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3群雄起源怎么玩,3D打印有前途吗?
文:许相攸
3D打印早就不新鲜了,不过今年3D打印又发展了一大步,可以打印出需要复杂细节的物体,比如说逼真的新生儿模型和微型相机,材料的使用也更加广泛了,比如奶酪和玻璃。又到了年底,一起看看今年最奇葩的3D打印吧!
在芝加哥西北大学Feinberg医学院进行的一项实验中,一只装有3D打印卵巢的雌性小鼠生下了健康的幼仔。
研究人员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了一种由明胶制成的复杂多孔支架。(明胶是一种胶原蛋白,是一种在人体内大量存在的天然蛋白质)。研究人员测试了各种形状的气孔,选择了最合适的支架,然后用来自另一只小鼠的卵巢细胞填充进去。植入的细胞开始表现为天然健康的卵巢细胞,最终会产生激素,促进老鼠的繁殖周期并使其怀孕。
这可算是突破性的成就,因为有朝一日也许可以用来治疗人类的不孕症,而且对于因癌症治疗而导致的卵巢受损尤其有用。
2. 房子!今年3月,在莫斯科郊区,第一个3D打印的住宅建成了。
这座房子面积达400平方英尺(37平方米),房屋的墙壁是用莫斯科的创业公司Apis Cor开发的移动建筑3D打印机打印的。不过我们不需要手动组装墙壁,3D打印机会将墙壁和隔板打印成一个完全连接的结构,从而使房屋具有特殊的圆形形状。只有屋顶,门窗是手动安装的。
你会不会觉得3D打印这么高科技那房子一定很贵?其实不是的,最昂贵的部件反而是窗户和门,这间房屋价格约为10134美元,即每平方米275美元。这样看来,3D打印不仅高效、环保,还便宜。
3. 爬山机器人传统机器人在遇到崎岖的地形使就瘫痪了,不过3D打印机给了机器人柔软的橡胶腿,可以360度无死角的弯曲,这让它完全可以征服崎岖的山路。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工程师对机器人的腿进行了数字化设计,并在各种情况下对其性能和行为进行了模拟,比如在一个柔软的沙地表面上,在狭窄的空间或爬上岩石时。他们最终选择了一种由三个连接的螺旋状管组成的设计,这些管是中空的,由软质材料和刚性材料组合而成。
当机器人行进时,腿部会测试周围的地形,然后通过以特定顺序膨胀的活塞,瞬间进行调整,确定机器人该怎么迈出下一步,再也不怕山路崎岖啦!
4. 微型相机德国研究人员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了一种可用于微型无人机,机器人或手术内窥镜的微型相机。
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技术光学研究所的工程师们使用飞秒激光写入技术,将四个透镜组成一个图像传感芯片,微型镜头的范围从广到窄,分辨率从低到高,这种结构使图像能够在中心形成一个牛眼形状的清晰图像。它提供了像鹰眼一样的视觉效果,既能够清晰地看到远处的物体,同时还能清楚地看到近处发生了什么。
这四个镜片只有300微米×300微米(0.03厘米),约为沙粒的大小,但是这还不够,研究人员表示,他们还能做得更小!
5. 仿真婴儿模型荷兰研究人员利用3D打印出仿真的婴儿模型,他们希望改善与新生儿工作的医生的培训方法。
荷兰艾恩德霍芬科技大学(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医学设计工程师马克·蒂伦(Mark Thielen)表示,目前用于医生培训的婴儿人体模型过于机械化,并不能提供治疗脆弱婴儿的真实感受。而3D打印能够帮助他们创建解剖学准确的人体模型,比如逼真的内部器官。为了保证模型的准确性,研究人员对新生儿的器官进行了核磁共振扫描,随后以高度详细的信息打印出来。3D打印的心脏甚至可以模拟心脏瓣膜的运动状态,婴儿模型甚至有静脉血液循环。
3D打印的仿真模型可以在模拟临床治疗时,给医生提供精准的触觉反馈。也就是说,当外科医生移动人体模型的一部分或向某一区域施加压力时,感觉和移动真实的人体一样。更有这种模型利于新手外科医生进行练习,说不定以后新医生也能熟练地开刀啦。
6. 眼睛荷兰研究人员造出了3D打印的眼睛,这种眼睛假体不能给人视力,但是可以让眼睛不正常的盲人看上去和普通人完全一样。
据统计,每10万名儿童中约有30人出生时患有小眼炎和眼球炎,这意味着他们的眼睛完全缺失或不发育,他们的眼窝缺乏他们需要的结构性支撑,只有使用眼睛假体才能使脸部正常发育。儿童的生长速度特别快,需要经常更换假体,传统的假体制作不仅耗时而且价格昂贵,但是3D打印技术制造眼睛假体,更加廉价并且尺寸非常精确,可以让孩子们随时拥有合适的假体,不让假体影响漂亮的脸蛋。
7. 奶酪吃货们也没有放过3D打印技术。爱尔兰的研究人员使用了制作奶酪不同原料的混合物,并通过3D打印机的喷嘴将其喷射,来做出新品种的奶酪。
3D打印机会将混合物加热75摄氏度,这大概需要达12分钟,然后以两种不同速度挤出混合物。 这种奶酪比普通奶酪颜色深一点,包含乳化剂,饱和植物油,盐,食用色素,乳清和糖。目前还没有研究证明这种奶酪的口感是不是真的更好吃,不过从研究人员表示,3D打印的奶酪比普通加工奶酪柔软45%至49%,融化时更柔软丝滑。
听上去这种奶酪应该会好吃吧,期待用3D打印做出更多的美食啊嘻嘻。
三国志2群雄起源什么角色好哪个厉害?
这个有一定条件,先离间: 离间 降低敌将忠诚度; 说服 只可笼络相邻城池武将,忠50以下才能被说服。
且只有忠在10左右或以下才相当于原版四五十以下的成功率,即吕布开场的30忠其实是能被说服的最高档次,玩家想笼络吕布也是非常困难,内政、战场,笼络成功后,被笼络武将兵数清零。诺克萨斯的起源是什么?
诺克萨斯是一座虚构的城市,出现在游戏《英雄联盟》中。根据游戏设定,诺克萨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争时期的一个小部落,由于该部落的勇士策略聪明、战斗勇敢而渐渐壮大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国家。
诺克萨斯的主要文化特色是军事化,强制要求公民为国家义务兵役,强调强大的战斗力和无畏的勇气。
掌握着诺克萨斯的权力和财富的是无情的统治者,他们对自己的族群保持高度的要求,但对其他国家和民族则表现出非常残忍的侵略与欺压。
三国志3群雄起源四个模式说明?
史实模式
涅盘模式
幻想知模式
降龙模式
1. 史实模式 武将有大限战死不能复活,道武将出仕城市为原城,有武将跟随,下野后出现在下野城附近;
2. 涅盘模式 武将无大专限战死可以复活,武属将出仕城市为原城,有武将跟随,下野后出现在下野城附近;武将战死复活在出仕城附近,于次年7月出现。武将复活时,武、智、德、级全部复原成游戏初始数值;
3. 幻想模式 武将无大限战死可以复活,武将出仕城市为随机,下野后出现为随机且只在12月才能找到,武将复活时,武和智都将随机重新赋值;
4. 降龙模式 武将出仕史实,AI间战争不死将(君主还是会死),武将无大限,只有君主死亡后会复活;武将复活属性不变。
我想知道有多少人喜欢读古籍?
回答关于古籍的问题,我觉得我们首先要了解古籍的相关知识,
一、中国古籍的分类
中国古籍传统的分类法采用经、史 、子、集四部分类,四部下再细分为四十四类经部,以儒家经典及其释作为主,例如《御笔诗经图》,也收录古乐、文字方面的书籍。史部,主要收录各种体裁的史书,另纳入地理、政书及目录类图书。子部的范围比较广,诸子百家、算术、天文、生物、医学、军事、艺术、宗教、占卜、堪舆、命算、笔记、小说、类书等,皆入子部。集部,则录诗文集、文学评论及词曲方面的著作;个人著作称“别集”,集体创作称“总集”(例如:《六家文选》)二、古籍的上限、下限:春秋末战国时编定撰写的经、传、说、记、诸子书等是古籍的上限。下限则一般划到清代末年(这和史的分期有所不同),广义的下限是:辛亥革命以后的著作如果在内容或形式上沿袭前此的古籍而并未完全另起炉灶,例如旧体诗文集、对古籍所作的旧式校注之类,一般仍可以划入古籍范围。中国历史一般从有史以来到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算作古代史。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下,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1840年以后的历史就划入近代史。但社会性质的变化,并不意味着学术文化马上统统起根本性的变化。从1840年到辛亥革命清朝统治结束的七十年间,新撰写的书籍中,绝大部分的内容或形式都和前此的古籍没有多少不同。因此,把清代末年作为古籍的下限要比1840年作为下限来得合适。当然,这个下限仍旧是粗线条的。即辛亥革命以后的著作如果在内容或形式上沿袭前此的古籍而并未完全另起炉灶,如对古籍所作的旧式校注或旧体诗文集之类,一般仍可划入古籍范围。采用新体裁对古籍所作的研究或注释,才不叫古籍,而算作对古籍的整理研究。中国的古籍在数量上以用汉文撰写的为最多。此外,还有用满、蒙、藏、彝等兄弟民族文字撰写的,也是中国的古籍。只是因为整理这些用兄弟民族文字撰写的古籍需要另外一套专门学问,在方法上也和整理汉文的不尽相同,因此通常所谓整理古籍只限于汉文的古籍。三、古籍的兴衰
中国图书事业随社会进程发展,春秋时代图书性质偏向官方档案,战国时代,图书转成传播知识的媒介,也开始有了私人藏书。秦始皇统一中国,推行“书同文”政策,将部分私家藏书移入宫廷及政府机构后,进行焚书坑儒,是中国图书发展的黑暗时期。汉兴,图书事业又慢慢恢复过来。到了隋唐,受科举制度的影响,传钞写本书极盛,官家对图书的整理达到高峰;雕版印刷术也应时而生,中国图书事业迈向全新的局面。两宋是中国图书业发展的重要时期,编书、刻书、藏书风气大盛,官府、私家、坊间三方面编印书籍并行。明、清两代,朝廷则以雄厚的财力、物力与人力,主导编书事业,二十世纪初,西方印刷术传入,中国图书事业遂迈向另一全新阶段。
四、古籍的源流
书者,述也,以文字记述事物者也,书之含义甚多,今人称述书为书籍,为别于书法言也。书籍之肇始甚早,文字发明之后,即有书籍。不过,各代所用书写之质料,及其装订之形式,多有不同耳。从古至清,所有之书籍,以其形式可分为三期。由古至周末,为简牍时期;由秦至唐,为卷轴时期;由宋至清,为线装时期,兹分别述之如下:简牍时期三代以前,所用以载文者,竹木而已。载于竹者,曰简;载于木者,曰牍;连编简牍,则谓之策。古者,大事书之于策,小事则书之于简牍而已。初以刀刻,继以漆书,周宣王时,始有墨书。三代以上社会之文化,完全赖此以推进,国家之文明,亦完全赖此以保存,与后世之书籍功用正同。是简牍者,实即当时之书也,创之最早,行之最久。降及周末,尚仍流行“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既以韦编,其为简策也可知。是孔子之时之所谓书籍者,仍为简牍也。由古至周,所有书籍完全为简为牍,故谓之为简牍时期。卷轴时期:
嗣以简牍之书写烦难,而所载之文字有限,在秦以前人文简易之时,尚足应用。及秦灭六国,事务增繁,官私文书,日益增多,以前书写之方式,在事实上已感运用不能圆滑,不适于使用。而首感棘手者,厥为狱隶。因狱隶之文字,时间有限,不能任意积压,遂由狱隶之片倡而自动发生改革。篆书之耗时也,而改篆为隶;竹木之难治也,而代以缣素。以帛作书,从此肇始。但缣素价昂,一般平民无力购用。故缣素虽兴,只于官方通行,社会尚不普遍也。即以前所遗传之典籍文书,仍以简策保存者为多;钞录于缣素者,尚少也。迨至汉时,发明造纸,从此书写上又发生一极大之转变。盖纸为书写之惟一合适质材,有缣素之长而无竹木之短,价值既廉,得之亦易。此后遂以纸张为书写之独用品,缣素竹木均受自然之淘汰,而无人使用矣。惟无论缣素或纸张,其文字均系手写,所谓书籍者亦不过手写之纸卷,并非如今日之书也。及隋文帝开皇十三年,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撰。从此始有刻板印刷之书籍。以常理言之,刻印与抄写,其难易何止倍蓰,宜乎刻印发明,社会景从,各种书籍均改刻印也。乃事实竟大谬不然,除敕令刻印之刻经典外,其余文书仍均手抄,且以抄本为贵。此固由于提倡者之不力,要亦由于刻印之不佳使然。盖刻印初创前无取法,办理者既非有经验之人,而从事者又系毫无训练之辈。刻印度既不精良,文字尚多错误,其不受社会欢迎,固其宜也。且当时之士子,尚有一种特殊之成见,以为手抄一次,足抵目读数次。故多数上层社会家庭,仍多为其子弟聘请名师,专为指示抄写一切经史,印刷之书,概不购读。故刊印之木虽发明于隋,然终隋之世,未有特殊之进展。及唐,刻印之事,仍未畅行,社会心理仍贵抄录,不尚雕撰。迨至五代,后唐长兴三年二月,冯道、李愚等奏请刊印九经,从此重要经书均用刻印,而不再事抄写矣。雕刻刷印,至此方为成功。然一般每易误会,以为一代所刻之经书,即与现之经书同。其实则相去悬殊,极为不同。盖自以缣素作为以来,直至五代所有之书籍,无论缣素或纸张,无论手抄或刻印,均系成卷成轴,所谓邺候架插三万轴者是也。并非如今装辑成本、成册、成部、成套者,其一卷即系一卷书。《史书》载宋以前之书籍,均系若干卷,并无若本者,盖系统记实。非如今以卷为虚以设之符号,有名无实地。其后,以卷本之舒卷为不便,检阅烦难,乃变而为折,又以折之久而易断,乃分为薄帙。及至有唐中叶,又创用叶子,即将长卷折叠成为若干叶,其形式宛如今之手折,或前清朝考之籍,无论缣素或纸张,无论手写或刻印,其形式完全为卷轴,故谓之为卷轴时期。线装时期:至宋,因长卷之种种不便,遂依据叶子之格式,而改进为今日之线装式。即将一叶分割,使不连续,以一叶为一板,一叶为变易,但在检阅上、诵读上以及收藏,其为便利已不可以道里计也。故吾人所读之线装书,其实际肇始于宋,为时仅千年。宋以前,绝未有线装书也。文字多为刻印,抄写者甚少。至宋仁宗庆历中,有布衣毕升为活板,用胶泥刻字,从此又有活字印板之发明。元王桢亦有活字印刷法。明弘治嘉靖中,无锡华燧、安国先名曰“了聚珍板”。是均活字印刷也。在印刷上比较经济,但在书籍上,固与刻印无殊也。总之,自宋至清,其书籍之形式完全相同,均为线装,故此时期谓之为线装时期。清末则渐有洋装,民国后且有取线装而代之之势,其形式与装订,尽人所悉,毋庸赘述矣。
五、我喜欢读古籍说到读古籍,我也是喜欢的,但是现在经济社会大都浮躁,能静下心来读就很不容易,想要读懂古籍的词句,就已经需要很大的文化功底了,更何况还有很多生僻的字,但是,如果真的能读懂并且理解,那绝对是受益无穷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古籍就是文化的载体,不但能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性的东西,用以安身立命,更能学到人生的大智慧,用以成人。
六、我喜欢的古籍《世说新语》古籍,是古人智慧和经验的总结,因为终日为生活奔忙,我用于读古籍的时间也是少之又少,若说二十四史,那时要毕业的时,老师出了一个题目叫《论史记里的复仇思想》,对里面的里面的内容稍有耳闻,为古人的各种看似怪异,实则兼具气质与风度的人格所感染,而《世说新语》则是最喜欢的一部书,我喜欢那种真名士自风流,清峻通脱的气度。一部《世说新语》可以说是魏晋风度的集中记录。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新兴门阀士夫阶层社会生存处境极为险恶,同时其人格思想行为又极为自信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士人们多独立特行,又颇喜雅集。正是在这个时代,士大夫们创造了影响后世的文人书法标杆,奉献了令人模范景仰的书圣,“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在生活上不拘礼法,常聚于林中喝酒纵歌,清静无为,洒脱倜傥,他们代表的“魏晋风度”得到后来许多知识分子的赞赏。暂且放下里面的清谈不论,或许对这种不务实的清谈有争议,现代也会有人觉得阮籍,嵇康,刘伶等的思想过于乖张,和当下的潮流不符合,但是我认为里面的不畏强权,看似反叛礼教,实则是因为礼教并未真正的彰显,故而弃世隐逸,我认为真正的忠孝仁义礼智信,在当时的门阀制度下,都做了权贵的权杖,口口声声说着忠孝仁义礼智信,而到底权贵中,又有几人,从内心深处去奉行呢。故而,我认为魏晋的风度是因为礼法之不张,而表现出来的独特与不愿同流合污的风骨!魏晋风度作为当时的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晋朝屡以吏部尚书请官王右军,但遭屡拒绝。我想,正是因为精神的超俗,“托杯玄胜,远咏庄老”、“以清淡为经济”,喜好饮酒,不务世事,以隐逸为高等这样的人事哲学观,才能造就那传奇的《兰亭序》。
《声律启蒙》我还喜欢《声律启蒙》,那时候老师介绍说只要背熟了这本书,对联就没有不会的,于是就去背,但是学生时代毕竟爱玩,背了前面一些就没有背了,确实极其优美,让人赞叹无比。读了之后写古诗词倒是欠缺,因为毕竟功底不够,现在也不是那个环境,但是对于写普通的文章,确实也有很大的帮助。《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明清以来,如《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书,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编写,并得以广泛流传。诗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一些声律方面的著作也应运而生,而其中清朝康熙年间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如今我们使用的,是清代光绪癸未年间约公元1883年成都魏朝俊“墨耕堂”私藏的版本,其封面题名为《声律启蒙》,内页所载名为《声律启蒙撮要》,作者题名为“衡山聂铣敏蓉峰重订、邵陵车万育双亭著、湘潭夏大观枫江笺”。此书既名为“撮要”,自然只会节录撮取《声律启蒙》中他们认为最为重要的部分,它分为上、下两卷,只有平声30个韵部(即绝大部分格律诗所用的韵部),很明显,这是撮取了祝明撰写的前两卷,并以它为基础,进行了一些作者认为是必要的删改和修订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