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弦琴,广西防城港是个什么样的城市?
好地方!西南门户,边陲明珠。
防城港市位于广西省西南沿海,南濒北部湾,北临省会南宁,西南与越南交界,大陆海岸线长达584公里,边境线230多公里,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拥有防城港、东兴等四个国家一类口岸。
防城港拥有以“边、海、山”为主的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以及京、壮、瑶等别具一格的少数民族风情:横亘中部的十万大山森林公园苍茫广袤,峰峦叠嶂,雄奇险秀;以万尾金滩为代表的京族三岛集碧海、金滩、绿岛、京族风情于一身,民风淳朴,风光旖旎;江山半岛滩平沙软,大坪坡白浪滩、怪石滩、月亮湾、白龙炮台美景不断,有“中国夏威夷”之美誉。另外,以东兴口岸为首的中越边贸旅游也成为了中外游客交流沟通的平台,边贸旅游也成为防城港是旅游发展的龙头。
京族风情——世代居住在防城港市万尾、巫头、山心三岛的京族,以其独特的生活习性和民族风俗成为我国南海最有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京族最令人称道的就是被称为京族传统文化三颗明珠的“唱哈”、“竹竿舞”和“独弦琴”。
唱哈——由“哈妹”唱,“哈哥”用三弦琴伴奏,内容有传说、风俗、敬神、情歌等多种。最有特色的是京族少女双手、额头同时顶起三盏蜡烛,载歌载舞,烛光闪烁不灭,称之“灯舞”。
竹竿舞——京族渔民庆祝节日、丰收的舞蹈活动。平行排放两条长木杠,将8条竹竿置于其上,分为4对,由8位男子操纵,对面相向,随鼓点响声或开或合手中竹竿,青年女子在竹竿之间跳跃,以躲避竹竿碰脚。
独弦琴——京族古老的民间弹弦乐器,以结构简单而音调丰富、音色优美著称。独弦琴音量小,曲音清雅,弹奏时,用一根小竹片拨弦线,在一根独弦上可以演奏时而百鸟朝阳,时而鱼翔碧波,时而万里无云,时而惊涛拍浪的婉转悠扬、娓娓动听的琴音。
万尾金滩万尾金滩是位于东兴市的京族三岛的绵长海滩,因沙质金黄,日落时分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金光闪闪而闻名。这里沙滩平缓,海水清澈,相比北海银滩,显得更为清静与原生态。
江山半岛江山半岛位于防城港市的北部湾畔,这里也是北部湾沿海景点最集中的区域之一,海岸线绵长,沿岸分布有乱石穿空的怪石滩、沙黑浪白的白浪滩(大坪坡)、沙软水清的月亮湾、幽静平缓的白沙滩、抗美援越时期的胡志明小道遗址以及有“龟蛇守水口”之称的白龙炮台等众多旅游景点。
白浪滩白浪滩因为常常可见海面上卷起的一层层白浪而得名,这里的沙质也与众不同,含钛量较高,因而接近黑褐色,固有“黑沙白浪”一说。
东兴屏峰雨林公园屏峰雨林公园是东兴一处天然氧吧,在这里既可欣赏到层层叠叠的瀑布之景,也可体验惊险刺激的漂流运动。
火山岛火山岛是防城港一处由于火山爆发而形成的天然海岛,从红沙码头便可乘船登岛。漫步在小岛上,可欣赏到50万年前遗留至今的火山岩,看怪石嶙峋和众多的远古植物。岛上盛产生蚝。
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上思县南部,这里环境清幽,有着一派原始的森林景观,群山连绵、飞泉流泻、绿林环绕,景色非常迷人。
簕山古渔村渔村是保存完好的古鱼村,可以依稀看到老渔翁撮虾子、捉沙虫等生活场景,退水后的滩头是渔民们养殖海产品的场所,很有生活气息。
三弦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
三弦:又称“弦子”,我国传统弹拨乐器。柄很长,音箱方形,两面蒙皮,弦三根,侧抱于怀演奏。音色粗犷、豪放。可以独奏、合奏或伴奏,普遍用于民族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
历史发展
三弦源于古时的弦鼗,元朝时是元曲的主要伴奏乐器。
明清以来三弦极为盛行,主要用于说唱曲艺伴奏。
明代以后,文献记载渐多。明朝王圻《三才图》中的三弦图的形制与今相同。明初,三弦已流传南方各省,江、浙、闽尤为盛行,主要用于北方小曲、杂剧的伴奏。万历年间,江南三弦名家张野塘曾设计一种音箱圆形的小三弦,音乐柔和清宛。
明初福建有36姓人迁徙琉球,多携三弦而行,自此冲绳就有了三弦,琉球称它为“沙弥弦”。1562年(明嘉靖年间),三弦从琉球传入日本。并发展为大、中、小三种形制,共鸣箱蒙以猫、狗皮,并用大拨片弹奏,在日本叫做“三味线”,至今仍为日本声乐曲组歌伴奏,称为“三味线组呗”。
明清两代广泛流行于城乡的《弹词》,其名称就因用弹弦乐器伴唱词话而得名,《清稗类钞》说。“《弹词》家普通所用乐器,为琵琶与三弦二事。
约在19世纪中叶,河北高阳县唱“木板大鼓”艺人马三峰把小三弦相应扩大成大三弦,受到北方说唱艺人的欢迎,从此大三弦就流传开来,与小三弦并存。从而使三弦在伴奏说唱音乐方面,形成南北不同的风格。大三弦多用作北方各种“大鼓”曲种的伴奏乐器。而南方的弹词类说唱和昆曲等戏曲乐队、民间合奏等艺种则多般选用小三弦。
清末创造了“三弦弹戏”,能用弦音模拟当时著名京剧演员的唱腔,甚至还能奏出人声、军马声和禽兽飞鸣的效果。民国初年又将“三弦弹戏”发展成“三弦拉戏”,改弹拨为弓奏,与今日的坠琴、擂琴演奏卡戏相似。
现在全国各地,三弦广泛被采用,是说唱曲艺、地方器乐、少数民族歌舞乐之重要乐器。根据统计,全国最少有五十二种以上曲艺、六十种以上戏曲、四种以上少数民族乐种,采用三弦为主要乐器。
形容三弦声音的句子?
时时有高古的、典雅的南曲旋律,像绵薄的夏云,一朵朵,一朵朵,悠悠地向着黄昏的蓝空,飘流。
委婉清丽的乐曲犹如点点雨滴,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那嘹亮的笛声响彻云霄,美不可言,和着松风之声,宛如深山中狂飙的咆哮。
琴声里有一幅鲜明美丽的风景画,幽泉自山涧叮当流出,汇成一泓碧玉般的深潭,水潭里荡起一层层细碎的涟漪,水中播曳着一轮金黄的明月。
琴声宛如两只蝴蝶,欢快地在金色的阳光中飘飘飞去
琴弦低声细语地倾诉着.好像沟渠的流水在向岸边的庄稼潺潺轻语。
他悠悠然轻揉慢抹地弹起琵琶。铮铮声像一颗颗水珠.落进人心的深处。
琵琶声时而像百鸟鸣啭,时而像万马奔腾,清越悠扬.荡人胸怀。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噌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优雅的琴音配合着歌调。就像清露滴在花朵上面一样。
琴键发出一阵异常明快的高音,像一群受惊的鸟儿飞腾起来,在隐约可闻的低音烘托下。拍着翅膀,上下盘桓
为什么中国传统乐器和唱腔中很少有低音区域?
相对西方国家的主要乐器钢琴、提琴、木管、铜管而言,中国传统乐器设计要简单些,低音区确实要窄些,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有些中国民间乐器却是西方乐器的始祖,如管风琴源于笙,竖琴源于箜篌。几百种民间乐器也是西方望尘莫及的。中国歌者用民族唱法,西方则为美声唱法,美声相对来说音区更靠后。
三弦为什么被称之为无品乐器?
三弦琴有被称为无品乐器可能是学习弹拨的人越来越少作品也少
三弦琴,又称三弦,中国传统弹拨乐器,亦传入琉球、日本等地。
三弦琴,又称三弦,是中国的弹拨乐器。其名最早出现于明杨慎《升庵外集》:“今次三弦,始于元时”。而清·毛其龄《西河词话》:“三弦起于秦时,本三十鼓鼓之制而改形易响,谓之鼓鼓,唐时乐人多习之,世以为胡乐,非也”。
随着四川广元南宋墓伎乐石雕和河南焦作金墓三弦乐俑的出土,可知三弦早于元代就已出现。
三弦琴秦朝时称为“弦鼗”。清·毛其龄《西河词话》:“三弦起于秦时,本三十鼓鼓之制而改形易响,谓之鼓鼓,唐时乐人多习之,世以为胡乐,非也”。
三弦琴构造是分琴头,琴颈,琴身。琴颈为指板,比较长。琴身两面蒙以蛇皮。1920年代出现加弦三弦,并未普及。北方的三弦一般长122厘米,称为“大三弦”,南方三弦一般长95厘米,称为“小三弦”。
• 琴头
• 上端为锄头状,或饰以象牙片或骨片,下开弦槽及弦轴孔,左边装2弦轴,右边装1弦轴
• 琴颈
• 上接琴头,下接琴身,琴颈上端为山口,琴颈几乎全为无品指板,指板与皮膜在同一水平面,琴颈下端一段向背弯曲与连接琴身。
• 琴身
• 又称琴鼓,略程方形,以原木凿空,或以木片胶合成木框,两面蒙以蛇皮。
• 皮膜
音色
三弦的音色干涩,音量大。1950年代至1960年代经萧剑声的改革,音色变为厚亮,大型的三弦音域多于3个八度。用于地方音乐,亦用于交响化的民族乐团,也有大量的独奏曲和合奏曲。
演奏
三弦琴
坐奏,琴身放在右大腿上,左手按把位,琴身呈45度。三弦弹奏方式,依大小三弦不同作区分,通常小三弦是使用拨片拨奏,大三弦戴假指甲弹奏。形状构成
流传
中国的三弦传入琉球后发展成三线;三线传入日本后,发展成三味线。在日本有把“三味线”称为“三弦”的习惯。
三弦是北方大鼓书、苏州评弹等传统曲艺不可缺少的乐器。在南管音乐中,属于上四管乐器之一,是演出的基本组合。一些流行音乐和摇滚乐手(如何勇)也在创作演奏中使用三弦。虽然三弦曾经是最常用的伴奏乐器之一,但在现代与筝,琵琶相比,学习三弦的人要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