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就来聊聊我最近折腾的一件事儿,跟那个电影里的特工似的,就叫它“猎手伯恩”行动,虽然咱没那身手,但那股子劲儿算是体验到。
事情是这么开始的。前段时间,家里翻出来个老物件,具体是啥就不细说,反正挺有年头,我寻思着这玩意儿可能有那么点说道。好奇心上来,就想搞清楚它的来龙去脉,到底是个啥背景。
第一步,就是上网查呗。 这年头,遇事不决先问网嘛我打开电脑,噼里啪敲半天关键词,什么“老物件鉴定”、“历史背景查询”、“某某年代特征”之类的。结果?搜出来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信息,广告倒是不少,真正有用的没几条。感觉就像伯恩刚失忆那会儿,面对一堆线索,但没一个能直接用的,头大。
我就想,得找点专业点的路子。 我记着以前好像在哪看过,有些博物馆或者文化研究机构可能提供咨询。我就开始搜这些机构的联系方式。找到几个电话,打过去。有的占线,有的打通也说不归他们管,让我问问别处。有个接电话的大姐倒是挺热情,但听我描述半天,也是一脸懵,说他们那儿主要研究的是字画陶瓷,我这东西不搭边。这感觉,就像伯恩去找大使馆,结果发现那根本不是安全屋,反而更麻烦。
这时候我就有点上火。心想,不能就这么算。 我开始转变思路。既然大的、官方的路子走不通,那就试试小路子,野路子。我开始泡一些收藏类的论坛、贴,还有一些相关的微信群。在里面潜水,看别人都聊怎么聊。然后小心翼翼地发帖子,放上几张打码的照片(怕露富也怕被骗嘛),描述一下东西的特征,问问有没有大佬认识。
- 一开始帖子沉得老快,没人理。
- 后来我学聪明点,先跟人套近乎,帮别人解答点我知道的小问题,混个脸熟。
- 再慢慢地把自己的问题抛出来。
你猜怎么着? 过两天,真有那么一两个看着挺懂行的哥们儿回我。虽然说法不太一样,但都提供一些新的方向和关键词。这就像伯恩在欧洲街头,从一个不起眼的小贩那里得到关键信息一样,柳暗花明!
拿着这些新的线索,我又回到网上去搜,这回目标明确多。顺藤摸瓜,查到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又对比几个类似物件的图片。来来回回折腾好几天, 对着电脑屏幕眼睛都快瞎,还跑趟旧书市场,翻几本相关的旧杂志,总算是把这东西的来历、大致年代、可能是干啥用的,给拼凑出个七七八八。
虽然也没完全搞得百分百清楚,毕竟咱不是专家,但这个过程,是真有意思。感觉自己就像个侦探,或者说就是那个“猎手伯恩”,为一个目标,用尽各种法子,搜集信息,排除干扰,接近真相。这比看电影刺激多,虽然累得够呛。
搞完这事儿我就琢磨,生活中好多事儿都这样。你想办成点特别是想弄明白点很少有顺顺利利的。总得自己去“搜猎”,去“摸排”,碰壁再换条路。有时候觉得挺烦的,但真搞定,那成就感也挺足。就跟伯恩找回自己身份似的,虽然过程艰险,但结果是值得的。
行,今天就唠这么多。这“猎手伯恩”的实践体验,算是告一段落。下回再有啥折腾的事儿,再来跟大伙儿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