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股,有多少人买A股赚钱?
股市里,二八规则,决定了大部分散户是很难赚到钱的,能赚钱的只是少数股民。这与投资者的炒股能力是有关的。
股市里,是一个风险与收益共存的市场。大家入市的时候,都是看到周围的股民赚钱了,乐的合不拢嘴。赚钱效应的吸引,让很多人匆忙就进入的股市。
但是,你只看到股民吃肉的高兴场面,却没看到他们被套的惨状。快乐一起分享,痛苦自己承受,你只看到了赚钱的一面。
在A股市场里,也只有在大牛市的行情里,大部分股民会赚到钱。当然,牛市中一样有不赚钱甚至赔钱的股民。只是在牛市行情里,大趋势是向上的,赚钱要更容易一些,那个时候好像大家都是股神,买股票赚钱的居多。
但是,一旦熊市开始,大部分散户股民还缓不过神来,面对大跌的股指不知道如何操作,该止损不止损,该止盈不止盈,在犹豫中措施了出局的最好时机,直到被套牢。
而A股市场,牛短熊长,2000年以来的2次大牛市,持续时间也就2年左右,而其余的时候,都是下跌和震荡反弹的走势。
面对这样的牛熊格局,如果没有扎实的技术理论分析储备,以及丰富的实战经验,要想赚钱,实现长期稳定收益,那是不可能的。
而大部分股民,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有的股民即便有技术分析的基础和实战的经验,但是往往在执行的环节出现问题,不能执行好买卖的纪律,也导致较大幅度的亏损。
A股上次牛市结束至今,已经有5年时间了,从周期将,离下一个牛市已经不远了。即便疫情影响使得牛市延迟,也不会太久,而且多一些时间的震荡夯实底部,会使得牛市走的更高更远。
美股市场,走了11年的大牛市,与A股比起来,的确强劲很多。但是美国股市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而中国A股市场历史很短,很多制度还需要完善,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你拿小学生和大学生去比,你觉得有可比性吗?
虽然美股反弹强劲,但是我个人认为,美股只是熊市开始后的访谈,想重新走牛,可能性不大。
我是禅壹,专注股票投资,欢迎关注,点赞,评论。
港股多只股闪崩?
港股没有涨跌幅限制,跌多少都正常,市场作用,好股肯定跌的少,垃圾股在港股暴跌很正常。有很多机构做空的。拿中国外运来说吧,就绝对不会暴跌,港股比a股便宜了70%市盈率只有八倍。比爱股便宜的多,港股是价值投资的市场,比如腾讯可以涨上天,垃圾股都是爆跌收尾,如果我们内地取消涨跌幅,会和刚股一个样,不管在哪,都要坚持长线投资,价值投资
特朗普发推宣布一个好消息美股上涨?
首先肯定的回答对选举结果没有什么影响,他只是要告诉我民众他是有能力把美国管理好,而且已经成功了,这是他的功劳,不能让给别人……
刚刚,特朗普在推特上用英文大写字母发文,宣布一个“好消息”。他写道:“股市大涨,疫苗即将上市。报告90%有效。好消息!”
【据相关报道称】
没过多久,他又转发了路透社关于“辉瑞生物科技公司表示他们的新冠疫苗有效率超过90%”的报道。
此前,据美国《国会山报》等媒体报道,美国辉瑞公司9日宣布,后期数据显示,辉瑞研制的候选新冠疫苗在预防新冠的有效性超过90%。
特朗普此举的目的是什么?相信大家已经都猜到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选举结果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选票全部都已经投了,而且统计票数也接近尾声,所以对结果没有太大的影响。
但是,特朗普不是一个服输的人。他不会那么轻易的认输,在此时此刻宣布这样的大好消息,包括疫苗研制成功。
目的是要告诉美国的人民,特朗普还是有能力的。功劳不能全部归结为拜登,这是他做出的功劳。而且是他在位的时候做出的成绩,并且告诉那些没有选他的人,你们已经错了……
好吧,以上仅是我个人观点,欢迎评论!还有没有人觉得特朗普能够扭转最后一局,反败为胜?@悟空问答 @幸福海歌Music
大学生怎么找实习单位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大学生需要先问问自己我找实习的目的是什么?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目的的,我们找实习的目的是什么呢?丰富自己的经历,熟悉社会,空闲时间较多,赚点零花钱,学校的安排......实习的出发点不用,找实习的方法也就不同。大部分学生找实习是为了以后找工作考虑,因为在和其他竞争者一起竞争的时候,你的简历上如果比别人多了实习的经历,那么你通过简历筛选的机会就大一点,这是很功利的事情,暂且不去考虑你通过实习有没有提高。
基于这个目的,我们出去找实习的时候要先明确自己需要找哪个行业的,哪个职位的,什么性质的公司?去哪里找实习?什么时候开始找实习?首先是什么时候找实习:一般来说一些公司全年都会招聘实习生,比如突然增加一个项目,急需人手,但又不需要全职的员工来做,那么就需要一个实习生来完成这些工作。这样的实习职位是目前最多的一种职位,一般这些职位都会发在学校的BBS里面。这样的职位每天都会出现,当然是不同的公司了,所以如果你决定找实习了,那么你就每天保持关注一些招聘网站。
找到了实习,接下去就是实习了。在这里我想问一下大家心目中的实习是什么样子的呢?可能很多人希望去体验一下真正的上班族,去参与公司的运作,希望自己能得到重视。是的,我们去实习之前都把实习看的很美好,但现实是很多人实习了一段时间后就开始抱怨实习的枯燥,无聊,每天都是做重复的事情,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甚至就是一个打杂的,根本参与不到真正的工作中去。
当然不是所有的实习都是这样子的,一些正规的实习生招聘会交给实习生重要的工作来做,比如百度:百度把每一个实习生当做正式员工来对待,宝洁注重对实习生的培训,壳牌会让实习生了解行业的概况等。能加入正规的实习,固然是好事,但如果觉得实习没意思怎么办?其实实习和刚开始工作一样的,当你进入一个公司的时候,你做的也是一些很基础的工作,任何工作都是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只有你一步一步的熟悉每一个流程,你才会被重视,这和盖楼是一个道理,只有把基础打好了,楼才能一点点盖起来。
而实习的时间一般较短,公司不会轻易把重要的工作交代给你,一开始会让你做一些基础的事情,同时也会观察你,如果你做的很好,效率很高,我想你一定会得到重视的,可怕的很多人并意识不到这一点,有的人做着做着就跑掉了,有的是消极怠工。
而这一切都是由自己的心态造成的,你期望很丰满,但现实很骨干,而你又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那么实习对你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不管我们遇到是什么样的实习,我们都要认真的去对待,当成一份正式的工作来对待。社会不是学校,你做错了,老师同学都可以原谅你,而社会不会给你太多犯错误的机会,一不留神就把你给fire了。
期货真的可以做到长期稳定盈利吗?
长期稳定盈利的人确实有。我自己也算是稳定盈利中的一员,但我是从2018年才开始稳定盈利的,还不能算长期。所以就不说自己的浅见了。说说我最近看的一本书吧,里面记述了二十多位长期稳定盈利的,国内期货投资者的故事。
作者与这二十多位投资者分别作了对谈,提了一些问题,获得了一些回答。
1.怎么看待自己的成功,可以复制吗?——61%认为不可以;13%认为基本可以;22%认为可复制给极少数合适的人;4%认为仅有些指导作用。
2从业多少年才开始稳定盈利的?——2年以内占23%; 3到5年占 64%; 5年以上占13%。
3.曾经爆过仓吗?有多少次?——从未爆过仓的占9%;爆仓1到3次占17%;爆仓3次以上的占74%。
4.天赋重要,还是后天努力重要?——认为天赋重要的占57%;认为后天努力重要占31%;说不清楚的占12%
5.你的年复合收益率是多少?——收益率在10%以内的占14%;收益率10%~25%占43%;收益率25%~50%占21%;收益率在50%以上的占22%
6.你的交易模式是别人教你的,还是自己摸索的?——别人教的占35%;自己摸索的占52%; 两者都有占13%
由这些回答的概率总结我们可以看出一些问题。
长期盈利的交易者的成功不能复制,但是可以学习这些长期盈利者半数以上都认为天赋重要,那么也就等于默认自己是有天赋的。同时60%以上都认为自己的成功不可复制,也就是倾向于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但这里头有个问题,就是还有48%的人自己的交易模式并不是自己摸索的。既然如此,本来就是从别人那学习的,还觉得自己的成功不可复制?我觉得有点矛盾。
但也有一种可能,就是他们想表达的是“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每个人的认知不同,即使是同样的交易系统,不同的人去执行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以我的个人体验来看,自己的交易理念和交易技术一定是统一的,同时要和自己对世界的认知相符合,才能顺利的执行下去。基于这一点他们的成功可能不可复制,但却是可以学习的。
稳定盈利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近80%的长期稳定盈利投资者,是在从业3年以后才开始稳定盈利的,还有13%是5年以后才开始稳定盈利的。所以初入门的投资者,如果抱着立刻就能盈利的想法,那市场可能会让他失望。农民期货大佬傅海棠,是个看基本面的天才,完成过从5万到1.2亿的壮举。他也是2000年进入期货市场,2009年才算开始稳定盈利。以我自己的经验来讲,我是2010年开始炒股,15年做黄金T+D,17年开始做期货,黄金T+D也是保证金交易,不同于期货的是不用移仓换月。所以我相当于进入市场8年,做期货3年之后才开始稳定盈利。认识市场,认识自我,这个时间省不了。
爆仓是必经之路爆过仓的占90%以上,多数爆仓在3次以上。我之前听一个前辈说,没爆过仓的不算真正的交易员。我虽然没爆过仓,因为我仓位只有百分之30,很难爆仓。但是大亏过几次,我觉得每次亏损我都进步了一点点,有点像通关。在这种对亏损的反思和复盘里,逐渐去完善自己的交易系统,强化资金管理和情绪控制。这个过程,必不可少。
降低收益期待很多进入期货市场的投资者,都是抱着一夜暴富的心态来的。也确实有些一夜暴富的例子,但这些例子背后,都是长期积累。而且即使长期积累,一夜暴富的事情也是万中无一。被采访的这些长期稳定盈利者,百分之80年复合收益率都在百分之50以下。其实百分之50已经是一个很高的数字了。毕竟超过36%已经算高利贷了,比高利贷的收益率还高,真的可以了。而且巴菲特也认为30%的年化收益率已经够了。所以适当降低自己的收益期待,把控制风险放在第一位,我觉得这一点是成为“市场寿星”的最关键的一步。
以上是我的回答,我之前发文总是收藏比赞多,给我点个赞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