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专家推荐股票,让你推荐十本书?
推荐一下最近我在读的10本书吧
①《围城》,钱钟书的小说,本书的特色就是生动而形象的比喻贯穿全书,从头至尾都是很有趣的一本书
②《全球化为什么可行》,刘瑜推荐的书,读完你就彻底明白为什要全球化而不是单边主义。你会明白中国决策者的英明。
③《格言联璧》,为人处世的指南,受用一生的人生智慧。它和《菜根谭》的形而上不同,它是切实教你怎么做的一本实用指南。
④《全本周易精读本》,普通人读懂《周易》的好书
⑤《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精粹》,集中了中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于一书,简要地叙述了每个哲学家的精华,了解了本书,也就了解了中国哲学。
⑥《钱钟书与读书》,钱钟书的过人之处不仅是聪明,更在于他的勤奋。非常励志的一本书。
⑦《豆腐匠的哲学》,小津安二郎的电影理念:电影以余味定输赢。
⑧《送你一颗子弹》,刘瑜的青葱岁月,书中金句很多,语言幽默睿智,我很喜欢的一本书。
⑨《王尔德绝妙睿语》,王尔德的智慧结晶,段子手无人能敌。
⑩《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书而无所得,那么看看这本书吧。
谁能说清楚5G概念板块都有哪些股票?
5G板块有哪些股票?这并不是一个很难的问题,甚至于细分行业的龙头也都逐渐有了端倪……
根据数据显示,同花顺5G概念股达到了231家,这其中肯定有挂羊头卖狗肉的,但也有质地优良的,今年以来,涨幅大于0%的总计有159家,其中前十的如下图,整个板块的概念股易论就不单列出来了,文中为前30的排名,我们聊一聊细分领域代表。
5G行业有很多的细分,可以分为三个大类:规划期、建设期、应用期。
1、规划期主要是网络规划设计,这个不做多谈,因为运营商垄断大家都明白。
2、建设期细分可就多了,分为三个主要的建设:无线设备、基站设备与小基站、传输设备。
无线设备:基站天线、射频器件、光模块,其中射频器件又分为滤波器、PCB。
传输设备:光纤光缆、光模块、主设备
3、应用期主要是对应5G应用场景的行业,主要分为两类:终端设备、超高清流媒体。
超高清流媒体:云游戏、超高清视频、VR/AR。
再下游的应用则体现在物联网、车联网等等,这些行业都对应着各自的企业,今年可以称之为5G元年,只要跟其相关的行业都出现了一定机会,比方说近来强势的消费电子中的无线耳机。
接下来,易论将要把对应的细分行业的龙头标的贴出来,该收藏的还在等什么呢……
1、终端:基带芯片、射频前端芯片、手机天线、散热
基带芯片主要企业有:华为、紫光展讯、联发科
射频前端芯片:卓胜微、韦尔股份、锐迪科、国民飞骧、维捷创芯
手机天线:信维通信、立讯精密
散热:碳元科技、飞荣达
2、5G基站:宏基站、微基站、滤波器、基站天线、光纤光缆
宏基站:华为、中兴
微基站:华为、中兴、京信通信
滤波器:大富科技、武汉凡谷、东山精密
PCB:鹏鼎控股、东山精密、深南电路、沪电股份、生益科技、景旺电子
基站天线:华为、通宇通信、京信通信、摩比发展
光纤光缆:长飞光纤、亨通光电、中天科技
3、网络构架:光模块、光器件、光芯片
光模块:中际旭创
光器件:光迅科技、华工科技、中际旭创、新易盛、海信
光芯片:光迅科技、华为海思
注:这其中有非上市标的,但也属于行业的佼佼者……
综上,未来的总龙头到底花落谁家我们不得而知,但各细分领域的佼佼者已经出现,至于细分行业的龙头,现目前还具备很多的不确定性,但整个5G行业的机会是轮动的,比方说今年开始的时候全行业上涨,而后出现的是PCB领域的率先上涨,深南、沪电、生意被称为PCB三雄,其次走出来的是手机天线,信维、立讯,后续出现的是消费电子中的无线耳机,如欣旺达,现阶段真要说到5G技术龙头的话,易论认为华为当之无愧……
关注易论,为您带来更多优质原创内容
怎么可以寻找一只像茅台一样的好股票?
这个市场上好股票其实有很多,但是没多少人能够真的做到长期持有,而我在2018年的时候做了一个实验,用了我一部分仓位去长期持有一只个股。
这个股票是当年非常有名的,全国第一只上市的独角兽概念的个股——药明康德。我印象非常深刻,因为那时候这个股票一上市就受到资金的青睐,一路涨到了135块左右才开的板,打新中签的都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
不过我对这个股票非常看好,他是全球第一,并且也是唯一拥有全产业链的药物开发研究平台,我那时候想,既然是全球唯一,这稀缺性肯定是有很强的持续发展能力,而且所处行业前景也是医药研究开发,也是属于高科技产业,所以在他开板的第一天,我就冲了进去。
当然这个股股价当时已经很高,我也买不起多少,作为一个散户我也只是象征性地买了一两百股参与一下。可是当我刚一买入,他就连续下跌,当然2018年的时候,大盘行情也不太好,所以把我套的比较深,最低的时候我记得是跌到了70块左右,几乎是拦腰一半了。
那时候我对自己也有了一些怀疑,想着自己终于还是看走了眼,但是我还是再仔细看了看公司的基本面,感觉并没有什么问题,我认为那时候股价的下跌还是主要因为大盘影响,以及他刚发行的时候涨的太快,累计了大量的获利盘,所以我在七八十块的地方也稍微补了一些,毕竟股价还是比较高,我也没啥钱。
我记得那时候经过补仓,把成本从130块拉低到了一百块左右,然后我就不怎么看了,由于心里也没啥底,身边的朋友也说我这次有点傻,别人新股赚了这么多都抛了,我还着急冲进去接盘。
不过过了一年左右的时间,作为绩优股的他年报分红了,我记得是每10股转送4股再派现5.8元。后来很快地就填全了,我也是终于在那时候解套了。不得不承认,长期价值投资真的很难熬,虽然我这次实验的资金量并不太多,但是经过长时间的震荡也有一些熬不住了,在解套之后我就开始逐步抛售,涨一点就抛一百股,送股之后我最多的时候也就一千两百股,几次抛下来手里就剩下四百股了,这时候成本其实也已经降的比较低了。
于是我又研究了一下他的基本面,发现其实还是没什么问题,公司的成长性还是继续保持着,所以我就想着再继续持有,看看能不能坚持的更久一些。
时间过得比较快,一年时间又过去了,到了今年六月份的时候,他在年报的时候又分红了,这也是我持有的第二个年头了,今年是每10股转送4股再派现金3.37元。分红之后我记得是560股,成本也又一次降低,然后就赶上了六月底七月初的这一波行情,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再次填权了,这两天我又有些坚持不住,涨的有些发慌,抛了260股,现在还剩下300股,这我是不会再抛了,因为我买的时候就想好了,最低要拿住三百股,我想看看十年后我这三百股到底能有多少钱。
给大家看一下这两年我的这只个股的持仓情况
目前来说只能说是半成功吧,因为我终究还是因为贪婪与恐惧,影响了我的持仓心态,所以并没有把最初一路拿着的仓位一直坚持到现在,不然是可以获利更多的。
不过这都是后话,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尝试长期持有绩优成长股,那就一定会有许多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的。以现在的状况来说,现在还剩300股,现在股价107元,而我的成本已经是-87元了,因为这一路赚的钱已经超过了目前的市值,所以现在的持股心态稳了很多,毕竟现在算是无本经营,哪怕股价跌光我还是有盈利的,因此之后这300股我还是比较有信心坚持住的。
由于软件只记录两年的交易情况,所以少了最早的一两个月山顶接盘的记录。不过这两年里面我的交易情况,其实也可以分析出一定的交易心态的。从我的交易记录里面,可以看到在被深套并且不断下跌的过程中,我的动作比较少,但是在最低点的时候,可以看到,我有一次买入,还有在更低点的一次卖出,那时候显然是最怀疑自己的时候,把底部买入的筹码没过几天就忍不住又割出去了,不过在之后我又说服自己买了进去。
这里其实是一种很普遍的心里,大多数散户朋友会在最低点的时候反而显得最纠结,这也就是为啥很多朋友容易把带血的筹码割肉割在最低点吧。
不过中间这一波上涨,我还是持仓比较坚定地,因为那时候我还没解套,而在解套之后可以看到,我的持股意志又松散了,开始反复做买卖动作,说明人在解套之后也是很容易交出筹码的,因为害怕再次被深套。
然后在看2020年我的交易记录,明显发现我的成功率高了,低买高买做的还是不错的,因为我已经经过两年的时间比较熟悉这只股票的股性了,而且随着成本的降低,交易心态比较轻松,反而也就不容易犯错,所以说交易心态是股票投资的关键核心。
这就是我长线投资最成功的的一个例子啦,虽然还无法和茅台相比,但是茅台也不是一两年就涨到1700的嘛,我相信只要选择的公司成长性可以持续,那抓住第二只茅台也并不是太困难的事情。从我这次的亲身经历,我发现,重仓长期价值投资太难了,因为人的心态在此过程中会发生很多变化,而且中间还会有非常多的事件来影响自己的判断,贸易战、科技战、疫情等等,这些都是大家始料未及的事情,而在突然发生的当下就很难让人保持冷静思考,这是需要长期的锻炼的修为。
简单概括一下就是:正确的投资逻辑,坚定的持股信念。
这两点说起来很简单,但是要做到真的是太难了,所以大家还是要在实践中去印证自己的理论,不然一切都是空谈,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加油!
如果觉得我的分享有帮助的朋友可以关注我,大家一起互相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股票书籍真的有用吗?
毓美美作答:任何书籍有没有用,只有亲自读过之后才能有感触,即便当下读过后感觉用处不大,但并不影响你日后在潜意识中指导你的思想。有的人毕生只呕心沥血创作一本经典之作,我们不能轻易言说读了没用,一本书代表着著作者的思想,智慧,理念,方法,技能等,我们只有深入进去才能达到与智者交流的目的,蜻蜓点水,浮皮潦草一带而过式地读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
任何书都不会白读,终究会在脑子里形成一定思维,最终一点一点汇聚成自己对交易市场的认知,这个过程的建立非常重要,别人无法代劳,只能靠自己慢慢积累消化。看过无数经典著作后,再天天泡在交易市场中,才能形成自己的盘感。市场永远不会重复,是各种事情的集合,它是很复杂和随机的,我们每天透过海量的阅读,思考各类新闻和各类哲学等,背后都是在试图理解目前的市场,各类书的精华汇聚在自己的头脑中,有效的帮助我们去伪存真发现市场真谛,领悟市场如何盈利的要害。看书的价值在于,它能让你快速领悟到哪些方法放自己这里是行不通的,避开各种各样的歧路,才能趟出最适合自己的路。看书的价值还在于,总有一些内容给人以启发,也许会突然有一天能把这些东西连贯起来,最终形成自己的方法。炒股没有万能的方法,每种手段都只适合特定的阶段。磨好自己的刀,充分发挥船小好掉头的优势。活着才有希望。要挣钱就要预判即将发生的事情和最大可能发生的事情,还要预判别人有没有预判到这件事。换句话说真正能挣钱的是阳谋,这种机会大家都能看见,但是因为市场参与者的偏好而使得市场并非是有效的,正是在这种非有效中才有值得投机的价值。只有把握这种会发生的和大概率可能发生的事件才能立于所谓的“先不败而后求胜”的境界。投机是投资的升级,反之亦然。看书看的不是人家怎么炒股,而应该是自己怎么炒。巴菲特看报纸形式上和我们刷抖音没啥区别,都是碎片化学习。但能看出什么名堂就只有自己知道了。利润往往是趋势的那几个月,那几年。高手通常都是择时进入的。我们学的越多,逻辑性系统越强,对于时机把握也即胜率把控相对会越高。分享点亮生活,欢迎加关注,感谢留言交流!股票专家闷声发大财不香吗?
很多理财师和股票专家,他们主要靠"教别人投资来谋生"赚钱,自己投资赚钱只是副业。而像巴菲特、芒格这种级别的投资大师,投资是他们的主业,著书立作分享一些个人心得是副业。
对于前一类人来说,他们的能力不足以在市场上赚到钱,他们教的很多"投资知识"也不是什么很高深的知识,本质上是一个"财经科普人员"或者"财经信息提供者"。
对于后一类人来说,他们已经在市场上赚到了足够的钱,他们愿意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方法教给别人,他们不怕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因为很多人从投资上赚不到钱的原因不是方法而是人性。
市场上需要不断地有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尽管这些信息不一定能赚钱,也需要有人来满足这种需求投资理财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市场的参与者能力参次不齐,有些人可能连基本知识都没有;有些人具备一些投资知识储备,但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们希望获取一些独特视角的观点来为决策做参考;有些人则把投资当成了一种娱乐方式,获取某些观点虽然没法帮助赚钱,但是却能带来乐趣。
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会产生对投资信息、观点的需求,不同等级的投资者需要不同的信息供应商来服务。
对于投资小白来说,他们需要的是科普教育,对于这类人来说,很专业的分析会带来学习门槛太高的问题,只能由一些类似科普作家一样的人来降低学习门槛。
对于投资专家来说,他们需要的可能是专业的信息服务,比如券商的分析报告、wind之类的专业金融数据服务商的服务。
所以,如果我们把所有投资者进行分类,总会有一批人对于"理财师""股票专家"产生需求,尽管他们在市场上并不能真正赚到钱。
这些需求刺激出了供给,这些科普专家因为被需要所以才能在市场上存活下去。
有些功成名就的大家分享投资理念并不会影响他继续在市场上赚钱,反而能够带来巨大的声誉股神巴菲特、桥水基金的达里奥,他们都爱在公开场合宣导自己的投资理念,分享这些信息并不会给他们带来负面效应,反而会因为其思想的光芒给人们带来很多思考与进步。
很多领域都存在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事,但是在投资领域不完全存在,特别是像巴菲特这种投资方法市场容量很大的投资风格,即使所有人都使用,也不会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
价值投资被科普几十年,从事价值投资的人群依然不是很大,本质原因是价值投资有点反人性,也需要巨大的耐心,很多希望赚快钱的人很难沉下心来学习。
少部分"大师"有不良目的,需要警惕当然,除了常规做科普跟分享哲学的大师外,还有很多从业者是有不良目的,有些是"黑庄",通过"教学"引导投资者进行交易进而操纵股价,有些是通过指导来引导投资人买软件、进行诈骗活动等。
总之,市场鱼龙混杂,什么样的参与者都有,还是要注意区分。
喜欢请点赞,更多财经问答欢迎关注金融笔记的头条号!