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区里的工具,孕妇真的需要防辐射吗?
说到辐射?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是,“有害、可怕、吓人”,还是,“谈及色变、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
如果你回答的是前者。
那么,我就安心了。看来词汇量贫乏的人不止丸子爸一个。
好吧,我是开玩笑的。
说到辐射,丸子爸的原话是这样的:
“辐射可是有害的,据说辐射多了会致癌啊!”
“哎呀!辐射真是太可怕了,人家说孕妇辐射多了会致畸,会流产,就算宝宝出生了,也可能得白血病呢!”
“辐射无处不在,太吓人了!现代科技真的是把双刃剑啊!”
所以,按照丸子爸的担忧来看:
最安全的方法就是远离城市的喧嚣繁华,让我们一起去森林里做个无忧无虑的“山顶洞人”吧!
辐射,就好比皇帝的新衣。
听说过,没见过,但还不好意思说自己没见过。
于是这种如暗恋般别扭的情愫就被各种谣言所误导,衍生出了滔滔江水般绵延不绝的恐慌。
不怕一无所知,就怕一知半解。
所以,我首先是分享知识,其次是表达对丸子爸那个智障的人道主义关怀,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辐射,以期寄解除大家不必要的恐慌。
解读辐射
辐射是什么?
事实上,辐射并不神秘,也不高冷。
世界上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绝对零度,也就是﹣273.15℃,就会以波的形式把能量辐射出去。
简单来说,它就是一种传递能量的方式。
所以说,辐射是个过程,其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传递了什么样的能量。
就好比曾经是学生的我总是害怕考试,怕的并非是考场上抓耳挠腮的过程,而是结果。
那种被老师当众点名大喊分数后身心受创的结果。
太折磨了。
说回辐射,就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来说,能分为两类。
一类是电离辐射,一类是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就是令人闻风丧胆的“有害辐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放射性物质的辐射等都属于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可以破坏分子间的化学键,改变分子性质,如果长期大剂量的接触,就可能有致癌和引起基因变异的后果。
像医院的X光、肿瘤的放射治疗、核辐射这些都属于电离辐射。
不过电离辐射一般都不容易接触到,我们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都是非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跟“非战斗人员”一样,名字听着就很纯良无害。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非电离辐射所传导的能量很小,不足以改变分子结构,因此,它对人体是无害的。
像手机电脑复印机,冰箱彩电洗衣机,这些家用电器产生的都是非电离辐射。
阳光中的紫外线也属于非电离辐射。
而人们之所以对生活中无害的非电离辐射也充满了恐慌,就是因为对辐射的概念了解的不透彻,直接将电离辐射的危害移植到了非电离辐射身上。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打个不恰当的比方:
如果把电离辐射比作凶狠残暴、令人闻风丧胆的狼,那么,非电离辐射就是哈士奇。
同宗同属,长得差不多。
以此类推,就能得出结论:
哎呀,哈士奇是凶猛动物,可不能接近,会死人的;
哈士奇能捕食比自己大几倍的猎物,太凶残了。
……
我知道,爱哈士奇人士肯定会表示强烈谴责:
“我们二哈这么萌,才没有你说的那么可怕,哈士奇和狼能是一回事儿吗?”
同样,这也是我想对你们说的:
非电离辐射也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可怕,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能是一回事儿吗?
非电离辐射有什么作用?
非电离辐射虽然对人体无害,但是同为传递能量的方式,对人体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非电离辐射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热效应,一个是产生感应电流。
首先是热效应。
这个就很好理解了,微波炉能加热食物,晒太阳会觉得热,这都是非电离辐射的热效应。
其次是产生感应电流。
像无线电波和长波无线电,生活中的广播和高压输电线等都能产生这种效果。
但是感应电流只有达到0.7mA才能被人感觉到,而一个人即便是站在500kV的高压电线下,他体内的感应电流也只有0.005mA左右。
而家用电器的电压最高也就220V,产生的感应电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至于具体可以少到什么程度,大家可以计算一下。
反正,我……没算出来。
在此,我向我的数学老表达最诚挚的歉意。
对不起,我当初应该听您的话好好学习来着。
快问快答
好了,虽然已经有了理论基础,但是学以致用才是根本,接下来我就替大家解答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关于辐射的问题。
Q1可以玩儿手机和电脑吗?
答:可以
网上有不少关于手机和电脑辐射的谣言。
类似于电量越低辐射越大、手机放在枕头边对脑子不好、电脑主机辐射大要远离,不然容易伤身。
可拉倒吧!
那像丸子爸这样天生没脑子的人,难不成企图把锅甩给手机辐射?
不过对于准妈妈来说,也不要长时间玩手机或电脑。
毕竟,玩儿多了……
累啊!
Q2可以用微波炉或电磁炉吗?
答:可以。
电磁炉和微波炉应该是给辐射背黑锅背的最多的两件家用电器了。
但事实上,只要是品质可靠的正规产品,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对人体是没有影响的。
所以,如果你们想做饭,可以选择电磁炉,也可以选择微波炉。
我就不一样了。
我选择让丸子爸去做。
Q3可以过安检门吗?
答:可以。
安检设备分为行李安检仪和乘客安检通道。
行李过的那个传送带里会有X射线,但设备周围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阻挡辐射,只要准妈妈不把身体探进去,是不会被辐射到的。
而乘客安检通道也就是俗称的安检门,它和手持金属探测仪释放的射线都是磁力线,并非X射线,而且照射的时间很短,不会对人体有害。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准妈妈可以主动说自己是孕妇,让安检人员关闭机器,徒手安检,也可以视情况走孕妇通道。
Q4可以用吹风机吗?
答:可以。
因为吹风机有辐射对宝宝不好的这个谣言,不少准妈妈洗完头发只能抱紧瑟瑟发抖的自己。
说这些话的人你们良心不会痛吗?
吹风机不可怕,感冒才可怕。
Q5可以用电热毯吗?
答:不可以。
准妈妈不能使用电热毯,是因为它能加热的性质,而不是因为所谓的辐射伤身。
准妈妈如果处于过热的环境中,会对宝宝的发育不利。
如果准妈妈着实觉得冷,可以先用电热毯让床暖起来,等上床后就关掉它。
我怀孕的时候用的加热设备很好用。
不费电不花钱,放心环保又安全。
那就是……丸子爸牌暖脚神器。
Q6防辐射服有用吗?
答:没用。
先不说非电离辐射本身就无害的。
即便它是有害的,防辐射服的领口和袖口都是敞着的,辐射照样可以进去,根本起不到所谓“防护”的作用。
那既然没用,为什么大家还要买呢?
那是因为不管有用没用,买个心安就好了。
再说了,你怎么知道我买的是防辐射服?
我买的明明是——让座神器。
Q9可以坐飞机吗?
答:可以。
很多准妈妈在听说飞机也有辐射的时候,吓到不敢坐飞机。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辐射那么多,哪儿都走不了。
原来我和说走就走的旅行之间,就差了一个辐射。
事实上,乘坐飞机时确实会有一定的辐射,但是这些辐射对准妈妈和肚子里的宝宝都是无害的。
但是,这也不能说明准妈妈可以放肆地做“空中飞人”,如果有先兆流产、妊娠期并发症等情况,还是要谨慎一点,最好先咨询一下医生再做决定。
还有就是大部分航空公司只允许孕32周之前的准妈妈乘坐飞机。
毕竟,飞机不同于其他交通工具,遇到紧急状况,可不能紧急停车。
“高升”虽好,但“高生”有风险啊!
Q8仙人掌能防辐射?
答:骗人!
自打丸子爸听说仙人掌能防辐射以后,我们家就成了仙人掌的海洋。
电脑、电视机、厨房,无处不在的仙人掌。
每次玩儿电脑的时候,我都感觉自己的脸上荡漾着绿光。
忍不住想唱,爱,真的是一道绿光。
人家仙人掌只不过是能在强烈的日照辐射下顽强生存,就被谣传成了能吸收辐射,仙人掌多委屈啊!
再说了,非电离辐射本来就无害,那我在电脑前摆一盘包菜也能说防辐射。
除了包菜,我还能放生菜、宽粉、金针菇、虾滑、羊肉……
不说了,我去吃火锅了。
Q10洗脸能防辐射?
答:骗人!
这种说法已经流传很久了,据说玩电脑时间久了一定要洗脸,这样能防辐射。
事实上,清洗辐射颗粒是核武器防护的相关措施。
在核爆炸之后,有些带有放射性的颗粒会扩散到很远的地方,这些颗粒沾染到人的脸上之后,如果不及时清洗就会产生电离辐射伤害。
但是,电脑辐射的只是电磁波,不会扩散放射性颗粒。
如果电脑真能扩散颗粒物质,那你买了15寸的笔记本电脑,用了一年之后岂不是缩水成了7寸的平板?
丸子爸之前特别义正辞严地反驳过我,他说:“我洗了脸之后确实感觉神清气爽了,你凭什么说洗脸没用?”
你可拉倒吧!
那是因为你脸太油了!
Q11产检时,能做X光吗?
答:可以。
看到这儿,有人肯定要说,X光是电离辐射对吧?电离辐射是有害的对吧?有害的就不能做对吧?
那你还让我们做?你是不是居心叵测!
是是是,X光确实对人体有害。
但是,抛开剂量谈危害都是耍流氓。
准妈妈照X光都是有严格限制的,除非特别必要,医生不会做多余的检查。
偶尔几次、操作得当的情况下,做X光检查对宝宝是没有伤害的。
所以说,如果准妈妈因为自身检查需要,医生安排照X光,千万别因为担心有害而擅自做主不照,以免延误病情。
Q12睡觉时要关路由器吗?
答:骗人!
我怀孕的时候被这种说法也坑的巨惨。
天一抹黑,家里人就开始复读机般地说我:“关了路由器吧,晚上睡觉不关可是有辐射的,对孩子不好……”
Excuse me?
难不成路由器产生的辐射还是人工智能的,知道我要睡觉了,所以它就摩拳擦掌地准备祸祸我了?
再者说,我关了自家的,我关不了别人家的啊!
总不能我一人怀孕,全楼断网啊。
事实上,路由器产生的那点辐射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没必要恐慌。
丸子爸就非要说,他连续好几天晚上睡觉不关路由器,明显感觉黑眼圈重了,精气神差了,茶不思饭不想了。
我想把我37码的拖鞋拍他脸上:你个智障,别特喵的通宵开黑了!
Q13长时间辐射会累积吗?
答:会。
我想很多人看到这个字的时候,仿佛下楼梯时不小心踩空了一级,心口突然“咯噔”了一下。
接着就会骂我,你看看你,说非电离辐射不可怕,这下好了,我体内不知道累积了多少,我要生病了……
你们担心的太早了。
辐射对人体的伤害来自两方面,一是像电离辐射那种拥有强大能量的,一次性放大招,还有就是所谓的长时间的累积效应。
但是,按照当前我们生活中的非电离辐射量计算,这种累积作用的形成,需要人体24小时不间断地暴露在辐射环境下,并且要持续几百年。
几百年……
看来,我要想活到见证累积效应的那一刻,还得向天再借五百年。
除了这些问题,我想大家肯定有太多太多的疑问,也经常被各种谣言所迷惑。
你如果尽信,就会有人说,“哎呦,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这么焦虑干什么,能不能有点自己的主见?”
你如果不信,也会有人说,“哎呦,你这还怀着宝宝呢,你到底在不在意宝宝的健康啊?怎么什么都不注意?”
我想说:
我们不信谣言,是因为我们比之前任何时候都用心的去学习了科学的育儿知识,比高考的时候都拼命;
我们信谣言,是因为现在这个世界太危险了,为了宝宝,我们情愿焦虑一点,盲目一点,只盼尽最大的努力护ta周全。
毕竟,哪怕是万分之一的风险,对我们来说,都是百分之百的冒险。
所以,虽然知道非电离辐射是无害的,但我们还是选择离安检门远一点,离微波炉远一点,离电热毯远一点。
因为我们爱宝宝,所以,只说真心话,拒绝大冒险。
相关推荐:
撕书,咬书,不爱看?分龄选绘本,养出“小学霸”!
请点击下方 崔玉涛育学园“查看官方网站”,了解更多知识。
如何做一个好的销售人员?
人的面子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当你放下面子去挣钱的时候, 说明你已经懂事了; 当你可以用钱挣回面子的时候, 说明你已经成功了; 当你可以用面子去挣钱的时候, 说明你已经是个人物了。 但如果你一天到晚无所事事, 只在乎所谓的面子的时候, 那就说明你一辈子就这样了。 ——李嘉诚
每个人都可以从事销售职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优秀的销售员。事实上,优秀的销售员少之又少,大多数都是非常普通的销售员。想起《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员》里面讲到的故事,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建议有三,区分先后主次,希望对你有用。
建议一:放下那些没有意义的面子人在弱小的时候,是没有任何尊严可讲的,这个社会只相信强者,不相信眼泪,相信每个人对这点都有深刻的体会。做销售,最为忌讳的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受到一点拒绝你就放弃了,受到一点冷语你就难受了,这只能说明你太过脆弱,什么都承受不了。要想成功,就要忍常人所不能,做常人做不能做,唯有如此,才能鹤立鸡群、出类拔萃,才能在众多平庸的销售员中脱颖而出。所以,销售员守则第一条:不要脸!
建议二:充分了解你所销售的东西不管你是销售产品,还是销售服务,更或者是销售理念,你都应该对自己所销售的东西有一个非常充分的了解。因为你自己都搞不清楚的东西,如何能够帮助别人搞清楚,更何况现在很多客户都会问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倘若你对自己销售的东西了解不深,你又如何说服你的客户,你又如何给他人一个专业的形象,要知道不专业就代表着不可信,不要因为自己的懒惰去埋怨客户的冷漠。所以,销售员守则第二条:不要懒!
建议三:先适应环境,再改变环境很多人在还不了解世界的时候,就开始抱怨世界的各种不公和不好,就像很多人从来都没有努力过,却说奋斗没有任何意义。社会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我们都是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都需要不断积累社会经验和处事方法,一定要看轻自己,一定要看低自己。在融入社会这方面,一定要适应领导,学会如何与领导沟通,不要这看不惯那看不惯,都是你自身能力水平不够的问题,哪怕这个领导真的很差劲。所以,销售员守则第三条:不要死!
不要脸,就是要理性看待所谓的面子;不要懒,就是要在本职岗位上下足功夫;不要死,就是一定变通,学会用“活”的思想处理各种问题。愿你早日成为一个优秀的销售员!
做数学计算题总出错?
相信很多同学和家长都能够发现,我们失分的题目很多并不是我们不会做的,原因也就是俗称的“粗心”。细细再探究一下,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所谓的“粗心”的错误里有一半以上是由于对题目理解的不准确造成的。那么针对这一问题,该怎么办呢?
一. 计算出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基本计算不扎实:基本运算规则没有搞清楚,问题在于孩子学的时候没有听懂或者练习跟进不到位,怎么用不是很清晰。
习惯不好打马虎:习惯不是说几句就能解决的,是需要在训练中不断积累和长期养成的,需要一定的时间。
解题技巧不熟练:很多题需要巧算,也就是方法,但很多孩子不会运用,主要是两点,一是对方法没理解,二是对方法不熟练。
解题步骤不规范:小学不明显,主要存在于中学,比如解方程非常容易因为不规范出现错误,很大的原因是熟练度不够和基础性内容不扎实,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经常写过程。
二.如何攻克计算易错毛病?
1、最好的方法是老师在课堂上不断的指出每一道题目中容易隐藏的陷阱,让孩子对一些常见的陷阱非常熟悉,在脑子里培养出一个个敏感点,在题目中一旦遇到这些敏感点就会条件反射的注意到。
2、其次就是每天抽出15分钟左右时间来进行读题练习,随机地找一些题目来读,在读的过程中不断的告诉自己要保持一定的节奏,切忌越读越快。这样在考试的时候一开始读题就能习惯性的想到要保持节奏,避免压力状态下读题越来越快导致出错概率增高。
3、在读题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① 用笔将题目中容易出错的地方画出圈。
比如,单位是什么是否统一?各种量之间的大小多少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是否限定各个数字是不同的?是连续的奇数,偶数还是自然数……所有自己认为是陷阱或者容易读漏读错的地方都画出来,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这些圈就可以只在脑子里面画。养成习惯以后,每次读完题,题目中一些危险地地方都将会第一时间被孩子给重点关注,将大大的降低由于题目理解偏差造成的错误。
② 在读题练习的同时,如果有余力还可以同时做另外的一个练习,那就是在读题的时候积累一些知识点的常见思维套路,看到这些知识点要条件反射式应该想到的相关的知识。
比如,看到角平分线就应该想到两个角相等,看到平方数要马上联想到平方数常见的几个性质,看到圆锥要马上想到求体积不能漏掉三分之一等等。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计算解题习惯,特别注意日积月累,点滴之间,具体的计算习惯总结起来就是一看(审题)二想(方法)三算(计算)四检(检验),慎动笔(找入手点,平时练习一题多解)全身心(全情投入)。孩子要掌握巧妙的计算解题技巧,科学制定练习计划,尤其技巧方法一定要先理解,然后再通过练习进行掌握,这样才比较牢靠,而科学练习比如比如小学生每天3-5题,时间紧可以一周几道题等。
三. 几类易犯的粗心错误归纳,做到有的放矢
1. 书写不规范,抄写错误
刚开始接触有理数计算,有的同学往往将-1+(-5)写成-1+-5,-x写成-1x,这些基本的书写规范要注意。甚至有同学常犯“抄错”的毛病,上行到下行、卷子到答题卡抄错,这些都属于我们熟悉的“低级”错误。
建议:做题时,要细心;眼盯住,手别慌(一定要稳稳地)!
2. 跳步,不愿意多写步骤
这个就跟有些同学的喜欢跳跃思维有关,不按“套路”解题,往往导致结果错误。做题时,一定要按步骤去计算,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熟练之后,才可以省略一些非关键的步骤。
建议:做题时,按步骤,不着急,不跳步!
3. 运算顺序出错,法则不熟悉
常见的运算顺序:括号优先,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加减法为一级运算,乘除为二级运算,乘方、开方(以后会学到)为三级运算;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不同级运算,应该先三级运算,然后二级运算,最后一级运算;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最后大括号。以上运算顺序可以简记为:“从小(括号)到大(括号),从高(级)到低(级),(同级)从左到右”。
建议:牢记口诀多练习,认真计算没问题!
4. 去括号,注意系数及符号变化
很多同学在去括号时,最容易犯错!同学们去括号时,一定要注意括号前面的系数和符号。去括号时,当括号前面有“-”,括号内的符号要发生改变;当括号前面有系数时,括号内的每一项都要与其相乘。
比如,同学们在去括号时,经常会出现将5-(4-3)去括号变成5-4-3(应是5-4+3),将5(x+6)去括号变成5x+6(少乘一项)。这类问题很常见,不知道你是否中招了呢?
建议:去括号要两看,一看系数,二看符号!
5. 去分母时,漏乘无分母项
这种情况出现在解方程和不等式时,经常涉及到去分母,等号两边同时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时,同学们一定要注意不要漏乘!大家经常犯的错误是忘记漏乘常数项。
建议:去分母,要遍乘,常数项,不遗漏!
6. 去分母时,要注意分数线的括号功能
切记切记,解方程去分母时,当分子有几项相加(减)时,去掉分母后,分子是一个整体,记得这个整体有一个“隐形”的括号呦!
建议:去分母,先找最小公倍数,再添隐形的括号!
7. 移项时注意符号变化
在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不等式的问题时,除了去分母常见错误以外,移项时符号的改变也是同学们经常出现错误的地方!同学们一定要弄清楚,将一项移到(不)等号另一边时(利用的是等式性质,相当于等式两边同加或者同减),符号要发生改变。一定要注意呦!比如,12≤x与-x≤-12是等价的;3x-1=x-4移项整理得3x-x=-4+1;亲,做题时要认真哦!
建议:移项有学问,符号要改变!
8. 符号判断中“奇负偶正”问题
计算时要先定符号,再定(绝对)值。符号的判断我们要借助“奇负偶正”法则进行判定。下面我们来总结下学过的“奇负偶正”:
1)去符号问题。例如-(-2)=2;-[-(-2)]=-2。当"-"的个数为奇数时,最终结果只保留一个"-";当"-"的个数为偶数时,最终结果只保留一个"+"(正号可以省略)。
2)有理数乘(除)法运算时符号判断。例如(-2)×(-3)=6;(-2)×(-3)×(-4)=-24.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结果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结果为正。
在掌握了“奇负偶正”的符号判断方法后,更关键的是要准确地找到底数。记住,当负数和分数做底数时,底数必须加括号。
建议:符号化简找底数,奇负偶正再跟上!
9. 不等号的方向问题
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两边同乘除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同乘除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发生改变。
建议:不等号很特殊,变向都是因为负。
总之,改正孩子计算总出错的习惯应该注意原则:
摆正心态:没有拿不下的计算,只是有的孩子暂时还在征程上,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努力,心态最重要。
循序渐进:计算的训练一定是由浅入深的,先掌握简单再去掌握难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掌握好了才能去拔高,环环相扣才可以。
模仿创新:不管是方法还是知识点的学习,一开始都是模仿,模仿的过程当中就会产生自己的认知,然后就是去运用和创新。
及时反馈:这里要求孩子进行反复训练以及重复的刺激,保证拿下薄弱环节,因为及时的反馈会帮助孩子对薄弱的地方进行详细评估,纠正错误的根源。
自媒体人如何正确的追热点?
追热点被称为爆款神技,而打造爆款又是快速涨粉、提升收入、打造个人品牌、影响力的最佳途径。下面我分享一下我追热点用到的工具和方式方法,以及需要规避的问题,希望能圆满回答你的问题。一、为什么要追热点?热点代表着全民话题,高关注度,高传播率以及高点击率,是打造爆款的不二之选。
前几天李子柒粉丝破亿成为热点话题,正在为没有推荐量和阅读量发愁的我,“被逼无奈”选择了蹭一把李子柒的热点,不蹭不知道,一蹭吓一跳,仅4个小时就破了10W+,接着又破了50W+,截止发文时止,阅读量还在蹭蹭上涨,受此影响,这几天我的问答收益也是水涨船高,直接向日收益400,发起了冲击,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二、追热点有哪些工具?最实时的就是微博热搜、百度热搜(搜索风云榜)、头条热榜和清博舆情。利用这些工具,查找热点十分简单。
三、追热点有哪些方法?很多作者知道有哪些热点,但是不知道怎么写出爆文,又或者发现自己的观点和思路,早已被别人写了,显得很无奈,这里我总结了一个基本思路,可供参考。一个热点会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少数人了解,有火的苗头。这一阶段只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向不知道的人介绍这件事情本身就足够了,抢占先机才是最重要的。第二阶段:多数人都知道了。只能找别人没写过的角度,或者领先标题取胜。第三阶段: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寻找反转和冲突,从更小更细微的角度切入。第四阶段:大家都看厌烦了。这时就没必要再去追了。四、5W1H法有人又提出疑问,我就是想不出来,别人没写过的角度呀?我就是不知道怎么寻找反转和冲突呀?我就是不知道怎么从细微的角度切入呀?能不能说得再详细一点?好,我觉得可以采用著名的5W1H法,看上图,5W1H代表的是where、why、what、when、who,以及how。从这六个方面下手,可写的东西就很多了,Why: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起因是什么?围绕发生原因大作文章。When:什么时间发生的?围绕发生时间大作文章。Where:在哪里发生的?围绕发生的地点大作文章。Who:谁在做,有哪些主人公,主人公相关的人是谁? 围绕相关人大作文章。What:发生了什么?围绕事件的经过大作文章。How:怎么做的?做得怎么样?围绕做的方式和方法,以及做的结果大作文章。只要把握这6个基本原则,任何一件事情,不愁没有出发点、没有观点、没有思路,是不是简单多了?五、追热点应避免哪些坑?追热点应该是有选择性的,而且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切不可为了流量和短期收益,伤害了自己的粉丝和人设(品牌),在挑选热点之前,一定要注意以下三点:不符合自己人物设定的热内容不要追;领域垂直相关度弱的不要追;事件具有负面属性的不要追。以上就是我自己追热点的一些技巧、工具和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我是叶老师,专注分享自媒体干货,欢迎留言关注!寻找镇物3怎么拿雷罩内的镇物?
寻找镇物3中如何拿雷罩内的镇物是一个需要动脑筋的问题。首先要明确的是,雷罩内的镇物是被保护的,不能直接取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需要具备一些技能和道具,比如破解密码技能、黑客工具、打开保险箱的技巧等等。同时,还需要通过在游戏中探索、寻找线索,找到获取这些道具和技能的方法。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解谜的策略,比如如何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如何避免被发现等等。总之,想要拿到雷罩内的镇物,需要在游戏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不断思考并尝试不同的方法,才能最终达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