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灵力士天赋,象棋与围棋的区别是什么?
你好,这两种棋我都会下,也有一定水平,来回答你的问题。
围棋和象棋都是我国发明的古老益智棋类运动,都有广泛群众基础。
上一句客套话就是这两种棋相同的地方,剩下的就全是不同的地方。
两种棋的规则完全不种,胜负判定完全是两种模式,所以不好一起比较。
这里宏观的讲下二者区别。
我认为,围棋竞技性强些,一盘棋耗时一般较长。变化相对更复杂性,看着简单,学精较难。
象棋娱乐性强些,更加易学上手,在我国群众基础更好,爱好些较多,但因为有先行、和棋等规则硬伤,多少影响了其竞技性。
尽管如此,想成为这两种棋的职业高手,都需要很好的天赋和惊人的努力。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项羽的霸王戟重达300斤?
作为楚汉传奇的风云人物项羽,至今仍旧会被后人时常提起,被誉为一代战神的他被后人评价为: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如此高的评价,可见项羽确实不简单,而令后人更加好奇的是他的武器霸王戟,又名天龙破城戟,此戟长度有一丈二尺(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4米左右),重达300斤,而项羽当时却凭借着这把霸王戟冲锋陷阵,斩敌无数,足可以看出项羽臂力异常强壮。而现在却很少有人能够拿得起这把霸王戟,是现代人的体力远不如古代人吗?
霸王戟又名天龙破城戟,乃秦末第一猛将西楚霸王项羽手中兵器,长五米五,重300斤,由天降陨石所制。霸王戟杆一端装有金属枪尖,一侧有月牙形利刃,可刺可砍,霸气无比。
很多人会怀疑霸王戟的真实性,毕竟300斤可不是说拿就拿的。人类是不断进化的,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人,就拿我们父辈来说,力气就远远超过我们,更何况是上千年前的秦末时期呢?
远的不说,就以清朝武状元考试为例,第三项是拿石蒂子,一共也分为三号,头号三百斤,二号二百五十斤,三号二百斤。应试者石号自选,要求将石蒂提至胸腹之间,再借助腹力将石蒂底部左右各翻露一次,叫做“献印”,一次完成为合格。可想而知,当时的人力气有多大。
《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也就是说项羽身高2米左右,能够举起鼎。这个鼎有多重呢?项王故居的霸王鼎高2.6米,直径1.9米,重8吨。
这个鼎肯定是现代人铸造的,古代的鼎也许没有那么重,但是能举起鼎的人,绝对是天生神力,霸王之力岂是我等可以揣摩的?
那大家是否好奇,为何现在人力气变小了,难道是退化了?
这也许跟环境有关,古代是农耕社会,家家户户都要种田,人的力气肯定很大。现代人基本上不用种田了,但是生产效率提高了,可见现代人的大脑进化了。
进化的同时肯定伴随着退化,现代人抓力、臂力和腿力都远远不如古人,古人干活一定要抓东西,所以手指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现代人基本上都用来敲键盘,怎么可能不退化。
古人担柴、担水都要用到臂力,而现代人把重活都交给了机器人,就差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了,这种生活方式,臂力怎能比得过古人?
最后就是腿力,古代交通条件差,不是所有人都有马的,基本上都靠步行。现代人超过一公里的路估计都要开汽车了,这脚力跟古人怎么能比。
综上所述,相比于古人,我们的力量的确是退化了。我们大脑虽然发达了,但是也要注重身体锻炼,因为人如果没了力气,就离完结就不远了。
齐襄公和文姜到底什么关系?
齐襄公和文姜是同父异母的兄妹关系。齐襄公,姜姓,吕氏,名诸儿,齐僖公长子,齐桓公异母兄,春秋时期齐国第十四位国君,公元前698年―公元前686年在位。文姜是齐僖公的女儿,春秋时期四大美女之一,长得十分性感漂亮。之所以二人在春秋时期出名,主要还在于二人不伦不类的男女关系。
齐襄公和文姜都是在齐国宫室中长大的,小时候就在一起玩和尿泥,青梅竹马,二人虽是异母兄妹,却格外亲热;稍大就经常在一起玩娶花妞妞,自然齐襄公为夫,文姜为妇。齐襄公十一岁那年,文姜八岁,二人打闹时,齐襄公一个不注意竟将文姜压在身下,突然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觉,让他痴恋不已。从此二人开始不断搂搂抱抱,不觉长大,懂了些男女之事。齐襄公痴迷文姜的倾国之美,文姜则爱慕哥哥的太子之位,在互爱互慕中,二人在不知不觉中坠入爱河,偷尝了禁果,从此犹如干柴烈火,一发不可收拾。但是,二人属兄妹,相恋相爱,有悖人伦,注定早晚是要分开的。这时齐国经过齐庄公、齐僖公两代近百年的稳定治理,实力大增,已经成了春秋小霸。也许齐襄公与妹妹文姜乱伦之事被父亲齐僖公知道了吧,为了避免丑事传扬,齐僖公就急不可耐地向各国打出招婚广告。都知道齐僖公有两个绝色女儿,大女儿宣姜已嫁卫国,小女儿文姜更是绝美,一时间,各国公子纷纷前来应征。而文姜偏偏就有了自己心目中的爱人,那就是郑国公子忽,尽管公子忽从来没有前来应征。原来一次郑国公子忽率军与齐军共同伐北狄,公子忽很会打仗,又很勇敢,而且公子忽长得也高大帅气,不知怎么的,竟被文姜知道了,因此思嫁公子忽,心里暗暗发誓非此子不嫁。春秋初期,郑国在郑庄公的治理下,大有称霸诸侯的气势。齐僖公也很看好郑国,一听说自己女儿属意于郑公子忽,就马上向郑公子忽提亲。没想到郑公子忽是不贪色的正人君子,他竟一口回绝了这门亲事,回绝的理由是:“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这就是成语“齐大非偶”的原始出处。自古才子爱美人,郑公子忽之所以拒绝文姜,可能也是听说了她的不伦不类的事情吧。齐僖公碰了一鼻子灰,很是生气;而文姜听说后也在床上大病一场,伤心了很多天。既然看中的人不同意娶自己,那就只好听天由命吧。
文姜从小就天资聪颖,学了不少的琴棋书画,再加有倾城倾国之貌,还怕找不到婆家吗?后来齐僖公要讨伐纪国,近邻鲁国和纪国交好,齐僖公就想拉拢控制鲁国,不让他帮助纪国,趁鲁国国君鲁桓公向自己求婚之际,就顺水推舟将女儿文姜嫁给了鲁桓公。在绝色的招诱下,鲁桓公果然听从齐僖公的安排,任由齐国狂虐纪国。这时候尚为太子的齐襄公傻脸了,自己心爱的妹妹文姜要出嫁了,这无异是在割自己的心头肉啊!真有点生离死别的滋味。妹妹出嫁那天,齐襄公是送了一程又一程啊,真的是恋恋不舍,直到齐鲁边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可到何时才能再相见啊!寂夜漆漆空睁目,为君恐白少年头。这期间,文姜为鲁桓公连生二子,因长子与鲁桓公是同月同日生,故取命同;次子名友。终于等到了齐僖公三十三年,文姜已出嫁十年有余,齐僖公一病不起,死了。齐襄公继位,大权在握的他,本来想迫不及待地招文姜省亲,无奈刚刚继位,国事不稳,只好作罢。又过了四年,看看国内局势渐稳,齐襄公就邀请文姜来齐国省亲。鲁桓公以前也曾听说过齐襄公与文姜的风言风语,接到邀请,他本想拒绝,但鲁弱齐强,得罪不得,再加文姜的强烈要求,鲁桓公最终只好同意文姜到齐国省亲,但他提出一个条件,那就是让他也陪同一起前往,并给自己也找了个理由,那就是去与齐国国君共商治国大计。文姜到了齐国,因与哥哥齐襄公十五年的渴望,旧情复燃,依然如烈火烹油,有增无减,结果却被鲁桓公给看破了。鲁桓公身在齐国,自然不敢直接向齐襄公发难,但对自己的妻子,他还是敢很加恐吓贬损斥责的。文姜心里害怕,自然就告诉了她的哥哥。齐襄公官尊人胆大,就狠狠骂道:“他妈的,一个小小的鲁国国君,竟也敢在齐国撒野,阻碍老子好事,不行就作了他。”于是他就在宫中摆下了鸿门宴,让亲信去接鲁桓公前来赴宴。鲁桓公自从斥责了文姜,心中也感到惴惴不安,听说齐襄公不找他的事,反来请他喝酒,他也倍感蹊跷,但齐侯请酒,身在齐国,又不能不去。来到宴会后,齐襄公对妹夫是倍加热情,不断劝酒,还让手下给鲁桓公轮流敬酒。本就不胜酒力的鲁桓公,一下子就被灌得酩酊大醉。齐襄公看到目的已达到,就叫出亲信力士公子彭生送鲁桓公回去。彭生力大如牛,一只胳膊夹着鲁桓公就上了车,结果鲁桓公被夹断肋骨三条,在车上吐血而亡。
鲁桓公不明不白死在齐国,齐襄公只好编了个酒精中毒的理由,派人将鲁桓公的尸体送回鲁国。文姜害怕鲁国人报复,自然不敢回国,更何况齐国有自己的情哥哥照顾呢。去时还是一个大活人,回来却成了一具僵尸,齐国竟然把自己的国君弄死,还编排理由送来,这也太欺负人了吧。鲁国朝野自然是义愤填膺,要为国君报仇的呼声此起彼伏。但有一个人却是异常的冷静,他就是鲁国大夫施伯,他向众人分析了齐强鲁弱的形势,齐国早就有吞并之心,单凭鲁国目前这几把破铜烂铁,无异于自投虎口。众人听他这么一分析,也就是这么个理,于是报仇的怒气消了一半,但也不能就这么无动于衷受欺负啊!施伯说应该如此这般,就能去鲁国之耻,报鲁君之仇了。于是施伯等众人在鲁桓公灵前,扶公子同继位,史称鲁庄公。接着就派人到鲁国交涉。鲁使告诉齐国人说:“寡君畏惧齐君的威严,不敢安居,前来修友好之礼。礼仪完成而未能回国,没有地方追究罪责,请求得到彭生,用他在诸侯中清除丑闻。”在当时尚未完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齐襄公也感到自己这样害死妹夫鲁桓公,也不好向天下交待,听了鲁使的话,齐襄公自然应允。于是齐襄公就让武士押来公子彭生,彭生在朝堂愤怒揭露齐襄公不可告人的阴谋,并大呼冤枉。齐襄公自然心虚,急命武士推出斩了彭生,将公子彭生之首送到鲁国,并亲作自责,以此向鲁国赔罪。而文姜为了怕受到鲁国臣民的责难,也为了便于和哥哥欢会,拒不回鲁。鲁庄公年幼难以理国,数次请求母亲回国,文姜实在没法,只好随鲁使归国,但当车驾来到鲁国边境的禚地时,文姜是说什么也不愿再向前走了。鲁庄公无奈,只好在禚地给她修建了宫殿,让她在此地安歇。情妹妹离开,齐襄公自然也是一百个不愿意,但也不能过于阻拦。当得知妹妹住在禚地后,欣喜之余,就在离禚地很近的地方也修建了一座宫殿,兄妹二人从此你来我往,更加肆无忌惮。
但好景不长,因为守卫边境之事,得罪了连称、管至父两个大夫,二人又交结了一向恼恨齐襄公的公孙无知,阴谋弑杀齐襄公。齐襄公十二年十二月,齐襄公带随从侍卫到姑棼游玩,那里有他的离宫,也有他的贝丘游猎场。他白天游猎,晚宿离宫,很是开心。一天白天他又带随从在贝丘打猎,突然看到一头特大野猪,冲到他的车驾前。他的随从们惊叫说:“这是公子彭生!”齐襄公发怒说:“胡说,公子彭生敢来见我!”于是他就拈弓搭箭,连射三箭不中,野猪竟像人一样站起身啼叫不已。齐襄公又惊又怕,惊惧中从车上掉下来摔伤了脚,而且还将鞋子弄丢了。在众人的急救下,齐襄公方安全回到离宫。因没了鞋子,齐襄公就责令管鞋名叫费的人去找鞋,费找不到,齐襄公就抽打费三百鞭,打得皮开肉绽,血肉模糊。费走出离宫,却发现公孙无知等已率众人严严地包围了离宫。
原来公孙无知是齐襄公的堂兄弟,齐僖公时很喜欢宠爱这个侄子,就让他享受了与尚为太子的齐襄公一样的俸禄、服饰、生活待遇,待到齐襄公继位,就降低了公子无知的俸禄、服饰等级,公孙无知因此怨恨齐襄公。连称、管至父来找他,自然一拍即合。连称有个堂妹在齐襄公的后宫,不受齐襄公的宠爱,于是就指使她侦察齐襄公的情况。公孙无知还答应连称之妹等事成之后,自己做了国君,就让她做自己的夫人。公孙无知和连称、管至父等人听说齐襄公狩猎受伤,就率领徒众袭击齐襄公的住所离宫。公孙无知等人在宫门口遇到费,并把费劫走并捆起来。费说:“我哪里会抵抗你们,暂且不要进去惊动宫中,惊动宫中就不易攻进去。”公孙无知不相信,费便解开衣服,让他们查验自己背后的鞭伤,公孙无知就相信了费的话。费表示愿意和他们一起行动,请求先进宫去。费进宫后,立即将齐襄公隐藏到门后。过了一会儿,公孙无知等人恐其有变,于是率众进去。费与宫中侍卫、齐襄公宠臣攻击公孙无知等人,但终因寡不敌众,没有取胜,费等人全部被杀。公孙无知进入宫中,在床上杀死假扮齐襄公的孟阳,说:“这不是国君,样子不像。”公孙无知又四处搜索,一眼看到齐襄公的脚露出在宫门的下边,于是就一把拉出正在瑟瑟发抖的齐襄公,脖颈上一刀就结果了他。
公孙无知弑君篡位后,依约封连氏为夫人,主掌后宫。又封连称为上卿,尊为国舅。管至父被封为亚卿,与连称共掌国政。只是齐国众大臣对公孙无知并不心服,没过几个月,便合谋杀死了公孙无知和连氏,连称、管至父二人亦被众大臣以弑君的罪名满门抄斩。公孙无知一死,堂堂齐国竟陷入无君的境地,国中一片混乱。一些大臣忙派使者去了鲁国,请公子纠回来承袭国君之位;而另一些大臣,则暗中派使者去了莒国,去请公子小白。就这样,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登场了。
齐襄公被杀后,文姜仍没有离开过禚地,就在那里遥遥地指挥鲁庄公管理政事。文姜虽然在私生活上风流放荡,但是在政治军事方面却有着非同寻常的天赋。在她的掌控下,鲁国逐渐强盛起来,在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中也屡屡得胜,鲁齐长勺之战,就是在她的治理下取得的。文姜死后,尊她的遗愿,鲁庄公将她依然埋在了禚地。
文姜与她的姐姐齐宣姜,都是当时闻名的绝色美人。文姜的婚姻一波三折,她的风流韵事,轰动了天下各国,人们一面讽刺她的荡妇淫乱行径,一面又歌颂她的绝世艳丽,《诗经》上就留下许多有关文姜的篇章,有毁有誉。《诗经•郑风•有女同车》里曾这样描述她:“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说她的容貌就像木槿花一样美丽轻盈,还称颂了她的德行如玉般温润。
埃及金字塔是否是外星人建造的?
金字塔的构造会令让人联想很多,如此浩大的工程现在也不容易建成,几千年前真有外来文明来到地球建造吗?先不要纠结于谁建造,从逻辑上去推或者会更有趣,或许会有更多的意想不到!
1.假设是外来文明建造,这个好像很合理!可以从其他星球来到地球,科技一定非常先进,建个金字塔理所当然的更容易了!这样可以推论:地外文明是存在的,外星人在当时更是神一般的存在,也是古埃及的众神,传说就是真的!但最后他们为什么会离开?什么科技也没留下来?哪怕半只飞碟残骸。。。如此会引申更多更多的不解和疑问,真的有点烧脑想不过来!
2.假设是古埃及人自己建造的。有科学家认为当时靠大量的人力可以建造出来,也可以通过水路运石材!这不是重点,科学家曾经做“碳14”检测金字塔的建造年代为7千多年前。如此遥远的年代,人力资源即使有,但技术何来?
从这里也可以推出一些假设:1.有外来文明提供知识和技术?(金字塔里发现过飞机的模形,有人按比例复制了一架飞机,真的能在天空中飞翔)!2.远古埃及时代曾经有着我们所不为人知的“高科技文明”存在过,只是最后没落了?
更神奇是当时的古埃及,他们天文知识是如此的丰富,先进得让人惊讶!例如:吉萨金字塔群有三座最大的,它们是对应天上猎户星座腰带中的三颗“主星”,它们的大小比例等于猎户座三颗主星亮度的比例,科学家更神奇的发现大约在一万三千年前,这三座金字塔正对应着天空中猎户座的三颗主星,如此精准的定位无不让人惊叹!
吉萨金字塔在尼罗河的那边,有着几十个大小不一的金字塔遗迹,因年代久远有的只留下一个个的“小山丘”。接下来算不算见证奇迹的时候呢?尼罗河边的那些金字塔,它们全部对应着天上银河一边的星体,那些最亮的几十个星体,比例和定位也是如此精准,见下图:
好啦!!!看到这里会想到:金字塔建造的目的是什么?对应天上的银河系又预示着什么?那么到底是谁建造,是不是外来文明建的,现阶段我想还没有任何有力的证据去说明。答案或许在将来……
科学家们不断的推演和论证人类怎样去建造金字塔,但是,又有多少人注意:那里曾经或许有着高度文明、拥有辉煌科技的国度存在过……
曹操引以为傲的黄须儿?
曹彰的武艺还是相当厉害的,在魏蜀吴三国的第二代人物中,曹彰无疑是佼佼者,曹魏军中的领军人物。通过他的战绩可以大致推测出他的实力。 少善骑射,膂力过人,能手格猛兽。曹彰的武艺高强,力气也很大。
在《三国演义》中,曹彰有过两次展示其出众武艺的表现。
第一次是对战刘封。这个情节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七十二回中。
回目: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仅用了三个回合,曹彰就把刘封给迅速打跑了。“封大败”,这也说明曹彰的武艺远远在刘封之上。
第二战,曹彰对阵吴兰。仍然是在本回目中,曹彰打败了刘封之后,马超和吴兰突然率军突袭,曹彰抵住了吴兰,双方交战。 仍然是秒杀,“不数合”,一戟刺吴兰于马下。这说明吴兰的武艺与曹彰相比也是有很大差距的。
曹魏阵营中,徐晃也曾经与刘封交过手,与曹彰相比,有何不同之处呢?咱们来对比一下。徐晃与刘封交战,也是在《三国演义》的第七十二回中。
回目: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虽然没有写徐晃与刘封交战的具体回合数,但可以肯定,两人之间的武艺差距还是蛮大的,刘封“敌晃不住”,拔马便走。
而随后的情节中,刘封与徐晃还有一次对战。 刘封这一次是诈败。其实刘封也用不着诈败,因为他绝对不可能是徐晃的对手。
那么,通过曹彰和徐晃两人分别与刘封的对阵,基本上推断,曹彰的武艺与徐晃很接近。
曹彰与刘封对战,是要在老爸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肯定如狮子搏狼,全力以赴,所以刘封根本就挡不住。
徐晃与刘封对战,是战阵上正常对敌,徐晃战功累累,根本就不需要以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所以不会尽全力去打,仍然轻松击败刘封。
曹彰刺死吴兰之后,就迅速率领部下撤退了,却没有去迎战蜀汉军中的五虎大将――马超,由此可见,曹彰还是蛮有自知之明的。
所以说,曹彰的武艺确实很高强,在魏蜀吴三国的第二代中,应该是佼佼者,不折不扣的领军人物,估计和关平的武艺在伯仲之间,关平也能够与庞德这样的猛将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
曹彰与关平应该在同一水平线上,并驾争雄,但要想与老一辈中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将相比,仍然欠缺战斗经验,是有差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