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股份股吧,付约翰是什么电视剧?
付约翰是电视剧《代号九耳犬》以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上海为背景,讲述了男主人公傅约翰(陈冠霖饰演),本是一个性格不羁、贪恋玩乐的南洋富二代,却被共产党人农先生选中,卷入了一场代号为“九耳犬”的行动中,在农先生的领导影响下,他逐渐成长,借一只猫传获各种情报,并巧妙地躲过数次的试探与测验,最终成功获得密码本、捣毁了日方化武基地,从一个玩世不恭的糊涂青年蜕变成了一个沉着冷静的勇士。
民国第一家族宋氏家族是怎样发迹的?
在民国时期,提到“四大家族”相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蒋、宋、孔、陈这四家几乎垄断了国家的方方面面。细究起来,蒋家、孔家和陈家虽然足够辉煌,但存续的时间并不长久。
如果评选民国最具影响力的家族,个人认为非宋家莫属,难怪有人会称其为“民国第一家族”。宋耀如开创了家族的辉煌,他的三个女儿和三个儿子也不辱使命,共同打造了“宋氏王朝”的局面,足足影响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
为了杜绝抄袭和复制,文史不假在来源于网络的图片中附加水印实属无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同时声明,本人的所有原创文章只发表于头条号和百家号这两个自媒体平台,其余任何第三方均属于无耻的剽窃行为,敬请自重!
宋耀如,又名宋嘉树,白手起家在美国经商,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商业帝国。之后,他回国发展并且成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支持者和拥护者;倪桂珍,接受了西方思想教育的民国新女性,明朝内阁大学士徐光启的直系后裔。
1887年,宋耀如与倪桂珍喜结连理,婚后接连诞下了三子三女,分别是宋霭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和宋子安。自此开始,宋氏家族正式形成,而“宋氏王朝”也开始打造。
宋霭龄(1889年7月——1973年10月),宋家长女和孔祥熙的夫人,中国第一位赴美留学的女学生。作为宋氏家族和孔氏家族的代言人,她长期活跃于民国的政商两界,先是策划了国民政府的“新生活运动”,之后创办了全国儿童福利基金会。
宋庆龄(1893年1月——1981年5月),宋家次女和孙中山的夫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她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者、国际主义者和共产主义战士,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都做出过突出的贡献。
宋子文(1894年12月——1971年4月),宋家长子和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他先后在美国的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并获得博士学位,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金融家和外交家,在很多方面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宋美龄(1898年3月——2003年10月),宋家小女和蒋介石的夫人,中国近现代史上非常有影响力的知名女性。她曾致力于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日战争期间发挥过积极的作用,长期反对国家分裂并且期盼两岸和平统一。
宋子良(1899年11月——1983年5月),宋家的次子和最不出名的一个。他早年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任上海会文局局长、外交部总务司司长、中国国货银行总经理、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总经理和广东省财政厅厅长等职务。
宋子安(1906年4月——1969年2月),宋家的老幺和最低调的一个。和其他家庭成员一样,早年间也在美国留学,回国后先后就任中国国货公司董事、广州银行董事局主席和西南运输公司总经理等职。与兄姊们不同,他较少涉足政治,与二姐宋庆龄的关系最为亲近。
通常,后人在评价宋氏家族时都会有“阴盛阳衰”的感慨。不可否认,宋氏三姐妹的确胜过了宋氏三兄弟,如果说“没有宋氏三姐妹就没有‘宋家王朝’”,相信没有人会存在异议。
作为宋家的“大姐大”宋霭龄,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或许不及两个妹妹宋庆龄和宋美龄。但是,她的综合能力和优秀程度却丝毫不逊色,甚至在很多方面还强过了两个妹妹,是宋家王朝崛起的“股肱之臣”和“奠基人”。
1904年,当腐朽的满清政权还在苦苦支撑时,年仅15岁的宋霭龄就只身前往了美国去留学,憧憬着“资本主义的天堂”。不过,当她乘坐的“高丽号”轮船在大洋漂泊两个多月后才在旧金山码头停靠时,美国边境官员却以证件不齐为由拒绝入境,有意刁难这个黄种女孩。
看来,白皮肤黄头发的美国人,并不欢迎她这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这是宋霭龄抵达美国后的第一感觉。之后,虽然几经辗转进入了著名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就读,但这一次的经历却给她留下了深深的耻辱感。
1905年底,清廷派遣温秉忠为钦差大臣赴美国考察,此人就是宋霭龄的姨父。为了帮助外甥女开阔视野,他特意携她参加了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在白宫举行的欢迎宴会,让她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权力的游戏。
在白宫的宴席间,宋霭龄牢记曾经之耻,竟然公开向媒体表示:“美国并不自由,美国歧视华人”。此言一出,搞得身边的温秉忠和罗斯福都有些下不来台,连连解释“童言无忌”。不过,《梅肯电讯报》却记住了这个懵懂的女孩,还刊登了这样的预言:
这位宋小姐,未来将会成为中国重要领导的夫人。
毕业后不久,宋霭龄没有过多停留就返回了自己的祖国。当时,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已经如火如荼,父亲宋耀如毅然推荐自己的女儿担任了孙中山的助理和秘书。
从此开始,精通五国语言的宋霭龄经常陪同孙中山前往世界各地去宣传革命和募集资金。可以说,她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女性民主革命者。
1912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迅速返回国内主持大局,担任了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而与此同时,宋霭龄也开始积极借鉴和效仿西方各国的民主制度,成为民国初期各项制度的主要制定者之一。
在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后,立即开始推行一系列的倒行逆施之举,来之不易的民主革命就这样进入了低谷。为了继续推进反帝反封建的运动,孙中山振臂高呼掀起了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可惜由于力量分散而惨遭失败。
为了躲避袁世凯和北洋政府的抓捕,孙中山和黄兴等人被迫逃亡国外,继续寻找和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在日本期间,宋霭龄继续担任他的秘书,继续义无反顾地从事着革命活动。
1914年9月,宋霭龄在家族的安排下与山西富商孔祥熙在日本的横滨结婚,从而实现了宋家和孔家的联姻。婚后,她只能辞去孙中山的秘书工作转而相夫教子,离职前极力推荐自己的二妹宋庆龄接替自己。
宋庆龄和姐姐一样,自幼就开始接受最好的教育,同样前往美国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就读,同样怀揣着民主革命的理想。接替宋霭龄成为孙中山的秘书后,她开始与之频繁接触,逐渐由之前的仰慕之情转变成为爱慕之情。
宋耀如得知后,因为自己和孙中山的朋友关系,因为女儿和孙中山的年龄差距,坚决反对这桩婚事。纵观整个宋家,只有宋霭龄选择支持,并且还鼓励二妹嫁与对方为妻,从此开始成为了亲密爱人和革命伴侣。
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直系将领冯玉祥在张作霖的拉拢下变节,趁机发动了“北京政变”,暂时掌控了中央政权。为了早日结束军阀混战的局面,孙中山不顾自身病情坚持北上共商国是,最终因为肝癌而病逝于北京,只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憾。
由于孙中山在临终前并没有明确指定或者推荐接班人,所以导致国民党内部的很多派系都产生了觊觎之心。为了争夺“一把手”,汪精卫和胡汉民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双方都在积极拉拢拥有军权的蒋介石,使其地位不断攀升。
为了延续宋氏家族的辉煌和荣耀,宋霭龄开始积极撮合三妹宋美龄嫁与蒋介石为妻。当时,父亲荣耀如已经过世,母亲倪桂珍又很少理事,她作为家中长女便拥有了很大的话语权。
对于三妹宋美龄和蒋介石的婚事,作为二姐的宋庆龄是极为反对的。她认为,蒋介石已经逐渐背弃了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的主张,而且此人已有妻室毛福梅,还有两个妾室姚冶诚和陈洁如。
为了打消所有人的疑虑,宋霭龄亲自出面商谈,甚至邀请蒋介石和陈洁如一同赴宴,委婉地表明了宋家的态度。如果迎娶宋美龄的话,必须彻底撇清和这三个女人的关系,否则一切免谈。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以“反共”为名,突然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南京成立新的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分庭抗礼。到了7月15日,汪精卫也在武汉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彻底与共产党决裂。至此,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随着“蒋汪之争”的公开化,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终成水火之势,天无二日的道理谁都懂。由于缺乏党内的政治支持,更由于缺乏大财团的资金支持,蒋介石在“宁汉合流”后被迫通电下野,静待时局变化。
为了得到宋氏家族和背后美国势力的全力支持,蒋介石终于快刀斩乱麻,下定决心迎娶宋美龄以实现两家的联姻。1927年9月28日,他在《申报》刊登了一则“蒋中正启事”:
原配毛氏与中正已经正式离婚,其它两氏本无婚约,现已与中正正式脱离关系,现在除家有二子之外,并无妻女。
为了明确联姻关系,或者说同盟关系,宋霭龄还代表宋家和孔家向蒋介石提出了最后的“约法三章”,听起来颇有商业谈判的意味。分别是:
一、蒋介石必须成为虔诚的基督徒;
二、蒋介石必须断绝过往的所有女人;
三、保证宋、孔两家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和宋美龄终于在上海举行了隆重的婚礼,简直惊动了半个中国!而就在婚礼的当天,《上海明星报》竟然这样刊登消息:
名门贵族通婚通常都是权宜结合,通过婚姻组成了互惠同盟。而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婚姻,亦如是。
由于宋家全部押宝于蒋介石,所以完全纵容甚至协助他背离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由革命者沦为了反革命者。以至于,作为支持孙中山的宋庆龄和支持蒋介石的宋霭龄、宋美龄之间渐行渐远渐无书。
成功搭上了蒋介石的快速列车,无论是宋家还是孔家都变得呼风唤雨,实现了“蒋宋孔陈”的鼎足之势。于是,孔祥熙、宋子文和宋子良等人都实现了高官厚禄,实现了耀武扬威。
就以宋子良为例,在当年的上海滩已经变得为所欲为。1933年3月,因为他喜新厌旧,提出与包养的上海名媛蔡小姐分手,对方却以怀孕为由要求巨额的补偿,否则就要公开这桩丑闻。
按理说,花点儿钱对宋家来说实在算不得什么,宋子良是担心后患无穷,担心此事被捅到报纸上丢人败兴。于是,他想到了杜月笙,请黑帮出面做掉这个女人,同时还送上十万美元作为感谢费。
几天后,杜月笙安排手下以到银行办理汇款为由,将蔡小姐骗进法租界老北门的中汇银行地下室关押。当晚,她就被捆住手脚装入麻袋内,用小火轮载到吴淞口外的长江口沉江了,从此人间蒸发。
举完了宋子良的例子,再说说孔令侃的“光辉事迹”。这个混不吝的小霸王,比起二舅来“毫不逊色”。
孔令侃是宋霭龄和孔祥熙的长子,也是逆子,从小开始就没让人省心过,日常的“上房揭瓦”和“下河摸鱼”这些小事就不提了。到了青年时期,他竟然疯狂地爱上了自己大舅妈的妹妹,还要与自己的大舅宋子文做连襟。
宋子文的夫人名叫张乐怡,她有一个妹妹名叫张满怡,时不时会带到孔家来串门。结果,情窦初开的孔令侃竟然不可自拔地爱上了这个长辈,还央求母亲去提亲,否则就终身不娶。
这件事僵持了很长的时间,孔令侃丝毫都没有妥协的意思,要不是张家怕丢人赶紧将女儿嫁人的话,真不知道孔家会如何收场。再后来,他又迷恋上了母亲宋霭龄的闺蜜和盛升颐的小妾白兰花,执意迎娶了这个比自己年长十七岁的女人,终生都没有生育后代。
好在,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在民族大义和国家存亡面前,宋氏家族再次重新聚力。他们先后定居于陪都重庆,携手为全民抗战而奔走出力。
1941年6月5日晚,日军对重庆市区进行了长达5个多小时的无差别轰炸,直接引发了整个二战期间死于空袭人数最多的惨案,史称“六·五大隧道惨案”。惨案发生后,蒋介石下令免去刘峙的重庆防空司令之职,改由重庆宪兵司令贺国光兼任。
惨案发生后,宋氏三姐妹频频亮相各种场合,深入一线去慰问受伤的百姓和士兵。同时,还为粮站、医院、学校、孤儿院和工厂进行积极筹款募捐,以实际行动鼓舞了民众抗战必胜的信念。
可以说,这是宋氏家族最团结的时期,各个兄弟姐妹都完全摒弃了主义之争和政见之争,真正统一在了联合抗战的旗帜下。对待国家的敌人,他们携手努力,她们团结一致!
1942年,宋氏家族在蒋介石的黄山官邸内共度中秋,这也成为了整个家族的最后一次大团圆。此后,整个家族再也没有实现过团聚。
1944年7月9日,宋霭玲和宋美龄一同乘机飞往巴西治病,宋庆龄专程前往机场去送行。任谁都不会想到,这次离别竟然成了宋氏三姐妹的永决。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宋氏家族基本上离开了祖国大陆,只有宋庆龄选择留了下来。
1949年5月19日,宋美龄代表宋氏家族从美国写信给宋庆龄,表达了浓浓的亲情:
最近,我们都经常想起你,考虑到目前的局势,知道你一定很艰苦,希望能平安、顺利。……如果我们能为你做些什么的话,请务必告之,都希望能尽所能帮助你,但常感到相距太远而帮不上忙。请写信告诉我们你的近况。
宋氏家族的主要成员大都长寿,反而是最年轻的宋子安最先离世,于1969年2月在美国病逝,享年63岁。宋庆龄得知消息后,还发去唁电表示了自己深切的哀悼。
1971年4月25日,宋家长子宋子文在美国病逝,享年77岁。之后,宋氏家族还在纽约市中心的教堂举行了追思礼拜,遗孀张乐怡和三个女儿以及宋子良、顾维钧等数百人参加。
由于中美关系的逐渐升温,宋庆龄准备亲自赴美参加宋子文的葬礼,而居住在台湾的宋美龄也准备前往。不过,正当所有人都期待宋氏家族再次团聚时,宋美龄却以担心“大陆派宋庆龄赴美”为由,忍痛宣布不去参加哥哥的葬礼,只由蒋介石颁挽了一块题有“勋猷永念”四字的匾额。
作为国民党内的务实派和开明派,宋子文在抵御日本侵华、寻求国际援助、完善金融制度和提升外交地位等方面,都做出过积极的贡献。
继宋子安和宋子文过世后,宋氏家族第三个过世的主要人物是宋霭龄。1973年10月19日,她在美国纽约过世,享年84岁。由于孔祥熙已经在1967年8月过世,所以子女们将父母合葬于芬克里夫墓园。
宋霭龄的争议比较大,很多人都评价“宋霭龄爱财,宋庆龄爱国,宋美龄爱权”,虽然这句话并非无的放矢,但也显得有些片面。客观讲,在抗日救亡、女权运动、儿童福利和国家统一等方面,她都有过相当的功绩。而美国的《纽约时报》,更是这样概述了她的一生:
世界上一个令人感兴趣的、掠夺成性的居民,昨天在缄默的气氛中辞世了。这是一位在金融界取得巨大成就的妇女,是世界上少有的仅靠精明手段敛财的妇女,是介绍宋美龄和蒋介石结婚的媒人,是宋家神话的创造者,是使宋家王朝掌权的设计者。
随着宋子安、宋子文和宋霭龄的相继离世,随着宋氏家族的剩余成员也步入晚年,宋庆龄越发想念自己的妹妹宋美龄和弟弟宋子良。1980年,她特意委托陈香梅女士带信给小妹,希望能返回大陆来探望自己。
晚年的宋美龄也非常思念宋庆龄,思念祖国大陆,接到二姐的邀请后也有过团聚之意。不过,由于她和蒋经国的关系并不和睦,担心回国探亲之事难以成行而没有明确表态。
1981年5月29日,正当宋美龄还在为回国探亲而犹豫不决时,宋庆龄在北京的寓所内病逝了。当时,治丧委员会专门邀请她回国参加葬礼,但为了打消蒋经国的顾虑,只得违心地公开表态:
骨肉虽亲,大道为重。我等做人做事,须对得起上帝、国家、民族,其他均无论矣。
宋子良年轻时候放荡不羁,风流成性,晚年定居美国期间却非常潦倒,只得靠向亲戚和朋友借钱度日。1983年,他在纽约悄然去世,没有像其他的兄弟姐妹们一样留下丰富的历史留待后人评说。
关于这个弟弟,宋美龄曾经不止一次表示过遗憾,悔恨自己没有好好照顾他,就连临死前也没见上一面。
在哥哥、姐姐和弟弟都相继过世后,宋氏家族的主要成员就只剩下了宋美龄。关于她的晚年,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足够富有,足够孤独!
1975年4月蒋介石在台北病逝后,宋美龄萌生过取而代之的想法,也得到了宋氏家族和孔氏家族的支持。不过,最终却在与蒋经国的博弈中败下阵来,只得远赴美国隐居和休养。
到了1986年,宋美龄以参加蒋介石的百年冥寿纪念活动为名返回了台湾,重新住进士林官邸,这一住就是五年的时间。再次移居美国后,宗教和绘画就成了她的主要精神支柱,再也没有过问过政治事务。
2003年10月23日夜,宋美龄在美国的寓所内平静离世,走完了自己106年的非凡人生。据说,她在临终前几天一直都在默念几个字:
痛恨政治,却无法摆脱!
宋氏家族的后代比较凋零,宋庆龄和宋美龄甚至都没有生育过,宋霭龄生育的两子两女也基本上无一成器。至于说,宋子文、宋子良和宋子安的后代也属于“泯然众人矣”,再也无法延续“宋氏王朝”的辉煌了。@文史不假
新城董事长王振华猥亵女童疑涉事酒店离新城总部很近?
王三万的儿子
王三大靠着经营渔具生意成为常州湾里大队的名人,他是村里80年代最早的一批万元户,人称“王三万”。王三大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同样很成功,五个儿子分别继承了自己商业基因在各自生意上风生水起,其中最厉害是第五子王振华。王振华拥有大学学历和丰富的商业经历,这是一个企业家不可多得的沉淀,新城集团在创始人王振华带领下成为拥有三家上市公司的商业王国。
王三大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可以成为常州首富,王振华也没有想到自己在年富力强的时候没有守住财富的底线,企业家成长成为企业公民需要一个修炼,社会道德是如影随形的企业核心价值,法律规范则是不可触碰的底线,王振华猥亵九岁小女孩,丧失了价值观也沦陷了底线,这个事件与科陆电子的饶陆华如出一辙,公众上市公司的创始人道德风险成为新的不确定因素,为什么诸多雷同的事件都发生在老一代创一代身上呢?为什么上市公司和公众公司没有一个科学的接班人制度和风险隔离机制呢?
道德风险禹传子,家天下。西方的经济学理论和金融学标准伴随市场经济开放深入到企业运营管理之中,企业主们都以接受MBA教育感到荣耀,可是工商管理课程核心价值观却无法影响到东方企业家固执的家族意识,一个家族企业可以富不过三代但是绝对不让肥水流到外人的田地。新城集团的新任董事长王晓松是王振华公开认可的唯一儿子,王振华对自己这个儿子要求很严格,甚至干涉他的婚姻生活以公司继承权来要挟,后来王晓松带着两个孩子回来才缝合了父子矛盾。王晓松在新城集团成为最佳救火队员,王振华每一次桃色风波都会以王晓松做替补。而这一次也不例外,例外的是王振华挑战了道德和法治底线,新城集团为此损失数百亿的市值,同时面临两位江苏律师实名举报。
王振华曾经是常州的骄傲,他的创业经历和社会公益精神让很多青年企业主效仿,如今光辉形象一落千丈让人叹息。常州的工商界不乏巨匠,近代最知名的企业家之一的盛宣怀是大家耳濡目染的,盛宣怀与胡雪岩同时期并驾齐驱,穷则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保持了千百年儒商的风范和基因传承。
盛宣怀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第一个内河小火轮公司;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第一条铁路干线京汉铁路;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南洋公学(今交通大学);第一个勘矿公司;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第一所近代大学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创办了中国红十字会。他热心公益,积极赈灾,创造性地用以工代赈方法疏浚了山东小清河。盛宣怀一生经历传奇,成就不凡,创办了许多开时代先河的事业,涉及轮船、电报、铁路、钢铁、银行、纺织、教育诸多领域,影响巨大,中外著名,垂及后世。怎么办?企业家是时代的棋手,他们推动着社会经济生活,我们效仿企业家的造富轨迹,我们也开始注重企业公民的道德与法治,或许我们还没有想好怎么把控这个道德价值与商业利益的平衡点,可是我们却清楚理解人之初性本善。当然人永远是不可靠的,我们需要完善的法治和科学的道德教化来规范我们的三观,王振华的事情是一个典型,这个典型是家风和教化缺失带来的道德沦丧。
聚丙烯概念股有哪些?
你好,聚丙烯概念股有: 天茂集团: 东材科技: 茂化实华: 东华能源、 南洋科技 海越股份 普利特
南洋女儿情大少爷第几集被救出来?
第13集
南兰让世襄露真面 南兰把邝海生救出
余世襄给南兰出谋划策,只需向省长检举陆雪樵是旧宅放火案的幕后黑手,不仅可以把陆雪樵法办,还可以节省股份收购钱,南兰特想把陆雪樵手上百分之三十五的股权拿回来,可没想到余世襄那么阴险毒辣,可没证据证明陆雪樵买凶防火安全,余世襄从何小蝉嘴中打听到邝海生有行为,让南兰通知警局吧邝海生就地正法指控陆雪樵,还可以让陆家掏钱维修旧宅,南兰看不顺眼余世襄丑恶的嘴脸,三言两语将他打发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