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路线,重庆这座网红城市有什么不能错过的?
网红景点的话,主要有以下几个:磁器口、洪崖洞、朝天门、解放碑、李子坝轻轨穿楼、长江索道、皇冠大扶梯、南山一棵树。
下面分别来说一下。(以下照片皆为本人拍摄)
磁器口磁器口在沙坪坝嘉陵江边,原本只是一个古镇,住着许多老 重庆 人。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 磁器口古镇 是 重庆 古城的缩影和象征,被称为“小 重庆 ”。在那段全国掀起古镇风的时候,许多曾经古朴幽静的小镇,凤凰、 丽江 、 周庄 、 平遥 ,被商业之风强势侵蚀,一个个成为了千篇一律的面容,竭尽全力保全仅剩的特质。磁器口同样在那段时间没能逃脱,被打造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两旁的住客搬迁,只留下了空荡的房子,有的还化作了餐馆、酒吧或茶室。唯一庆幸的,是那条见证千年的青石板,还留存了灵魂。但又话说回来,若磁器口一直这么古朴下去,或 重庆 一直这么低调下去,这些风采与故事,也难以被人知晓。由于人类(尤其是游客)的从众效应,一旦某个地方想要被人知晓,那就一定要做好忍受改造、喧嚣甚至面目全非的心理准备。所以说,对于类似古镇这类地方,我们到底是应该让里面的人静静传承下去,还是应该开放给外面的人、让他们趋之若鹜去感受这粉饰出来的假象呢?或许,那些能够竭尽全力保住自己一丝丝灵魂的地方,才能够伤痕累累地两全其美。说来惭愧,磁器口与我高中所读的南开也就几公里之隔,但我三年来竟然一次也没去过。上一次到磁器口时我才六七岁,印象中那时的古镇是真正的古镇,还未沦为商业化的景点。再一次见面已是十几年后,原因还是我打算给朋友们带点 重庆 特产,当初还没想过可以网购寄回学校,便只身前往磁器口。那回我甚至迷了路,或许是小时候的记忆太过模糊,也或许是改造有些大刀阔斧,更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的缘故。后来去得多了,也渐渐摸通了门道。磁器口古镇 巷陌纵横,可以分为正街、后街和后山三大块,沿着后街便可以上后山。(后山详见LV3天境)从地铁1号线磁器口站出来,走不了多久率先经过正街。正街起于山顶,止于嘉陵江边,沿途遍布餐馆和特产店,还有少许茶馆、酒吧、民宿和纪念品店。正街上的特产店卖的大多是 重庆 特产:大油锅里煮着的火锅底料,锅里辣油翻滚还冒着泡;切片机正在切割的 合川 桃片,还能看见白色桃片里的黄色酥糖;刚出锅的麻花颜色口味五花八门,但都一样的香;香喷喷的糍粑在黄豆面里一滚,金色的表面还热气腾腾;辣子鸡闻上一口都觉得很香;冰粉凉虾一看就知道甜爽可口;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中,有人正在打着糍粑或酸辣粉;四面八方的烟火气里,大家都在被美味与人流裹挟向前。也有少量其他地方都能见到的失去了特色的旅游食物,雪花酥、牛轧糖、狼牙土豆、羊肉串或是各种糖酥。或许它们其实本来是属于某个地方,但随着旅游浪潮却被带到各地,反而失去了从前的特质。但总的说来,正街的 重庆 特产店更多一些,后街就更加远离了原滋原味的磁器口,变成了千篇一律的商业古镇。磁器口正门,反而离地铁站比较远:
正门到正街的一条支路:
难得有一次到磁器口发现人这么少:
一般情况下的人流比这个还夸张,让人无法安静地拍照:
二楼的酒馆:
磁器口古镇 里的 重庆 火锅底料店:
熬得差不多了:
这家明信片店很不错:
磁器口侧街:
正街的一些巷道延伸进去,可以通往某些故居、展览馆或是寺庙。宝轮寺值得一逛,爬爬山,溜溜腿,还能顺便登高望望远,以前门票是5块,现在门口摆了一个功德箱,随便捐两块就能进。登上最高处,能看到流淌的江水,和隐藏的 重庆 。那是一栋栋颓废破败的房屋,剥落的外表被时光刻满了斑驳,不愿沉入岁月洪流,就此被时代抛弃。但如果你用心去远望,只一眼,就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悲鸣。宝轮寺门口的台阶,在 重庆 这是常规操作:
宝轮寺:
磁器口的几乎所有店铺都能试吃(除了张飞牛肉这种老贵的东西),所以正确的打开方式是在临近中午的时候来到这里,先来点雪花酥作前菜,再尝点糖酥、辣子鸡、桃片、牛轧糖、牛皮糖、糍粑热热身,最后来到鳞次栉比的陈麻花店饕餮一顿。若是还没饱,可以再走进侧街,一边走一边拿。麻花是磁器口最有名的小吃。在靠近正街后街交汇的地方,七八家店,十余种口味,足够填满你的胃。陈麻花分陈昌银和陈 建平 麻花,据说陈 建平 才是正宗陈麻花,但我等低级吃货,是真的区别不出来。在那附近有两家陈 建平 ,其中一家门庭若市,另一家却门可罗雀,但其实两家是一家,这就是奇异的从众心理。如果打算买队伍巨长那家,最好扫扫二维码,网购可以直接寄回家。
洪崖洞印象中,抖音火了没多久, 重庆 就火了,缘起就是这洪崖洞,11楼出门是大路、1楼出门也是大路、两路还能曲折相通的 重庆 魔幻建筑代表——洪崖洞。洪崖洞为吊脚楼结构,最初也不是这样子,后续经过了改造修缮。洪崖洞位于渝中半岛北侧嘉陵江畔,坐拥心脏地带,背靠解放碑,正对江北嘴,旁边不远处还有朝 天门 。就连门口的千厮门大桥,到了晚上也会化身绚丽,美轮美奂。我一直认为 重庆 的夜景美过 上海 与 香港 ,你可以在许多地方拥有完全不同的视角,但每一种都一样醉人。这洪崖洞,便是 重庆 夜景的黄金视角之一。每当夜幕降临,嘉陵江水倒映出江北嘴的灯红酒绿,偶尔还有夜游两江的游轮。大剧院的灯光格外绚丽,会不断变换七彩。千厮门桥底暖黄的灯完全亮起,变成一条时空隧道。洪崖洞,层层叠叠的吊脚楼与五花八门的店铺也亮起了灯,不甘示弱与对岸争雄。本就宏伟而特别的建筑一下子变得流光溢彩,在这一片天地格外吸睛。洪崖洞顶层是11层,外面是沧白路,底层是1层,外面是滨江路。沧白路的车可以一直开到滨江路,可以说是“停靠在8楼的2路汽车”的鲜活写照,只可惜 重庆 已经多年没有下雪,2002年也没有。而且在 重庆 ,诸如此类强立体感的场景虽说不是无处不在,但也绝对遍布了主城四面八方。印象深刻的是工贸地铁站,几个出口竟然有着数十米的高差,当我沿着螺旋式立交桥( 重庆 又一大特色)呼哧呼哧上到百度地图所标的位置时,却发现地铁口在马路对面,中间隔着极速车流与一堵墙(想象一下刚上立交桥要分路时,路中央的那堵墙),而马路这面的地铁口,竟然在我脚下30m的地方,原来我从一开始就走错了路。走了这么久,不过是从山脚爬到山顶,而我想要的东西,其实在山脚的另一头。因此而在 重庆迷路的游客们数不胜数,以老城核心渝中区特为尤甚。 洪崖洞上面几层为咖啡店与文化店,中间几层为酒店与餐厅,下面几层为小吃街与特产店。除了楼梯与电梯,也可以选择穿越旁边的洞,那里是洪崖洞以前的真面目。夏天在石洞中走着很清凉,而且能隔着瀑布看外面的风景。不过它真的是实打实的十一层楼高,所以要想走上去,还得费些体力。洪崖洞一层的滨江路很窄,加上有许多人慕名前来看夜景,所以夜晚这里经常堵车。由于人多,小吃街也通常挨挨挤挤,若是想获得一个比较好的体验,可以在白天来;若是想观赏夜景,要么选择步行,要么在千厮门大桥或对岸的北滨路上看——其实我觉得桥上和对岸的视角更好,只可惜这几次都没机会一去。洪崖洞夜景,长曝光能拍到车轨,晚上这 里永 远不缺车:
把光圈调到F16或更小能拍出星芒:
站在江边的栏杆拍摄,这里人比街边稍微少一点:
洪崖洞:
千厮门大桥与大剧院,在这里也可以把光圈调小拍出星芒的感觉:
江北嘴的倒影流光溢彩:
还有两江夜游的游船:
白天的洪崖洞其实比较普通(对岸的桥头边):
朝天门古老的 重庆 歌谣里唱道:“你不晓得我不晓得没得哪个晓得,那个朝 天门 的坎坎到底有个好多格。”沿着朝 天门 前的台阶,可以一直从路上走进长江。朝 天门 是 重庆 古老的十七座城门之一(洪崖洞以前的红崖门、如今的千厮门、东水门、 临江 门都属于十七座城门,其余城门如今都难以寻觅),位于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现在看来,似乎解放碑才是 重庆 的中心,然而几十年前,那里不过只是一个碑,而朝 天门 才是老 重庆 真正的心脏与灵魂。渝中半岛起于此,嘉陵江水止于此,两江交汇使这里有了天然的灵性。小时候没有火车,更没有动车,甚至没有高速路,从家到 重庆 主城需要坐三四个小时的汽车。那时候的终点,就是朝 天门 汽车总站。再小的时候,为了节约车费和时间,就坐船去 重庆 。停靠的码头,也是朝 天门 。从船上下来,总能看见围在码头上的山城棒棒,争先恐后来抢生意。走上一段长长的台阶,抬头一望就看见一栋建筑,上面写着“ 重庆 城”三个字。那栋建筑有着现代的玻璃外墙,当时觉得好酷炫,但也终于淹没在滚滚洪流。当它那沾满尘屑的外表与周围的摩天大楼再难契合,有一天,它便也走上了被拆迁重建的老路。那个地方,现在叫来福士广场。随着来福士广场终于建成,朝 天门 终于摆脱了渣土的脏乱与工程车的喧嚣。现在的朝 天门 ,可以分为朝 天门 广场、来福士广场和两江夜游三部分。第一个部分重点在江主席的题词,第二个部分重点在弧形的水晶连廊。若是和前两个部分比起来,第三个部分重点在坑。两江夜游这个项目,已经存在了许多年了,但其坑不减当年,船票还水涨船高。船从朝 天门 码头出发,先往东走到黄花园大桥,会经过千厮门与洪崖洞,再掉头回朝 天门 ,同时往南走到喜来登酒店,沿途看南滨路风景,最后回到朝 天门 ,全程20km左右,用时约1小时。也有一些短线过了千厮门大桥就折返,毕竟,那一带夜景的精华就集中在那一片。其实许多地方都有江景夜游,若一竿子打死都说坑也未必,而且我这是站在一个本地人和青年游客的角度,如果对于广大外地游客或中老年团,来一个江景夜游,看看两岸风景,吹吹江上清风,再吃点小点心,喝点茶,确实不失为一种惬意的体验,也省去了移步换景的奔波。而且通过船上导游的介绍,也能多少了解一些有关的历史或文化。但对于青年游客,花100多块去坐个船,还不如在江边走走来得舒服,在喜欢的地方停留驻足,更清静,也更自由。若是对于摄影师,那就跟不用说了。游船走得再慢,也来不及让他拍出一张长曝光的美轮美奂夜景。2019年2月,来福士广场接近完工,门上的“朝 天门 ”三个字已经满是岁月沧桑:
朝天门 :
解放碑解放碑全称“抗战胜利纪功碑暨人民解放纪念碑”,上面写的则是后面七个字“人民解放纪念碑”, 重庆 人一般喜欢简称“解放碑”,口耳相传久而久之,说不定有的 重庆 人都忘了它的全称,在全称里,“解放”与“碑”字还是相隔着的。不过从名字或简称来看,就知道它大约什么时候建成。由于战时陪都的重要性,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两年,这块意义非凡的纪念碑在 重庆 落成。当时的解放碑可不是现在的CBD,只是一座孤零零的碑立在那里,四周是一些平房。再40年后,为了打造直辖市的门面,解放碑才摇身一变成了购物广场。在 上海 跨年踩踏事件发生之前,这里的跨年夜相当热闹,不大的广场上挤满了成千上万人,叫着喊着一同等待元旦钟声。如今的解放碑彻底变成了渝中半岛的中心地带,充满着时尚与高贵的气息。解放碑周围一圈都是奢侈品店铺,规模足以媲美 北京 王府井与 纽约 时代广场,甚至有人发现,解放碑的设计与时代广场很像。再往外修起了各式各样的摩天大楼,有星级酒店,有购物中心,也有写字楼,都很有摩登范儿。夜幕降临时,这里的夜景也是别有一番风味。道路两旁的树上都挂满了彩灯,解放碑也被上面的黄光照明,周围的大楼竞相争辉,霓虹灯营造出一个花花世界。解放碑旁边有一条八一路,八一路上有条好吃街。几百米的一条街上,汇聚了火锅、串串、棒棒鸡、酸辣粉、豆花、冰粉凉虾等多种 重庆 小吃,也出现了奶茶、冰淇淋、羊肉串等许多外来食品,让人眼花缭乱,不知从何吃起。而好吃街一年四季都人来人往,虽然在我看来这里的东西,并不是整个 重庆 最好吃的,性价比也着实很低,甚至较场口夜市都要比它强上一线。或许一个地方成了网红后,它就会失去某些东西。要想在 重庆 吃得爽,还得去那些隐藏在大街阴影里的小巷。解放碑CBD中心的这个碑,四周被高楼环绕:
繁华闹市解放碑:
俯瞰解放碑:
2月的时候,解放碑的步行街总会挂上彩灯,不知是不是因为过年:
李子坝轻轨穿楼16年前通车的李子坝轻轨站,随着 重庆 走红网络也一并走红。与洪崖洞类似,这里也被视为 重庆 8D魔幻地形的代表作。轻轨在半空中蜿蜒起伏已经很刺激了,活生生像在坐一慢速过山车,站在门边往下看,恐高的人真会忍不住手脚发软。但竟然还能穿居民楼底而过,相安无事多年,楼上的人丝毫不会受到影响,简直就是轨道交通的奇迹, 中国 之大,仅此一家。李子坝地铁站设在居民楼里,6楼是站厅,7楼是设备层,8楼是站台层,列车进站前后与地面高差达20米左右。设想一下,住在这栋楼里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至少你可以给朋友吹嘘,“我每天脚踩/头顶数千人”“轻轨再快也被我玩弄于头脚之中”或是“我出行可方便了,甚至连大楼都不用出就上了轻轨”,实在是太有趣味。其实李子坝轻轨站只是 重庆 魔幻轨道交通的一个缩影。在 重庆 ,地铁与轻轨都能频繁在地上与地下之间切换,也能在地面与地上几十米高空自由衔接。有人把这种感觉称之为“前一秒在地上跑,后一秒在天上飞,再下一秒又入了地”。除了轻轨穿楼,还有轻轨过桥与空中直角转弯。东水门大桥与千厮门大桥面上走车,桥下走的就是6号线。2号线的平安站有一段空中90度大拐弯,为了减少磨损,还设计成了内低外高的倾斜轨道,分分钟变身过山车。刨除本身的设计, 重庆 的轨道交通也是相当有特色,2号线沿着嘉陵江,可以一路欣赏风景,尤其是紧紧贴着窗边,当然前提是不恐高。几乎贯穿主城的3号线为世界运行长度最长, 龙门 浩老街与去往鹅岭二厂路上的佛图关地铁站旁边,都有地方与轻轨几步之遥,不怕死的手长族,可以伸手摸到。佛图关地铁站旁边,与轻轨2号线几步之遥:
轻轨穿楼,穿的是住人的居民楼:
长江索道长江索道曾经是老 重庆 人过江的一大交通工具,在当地人看来再正常不过,我小时候也坐过。那时候除了索道还有缆车,后来缆车被拆除,索性保留了一条索道。自从 重庆 火了之后,它也连带火了起来。或许在外地极少见到依靠掉在空中的一个大箱子过河,这种景象大多数人只在景区里见过。倘若是在夜晚,在索道里又能见到另一幅 重庆 的夜景。长江索道两旁的上下站分别在小什字的新华路与南滨路的上新街,一侧连接渝中半岛最繁华的地界,一侧连接 龙门 浩老街与巍巍南山。每一趟索道装载的人很多,不过走着也很稳,底下虽然是江水,也几乎不会引起心里恐慌。对于有 重庆 交通卡的本地人来说,坐一次索道只需要2块钱,但对于游客来说,需要20块。饶是如此,周末或节假日的晚上,队伍依旧很长很长,有时候甚至要排上一个小时。大家都想感受一下这种神奇的交通,甚至一些轻微恐高症也慕名前来。如果想坐索道,那就买张地铁卡吧,能省不少钱,也能方便不少。如果不那么执着于在空中欣赏夜景,那就白天去吧,能省不少时间,还能提升舒适度。毕竟, 重庆 看夜景的地方多了去了,不差这一个。白天从南滨路看索道“会车”:
晚上坐长江索道看到的夜景(后面是来福士广场):
索道盒子:
皇冠大扶梯位于两路口的皇冠大扶梯,上连两路口,下连 重庆 站,全长112m,但上下高差52.7m,算一算正弦值,倾角竟然差不多30度,是 亚洲 第二长的扶梯。恐高症患者慎重考虑。在以前, 重庆 的交通远没有现在这么便利,想要两路口和菜园坝之间往返,若不想爬山,就只能坐这个扶梯。后来,虽然公路系统很发达了,但大扶梯仍然保留了下来,一来留了个重要特色,二来更重要的,公路蜿蜒曲折,远比不上坐大扶梯来得快。自从《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在此取景后,游人们纷纷赶来,体验一把这国内神奇的唯一。虽然几经修缮,但基本都是针对技术本身,大扶梯的外表还是很老旧破烂,甚至显得有几分油腻。但这也不影响它的独特魅力。单程票2元,运行时间2分30秒,可以刷地铁卡,但不能电子支付,所以如果没有地铁卡的朋友,一定记得带好现金,否则可望不可即的感觉很尴尬。(据说现在又可以电子支付了,但保险起见,还是带点零钱吧)长长长长长的皇冠大扶梯:
恐高症患者如果也想体验,往下坐的时候可以背对下面:
看着好像也不高。
南山一棵树渝中半岛正南方,南岸区长江畔,一片巍峨山峦拔地而起,绵延数十里,当地人称之为“南山”。如果是在夜里眺望南山,在靠近山顶的地方,能看到一栋亮丽璀璨的建筑,那里就是 重庆 夜景的最高观赏点,上帝视角,南山一棵树。一棵树名副其实,它真的就只是一棵树,当初在开发南山之时,刻意保留了这棵 重庆 市树——老黄桷树。如今,这棵树的年份也早已无从考究,但从其盘根错节的树干与枝繁叶茂的外表来看,定然年纪不小。夜晚的南山一棵树,是俯瞰 重庆 夜景的极佳位置。渝中半岛的灯光缓缓亮起,化作天幕间一座巨型华丽的舞台,一座座高楼像出场的演员此起彼伏竞相争艳,散发出自己积攒了一整天的灿烂光辉;长江与嘉陵江被 满城 灯火映成了五光十色的彩带,还能看见水流动的痕迹,与河上同样金光闪闪的游船;一座座大桥像是绸缎一般铺在地上,鲜艳的色彩不输岸边的花花世界;蜿蜒曲折的公路上,车水马龙绘出亮丽的曲线,规整的路灯散发出昏黄的灯光。整个世界都是那么金碧辉煌、雄奇壮美。在我看来,这里比 上海 和 香港 都要更加美轮美奂。若是在天黑之后上山,随着海拔的升高,能以连续变化的视角欣赏 重庆 的夜景。但若是赶上人多(大部分时间人都很多),下山的路可就不那么好走。南山毕竟是山,山路曲折狭窄,晚上正是高峰,堵车十分严重。如果想避开车流,可以从后山绕行。一棵树旁的观光塔顶层,是风光摄影师的天堂。他们不会在下面与游客拥挤,而是在 天台 上占领制高点(虽然这两年那个 天台 上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一览无余。如果想从这里拍夜景,建议早一点来,夏天的话可以6点半,既能占据到绝佳机位,又能同时拍摄到傍晚与夜里的 重庆 ,刚开始亮起星星之火与最后整片烈火燎原的渝中半岛,两者的味道又是完全不同。2016年8月,南山一棵树拍重庆夜景,可以看到朝天门的来福士广场才刚开始建没多久:
渝中半岛:
2018年2月,南山一棵树拍 重庆 夜景,后期色调偏暖,可以看出,还是夏天看得更通透,冬天感觉雾蒙蒙。同样,能看出来福士广场已经修了将近一半:
渝中半岛,如火焰般亮丽:
来一张虚焦的,灯火辉煌感:
2019年2月,南山一棵树拍 重庆 夜景,陪朋友来此,并非专门拍摄,故没带三脚架,相机放在平台上长曝光所得,天空依旧雾蒙蒙,来福士广场又高了一截:
2020年1月,南山一棵树拍 重庆 夜景。同样没带三脚架,噪点不少,而且本身也雾蒙蒙。没办法,如果要专程来南山一棵树拍夜景,还是夏天来的好,带三脚架,早点到,傍晚5、6点,也能占个好位置。
欢迎来重庆,好吃好玩好开心!
旅游达人小心心,去过9个国家130个城市,爱生活,爱摄影,爱旅行,欢迎关注^_^外域哪个地方采矿好?
强烈推荐纳格兰!
这里推荐一条经过实践证实的挖矿路线:
从泰罗卡森林进入纳格兰,基尔索罗堡垒内有氪金,精金和魔铁格一个点。往前飞到火刃废墟,外围有2个魔铁点和1个富精金点,在第2层的篝火和第3层的篝火旁边还有一个交替刷新的重魔铁宝箱(能开出氪金矿石哦) 。 山顶的食人魔洞穴中有数个精金和富精金点,在洞穴的最深处还有一个氪金的点。
从火刃废墟出来向西北飞过失落者的村子附近的小山坡上也有数个点的魔铁,村中最大的房子顶楼有一个重魔铁宝箱。加拉达尔到战槌山一路上也有不少矿点,
到达战槌山后先往主峰飞,山顶的2个山洞中多个矿点。再向西,到达暮光岭,这里有一个固定的氪金点,和2个随机的精金点。接着想东南沿着地图的边缘飞,一路上难看到许多黄点。
沙俄算不算是捡漏了西伯利亚?
历史上西伯利亚长期是北亚游牧渔猎民族活跃的舞台:至少在相当于中国唐代时这里的民族已开始向国家形态过渡,在唐代史籍中记载的驱度寐国、流鬼国、夜叉国三个属国就位于西伯利亚。元代的辽阳行省和岭北行省已深入到西伯利亚腹地,明代的奴儿干都司也曾管辖过西伯利亚部分地区。蒙古帝国分裂解体后西伯利亚形成了相对较为复杂的局面:西伯利亚南部的贝加尔湖地区成为蒙古的瓦剌、鞑靼等部族游牧之地,东部则是明朝的奴儿干都司管辖之地,西部是从蒙古帝国分裂解体过程中诞生出来的西伯利亚汗国(又名失必儿汗国)统治,这是一个由西征的蒙古后裔与突厥系民族混血产生的国家,是从蒙古钦察汗国(又称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四大汗国(克里米亚汗国、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西伯利亚汗国)之一。蒙古帝国的分裂解体为俄罗斯民族的崛起壮大以及日后征服西伯利亚地区创造了条件:俄罗斯的历史起源于东斯拉夫人的基辅罗斯国家,12世纪中叶基辅罗斯国家解体成一系列小型公国。1236年成吉思汗之孙拔都西征欧洲,罗斯诸公国全被其席卷。1240年拔都在南俄草原建立了金帐汗国。蒙古金帐汗国对罗斯诸公国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在基辅罗斯分化出来的诸公国中莫斯科大公国逐渐脱颖而出——莫斯科大公国通过为蒙古可汗征收贡赋和征讨不听号令的公国而取悦于蒙古金帐汗廷,而莫斯科大公国则利用蒙古人的威势趁机削平群雄,逐渐完成了罗斯诸公国的统一。1378年夏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伊凡诺维奇率领罗斯诸公国在沃扎河和金帐汗国大打出手,战后莫斯科大公国从蒙古人的统治下赢得了独立,但在1383年金帐汗国的脱脱迷失再次入侵莫斯科。1480年日渐强大起来的莫斯科大公国彻底摆脱了蒙古的统治,到16世纪初莫斯科大公国已兼并了特维尔、普斯科夫和里亚赞等罗斯公国,又从立陶宛人手中收复了斯摩棱斯克,至此一个北起白海、南至奥卡河、东临乌拉尔山、西达第聂伯河的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宣告诞生,然而这仅仅只是俄罗斯民族扩张史的开始。
148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兼并诺夫哥罗德共和国;1552年第一位正式使用“俄罗斯沙皇”这一头衔的伊凡四世亲率15万大军,携带150门大炮征服了由蒙古金帐汗国分化出来的喀山汗国;1556年伊凡四世又吞并了蒙古后裔建立的阿斯特拉罕汗国;1557年沙俄在北高加索的中心要地松孟河与捷列克河的汇合处设立哥萨克军屯以窥视格鲁吉亚;1595年3月沙皇自行颁布诏书声称哈萨克归属于俄罗斯。1581年哥萨克人叶尔马克奉沙皇伊凡四世之命纠集了840名俄军侵入失必儿汗国,1584年失必儿人一度打败俄军,甚至叶尔马克本人也在逃跑途中落水淹死,然而沙皇俄国还是在1598年征服了这里。至此整个伏尔加河流域的鞑靼人、玛里人、楚瓦什人、乌德摩尔特人、巴什基人、摩尔多瓦人全部臣服于俄国,俄罗斯逐渐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随着1598年失必儿汗国的被征服,俄国人已越过作为亚欧分界线的乌拉尔山进入到西西伯利亚平原,此时东面辽阔的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没能形成统一的政治实体,而始终是以分散的原始部族的形象存在,这大大刺激了沙俄向这一地区扩张的野心:1601年康德拉特、库罗奇金沿着叶尼塞河下游驶往大海,占领了皮亚辛河一带;1609年沙俄在叶尼塞河中游地区建立了叶尼塞斯克城;1620-1624年他们又发现了勒拿河;1627年沙皇任命别克托夫为叶尼塞斯克的行政长官,负责征讨外贝尔加;1633年伊凡·勒布罗夫和伊里亚·彼尔菲列夫沿勒拿河顺流而下到达北冰洋,完成了对西伯利亚北部沿海一带的扩张;1632年沙俄在雅库茨克建立进一步向东扩张的根据地。截至1637年俄国人已推进到鄂霍次克海一带。
当俄国人在西伯利亚地区逐步向东推进之时西伯利亚南部的外贝加尔、外兴安岭等地也逐渐进入了他们的视野:这一时期正值明清易代,中原王朝对俄罗斯的东扩几乎一无所知,当地的土著部族面对拥有新式火枪的俄罗斯人处于绝对的劣势。1643到1644年间哥萨克人瓦西里·波雅尔科夫沿黑龙江而下进行探险考察并建立了雅克萨城等要塞,沙俄的势力开始渗透到外兴安岭、黑龙江一带。直到1685年清军对俄军发起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尽管清军战胜了俄军,然而这一时期蒙古准噶尔汗国崛起成为同清帝国和俄罗斯在北亚并立的三大地缘势力之一。1689年8月27日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为避免沙俄和准噶尔结盟还是在贝加尔湖等地对沙俄进行了让步,根据《尼布楚条约》的规定:中俄东段边界线以外兴安岭为界——岭北属俄国,岭南属中国。南下黑龙江受挫的俄国人继续向东推进,终于到达了亚洲最东段的勘察加和楚科奇两大半岛。雍正在位时期因为与准噶尔汗国战事吃紧,又与沙俄签订了《恰克图条约》,这才将整个贝加尔湖的西南部和南部全部划给沙俄并确立了中俄的北部边界。1858年5月28日沙俄通过《瑷珲条约》割让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同时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1860年11月14日沙俄又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沙皇俄国自1581年叶尔马克入侵失必儿汗国到1860年11月14日《中俄北京条约》的缔结用279年时间征服了整个西伯利亚。
从俄罗斯向西伯利亚扩张的全过程来看:在俄罗斯向西伯利亚扩张的早期阶段基本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这是一系列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东欧平原和西伯利亚之间其实并没难以逾越的天然地缘屏障,分隔两地的乌拉尔山脉最高点海拔1895米,这一高度甚至还低于我国五岳中的华山和恒山,我们不妨试想在数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华山、恒山就不是诸侯国之间的天然分界线,换句话说即使华山这样的天险在数千年前就能克服,五百年前的俄罗斯人越过乌拉尔山进入亚洲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西伯利亚不仅在地形上与俄罗斯起家的东欧平原不存在难以逾越的地缘屏障,在气候上也同属高寒纬度带的大陆性气候,因此俄罗斯人在一路向东扩张的过程中总是能较快适应当地环境。广袤的西伯利亚平原上自西向东分布着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三大河流及其支流构成了纵横交错的水运交通网络,这不仅大大便利了俄罗斯人向东推进的军事行动,同样也利于俄罗斯人在当地展开贸易和移民活动,从而巩固自己的占领区。由于西伯利亚地区的气候过于高寒,一直以来都没能形成本土的强势民族,而是广泛分布着众多的原始渔猎部落。俄罗斯的人口普查显示:其境内生活着多达176个大大小小的民族,这些民族绝大部分分布于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然而每个民族的人口都很少,远远不能和欧洲部分的俄罗斯族、乌克兰族、白俄罗斯族、日耳曼族等相比。在古代西伯利亚这些人口稀少的原始渔猎部落显然是无力抵抗已从西方引进火绳枪等热兵器的俄罗斯人的对手。俄罗斯人在西伯利亚扩张的全过程中只在向南部的外兴安岭、黑龙江、乌苏里江等地的扩张中才遇到了真正的对手,这也是当时唯一可能遏制他们在西伯利亚扩张的竞争对手。
随着火绳枪等新式技术的应用普及已使西伯利亚的渔猎部族根本无力同俄罗斯抗衡,唯一能遏制俄罗斯向东扩张势头的是位于南方温暖地带的中国。尽管这时统治中国的清王朝本身也出自渔猎部族,然而这时的清王朝实际上已是一个逐渐汉化的中央集权帝国。如果说俄罗斯在接近东欧平原的西伯利亚西部地区占据地缘优势,那么西伯利亚东部地区在地缘上明显与中国的关系更为密切。如果当时清王朝有开拓西伯利亚的想法,那么即使不能完全控制整个西伯利亚,至少能在西伯利亚东部地区占据绝对的优势。然而这时的清王朝已然是一个定居农耕型的帝国——西伯利亚的高寒冻土地带在一个定居农耕型帝国眼中利用价值并不大,反而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经营,因此在此之前历代中原王朝扩张到漠北草原的尚且不多,更何况更为高寒的西伯利亚。历代王朝皆视西伯利亚为苦寒之地,只与当地民族保持一种松散的羁縻朝贡关系即可。当然在西伯利亚南部相对较为温和的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带中原王朝还是曾一度掌握的,然而这几乎就是中原王朝向北拓展的极限了。已转型成为定居农耕帝国的清王朝同样也视西伯利亚为苦寒之地,况且清朝国防的重点从来不再这一地区。清朝爱新觉罗皇室尽管是满人,然而从立国之日起就积极同蒙古各国联系。清朝入关后为压制关内汉人的反抗仍需与蒙藏诸部保持密切联系,然而这时蒙古准噶尔部的葛尔丹势力日益崛起并将统一蒙古诸部提上议事日程,这就威胁到了清朝对蒙古诸部的统治。清王朝对蒙古各部的长期定位是:用资源笼络蒙古各部并提倡满蒙一家,借蒙古各部的势力来震慑中原的汉人的反抗,同时严密防范蒙古诸部中出现某一部族独大的局面。准噶尔部的崛起恰恰犯了清朝的忌讳,因此清王朝必定会联合已归顺于自己的蒙古各部消灭准噶尔部。如果蒙古各部与俄罗斯长期持续争斗势必会大量消耗蒙古的实力,那么蒙古各部震慑汉族、打击准噶尔的力量也就变得薄弱,与此同时清王朝也担心蒙古各部会在与俄罗斯的交锋中做大做强,从而导致又一个准噶尔部的诞生。
清王朝没主动开拓西伯利亚的想法,然而当俄罗斯向位于西伯利亚南部的外兴安岭、黑龙江一带扩张时还是感受到了俄国入侵的威胁,于是双方不可避免发生了冲突:事实上早在我们熟悉的雅克萨之战前的1654年(顺治十一年)双方的第一次冲突就已爆发。根据俄国人史料的记载:“6月6日(俄历,公历为6月16日)与博格达大军遭遇,博格达(蒙古对清朝皇帝的尊称,哥萨克用此称呼清朝皇帝及清帝国)军带有各种火器——大炮和火绳枪。我们与该军交了火,博格达军的骑兵骑马、步枪架船与我们交战。他们用大型武器——大炮和火绳枪作战,他们向我船开炮轰击。他们从土筐垒的工事和土墙后面开火。”“许多军役人员受了伤,我们无法与这些博格达人继续作战了,因为库存的火药、铅弹均已用尽”。“他们打起仗来阵法娴熟,井然有序。”此战后俄国残兵逃到黑龙江上游,在呼玛河口筑城,准备过冬。清朝决定彻底歼灭盘踞在呼玛尔城堡的俄国哥萨克,因此在1655年(顺治十二年)派明安达礼“自京师率师征讨,进抵呼玛尔诸处”。三月末清军在当地原住民的配合下猛攻蜷缩在呼玛尔城堡的哥萨克,俄军据险死守,一时间双方相持不下。最终由于清军粮饷不支以及对俄军弹尽粮绝的情况估计不足,在四月中旬撤退。俄国哥萨克因此得以绝处逢生,继续窜犯黑龙江流域。1657年(顺治十四年)清廷派宁古塔昂邦章京沙尔虎达征讨斯捷潘诺夫率领的俄国哥萨克。由于当时清朝主要兵力集中在西南地区对付南明永历朝廷,因此当地清军兵力仍然薄弱,而且筹饷也比较困难,于是向藩属国朝鲜求援。1658年(顺治十五年,朝鲜孝宗九年)三月清朝使者李一先来到朝鲜告知情况。《朝鲜王朝实录》记载道:“大国将发兵伐罗禅(李氏朝鲜对俄罗斯的称呼),馈饷甚难。本国亦当助兵,请自本国,赍五月粮以送。” 于是朝鲜政府“差北道虞侯申浏为领将,率哨官二员,鸟铳手二百名,及标下旗鼓手、火丁共六十名,带三个月粮往待境上”。
1658年(顺治十五年)五月九日以申浏为首的朝鲜远征军来到宁古塔,这次战斗清军充分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船只载重有限,火炮威力小,不适宜水中战斗,没能全歼敌人。因此清军建造大型船舰,加强了火器攻势,船上配有各类型的火炮,每只船上都有朝鲜鸟枪手。关于中朝军队方面的武器装备情况,俄国史料记载:“博格达大军在过了松花江口的阿穆尔河上乘坐四十七条大船并带着大量火器装备,用大炮和小型火器进攻阿穆尔军役人员,他们从船上用大炮轰击”。人数上中朝方也占优势,参加战斗的清军为1400人,朝鲜军队200多人,而俄国哥萨克为500多人。此次战斗和1654年的战斗不同——因为中朝方准备完善。六月五日中朝联军在沙尔虎达的统率下从三姓出发,五日后在黑龙江与松花江汇合处的今同江市附近遭遇俄军,开始展开战斗。这次战斗比1654年第一次罗禅征伐更为激烈。为了全歼哥萨克,中朝军队乘船入水,先炮击俄舰,然后跃上俄舰,与俄军短兵相接。战斗持续了三天,俄国哥萨克的11只船中有7只被烧毁,3只被俘,1只逃跑,俄军头目斯捷潘诺夫被击毙,他手下270名“军役人员”被打死。清军付出的代价也很大,伤亡320人,朝鲜军队伤亡37人,其中8人阵亡。结合中、俄、朝三方史料记载来看:这应该是沙俄在向西伯利亚扩张过程中遭遇的最大反击。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685年—1688年)中国军民两次针对盘踞在雅克萨城的沙俄势力展开自卫反击。1689年8月27日签订的《尼布楚条约》规定:中、俄两国的东段国界以外兴安岭为界,岭南属中国,岭北属俄国。此后俄国暂时停止向南扩张,转而一直向东推进到白令海峡乃至阿拉斯加。至此整个西伯利亚地区只剩下南方的外兴安岭一带尚未被俄国控制,到了晚清衰败之后沙俄终于得以通过《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实现了对整个西伯利亚的完全占据。
采矿到150后到哪里去采?
奥特兰克山脉 等级高点就可以去荒芜之地了 然后去灼热峡谷 接着是燃烧平原和环行山 最后去东西瘟疫 以上是升级带采矿的路线,因为你不是Z或D 所以你要老老实实的练级然后才能去高级地图采矿 基本上你得到50级左右才能把采矿练到275 这时你就能采所有的矿了,就可以不急着采了
地狱火半岛魔铁矿采矿路线?
从泰罗卡森林到纳格兰、基尔索罗堡垒有氪金、精金、魔铁格1个点;因为氪金在整个地图上都是随机刷出来的,所以挖过或看过的矿点罗列出来了。
火刃遗迹,这是70岁以下盗贼练级乐园,食人魔身上可以偷大红、宝石,遗迹外围两个魔铁点、富精金点、第二层篝火、第三层篝火旁交替刷新重魔铁宝箱(可开氪金矿石喔)。山顶食人魔洞内有多个精金和富精金斑点,洞内最深处有氪金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