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崛起,如果崛起会对美国产生怎么的影响呢?
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国际舞台上长期恃强凌弱搞霸权主义。什么事都要美国说了算,什么规则都要由美国来定。政治上控制世界的话语权,经济上把持美元的支配地位,用以维护其在国际事务各方面的领导地位,使其在国家的发展战略中一直处于优势地位。
美国认为,其它国家一旦崛起,势必会挑战自己的这些优势,对美国的国家战略构成威胁。特别是中国的崛起,首先中美两国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是对立的,双方的价值观是对立的。其次是中美两国在国家利益方面的冲突,美国实行全球扩张的战略,企图确立在整个世界的霸权。而中国经济实力、国际影响力都在快速提升,在国际事务上奉行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外交战略,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朋友圈越来越大。当惯了当主子,习惯了事事优先的美国,生怕中国取而代之,自然会感到不适应、不舒服。“中国威胁论”成了美国政客和各党派的战略共识,为此,遏制中国崛起成了美国的当务之急。
国家崛起的标准?
一、国家崛起的标准
讨论国家崛起和兴盛问题必须首先排除历史幻觉,只有在正确认识历史的基础上才能够对国家崛起的问题有一个正确认识的基础。历史上一些国家曾拥有较多的文明成果,但这些国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处在气候和自然条件较好的温带和温寒带。良好的自然条件使它们能够先于其他的民族繁衍出规模巨大的人口。人口规模巨大本身就显现出一种繁荣昌盛,这就是这些国家历史上所谓高水平文明的主要本质。此外,国家的人口规模越大,相应地具有越大的经济、政治、艺术活动以及思想活动的规模,这使得它们即便在人的素质较低以及能够代表文明程度的人均量较低的情况下,在总量上也能够拥有较多的成果。国家的兴盛不是指军事力量的庞大。国家的伟大也不能与人口规模巨大混为一谈,国家兴盛是指精神上高素质的国民、经济上高水平的人均GDP、政治上高度的民主以及生活方式上高度的个人自由。
从战狼2的热映是不是可以认为民众对国家崛起的极度渴望?
吴京自导自演的《战狼2》公映后,受到了全国广大电影观众的热捧推崇,迄今为止票房收入已达40多个亿,开创了中国电影票房收入的先河!本人是在海淀区一家很普通的影院看的,座无虚席人满为患。其中的几个经典场景,仍历历在目令人难忘。如海军舰长大喊一声“开火”和吴京臂举国旗勇闯交战区的场景,至今还震撼着心灵!一声开火代表了国家对人民的担当,臂举国旗代表了祖国的威望和声誉!同时让人震撼的是,影院中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这是观众对这种行为的认可,也是观众对国家崛起的渴望!真到那时,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
还有哪些第三世界国家能够崛起?
最让西方人“愤愤不平”的就是西方的成熟理论似乎在中国面前完全不起作用,“中国崩溃论”在理论上是讲得通的,可是这么多年了,中国反而越来越强大了。
试问,这个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能让西方的经济理论失效?目前来看似乎没有,不要说现在没有,就是将来也看不出会有谁,这就不得不说说中国和其它的第三世界国家究竟有啥区别。
首先就是社会制度,凡是照搬了西方的选举制度的社会都很难稳定,原因就在于这种选举制度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要不怎么美国老是在找俄国干涉大选的证据。连美国都如此,其它的小国家又有哪个能顶得住外来的干涉?一旦国家乱了,经济发展就别想了,能活着就不错了。
但是光能顶住外来干涉只是具备了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并不代表也具备充分性。
这中间中国独有的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最为关键,它是我们真正将工作重心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键保证。如果只有中央的积极性,就会像前苏联一样缺乏活力,但如果只有地方的积极性,国家的稳定就无法保证。
这就又引出了中国的第三个独特点,就是民心所向的问题。
中华文明能持续五千年,说明首先具备了足够的开放性、包容性,但最关键的就是它的融合性,毕竟满清同志了中国近300年,但是最后连他们自己估计都说不清楚他们还是当年的那些人吗?他们和汉族还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统治者最后被被统治者融合,这也算是一件奇葩吧。不过正是有了这样的民意基础,才让我们敢于发挥两个积极性,经济才能得到快速腾飞。
最后就是国人的聪明才智了,这个当然也是决定性因素之一。
如果用这四条框框去套世界各国,就会发现除了中国没有第二个,就连稍微类似的都没有。所以说中国崛起这是空前绝后的,也使现有成熟的经济学理论受到了空前的挑战。这也正是让西方郁闷的地方,中国这块土地到底有什么魔力。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当时国家是怎样的?
少年周恩来那时目睹了当时代中国人受帝国主义欺凌,中华不振的一幅景象。当然,此时代与彼时代,终究是不同的时代,不过人,即便跨时代,也是共通的。
早在周恩来十二岁的时候,他就已经给现代的我们第一个启示:十二岁的少年,已经是有认知,能够认知事物,分辨是非的年龄。
年纪渐长的周恩来,怀抱着十二岁时确立的志向,一路求学。在1913年即15岁时,说出那句话三年后进了天津南开中学学习。青少年学习该当不畏艰苦,不太过看重学习环境,俗话说成事在人,学习也是亦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表现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要博览群书,全面发展,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为富国强民而不懈努力。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仅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也是对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和拓展,是激励人们奋发努力、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