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算是又‘回’一趟‘狼堡’。当然不是说真的去德国那个城市,算是个比方,指的是重新捡起一个以前弄过的、挺头疼的玩意儿。
起因
事情是这样的,大概是上周,突然接到个任务,说之前咱们搞的那个项目,有点小问题需要调整一下。我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哪个项目?仔细一问,好家伙,原来是那个代号“狼堡”的老项目。这项目有些年头,当时做得磕磕绊绊,我以为早就算尘埃落定,没想到,还得再回去瞅瞅。
准备阶段
心里头一百个不愿意。你想,好几年,当时的技术、思路,跟现在肯定有差别。而且当时留下的文档啥的,天知道还全不全,能不能看懂。没办法,任务下来,硬着头皮也得上。
第一步,找资料。我先把自己电脑翻个底朝天,把当时相关的文件夹、笔记、甚至聊天记录都找出来。零零散散的,堆一大堆。看着这些“老古董”,真是感慨万千。
第二步,回忆。光有资料不行,得回忆当时是咋想的,为啥这么做。我就对着那些代码、文档,泡杯浓茶,坐那儿使劲想。中间还找以前一起参与的哥们儿聊聊,互相提醒,总算把当时的脉络大概捋清楚点。
动手过程
准备得差不多,就得真刀真枪地干。打开那个项目,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 熟悉环境:先把项目运行环境搭起来。这步就费不少劲,有些依赖库都老掉牙,下载都费劲,还得找兼容的版本。
- 定位问题:根据任务要求,找到需要修改的地方。这就像在老房子里找东西,犄角旮旯都得翻到。代码风格、命名规范,看着都别扭,但也没办法,得顺着它来。
- 小心修改:找到地方,开始动手改。这过程得特别小心,生怕改这儿,影响那儿。毕竟是老项目,牵一发动全身。我是一边改,一边记笔记,改为啥改,可能会有啥影响,都写下来。
- 反复测试:改完一部分,就赶紧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能跑的都跑一遍。还得手动点点点,模拟真实使用场景,确保没引入新问题。这过程挺枯燥的,但不能省。
收尾与感想
折腾好几天,总算是把要求的功能调整完,测试也跑几轮,没发现啥大问题。把修改的部分整理文档也更新一下,提交上去。
这回“重返狼堡”,怎么说,累是真累。主要是心理上的,得重新进入那个旧的思维模式,还得时刻提防着别踩坑。
但也算有点收获,至少:
- 更理解“历史债”:亲身体验一把维护老代码的痛苦,以后自己写新东西,得多考虑考虑长远维护的事儿,文档、注释、规范,能做好的尽量做
- 温故而知新:虽然技术旧,但有些基础的逻辑、解决问题的思路,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这回实践过程就是这样。从接到任务的懵圈,到翻箱倒柜找资料,再到小心翼翼地修改测试,总算交差。以后,还是尽量往前看,少“重返”这种“狼堡”,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