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警戒pc移植手机版,对科学界有什么危害?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来确定一下什么是食品,国家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的定义是: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这类食品,基本上是我们的先人用成千上万年的“神农尝百草”式的亲身体验,并加以培植而传承下来的。它具有无毒副作用(即安全性),和可消化吸收的营养成分(即可食性)两个特征。那么,像孟山都等公司将具杀虫剂或除草功能的基因移植到如水稻,玉米中所获得的所谓“转基因”食品,颠覆了传统食品的涵义,引起人们本能的疑虑甚至是拒绝,应该是天经地义的。因此,我认为人们并没有将其妖魔化,而是由不清楚什么是“转基因”食品而引起的争论。
1.对转基因食品概念的不同理解,引发人们认知的混乱,会影响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众所周知,在人类破解了生物遗传的DNA密码(遗传基因)后,转基因是食品的定义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中,并使其有效的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此过程叫转基因。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这里所提到的基因工程技术,又称之为基因拼接和基因重组技术。这样我们常讲的转基因食品就应包括由:①杂交②嫁接③剔出部分基因(或DNA片段)④加入合成的或选定的基因(或DNA片段),这种技术生产的食品。应该指出的是,前两种属于传统的,且技术含量较低,后两种技术含量较高。
这样在食品领域,凡用上述技术生产的食品,并符合传统食品的可食性,安全性要求,就是我们可以放心食用的转基因食品。而孟山都等公司的产品,尽管应用了正宗的转基因技术,但由于加入了有毒副作用的基因,能否具有安全性,短时间内,亦无法判断。现阶段只能称之为“特殊转基因食品”(简称“特转品”)。用于与传统食品涵义的转基因食品相区分。
综上所述,“特转品”是将具有杀虫除草等外源性基因转移到玉米大豆水稻等生物体中,而产生的物品,现阶段看,尚不能称之为食品。转基因食品是将已知无毒副作用的外源性基因引入到特定的生物体中,而产生的食品。具有传统食品的安全性和可食用性。
我没有看过崔永元先生的宣传资料,但从其表现看,即使他真不知道氯化钠为何物,但还是知道食品为何物,“特转品”为何不能放心食用。在这里,我要为崔先生点赞。
2.“反特派”抵制“特转”的原因
①由于“特转品”引入了具有杀虫除草剂的基因,改变了食品的属性,冲击了传统饮食习惯和思维惯性。人们很容易将其与野生毒蘑菇相比较,尽管他们的毒性有较大差异,但共性是都不生虫。在食用低毒的“特转品”后,虽然不会立即中毒,但长期食用,能否因积累而致病或引起其他副作用,拿破仑因慢性中毒而死的例证,人们是不会忘记的。
②孟山都等研发公司的实验数据不完整。任何一种新品从研发到上市,都要有一套完整的实验数据链。而食品是极特殊的商品,它伴随着人的一日三餐至生命终结。在这60~70年的时间里,会发生什么情况,能否影响至后代,只用几年或十几年的观察数据,不具说服力。
③研发品种选择的动机令人质疑。大家知道欧美人以肉,奶,小麦制品为主食,而亚洲国家多以水稻玉米及小麦为主食。孟山都等公司理应优先研推小麦的“特转品”,同时也容易观察受众情况,便于数据的整理,使之推广更有说服力。这种“国际主义”精神的背后,令人心存疑虑。
④美国政府以及一些公司的行径,连累了“特转品”的推广。二战结束后,世界上所发生的绝大多数事件都有美国政府及一些公司的影子。如近年的“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是为了控制石油和美元的霸主地位,制造南极上空的“臭氧黑洞”是为了推销新型制冷剂,将“温室效应”归罪于使用化石燃料的碳排放是配合新的页岩气革命,如此等等,不胜枚举。人们很自然的将二者联系起来,所谓的“阴谋论”,也只有在孟山都等公司拿出令人满意的实验数据后才能消失。
⑤挺“特转派”宣传不利反而影响了特转品的推广。“特转”技术应用在食品行业是一次巨大的革命,可用惊世骇俗来形容。但同时推广和推销带来巨大挑战。要人们接受它,在现阶段很难。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只要你喜欢这个新生事物,就应将其做好,但偏激甚至使用攻击性语言是不可取的,每个人的文化程度不同,但智商相差不大。同时上百名欧美诺贝尔奖获得者力挺“特转品”,并没有说服力,因为他们并不是以玉米水稻为主食的。
3.结语
孟山都等公司的“特转品”是食品领域的一场革命,其成功与否,取决于其实验数据链的完善性。急功近利,甚至采取不适宜的手段只能激起反对的声浪。人们并没有将其“妖魔化”,反过来讲,经过支持者和反对者的交锋,会使转基因技术真正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使人们理性的科研,使之真正造福人类。
高射炮对现在防空还有效吗?
被人津津乐道的1130、密集阵等近防炮不就是现代防空炮的一种么?它们作为军舰最后一道防线,你说有没有效呢?
二战时盛行的大口径防空炮在当今已经式微,被防空导弹所取代。
依靠炮火弹幕对现代的喷气式战机进行拦截实在太困难,防空炮的效率远远没有防空导弹强,因此被淘汰是必然的。
但在低空防空领域,小口径的防空炮却仍然是一种很不错的武器,仍然在发挥着自己的能效,各种阵地高炮、自行高炮非常的多。
打战斗机不行了,但对付低空的武装直升机、无人机、导弹、迫击炮、火箭弹等目标,防空炮是重要的装备。
比如军舰防空,除了反导防空导弹外,还有高平两用的主炮,以及用作最后一层防线的近防炮。
陆上的弹炮合一系统也是防空炮的一条出路。
比如俄军的“通古斯卡”弹炮合一自行防空炮,就采用了2门2A38M 30mm高炮来配合其4联装的9M311-M1防空导弹。
虽然萨姆19号称能覆盖15至10000米的距离,但实际作战中这些近防弹对突然迫近的目标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乏力。
在高炮的辅助下,通古斯卡的火力覆盖能力得到大大加强,包揽了0距离到3000米的射界,还能在导弹攻击不凑效的情况下补充射击。
而且这两门30mm高炮还能进行平射,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对地攻击,拓展了通古斯卡的多用性。
在后勤极端恶劣的情况下,更容易补充的机炮弹药还能支持装备继续作战。
导弹虽然厉害,但许多导弹存在“发射近界”问题,对于过近的目标无能为力。
在面对超低空目标和快速出现的目标以及电子战威胁时,导弹也存在反应速度不足,容易受干扰等问题,成本也非常高昂。
高炮虽然命中率低,射程近,单发威力较弱,但它们射速快、死角低、反应时间短,能有效补充导弹的弱点。
即便雷达系统失效,炮手依然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手动操控,以瞄准器和光电火控操作高炮进行搜索攻击。
必要的时候,它们还可以临时客串步兵战车,辅助坦克和步兵对目标进行集火攻击,汹涌的防空高炮平射起来相当凶残。
类似通古斯卡这样的弹炮合一系统已经形成了装备潮流,如韩国的K-30“飞虎”,美国LAV-AD弹炮箭合一防空系统、俄罗斯“铠甲-S”防空系统,以及国产04(A)式25毫米弹炮系统等等。
除了弹炮结合系统,防空炮还出现了一种奇葩流,如中国的“陆盾-2000”和美国的C-RAM等。简单说的话,这些武器其实就是陆地上的近防炮,把1130和密集阵近防炮从军舰搬地上来了
据称美国的C-RAM可对迫击炮弹和火箭弹进行良好拦截,实验中的成功率高达70%,比还在发展中的激光近防靠谱多了,也比以色列“铁穹”那样拿一堆导弹打蚊子划算多了。
在实际的作战中,这些陆上近防炮可以布置在军营或雷达站等有价值目标周围,即可充当火力骚扰,又能在战时提供最后的近程防御。比如雷达站遭遇反辐射导弹危险时,便可以由这些近防炮顶上去。
即便是非自动化的高炮,也可以通过科学布设的方式,在战场上形成威胁。
比如南斯拉夫遭遇美军轰炸时,许多南联盟的老式高炮便成功拦截了“战斧”巡航导弹。
伊拉克战争那架传说被老农用AK47击落的阿帕奇直升机,其实是直升机群在一个村庄遭到隐藏高炮袭击时受伤坠落的,伊拉克将其宣传为步枪击落。
未来可期的高炮项目也有,比如美军的军用电磁炮项目,其功能开发上就包含天基反导、防空,甚至还能用于反低轨道卫星。
如果未来电磁炮技术真能用于高炮上,那么谁还敢说高炮会被淘汰?
有哪些单机游戏大作可以被奉为神作?
千山万水总是情,看点游戏行不行?
我是你们熟悉的看哥,在回答问题之前看哥看了不少的答案,心里直痒痒,所以我也来说几个。
1.《赛尔达传说》系列
赛尔达传说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ARPG游戏系列。剧情,内涵都无法挑剔,是任天堂公司的招牌作品之一。
在看哥眼里每一部都是超高质量,每一部都是神作,虽说当然掌机上的会相对缩水一些,主机上的都很神。
整个游戏以虚构的奇幻世界为背景,描述了林克的冒险经历,虽然他的出演贯穿了整个系列,不过各部作品间的背景、设定常有差异,基本上诸多作品可当作是不同时代或是平行世界发生的故事。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最早的一版《赛尔达传说》发行时间在1986年,距今已经有34个年头了。
2.《辐射》系列
辐射系列以它的黑色幽默和超高的开放性和自由度深受不少玩家的喜爱。玩着玩着,有时你会感觉这游戏的自由度到了一种令人可怕的地步。
许多任务有因为你不同的决定和选择,最后演变成十几种不同的结果,这一点一般玩家根本就不会知道。
目前《辐射》系列共含有5款角色扮演游戏《辐射》,《辐射2》,《辐射3》,《辐射4》,《辐射76》。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体验下。
3.质量效应三部曲
质量效应三部曲是以23世纪为舞台,描写有机生命体和人工智能之间战争的科幻A·RPG游戏。
23 世纪(2204 年)时,人类已经遍及整个银河系,但人类为了争取更多土地因而向那些拥有更先进文明的异星种族宣战,以夺取那些原属於异星人的领土。
当初接触这款游戏也是由于它的科幻设定。质量效应1是我觉得三部中剧情出彩的一部,尽管的它画质和细节不敌2和3,但是一步一步玩真的会被吸引进去。
Steam上有什么千万不能买的游戏?
Steam有完善的评价机制,所以一般情况下,游戏质量较差,玩家在入手前就会被评价劝退。
我要说的是那些收获了极度好评,但是入手以后一不小心就掉入时间黑洞的游戏。非常不适合特定时期的朋友玩,轻则导致熬夜熊猫眼,重则开会迟到,考试挂科,影响事业学业,只有在人生中相对悠闲的时间可以考虑下面这些游戏。
1.《异星工厂Factorio》危险词:再拉一根电线
孤身流落异星,需要以一切手段收集资源,攀升科技,这游戏目前40000多个评价里,98%的人给了好评,获得好评如潮的评价。画面停留在红色警戒的水平,然而硬核竞争力不是画面,就是靠游戏性。
我个人观点是,这游戏的核心魔力在于所有数值增长都是自身努力的结果,玩家在游戏里每拉一条生产线,资源收集的速度就更快一点,每优化一条组装线,资源浪费就更少一点,也就是通过这样每一点努力都能看到成效的正反馈,非常容易让玩家沉迷进去。
相对于现实生活中,工作很努力与升职加薪,学习很努力也考试通过来说,这游戏里努力并且获得正向回报来的太容易。
因此,在考试或者繁重工作前,这个游戏的吸引力就展现出来了,也就是为什么在关键时期一定要避免玩这种游戏。
很多人在第一次看到在自己亲手打造的工业帝国运作下,航空飞船缓缓升起时,都会忍不住飙泪。
2.《尖塔奇兵Slay the Spire》危险词:再爬一层
卡牌游戏,32000个评价里,96%的好评度,同样好评如潮。这个卡牌是单机PvE的。好处在于没有任何时间限制,随停随玩,这对于现在碎片时间很多的人群来说非常友好。可以说是各种场合摸鱼的首选游戏。
每一次重新开局都会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没有一次的游戏体现是相通的,这个特性得益于尖塔奇兵的动态卡牌与遗物机制。
你在游戏中的方向并不能有玩家完全自主控制,特定的卡牌与特定的遗物可以形成特定的游戏体验,运气在游戏中的影响非常大,这让游戏的复玩性达到了极致。
因此,每次失败并不会带给玩家挫败感,反而是更大的再爬一次的动力。这也是这游戏非常容易让人沉迷的原因,熬夜体验的反馈在这款游戏的评论区非常常见。
考前千万不能开这个游戏。
3.《文明系列Civilization》危险词:再玩一轮
相比于前面两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受众度与知名度就更广了。再玩一把,然后莫名其妙天亮的梗我们也听了很多。同样是导致通宵的好手。即使是很困的情况下,也会在无穷无尽的下一轮的诱惑下莫名其妙地通宵了,如果自制力不是很强,尽可能不要玩这个游戏,虽然游戏真的十分优秀。
文明6原来的评价是褒贬不一,但是最近出来Gathering Storm这个DLC以后,文明6就开始能和经典的文明5分庭抗礼了。目前评价已经飙到了特别好评,离好评如潮只差了一个Gathering Storm大降价的距离。
4.《环世界Rimworld》危险词:再招一个我就下线
故事驱动的游戏非常少,这个沙盒类游戏的最大杀伤力在于小人的情感羁绊。在里面非常忌讳的事情就是,把现实中的名字赋予环世界里面的角色。在上帝视角下,观察这些小人的走向。
与异星工厂的差别在于,这个游戏不仅仅有资源的收集提升,还有情感的介入,这就会让玩家放不下,开始了就难以退出。
上面这些游戏,基本上都是顶级评价的游戏,但是同时也是非常厉害的时间黑洞,在没有确认自己有足够多的闲暇时间之前,尽可能不要开始这类游戏,这真的是过来人的忠告啊。至于其他的本身差评的游戏,游戏评价区的各种吐槽就可以完美解决我们的问题。
从火星带回土壤会发生世界灾难吗?
不可盲目乐观,任何人为设立的“系统”都有发生灾难的可能性,这是不容置疑的。经过数代人的努力,人类在1978年以前基本就消除了天花病毒在人类当中的传播,人类兴奋地宣告了胜利,不过,十个月后,一位负责研究病毒的英国女医生就死于一次意外感染,她成为目前为止人类最后一个死于天花的人!(病毒感染的图片太过残忍,有兴趣的人可以看纪录片)
对待天花病毒,人类不可谓不谨慎小心,可还是发生了悲剧,目前全世界只有美国和俄罗斯保存有冷冻的天花病毒样本(为什么是美俄,里面的内涵,自己脑补),可以幸运地告诉你,这些天化样本具有生物活性1000年,人类还在实验室环境内不断地复活并繁衍这些病毒,说是为了“生物多样性”,你有权选择相信。这些病毒一旦释放,就是灭顶之灾,因为今天40岁以下的人口当中,都不再注射牛痘疫苗了,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人是没有天花抗体的。
然而,2014年7月,美国科学家近日在整理马里兰州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一个储藏区时,一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科学家在一个冷藏室中发现了6瓶被遗忘的天花病毒,药瓶上标有天花字样,并与其他10瓶未标注药瓶一起被放置在一个硬纸盒中,这6瓶经过冷冻干燥的病毒的日期似乎是上世纪50年代。指不定哪天就被当成垃圾给清理了……对待天花病毒尚且有如此疏漏,从火星拿回来土壤样本,里面蕴藏的风险因素,不知道要恐怖到什么级别,人类科学家断不会随意取回样本放到地球上,需要研究的话,科学家们可以自己到火星去,回来之前隔离三个月,回来之后再隔离三个月,确保最低限度的危险系数。
有时候良好的意愿并不能阻止魔鬼的侵入,不作死,就少一点死亡的可能性。
谢谢阅读,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