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国语高清完整版播放,艾怡良经历了什么?
艾怡良(EveAi),1987年3月24日出生于中国台湾,中国女歌手、音乐创作人。
2010年参加第五届《超级偶像》比赛,荣获总冠军。
2012年发行个人首张专辑《如果你爱我》,并凭借该专辑入围第24届台湾金曲奖最佳新人奖。
艾怡良是为非常有实力和潜力的歌手,罗大佑曾经收她为徒。
艾怡良实力很强劲可还是难逃那英无情淘汰,给观众留下了很多遗憾!艾怡良一直在音乐的道路上努力前行,终于在2016年发行第三张个人专辑《说艾怡良》。凭借该专辑入围第28届台湾金曲奖七项提名,并获得“最佳国语女歌手”奖项。2019年5月,艾怡良凭借第四张个人专辑《垂直活着,水平留恋着。》入围第30届金曲奖五项提名,并最后获得“最佳作曲人”奖。她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2012年考的普通话查不到成绩?
成绩出来一般都是可以差的到,全国登录普通话测试网就可以,不记得考生号可以用姓名+身份证号就可以查成绩了。
查不到可以是你自己的姓名或者是身份证号填写错误了,没有错的话都可以查到成绩的哦,有去考就可以查成绩了
教师招聘考试难吗?
编制考试到底有多难考?
我们一起来看看考过的人是怎么说的:
160%应届师范生没进入教师岗
根据数据显示:2006—2015年,我国平均每年师范毕业生为70.16万人,平均每年录用的教师编制仅为24.85万人。每年录用的教师中,至少20%来自非师范生。加上往届生及代课老师的竞争,每年约60%的师范生未能进入教师岗位。而这些应届师范生错失教师编考试,将面临转业或就职于非教师编的教师岗位。
郑州招教百里挑“一”
根据2017年招教公告:郑州管城区、郑东新区招教只要符合条件的2016、2017近两年毕业的考生,打破往年郑州招教限制近3年毕业考生要求的惯例,想考教师编制更是犹豫不得。2016年郑州市金水区招教:报考人数4020,录用人数仅为145人,录取率仅为3%,录取比例直逼公务员啊!
编制难考,为何“挤破头”还要上
编内制等同于“铁饭碗”。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是最理想的生活状态。不必承受私人企业的不稳定性、压力,还能享受更高的福利待遇,每年固定的寒暑假,也吸引着很多人想要从事教师行业。而大部分老师,还是因为怀揣着自己的梦想,抱有对这份事业的热爱,才投身到教育工作中来。
下面看看网友怎么说
网友一:
确实有点难考,你首先要在大学里选修两学(教育学,心理学),并且要通过国家的普通话测试二乙以上。以前,只要达到这个条件,在学校就可以得到教师资格证,但是现在不行了,你还得参加由当地教育局组织的相关考试,过关了之后才能取得教师资格证。
我的证是在改革前取得的,所以很轻松,可是现在我改行了,没有什么用了!
网友二:
目前,在中国,要想进入体制内拥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有以下途径:
1、公务员考试
2、事业单位考试
3、教师公招
其中,公务员考试难度最大,特别是大中城市的公务员,乡镇基层公务员相对容易,但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较差。事业单位考试也是城市难,乡镇相对容易。教师公招难度比较低,特别是乡村教师,只要稍微有些教学功底和教师素质,很容易考上。
城市中小学教师公招,竞争激烈,要求高,一般要求教育部直属师属大学的免费师范生和研究生才有资格报考,说是十里挑一,百里挑一并不为过,其难度并不亚于公务员考试。所以,教师公招不能一概而论,要想在城市谋得一份有编制的教师工作,难度还是相当大的。
网友三:
作为一个三年前上岸的在编老师来回答一波:讲真从2016年教师编制真的没那么难考了,所以94后考编的要感谢80后二胎潮带来的大量就业机会,以答主所在的江苏省为例,在2015年之前,大概2012年一直到2015年都是教师招聘小年,本人所在的区2014年某学校一年级只有六个班,而到了2017年一年一下子猛增到了30个班,所以窥一斑可见全豹,现在基本上只要努努力,考个公办教师难度不大
网友四:
其实,我觉得带编制的教师也没有太难考。大学时,我们寝室七个人,五个考上编制,一个考研,一个在私立学校教课。
要想考上编制,自己一定要努力。刚毕业那年,自己心里也不太情愿当老师,也没有认真复习,可想而知,考了好几场,都成为炮灰。
考试结束后,当找工作时,发现竟然自己没什么工作是自己胜任的,于是,还是选择当老师。于是,在辅导班干了几个月,然后辞职专心复习,幸运的是,第二年考上了。
考上以后,和同事聊天,发现考上的同事更厉害,备考的书学的特别透彻,几乎每个区的考试都过了笔试。
网友五:
以2014年南京市城区联考为例,以主科为例,事实上前来应聘教师报名报考的也基本都是主科,需求语文:103,数学62人,英语42人,这是四个区的招聘总数,以答主所在的数学学科,分到每个区只有大约15人,那一年答主报的那个区是招聘15人,15人还是小学初中高中加在一起,大概比例是高中2人,初中3人,小学10人。469是包括78幼儿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从小学到高中全科教师的总数,而前来报考1万2000人还包括3000研究生,所以2014能入职南京主城区的老师绝对考霸!
网友六:
相当难考,实在考不上就去补课班干吧,也不少挣的,只是没有保险而已,实在不行就自己买呗,现在带编制的老师只有稳定一个优势了,别的在社会上都可以有的。
与其它公职类考试不同,一年一度的教师入编考试对于应届师范毕业生来说是不容有失的就业考试!错失这次考试机会,就意味着自己将面临着转业,或者只能暂时就职于非编制的教辅岗位。
蒋方舟的人设崩塌了吗?
您好谢邀!蒋方舟,女,1989年10月27日出生于湖北襄阳,中国青年作家。她独自7岁开始写作,9岁写成散文诗《打开天窗》,此书被湖南省教委定为素质教育推荐读本并改编为漫画;2008年破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并引起了较大争议;2009年10月,在由《人民文学》杂志社主办的第七届人民文学奖评中,蒋方舟获得散文奖。2012年从清华大学毕业,曾任《新周刊》杂志副主编。
日前,有媒体暴光了一起中国教授向日本方面输送中国的机密情报,此事一出,立刻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不少网友深挖出了许多为日本“办事”的人员,在言论上对其进行攻击。
中日两国作为邻国,交流往来的例子非常多,通过交流,双方的关系也会得到改善,并且中国与日本之间还确定了一个计划,就是在疫情结束之后,两国的青少年会到两国去进行双向互访。日本在一份报告中,就写到中国作家蒋方舟接受到邀请,此事遭到众人的质疑。
近日,蒋方舟本人也通过社交媒体作出了回应,承认自己参加了这个活动,于 2015年12月中旬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邀请,参加学者访日项目,活动于 2016年4月结束。并说,我自费在在东京旅馆休息几个月,进行旅游和文学观察,后来写成日记书《东京一年》。书里记录的是我独自一人旅居的经历,大都为心理感受,旅游见闻与文学评论。但她表示这只是一次再正常不过的交流,其目的也是为了推动中日双方关系。
日本此次的活动还邀请了中国国内的多个名人去到日本,蒋方舟所写的《东京一年》就是讲述了她在日本这一年的经历,同时,她表示,这件事情的缘由已经被她写进了书中的简介,表示这一次交流并没有其他的目的。
对于这一事件暴发,多方持有不同意见。按照惯例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对于某些作家和网友的攻击,甚至用“卖国求荣”等不当言辞,我觉得没有必要,蒋方舟的“人设崩塌”、是否“卖国”还是“爱国”不是某个人说了算,还是就由时间来决定吧。
谢谢!祝您生活愉快!
无亲无故的生活是什么体验?
这个我只能用我认识的人来举例吧。能够进入体制内工作还算是没有压力和收入稳定的一项工作。所以,还是每年会有很多人会费尽力气的去考试。
能考上自己本地的体制工作当然是很好。但是有些时候,考试结果就不是这么令人如意。
我的那位朋友的女儿,获得了外地体制工作的机会,但是她已经有了家庭,原本是为了给家庭增加一份更加稳定的收入的,但是要到外地工作,意味着她要和丈夫孩子分开,自己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一步步地慢慢适应。
而且在那边还得花钱租房,众所周知,这个体制内的工资水平不算很多,那么加上房租和日常生活费用,估计工资都不剩多少了,哪里还说得上补贴家用呢?
我还有位亲戚的女儿,也是前几年刚结婚,她的丈夫也是在他们生活的城市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于是就想考公务员,去年考上了,但是是在另一个离得蛮远的城市去上班的。
现在他们就是属于两地分居,情感也非常地淡,有次,我听说,我亲戚的女儿身体不舒服,她的丈夫却没有赶来她的身边照顾她,感觉这段婚姻有些名存实亡的感觉,感觉有些心疼和可惜吧。
其实,能够到外地的体制工作还是得分情况考虑。如果能有不错的方法可以有个家还是不错的。如果需要租房的话,那么这个生活成本就比较高了。有些得不偿失,还需要自己适应远离家乡,在陌生城市的孤独感和落寞感。
这个情况还是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来考虑吧。
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所以要想考外地体制,要想清楚才决定考不考,有时候一步错步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