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缅甸,缅甸的局势为什么这么错综复杂?
缅甸的局势这么复杂,有历史原因,也有出于地缘政治节点之上的原因,总体而言是十分复杂的。
可以从美国人索罗斯在缅甸的投资看出。
在近日的缅甸联邦议会会议上,前总统府部长克耶邦选区民族议员吴索登(U Soe Thane)发言称,联邦政府新设立了两个部门,国际合作部如果与企划财政部及外交部联合开展工作,那将能事半功倍。
但吴索登还表示,民盟未来如能在国家管理上取得突破,更好的带领人民。那2020大选民盟还将获胜。
之后就联邦政府办公室(政府办公厅)部,新聘的联邦部长吴导吞(U Thaung Tun),吴索登(U Soe Thane)提出了反对。吴索登表示,吴导吞向联邦议会提交的个人简历中,没有写出自己(吴导吞)在吴登盛总统时期,曾在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处任职经历。
▲乔治索罗斯和吴导吞
据披露,吴导吞U Thaung Tun此前曾作为美国投资者和商人在缅甸事务的顾问。主要就职于索罗斯,而索罗斯本人则支持了缅甸的流亡民主运动二十多年来。
所以吴索登提出反对,认为吴导吞故意没有交代在索罗斯处任职经历,没有公开诚实的说出自己的履历,因为不诚实所以我认为他有问题。
就反对提议,联邦议会议长称反对任聘吴导吞,可提交相关证据进行反对,对此吴索登回应称,因为文件还在向美国George Soros办公室索要,所以暂时无法及时提交反对证据。
无论是缅甸的民主进程,还是若开邦问题 索罗斯都扮演过不光彩的形象。
所以缅甸部分精英认为George Soros任聘过的人,在未来有可能会影响国家安全,或影响中缅关系,所以反对。而且在吴登盛总统时期,George Soros就曾提出建议,要任聘吴导吞为部长,但是因为是George Soros建议的人,所以政府没有任聘。
今年1月份左右,吴导吞被任命为国家安全特别顾问,参与了若开邦冲突的解决。现在被任命为联邦政府办公室部部长,事情出现反复,实在令人诧异。
二战时期的喷火战机有多强?
二战时期的喷火式战斗机各项性能及其综合指标是非常強大的。因其造型精美,性能优异,也被称为“战斗机中的虎式坦克”。喷火战斗机是英国维克斯-超级马林公司设计师米歇尔,以当时英国现役S系列竞速飞机为基础,按照英国空军技、战术要求,于二战前精心设计的战斗机。是二战期间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最优秀的活塞式战斗机之一,是二战时世界十大名机之一。从第一架喷火战机诞生起,各型的喷火式战斗机共计生产了约22907架,直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英国的各型喷火战斗机才陆续完成基本退役。二战时英国喷火战斗机各项指标:升限:11300M 最大航程:1830Km 重量:2540Kg 最大速度:660KM/h 外形尺寸:翼展11.2米 机长9.1米 机高3.9米 武器: 2×20mm机炮 4×7.7mm机枪。
喷火式战斗机是英国第一种成功采用全金属承力蒙皮的作战飞机,其综合飞行性能在二战时,始终居世界先进水平。尽管因为操作和飞行员因素在空中损失颇多,但是它的优良性能还是为英国维持制空权以及欧洲战局的扭转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1930年,英国航空部根据国际形势和航空技术的进步,发布了新的研制战斗机规范F7/30,要求研制高飞行速度、高巡航速度、高爬升率、大航程战斗机,并从作战角度着眼将飞机火力增加一倍。1935年1月,喷火式原型机由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开始生产,1936年3月5日,进行了首次飞行。在试飞过程中,速度达到554千米/小时,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和表现,它立即引起英国皇家空军的注意,并决定大量订购这种新型战斗机。喷火式生产型于1938年8月开始装备空军,并通过不断进行改进,先后发展了战斗机、战斗轰炸机、侦察机、教练机和舰载战斗机等诸多改型。
1938年8月4日,喷火式首架编号K9789抵达位于达克斯福特的英国皇家空军第19中队,随后陆续整装与大英帝国皇家空军。至二战爆发时,喷火战斗机与同期德国主力机种Bf-109相比各有千秋,水平机动性及火力方面略胜一筹。喷火式的极速比德国的同类战斗机略差,但稳定性更佳,可以大大减轻飞行员的负担。由于喷火式的翼载荷比较低,因此与常采用“高速接近,一击就跑”战术的德国战斗机格斗时,可通过水平机动性好的优势夺取战场主动权。在1943年出现的喷火式改进型战斗机,其最大速度达到730千米,喷火式的后继新型的怨恨式战斗机最佳飞行状态下,速度高达795千米,这已接近活塞式飞机的极限了,由此可见它的改进潜力相当大。1945年5月,海军喷火战斗机Mark XV正式入役。此时,二战已经接近结束。但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低空特性,所以,在盟军进攻日本本土时,英国喷火战斗机主要担任拦截日军神风飞机的任务。由于喷火战斗机的优异表现,它不仅装备了英国皇家三军,它的部分型号还被部分英联邦国家和其他国家使用。如加拿大皇家海军的803中队和883中队;法国舰队航空兵也曾经分别于1947年和1948年4月接收过四架;美国海军从1944年开始曾经对两架海喷火IIC型战斗机进行了飞行测试,该项目持续到了1945年的欧战胜利日。南非空军也曾获得一架编号为LR783海喷战斗机。因此,二战时期喷火战斗机是一款性能优异,火力非常强大的战斗机。你认为对吗?
探寻历史,丰富你我。欢迎评论!
如何评价叙利亚40强赛主场在阿联酋?
卡塔尔世界杯亚洲区的40强预选赛,因为叙利亚国内的战乱,所以主场安排之事一直没有确定下来,经过多日的商讨,今天终于有消息说,叙利亚官方确定把主场安排在同样西亚的阿联酋。
因为国内战争不断,炮火连天,所以为了安全起见,有关方面希望叙利亚能把主场妥善安排好,尽量安排在中立国家来进行。据知情人透露,叙利亚足协原本打算把主场安排在旁边的伊拉克,这样也方便叙利亚,因为两地只有85公里,但由于伊拉克也不太安全,刚刚还发生了自杀式爆炸等恶性事件,所以就否定了这一方案。
叙利亚主场的选择同样也让同组的其他几个国家十分关注,中国、马尔代夫、菲律宾、关岛等国足协表示密切关注,现在确定要把主场放在阿联酋,其他几个国家也表示赞同,不过具体场地还有待进一步商定,国家足球队将在11月14日和叙利亚交手。
据有方面消息,在预选赛开始前,国家男足将在香河和广州两地进行血战训练,期间会与缅甸男足进行一场热身赛,缅甸队在这些的40强赛中被分有F组。到时中国男足打完和缅甸的热身赛以后,9月初在广州重新集合,进行第二阶段的集训。
为什么要选在广州呢?里皮说,广州的天气和马尔代夫主场的天气非常相似,在这里集训主要是为了适应马尔代夫的气候,争取更好的成绩,因为9月10日就要客场去挑战马尔代夫了。在这也祝福国家男足在这次的世界杯预选赛上可以取得让人满意的成绩。
拯救大兵瑞恩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小细节?
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以制作严谨著称于世,片中许多有趣的小细节耐人寻味,比如片中枪炮、甚至坦克汽车的音效全部来自二战真实的家伙事儿。许多细心的朋友会留意到,影片从头至尾美军的M1钢盔带子没有一个好好的系在下颚上,看上去似乎有违风纪、有碍观瞻,其实这一点恰好是符合史实之处。
细节1:片中M1钢盔带子为何都盘在帽沿上?战争初始,军部对M1钢盔的配带及保养给出了许多天条,比如严禁使用钢盔烧水、做饭、涮火锅,并反复警告士兵,这样做会严重影响钢盔的性能,但大多数人置若罔闻、依然故我。
M1钢盔投入使用不久后士兵们发现个Bug,那就是钢盔带子太过结实,很难与头盔分离。钢盔受到强大的冲击波被炸飞后,带子就往往成为一根上吊绳,士兵会被扼喉致死。
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之前,刚好巴顿将军一位助手因此死在突尼斯。痛定思痛,巴顿将军下令——“所有人甚至可以不戴钢盔。”
细节2:奥马哈海滩上那些铁架子都是些什么东东?当年布满奥马哈海滩的这些铁架子,学名叫“捷克刺猬”,又称坦克拒马。
“捷克刺猬”原本是捷克人发明用来对付德国装甲师的,后来被德国人很不客气地拿来借用了。
先给大家演示一下,“捷克刺猬”是如何致使一辆坦克瘫痪、成为砧板鱼肉的——
不过,当年奥马哈沙滩上这些捷克刺猬,却令西线总司令隆美尔乃至希特勒成为笑柄。
为应对盟军旦夕而至的西线登陆,早于1941年冬天,希特勒与隆美尔便着手修筑“大西洋壁垒”。北起丹麦,南至法国与西班牙边境,全长3200英里,要塞地区布满捷克刺猬与数百万枚地雷。
当时希特勒感慨万千,我怎么这么有才啊!简直顾盼自雄,他甚至当众放言——“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防御工事的缔造者!”
大概他没听说中国有个秦始皇,修了个两万里城墙!
有人说,因为隆美尔本人是装甲师出身,成天玩坦克的,有思维定式。话说再好的思维模式成为一种定式时,都是一场灾难。
果不其然,原本隆美尔打算铺设在海底阻挡冲锋舰前进的“捷克刺猬”,由于盟军选择在凌晨6:30退潮后发起登陆,统统失去了作用。
这些裸露在沙滩上的捷克刺猬成了美军的掩体和护身符,米勒上尉甚至跟他的小伙伴们躲在钢架后开了个小会。
细节3:米勒上尉为何将枪支包装在塑料袋中?你要是管这个叫塑料袋你就土了。
塑料袋的原材料是聚乙烯,而这种用来包枪的袋子学名叫“pliofilm”,它来源于橡胶。
对,是一种呈透明状的橡胶制品(后来大多是深绿色),1934年由固特异公司研发生产,直至十年后首次应用于诺曼底登陆。它的作用当然是防止枪支及弹药受潮,就像米勒上尉所说的那样——“别让沙子堵塞枪口,小心行事,我们沙滩见!”
细节4:为何霍瓦特对米勒说:“你妈妈看到你这个样子会担忧的?”霍瓦特:若你妈妈看见你这样,会很担忧的!
米勒上尉:我还以为你就是我妈呢。
这两句台词的功能是塑造角色性格,以及交待人物关系。
首先是霍瓦特敲打米勒,像他这样走出战壕射击、并且高喊“Covering fire”很明显是想将德兵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用以掩护战友进击。这样做很危险,是取死之道。
观众看到这里懂了,米勒向来英勇无畏,霍瓦特则是个身经百战的老兵皮子,而且与米勒的交情不一般。
细节5:欧文·韦德为什么从来不带枪?当时《日内瓦公约》规定,如果在战斗中没有人向医务人员开火,那么就不允许他们携带任何类型的武器。而作为军医的韦德只能遵守规则。
这一点令小编联想起《大话西游》唐僧那段经典台词——“悟空他要吃我,只不过是一个构思,还没有成为事实,你又没有证据,他又何罪之有呢?不如等他吃了我之后,你有凭有据,再定他的罪也不迟啊!”
细节6:米勒上尉的手为什么一直在抖?米勒曾对小分队成员们说,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手为什么总会抖?
曾有观众猜测编导想告诉人们——米勒上尉患有PTSD。
当然,这在战争题材电影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疾患,比如“兰博系列”《第一滴血》主人公兰博,还有韩国《孤胆特工》男主人公等等。
尤其是后来在进攻雷达站一场戏中,军医韦德因为被击中肝脏死去后,米勒精神崩溃,独自躲在一角痛哭,更接近于PTSD的推断。
但也有一部分观众认为这就是普通的帕金森综合症早期症状,并没有什么深意在里面。
细节7:这两位被杀掉的战俘说的是捷克语这两位试图投降的帝国士兵说的是捷克语,这也确实反应了当时德国纳粹在占领国征兵、将那些无辜的平民百姓送上前线充当炮灰的一段真实历史。
而影片中这两名战俘台词大意是——“我们不是德国人,我们是捷克人,我们没有杀过人,我们都是好人。”
细节8:诺曼底半空中那些很像“齐柏林飞艇”的飞行器是什么东东?它们通常被称为“拦截汽球”(barrage balloons),属于防空神器范畴。
是为防止敌机的超低空飞行及贴地轰炸,连接汽球的电缆线对于战斗机也是致命的。任何飞机都只能在它的上空飞过,而且,汽球亦可成功阻挡飞行员的视线。
细节9:将军和他的助手提到的“朱诺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1942年11月13日,美国重型巡洋舰“朱诺号”在太平洋战争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海战中沉没,七百余名海兵全部遇难,其中包括来自同一家族的五个兄弟,沙利文兄弟。事件发生后,美军出台了“唯一幸存者政策”,禁止家属一起服役,以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米勒告诉瑞恩他的兄弟们死了,瑞恩问:“哪个?”的场景,只是被告知他们都阵亡了。
而当时沙利文夫妇是被人掰着手指头告知他们儿子的死亡人数。
细节10:牛肉三文治特写镜头是什么意思?美国观众会比较熟悉这个梗,因为这种三文治也曾出现在电影《野战排》中。
干牛肉加牛油、加酸面包,牛肉是被事先切好的,整齐地装在罐头里。这种三文治曾被美国大兵们恨之入骨。
他们往往被军医嘲笑道,不要指望吃到什么新鲜蔬果,吃你的牛肉罐头和维生素去吧!
此时米勒上尉正在指挥部汇报工作,他的身上满是泥垢、衣裳破烂不堪。
三天里,他跟自己的小分队清除了一部分德军残余势力,扫除了一小块雷区,疲倦不堪之际,米勒看到指挥部士兵们用热水刮脸、享用着热咖啡,还有一盘干牛肉三文治,这些最低等的享受却引发了米勒的羡慕之情(眼神里甚至还有小妒忌),侧面描写他在接受“拯救瑞恩”任务之前,整个人已疲惫到极点,精神意志几乎垮掉。
细节11:小分队成员为何不接纳厄本下士?厄本在刚刚加入小分队时,除了米勒上尉,成员普遍对他很冷漠。
吐槽、冷嘲热讽,甚至熟视无睹,即使他们许多人军衔低于厄本。
这也是影片编剧史料知识的扎实之处。二战战场上,新补充上来的新兵确实不招人待见,虽然他们被源源不绝输送进队伍,但往往因为缺乏战斗经验很快死亡。
经验丰富的老兵往往不愿意跟新兵建立关系,谁又愿意让自己一次次伤心欲绝呢?
细节12:阁楼上的德兵对梅利说了些什么?阁楼上,当一名德国士兵将匕首一点一点插进梅利的心脏,他说了一段德语。
翻译过来就是——“放弃吧,你没有机会!让我们在这里结束吧!这对你来说会更容易,更容易。你会看到它很快就会结束。”
这就是战争,令人泪目的残酷。
细节13:瑞恩用迫击炮弹充当手榴弹,现实么?这个不仅中国观众提出质疑,就连美国二战老兵都表示难以置信,他们普遍反应——“不可思议,这样做太危险了。”
不过斯皮尔伯格的团队确实拿出一份史料,证明历史上不仅有人这样做过,而且还因此获得了“国会勋章”。
1945年4月,冲绳岛战役中,迫击炮手博福特·T·安德烈中士曾在弹尽粮绝之中,灵光一现,将迫击炮弹撞针拆除,再在岩石上猛磕一下,投到对方阵地。因为M2迫击炮弹使用的是触发式引信,必须要在坚硬的东西上撞击一下才可以。
当他以橄榄球手的雄姿投弹时,他身边的战友全部发出了恐惧的呼叫,并试图阻止他。因为这样做太危险了。
最后,安德烈用十四枚60mm迫击炮弹炸死了二十五个日本士兵,救了一个营的战友。
晚年安德烈隐居乡下,以养牛为生,偶有熟人谈及他的英勇过往,他总会报以淡然一笑:“那有什么,在那种情形下,你总得做点什么吧?”
细节14:霍瓦特中士在战场上收集泥土打扫战场时,我们看到霍瓦特中士在忙于收集泥土,这确实是当时流行在美军中的一种“习俗”。
士兵们不仅像集邮一样,将这些泥土打包回家留作纪念,更是相信它们会给自己带来好运。
编剧罗伯特·罗达特的灵感,来自“诺曼底登陆五十周年庆典”上一位美国老兵。耄耋之年的他,故地重游,吃力地弯腰抓起一把土,对媒体镜头笑着说道:“我哪里的泥土都收集到了,唯独缺了诺曼底的。哈哈,没办法,当时我太忙着活下去了……”
(全文完)
段延庆与段正淳是什么亲戚关系?
段正淳是段正明的亲弟弟,段正明是段寿辉的堂弟,段寿辉是段廉义的侄子,段延庆是段廉义的儿子,所以段正淳与段延庆应该是堂兄弟。
在小说《天龙八部》中,段延庆应该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就人物色彩来讲,段延庆是反派无疑。毕竟人家是号称“恶贯满盈”的四大恶人之首,甚至于在小说后期一度成为最终大反派,差点在曼陀山庄灭掉段正淳一家。
然而,大多数读过小说的人,估计都不会把他当做一个恶人。有句话说得好,叫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当你了解了段延庆的人生经历之后,你就会理解他为何会便成“恶贯满盈”。然后回头看他的所作所为,便再也生不出一丝反感,只有满满的同情和理解。
段延庆出身不凡,他乃是大理国太子,父亲是大理国皇帝上德帝段廉义。作为一国太子,段延庆本该前途光明,风光无限。然而,命运弄人,大理上德五年,权臣杨义贞犯上作乱,弑杀上德帝,欲谋朝篡位。
后来上德帝之侄段寿辉,在天龙寺诸僧以及忠臣高智昇的帮助下,平灭了杨义贞之乱。然而此时的延庆太子已不知所踪,人人皆以为其死在了叛乱之中。是故,上德帝一脉断绝,段寿辉以大理宗室的身份,登上皇位。
事实上,段延庆并没有死,当年他在混乱中逃出了大理,并在东海学得了一身武艺。流亡期间,他一直不忘国仇家恨,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回到大理复仇。然而,对于段延庆这个流亡太子来说,回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二十年多前,段延庆学成武艺,从东海返回大理。当段延庆行至胡广道时,遭遇强敌截杀,身受重伤,成了瘸子和哑巴,面目全非。
段延庆在湖广道上遇到强仇围攻,虽然尽歼诸敌,自己却也身受重伤,双腿折断,面目毁损,喉头被敌人横砍一刀,声音也发不出了。他简直已不像一个人,全身污秽恶臭,伤口中都是蛆虫,几十只苍蝇围着他嗡嗡乱飞。
不过幸运的是,段延庆活了下来,他拖着重伤的身体,回到了大理。然而,回来了又有什么用呢?此时大理国早已物是人非,原本父亲死后,该由他这个太子继位。然而现在坐在皇位上的却是堂兄段正明,而且备受拥戴,谁还记得他延庆太子?而且当下的段延庆,身受重伤,面目全非,他根本就不敢贸然暴露身份。
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下,段延庆来到了天龙寺,这里是他唯一的指望。天龙寺作为大理国段氏皇庙屏障,乃是大理国宗室历代先辈出家退隐的地方,比如小说中段誉的两位伯父上明帝段寿辉和保定帝段正明,都曾在此出家,再比如段延庆的亲叔父枯荣大师。
枯荣大师不仅仅是段延庆的叔叔,更是天龙寺的得道高僧,身负一阳指和六脉神剑两大绝学,武功极高。可以说是要身份有身份,要实力有实力。他若出头为段延庆主持公道,拿回大理皇位也不是不可能。
然而,枯荣大师在修禅入定,不见外人,段延庆吃了一个闭门羹,最后的希望也因此而破灭。
段延庆本就身负重伤,本寄希望于枯荣大师收留救助,强撑着来到天龙寺,结果却被拒之门外。此时的段延庆伤势恶化,备受煎熬,如若无人搭救,怕是离死不远。
他只想站起身来,在菩提树上一头撞死了,但全身乏力,又饥又渴,躺在地下说甚么也不愿动,没了活下去的勇气,也没求死的勇气。
好在此时一绝美女子走来,主动献身于他,使其重拾做人的信心。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女子就是段正淳的夫人刀白凤,她因为恼恨丈夫段正淳的负心薄情,为了报复而找到了落魄的段延庆。
更为有趣的是,她根本就不认识此时的段延庆,之所以会选他,只是因为段延庆的形象足够低贱,好似一个叫花子。不得不说,这金庸先生笔下的女人,脑回路也是够厉害的。而段延庆也是足够争气,一发入魂喜当爹,刀白凤因此怀孕,后来生下了一个孩子,名叫段誉。
当然了,这都是后话了,当时段延庆并不知道自己有这么高的命中率。他只是因为刀白凤的鼓舞,重拾信心。那一夜之后,段延庆不再将夺回皇位的希望寄托于枯荣大师身上,而是想着靠自己,哪怕他此时几乎是个废人。
于是,段延庆离开了了大理国,远赴南部蛮荒,养伤练武。自此,世上再无延庆太子,只有恶贯满盈……
事实上,就算成了四大恶人之首,段延庆的所作所为,也算不得什么大恶人。除了在小说最后,他杀了与自己作对的岳老三之外,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恶行。
至于其他,完全都只是为了复仇,或许手段有些残忍,但却在情理之中。江湖中人之所以称其恶贯满盈,完全是因为不知道段延庆的真实身份,更不了解其过完经历。
所以段延庆的人品其实不差,只是为了报仇和复国,手段有些残忍罢了。
以珍珑棋局为例,段延庆心神入魔,为虚竹所救,随后立刻帮助虚竹,破解棋局,又阻止丁春秋的暗算,这说明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相较之下,慕容复恩将仇报,偷袭段誉的行为才是极其可耻的。
甚至于段延庆对于自己当下的行径都是自我否定的,他平生第一恨事,并不是被人夺取皇位,而是由于身体残疾,误入左道旁门。也正是因为如此,他觉得无颜面对列祖列宗,拒绝公布自己的身份,所以遭到江湖中人的误解。
段延庆生平第一恨事,乃残废之后,不得不抛开本门正宗武功,改习旁门左道的邪术,一到全神贯注之时,外魔入侵,竟尔心神荡漾,难以自制。
苏星河所摆的珍珑,最能触动人心境,段延庆解这个珍珑,举棋不定,只觉“前无去路,后有追兵,正也不是,邪也不是,那可难也!”这正是他的处境。如果不是被仇恨所拖累,为苦难所折磨,以段延庆的天资,完全可以成长为一位了不起的正道人物。
这也是为什么,段延庆在知晓段誉是自己儿子之后,甘愿赴死。毕竟当时段正淳已死,皇位终究是儿子段誉的,如此一来,自己也算如愿以偿。而这对于段延庆来说,无疑是一种解脱。
这时他心中又满是自伤自怜之情,自从当年身受重伤,这心情便充满胸臆,一直以多为恶行来加发泄,此刻但觉自己一生一无所成,索性死在自己儿子手下,倒也一了百了。
当然,段誉终究是下不去手,毕竟段延庆是他的生父。而这样的结局,对于段延庆来说,也可接受。他不再执意要做皇帝,也不强求段誉承认他这个父亲,就此放下仇怨,双杖点地,飘然而去,颇有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样。此等豁达心境,比之慕容复,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纵观段延庆的一生,命运多舛,历经磨难,他之前遭受了太多的苦,这才有了后面的“恶”。他本是大理太子,因叛乱逃亡,几乎丧失性命,但虽然不死,已是重伤残废。木婉清初见这“怪人”坐在海滨,面上木无表情,口不能言,腿不能走,只能以腹语传意,以拐杖点地走路,木婉清又怕又是怜悯他,相信读者也是一样。
若非如此,这世上根本就不会有恶贯满盈。正如他曾对段正明说,当年要是有别的路可走,他怎么会落得那种田地。可惜了这个可怜人,老天是真的把他逼得邪路一条。这可真应了那句话:众生皆苦,有情皆孽,无人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