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观战数据请求失败,皇后一般都是母仪天下的?
皇后一般都是母仪天下、贤良淑德,替皇帝分忧,为皇帝解难,成为皇帝的贤内助,像历史上的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汉光武帝刘秀的阴丽华皇后等等,视后宫其他妃嫔如同姐妹,视她们的儿女为己出,她们难能可贵的品质得到天下人的尊重,无愧于一代贤后的典范。
中国历史上只要有皇帝,就会有皇后,秦始皇有没有就不知道了,皇后也是人,有的皇后知书达理、善解人意,也有一些心狠手毒的,甚至还有一些皇后简直是无耻至极,但要说将狠毒与无耻集于一身的,非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莫属了。
贾南风是西晋开国功臣贾充的女儿,人长得比较难看,在司马炎的皇后杨艳的极力推荐下,司马炎最终同意让贾南风嫁给自己的白痴儿子司马衷,也算是郎才女貌了,并将其册立为太子妃。
贾南风虽贵为太子妃,却残忍善妒,不允许其他任何女人接近司马衷,后因杀死怀有司马衷孩子的宫女,而险些被司马炎废掉,幸好有杨芷皇后(司马炎的继后,杨艳的妹妹)劝说才幸免于难,杨皇后虽然力保贾南风,但贾南风却认为司马炎要废自己完全是杨皇后的意思,因此,对杨皇后怀恨在心。
司马炎去世后,司马衷即位,贾南风顺理成章的成为皇后,杨芷则成为皇太后,杨芷的父亲杨骏辅政,至此,贾南风和杨氏外戚的矛盾升级。
为了铲除杨氏集团,贾南风派人联系楚王司马玮率兵入朝,并联合其他人上书晋惠帝,诬告杨骏谋反,下诏废黜杨骏,司马玮带人诛灭了杨骏及其党羽的三族,太后杨芷也以谋反之罪名被废为庶人,一年后被活活饿死,年仅34岁。
在铲除了杨骏集团后,下诏以汝南王司马亮为太宰,与太保卫瓘一同辅政,又任命楚王司马玮为卫将军,后来贾南风又利用司马玮和司马亮之间的矛盾,矫诏令司马玮诛杀司马亮和卫瓘,并在司马玮杀死两人之后,又以“矫诏”之罪不杀司马玮,扫除了绊脚石后,贾南风就此专权。
而后,贾南风又以“谋反”的罪名废掉太子司马遹,随后又把他毒死了,连司马遹的生母谢玖也不放过,此举直接引发司马家族的强烈不满,“八王之乱”就此爆发,赵王司马伦高举为太子报仇的大旗,出兵攻打洛阳,杀死了贾南风。
“八王之乱”引发了国内政坛的激烈震荡,北方的胡人势力趁虚而入,西晋最终迅速灭亡,胡人瓜分了中原地区,五胡乱华成为中国历史上割据时间最长、最黑暗最为混乱的动荡时期,贾南风堪称历史罪人。
北齐皇后胡氏无耻起来就没有了下限古代的皇后都深居内宫,除了皇帝和太监外,极少与其他男人有接触,因此,皇后出轨的几率极小,但北齐武成帝高湛的皇后胡氏却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朗朗乾坤之中、堂堂皇帝的眼皮底下和大臣行鱼水之欢,与大臣同吃同住同玩同乐,实属罕见。
胡氏是在朝廷的一次选美中被选为王子高湛的妃子,成为了一名王妃,高湛继位后,册立胡氏为皇后,成为皇后的胡氏,不守妇道也更加不甘寂寞,主动勾引朝中的大臣进行通奸,朝廷上下无人不知,然而胡氏却满不在乎,仍然我行我素,皇帝高湛也充耳不闻,不管自己头上的绿帽子多么的闪闪发亮,照样玩弄自己的嫂子,夫妻俩是各玩各的,互不干扰,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刷新了人们对无耻的认知。
给皇帝老公戴绿帽子,这仅仅只是胡皇后“无耻”的开始,高湛死后,儿子当了皇帝,胡皇后顺理成章的成了胡太后,可是这个胡太后比当皇后的时候更过分,竟然招揽了一大批的和尚每天进宫供自己淫乐,乐此不疲。
北齐的皇帝因贪图淫乐,因此个个皇帝都短命,历时27年就亡国了,昔日衣食无忧的胡太后什么都没有了,只能流落街头,为了生计,竟然干起了“皮肉生意”,生意还特别的兴隆,又再次刷新了“无耻”的下限,她不仅自己干,还拉着自己的儿媳妇一起干,太后和皇后一起下海做皮肉生意,一时间引起了轰动,人们争相赶来过把皇帝瘾。
胡太后曾有句口头禅“为后不去为娼”,这句震颤世人的口号,真是刷新了“无耻”的境界,从王妃、皇后到太后,再到最后流落风尘,她一直都不甘落后,也一直走在“无耻”的罪前沿。
他到底有什么非凡的政绩功劳?
我是点点文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一、前言六百多年来,民间一直流传一句话,“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公元1360年,天下的局势与当年诸葛亮初出茅庐时颇为相似。北方还在元朝控制之内,而在长江流域势力最强的徐寿辉、陈友谅控制了长江中上游,盐枭出身的张士诚控制了下游,朱元璋夹在中间,虽然占据了南京,但形式十分严峻,极有可能被其他豪强所吞并,那么在这危机关头,是谁向朱元璋献计献策,来扭转这一局面呢?
这个人就是神机妙算的刘伯温。
二、刘伯温其人刘基,字伯温,号犁眉,浙江省文成县南田武阳村人。元末明初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明洪武三十年封诚意伯,武宗正德九年赠太师,谥号文成。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刘伯温是像诸葛孔明一样的人物。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提出三分天下之计。随后,辅佐刘备夺取了三分天下。
又有人认为,刘伯温的才能超过了诸葛孔明,因为他辅佐朱元璋夺取了天下,统一了江山。
另外,刘伯温不仅有谋略,而且还留下了大量的著作。所以,人们又把刘伯温称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伟人。
三、刘基前半生,备受挫折,隐居山中著书刘伯温才气纵横,天资聪明却好学习,聪慧过人,由父亲启蒙识字。泰定元年(1324年),十四岁的刘基入郡庠(即府学)读书,从师习春秋经。泰定四年(1327年),刘基十七岁,他离开府学,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程朱理学,接受儒家通经致用的教育。
元统元年(1333年),23岁的刘基高中进士,步入仕途。可当他步入官场后,却屡受打击,四次辞官。他深切感受到元朝的腐败,决定退隐山中,闭门著书。此时的刘伯温,已年近半百,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似乎离他越来越远。而与此同时,大元帝国也到了分崩瓦解的地步,民怨沸腾,天下大乱,各路英雄豪杰纷纷揭竿起义。
刘基曾说:“抱大器者,必择所投。”怀抱远大志向的人,一定要选择自己的方向,一定要选择好自己去投奔谁。
元末群雄起义,比较有势力的有朱元璋,张士诚,徐寿辉,陈友谅,方国珍等人。
那么,刘基该选择谁作为他辅佐的对象呢?
朱元璋从众多群雄中脱颖而出,已经成了气候。朱元璋部下有一个饱读古籍诗书,善于言谈的奇士——孙炎,他专门负责替朱元璋招揽人才。孙炎亲自到刘基隐居的山中拜访刘基,请求他出山,辅佐朱元璋成就大业。
但,刘基不会轻易出山的,因为:
1. 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很重气节,他原本是元朝的命官,一出山就投奔反贼?这个思想该怎么转换?
2. 出来该投奔谁?这么多的英雄豪杰,谁可以成就大事?怎么样识别那个将要扭转乾坤的人?
等到孙炎第三次请刘伯温出山的时候,刘伯温还是不愿意出山,最后还是他的母亲看清了大势,劝说刘伯温,要出去做一番事业,至少可以保护一大家子的安全。于是刘伯温就听从了母亲的话,跟随孙炎一起到南京去。
四、后半生,重新出山,帮助朱元璋一统江山,建立大明王朝刘伯温一到南京,朱元璋大喜过望,亲自出来迎接,向他询问计策:“今天下纷纷,何时定乎?”
刘伯温就为朱元璋提出了平定天下的八策,给朱元璋出了很多注意。
他跟朱元璋说,“张士诚虽然富裕,但他眼光短浅,他没有什么更大的志向。如果我们去打陈友谅的话,他会在一旁观战,他不会有所动作。他是自守奴,不足畏惧。反观陈友谅,他人多马壮,无一日不想亡我。如果我们往东打张士诚,他从西边就来了。这就给了敌人可乘之机了。”
所以,刘伯温献计“先陈友谅后张士诚”,一定要先把强敌给收拾掉,后面的张士诚也就不在话下了。
刘伯温此计甚合朱元璋之意。
(1)“龙江之役”,刘伯温献计朱元璋,大败陈友谅果然,事态按照刘伯温的判断在发展。在“龙江之役”中,陈友谅自恃人多地广,在元至正二十年(1360)五月,率领数十万大军浮江而下,攻占了南京外围的重镇太平。
刘伯温对朱元璋说,“陈友谅顺流而下,乘势夺取了太平镇,虽然气势很大,但他们千里行军,必然疲惫,而且其内部也不稳定。我们也把握这个机会,给他来个出其不意。等待他们深入,以伏兵击之,必胜。”
刘伯温分析的很有道理,朱元璋采取了他的谋略。在刘伯温的指挥下,大将常遇春在大雨中设伏兵,袭击陈友谅,徐达率兵汇合,大败陈友谅。朱元璋于是收太平,占领信州、安庆。陈友谅败逃九江。
在龙江之战中,刘伯温小试牛刀,展现了非凡的谋略。
(2)刘伯温献计,突袭江州,将陈友谅赶到武昌。逃亡九江的陈友谅不甘心失败,在龙江之战的第二年七月,再一次发动攻击,夺取了安庆(皖南重镇)。朱元璋很恼怒,想率兵亲自夺回安庆,这个时候,刘伯温对朱元璋说,“陈友谅的老巢江州此时必定空虚,我们应该先放弃安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直接攻打江州。打下江州,不仅可以使安庆得到收复,整个江西的战局也会改变。”
朱元璋依计而行,在老虎卡击溃了陈友谅的巡逻舟师,乘胜进逼江州,陈友谅毫无防备,以为神兵从天而降,仓促之间,无机可对,结果溃不成军,大败。只好带着老婆孩子撤退,连夜跑回武昌。
此战,朱元璋夺取了江州,其周边的城池也被朱元璋军队所占领。至此,朱元璋攻克了江西和湖北东南部。
(3)鄱阳湖大战,刘伯温献策“移军湖口”,大败陈友谅1363年,陈友谅围攻洪都,朱元璋从安丰支援洪都,双方在鄱阳湖展开大战,打到第四天仍旧不分胜负,两军僵持不下。这时,刘伯温献计“移军湖口”,封锁鄱阳湖通向长江的通道,截断敌人的归路。
如此一来,陈友谅的军队陷入了困境,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于是陈友谅被迫冒死突围,朱元璋挥军截击,用火筏冲击敌舰,在混乱当中陈友谅中流矢而亡,其五万多部下投降朱元璋。
朱元璋在刘伯温的辅佐下,消灭了陈友谅,将长江中游收入囊中。四年后,朱元璋又彻底击败张士诚,一统江南。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大明王朝。第二年挥师北伐,攻克大都,结束了元朝对中国的统治。作为开国第一谋臣,刘伯温一直被朱元璋视为“当世之张良”,那么天下平定之后,如何治理这个崭新的王朝?一直以“帝师王佐”自许的刘伯温,又为朱元璋的大明基业立下了哪些丰功伟绩呢?
五、朱元璋建国后,刘伯温陈纲立纪,辅翊太平在明朝建国初期,战争并未结束,北方的蒙古人依然对中原构成威胁,此后三十年间,朱元璋先后八次发动北伐,才基本上消除边患。
洪武元年,刘伯温被任命为“太史院使”,“资善大夫”,“御史中丞”。刘伯温肩负编定历法,新法律,监督纠察各级官员之责任。
(1)刘伯温和左丞相李善长共同编订律令(法律)——《大明律》雏形《大明律》继承了唐宋以来的法律的优秀成果,经过增删、斟酌轻重,形成了一本完整的法典。它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刘基和李善长他们所编订的律令就是《大明律》的雏形。
(2)利用天象知识,阻止朱元璋滥杀刘伯温虽然执法严明,认法不认人,只要有官员犯法,哪怕是皇帝身边的宿卫也要坚决处罚。但是,他同时又主张宽严相济,经常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制止朱元璋滥杀。
有一次,出现了“荧惑守心”的天象,刘伯温为了防止朱元璋借此大开杀戒,对朱元璋说,“现在的天象是在警告你不要大开杀戒,应该下罪己诏,进行自我批评,使上天回心,改变这个天象。”朱元璋很迷信天象,就听从了刘伯温的话,下诏检讨自己。
(3)以儒家思想来开导朱元璋朱元璋:“节次随朕征行,每于闲暇,数以孔子之言开导我心,故颇知古意。”
刘伯温每次跟随朱元璋出征,每当有闲暇的时候,他给我(朱元璋)讲解孔子的话,因此我(朱元璋)也了解古代圣贤他们的意图和道理。由此,我们知道刘伯温要用儒家的这种仁爱思想来引导朱元璋,帮助他治理天下。
(4)推动恢复学校建设,恢复被元朝中断多年的科举选士制度,科举制度的恢复与完善对明朝两百多年的统治影响尤其深远。向朱元璋建议实行卫所制度,加强了皇帝对军队的控制,对巩固中央集权起到了重要作用。刘伯温在朱元璋建国以后,严明法纪,不徇私情,以“施德政,得民心”为治国思想核心,采取各种措施来帮助朱元璋治理天下,让朱元璋施行仁政,勤政爱民。可以说,刘伯温对明朝初年政局的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
六、结言刘伯温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平定陈友谅、张士诚等各地势力,帮助朱元璋统一全国,建立大明王朝,立下了不世之功劳。
在朱元璋建国后,刘伯温帮助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初年的法律和社会秩序,辅佐朱元璋治理天下,使得天下太平。
朱元璋曾评价刘伯温:“谳狱,审刑罚之中,议礼,新国朝之制。立标准于百司,为模范于诸道。”
刘伯温审理刑狱案件,很适度,合情合法,另外他帮助朱元璋的新朝建立了新的礼制;给各个衙门都订立规矩、标准,是百官学习的楷模、榜样。
就这样,朱元璋在刘基的辅佐之下,明朝初年形成了一个“纪纲振肃”的局面。
刘伯温所做的种种,都是希望皇帝能够以仁治国,施行宽严相济的政策,直到他临终时,他还叮嘱儿子一定要转告朱元璋“修德省刑”才能“祈天永命”。
果然真一代谋臣,为国鞠躬尽瘁。
我是点点文史,以上均属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点评,关注。
和平精英绿洲如何两人一起玩?
和平精英绿洲是一款支持多人联机的游戏,玩家可以通过组队的方式和好友一起进行游戏。以下是在绿洲中两人一起玩的步骤:
1. 确定好友账号:首先需要确定要和你一起玩的好友的账号,该账号必须已经在游戏中注册过,否则无法添加。
2. 添加好友:进入游戏后点击界面右上方的"社交"按钮,找到“好友”选项,并点击“添加好友”。在输入框中输入好友账号并确认,当好友接受你的好友请求后,就可以和他一起游戏了。
3. 邀请好友:在游戏中进入多人模式并创立房间,进入房间后点击房间内的好友列表将好友邀请进入房间即可。
4. 开始游戏:当房间内所有玩家准备就绪之后,点击“开始游戏”按钮,游戏就会正式开始了。
需要注意的是,好友账号必须在同一地区服务器上才可以组队,例如国际版和国内版不能直接组队。此外,游戏的版本也需要一致,不同版本也无法联机游戏。
鱼俱罗和李元霸谁强谁弱?
很多人都不相信这个事实,堂堂天下第一的李元霸竟然会被大将鱼俱罗一刀斩于马下,其实连同我在内,在没有找到故事出处之前,我曾也这样认为。历史上李元霸的真实原型是不存在的,按照新旧唐书记载,李元霸的历史原型应该是仿照李渊儿子李玄霸来塑造演绎的,只是这李玄霸在历史上根本没有隋唐演义和新唐传当中描述的李元霸这般传奇,李玄霸很早就夭折了。
而今天我们提到的鱼俱罗,他则是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人物,而且是一位隋唐时期赫赫有名的开国将军。根据相关史书记载,身高八尺的鱼俱罗臂力过人,早年曾跟随晋王杨广,也就是之后的隋炀帝,从禁卫军一路高升做到开府将军,改再到后来杨广取代了父亲杨坚的位置,鱼俱罗一直跟随着隋朝的开国元勋杨素四处平叛,最后战功累累的他,官至上柱国、拜丰州总管。
其实大将鱼俱罗的生平经历远不止于此,我们紧接着在下边会提到,只不过和中国古代历史上其他的著名将军相比起来,鱼俱罗的戎马一生也显得十分平常,可就是这样一位平淡无奇的古代将军,又怎么会和李元霸扯上关系呢?可以确定的一点是,李元霸是演义小说当中虚拟的人物,在真实的历史上根本不存在。就此便可确定,鱼俱罗也曾被编入到演义评书当中,而且是在李元霸被编入演义评书之后才编到其中的,也正因为如此,作者才给了鱼俱罗和李元霸相逢交战的机会,最终李元霸被鱼俱罗一刀斩于马下。
李元霸尸横马下的出处一些读者可能看腻了《说唐传》中李元霸用一对八百斤大锤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情节,在说唐传当中,李元霸确实是赫赫有名的天下第一大英雄,他是隋唐演义“十三杰”当中的第一人。一双八百斤鎏金大锤足以让他在隋唐战场当中横刀立马,就连天下第二的宇文成都也接不过他三锤。可就是这样一位天下第一、无人匹敌的英雄好汉,却在另外一本名叫《兴唐传》的评书当中被别人一刀斩于马下。
同样是一位传奇人物,而且比起李元霸来说,能够将它一刀斩于马下的鱼俱罗,则是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大人物。关于兴唐传当中的鱼俱罗,即便他能够将李元霸一刀斩于马下,但他却不是这本评书当中的天下第一。《兴唐传》第一回就曾明确写道:
“鱼老将军在前边拖着刀,头也不回,留心听后头的銮铃声音。李元霸紧催千里赶云烟,马踏如飞,眼看马头就要顶上前边玉面紫骅骝的马尾了……鱼俱罗推左手的刀纂,现出金背乌龙刀的刀头,一翻背,这刀刃正砍在李元霸后脖梗子上,喀嚓!登时人头就飞了,李元霸尸横马下。”
看来鱼俱罗老将军能够将李元霸斩于马下的过程还是比较奇妙的,与其说是回马枪,倒不如说是回马刀。不可否认的一点是,鱼俱罗在和李元霸的这次交战当中,之所以能够获胜,完全是利用了战场上瞬息万变的战机,他趁李元霸不注意,利用他那娴熟的春秋刀法,突然猛一回头,一招回马刀,便砍到了李元霸的后脖颈上,“咔嚓”一声,李元霸便横尸马下。
这样来看的话,《兴唐传》就未免有一些反驳《说唐传》的意思了。可你只知道的是新唐传当中,李元霸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上面我们也提到了,天下第二的宇文成都,连一个回合都接不下来。可是在兴唐传当中,凭借李元霸的招式和内力,也只能勉强挤进前十名的位置。而且能够一刀将李元霸斩杀于马下的鱼俱罗也并不是这本书当中的天下第一,是不是有些颠覆社会大众的认知了呢?
鱼俱罗斩杀李元霸并不稀奇如果你认为在兴唐传当中,鱼俱罗能够斩杀李元霸太过稀奇的话,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提一提兴唐传当中的前五名高手,或许大家有这样的一个看法,编写新唐传的作者会不会是罗艺的后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兴唐传当中,前五名的高手基本上都和罗家有关系。
排名第一者名叫罗春,此罗春可以看作是说唐传当中的罗松,他是兴唐传系列当中的第一人,一手姜家枪法使得出神入化,是三国后期蜀国大将姜维枪法的传人;
排名第二者名叫东方伯,东方伯是罗春的唯一亲传弟子,因为自幼天赋异禀,再加上罗春的悉心教导,所以尽得罗春枪法真传;
排名第三者名叫定彦平,是兴唐系列当中有名的双枪将,使得一手出神入化的双枪枪法,是罗家枪法的克星,在隋唐演义当中,丁彦平是罗成的干爹。
排名第四者名叫罗艺,罗艺是罗成和罗春的父亲,只不过罗春和罗成是同父异母的兄弟,罗春为长,罗成为幼!罗艺的七十二路罗家枪是从一百零八式姜家枪法当中分离出来的,虽然招招毙命,但却远远不是姜家枪法的对手。
排名第五者名叫罗成,他是靖边侯罗艺的二儿子,是排名第一的罗春同父异母的亲弟弟,在冷面寒枪俏罗成身上,是罗家枪法和双枪枪法融会贯通的一个体现,所以罗成能够排到第五名的位置。
就如同我在上面提到的那样,兴唐传当中排名前五的这五位高手都基本上和罗艺有关系,罗艺本人身在其中,排名第一和排名第五的两个人,分别是自己的两个儿子;排名第二之人是自己大儿子的关门弟子,排名第三是自己的平生挚友,更是自己儿子罗成的义父,整个罗家人就把兴唐传当中的前五名给包揽了下来。
那么一刀就能够斩杀李元霸的鱼俱罗又能排到哪里呢?按照兴唐传当中的文字描述内容来看,鱼俱罗曾是罗艺的手下败将,但我们又说过,李元霸勉强能够挤进前十的位置,那鱼俱罗的排名应该徘徊在第六到第九的位置。有人说鱼俱罗在演义评书系列当中担任的是宇文成都的师傅,关于这点冷门知识,在兴唐传当中其实也有所提及。
廉颇六十尚能饭否?鱼俱罗。人虽老,但刀不老《兴唐传》之前有本书叫做《五老图》,这本《五老图》别名又称作《九杰定大隋》,这本书创作的背景也是依靠隋朝初期隋文帝杨坚一统天下的时期,而至于是哪九位杰出的大将,跟随着隋文帝杨坚统一天下、兼并南北呢?不错,在这九人当中鱼俱罗就榜上有名,除其之外,另外八位分别是:杨林、高熲、贺若弼、韩擒虎、伍建章、邱瑞、尚司朗和杨方。
身为隋朝开国大将的鱼俱罗,同时也是隋炀帝时期,天宝无敌将宇文成都的亲授师傅。这一点知识在兴唐传当中有过明确提及,只是天下第二的宇文成都并不是李元霸的对手,这个描述和说唐当中的描述如出一辙。李元霸身为李渊手下的前锋大将军,率兵攻打潼关的时候,潼关守将魏文昇简直被李元霸吓破了胆,就连天宝大将军宇文成都也不是李元霸的对手,如今李元霸提溜着一双八百斤大锤来到潼关城下。
魏文昇怎能不被吓破胆?在无可奈何之下,身为潼关守将的他,只能前去搬救兵。而当时替隋朝打下江山的那些老将都早已死的死、退的退,魏文昇只能去找宇文成都的师傅鱼俱罗,鱼俱罗当时在年岁上应该已经属于高龄了,毕竟他是跟随隋文帝杨坚开疆拓土的人,至于当时鱼俱罗状况如何。因为鱼俱罗看不惯隋炀帝杨广的暴虐昏庸,所以身为一代老将的他,早就归隐深山了。
只是得知李元霸无人能敌,连克几十座城寨,身为隋朝开朝元老的鱼俱罗,实在是不忍心看到自己当初和主公杨坚亲手打下来的天下,就这样被李家的人所糟践了去,于是便接受了魏文昇的请求。如果真的是双方正面打斗,那么骨头都老得快要酥掉的鱼俱罗,肯定不是李元霸的对手。但是鱼俱罗是一个富有谋略的老将,他先是吸引李元霸去追他,然后趁其不备,回头就是一招转马刀。
就这样李元霸的脑袋被咔嚓掉了,与此同时,在后方观战的秦王,李世民也没有闲着,看到自己四弟李元霸惨死在鱼俱罗刀下,这一届老朽竟然损了李唐政权的一元猛将!李世民早早的就准备好了弓箭,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老将鱼俱罗不就是趁其不备,才将李元霸斩于马下的吗?而李世民这个时候也选择了放支冷箭,就这样,在李元霸倒在马下的顷刻间,老将鱼俱罗,也被李世民用冷箭从马上射下。
真实鱼俱罗下场鱼俱罗是隋朝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人物,而且对于隋朝的稳定一方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大隋朝不可多得的一员将才。而被民间自古以来传的神乎其神的李元霸,他则是虚拟人物无疑了,所以关于二人之间的那次交战,我们也没必要太多计较。如果大家觉得我所言较虚的话,那完全可以去抽空看一看这本《兴唐传》,鱼俱罗真的是一招转马刀,就让李元霸尸横马下。
真实历史上的鱼俱罗,可以说是后期不得良主的良将,本来是大隋朝可以擎起一方天空的人物,就像隋唐演义当中提到的靠山王杨林一样,都是大隋朝的开朝元老,也是一棵擎天之柱。但却遭到了昏庸之主隋炀帝杨广的残忍杀害,根据相关史书记载,鱼俱罗生来是“双目重瞳”之人,这在古人看来是一种天生异象的表现。
但其实用现代医学来解释的话,双目重瞳属于瞳孔发生的畸变,是早期白内障的一起症状。难道天生双目重瞳就能够成为阳光随意杀人的手段吗?不错,自古有言“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再加上一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就足以让鱼俱罗身首异处了。只是在古人的观点当中,“重瞳”被认作是帝王之相,再加上鱼俱罗功高盖主,隋炀帝杨广对他便愈加猜忌。
猜忌之下,既然是君要臣死,那杨广又在一时之间找不出什么正当理由,于是,鱼俱罗天生的那双“重瞳之眼”,就成了被杨广杀害的唯一罪行。所谓的昏庸,恐怕应当如此吧,只是可惜了这一代隋朝良将。
61分23板打出巅峰之战?
人在有实力的时候总是脾气很大的,也非常喜欢打击“不尊重”他的人。1999到2000赛季,鼎盛时期的奥尼尔就因为快船队的一次“错误”狠狠的打击了他们,这也成为了奥尼尔职业生涯中的一次经典战役。
过生日不送门票?那我就狠揍你。那是99到00赛季的一场NBA常规赛,湖人队客场挑战同城对手快船队,这两个队伍虽然都在洛杉矶,但是并不是死敌,因为快船队差的比较远,按理说这场比赛不会激发奥尼尔多大的斗志,“对手不强,又没有仇,打打就算了”。但是快船队真的不开眼啊,他们在比赛开始之前得罪了奥尼尔,从而在主场被血洗了。
原来啊,那天是奥尼尔28岁的生日,他这么一个喜欢热闹的人必然是想好好过个生日啊,于是就邀请了一群亲朋好友去看他的生日之战,作为那时候的联盟第一人奥尼尔如果买票请客那不是太没有面子了,于是他就找到了快船队,希望要一些免费门票,奥尼尔心里想的简单,我是什么人啊,联盟第一人,如日中天,这点面子还没有吗?但是他万万没想到啊,快船队非常讲原则,就是不给他,于是奥尼尔被激怒了,化身嗜血大鲨鱼,在比赛中拿到了61分和23个篮板,不可阻挡,把快船彻底打服了。
奥尼尔确实不讲理啊。说这个事啊,我觉得快船队也没啥错,你奥尼尔再厉害,我也没有必要跪舔你啊,因为舔狗到最后一无所有啊。球票就是不能随便给你。奥尼尔其实也是不讲理,你之前跟人家又没有什么交情,湖人队和快船队每年的比赛还多,你还经常爆锤人家,人家凭什么给你面子。再说了,奥尼尔当年是联盟工资最高的球员之一,你还差那几个门票钱吗?自己买就行了呗。这个事能够说明一个问题:人要是有实力,就可以不讲理啊。
联盟在少了奥尼尔这个大活宝以后确实少了一些乐趣,不知道下一个这么幽默又这么有实力的球员什么时候能够再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