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效应1可推倒女角色,什么叫骨牌效应?
“多米诺骨牌效应”。该效应产生的能量是十分巨大的。这种效应的物理道理是:骨牌竖着时,重心较高,倒下时重心下降,倒下过程中,将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它倒在第二张牌上,这个动能就转移到第二张牌上,第二张牌将第一张牌转移来的动能和自已倒下过程中由本身具有的重力势能转化来的动能之和,再传到第三张牌上......所以每张牌倒下的时候,具有的动能都比前一块牌大,因此它们的速度一个比一个快,也就是说,它们依次推倒的能量一个比一个大。 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家A.怀特海德曾经制用了一组骨牌,共13张,第一张最小。长9.53mm,宽4.76mm,厚1.19mm,还不如小手指甲大.以后每张体扩大1.5倍,这个数据是按照一张骨牌倒下时能推倒一张1.5倍体积的骨牌而选定的.最大的第13张长61mm,宽30.5mm,厚7.6mm,牌面大小接近于扑克牌,厚度相当于扑克牌的20倍.把这套骨牌按适当间距排好,轻轻推倒第一张,必然会波及到第13张.第13张骨牌倒下时释放的能量比第一张牌倒下时整整要扩大20多亿倍.因为多米诺骨牌效应的能量是按指数形式增长的.若推倒第一张骨牌要用0.024微焦,倒下的第13张骨牌释放的能量达到51焦。可见多米诺骨牌效应产生的能量的确令人瞠目。 不过A.怀德特毕竟没有制作第32张骨牌,因为它将高达415m,两倍于纽约帝国大厦.如果真有人制作了这样的一套骨牌,那摩天大厦就会在一指之力下被轰然推倒.
质量效应3推到特雷诺我先推了特雷诺能再推阿什丽吗?
可以,不过3代里如果对恋爱对象不忠诚会有负面影响!
幼师有些什么潜规则?
1.潜规则之一:老师会根据孩子的衣着来判断家长的关注程度
这倒不是说衣着是判断的唯一标准,而是想说老师会把此项作为重要的判断依据。
朋友告诉我,她们幼儿园有些老师(我还是在想总不会是所有老师都黑吧)会观察孩子的衣着。
比如说有些孩子经常甚至是每天都会换一套干净的衣服,漂漂亮亮的,这就说明家人有精力来关爱孩子,而且一切会以孩子为中心,侧面也说明这个家庭的经济实力也较强。
但也有些孩子,穿着稍显邋遢些,或者是衣着普通,甚至也会有家长做生意或者很忙的,孩子隔好多天才会换一次衣服
(这应该也是少数吧,毕竟现在家庭里孩子不多,都还比较金贵)。
有些比较会“观察”或者察言观色的老师,就会看人下菜。
前一种的孩子她们可能会善待些,后一种则有可能会怠慢。
用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你家长自己都不太多关注孩子,那么就不可能每天对孩子嘘寒问暖、询问学校里的情况,即使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也不会被轻易发现。
2.潜规则之二:确实存在老师体罚孩子的情况
在交谈中我们说到了那些幼儿园有摄像头可以监控的事情,我们都以为这样可以对学校的状况了解个八九不离十吧。
其实不然,摄像头确实是有的,可是就像城市监控一样,总会有盲点和死角的。
在学校班级里,厕所以及教室拐角等地方都不太可能有摄像头。
那么如果老师觉得孩子不听话、或者她们觉得需要惩罚孩子的时候,是绝不会在“阳光摄像头”底下来实施惩罚措施的。
这个时候就会严令孩子到那些“摄像头死角”处,该罚站的罚站。
甚至还有打孩子的,我是头一次听说幼儿园有打孩子头顶的事情,因为头顶处有头发遮蔽,而且即使有伤也不明显。
但是一想到那么小的孩子被打头顶这么重要和脆弱的地方,脑海中不自觉浮现起一个词:歹毒。
体罚不是说完全不能,孩子严重的错误,让他/她罚站一下,反省自己的错误,是可以的。即使是像儿子幼儿园,他们园长曾明确跟我说过:她们幼儿园允许用那种小学生用的小尺子打孩子的手掌心,但是也要适可而止,以惩戒目的为主。
这些方式我是可以接受的,我们自己偶尔也会动用一下“家法”的,所以适当的方式可以理解。
但是肆意地体罚孩子,还是严厉的体罚,甚至是采取不当的、对孩子身体、心理造成严重伤害的体罚那是要不得的。
题外话一下:我了解到一个小朋友因为做什么事情都比别人慢半拍,所以很不招老师待见,被罚站那都是家常便饭,经常一站就是一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以上。但是老师评价那个小朋友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因为孩子肯定不喜欢学校了,每次家长来接他,他就兴高采烈、笑容满面,以至于家长一直觉得孩子在学校肯定过得不错。估计老师觉得体罚这种孩子可以更加的肆无忌惮了,反正家长是发现不了的。
3.潜规则之三:你的伙食费多半有可能会“白白做贡献”
上面说到了朋友所在幼儿园的伙食费是每天14元,但是据她自己说每天每个孩子吃到嘴里的也就2-3元。
这中间的差距和水分就可想而知了。
可是如果一天的伙食费被克扣了80%,那么营养状况肯定得不到保障的。
有时候一个苹果被一个班级的孩子分,这就是一顿水果餐。
我没有具体问明一个班有多少孩子,但是通常一个班20个孩子还是有的,估计要么那个苹果是超级巨大、要么就是每个孩子只能分到一小口。
幼儿园吃饭都有时间规定的,不会吃的就很吃亏了,老师不是妈妈,她不会因为某个孩子而网开一面,也不会天天地喂你家的孩子。
那么能够吃到嘴里的就很少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朋友说吃到孩子嘴里的伙食也就值个2-3元了。
至于偷工减料、采用劣质食材来做饭,因为朋友未曾提及,在此就不做细述、以免有杜撰嫌疑。
4.潜规则之四:送礼是种常态
这个不仅是幼儿园,也是从小学到高中各个阶段的潜规则。
不是有说法,这个社会,你送礼可能老师记不住,但是不送肯定是会被记住的
(真的是太悲哀了,当教育界和医疗界的人沦落到了这种地步,估计这个国家的发展能否健康就可想而知了)!
特别搞笑的是,居然有老师在逢年过节因为家长送了份“厚礼”,送礼后的一段日子里抱着孩子喂饭给孩子吃,当然了持续的时间肯定是有限的,总归是也要遵循边际效应递减的规律的。
还有到了年节关口,直截了当地冲着孩子说:这马上过节了,叫你家长过来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我就听到了好多个朋友跟我说过,有些还是他们亲身经历)
莆田欧某砍死邻居案带给我们什么警示?
在我们的文化氛围中,认怂,有时被看作是一种智慧,一种善良,一种生存之道。于是,就衍生出了“欺怂怕狠”、“专挑软柿子捏”的等等人间世相。
在如此人间世相中,怂人、老实人常常忍气吞声,被人欺负。可是,老实人受损,奸诈者得益,绝不是一个好的社会应有的特征。尤其是在一个法治社会中,保护老实人应该是法律需要彰显的要义。
况且,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否则,也就没有“逼上梁山”一说了。然而,一旦到了这种极端地步,谁也不愿意看到的一幕就会上演。这时,当事双方其实都是受害者,同时,往往也会对全社会造成一种伤害。
综上所述,这个案件给人们的警示有三点:
第一,切记不要欺负老实人,因为他们也有爆发的可能,这是人性决定的,与其它无关;
第二,一个好的社会,不能任由老实人受损,而奸诈者得益,这是需要反思的社会问题;
第三,法律的完善,有必要据此做出应有的考量,倘若如此,或许能减少此类悲剧的发生。
山东突然发布群体感染高峰预警?
我是山东的,三年了,突然放开管控,人口多基数大,年底流动性增加,再加上奥密克戎的高强度传染性,肯定会有一个传播的高峰,相信其他省市也一样,给大家提个醒,提高防护意识,降低感染率,也是人之常情。三年了,该回家过年的也开始蠢蠢欲动和犹豫不决了。路上户外的人流的确是少了很多。不过现在大部分的山东人应该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