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杀潜航3生涯模式攻略详解,潜艇能击沉航母吗?
现代战争中,航母是各国海军的重要装备之一,可以说是海上实力的象征,因此对于任何国家来说,保护自己的航母是非常重要的。而在保护航母的同时,也必须要考虑到潜艇的攻击威胁,因为潜艇作为水下的“隐形杀手”,一旦发起攻击,往往很难被及时发现和阻止。因此,本文将就现代战争中,潜艇是否能够击沉航母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一、潜艇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
潜艇是一种水下舰艇,其主要任务是执行侦察、监视、攻击等任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潜艇已经成为了一种极其隐秘的水下杀手,能够在水下不被察觉地进行侦察和攻击。潜艇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不仅因为它具有良好的隐蔽性和机动性,而且它还具有很强的打击能力。潜艇在现代战争中可以执行的任务包括:
攻击海上目标。潜艇可以携带鱼雷、导弹等武器,可以对敌方的舰船、船只、潜艇等目标进行攻击,造成重大损失。
执行侦察任务。潜艇可以在水下执行侦察任务,获取情报信息,包括敌方的舰船、船只、潜艇等的位置、速度、航向等信息。
监视敌方舰队。潜艇可以在水下监视敌方舰队的行动,包括舰船的数量、种类、航向、速度等信息。
保护本国舰队。潜艇可以在水下保护本国舰队,进行护航和反潜作战。
二、潜艇能否击沉航母
航母是现代海上作战的主力装备,一艘航母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海上实力。因此,在现代战争中,保护航母是各国海军的首要任务之一。而潜艇是航母最大的威胁之一,因为潜艇具有良好的隐蔽性和攻击能力
但是,潜艇是否能够击沉航母,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航母的防御系统
航母作为一种现代化的舰船,具有多层次、复杂的防御系统,包括防空系统、反潜系统、电子干扰系统等。其中,反潜系统是航母最重要的防御系统之一,可以有效地探测和反制潜艇的攻击。反潜系统包括声呐系统、水下探测器、反潜直升机等,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探测到潜艇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因此,潜艇要想击沉航母,需要克服航母的反潜系统的防御。
潜艇的攻击能力
潜艇可以携带各种武器,包括鱼雷、导弹等。但是,要想击沉一艘航母,需要至少发射数枚鱼雷或导弹,而且这些武器还需要足够的威力才能够有效地摧毁航母。同时,潜艇还需要在攻击时克服航母的舰体强度和各种装甲防护。
潜艇的隐蔽性
潜艇的隐蔽性是其攻击航母的关键之一。潜艇在水下行动时,可以减少自身的声呐信号、磁信号和红外信号等,以保证不被探测到。同时,潜艇还可以采用深度、速度等变化来干扰对方的探测。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航母的反潜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可以通过声呐、水下摄像头等手段来探测潜艇的存在。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潜艇要想击沉航母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在现代战争中,虽然有一些例子表明潜艇可以成功击沉航母,但这些情况往往是在情报、技术、战术等各种条件都十分有利的情况下发生的,而且也需要潜艇具备极高的技术水平和作战经验。
三、潜艇如何应对航母的威胁
虽然潜艇要击沉航母是一项困难的任务,但在现代战争中,航母的威胁对潜艇也同样不能忽视。因此,潜艇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应对航母的威胁。
保持隐蔽性
潜艇的隐蔽性是其生存和作战的关键。在面对航母的威胁时,潜艇需要保持隐蔽性,避免被航母的反潜系统探测到。为此,潜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减小声呐信号、降低速度、采用深度变化等,以减少被探测的可能性。
采用反制措施
当潜艇被航母的反潜系统探测到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以保证生存和逃脱。反制措施包括干扰对方的探测设备、采用声纳诱饵等,可以干扰对方的探测和攻击,从而增加生存的机会。
采用攻击策略
当潜艇面对航母时,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攻击策略。潜艇可以选择采用鱼雷、导弹等武器进行攻击,但需要考虑到航母的防御能力和装甲防护。因此,在攻击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武器、攻击方位和攻击时间,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攻击的效果。
与其他兵种协同作战
在现代战争中,潜艇往往需要与其他兵种协同作战,共同应对航母的威胁。例如,潜艇可以与舰艇、反潜直升机等兵种协同作战,共同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作战效果。此外,潜艇还可以与情报、侦察等兵种协同作战,共同完成作战任务。
总之,潜艇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保护国家安全、维护海上战略利益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潜艇要想击沉航母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但采取合适的策略和措施,可以有效地应对航母的威胁,保障潜艇的生存和作战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航母具有先进的反潜设备和武器,如声呐、水听器、反潜机、反潜导弹等。航母的舰载机也能够对海上进行侦察和打击。因此,潜艇要想成功地击沉航母,需要具备高超的技能和先进的技术装备。
另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潜艇的性能也在不断提高。现代潜艇采用的先进技术包括无人机、纳米技术、声呐信号处理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潜艇的隐蔽性和攻击能力,增加潜艇对航母的威胁。
需要指出的是,潜艇击沉航母不仅取决于潜艇自身的能力和战术,还取决于战争环境和作战策略。在实际作战中,潜艇需要结合具体的作战情况和目标特点,灵活应对,采取合适的战术和策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战效果。
潜艇在现代战争中能否击沉航母,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潜艇要想成功地击沉航母,需要具备高超的技能和先进的技术装备,采取合适的战术和策略,同时还需要与其他兵种协同作战。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潜艇才能在现代战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有效地应对航母的威胁,保障国家安全和海上战略利益。
总结:综上所述,潜艇能否击沉航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在现代战争中,潜艇可以利用自身的隐蔽性和攻击能力,对航母构成威胁。但是,要想成功地击沉航母,需要具备高超的技能和先进的技术装备,采取合适的战术和策略,同时还需要与其他兵种协同作战。
潜艇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不仅仅是击沉航母,还包括侦察、情报收集、海上封锁和打击敌舰等任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潜艇的性能不断提高,将成为未来海战中的重要力量之一。
总之,潜艇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对敌方舰队构成威胁,有效地保障国家安全和海上战略利益。因此,在军事建设和装备采购中,应该注重发展和提高潜艇的技术和装备水平,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海上威胁。
战略导弹核潜艇的性能应是怎样的水平?
▲法国DCNS公布的战略核潜艇SSBN与航母、飞机、坦克等的建造工时和零部件数量对比
朋友,你这问题有点大,“什么样子的战略核潜艇才是最厉害”的这个问题涉及的范围实在是太广了。一型核潜艇是否先进,要涉及到降噪措施、声呐系统、潜射导弹系统、作战控制系统、核反应堆及推进装置等方方面面,大到“潜射导弹的射程”,小到“一片消声瓦敷设工艺”都深刻的影响着核潜艇的性能指标。另外,基础学科的造诣、专业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设计手段、建造材料、制造工艺及设备、经验及数据的积累、试验及测试水平也对最终研制出的潜艇影响颇深,而以上这些内容的任何一小点,恐怕都不是一篇文章能说全的。因此,本文只能挑几点大概说说,就当是抛砖引玉吧。
▲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尤里·戈尔多鲁基”号(K535)
进入正文之前,先说明一些,目前网上关于各国现役和在研核潜艇的性能数据,比如非常关键的“噪声水平”大多都是推测值亦或者从国外网站、文章中引用的,大概看看了解一下没问题,但要是有谁信誓旦旦的告诉你“某某核潜艇噪声90dB”,那么你就可以一笑而过了,谁要是能说出这种真实数据,怕是你也永远不会在网上见到他了。所以本文如果出现一些核潜艇数据,那也都是引用的(仅供参考,不代表真实情况),冷战时期苏联某型洲际弹道导弹的精度,西方推测是CEP 250-320米,苏联自己公布的数据是CEP 1000米,所以关于战略武器的性能数据,是高估和还是低估,就靠各位自行甄别了。
▲建造中的“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
先谈谈战略核潜艇的壳体材料很多人对潜艇耐压壳用钢的强度有着“迷之执着”,随便一条“屈强2000MPa的高强钢研制成功,大潜深潜艇技术终突破”这样的地摊文章,基本都能引来一片高潮。然而事实上,实验室搞出的材料究竟多久能进入实用化、工程化,这是个未知数;事物都有两面性,那么超高强度又牺牲了钢材的哪些性能呢,最起码在工程上非常重要的“易加工性、可焊接性”是必然被牺牲了。所以那些超高强度钢与核潜艇壳体之间基本没什么关系。
▲潜艇壳体换装肋骨焊接
潜艇耐压壳用的高强度钢与民品结构件用的高强钢相比,在保持强度的同时还要更重视韧性,除了一般的冲击试验以外,还要利用落锤试验或爆炸试验来检测其止裂性能。潜艇耐压壳是一种大拘束度的结构,高强度钢在使用中也可能会出现焊接接头的延迟裂纹。所以别说用什么2000MPa的超高强度钢了,美国核潜艇用钢从HY100发展到HY130,也只是把屈服强度从690MPa级提高到890MPa级,这中间经历的挫折和时间消耗可是不少。美国的“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首艇“海狼”号一开始就确定使用新开发的HY130钢,但是在建造过程中出现了焊接裂缝被迫中止,改用回HY100钢。后来经过不断的试验、测试、试用“在深潜器NR-1上试验性使用积累经验,改进钢材含碳量控制,研制新型配套焊接材料、提高焊接工艺”,最终在“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上实现HY130钢的工程化使用,所以可见材料的研制、使用不是实试验时出个数据就成功了那么简单。
▲核潜艇壳体对接前的打磨
在新型潜艇壳体用钢实用之前,还要对焊材及工艺进行研究,美国方面在HY130和现有焊材实现合格焊接之前,使用0-20%低匹配强度焊缝工艺,利用爆炸裂缝源和鼓胀试验的方法检验方案的可行性。HY100也好、HY130也罢,这些材料在潜艇上不仅用于壳体制造,还需要配套开展配套铸锻件的研究,这些高强度钢在生产铸锻件时,存在“铸件易产生氢扩散裂纹;热处理方法引起的硬度过高、韧性降低;铸锻件焊接时需要预热处理使成本大幅增加”等问题。为此,相关研发和制造企业又要开展“匀热处理、数学模型分析、实时监测以解决氢致裂问题;调整铸锻件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以降低或取消焊接预热”等制造工艺和手段方面的研究,根据美军的估算,仅仅通过工艺改进取消预热工序,每年仅军用舰艇制造业就可节省超过200万美元的预热费,这也就是技术进步引起的性能提高和成本降低。
▲美国潜艇用高强钢化学成分(参考)
关于潜艇制造的材料、焊接工艺方面先说这么多(实在是九牛一毛),总之如果一个国家的高强度高韧性钢材研制,焊材研发、焊接方法和焊接工艺的水平都比较高,而且机加工设备的精度和卷制能力也比较强。那么就可以生产出潜深更大、直径更大的潜艇艇身。
再说说核潜艇的反应堆什么样的核潜艇反应堆是先进的?从目前的的艇用堆发展趋势来看,“尽量减小体积质量的情况下增大功率、艇堆同寿、自然循环、向一体化布置发展”等诸多趋同技术特征。美国的“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所使用的 S9G 型分散布置核反应堆的寿命达到了 33 年,基本实现“与艇同寿”,正在研制的“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的反应堆寿命将超过40年;英国新型核潜艇使用的 PWR-2型压水堆的堆芯工作寿命为 25 年,服役期内可不用更换核燃料;法国 “梭鱼”级核潜艇采用 K15 一体化压水反应堆,反应堆堆芯寿命也达到了 25 年。
▲巴西在研核潜艇反应堆结构示意
除了反应堆堆芯寿命以外,反应堆热功率越来越高也是趋势之一。比如美国的 S9G 型反应堆热功率达到200MW。“此前使用的 S6G 型反应堆热功率为 160 MW;;英国PWR-2型压水堆单堆功率比PWR-1型高40%;俄罗斯第4 代反应堆单堆功率达到190 MW,是2代反应堆的2 倍。
▲各型反应堆的性能和换料周期
先说这么多吧,关于核潜艇性能的影响因素还有很多,比如其武力关键“潜射弹道导弹及其发射控制系统”也很重要,这里面包括弹头小型化,弹体在高载荷、远射程的情况下的小型化;轻量化水平;潜射弹的大深度、变深度发射技术;制导及精度;多枚弹齐射能力等。比如推进系统的轴系加工、安装精度、螺旋桨的加工亦或者泵推系统的开发;比如潜艇电气化、自动化水平和磁性号、声信号的抑制等。
▲战略核潜艇潜射弹道导弹与艇体结构示意
总之,关于核潜艇需要说的内容太多,核潜艇本身也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海上平台,所以究竟什么样的战略核潜艇是最厉害的,很难清楚、说透彻,或许你可以从“哥伦比亚”级核潜艇的预定技战术指标着手,也可以先研究一番“北风之神”级。
▲法国凯旋级战略核潜艇
当时有没有国家利用潜艇进行反潜作战?
很多人都说反潜最好的武器就是潜艇,其实这种说法只是针对当前,二战时期用潜艇去攻击潜艇这种作战方式效果并不是很好,因为受制于声呐探测技术和鱼雷总体性能的限制,用潜艇反潜并不是各国最常用的手段,但是二战潜艇击沉潜艇的案例倒是不少。1945年2月5日英国“冒险家”号潜艇在1800米距离上齐射4枚鱼雷,击沉了德军U—864号远洋潜艇,而早在1940年4月10日午夜,德国U-4潜艇就将英国“蓟”号潜艇击沉。
二战结束以后就不同了,因为反潜最佳利器还是潜艇本身,与战机和水面舰艇通过海空交界面侦测相比,潜艇是直接航行在海底的,能最有效的进行侦听和探测。就拿冷战来说,美苏两国都有规模庞大的弹道导弹核潜艇来形成威慑,而攻击这些弹道导弹核潜艇最好的武器就是攻击型核潜艇。所以在整个冷战期间发生了很多次的美苏两国水下潜艇追逐事件,比如1986年一艘美军“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正在跟踪一艘返航的苏联弹道导弹核潜艇,快到苏联领海时这艘弹道导弹核潜艇突然提速并急转弯向,随后立马用主动攻击声呐声波警告美国“洛杉矶”级核潜艇,如果是实战,声呐过后就是两枚向他们而来的重型鱼雷。这些都还是少量被披露的,没有被披露的水下追逐战次数恐怕数不胜数。
▲空中发射的线控声自导鱼雷,下图为尾流自导鱼雷的攻击方式
潜艇要想反潜就必须解决发现和攻击的问题,我们先来说说攻击,二战时期的那种直航鱼雷只能在海水表层攻击一些水面舰艇,对付水下的潜艇就够呛。于是就发展出了一种制导鱼雷,因为是在海底,传统的雷达波,激光束等传播效率极差,于是就出现了一种声自导鱼雷,在攻击近距离目标时潜艇会发出声波,鱼雷依靠接受反射回来的声波来调整舵机追踪潜艇直到击沉为止,攻击远距离的目标时鱼雷依靠敌方潜艇发出的声波调整舵机追踪潜艇直到击沉为止。
▲大型军舰的尾流
后来又发展出了一种尾流自导鱼雷,这种鱼雷依靠测定敌方的声尾流和气泡尾流来追踪目标,因为一些大型军舰的尾流会绵延数百公里并存留好久。当前制导鱼雷攻击时一般先通过导线控制,靠近目标后再断开导线自主搜寻探测并攻击目标。
▲用于观测和侦查敌方潜艇的水下网络
说完了攻击再来看看如何发现。潜艇反潜时最主要的探测侦听手段不是声呐,而是不发射任何声波的噪音测向仪,因为潜艇在水下航行时会产生大量的噪音,发现噪音就相当于发现了潜艇,所以现代的潜艇都特别注重降噪能力。不过当代对潜艇的探测已经不仅仅是攻击型潜艇一环的事情了,从固定式远程警戒声呐到负责反潜的路基战机甚至是海底反潜声呐网,都旨在用立体协同作战的方法消灭敌方核潜艇,但是己方核潜艇绝对是这其中的重要一环。
▲二战期间一艘试图高速机动来摆脱“解放者”反潜轰炸机的德国潜艇
所以以二战的水平绝对做不到这些,二战反潜主要还是靠水面舰艇和空中反潜机,但是这仅仅是因为技术发展的原因,而且二战期间用潜艇反潜确实是有战例可寻的,只能说有但并不多。
我是武备营,喜欢的话就点赞关注吧!
驱逐舰的了望和声纳探测的范围到底有多远?
好久没玩了,凭记忆说的。
一般在3000码左右他就开始炮击了,禁止的潜望镜要在100码内(白天或夜晚的探照灯),声纳(驱逐舰的)探测范围:主动为500码被动1000码,你应该白天在1500嘛潜航比较保险夜晚可以到1000嘛潜航。另外说一下猎杀5出来一段时间了。我个人比较喜欢4,毕竟是打小RB嘛。最后提示一下,就和楼下说的,驱逐舰很白痴,当时优酷网上“元首”视频就说了,你将一个商船打掉动力,躲在商船下面,驱逐舰就围着你转圈,这时候一杀一个准,我比较喜欢打驱逐舰,最高的记录是一个战列舰编队12艘 全部被我击沉。消耗鱼雷15,手动输入数据的,另外推荐你去优酷看“元首”的视频,很有帮助的。为什么潜艇还会有高射机枪?
哨兵小虎第571条回答。
显然,高射机枪是用来射击空中目标的,而潜艇装上高射机枪,必然是用来对付空中俯冲的飞机的。
那么问题来了,潜艇深潜水面,二战时的飞机并不像现在的反潜机一样,具有先进的磁探测设备,是如何发现潜艇的呢?
一、二战时潜艇并不能长时间的潜航和深潜。二战时潜艇并不像现在的潜艇一样,装备精良,技术先进,所以潜航一段时间后(通常不超过24个小时),就会进行上浮。
而且在夜晚时,由于潜艇自身的生活环境,官兵也会要求上浮,呼吸下新鲜空气。
同时夜幕和风浪是潜艇天然的保护伞,在夜晚和能见度、有风浪的天气下,浮出水面高速航行,不仅不会被发现,而且还有利于航行安全。
所以,潜艇就会选择上浮。
二、可是,潜艇如何会被空中飞机飞机发现?进入1942年后,德军发现,即使小心行事的潜艇也会被英国的轰炸机发现,继而被从空中消灭。那么空中飞机是如何发现潜艇的呢?
原来,1942年后,英国的飞机就加装了“马克2”型空对舰雷达。所以,只要在很远的地方(20公里),探测到潜艇的信号,飞机就会依靠雷达的搜索指引来进行目标捕获,所以很容易就抓到了上浮的潜艇。
三、为了防止被飞机击沉,潜艇紧急加装了高射机枪。但当时并没有类似于今天的空舰导弹,主要还是靠炸弹来炸沉潜艇,当然是命中精度最高的俯冲轰炸了。
所以,当轰炸机进行俯冲时,上浮的潜艇一旦发现了轰炸机,对空射击无疑是保命的一条有效措施。
但,仅仅是被动的防守,并不能粉碎飞机的疯狂轰炸,所以,后来德国潜艇加装了雷达告警接收器,此后才大大降低了被飞机捕获的几率。
但自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潜艇加装高射机枪防御轰炸机的俯冲轰炸,成为了一种最后保命的手段!
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潜艇早以取消了高射机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