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下城寻求邂逅本子,春花和秋月究竟有什么关系?
“春花秋月”既象征着短暂美好的自然、人事,又象征着因轮替循环而永恒的自然,春花萌发、秋月皎洁,毕竟花有盛开凋谢、月有阴晴圆缺,自然景物善变易逝,诗人感受到自然对他的疏离,自然是如此美好,却又如此无情;而且人生的美好恰恰有似于这短暂、易逝的自然。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虞美人》,本为唐教坊曲,最初得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一说得名于虞美人草,后衍化为词牌。同时因李煜填写这首词中的名句,又常称“一江春水”。此外,还有称“玉壶冰”、“巫山十二峰”、“宣州竹”、“忆柳曲”的。
李煜(公元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人,是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他是南唐最末一代国君,世称南唐后主。25岁继位时,赵宋已取代北周建国,对南唐威胁更大。他在位14年中,不过勉强支撑着国运日蹙的危局,仅只忍辱免亡而已。40岁(976)时,宋兵攻入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南唐国都),由是不得不肉袒出降,被押解到赵宋京城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待罪。宋太祖赵匡胤因他曾守城拒降,便封他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虽名曰封侯,实则却从此过起高级囚徒的生活。两年后,在他42岁生日时,被宋太宗赵光义赐牵机药毒死。
据考证,这首词当作于李煜被俘入宋后的第二年(977)正月。而据有关史料记载,李煜是在此前一年(976)正月被押赴汴京受降待罪的,到写这首词的时候,刚好整整一年。因此,我们有理由进一步推断:这首词很可能是作者为纪念他的故国——南唐亡国周年而作。
随着南唐的覆亡,李煜陡然间由南唐的国君一变而为宋朝的囚犯,不但失去了皇帝的宝座,而且失去了豪华奢靡的生活,更失去了人身的自由。这一严酷的现实,使他沉浸于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的深哀巨痛之中,产生了他特有的悲和愁。这首《虞美人》,就集中而深刻地反映了他这种特定的悲和愁。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赏析“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词一开头,就是一个沉重的自问句,“春花秋月”,是以表时令的景物指代岁月的更替。春花艳艳,秋月朗朗,本为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但在做了亡国之囚的词人却反而激起了更大的烦厌,因而有“何时了”的发问。
词人只身独处,心中的愁绪无法向别人倾诉,所以只好自问自答,自我排遣了。“春花秋月”,在诗人词客的笔下本是极为美好的景物,且多为爱情的象征;可是,词人在这里却说“春花秋月何时了”,“了”是了结、了却的意思。“何时了”,是说到底什么时候有个完结啊!词人对“春花秋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呢?
全句是说:春暖花开,仲秋月圆,岁月就这样无休止地循环往复,我这囚徒的生活,到哪一天才是尽头?犹如《红楼梦》第一回所说:“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这里所抒发的,正是极端厌世、痛不欲生的感念,大有古语所说“是日曷丧?吾与汝偕亡”(《尚书·汤誓》)之慨。
他对自己眼下亡国之囚的处境再也不愿忍受下去了。“往事”句是对往昔生活的怀想。“往事”,是指他当国君时所有值得追忆的事。而“知多少”语意双关,既含有对当初豪奢的帝王生活的留恋之情,也含有对过去治国得失的历史教训的反省之意。从表达留恋之情看,“知多少”实是一声缠绵的叹惋,是说值得留恋的往事实在太多的意思。据历史记载,往昔他当国君时,终日纵情声色,与大、小周后欢歌宴舞,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
“春花”和“秋月”探析“春花秋月”,有的本子作“春花秋叶”。这是用春天的花和秋天的叶这种自然界时序变换中带有代表性的事物来指代一年的时光,因为古人往往用“春秋”来代表一年,而这首词大约作于词人被俘之后的第二年春天,正好是一年的时间。这是说,词人觉得这种囚徒生活十分难熬,不知什么时候有个尽头。这样当然也是可以解得通的。
当然,“春花秋月”也同样可以作这样的解释。但是,联系下一句“往事知多少”,似乎还是用“花前月下”那样的意思去解说更好一些。所谓“往事”,当然可以包括词人作为一个亡国之君的种种国仇家恨;所以也许还是承前句而来,词人因眼前景物触发,很自然地想起昔日与大、小周后花前月下许许多多美好的光景,和值得回忆的旧事。“知多少”,是说那些“往事”不知道有多少,即记得很多很多的意思。
然而,自然又永恒!春花虽然易谢,但春花之后还有夏水;秋月易逝,但秋月之后还有冬雪。四季景物交接,在一个美好逝去后马上有另一个来“接班”,四季轮替,逝去的美好也必然会在一定时间内重现。与这种因循环而无限的自然物侯和自然时间相比,人类唯一一次的生命是何其脆弱、渺小和短暂!与这种交接循环的自然美好相比,人生的美好何其单薄脆弱和飘渺易逝!生命与人事如此美好,却又如此脆弱,这又让诗人情何以堪?
概言之,“春花秋月”既象征着短暂而永恒的自然,又象征着短暂的人事,“往事”则象征着包括诗人特殊人生经历在内的人事的一切易逝的美好。自然美好,令人亲近亲和,体味美好,感叹造物;自然短暂、自然凋零,使人怜惜哀婉,慨叹生命易逝;自然永恒,让人感知生命有限,人生苦短。
有哪些人物自传的书籍值得去看?
1.《杜拉斯传》
杜拉斯是一个像谜一样的女人,关于她的很多事至今还是个谜。劳拉·阿德莱尔问杜拉斯该去越南哪里寻访她生活的痕迹。杜拉斯回答:“你在那儿什么也不会找到。让扬带你到塞纳河边就可以了。离巴黎三十公里,那儿有个小河湾,树叶落下来,沉淀在河岸上,河岸的地变得像海绵一样。那儿不是像印度支那。那里就是印度支那。”杜拉斯自己的话,有时也并不靠谱。“假如我回到越南,我就不可能写我的童年。对一个作家来说,与童年一刀两断是一种幸运。”“一个作家,决不会与童年一刀两断。他从中汲取一切。”这些话不是南辕北辙吗?她还曾写道:“我对自己的书很感兴趣。书里的人物就是我生活中的人物。”
阿德莱尔说:“她一直想要通过写作重建自己的生活,想要把自己的生活变成一部传记。”阿德莱尔所著的《杜拉斯传》就试图通过各种途径探求杜拉斯有意掩盖的真相,透过作品还原作品背后的作家的真实生活,阿德莱尔并不只是向杜拉斯本人求证,而是查阅各种资料,因为阿德莱尔认为“她并非她自身的档案保管员。”阿德莱尔系法国作家、历史学家,她与杜拉斯私交十二年,掌握大量私密信件,私藏照片和手稿。阿德莱尔说:“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将不同版本的杜拉斯汇聚在一起,彼此关照,我不敢说能够解释一个如此喜欢躲避的人的真相。我想要照亮那些不为人所知的区域,那是她用自己的天赋一手炮制的……”
有人说:玛格丽特·杜拉斯绝对是作家中的另类。她永远热爱自由,离经叛道,我行我素,她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难理解的作家之一。虽斯人已去,但至今热度不减。几乎每年都会有她的传记出版。在法国,她向来饱受争议,对她的讽刺、攻击、谩骂从未停止过。从西贡到巴黎,从女儿、妻子、母亲和情人的数重性别身份,再到写作、导演、编剧和戏剧之间的艺术跨界……杜拉斯自如游走于身份与疆域、真相与言说之间,她创造了张力,找到了让时间与万物在她的国度之中悬停的方式。杜拉斯的人生就是一部作品,一部丰富多彩的作品,相比起其作品中冗长的追述回忆,絮絮叨叨,她的人生更生动好读。不过她很怕别人知道她,杜拉斯写道:“我是作家。其它的都尽可忘掉。”美国《纽约客》杂志如此评价《杜拉斯传》:杜拉斯的一生带有20世纪的鲜明印记……她将她的经历转化为荒凉、诗意的小说,即使不熟悉这些作品,阿德莱尔这本精心建构的传记也会如杜拉斯的小说一样紧紧抓牢读者。
2.《雨果传》
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亚是传记专业户,他一生共写了十四部传记,传记以文学家传记居多。如《雪莱传》、《拜伦传》、《普鲁斯特传》、《雨果传》和《巴尔扎克传》等。莫洛亚还是一位历史学家,著有《法国史》、《德国史》、《美国史》,可能缘于历史学家的职业习惯,他的文学家传记作品没有在文学作品的意象意境中纠结,如对文艺理论和所写人物的创作思想涉及较少,而是多考证史实,多讲人物生平,并还原人物背后的历史与环境。可能也正因为此,他的传记文学赢得了雅俗共赏的赞誉。而法国文学界普遍认为,莫洛亚的功绩在于革新了传记文学。这种文学体裁到了莫洛亚手里,赢得了新的生命,成为既有学术性又有艺术性的一种文学样式。《雨果传》为其最著名的代表作。
在《雨果传》中,莫洛亚对雨果的感情世界颇多笔墨。雨果如何与阿黛尔私定终身并修成正果的,后来他的朋友圣伯夫又是如何一步步将他的妻子阿黛尔的爱夺走的,雨果与情人朱丽叶有着怎样的开始与过程……对于这些,作者通过相关作品和书信的分析考证,做出了详细的阐述。
30岁的雨果自从与26岁的女演员朱丽叶邂逅后,每天都要给朱丽叶写一封情书,直到朱丽叶去世,共给她写了一万八千封情书,这成为法国人津津乐道的浪漫传奇。该有多少女人曾羡慕过朱丽叶呀,朱丽叶就曾说:“我的爱情将使我不朽”。可是,朱丽叶果真生活在浪漫和幸福的包围之中吗?莫洛亚用大量笔墨呈现了那段爱情背后鲜为人知的苦涩与心酸。“朱丽叶昨天还是巴黎最受人崇拜的女子之一,全身缀满花边和首饰,现在只应为他一个人活着,只能和他一起外出,摈弃一切打扮,摈弃一切奢华”,然而过着被禁锢生活的朱丽叶,才过30岁,头发就已花白,并且“他对她没有欲望了”。雨果每天都要对她唠叨:“梳妆打扮对一个漂亮女人的魅力不起任何作用。”而他却不耽误别处寻欢。
讲述一个伟人普通的一面,透析那些光鲜背后的平凡琐屑。正如作者在《卷首语》中所言:“何以这位品性端方的青年、家中的模范父亲,到晚年却还有风流韵事呢?何以这位正统派转变成了一个波拿巴主义者,后来又成为共和国的“祖父”呢?……这些,都是任何一个维克多?雨果的传记作者所应解答的问题……我试图把这些分散的材料加以综合,从中展现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形象。”
3.《里尔克传》
里尔克是20世纪最重要的抒情诗人之一,也是诗作被阅读得最多的诗人,其51岁的人生给我们留下了《新诗集》、《玛利亚生平》、《马尔特手记》、《杜伊诺哀歌》和《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等伟大的诗作和小说。
《里尔克传:鸣响的杯子》以大量丰富的史料诠释了诗人的一生。作者唐纳德·普拉特系英国学者,著有《昨日的欧洲:茨威格传》《托马斯·曼传》等,并在德国编辑出版了里尔克和茨威格的书信集。普拉特是一名外交官,精通英、法、德等多门外语,先后在联邦德国、维也纳和斯德哥尔摩等地任职,有机会接触关于里尔克的诸多材料和证人。普拉特写作此书用力颇丰,光注释就达一百页。为何叫“鸣响的杯子”呢?这是取自里尔克《致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中的一个句子,“在此,在熵之国度的/消逝者中/做一只鸣响的杯子,在鸣响时破碎/去存在——与此同时洞悉/非存在的暗示/以及你内心感应的无限根基/于是你能圆满完成它们,仅此一次……”
很多传记作者,喜欢大量引用所写人物的作品,从作品中窥探所写人物的成长轨迹和心路历程。如此做法是了解著述者精神世界的一个捷径,或者这也是对写作对象材料匮乏的不得而为之,但作品有时未必靠谱,诗人的话有时是不能当真的。相对于其他研究采取的“生平与作品”模式——重点在于阐释作品,常常使得人物的生平成为附庸,本书可谓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生平”传记。作者普拉特表示:本书对里尔克的作品引用有限,并且只是为了展现出某个过程,每一处引用都表明里尔克处在人生的特定阶段。相比之下,本书广泛引用了他的书信,不仅因为它们必定是“真相”,也由于相比其他任何诗人,里尔克的书信可能更好地表现了作品背后的情感,以及为取得成就而经历的希望、恐惧和持续奋斗。
生命是矛盾的,倘若为了求真求美求自由,那也许会陷入更大更深的矛盾之中。读罢此书,我作如是之感慨。我不想对这个极其复杂的诗人之生命,做出简单的道德分析和评判。里尔克自己是拒绝定格的,“我在外界为自己塑造的形象,更为持久有效……谁知道我是谁?我一直往前走,永远在变化。”可惜的是,他的生命有些短暂,51岁时死于白血病。不过,他在生命最后时刻依然是抒情式的,“生命给予我的够多了——我已登上了生命的峰顶……永远不要忘记,我亲爱的,生命是壮丽的!”
4.《华盛顿传》
《华盛顿传》为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瑟夫·J·埃利斯所著, 埃利斯撰写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美国建国史作品。他的《美国的斯芬克斯:杰弗逊传》和《建国兄弟:革命世代》分别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和美国普利策历史奖。
埃利斯用1999年美国喜剧演员金·凯瑞主演的电影《月亮上的男人》的名字来概括华盛顿,他认为,华盛顿总是游离在尘世之外,缄口不语,宛如来自遥远朦胧的月亮。而他写作此书的目的就是要揭开这个遥远的“月亮”的面纱。
从北美殖民地一名年轻军官,到独立战争枪林弹雨中的司令,再到共和国总统,华盛顿的丰功伟绩,是人们众所周知的了,无需多言,而在现实当中,华盛顿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知道的恐怕并不多。
埃利斯是反对将华盛顿神化的,有意将其拉回人间世界。“因为这个新的民主国家需要一个象征性的英雄,于是围绕着华盛顿编织的神话越来越多,以致将他的真实面貌完全遮蔽起来,比他那刻意为之的沉默更让人费解,比他那传说中的假牙更加不自然。”
威姆斯讲述的砍倒樱桃树的轶事(“父亲,我不能说谎”),自然是完全虚构的。埃利斯说,华盛顿曾经做过很多影响美国历史的决定,但没有一个决定的重要性能胜过他与玛莎的结合。玛莎的巨额嫁妆使华盛顿立刻跻身弗吉尼亚种植园主阶级的上层,并为他的第二项事业——芒特弗农山庄的主人奠定了经济基础。玛莎是有两个孩子的寡妇,亦是弗吉尼亚最富有的寡妇,显然,华盛顿主动向她求婚,最吸引他的是财产,而不是爱情,因为当时华盛顿心有所属。正应了如今人们常用来调侃的一句话:有时选择比奋斗更重要!
当华盛顿雇用一位名叫克劳福德的朋友帮忙管理西部土地时,他起草了这样的指示:“现在您既然收了我的钱,您的时间就不再属于您自己了。您滥用的每一天、每一个小时,对我而言都意味着损失,因此请您千万不要以为,由于我们之间长期以来的友谊,您就可以忽略对很多事务的管理……我现在仅仅把您看成一个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帮我经营业务的人……如果您并没有依此行事,我只能另请高明,并立即将您看作一个完全陌生的人。”不要以为这些是西方观念使然,这样丝毫不讲情面的语句,在埃利斯看来,也是辣眼的。他批评道:作为一名得体的绅士,至少不应该表现得过于直白。
华盛顿虽然在大部分时间里保持着缄默,但非超然物外,而是喜欢斤斤计较,并且野心十足。初露头角的华盛顿同时展现了自己两方面的性格特征:首先,他很怕听到别人的批评;其次,他一边宣布对政治毫无兴趣,一边却能把政治游戏玩得很好。被任命大陆军总司令、同意担任制宪会议的主席、接受总统一职时,他均否认自己对那些职位的兴趣,认为自己并不够格,而强调众人的一致推选才使他别无选择,只能接受。埃利斯指出,这一模式说明,华盛顿十分不愿承认自己的野心。他声称自己对总司令的职务没有兴趣,这与其说是一个谎言,不如说是一种自我保护:避免在大陆会议这样一个充斥着野心勃勃代表的地方,承认他不仅是个子最高的,也是最有抱负的一个。
华盛顿虽戎马出身,但华盛顿在战场上亦没有多少过人之处,“从任何一个标准来看,他都并非军事天才。他战败的次数比打胜仗的次数要多;实际上,华盛顿失败的次数超过近代史上任何一个战胜国的将军。而且,失败的原因往往是他过于自信、太渴望进攻,尤其是在战争的早期阶段。”
这是不是为了黑华盛顿呢?恐怕不是,作者不过是想还原一个真实的人,真实的生命。那华盛顿成功的优势何在?除了在逆境中十分走运以外,他具有十分适合持久战的个人品格。他沉着冷静、不知疲倦,善于从困难中学习。他的特长似乎就是在面临失败时仍能展现出巨大的勇气。可见,意志力在其成功的道路上起着决定性作用。正如洛克菲勒所言:“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可以取代毅力,才华也不可以,怀才不遇者比比皆是,一事无成的天才很普遍;教育也不可以,世界上充满了学而无用的人。只有毅力和决心无往不利。”华盛顿可谓具有超强的控制力,他在辞世时的最后一句话是:“很好。”最后一个动作则是摸着自己的脉搏直到呼吸停止,他在最后一刻都试图保持着对自己的控制。
5.《富兰克林传》
美国著名传记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所著的《富兰克林传》讲述了富兰克林传奇的一生。不过,对待这样一个国父级人物,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并没有为尊者讳,没有将富兰克林神化,而是写出了一个有缺陷的伟人。比如,沃尔特写出了富兰克林很世俗很功利的一面,甚至有让人大跌眼镜的“小”。婚姻,在他心里也是为我所用。当时富兰克林正在他共读社的一个社友戈弗雷家搭伙,戈弗雷太太负责做饭和打扫房间。她想撮合富兰克林和她的一个外甥女,富兰克林也觉得那个女孩“非常值得追求”,就展开了行动。当他们开始谈婚论嫁,富兰克林通过戈弗雷太太告诉女孩的家人希望能得到大约100英镑的嫁妆,这也是当时他印刷所欠下的外债总额。但女孩家人回复说没有那么多钱,富兰克林甚至不那么浪漫地提议他们可以抵押自己的房子。听闻此言,女孩的家庭立刻终止了这段关系。这段恋爱也使富兰克林与戈弗雷的友谊一起终止了。富兰克林27岁创办图书馆时,图书馆书籍的选择则由詹姆斯·洛根等费城学者负责。洛根是个富有的皮货商,也是一个很有风度的学者。为了使其帮助推荐书籍,富兰克林与他成为朋友。富兰克林办《宾夕法尼亚报》时,竟然为八卦辩护,因为八卦或散布丑闻是提高报纸销量的重要方法。“八卦是防止那些有权有势、自身却存在缺陷的政客变得更受欢迎的常用方法之一,”富兰克林写道,“当有上百双眼睛盯着他,上百张嘴谈论他,任何最轻微的罪行和真实性格中最微小的缺陷都会被发现,并迅速传播开来。这无疑对他们的雄心是极大的打击。”不过,富兰克林有一句名言是:“让所有人都知道你,但别让人了解你。”富兰克林还说过:“那些对他人错误保持沉默的人,当他们自己犯错误时,将会得到更多的宽容。”“有些事物披着理性的外衣,时不时地暗示我按此行事实际上是道德的伪饰,如果为人所知,我定会遭人取笑。也许完美无缺的人格反而会遭人妒恨。”他的说与做显然在执行双重标准,正像传记作者所指出的那样:“在赞美真诚的同时却又反其道而行,富兰克林似乎在后一方面做得更好。由于富兰克林圆滑的处事风格和狡猾的策略,他所招致的怀疑远比其实际应得的要多得多。”
富兰克林这辈子一共只接受了两年教育。富兰克林还差点去了哈佛学院。难道是没有受过正规教育成就了他吗?以图特洛特为代表的历史学家就认为,假如富兰克林真的去了哈佛学院,他的成就可能会未必如不去。沃尔特并没有附和着这种观点,他认为那是“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就妄下结论”。
沃尔特有自己的观察,并没坚持道听途说,甚至就连富兰克林的自传,他也做了审慎的鉴别。本书写道:“富兰克林曾经在自传中吹嘘:‘我掌管了报社。我在报纸上大胆地批评当权者,这些文章得到了我哥哥的赞赏,但其他人对我的印象开始变坏,认为我这样一个有才华的年轻人变得喜欢讽刺诽谤。’实际上,当时除了报纸上登出的一封詹姆斯在监狱里写给读者的信,在富兰克林负责的三期报纸上没有任何直接质疑当地政府的内容。”
你看过最动人的网易云乐评是什么?
我平时听网易云的歌曲经常被那些下面的评论膜拜,大概看新闻和文章的时候新闻文章可能没看完,但是评论基本上看完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
晚安,陌生人,人平均活到六十八岁,一共24820天,19万个小时,3500万分钟,差不多21亿秒左右,这10秒,你在读这段话,这十秒,你只属于我,我爱你陌生人。个个都在期待520!其实520的意思就是,5分钟的感情,2个人干的事,最后都是等于0。520是假的,只有502才是真爱,一滴永固,三秒即可,永不分离,即使分离,也得脱皮…希望每个人死后尸体都能自动变成一本书,书的内容就是死者的生平。这样一来,有人成了名著,有人成了禁书,有人变成菜谱,有人变成地图,有人是美图秀秀使用手册,有人是小旅馆的登记簿,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我们读着别人,做着自己,等着被读!爱听这种歌的人多半都是有特殊故事的人,在这种歌里的评论,我都会尽可量的把每个人的评论都赞一遍,因为赞可以让人有一种被认可被体谅的感觉,这才是赞的原因,不能说我们感同身受因为我们的世界不同,我只能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我的关心。你走也是诗,躺也成文,怎有烟火浊了身。我糟糠也食,五谷也认,跳一场花旦笑捧。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在网易倾诉内心。因为有些话,那些内心的挣扎,我们都没有立场再去对对方倾诉,或者我们还想保留那么一丝丝已近乎透明的尊严。不想让家人和朋友知道我们不好,所以说给陌生人听,因为忍着太痛,安慰,同情,共鸣,什么都好,我们只是对着所有不认识你的人说着想对你说的话而已。第一次看到你的评论,想自己什么时候在这里留下评论,如出一辙的思绪,如出一辙的故事,如出一辙的话语。结果并不是自己写的,这说明你的评论是多么的深入人心。爱就是克制吧!思念疯卷时候竟然无处诉说,我想你想到要疯掉。可是表情依旧平静如水。你不知道,也不会理解。可是那是我无法说出口的爱,没有资格,没有缘由却让我每每想起就思绪翻涌的人啊!感觉2月14号才是愚人节,4月1号仿佛是情人节。因为2月14日有多少人在用甜言蜜语欺骗别人,而4月1日又有多少男女以开玩笑为借口说出了真心话。和一个好久不联系的女同学聊了起来,而后每天晚上都坚持推荐一首纯音乐给她做安眠曲,大概也就一个月吧,从同学变成女朋友,在两个月时候我订了Darry Ring 下个月我们就结婚了,这是分享给她的第一首歌,也是我们在一起的契机。我们商量无论以后生下来的是男孩还是女孩都叫易云。后来才发现 原来真正喜欢上一个人的第一感觉,竟是自卑!“新人结婚时,不应该手搭着圣经说, 不论贫穷富贵,健康疾病都至死陪伴。 应该把手放在《进化心理学》和《自私的基因》这两本书上宣誓: 我将违背我的天性,忤逆我的本能, 永远爱你 ”!他独自过了一段,连一个陌生来电都会心跳加速的时期,最终变成,看到和她背影相似的人,都心如止水的现在。听到心动的音乐,习惯地打开评论,最开心的不过是看到有人和我一样产生了共鸣。音乐是个值得孤独享受的事,可能会有人向你推荐他最爱的歌曲,你也会奉承几句。但我相信你最爱的歌一定是一次偶然的邂逅,不经意间就被迷住,它只属于你,只属于那时的你,换了别人,换了时间,都不再有一见钟情的动人!今天坐公交,看到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坐一块,女孩靠着肩睡着了男孩看着女孩,轻轻的在女孩的脸上亲了一口,女孩醒了,这该是个多么美好的画面,如果他们两认识的话……不要对谁有依赖感,最好的状态就是:你在也挺好,你走了仍然吃得好睡得早,总有一天,你会不再需要疯狂的爱情,你想要的只不过是一个不会离开你的人,冷的时候会给你一件外套,胃疼的时候会给你一杯热水,难过的时候会给你一个拥抱,就这么一直陪在你身边,陪你走过每一段路。有一点是你要明白的,感情这东西呢它始终是相互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来日方长。你可以对我忽冷忽热爱理不理,肆意去挥霍我的热情,也可以不理会我的失望沮丧难过,但我对你的喜欢就这么多,你用冷淡磨完了,也就完了。总之,不会再有。一个女人最大的安全感是什么?
一个女人最大的安全感是什么?
我是个52岁的女人,退休2年,半生已过,我总结出的经验是:女人这一辈子靠谁都不如依靠自己,最大的安全来自内心的安宁和独立,安宁是因为自己拥有可以养活自己的能力,独立是因为精神和经济都独立,有房居住,余额够花,身体健康,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不会刻意去合群,也能享受独处时的静怡。
1、最大的安全感来自能力,不仅有份正式工作,还有一份副业垫底女人的一生似乎被捆绑在家庭里,以及被莫名的困在婚姻里的男人身上。很多人觉得,学好数理化的女人,不如嫁个好男人。
多年以后,再回过头看曾经嫁得好的姐妹,又有几个人的内心不是酸楚的不能自喻呢?表面的风光,内心的寒冷,不是来自男人的不忠,而是来自女人的没有能力。
刘姐知道老伴背叛婚姻多年,也知道老伴外面有个孩子,可为了生活的安稳,选择隐忍,等于默认了自己老伴“家外有家”的行为。
不过是因为刘姐自己的社保很低,一直是在家做全职主妇,按照灵活就业交的社保,医保,如今每月能够拿到点退休金,就已经很好了,以前的刘姐跟老伴要生活费的时候,可是好话说尽,笑脸付出,才得到老伴那么一点“赏赐”的生活费。
再看跟刘姐同龄的赵姐,同样是一年退休,因为赵姐是企业里的正式员工,每月就有3000块的退休金,还有退休时一次性补发的公积金和企业年金,加起来也有20大几万的收入。
而且,赵姐从十年前,就一直在搞自己的副业,当时只为了多挣些钱,能够享受到退休后的“仗剑走天涯”的浪漫,谁知,到了退休的时光,副业比工资挣的多,而且,这些年下来,赵姐在不被老伴认可的副业里,给自己的女儿积攒了一套房,自己还有十来万的私房钱。
刘姐和赵姐在一个单元里居住了20来年,用刘姐的话说,赵姐是个慢性子,既不愿意合群,也不跟大家一起玩乐,又不跟女人们在楼下打牌,不知道一天到晚的在家做什么?
其实,赵姐一直在家看书,写文字。前些年是投稿纸媒,近些年转型做自媒体图文的写作,现在退休了,她不仅写图文,还把自己写的图文转化成短视频,出镜讲解。
用赵姐的话说,女人的安全感来自,离开了有本事的男人后,自己能够养活自己,而且还是养得很好的能力,才是一个女人一生的安全感。
2、拥有不断增长的积蓄,以及自己独立的住房,不用被身边看轻,也不会被亲人嫌弃赵姐年轻时没有钱,因为女儿学课外兴趣班的事情,经常会回家跟已经退休的父母借钱,总是被父母讥笑当年的不听劝。母亲总说,当年给你介绍的对象多好啊,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工资高,退休金也多,家里就一个儿子,啥不是你的啊,看你如今过得,靠到父母家借钱给孩子学东西。
人没有本事,没有钱,有时连父母手足都看不起你,回到娘家后,因为你没有本事,没有钱,就只能去干活,多出力,还得不到父母的认可,他们只认为,你没啥能耐,也就只能伺候人,伺候人再做不好,还不如去死呢。
后来,赵姐单位改制,他们夫妻跟随企业和外资合营,不仅工资翻倍,还每年有股份分红,日子一天天地好过起来了,再回娘家,父母给的笑脸也多了,说话的语气也温和了。
人性如此,只有自己有钱,有能力,才会被身边人看得起,才不会被嫌贫爱富的父母嫌弃。
一个女人的安全感也来自银行卡里的数字,拥有每年都在增长的积蓄,是女人晚年最好的底气和尊严。
3、拥有自己喜欢的运动,长期坚持锻炼,身体健康是无价之宝年轻时的赵姐坚持每天跑步,如今的赵姐每天坚持打太极拳,处在更年期的她,症状很轻,而且身体一直不错,偶尔感冒发烧,几次药就能扛过去。
赵姐总说,人还是要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兴趣爱好可以让女人一辈子做个有趣的人,健康的身体才是女人一生最大的财富,能够拥有挣钱的能力和充足的余额,那是女人人生路上的繁华似锦。
很多人觉得赵姐都不知道医院大门的方向,医保里一定有很多的钱没花,其实,赵姐医保里的钱,她每年都拿出来买了阿胶,自己做“固元膏”吃。
如今的赵姐虽然56岁了,身材已经匀称,肤色红润,看着比同龄人要年轻不少。
结语:《天道》里的肖亚文曾说过:从来就没有救世主,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靠自己。
女人一生的安全也只能依靠女人自己给予,别人给的都只是一时的拥有,也许会转瞬即逝,也许你需要付出一生来偿还,只有自己给予自己的安全感,才是最为牢靠,最为安全的。
拥有养活自己的能力,拥有健康的身体,拥有居住的房子,以及养老的积蓄,子女的孝顺是锦上添花的好,有老伴的陪伴是相濡以沫的回馈,走到最后,一切都是女人自己给予自己的。
有什么事情让你觉得是命中注定的?
电视剧《星汉灿烂》中,子晟说:“天若有情,定不会让有情人分离。”我十分赞同这句话。嫋嫋和子晟纵然历经波折,但两人最终还是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了。
二、电视剧《少年派2》,林妙妙和钱三一暗生情愫,妙妙等不及了,要去苏黎世找三一,没想到冰岛发生了火山爆发,她被困在了机场,而钱三一因为导师的事而陷入了焦虑和抑郁,没有理林妙妙,两人因此,渐行渐远。
可就像命中注定的一样,钱三一回国了,他不敢跟妙妙认错,但是一件件事让妙妙重新原谅他,爱护他,原因就在于他们之间都是爱着对方的,连老天爷都不会让他们分离。
三、电视剧《天才基本法》中,长大后的裴之被林朝夕在健身馆找到了,两人都爱着对方,只是林朝夕不再懦弱,她当着全场人的面告白裴之。
天若有情,自不会让有情人分离!
四、王菲和谢霆锋早年相爱,后来各自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前几年王菲离婚,谢霆锋主动联系上王菲,二人世纪大复合,让人羡慕!
你支持锋菲恋吗?人家不要谁支持,过得很好。
五、电视剧《步步惊心》,四爷和若曦相爱,但又因为若曦处处保护八爷、十爷,两人渐生嫌隙想,后来若曦流产,身体每况愈下,而十四爷却拿出圣祖爷的圣旨,接若曦去皇陵,但若曦心中念着四爷,四爷也派探子去看望打探若曦的消息。天不遂人愿,若曦死在了十四爷的怀里。
现实生活中,吴奇隆和刘诗诗因戏生情,两人相爱、结婚和生子。
六、我初中时,班上有个学霸,次次考第一,第二名是一个女生,两人互相喜欢对方,但男的自卑,后来错过了。
没想到十年后,女的离婚了,男的还未婚。男的已功成名就,两人联系起来,已结婚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