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神圣的刀刃,为何军队庞大的印度奈何不了巴基斯坦?
首先我要明确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印度的军事实力绝对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弱、那么不堪的存在。印度的140万军队也不仅仅是形同虚设、是个摆设而已。至于印度为何奈何不了巴基斯坦,其实背后是有着深刻的原因的。有些事情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的。实事求是地说:如今的印度军事实力并不弱,这几年印度的经济也是发展得非常之快的。据报道来看的话,印度的GDP总量已经超过英国、已经稳稳的成为了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了。
现在印度的每年军费开支达到了450亿美元左右,稳稳地排在世界的前几位了。
如果有人问印度:你们最大、最迫切、最紧迫的对手是谁呢?估计印度人会异口同声地回答,那就是隔壁的巴基斯坦了。至于印度的第二个假想敌,我就不说了——大家应该都懂得。
印度以前一直是英国人的殖民地,一直到二战以后的1947年才从英国人手中独立出来的。
英国当时提出的印度独立方案叫做:蒙巴顿方案。根据该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领域分别于同年8月14日和8月15日独立了。
可是由于英国人没有将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权明确给哪一个国家,于是乎,这就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长期的导火线了。
印度建国以后先后与隔壁的巴基斯坦打了三次印巴战争,最后的结果是两胜一负。最后一次印巴战争中,印度取得了完胜,还打出了一个孟加拉国,算是肢解了巴基斯坦。
第一次印巴战争的结果是:在联合国的调停下,印巴双方实现了停火。不过印度占据了克什米尔地区的3/5面积和人口,巴基斯坦占据了另外的2/5。
第二次印巴战争中,巴基斯坦方面给予印度军队予以重创,此次战争巴基斯坦方面获胜。
1971年爆发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取得了完全而彻底的胜利。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军伤亡1.1万人左右,损失的装备也比较少。反观巴军约有9万人被俘,飞机、舰艇、坦克损失惨重。
印度通过发动这场战争,将东巴基斯坦从巴基斯坦的版图上分离了出去,成为了如今独立的孟加拉国。
孟加拉国当时占全巴基斯坦人口的56%,面积的16%左右。当时要不是国际社会出手的话,巴基斯坦那一次估计有灭国的危险了。
分析完了印巴之间历史上的恩怨以后,我们来看看:现在的印、巴之间的军事实力是一个什么状态呢?印度目前现役的陆海空三军共有140万人左右,现役军队规模仅次于中国、美国、俄罗斯,位居世界第四位。印度靠着自己还算比较充足的军费开支,打造出了一支装备还算先进的军队。
印军的先进装备虽然都是靠买来的,虽然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与世界超一流强国的差距还比较明显。可是眼下来看的话,印度军队的总体实力还是不错的。
目前印度陆军装备有2410辆T-72“阿杰亚”、2078辆T-90“毗湿摩”、242辆“阿琼”,总计超过了4700辆的主战坦克,还有步兵战车为BMP-2,总计装备约2700辆。
不得不说,印度陆军的坦克和步兵战车的保有量那绝对属于世界一流水平了。
另外近些年印度还花大力气打造出了山地打击师。印军方一再强调,山地师不是用来防御的,而是用来进攻的。
印度人打造的山地师,其装备还是比较先进的,例如:装备了大量的大口径的榴弹炮、坦克、先进的直升机、各种比较先进的通讯设备等等。大家一定要注意一点:印度的山地师以后大概率就是与我们作战用的。
印度海军相对弱一点,不过也装备了两艘航母(一艘购买、一艘自己建造的);另外还有20艘左右的驱逐舰,好像还租来了一艘战略核潜艇等等。
印度空军的先进战机以及各型号的作战飞机还是比较厉害的,例如:三代以及三代半战机数量较多、该有的各种作战和保障飞机类型都有等等。
印度空军目前拥有的各种战斗机、运输机、预警机、电子战飞机、武装直升机等等加在一起超过了1000架以上。
不过印度空军的先进战机都是买来的,例如:苏系战机中的米格系列、苏式系列;欧洲的幻影系列、还有花巨资引进的阵风战机等等。
除了这些常规武器以外,印度还有一个杀手锏武器——烈火系列远程导弹。目前,印度最强悍的弹道导弹是烈火-5导弹。按照披露的数据来看:烈火-5弹道导弹可携带一个1000公斤的核武器,射程超过5000公里。
这样看来的话,这款导弹对于印度来说也算是够用了,毕竟“敌人”就在身边。
我们再看看看:巴基斯坦的军事实力到底咋样呢?
巴基斯坦由于受到了经济发展和经济总量的限制,所以军事装备、军队规模上与印度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巴基斯坦每年的军费不足100亿美元,不过这对于巴基斯坦的经济来说——已经算是极限了。
巴军的现役军队总数量有58万人左右,其中陆军占了50万人以上,剩下的海空军人数不足10万人。其中陆军装备大概是这样的:一共拥有2447辆坦克、1260辆装甲输送车,4095门(套)各型火等等;
巴基斯坦海军拥有2.2万人,其中潜艇:9艘,各种水面舰艇20艘左右;
巴基斯坦空军拥有4.5万人,装备各种作战飞机429架。其中比较先进的战机有幻影系列、F16系列、以及P3、C130等等。
巴基斯坦也是一个拥核国家,装备的“哈特夫-4”型中程弹道导弹的射程达到了3000公里左右,基本也可以覆盖印度全境的。
大家看了:印巴之间如今的军事实力以后有啥感觉呢?如果实事求是地来看的话,印度的军事实力总体上还是大幅度领先于巴基斯坦的。
那么为什么从第三次印巴战争打完一直到现在,印度就没有大举进攻过巴基斯坦了呢?其实是有三个原因造成的。
第一个原因很简单、也很直接:双方都是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网上不是流传一个段子吗?大概是这么说的:巴基斯坦全国只有六枚核弹,这六枚核弹每天都在巴基斯坦全国机动着。一旦巴基斯坦遭到攻击的话,那么巴基斯坦方面会毫不犹豫地将这六枚核弹全部射向印度的首都新德里。
尽管国际社会都没有承认,估计永远也不会承认印巴是拥核国家。可是现实情况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于1998年同年研发出核武器了。
这样一来,从此双方就有了一个无法逾越的界限——常规战争不敢真枪实弹,因为搞不好,就会引发核战争,到那时即便是印度有140万军队也根本不够打的。
至于巴基斯坦的核武器是怎么来的,那就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不知了。
第二个原因:印度的纸面军事实力虽然不错,可是“内伤”还是很严重的印度的绝大部分的先进武器,例如:航母、战斗机、坦克、核潜艇等等,这些都是花钱买来的。印度自己家的自研实力、军工实力那是严重不足的。
在这样的现状之下,一旦爆发第四次印巴战争的话,印度在战争期间如果被外部断货的话,估计这战斗力也就会直线下滑了。
说白了就是:印度的现有装备虽然不错,可是自己并没有自主生产的能力,往往就是消耗一点就少一点,根本打不起一场长期的消耗战、大战的。
第三个原因:巴基斯坦的背后有人撑着第二次印巴战争的时候,我们到最后直接给印度人下了最后通牒,要么停火、要么被群殴。
第三次印巴战争的时候,巴基斯坦算是把整个世界都看透了——世态炎凉。当时的巴基斯坦有被灭国的危险,可是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基本都选择了作壁上观的态度。
这一次我们虽然没有像第2次印巴战争那样以最后通牒的形式让印度停止战争。不过也给予了巴基斯坦军队大量的武器支援,甚至是直接抽调了自用的现役坦克来支持巴基斯坦。
大家试想一下,如果现在印度再次大举进攻巴基斯坦的话,我们会怎么办呢?答案是明显而确定的。即使不出兵的话,巴基斯坦方面打仗用的武器装备、后勤补给也可以完全承包下来了。
大家别忘了,1962年的时候,印军可是被我军暴揍了一顿。当时我军主力都没有去——以偏师打的印度人要迁都、要进行全国动员了。
最后总结一下:为何现在印度军事实力强于巴基斯坦而奈何不了巴基斯坦,更加不敢发动第四次印巴战争呢?其实核心原因只有三个:一是,巴基斯坦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二是,印度表面上军事实力不错,可是军工实力太差,真打起来的话有内伤存在;三是,巴基斯坦背后有一个大哥在保护着、在看着,印度人不敢出手了。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治国措施是什么?
武则天很早就专注治国理论研究,考虑唐代经济发展的走向。她地位稳固后既向唐高宗提出“建言十二事”:
上元元年(674),(武则天)进号天后,建言十二事: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辅地;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禁浮巧;五、省功费力役;六;广言路;七、杜谗口;八、王公以降皆习《老子》;九、父在位母服齐衰三年;十、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无追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如;十二、百官任事久,才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帝皆下诏略施行之。十二建言是成熟的政治建言,是一套具有重大意义的治国方针,既是政治纲领,又是实施措施。她的治国纲领建立在民意的基础上,赢得百姓的拥护。她深谋远虑,高瞻远瞩,为高宗治国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国家发展赢得了希望。
(一)劝农桑、薄赋徭。农桑是武则天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措施。她二次进宫,每年三月亲蚕祭祀,把发展蚕桑作为国家发展经济的第一要务。此后,唐朝的丝绸业的发展达到极致的繁荣,产品远销亚欧市场。
薄赋既是轻徭薄赋的而经济思想,又是立民为本的政治手段。《孟子·尽上心》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科使富也。”薄赋有利于发展生产,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轻徭则减轻农民的负担,从而缓和阶级矛盾。
(二)给复三辅地。汉景帝二年(前155)分内史为左、右内史,与主爵中尉同治长安城中,所辖皆京畿之地,故合称“三辅”。武则天恢复三辅给“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官员管辖,目的是稳定唐都长安有序治理。
(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公元674年以来,吐蕃、突厥、辽东常扰边,天后建议息兵讲和。停止用兵,平定新罗就是一例。对外讲和,对内讲德治,达到仁治天下,德化天下。
(四)南北中尚禁浮巧。全国禁止官员浮夸和淫舌,提倡实事求是的作风,主要抓整治官僚主义,廉政建设,洁身自好,从我做起。
(五)省功费力役。停止不必要的工程建设,杜绝一哄而上,节省国家每一笔开支,把钱用在刀刃上;特别是财政官员要管好国库,提倡勤俭节约,禁止滥用劳役。
(六)广开言路。令国人畅所欲言,听取人民意见,聚集人民智慧,为国所用。
(七)杜谗口。教育国人要有品德休养,不要妒忌人,不要说人坏话,更不能诬陷别人。
(八)王公以降皆习《老子》。教育朝廷官员要读《道德经》《孝经》《论语》,每年读一经,并用于实践。此类书是培养品德的好书。特别是对王公和高管,要求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首先要用言行来影响百姓。道德培养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
(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武则天推行的孝道文化,父母亡,需要守孝三年。周礼虽然繁琐,但体现了仁爱,从简传承是必要的。
(十)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核。在高宗皇帝上元年间之前立过功的勋官、勇士、烈士,国家都要表彰,付给抚恤金;不给就追究。这是武则天对于献身国家事业的功臣的重视。
(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给京官增加俸禄,目的是调动起积极性,多为国家出力。这又团结了官员,使政权组织更加稳定。
(十二)百官任事久,才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对任职很久有才华的官员进行晋级提升。这体现出武则天重视贤才且能用好人才、不分背景、身份,只要有才华就可以得到提升。
高宗采纳了她的建言,把它当作治国方针,保持了唐朝的稳定与繁荣。高宗去世第二年的垂拱元年(685),武则天命令精通律法的韦方质对国法进行仔细修正。本着约法省刑的原则,制定《垂拱式》20卷、《垂拱留司格》6卷及《垂拱新格》2卷。这些条文,贯穿了武则天无为而治、以德服人、不 滥用刑法的思想。
武则天颁布的法律条文,传递出一种男女平等的信息。十二建言第九条要求:父亲健在而母亲故世,为人子者应该服丧三年。这在当时是对男权思想的挑战,主要针对董仲舒提出的以“三纲五常”为体统的儒学教条;同时也暗暗针对长子世袭制,为其称帝进行伦理铺垫。
法制制度基本形成后,武则天着手对大臣进行思想教育。她令文人撰写《臣轨》发给大臣每人一册,《臣轨》即为人臣应当遵守的规矩和标准,包括国体、至忠、守道、公正、匡谏、诚信、慎密、廉洁、良将、利人等十章,作为臣僚的座右铭与士人贡举习业的读本。
她还命人作《孝子传》《少阳正范》赐太子李贤。武则天教育大臣、教育儿子实现“母仪天下”的目标。她还撰写了《列女传》《百僚新城》《乐书》等千余篇,成为治国系统理论。
武则天垂拱元年正月下敕,将御史处分下级权力收归中央,由她裁决。二月调整登闻制度,让臣民上访伸冤有机会;可在西朝堂击鼓立石,声音能传到明堂入天子耳,以利于解决过去的重大冤案。
垂拱四年(688),武则天在稳定政局后,果断结束了失人心的酷吏政治,转而对铨选制度进行大胆改革,开制科考试招纳贤士,选拔国家所需人才。诏书一下,洛阳涌进考生上万人。
从“十二建言”纲领到《垂拱格》的制定,从道德理念的养成到招贤纳士的人才政策,构成了一整套系统的治国理论。这些上层建筑建立在破旧立新的基础上,是武则天在治国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
昆山纹身男反被杀?
法律背后是价值观。所以,任何一个法律案件,在按照现有法律规定办理的前提下,还要考量对社会道德的引领。前者是去情感化的客观理性,后者是情感化的主观自觉。这就要求司法部门既不能机械执法、就法律论法律;同时,也不能用道德情感替代法律。要不偏不倚,把两者统一起来。
就这个案件而言,汽车是强者,电动自行车是弱者,而且,汽车方变道不占理,电动自行车方因汽车方的变道而感受危险, 并且,汽车方先主动采取暴力措施,电动自行车方被迫采取暴力防卫。显然,从社会价值道德角度看,司法办理应向有利于电动自行车方倾斜。
但是,这种倾斜不能突破现有法律的规定,否则,法律的客观理性不从谈起。
从这个案件的细节来看,由于地址不够全面和清晰,而且,具体场景下当事双方的一些言行无法从地址中全方位的真实体现。所以,还是应该以事实为依据。
那么,我们权且做一下感官上的分析,最后还是以真实的事实为准,当然这是后话了。
仅从这个并不能完整真实体现事实的地址来看,电动自行车方可能是在汽车方变线给他带来危险时,停下来指责汽车方,并且很有可能不达目的不罢休,至少要讨个说法。在这种情况下,汽车方下来一人对电动自行车方进行劝解,并主动把自行车搬到人行道上,想尽快了解此事。但是,自行车方也不是善茬,偏要讨个说法,于是,汽车方又下来一人进行劝解,但此事仍不能了结此事。于是,汽车方的司机(纹身男)下来与自行车方发生口角,致使矛盾更加激化,于是,纹身男返回从汽车里拿出刀子,对自行车方进行威胁。
从地址看,纹身男起初并未想置自行车方于死地,而是有分寸地用到刀背或刀面砍、拍自行车男,但也不排除用刀刃轻砍,目的是达到威胁恐吓的目的,否则,也不至于掌握不好力道使刀子落地。
但此时,自行车男已被激怒,在从地上与纹身男抢夺了刀子后的刹那间砍向纹身男,其力道明显大于此前纹身男的力度,而且,自行车男此事很可能失去理智,继续扩大刀砍行为,步步逼近。在这个过程中,其情绪很可能越来越激化和难以控制,一直追砍到纹身男跑到汽车处。然后,从纹身男离开汽车跑向人行道后,继续追砍,于是,此时,在客观上,自行车男已经超出了正当防卫的边界。至于自行车男是不是有意将纹身男砍死,以防止纹身男事后的报复,这里我们不得而知。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就更严重了。
总之,从事情的整个过程来看,纹身男触犯道德和法律,其中由触犯道德引起犯法,这容易引起习惯从道德看问题的中国网民的愤慨,但自行车男也是犯法,但他在道德上却会得到习惯从道德看问题的中国网民的同情和支持。
所以,这个案件的办理,在社会道德及其舆论上对自行车男有利,对纹身男不利。
但是,法律是去感情化的客观理性,不能用主观的道德情感替代法律的客观理性,所以,在这个案件的处理上要本着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的统一,道德与法律的统一,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统一的理念。那么,对于自行车男的处理,还是要以防卫过当为立足点,但在具体判决方面,不能过重,但也不能过于从轻。要把握两者的平衡。而且,有关媒体、有关部门要尽早关注舆论,正确引导舆论,以免引起难以控制的非理性社会舆论给客观司法带来的绑架,总之,不能让情感化的所谓网络民意绑架法律的客观理性,要理性、平和、客观、公正地看待这个案件,同时也要注意引导文明理性充满爱心和公平正义的社会价值观。
你青春里的故事是什么样的?
我与共和国同龄,出身带个富字,在那个越穷越光荣的年代,我的青春是苦涩的。
1966年中学毕业,砸碎考试制度,红卫兵在学校打着造反大旗斗校长斗老师,我知道自己富贵出身,没必要在学校耗费青春,回生产队干活吧。
我爱学习,成绩一直优秀,在生产队就算是有文化的人。每个队都办毛泽东思想大学校,需要写写画画,我也不擅长,来十几个知青都只读到初一更不行,只好安排我做这件事。我是贪黑起早照猫画虎边学边写画,每天就我自己在队所大房子里不休息,干了将近一个月总算完成了,评价还挺好的。
以后为记工员画一开纸记工上墙的大报单。生产队写个材料早请示晚汇报等。生产队有300多亩水田,我领着生产队会计出纳全部丈量,他俩听我的,我说割补法近似图形丈量,由我制图有难度,最后图纸画出来,弯弯曲曲大小不等一百多个稻田池子,标明亩数一看就明白。插秧薅稻子割稻子在队所打开图就分好地块,偷摸包工。
1974年至1976年,连续三年学大寨修梯田,全公社集中没秋收完就修梯田,我是全大队的施工员,策划设计丈量检查。刚开始是知青的大队团书记当报导员,她写不出报道,只好由我兼这个工作。就连我们大队评为先进发言稿也是我写的,经常贪黑起早努力干好。
在平时劳动,好活俏活没自己的份,都是苦活累活。三九严寒后半夜用马拉石头磙子打场给谷子脱粒,零下三十多度,在打谷场帽子都是白霜,鞋都冻僵硬,那是一个冷字了得,不怕冷没啥。感到心冷的是专门安排富贵出身及子弟后半夜干活,我们六、七个人清一色富贵。我们那生产队长好干,有苦活累活找富贵人啊,保证干好。
出民工修大中型水库,那活又苦又累,还远在百里之外,那时候哪有客运车啊,来回都步行。挑土篮子流大汗,一天得拼力完成土方任务。住简陋工棚子,吃高米饭白菜萝卜汤。哪有人愿意干呢?那几年我三次外出修水库挑土篮,犯胃疼病也得坚持,谁来换你呀?若干年后,镇教育办组织各校领导到一个大水库旅游,我给同行们讲,哪是我住过的工棚,哪里挑土方,大坝那处是我铺的护坡石,挺感慨的
因为自己出身富字,大寨评工时主要讲政治,干累活挣工分少;义务工比别人扣得多;有一年分粮贫下中农分细粮,富字号分粗粮。
因出身富字,自觉自卑,从来都是吃苦耐劳。那年粮库向生产队要几名到搬运队扛麻袋,往生产队交钱算队里副业收入,生产队合适,自己挣工分,就是每天有几角钱的补助费。自愿报名别人都不能吃苦,就我们三个富字去粮库扛麻袋,真累啊,为了几角补助费,咬牙坚持。干了不到两个月,那天队长来粮库,让我们三个明天就回队!原来那几个在生产队挑好活干不能吃苦的羡慕嫉妒恨,钱都让富字挣去了!这明明是为集体增加副业收入,这明明是你们不想干干不了,着明明是出大力流大汗扛大麻袋(170,180.斤),靠自己卖苦力挣几角补助费都不让。那招工推荐上学没我的份,那队里财会等没我的份,那肯定能干好的民办没我的份,我都想,谁让咱是富字?可这卖命扛麻袋也不让干!自己好心酸,晚上在小院里潸然泪下。
这就是我三十岁之前灰暗的苦涩的,不敢有理想有奢望,思想已被禁锢僵化的青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978年,我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改变了,今日立春,春风送暖,感恩社会。
古代皇帝的御用武器都有哪些?
这个问题弘历同学最有发言权,因为现存的皇家兵器里他的最多。你以为他的兵器是这样
实际上四爷的兵器很土豪很国际范
这是乾隆的天字三号宝刀孔纯,长94cm,青玉柄12.5cm,护手为金镂空如意圆盘,内有四条可活动的奔龙,刀柄为青玉制成,木质蒙金桃皮鞘。
这是天字十七号宝腾,刀柄同样由白玉雕刻,刀鞘为镂空错金活动龙纹。刀刃上以金、银、铜三色镶嵌文字与图案,其中一面隶书铭文为“天字十七号”和“宝腾”刀,另外一面可有“乾隆年制”年款。
乾隆的宝剑“出云”
这些内务府独家私人订制的刀剑,刀柄明显吸收了西域风格宝刀的特点。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共命人铸造了天字号宝刀三十把,地字号宝剑三十把这六十把刀剑按天、地、人再各分上下,五把一份,盛放在十二个长方箱内。盛刀的长方箱总命名为“湛锷韬精”,盛剑的名为“神锋握胜”。其中宝刀从天字一号到天字三十号命名,每把刀又各有专名,例如天字三号名为“孔纯”,天字十七号名为“宝腾”。
这是乾隆的土尔扈特刀
这些匕首也是乾隆让内务府吸收西域匕首的特点制造的
乾隆除了有西域风格的宝刀,还有东洋武士刀中的精品。
还有琉球进攻的东洋风格的宝刀
除了刀剑乾隆还有以下装备
飞虎斧
阿虎枪,这是打猎专用设备
光有刀剑可不行,乾隆还有多把御用弓箭
别以为中国皇帝就没玩过火枪
这是康熙使用的火绳枪
康熙琵琶鞘枪(英国制造)
雍正御用桦木鞘花交枪
这是乾隆奇准神枪,乾隆对火枪很在行,他少年时代打死熊大熊二祖宗获取皇爷爷欢心用的就是火枪,上位后在奏折里就有对八旗使用火枪的指导意见。
这是败家子嘉庆的枪
这是道光的莲花口火枪,道光被英国人欺负的够呛,但也不是不会玩枪的土包子,他在镇压天理教起义大放光彩时用的就是火枪。
这是著名的遏必隆腰刀,原主人是四大辅臣之一的遏必隆,后来被康熙收藏,在清朝各个皇帝手中流传,也多次被赐给臣子。乾隆时代它见证了金川之战,太平天国时代目睹了八旗军的无能,可以说是历史见证人。
除了清朝,历朝历代皇帝喜欢收藏兵器的也很多,比如文青皇帝曹丕就是三国时代著名的匕首收藏家,汉高祖斩白蛇的宝剑也被汉朝、曹魏、晋朝当成了传家宝。之所以请出李世民同学,是因为他的后人最喜欢显摆他的兵器——超规格的弓箭。李世民所用的弓箭全突厥没人能拉动,后世的唐朝皇帝一有外国使者来访展示自己老祖宗的牛逼装备,可惜他的弓箭在安史之乱后被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