乏众多的艺术文化活动,来为大家舒缓心情。
伯明翰的大学推荐:伯明翰大学、伯明翰城市大学、阿斯顿大学等。
PS:在去年下半年,英国伯明翰大学成为了英国首所宣布降低2021年申请者语言分数要求的学院。
曼彻斯特
曼彻斯特被评为英国第二繁华城市,在2019年QS最佳求学城市排名中名列世界第30位,在2020年全球城市宜居调查中名列英国的第一。虽然生活成本比伦敦低,但是在这里上学也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
曼彻斯特的大学推荐:曼彻斯特大学,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索尔福德大学等。
爱丁堡
爱丁堡有很多古代宫殿、教堂和城堡,文化遗产丰富,是英国最美丽的城市之一。
风景美的同时教育资源也非常好,处在爱丁堡的几所大学排名常年稳居在世界的前列,足以证明,这是一座有教育质量保障的城市。
爱丁堡的大学推荐:爱丁堡大学、赫瑞·瓦特大学、玛格丽特皇后学院等。
利物浦
在利物浦你不会感到过大的生活压力,在这里,还有一个人们心中的精神支柱,就是利物浦俱乐部。“You Never Walk Alone”(YNWA)。它不仅是这个城市的信仰和标志,同时也是整个利物浦城里的人们值得铭记的信条。如果你想体会轻松而又不失信仰的教育的话,利物浦就是你的不二之选。
利物浦的大学推荐:利物浦大学、利物浦希望大学等。
利兹
利兹是英国第二大金融中心和第二大法律中心,英国中部重要的经济、商业、工业、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酒吧,俱乐部,餐馆,真的可以说是又多又好。教育质量也非常出众,利兹大学是世界百强名校之一,与曼彻斯特大学等大学并称为英国“红砖大学”。
利兹的大学推荐:利兹大学、利兹都市大学等。
谢菲尔德
谢菲尔德是除伦敦以外英国最大的八座城市之一,距离伦敦170英里,到英国其他地区交通亦相当方便。同时也是欧洲著名的大学城,国际著名的优秀的教学、研究中心谢菲尔德大学以及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就在这里。
谢菲尔德的大学推荐:谢菲尔德大学、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等。
格拉斯哥
格拉斯哥是英国第三大城市,格拉斯哥大学是全球排名最好大学的前25,也是英国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在英国综合排名中一直排名前列,同时也是罗素集团的发起者。
格拉斯哥的大学推荐:格拉斯哥大学。
英国能反超美国成为最受中国留学生欢迎的国家,看来在中国留学生眼中魅力还是很大的,优质的大学肯定不止上面描述的这些,好好做下调研说不定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CF都有哪些超级稀有的武器?
穿越火线都有哪些超级稀有的武器?
穿越火线发展至今已近十年有余了,在此期间出了不知道多少武器和道具,有些武器道具非常的稀有,而有些却非常的常见,下面来说说游戏那些稀有武器吧!
稀有武器第一把:深海猎手
这把武器在游戏中绝地很少见,反正到目前为止我是没有遇见过。
这把狙击枪时游戏中挑战模式的奖励,需要玩家去刷箱子开启才能获得,但是这个开箱子几率非常的小,如果不是欧皇的话一般人是不可能开到的。
第二把:金色小号
这把奇葩武器刚出来没多久,在游戏中拥有的人实则是少数,因为想要获得这把武器需要不停的玩游戏,然后有几率的这个金色小号的箱子,有一定几率开启获得这把武器。
箱子就非常难得了,更何况开启还是有一定几率才获得这把武器。虽说可以直接购买,但是一把金色小号十几万CF点,不是土豪没有几个人愿意购买吧!
第三把:C.A.T
这把武器和金色小号一样,获得的方式都是开箱子获得。
这把C.A.T是一把猫咪形态的枪,显得非常的萌。在交易所也可以直接购买,但是一把猫咪武器需要二十万左右的CF点,这应该是土豪的最爱吧!
第四把:王者之心
这把以火麒麟为原型打造的王者武器,在游戏中也是十分罕见。这把武器一般都是出现在各种活动之中,玩家想要获得这把王者之心,至少需要付出三四千左右才能到手。
青花瓷系列
这个系列步枪、狙击枪、手枪、近身武器都有,这个系列的枪非常的少见,一年只有那么几次在活动中出现过,每次玩家只能获得短短几天的使用时间。
这个系列的青花瓷马来剑还比较常见,剩下的着实罕见。这个系列从上次出现到现在都是几个月之前的事儿了。
百城联赛系列
这个系列在以是百城联赛的专属武器,一般都是只有才加比赛的玩家才能获得,但是偶尔也会出几次活动,让普通玩家也可以体验一下。
这个系列的武器也是好久没有出世了,以至于这把武器都快被人遗忘了,现在想要获得这把武器可能性着实有点小。
各位小伙伴们,你们还记得有哪些稀有武器吗?欢迎各位在下方留言补充噢,一起讨论讨论游戏中的那些事!
爱吃、爱玩、爱游戏,看更多游戏资讯就请关注阿强!穿越火线挑战模式中最好的箱子是什么呀?
首先都是7天的,水晶箱(好枪):FNF2000双枪沙鹰黄金M249黄金箱(好枪):黄金RPK温彻斯特-S白银箱就是弹夹啊,护目镜啊什么的青铜箱最好的就是MP5-B剩下都是名片喷漆这些箱子都有体力药水然后是BOSS箱:巨兽箱:FNF2000双枪沙鹰高爆手雷元兽皮壶混沌头带铁链锤翼龙箱:FNF2000双枪沙鹰气锤FR-F2M16
有哪些还没有被发现坟墓的历史名人?
2013 年,在英格兰莱斯特的一个停车场(停车场)下一个不太可能的位置发现了理查三世国王的遗骸。这凸显了如何通过持续的研究和狩猎,在最不可能的地方找到一些著名历史人物的坟墓。有些墓葬可能永远消失了,但理查三世遗骸的发现重新燃起了寻找其他遗骸的希望。这里有 10 位著名的坟墓从未被发现的人物,以及他们失落的坟墓背后的故事。
成吉思汗我们还没有找到成吉思汗最后的安息之地,这表明蒙古领导人的意图得到了满足。中国和波斯的消息来源表明,可汗于 1227 年在中国的一场战役中去世,他的儿子将遗体送回蒙古。士兵们尊重汗的要求,将墓地保密。他们显然是通过用 10,000 匹马践踏坟墓来隐藏坟墓,直到地面平坦,并在坟墓上改道河流以保护坟墓免遭抢劫。他们还杀死了任何看到葬礼的人,以便没有人可以透露地点。它现在是考古学家最抢手的墓葬之一,许多学者认为汗埋葬在蒙古的肯特山脉。[1]
克利奥帕特拉和马克安东尼这对夫妇著名的双重自杀发生在公元前 30 年左右,当时屋大维(后来被称为奥古斯都皇帝)将他们追赶到亚历山大港。虽然人们普遍认为马克·安东尼刺伤了自己的胃,但关于克利奥帕特拉的死仍然存在争议。传说她的手臂被蛇咬伤,而有些人则说她的发夹里装着致命的毒药,她本可以使用这种毒药,或者她可能涂了一种致命的“药膏”。
古代编年史家普鲁塔克 (Plutarch) 对他们的葬礼有很多话要说。他说,他们被安葬在亚历山大附近的一座坟墓中,以“华丽而富丽堂皇的方式”安息,尽管他承认“真正发生的事情无人知晓”。2009 年,考古学家探索了埃及阿布苏尔的 Taposiris Magna 神庙。在那里,他们发现了一尊刻有克利奥帕特拉 (Cleopatra) 容貌的半身像、一个据信属于马克·安东尼 (Mark Antony) 的面具,以及与他们相似的硬币。所有这些都表明这对夫妇离这个地方不远。有一些证据表明克利奥帕特拉在她死前为自己建造了一座坟墓,而有些人认为他们的坟墓在海底,多年来一直在水下挖掘。[2]
亚历山大大帝在领导了从希腊到印度长达十年的征服任务后,亚历山大大帝于公元前 323 年在巴比伦去世。他最初被埋葬在埃及孟菲斯的一个金石棺中,然后在公元前 293 年至 283 年之间的某个时候被转移到亚历山大港。军事领袖的坟墓几乎像一座神殿一样被对待,凯撒和奥古斯都等罗马皇帝都曾来访。陵墓也屡屡被盗。据说卡利古拉在公元 1 世纪拿走了他的盔甲胸甲;据称克利奥帕特拉用黄金来资助对奥古斯都的战争。金石棺显然已经熔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玻璃或水晶。Septimus Severus 皇帝在公元 190 年封存了坟墓。这仍然不能保证坟墓的安全,因为在公元 360 年,包括战争、骚乱、地震和海啸在内的若干事件威胁并可能摧毁坟墓。尝试过 140 多次搜索,但都失败了;大多数人认为坟墓仍然位于亚历山大。[3]
匈奴王阿提拉作为匈奴人的统治者,阿提拉将自己确立为罗马帝国最大的敌人之一。据记载,公元 453 年,阿提拉在新婚之夜死于口鼻血流。勇士们用一天的哀悼来纪念他的死,据报道,他们剪掉头发,切开脸颊,用自己的鲜血哀悼他的死。他被安葬在铁、银、金三具棺材中,与成吉思汗一样,改道掩埋坟墓,挖坟的人都被杀死,以保密地点。2014 年,布达佩斯的建筑工人声称找到了他的墓地——发现了一个装有人和马骨骼、珠宝和战术设备的房间——但很快就被证明是个骗局。虽然没有发现阿提拉或他的棺材的踪迹,但人们普遍认为他被埋葬在匈牙利。[4]
列奥纳多·达·芬奇达芬奇于 1519 年去世,享年 67 岁,据说最初被埋葬在一座后来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被摧毁的教堂下方。1863 年,在一次发掘中发现了墓碑碎片和一些骨头的剩余部分,这些骨头据说是达芬奇的。虽然他的官方安息地是法国昂布瓦兹城堡,但这些是否真的是达芬奇的遗骸仍不得而知。科学家们一直想对遗骸进行 DNA 检测,但由于达芬奇从未生育过孩子,这带来了一个难题。2016 年,Alessandro Vezzosi 和 Agnese Sabato 确定了达芬奇同父异母兄弟的后代。有计划将这种 DNA 与一缕可能是达芬奇的头发进行比较。[5]
哈罗德二世著名的哈罗德二世于 1066 年在黑斯廷斯战役中与征服者威廉作战。据称,他的身体严重受损,只有他的同居妻子伊迪丝·斯瓦内莎 (Swan-Neck) 才能辨认出他的身份。据推测,哈罗德的母亲吉萨用黄金来换取威廉哈罗德的体重,以换取他的尸体,以便他可以在基督徒的葬礼上安葬。然而,征服者威廉拒绝了,因为他不希望哈罗德的墓地成为撒克逊人的圣地。虽然不清楚尸体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战斗修道院博物馆的罗斯玛丽·尼古拉乌说,“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包括他的母亲最终得到尸体或被僧侣带到沃尔瑟姆修道院,但没有任何证据。” [6] 2003年,在博舍姆教堂挖掘坟墓的请求被拒绝,因为认定哈罗德二世遗骸的可能性极小。
布狄卡王后凯尔特女王领导了反对罗马人的起义,包括防止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过度税收、财产损失和奴役。她死于公元 60 年,虽然不知道她是怎么死的,但人们普遍认为她是为了逃避被捕而自杀。(27)布狄卡的遗体很有可能永远找不到了。理查德·辛格利 (Richard Hingley) 表示,“布迪卡 (Boudicca) 不太可能有墓葬纪念碑,该地区大多数铁器时代的人都以考古记录中没有的方式被处置。” [7]有传言说她被埋在伦敦国王十字车站的 8,9 或 10 号月台下,但在这里或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她的踪迹。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围绕作曲家之死的一切都是一个谜。1791 年,35 岁的他因神秘病在维也纳去世。他被安葬在维也纳的圣马克公墓,葬礼由他的朋友和赞助人 Baron Gottfried Van Swieten 安排。尸体被放置在一个普通坟墓的木棺中。尽管有些人声称,这并不一定意味着穷人或共享坟墓。然而,根据当地法律,坟墓可以在 10 年后挖掘并重新使用,这是假设发生在莫扎特身上的情况。1801 年,一位掘墓人声称他找到了头骨,到 1902 年,它被送给了萨尔茨堡的国际莫扎特博物馆。2006 年,科学家测试了头骨以确定它是否属于莫扎特。不幸的是,结果并没有定论,这头颅骨是否真的是他的,这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问号。[8]
阿尔弗雷德大帝威塞克斯的阿尔弗雷德 (Alfred of Wessex) 是唯一一位被称为“伟大的”的英国国王,在英国君主制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他的尸体却从一处传到了另一处。他于 899 年首次被安葬在温彻斯特,但搬到了他儿子爱德华于 903-904 年建造的新教堂。到 1110 年,他的遗体再次与妻子和儿子一起移至海德修道院。然而,在亨利八世与罗马和教皇断绝关系后的某个时候,修道院被摧毁,坟墓被洗劫一空。一些人声称他们再次搬到了圣巴塞洛缪教区教堂,而另一些人则认为 18 世纪的建筑工人将骨头散落在海德修道院的遗址上。曾多次尝试寻找该墓,但均未成功。温彻斯特市议会委托进行挖掘,但只发现了一具属于一名妇女的尸体。St. Bartholomew's 已委托 3 位考古学家挖掘一个没有标记的坟墓,该坟墓被认为是阿尔弗雷德的最后安息之地。骨头已经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等待进一步研究。[9]
娜芙蒂蒂关于这位埃及女王的实际情况知之甚少,因此考古学家希望找到她的坟墓能对这位神秘的王室妻子有所了解。1880 年代,在埃及的阿马尔纳发现了一座多室坟墓,后来命名为阿马尔纳 26。考古学家确信这座坟墓属于第 18 王朝法老阿肯那顿 (Akhenaten) 和他的女儿梅克塔顿 (Meketaten)。尽管坟墓已损坏,但显然第三间墓室尚未完工,居民身份不明。一些考古学家认为这属于阿肯那顿的妻子娜芙蒂蒂,尽管存在争议。考古学家巴里坎普说,“在坟墓中没有发现任何迹象表明它为她安置了埋葬设备;” 因此,无法确定这是她最后的安息之地。娜芙蒂蒂和她的真实身份都悬在一个很大的问号上,寻找她的坟墓在考古学家有希望的发现清单上仍然居于首位。
还有哪些小众但是很不错的导演?
提名赫尔佐格,小众到你没听过,却伟大到你后悔现在才知道他!
撰文 石鸣 倪蒹葭
他吃鞋子,跳仙人掌,走私军火,
徒步走完了大半个世界……
他被捕,被射杀,被抓进医院,被内战牵连……
他是一个导演,
有史以来唯一一个在全世界七大洲都拍过电影的人。
他拍流浪汉、拍卖商、电视传道者、
僧侣、热气球驾驶员、滑雪的木雕师、
还有灰熊爱好者(最后被灰熊活活吃掉)……
他拍火山爆发、岩洞壁画、燃烧的油田、
冰冷的喜马拉雅山、荒凉的南极雪景……
他被称作“天才”、“疯子”、
“空想家”、“电影史上最后一个伟大的幻术师”……
以及其他种种称呼。
他是赫尔佐格。
今年春天,他带着他最经典的作品,
来到中国大陆,
我们有机会和他当面交谈,
了解他生猛彪悍的一生以及旺盛的创作力!
狂人赫尔佐格
德国导演赫尔佐格今年76岁了。他微微有些谢顶,头发雪白,脸上带着疤痕,但是依旧高大健壮,像黑森林中漫步而出的大熊。
他仍然保持着“空中飞人”的生活节奏:3月底刚刚来了一趟中国,陆续访问了香港、上海、北京,办回顾影展,和影迷交流,5月1号又马上要出发去南美,在秘鲁的亚马逊森林里带学生拍片。
赫尔佐格在采访现场
几年前,他曾经遇到过一次飞行事故。落地前,飞机的降落设备突然失灵,机组成员命令所有乘客蹲下,把头埋进膝盖——紧急自救的标准姿势。然而,赫尔佐格拒绝这么做,他的理由是:“如果我们活下来了,我想看看我们是怎样活下来的,如果我们死了,那我也要看看死亡到来的样子。”
万幸的是,飞行还是平安着陆了。这家航空公司果断把赫尔佐格列入他们的终身禁飞名单。不过两年之后,这家航空公司就倒闭了。
赫尔佐格坐在一米远的沙发上,跟我们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微笑起来。拍摄用的强烈灯光映照出了他的疲惫,但是他的眼睛却闪闪发亮,近看才发现是墨绿色的,很深邃,很有精神和力量。
他的新作《进入地狱》(Into the Inferno)是一部纪录片,探索世界各地不同活火山。为了拍片,已经73岁的他,跟着科学家满世界地去寻找正在喷发中的活火山:印尼、冰岛、埃塞俄比亚……还去了朝鲜。
去活火山口其实相当危险,因为无法准确预测火山何时喷发。片中拍了一座印度尼西亚的活火山,几天之内,那座火山就发生了大喷发,赫尔佐格从电视新闻里看到,至少7人丧生,遇难地点就是他们当初的拍摄现场。
这不是赫尔佐格第一次冒险了。不如说,他最有名的那些电影,都有某种疯狂的元素,行走在生死边缘,是对人类极限的某种挑战。
“物理学家在做实验时,只有把材料放在极端的热度、压力或辐射之下,才能发现某种特定的金属。我觉得同样道理,在极端的压力下,人们会让你看到更多的人性,并让你明白人类究竟是什么。”
《阿基尔,上帝的愤怒》著名的结尾镜头
他的成名作《阿基尔,上帝的愤怒》(1972),拍摄于秘鲁的热带雨林。故事的主角阿基尔就是一个狂人。
他是一名16世纪的西班牙军官,为了寻找传说中的黄金之城,带着一个小分队深入南美丛林,路上不顾任何艰难险阻也要一意孤行,直到最后剩下他只身一人,两手空空。
赫尔佐格(左)和金斯基在片场
主演克劳斯·金斯基以性格暴躁偏执著称,拍片时,他因为对群众演员玩牌的声音感到不满,抓起他的温彻斯特步枪就向他们的小屋开火,三颗子弹穿透了屋子的墙壁,有一个人的手指头被打掉。
当地的印第安人因为受不了金斯基,甚至向赫尔佐格献策,要谋杀这位演员。
赫尔佐格的办法是以暴制暴。据说他用枪抵着金斯基的后脑勺,威胁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最后让他乖乖拍完了全片。
“不知怎么回事,别人都hold不住他,我是唯一一个hold住他的人。”赫尔佐格说。
十年之后,他又回到秘鲁丛林,和金斯基合作了另一部更加狂放不羁的影片《陆上行舟》(1982)。
故事的主人公怀抱着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梦想和行事逻辑:一个普普通通的德国商人,却梦想着要在原始丛林里修一座歌剧院,演威尔第、普契尼、瓦格纳。
为了筹得修歌剧院的钱,他要去丛林里收割橡胶。而为了把橡胶运出丛林,他异想天开,要把一艘大船运过高山。
影片中,赫尔佐格造了一艘真正的大船,并真的把这艘350吨重的巨轮拖过了高山。这部片子也成了有史以来最生猛的史诗片之一。
“把一艘大船运过一座山峰,有很强的象征意味,我甚至都说不出象征的是什么,但是我知道,每个人心底都有类似的梦想。”
《大力士》剧照
赫尔佐格早在1962年就拍出了第一部作品,短片《大力士》。
1984年,纪录片《发光的山》(Gasherbrum - Der leuchtende Berg),他跟着两位登山家去喜马拉雅地区爬山,想一举翻越两座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
爬山过程中,他们不搭帐篷,不带氧气,唯一的行李是一个双肩包。
2004年,纪录片《灰熊人》(Grizzly Man),他去阿拉斯加最偏远的地方找灰熊。在毫无防护的情况下站在灰熊旁边,他却觉得无所谓,“唯一讨厌的就是,离得这么近,熊呼吸的口气真的很臭。”
片子的主人公,一位灰熊爱好者,最后被灰熊活活吃掉了,他的女朋友也一起遇难。他们随身带着摄影机,灰熊咀嚼他们俩尸体的声音被录了下来。他们死了两年,没人敢听这段录音,赫尔佐格听了,而且还把听录音的过程拍了下来,用在了影片中。
“他的故事是一个人性的悲剧,带着我们通常对野生大自然的误解。”
2007年,他去南极拍了纪录片《在世界尽头相遇》( Encounters at the End of the World)。去之前,他觉得企鹅已经成了南极电影的套路,因此“在我的电影里,一只企鹅也不要出现”。结果,他还是对一只企鹅着了迷。
其他企鹅都是去海里觅食,或者回到自己的领地,只有这一只企鹅,反其道而行之,只见它抛弃了集体,抛弃了大海,抛弃了食物和水源,抛弃了栖息地,头也不回地朝内陆群山绝尘而去。
“它不知道它走错了方向,它朝着这片广袤大地的深处而去,还有5000公里的路要走,终将难逃一死。”
然而,人们只能目送着这只企鹅走向自己的死亡。“即使你捉住这只企鹅,强行给它掉转方向,它还是会立即转身,径直地走向冰山。”
怪人赫尔佐格
赫尔佐格很健谈,很爱就各种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美国大选结束后,他和媒体谈川普,这次来上海,和我们谈起了最近成为热门的比特币,及其骗局。
用和他“相爱相杀”15年的金斯基的话来说,“哪怕你把他的喉咙割开,他的头滚到地上,无穷无尽的话还能继续从他的嘴里源源不绝地冒出来。”
但是他谈什么都可以,就是不喜欢谈他自己。任何探讨他个人喜好的问题,都会被轻快地弹回。
“我没有自己的照片,也不想给自己拍照片,我从来不自拍。因为我不想研究自己。我自己一点都不重要,电影才重要。”
在一次BBC采访直播中,有人用气枪射击他,子弹差点打中了他的直肠。然而他面不改色,继续聊电影,甚至评论这颗子弹“无足轻重”(insignificant)。
赫尔佐格在童年生活的村子里
也许我们应该牢记在心的,是赫尔佐格的与众不同的童年经历,对他具有怎样的影响。
他有一个彪悍的母亲。6岁时父母离异,他母亲独力带大了他和他兄弟两个。他四五岁时玩冲锋枪,结果被后坐力掀翻在地,母亲发现后没有生气,而是拿起枪,冷静地对准大树扫射。
子弹穿透了大树,木头碎片四射,赫尔佐格吓傻了。母亲教他给枪上保险档、装卸子弹,教育他说,“这玩意的威力,希望你见识到了。即便是一把玩具枪,也不要对准他人。”
纪录片《黑暗之课》
他出生于1942年,二战正打得如火如荼。母亲为了避难,带着他从慕尼黑搬到了一座乡下的小镇,又躲进了镇子外的原始森林中。在那里,没有水,没有电,没有厕所,没有电话,没有任何现代人类生活必需的设施,完全与世隔绝。
可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得以从现代文明的灾难中幸存。
他最早的童年记忆,是眼睁睁地看着一座城市如何在一夜之间被炮火摧毁。“就在山谷的尽头,你看到天空是橘色的,红色黄色来回变幻,整个天空都在颤动。一座城市被毁了,可是竟然如此美丽。”
这种灭世一般奇诡壮丽的大灾难景象,以及对现代文明的批判态度,后来成为贯穿他所有纪录片的核心。
《忘梦洞》剧照
2010年,他拍了3D纪录片《忘梦洞》(Cave of Forgotten Dreams)。片尾出现了一条白色的鳄鱼,因为受到附近核电站放射的影响,发生了白化突变。
但实际上这是化装效果,鳄鱼并没有受到过量辐射,也没有发生突变,是赫尔佐格“制造”出来的。
“制片人跟我说,你不能这么干,否则他们总有一天会把你送进精神病院。我说,好得很!我正盼着有那么一天呢!”
“那些人说,你(拍纪录片时)应该像墙上的苍蝇那样安静、无涉现实,这些人全都是废柴!他们拍出来的东西,我称之为‘会计师式的真实’,而我感兴趣的,是能够给人以启发和提升的、真正的真实。”
赫尔佐格和他的女神洛特艾斯纳
为了向他的第一任妻子求婚,他走了1000英里。为了祈祷他的女神、也是他的电影导师能从重病中恢复健康,他又徒步了10000英里,从慕尼黑走到了巴黎。
“徒步会让人了解真实的世界。看成千上万部电影,不会让你成为电影导演,你必须有另外一面,正是这一面,使得你和现实世界挂钩。”
赫尔佐格自己有一个手机,但是非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他不用手机。他也不用社交媒体,网上有一个号称“赫尔佐格”的账号,他澄清说是有人假冒的。
他很认真地告诉我们说,他觉得对于发展创造力而言,花两三个小时在地上挖一个洞,要比学会用任何好玩吗都有效得多。
“现在年轻一代的小孩一出生就生活在互联网中,屏幕和网络成为了他们面对现实世界时的天然过滤器,这其实很危险,一个人必须发展出自己的过滤器,这样才能真正地探索世界。”
凡人赫尔佐格
赫尔佐格结过三次婚(“和我一起生活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有三个孩子,全都已经成年,大儿子已经四十多岁。
他生活非常简朴。“我拥有的东西非常少,脚上穿的这双皮鞋,是我唯一的一双皮鞋。我另外还有一双靴子,还有一双凉鞋。身上这件羊毛衫,也是我最常穿的,我一直就穿这一件。”
他喜欢诗歌,喜欢中国的唐诗,曾经梦想要当个诗人。
只可惜后来他发现,似乎拍电影对他而言更有天分。“我很早就明白我的宿命,”他说他是一个命中注定的故事讲述者,无论诗歌还是电影,都只是不同的讲述方式而已。
不拍片时,他是一个典型的德国人,严谨、古板、有序。
他从来不服用任何药物或致幻剂,“我一辈子吃过的阿斯匹灵不超过10片”,而他上一次醉酒是13岁的时候。他也没有任何癖好,“一个都没有”。
他并不是一夜成名。《阿基尔,上帝的愤怒》拍出来后票房极差,一直无人问津,他差点以为自己再也没有机会拍电影。直到三年以后,巴黎的两家小艺术影院尝试着上线,结果票房还不错,影片陆续播放了两年半,他的声名才渐渐为人所知。
“但是那时也不火,直到十年之后重新发行,二十年之后又上线,才突然之间成为一部家喻户晓的电影。总体来说,离拍出片子已经过去了35年。”
这部片子震撼了科波拉,促使他拍出了《现代启示录》。
杨德昌因为看了这部电影,从工程师转行当了导演,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从电影院里出来之后的我,就是另一个我了。”
《陆上行舟》工作照
赫尔佐格引以为傲的,是他50年来,拍了70多部电影,没有一部超过预算,也没有一部拖延过拍摄期限。“甚至还有六七部电影,我花的钱远远少于预算。”
2个小时的成片,他只需要拍6个小时的素材。“别的导演也许要拍上450个小时,可是我只需要拍6到7个小时,就成了。”
19岁时,他因为没钱买器材,从慕尼黑电影学院偷了一部35毫米摄影机。他早期的那些片子都是自己想办法筹钱拍的。
“所以我很清楚每一分钱的价值。那个时候,我晚上在钢铁厂上夜班,当焊接工,白天则要去学校学习。你赚的每一分钱都是血汗钱,你非常清楚应该怎么花钱。”
在赫尔佐格邀请下,妮可·基德曼欣然答应去沙漠拍片
因为省钱又靠谱,赫尔佐格和合作者们建立了一种长期的友谊。
“和我合作,你不必心慌,也不必赶工,拍摄的时候,每个人都很清楚下一步会怎么样,和我合作的每个人都觉得是非常愉快的拍片体验。”
“所以我才能一直拍片,拍50年。”赫尔佐格说,“重要的不是能拍电影,而是能够持续不断地拍电影。”
他很高产,一年可以拍出4部电影。近年来,由于数码摄影机更加方便,他虽然年事已高,但是产量不减,仅2016年一年,他就拍完了3部电影。
但他从来不数自己拍了多少,他不在乎。
“也许我是一个世界上很少有的从来不做梦的人。”赫尔佐格说,“我睡着之后基本不做梦,可能一年就一次吧,而且梦见的内容非常无聊,吃三明治啊之类的。”
“所以醒来之后,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可能拍电影就是我做梦的方式。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那我今天做的事,大概就是开始拍一部电影吧。”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