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造者觉醒,民国第一家族宋氏家族是怎样发迹的?
1949年,前美国总统杜鲁门破口大骂“贼,他们一家都是贼!“
而这贼,指的就是民国宋氏家族!
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1949年5月,杜鲁门派人调查的真相终于有了结果。
据调查报告显示,宋蔼龄在纽约大通银行存款8000万美元,宋子文在华旗银行有7000万美元存款,最多的是宋美龄,宋美龄在这两家银行的存款合计1500000000美元,当然,这也并非全部的真相!
后来,杜鲁门爆料:当年援助国民党38亿美元,至少有7500000000美元,都进了宋家人的腰包。
西方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曾这样评价民国宋氏家族:“自鲍奇亚家族以来,还没有什么家族在人类命运方面能起这样的扰乱作用。宋氏家族的成员孙逸仙博士、孙中山夫人;蒋委员长、蒋介石夫人他们集聚了堪称这个时代最大的财富,宋子文也许是地球上最有钱的人。”
整个宋氏家族发迹之路,上述仅仅是冰山一角!
开启那段尘封的历史,揭秘宋氏家族获取财富过程中不为人知的秘密!你要问,民国时期,最有钱的女人是谁:宋蔼龄无疑
你再问,民国时期,最有名的女人是谁:宋庆龄是也
你又问,民国时期,最有权的女人是谁:宋美龄莫属
不可否认,宋佳三姐妹的传奇故事,至今都是佳话,但是,她们的成就非凡,都离不开一个叫韩教准的男人,还有一个叫倪桂珍的女人!
韩教准,正是宋氏三姐妹的家父,倪桂珍,自然就是宋氏三姐妹的家母。
为什么父亲姓韩,母亲姓倪,三个女儿姓宋呢?
难道并非亲生?
实则不然,韩教准是宋家三姐妹父亲本来的名字,除此之外,更为人所熟知的是宋嘉树,宋耀如,以及查理.琼斯.宋。
整个宋氏家族的老祖宗,那可厉害了,乃北宋著名政治家韩琦是也。此外,家族中的韩忠彦,更是高居宋朝宰相。
所以说,整个宋氏家族,在民国以前,基本都是姓韩的,转折点就发生在宋氏三姐妹父亲韩教准身上。
韩教准生父韩宏义,即便祖上有宰相撑腰,也不耽误韩宏义在清朝末年当一名老实巴交的海南岛农民。
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故?自然也要追溯到17世纪40年代,原本宋家的祖先祖籍山西,后来随着满族入关,整个社会发生巨大动荡,宋家祖先就被迫逃难到海南岛。
当然要想成为土生土长的海南人,在这里彻底立足,最好最快的方式自然是与当地客家人通婚,于是乎,韩家人就永远定居在了海南文昌。
老实巴交世世代代当农民可不行,韩家祖先血脉终究是觉醒了,但这次选择的不是当官而是经商,毕竟这里天高皇帝远,当官前途有限,但这里是天然的海港,便利的交通最适合经商。
毕竟在内地还是有很深的文化积累,更有世代流传的文化传承,当官厉害,经商也不赖,最辉煌的时候,宋家祖先拥有远洋大型帆船好几艘,可谓是赚的盆满钵满,宋家祖先在海南也辉煌过,只不过终究无法摆脱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传承到韩教准父亲韩宏义这里,也没了当年的辉煌,由于此人经常乐善好施,长此以往,家财散尽,人到中年,身体大不如从前,不幸染病,从此韩家生活水平一落千丈。家里一共4个孩子,韩教准排行老三。
直到9岁这一年,为了减轻家庭负担,韩教准本想去爪哇国打工,漂洋过海顺便学点手艺,结果在、国外打工的日子实在太苦了,机缘巧合之下,恰好碰到了一个姓宋的表舅,这个表舅就是当年去打洋工的,后来攒了一笔钱,在美国波士顿开了一家中国商品店,卖的都是些丝绸茶叶之类的中国特产,俩人在船上相遇,表舅看韩教主准聪明伶俐,就想把他叫到自己的店铺里打工,恰好当时的韩教准也过够了那种日子,于是两人一拍即合。
跟着舅舅来到波士顿的韩教准,很快就熟悉掌握了茶叶铺的管理流程,舅舅一看这小子这么聪明,将来要是跑了,那自己不就亏大了吗?
于是舅舅就承诺,将来打算把这个茶叶铺传给他经营,将来再给他娶一个华侨的女儿,说白了就是想叫韩教准,牢牢拴在他的手心,而且直接给他改了姓,改了名,就是这个时候才有的宋嘉树这个名字。
茶叶店其实来的中国人还是比较多,主要是在美国的留学生,一来二去,宋家树就和两个学生混熟了,一个名叫温秉忠,另一个名叫牛尚周。
这俩人很有意思,每次前来喝茶总是争的面红耳赤,宋嘉树就在一旁看热闹,耳濡目染之下,原本没读过几天书的宋嘉树,居然能听懂他俩的对话了,时不时还能插上一两句,久而久之他们处成了很要好的朋友,后来这三人甚至成了连襟。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随着宋嘉树逐渐融入那两个留学生的小团体,也逐渐萌生了想要读书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他的舅舅怎么能答应?好不容易骗来了免费的苦力,他要去读书,不仅不赚钱还要花钱,自然是不能答应,气急败坏,反而把宋嘉树给骂了一顿。
胆子越来越大的宋嘉树,铁定了心要读书,于是就趁着舅舅不注意跑了,毕竟他可不想一辈子就这样下去,这个时候才14岁的宋嘉树凭借着上次逃跑的经验,偷偷爬上了“凯斯.考尔法克斯”号缉私船,结果船上的船员也不是吃素的,出发没多久,就发现了藏在船上的宋嘉树,并将其带到了船长查理.琼斯的面前。
于是,宋嘉树就这样遇上了生命中第1位贵人!宋嘉树看着船长彪悍的身形,吓得大气不敢喘
令他也没有想到,这位看起来有点凶的船长,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将他留在船上,给了他一个船员的身份,尽管当时的宋嘉树只有14岁,但是这位船长觉得这个东方孩子,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胆识,将来必成大器,就谎报年龄到16岁,瞒天过海,成功让宋嘉树享有了和船员一样的待遇,领着美国财税部的工资,这日子可算美滋滋,比起当年打工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宋嘉树也很懂得感恩 ,毕竟他知道这一切都是拜查理.琼斯船长所赐,跟着他混,绝对不会差,再加上常年东奔西跑,结合在舅舅茶叶店工作的经验,宋嘉树特别会来事儿,知道船长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后,就对症下药,恰好船长也有意愿,希望他将来回国可以把基督教传到东方。
于是在航行过程中,经常就可以看到船长对这个东方的孩子,一遍又一遍讲述着上帝创造世界的故事,而且为了能够更好的融入进去,宋嘉树踢掉了长辫子,留起了短发,穿上了西装。
没想到这样的日子仅仅持续了一年多,查理.琼斯船长被调走了,那么就意味着此刻的宋嘉树失去了依靠,但是这点小事能难得住他吗?
凭借着上次逃跑的经验,在举目无亲的情况下,宋嘉树再次找到了查理.琼斯船长,这次查理船长也被这小子给感动了,于是乎,就再一次给他安排了,在此期间,宋嘉树也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想要读书的念头,并且认识了一名叫考德的牧师。
考德牧师也希望将来宋嘉树能将基督教带到东方,让更多的东方人信仰基督教,与此同时也支持宋嘉树上学,既然愿望达成,那么宋嘉树自然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1880年11月7日,宋家树在当地公会教堂接受了洗礼,也正是得到了一个传教士名:查理.琼斯.宋,这也就是送宋嘉树宋查理的由来。
宋嘉树凭借着考德牧师顺利进入杜克大学圣三一学院,这所学院是当时美国出名的神学院,考德牧师意图很明显,当然宋嘉树也不傻,当年的宋嘉树在杜克大学可谓是独领风骚,毕竟他作为唯一的外国学生,毕竟物以稀为贵,有时候人也如此,所以宋嘉树自然受到了很特别的待遇。
要知道,宋嘉树从小到大没怎么上过学,他小时候父亲病重,也没机会,所以为了补习基本知识,宋嘉树的首要任务就是把其他学生10年的课程用几个月学完,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最终宋嘉树的努力得到了学校老师的一致认可,但这个时候的宋嘉树,不知不觉也到了青春期的年纪。
懵懵懂懂之间,宋嘉树注意到了了金发碧眼的埃拉.卡尔小姐,这位女同学不仅腿长,身材高挑,而且钢琴弹的很好,关键他的父亲还是一名教授,于是,宋嘉树一有时间就去听埃拉.卡尔小姐弹钢琴,一回生两回熟,埃拉.卡尔小姐自然也就深深记住了,这个每次一听她弹琴,就听几个小时的东方男孩,于是两人就在不知不觉之间谈起了恋爱。
本以为一切顺利的时候,这美好的一切,却因为意外打破了。有一天宋嘉树又去找埃拉.卡尔小姐,两人就在情不自禁之间做起了羞羞的事,结果这一幕刚好被埃拉.卡尔小姐撞见,结局自然是不言而喻,宋嘉树不仅被扫地出门,还在整个学校里出了名,毕竟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于是宋嘉树就被迫转学了。
不久后宋嘉树乘坐火车来到了田纳西州,依旧对埃拉.卡尔小姐念念不忘的宋嘉树,还专门拍了一张照片寄给了埃拉.卡尔小姐,只不过彼此没有可能,双方都只能把这段短暂的初恋埋葬在心底。
1885年7月,完成学业的宋嘉树,终于在范德比尔特大学毕业了,自然也就意味着他该回国传教了,作为美国卫理公会执事,宋嘉树本以为回国的日子,也即将是幸福的开始,但没想到他初到中国却显得格格不入,明明这里才是自己的祖国呀!
1886年,20岁的宋嘉树率先来到上海,找到了负责接应他的人林乐知博士,两人也正是构成了上下级关系,初来乍到的宋嘉树,自然被林乐知分配去干基本的传教工作,不仅又苦又累,还经常被林乐知教训,本来答应好到上海英华大学教书的工作,也被林乐知告知没有了,越干越憋屈的宋嘉树,就打算先回自己的老家海南岛,看看亲生父母,结果上司林乐知居然不给请假。
不仅在上司这里不受待见,由于长期在美国生活,无论是穿着发型,都与当地人格格不入,一言不合就被叫做洋鬼子,宋嘉树那段时间简直太憋屈了,闷闷不乐的宋嘉树这天又在大街上溜达,突然瞅到了一个熟人!
此人居然是在当时茶叶铺认识的留学生牛尚周,或许这就是天意,当时的宋嘉树,本以为上了学就船到桥头自然直,可现在看来并非如此,而且他当时所学的主要还是神学知识,这再次遇到自己的人生导师,两人在一个小酒馆叙旧,三杯两盏下肚,宋嘉树自然说出了自己回国后的憋屈生活。
牛尚周听完也很讲义气,当时就给宋嘉树指了一条明路!结婚,对,你没有看错,当时的宋嘉树也没有听错,原来牛尚周回国后已经结婚了,既然不知道干什么,也该为自己的人生大事考虑了,牛尚周还给宋嘉树推荐了合适的人选,自己的小姨子,从往后两人的生活来看,牛尚周推荐的人选简直合适极了。
牛尚周小姨子名叫倪桂珍,由于祖上是明朝宰相徐光训的缘故,早在1601年,就因为国外传教士到中国传教的缘故,已经信奉基督教很久了,也算是家族特有文化,恰好因为这个,再加上牛尚周的推荐,俩人的事情也算是板上钉钉。
其实在当时,宋嘉树能娶到倪桂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倪桂珍已经算大龄剩女了,没有其他原因,就是因为脚大,当时那个年代还是以三寸金莲为美的,但是倪桂珍呢,作为家里最小的女儿,也是相当奇怪,每次缠足就会发高烧,父母为了女儿的健康,也就放弃了这种念头,为了女儿将来能嫁得出去,那就干脆培养成一个才女吧。
倪桂珍5岁就开始读书,练字,8岁成功进入了布里奇曼女子学校,就这件事可以说是整个宋氏家族能够成功的关键,那个年代女子读书的并不多,而且后来宋嘉树与倪桂珍的三个女儿,无一例外都上过这所学校。
倪桂珍当时的成绩相当优秀,甚至被保送到了上海西门的佩文女子中学,关键她还弹了一首好钢琴,这恰好也正对了宋嘉树的胃口,或许这个时候的宋嘉树,还对那个远在美国的埃拉小姐念念不忘,之所以这么快就接受了倪桂珍,自然有这个关系。
对了,这你还忘了提了,倪桂珍有两个姐姐,两个姐姐都是比较传统的女子,大姐嫁给了牛尚周,二姐其实也被牛尚周介绍给了当时他当时一块的留学生温秉忠,好家伙,这三兄弟直接把倪家三姐妹给搞定了。
那一年宋嘉树21,他和19岁的倪桂珍结婚了,毕竟两人基本上都接受过西方教育,所以整个婚礼也是西式的。
结婚后,宋嘉树发现了问题,自己当时那点工资,一个人凑合用还行,多了一个媳妇儿,总不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媳妇儿本身也算是大家闺秀,不能委屈了,关键两人还有了爱情的结晶,是时候做点什么给孩子赚奶粉钱了。
于是,宋嘉树韩氏家族血脉觉醒了,早就想辞职的他,决定下海经商,传教什么的,以后再说吧,不能让老婆孩子饿肚子,只不过当时的宋嘉树并没有头脑发热辞职,毕竟在美国卫理公会,每个月还有15美元的工资,他找了与自己本职工作相关的一个副业搞兼职。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男人在结婚后,一旦有了孩子,才会真正担负起家庭的责任吧。
于是乎,宋嘉树带着妻子倪桂珍的嫁妆,又跟自己的两位连襟借了点本钱,就开始了自己的兼职创业之路,凭借着早年出国的经历,宋嘉树敏锐的商业嗅觉,让他觉得当时的打印业务很有搞头,于是买了一栋旧房子,购置了几台印刷机就开了自己的第1家印刷厂,凭借着自己在教会的人脉关系,再加上教会传教的话,自然少不了印刷圣经。
凭借自己摸爬滚打多年的经验,宋嘉树很快就要把印刷厂搞得有模有样。赚了钱的宋嘉树,自然也成了当时人尽皆知的宋老板,于是乎就辞去了美国卫理工会的职务,全心全意投入印刷厂业务,恰好当时赶上中国学习西方的高潮,需要翻译印刷西方书籍资料,这个自然是宋老板的强项,本身自己的英文水平也不差,结合自己手上的印刷业务,别人根本没办法竞争,短时间内就赚了大量的钱,自然也就成了当时上海商业界的大佬。
成功出圈后的宋嘉树也不闲着,搞印刷厂太无聊了,宋嘉树还拿着高薪,跑到一家面粉厂当经理,顺便接管了当时付丰家族工厂的英语总经理。
并不满足于此的宋嘉树,开始做起了跨境生意,凭借着当年在美国认识的卡尔先生,不仅成功拉到了投资,还从美国搞到了先进的重型工业机器,没多久,宋嘉树财富就更达到了无人企及的高度,功成名就的宋嘉树不仅修了别墅,还给自己雇了保镖,可以说在当时的上海滩,风光无限。
赚钱赚的无聊,宋家树又找到了新的方向,那就是支持革命,多年的国外生涯,也让宋家树早就看不惯清政府那一套了,于是,宋嘉树就跟当年志同道合的孙中山先生,联系到了一起,还处成了基本上算拜把子的兄弟,只不过当时的一件事,却让宋嘉树万万没有想到。
当年的宋嘉树财力雄厚,无条件支持孙中山先生,两人也都有伟大的宏图志向,于是,为了进一步支持孙中山先生的事业,宋嘉树甚至把自己刚留学回来的大女儿宋霭龄,送到孙中山先生面前,让她给孙先生当秘书,后来宋霭龄和孔子后人孔祥熙结婚后,为了避嫌,宋霭龄推荐了刚好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宋庆龄,接替自己的工作。
结果没想到就因为这次推荐,直接让孙中山先生与宋嘉树的关系发生质变,两人从刚开始的至交变成了老丈人与女婿。
再后来,宋嘉树三女儿宋美龄嫁给蒋介石,可以说成功奠定了整个宋家王朝的关系网。
宋嘉树的三个儿子,分别是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凭借着父亲打下来的江山,再凭借着三个姐姐铺好的关系网,三兄弟自然也将整个宋家的辉煌更上一层楼。
所以到这里,整个宋氏家族的发家史就一目了然了;以韩氏老祖宗优秀的基因传承为起点,宋嘉树传奇的经历将其发扬光大,赚到了宋氏家族第1桶金,然后将接力棒传到了宋氏三姐妹手中,三姐妹凭借过人的学识和才能,成功建立起强大的宋氏家族关系网,最后就是以宋子文为首的宋氏三兄弟,将整个宋氏家族发扬光大,推至巅峰辉煌时期。
篇幅有限,更多细节故事,我们后期将会专门做地址给大家讲解,敬请期待。
如何看待觉醒年代的爆火?
这部电视剧是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之际播放的,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那个年代唤醒了一大批热血青年,积极投身革命,高举旗帜不怕牺牲自己的性命的精神。
加之所选的演员阵容强大,演技在线,把一个个党的缔造者和领导人演的形象生动逼真,看过的都热血沸腾,鼓舞着每一个人,是一部经典。
是什么原因使得缔造的地位直线上升呢?
今年的职业联赛采取了全新的Ban/Pick机制,全新的机制不仅是对选手之间配合的考验,更是对选手职业池的考察。在本次的比赛中,一些平时冷门的职业,也因为其独特的职业特色而频频亮相,而缔造更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了许多阵容中最重要的一环,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纵观本次职业联赛PVE的13场对决中,缔造共上场3次,被Ban5次,平时百年难得一见的鼠标妹居然那么受欢迎,肯定有他存在的道理。
在11月9日SG战队战队与好哥哥战队的对决中,好哥哥战队又一次的拿出了双C阵容,双C阵容不可避免的就是控制和压制能力较弱,而缔造正是补全了这一点,可以看到系统在这一套阵容的稳定方面给了满分,控制方面也足足给了三分。
第一场一开局就面临到了魔刹石伊弗,缔造者果断交出二觉,凭借无与伦比的控制和压制能力将伊弗牢牢控住,并凭借双C阵容的强大输出轻松击杀伊弗,丝毫不弱于SG战队释放太阳之后的输出,为奶爸省下了一个太阳。在魔剑贝亚罗的房间缔造者压制不断,配合队友不费吹灰之力解决掉贝亚罗,足足领先了SG两张地图,最终好哥哥战队凭借巨大的优势先进入罗什房间拿下胜利。
在11月10日SG战队和TCH的对决中,TCH拿出了缔造者和暗帝双控制阵容,系统对这套阵容的压制方面给了足足5分,控制方面也有着4分。
第一场比赛,在火焰之克瑞夫房间,为了防止SG战队的飓风干扰,也是采取了压血变僵尸的打法,为了防止小僵尸和克瑞夫的干扰,缔造者释放一道守护系的旋风,将克瑞夫和小僵尸全部牢牢地聚集在地图中间,不给他们任何的骚扰机会,即便SG战队在克瑞夫房间投放了白斯也毫不影响他们击杀克瑞夫,最终TCH凭借速度的优势先下一城。
缔造者是一个几乎不吃国服特色的职业,在比赛服中他的这种劣势好像又成为了他的优势一般,另外缔造者二觉的压制能力和控制能力,睥睨所有职业,配合爆发高的职业,一人足矣担当全队的压制人物,如果选择双C阵容,缔造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让我们期待后面更多的打法出现,也期待缔造更加优秀的表现。
为什么有人说蒲松龄的凤阳人士是最不可思议的一篇小说?
做梦并不稀奇,很多人都做梦,但是两个人做同样的梦就有点神奇了,现代科学研究也证明,因为心电感应,确实发生过两人做同一个梦的事情。如果是三个人做同样的梦呢?
三百多年前,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集大成者蒲松龄,在《凤阳士人》这篇小说中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奇中有幻、幻中有真、三人同梦的离奇故事。
情节离奇动人古代写梦的故事有很多,从庄周梦蝶到黄粱一梦,从《独孤遐叔》到《三梦记》,仅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就有六十多篇关于梦的故事,然而《凤阳士人》却是这里面最为离奇动人的一篇,艺术成就很高。
《凤阳士人》突破了以男性为主体的传统,以士人的妻子为第一视角,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因为思夫心切,在丽人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丈夫,但是丈夫见到妻子和丽人后,注意力完全被丽人所吸引,不顾妻子在旁而与丽人调情,并与其共入闺房。士人妻子愤而离席,遇到弟弟后向弟弟痛诉丈夫行为,弟弟气愤不过,返回丽人住处,搬起大石头将姐夫砸死,士人妻却埋怨弟弟过分,弟弟气恼之下将其推到,一惊之下发现原来是梦。第二天丈夫果然归来,妻弟也来,闲谈之中才发现三人昨晚做了同一个梦。三人为何同梦?梦中丽人到底是谁?或鬼或狐,留待读者遐想。
故事短短一千余字,却成功塑造了士人、士人妻、妻弟、丽人的形象,构建了一个离奇的故事,读来让人感觉既梦幻,又真实,不禁拍案叫绝。士人妻是故事叙述的主体与线索,也是作者着重表现的人物形象,品读起来耐人寻味。
痴情一片的士人妻士人妻是痴情的。蒲松龄通过士人妻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表现了一个痴情女子的形象,古代读书人常有游学,凤阳士人走之前对妻子说的是半年即回,妻子等了十个月却毫无音信。古代不像现在通信方便,妻子只好日日"翘盼綦切",天天踮着脚尖望向远方的妻子形象跃然纸上。
这一天妻子像往常一样入睡,但感觉"纱月摇影,离思萦怀",孤独哀伤的环境衬托妻子满腹思念的情怀。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丽人进来时问妻子是否想见丈夫,妻子"急起应之",为了见丈夫连来人是谁都不及细想,更不顾天色已晚,执意要与丽人一同寻找丈夫,此时妻子虽然已入梦境,但是急于见到丈夫的心情十分迫切。
丽人在酒席间所唱之歌,虽然是为士人所唱,但唱的内容却是士人妻的真实写照。先是凄风苦雨,黄昏时分孤独一人卸罢残妆,何处与人聊天解闷?望穿秋水,也不见士人归家,"潸潸泪似麻",此情此景,念夫心切的妻子不禁泪如雨下。
最后一句歌词最贴切地刻画了妻子痴情的心理:"又是想他,又是恨他,手拿着红绣鞋儿占鬼卦",无处排解苦闷和思念之情的妻子,只好拿着绣花鞋占卦,心里想着如果鞋子朝向正面丈夫该来或者朝向反面丈夫该来,然后抛出鞋子看是否同心中所想一样。可这毕竟只是闺中少妇盼夫归来的占卜游戏,真正的负心郎到底在哪里呢?
软弱无力的士人妻在男权社会,一切以男人的价值观为出发点,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属品甚至是工具。士人妻子没有经济能力,平时所受到的教育也是"三从四德",所以即便在梦中,妻子也要服从丈夫。
一边是痴情一片的妻子,一边是大猪蹄子般的花心丈夫,这样的组合往往伴随着悲剧。梦中妻子急切地想见到丈夫,结果见面后士人仅仅是"大惊",并问了一句"何往",此后注意力便全部被吸引到妖媚的丽人这里。
丽人在家中设宴招待,席上觥筹交错,"履舄交错"四个字极为暧昧。在古代,脚是非常隐私的部位,士人与丽人足履交错,已经有些过分了,可士人还想更进一步,于是一直紧盯着丽人,还"屡以游词相挑"。丽人也热烈地回应,"美目流情,妖言隐迷",惹得士人把持不住,神思恍惚,对旁边十个月不见的妻子却不闻不问。
对此,妻子是怎么表现的呢?"女惟默坐,伪为愚者",此情此景,妻子却只是默默地坐在那里,装作像个傻子一样,内心何其凄凉!接下来丽人装作喝醉的样子离开酒席,士人也跟着去了,好久没有回来,只留着士人的正妻在席间尴尬地坐着,旁边丽人的奴婢都在门廊下睡着了。
妻子想要回家,可如今天色已晚又想不起来回家的路,一个"辗转无以自主",刻画了妻子如坐针毡、去留不定的心理状态。妻子应该也能猜测士人和丽人去干什么了,后来实在坐不住,便去寻找士人,结果在窗下听闻丈夫和丽人在行云雨之事,不禁大怒。
十个月未见,正想与丈夫一吐相思之苦,没想到士人却与丽人缠绵悱恻,蒲松龄用"手颤心摇"描绘了妻子悲愤的心理,但妻子接下来的心理和行为却引起了读者莫大的同情和悲悯:妻子"念不如出门窜沟壑以死"并"愤然方行"。丈夫犯了错误,妻子不仅无法制止,还羞愧得想要去死,最后愤然离开,这不得不说是封建时代女性的悲哀!
矛盾纠结的士人妻士人与丽人相狎,妻子自然愤恨,只是自身无力改变。在封建社会,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可以寻花问柳,女人只能待在闺房之中,稍有点作风问题便是重罪。对待丈夫这种行为,妻子只能容忍,但也不想就此甘休,既然自己无法干涉士人丈夫的行为,还可以借助外部力量。
恰好,在返家的途中,妻子遇见了弟弟三郎。亲弟弟听闻姐姐的遭遇,顿时大怒,即刻便与姐姐返回丽人家中,找姐夫算账。没想到姐夫和丽人还在紧闭门窗说着情话,弟弟怒火攻心,直接举起大石头砸向窗户,窗户烂了,士人也被砸死。"大怒""立与姊回""举巨石如斗"形象地展现了一个莽撞正义的弟弟形象,其实也间接表达了妻子想要教训一下丈夫的心理。
可是当发现丈夫被砸死后,妻子却一下慌了神。在封建时代,女人没有经济地位,失去丈夫也就失去了依靠。妻子原本只想给丈夫点颜色看看,但是没想出了人命,"愕然""大哭"说明妻子先是大为惊骇恐惧的心理,继而痛哭流涕,从近处看,妻子和弟弟失手杀死士人在当时处罚极重,从长远看,妻子以后就是寡妇,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堪忧。所以妻子又在埋怨弟弟出手过重,一个"今且若何"把妻子六神无主和慌乱的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
离奇梦境的深层次心理分析以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凤阳士人》的文章,多是聚焦士人妻、士人以及妻弟等人的角度,比如士人妻在封建桎梏下的压抑与束缚,对于丈夫在外寻花问柳的担心,士人喜新厌旧的心理,妻弟对于姐姐的保护等,分析梦境中展现出来的潜意识,但是没有分析到最深层的社会心理原因,这一点可以用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来解释。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简单来说就是自人类诞生以来遗留在人类心理最深处处的普遍的同类型的精神,是一种原始的本能,在一定条件下会被唤醒。集体无意识无处不在,深刻地影响我们人类的思想和行为。
从男性的角度来说,原始社会中,为了保持部落血统的纯正,往往会禁止本部落的女性与其他部落男性发生关系,所以会有担心女性与其他男性通好的行为。从女性的角度来说,进入父系社会后,女性长久地处于劣势,为了吸引男性不断提升自己的魅力,同时也担心强势的男性会另寻他欢。男性和女性的这种心理担忧,通过集体无意识遗留下来。
从集体无意识的角度来《凤阳士人》就不觉得奇怪了,士人妻子身体上的劣势和社会地位的低下,导致她不可能像男人那般决绝,所以既担心丈夫有不忠的行为,却也不敢表现得太激烈,两性婚姻关系呈现更为复杂的状态。
总结"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蒲松龄无法摆脱他所生活的时代,所以梦中体现的依然是男权社会的特点,不过,蒲松龄与妻子刘氏的感情很深,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蒲松龄在很多作品中表现了对女人的同情,在这篇《凤阳士人》中也是如此,不仅以女性视角讲述了一个奇幻与现实相结合的梦境,还在梦中惩罚了丈夫。
全文通过对士人妻等人的心理刻画、对妻子入梦以及酒席上的环境描写、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的描写等,展现了蒲松龄高超的叙事艺术,也深刻地阐述了梦文化的内涵,可以称得上是一篇梦故事的典范之作,蒲松龄不愧是中国古代短篇小说成就最高的文学家。
你觉得成吉思汗和拿破仑哪个更厉害?
成吉思汗和拿破仑谁更厉害,这个问题与“关公战秦琼”很相似,都是将不同时期的人物拉上一个擂台进行比赛。
先说结论,蒙古帝国不如拿破仑帝国厉害,但成吉思汗和拿破仑个人都属于历史潮流中的浪花。因为时代背景的不同,无法对不同时空的个人进行精细比较。
事实上,成吉思汗所代表的蒙古汗国和拿破仑所代表的欧洲启蒙思想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文明形式。前者是游牧文明在工业化时代来临前最后的高峰,而后者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不久,自启蒙运动中迸发出来的第一次工业现代化国家形式的高潮。
如果在具体的对外扩张形式和统治模式层面进行对比,那么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汗国依旧延续了古代游牧族群侵袭和掠夺周边农耕、商贸文明国家的戏码。只不过由于骑兵战术、马匹饲养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升级,蒙古骑兵的机动性和耐力要远超他们之前的突厥人、匈奴人、斯基泰人、阿兰人等等。更为重要的是蒙古汗国崛起和对外扩张的13世纪,恰巧东亚板块、大西亚板块(西亚、中亚和南亚)、东欧板块等均处于分裂的碎片化形态,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一个空前硕大的蒙古帝国的诞生。
只不过成吉思汗毕竟延续的是游牧族群对外扩张的玩法,草原部族依然在部落和帝国两种形态之间徘徊,君主个人对游牧族群各部的统合力度决定了这股势力是继续扩张还是陷入分裂。
不同于商业和农业文明,游牧族群无法依托商税或农税建立一套严密的官僚体系(草原地广人稀的特征,意味着征税的收入将高于维持官僚的成本),这促使一个草原帝国势必需要依托领袖个人的威望。然而一个人所认识和熟悉的人数是有限的,故而一旦蒙古帝国扩张到了一个临界点,分裂也就不远了。
所以,成吉思汗只不过是延续游牧族群曾经演绎过的戏码,依托冷兵器时代草原族群的骑术和马匹优势而已。相比较而言,拿破仑承袭法国大革命,对法国做出一系列军事、政治层面的改革,其中尤其以《民法典》最为著名。对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是农耕、商业和工业文明所必须进行的举措,因为只有建立符合当下社会结构的管理体系(即官僚体系)才能更好的发挥国家的潜力。
从个人欲望而言,拿破仑显然和成吉思汗是同一类人,锱铢必较、略带狡诈的谋略以及强烈的对外扩张欲望。不过两人的时代背景不同,这就导致拿破仑帝国势必会对欧洲带来更为深远的影响。虽然拿破仑帝国采取的是帝制模式,但依然延续了启蒙运动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精神。在拿破仑的铁蹄下,欧洲民族独立意识兴起,反对君主专制的潮流暗涌,这即便在拿破仑战争结束以后也久经不衰,并于1848年达到了最高潮。
所以,不论是成吉思汗还是拿破仑,显然都属于时势造英雄的范畴,因此无谓高下。但拿破仑帝国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必然超越蒙古帝国的冲击。前者是文化思想层面的传播,而后者则更多的体现在地缘板块领域的冲击。最终亚欧大陆将迎来新的地缘格局,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影响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